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細菌性疾病微生物學檢查的主要程序及方法
能夠在得病生物體內提取出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夠引發其他目美麗病。目美麗病後症狀與感染源生物症狀相同。在目標體內仍能夠提取出相同病原微生物。
標本的採集非常重要。細菌感染通常是通過培養的方法檢測的,而病毒通常是通過抗原或者核酸來檢測的。細菌培養和鑒定,以及葯敏試驗,是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前提,好的標本決定一切,這是檢驗領域的一句俗話。
不恰當的標本、不恰當的採集時間、不規范的採集方法,可能造成假陰性,假陽性,雜菌污染等,延誤診斷,危及生命。對於嚴重感染,需要確定病原菌的,標本應該選擇細菌可能定植的部位,如深部痰液,胸水,血液等,標本提取的時間應該在抗菌葯物使用前,最好在發生寒戰的時候。
(1)細菌感染的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菌落總數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如需氧情況、營養條件、pH、培養溫度和時間等)每克(每毫升)樣品生長出來的細菌菌落數量。國內外普遍採用此需氧平板計數法(APC)。國外用於食品、化妝品中微生物計數的螺旋平板計數法(SPC)也需(48±3)h。
這2種方法均為傳統的培養方法,操作繁瑣,費時費力。近年來,國內外技術人員研究開發了快速測試片技術、生物電化學技術、微菌落技術、發射測量法、微熱量技術、ATP生物發光技術、色譜法等快速檢測方法,縮短了檢測時間,簡化了檢測程序。
② 簡述臨床常用的細菌檢驗技術
細菌的培養和分離技術微生物分離鑒定流程第一節 細菌的形態學檢查工具:顯微鏡顯微鏡檢查的目的:1.鏡檢可以了解標本中有無細菌及大致的菌量2.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有助於對標本中的病原菌進行初步診斷,對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疾病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方法:包括不染色標本檢查法和染色標本檢查法常用的顯微鏡(1)普通光學顯微鏡(light microscope)光源:自然光或燈光,波長0.4μm最大解析度:0.2μm(2)暗視野顯微鏡(darkfield microscope)(3)相差顯微鏡(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4)熒光顯微鏡(fluorescence microscope)(5)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e)返回普通光學顯微鏡一、不染色標本直接鏡檢目的:主要用於檢查生活狀態下細菌的動力及運動狀況。常用的方法:懸滴法和壓滴法 懸滴法檢查細菌的動力不染色標本鏡下結果觀察:動力(+),動力(-)觀察時注意:用普通光學顯微鏡高倍鏡觀察,調小顯微鏡的光柵。有動力:可看到細菌自一處移至另一處,有明顯的方向性位移。無動力:細菌呈現布朗運動,只在原地顫動而無位置的改變。 意義:有些病原菌通過不染色標本的動力檢查可作出初步鑒定: 如疑似霍亂患者「米泔水樣」便中發現穿梭樣運動細菌,可輔助診斷。 螺旋體輔助診斷二、染色標本的顯微鏡檢查(一)常用染料(色基+助色基)1.鹼性染料:鹼性復紅、結晶紫、美藍等, 電離後帶正電荷,常用於細菌染色(原因何在?)。2.酸性染料:有伊紅、剛果紅等,電離後帶負電荷。3.復合染料(中性染料):復合染料有瑞氏染料(伊紅美藍)、姬姆薩染料(伊紅天青)等 。
③ 檢查幽門螺桿菌的方法
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方法有:
1、呼吸試驗,即碳13或碳14呼吸試驗。早上空腹,吞服尿素酶膠囊,15分鍾後進行呼吸試驗,結果相對准確;
2、胃鏡檢查,取胃鏡下粘膜組織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
3、驗血,驗血幽門螺桿菌抗體,結果呈陽性表明有近期或持續感染。
本人曾有胃不適,做了碳13呼吸試驗,結果是幽門螺旋桿菌。服葯一周後,痊癒。服葯期間,家裡用餐單獨使用餐具。
據說這種細菌感染可引發慢性胃炎,並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可發展為胃癌。所以不要大意,及早就醫治療為好。
④ 細菌感染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哪些(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范疇)
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學實驗室診斷方法大致包括:①光學顯微鏡對標本或組織中的病原體的形態學檢改毀查;②病原體的分離培養和鑒定;③用免疫學技術對病原體抗原或相應抗體的檢測;④用分子生物學方慶友法對病原體核差備特異性基因的檢測。
⑤ 細菌學有哪些檢驗方法
