A. 怎樣能外觀正確判斷嬰兒是不是缺鈣
第一:看身高 孩子出生時身長一般是50cm左右,半歲以內身高增長最快,半歲以後相對生長較慢,到1歲左右孩子的身高一般在75cm~80cm左右。缺鈣的孩子發育遲緩,身高低於同齡小孩。 第二:孩子夜裡哭 經常夜裡哭鬧,睡覺不好,正常孩子一天要睡十幾個小時,而缺鈣的孩子有可能只睡幾個小時,家人覺得帶孩子非常累。並且孩子經常無緣無故地哭鬧,頭部容易出汗。 第三:孩子是否出現枕禿 孩子的頭部容易出現枕禿,枕禿就是頭部後面枕骨部位(就是孩子睡覺頭接觸枕頭的那個部位) 的頭發很整齊地 脫落,形成一片可以看見頭皮的小圈。這不是睡覺磨掉的,而是 缺鈣的表現。孩子經常夜裡哭鬧,睡覺不好 第四:孩子頭部、胸部的發育 在胸前可以發現像串珠一樣的隆起,胸部狹長,很像雞胸。頭部囟門閉合較晚。後囟門的閉合一般在孩子3~4個月的時候閉合,前囟門的閉合時間為1歲到1歲半,如果閉合過晚,說明孩子缺鈣。
B. 寶寶尋常性魚鱗病出生時有什麼異樣
通常情況下魚鱗病的早期症狀容易與其他皮膚病相混餚。魚鱗病通常會出現在患者嬰兒、兒童時期,魚鱗病具有較強的遺傳現象,所以兒童是該病最常見的患者。 嬰兒魚鱗病的症狀特點是皮膚出現鱗癬,鱗癬的出現會造成皮膚乾燥,還會伴有瘙癢的感覺,這病給嬰兒造成的傷害很大,同時也影響了孩子的健康。 由於魚鱗病有遺傳的現象,所以魚鱗病的早期症狀大多在嬰兒出生之後數月至五歲之前發病。發病的部位首先在背部、肢體伸側出現少量乾燥鱗屑。鱗屑呈多角形式菱形,邊緣上翹,中央粘著,觀之如魚之鱗甲。患者往往全身皮膚乾燥,下肢尤其明顯。 魚鱗病的主要表現為四肢伸側或軀幹部皮膚乾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鱗屑,外觀如魚鱗狀或蛇皮狀是魚鱗病早期症狀之一。 因遺傳方式不同,可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尋常性魚鱗病、魚鱗病早期症狀包括性聯遺傳尋常性魚鱗病、先本性魚鱗病樣紅皮病及板層狀魚鱗病。 魚鱗病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入冬常伴瘙癢,夏季少數可因出汗困難感到周身不適,輕者皮膚乾燥、粗糙、少量鱗屑也是魚鱗病早期症狀表現。
1:毛細血管瘤
大多數出生時就有,開始以血管痣形狀出現,也有開始呈片狀,以後隨嬰兒增長而增大,可發生在面部任何部位,有時范圍廣泛者可佔半側面部,呈紅色或紫紅色或暗紅色,扁平或稍突出皮膚,觸之柔軟、壓之退色。1歲以內血管瘤增長速度較快,>1歲增長速度減慢,少數可停止生長甚至萎縮消退。血管瘤病變位於皮膚真皮層,由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而形成密集細小的毛細血管所組成。
毛細血管瘤
有更多關於血管瘤的問題可以網路一下,搜索:中國血管瘤論壇或血管瘤論壇,查看更多科普內容,上萬血管瘤患者的交流互助平台!
2:海綿狀血管瘤
大多在出生不久嬰兒時期被發現。病變在真皮深層和皮下組織。由很多大小不一、形態不規則的血竇和腔隙血管組織及纖維結締組織所組成。可發生於面部任何部位,以頰部、頜部、顯部多見,血管瘤增大後可侵犯頜骨,造成面部畸形。血管瘤形狀不規則,周圍界限不清,多數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病變位置深淺不一,部位淺者皮膚呈藍色或紫藍色。部位深者皮膚顏色正常。捫及柔軟腫塊,有壓縮感,壓迫腫塊時可明顯縮小,當壓力解除後又迅速恢復原狀(體位試驗陽性)。在頰部的海綿狀血管瘤有時可擴展很大形成巨頰症,使面部造成嚴重畸形,向頰部黏膜下擴張,引起口腔內腫塊,影響進食咀嚼。並可擠壓頜骨,顆骨和其他組織,造成頜骨發育畸形,肌肉萎縮。
3:混合型血管瘤
具有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病理組織特性和臨床特徵。開始為紅色斑痣逐漸增大,向深層組織侵犯形成小丘狀或結節狀隆起腫塊,質柔軟、邊界不清、壓之縮小。血管瘤<1歲增長速度較快,>1歲增長速度放緩,有時血管瘤增大引起面部畸形。
4:蔓狀血管瘤
又稱葡萄狀血管瘤,是由擴張的動靜脈吻合,纖曲盤繞而形成具有搏動性的血管瘤。好發於顓部,頰部及頭皮的皮下組織中,也可發生在口腔黏膜下組織內,病變處隆起,血管擴張增生,血管纖曲呈蚯蚓彎曲狀或呈蜘蛛網樣放射狀擴張外觀。高出皮膚呈半圓狀隆起腫物。皮膚往往潮紅及毛細血管擴張,局部溫度增高,觸有搏動感,壓之腫塊縮小,壓緊時搏動消失。聽診可能聞及血管雜音,捫之有震顫感,腫塊柔軟,界限不清,臨床上易誤診為海綿狀血管瘤。有時可伴有疼痛,因皮膚下神經末梢可與血管瘤纏繞,血管瘤有搏動時,牽拉神經引起疼痛,少數血管瘤表麵皮膚潰破,並發出血,潰瘍長久不癒合,洗臉時經常出血不止。嬰兒頭皮下蔓狀血管瘤往往擴張迅速,使顱骨外板受到侵犯。這種血管瘤不會自動消失。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大向鄰近組織擴展。但一般不會擴展很大,有一定自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