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葯飲片的顯微鑒別處理方法
顯微鑒定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葯材的組織結構、細胞形狀以及內含物的特徵,用以鑒定葯材的真偽和純度,甚至品質。顯微鑒別是利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來觀察飲片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及內含物的特徵,用以鑒定真偽。筆者僅就草酸鈣晶體、澱粉粒、菊糖的特徵鑒定中葯飲片真偽。
2.1草酸鈣晶體它是植物細胞生命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細胞後含物,常以簇晶、方晶、針晶、砂晶、柱晶等不同外形存在於植物類中葯材中,幾種典型的草酸鈣晶體如下:(1)含草酸鈣簇晶的葯材:大黃、虎杖、何首烏、白芍、人參等;(2)含草酸鈣方晶的葯材:山豆根、甘草、生地、石菖蒲、牡丹皮等;(3)含草酸鈣針晶的葯材:龍膽、白術、蒼術、半夏、知母、山葯、天麻等;(4)含草酸鈣砂晶的葯材:懷牛膝、鉤藤、麻黃等;(5)含草酸鈣柱晶的葯材:射干、白木香、沉香等。
2.2澱粉粒它作為植物單糖代謝的貯藏形式和植物細胞內的營養物質普遍存在於植物的薄壁細胞中,一般以球形、卵圓形、長圓形、多角形的單粒、復粒或單復粒存在。例如:黃連、黃芪、三七、川貝母、百合、姜等。
2.3菊糖菊糖作為果糖代謝的貯藏形式在植物中積累時,伴隨著葯物有效成分的生化合成,主要存在於菊科、桔梗科等植物的細胞中,顯微鏡下觀察為球狀、半球狀晶體。例如:桔梗、山茱萸、蒼術、黨參、木香、白術等。
以上是通過飲片中是否含有晶體、澱粉粒、菊糖等作為顯微鑒別要點來鑒定葯材的真偽。
② 麻黃的來源為何、其性狀、顯微橫切面的主要區別為何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麼
麻黃
Herba Ephedrae
(英)Ephedra Herb
來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質莖。
植物形態 草本狀小灌木,高20~40cm。木質莖短,常匍匐;草質莖綠色,長圓柱形。直立,節明顯,節間長2~6cm,直徑約2mm,有不明顯的細縱槽紋。鱗葉膜質鞘狀,長3~4mm,下部約1/2合和生,上部2(3)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常向外反曲。雌雄異株,雄球花3~5聚成復穗狀,頂生;雌球花寬卵形,多單生枝端,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種子2,卵形。花期5~6月。種子成熟期7~8月。
生於河床、河灘、乾草原、固定砂丘。主產河北、山西、新疆、內蒙古。
採制 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干。
化學成分 含1-麻黃鹼(I-ephedrine)、d-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I-N-甲基麻黃鹼、d-N-甲基偽麻黃鹼、1-去甲麻黃鹼(I-norephedrine)、d-去甲偽麻黃鹼,並含麻黃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苄甲胺等。
性味 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
附註 同屬植物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ge.的草質莖亦作麻黃葯用。
【性狀】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棕色木質莖。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脊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長3~4mm;裂片2 (稀 3��袢�切危�榷嘶野咨��辭���苛�銑賞滄矗�熳厴�L邇幔�蝕啵�漬鄱希�廈媛猿氏宋�裕�鼙唄袒粕��璨亢熳厴���殘巍F�⑾悖�渡�⑽⒖唷?/p>
中麻黃:多分枝,直徑1.5~3mm,有粗糙感。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長2~3mm,裂片3 (稀 2),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木賊麻黃:較多分枝,直徑1~1.5mm,無粗糙感。節間長1.5~3cm。膜質鱗葉長 1~2mm ;裂片2 (稀3 ),上部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色至棕黑色。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草麻黃 表皮細胞外被厚的角質層;脊線較密,有蠟質疣狀凸起,兩脊線間有下陷氣孔。下皮纖維束位於脊線處,壁厚,非木化。皮層較寬,纖維成束散在。中柱鞘纖維束新月形。維管束外韌型,8~10 個。形成層環類圓形。木質部呈三角狀。髓部薄壁細胞含棕色塊;偶有環髓纖維。表皮細胞外壁、皮層薄壁細胞及纖維均有多數微小草酸鈣砂晶或方晶。
中麻黃 維管束12~15個。形成層環類三角形。環髓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
木賊麻黃 維管束8~10 個。形成層環類圓形。無環髓纖維。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與稀鹽酸1~2滴,煮沸2~3分鍾,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試液數滴使呈鹼性,再加氯仿5ml,振搖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二支試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銅試液與二硫化碳各5 滴,振搖,靜置,氯仿層顯深黃色;另一管為空白,以氯仿5 滴代替二硫化碳5 滴,振搖後氯仿層無色或顯微黃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濃氨試液數滴,再加氯仿10ml,加熱迴流 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 充分振搖,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麻黃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 (20:5:0.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
【用法用量】 2~9g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注】
(1)麻黃性溫辛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用治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無汗等症,常與桂枝相須為用,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發不暢,兼有咳嗽氣急症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葯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於用治風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葯配伍應用。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的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內有痰飲,常配細辛、乾薑、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於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麻黃既能發汗,又能利尿,故適用於水腫而伴有表症者,常與白術、生薑等同用。
(2)麻黃一葯,始載於《本經》。自從漢代《傷寒論》中收載麻黃湯一方後,後世醫家都認為麻黃是一味發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葯。本品的作用以發散與宣肺為主,如配桂枝則發汗解表,配杏仁則止咳平喘,配乾薑則宣肺散寒,配石膏則宣肺泄熱,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配附子則溫經發表,在陽和湯中配肉桂則溫散寒邪、宣通氣血。綜上所述,麻黃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取它宣、散兩個方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