直接塗片檢查:取混勻新鮮尿塗片,健康人的尿塗片無細菌。若每個油鏡視野下可見1條或以上的細菌,提示為菌尿。並可行革蘭氏染色,初步確定尿路感染細菌是陽性球菌或陰性桿菌。細菌培養:目前多採用定量接種環法,培養24h,計數菌落。陰性桿菌分裂快,菌落數>l〇5cfo/ml,提示菌尿,菌落數104〜105cfo/ml為可疑。陽性球菌分裂慢,菌落數>103cfU/ml為菌尿。結核菌檢查:尿結核菌檢查是確定有無泌尿系結核的重要方法,尿沉渣塗片抗酸染色較簡單,陽性率為50%〜70%;清晨第1次尿送檢則陽性率高。尿結核菌培養陽性率可達90%,但結核菌生長緩慢。使用改良羅氏培養基,一般需4〜8周始能報告結果。近年常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使含微量結核菌DNA擴增,40條結核菌即可有陽性結果,此法特異性強,2d可有結果,但時有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菌尿的輔助檢查亞硝酸鹽試驗: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副大腸桿菌能將尿中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而球菌和結核菌無還原硝酸鹽的能力,因此亞硝酸鹽試驗陽性,提示革蘭陰性桿菌的感染。氯化三苯四氮唑試驗(TTC試驗);大部分革蘭陰性活桿菌能將無色TTC還原為紅色的三苯甲替,而球菌及變形桿菌則呈陰性。故可用以初步判定是哪一類細菌感染。尿抗體包裹細菌(ACB):腎盂腎炎為腎實質感染,在細菌抗原作用下,機體可產生相應抗體,抗體將致病菌包裹,在熒光鏡下觀察用熒光素標記的抗人體蛋白抗體處理的尿細菌,若表面有熒光抗體包裹則大多屬腎盂腎炎,膀胱炎為黏膜淺表感染,故細菌表面無熒光抗體包裹。用ACB法有助於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診斷。但在前列腺炎患者,其ACB試驗亦呈陽性,應注意鑒別。其他:另外還有過氧化物酶試驗、葡萄糖氧化酶試驗、鱟試驗及尿氧壓測定均可幫助診斷尿路感染,但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少。
⑥ 常見的尿細菌學檢查方法是什麼
尿細菌學檢查對診斷尿路感染具有重要價值。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尿塗片找細菌。尿路細菌感染時尿中含有大量細菌,尿液塗片鏡檢易找到細菌。每高倍視野細菌數少於10個或未找到,提示中段尿培養陰性或菌落數低於103/ml。如果細菌數為15~30個/高倍視野,中段尿培養菌落數常大於105/ml。據中山醫科大學葉任高教授經驗,其可靠率為90%以上。並認為,即使已開始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尿培養陰性,尿沉渣革蘭染色找細菌仍有可能找到,這樣就可彌補在應用抗生素的情況下尿細菌培養陰性的缺點。另外,應用革蘭染色塗片找細菌可以初步確定尿路感染是陽性球菌或陰性桿菌,作為使用抗菌葯物的參考。
(2)尿液細菌培養。正常人尿內有一定數量的細菌,尿道口周圍亦有大量細菌。正常人尿道口及陰道存在以下細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枯草桿菌、假白喉棒狀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卡他布蘭漢氏菌及恥垢分枝桿菌等。外陰沖洗不凈,細菌常混入尿中,但細菌數小於103/ml。尿細菌培養的目的主要是運用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的方法以鑒別是否為尿路感染。
若尿菌落數大於105/ml為感染,准確率約80%;細菌數小於103/ml或有多種細菌生長,為污染所致,無臨床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球菌,特別是糞球菌及腸球菌繁殖緩慢,其尿菌落數若為103~104/ml之間,即有診斷價值;細菌數在103~105/ml者不能排除感染,考慮是否因應用抗生素、清洗消毒劑混入、尿過頻、細菌生長緩慢等因素所致,必要時復查。
不論中段尿,還是導尿,都不可避免前尿道細菌的污染。因此,做細菌培養而不加含菌量計數,結果很不可靠。但在常規消毒下做膀胱穿刺取尿作定性卻很可靠,只要培養出細菌,不論細菌數多少,均認為是感染,不會出現假陽性。尿細菌定量培養結果很可靠,但遇到下列情況時需做膀胱穿刺尿培養:沒有條件做尿含菌量計數的單位,在診斷上有困難時;高度懷疑有尿路感染而尿含菌量卻低;反復尿定量細菌培養結果均可疑者;要進一步確定是否有混合感染存在;可疑的厭氧菌所致者。以上情況均考慮做膀胱穿刺尿培養。
方法如下:鼓勵患者飲水,使膀胱充盈至恥骨聯合以上,捫及膀胱後即可穿刺。先剃毛、消毒,用9號10cm長的針頭連接注射器,在恥骨聯合上方正中線穿入皮膚,然後猛力穿入膀胱,將尿液收集於無菌試管送檢。拔針後用無菌紗布覆蓋。本法是避免污染的最好方法。
缺點是患者有一定的痛苦。
急性泌尿系感染多為單種細菌,大腸桿菌佔60%~80%,余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糞腸球菌;慢性感染常混合其他細菌;綠膿桿菌多在手術或插管後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