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到創新的方法有哪些
(1)尋找根源
要克服保守觀念,就要找到根源,以便對症下葯。一般來說,導致我們保守的主要根源有思想和社會兩方面的原因。
從思想方面來說,主要我們是缺乏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還有驕傲自滿,缺乏憂患意識。
在社會根源方面,主要是我們受到傳統小生產習慣的影響。喜歡按老方式老辦法老經驗做事,缺乏開放性和創新性。
(2)大膽行動
我們要想真正克服因循保守觀念,強化創新意識,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在我們的日常行動上,著力解決影響我們創新發展的各種問題。
(3)敢於實踐
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思想認識也應當不斷隨之前進,不斷創新。一定要堅持科學態度,擺脫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大膽嘗試和探索,不斷開拓進取。
(4)實際出發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決不能憑主觀願望和本本上的只言片語行事,更不能照搬照抄舊的思想模式,而應該一切尊重客觀事實,這樣就可以有效克服自己的保守思想。
(5)長遠眼光
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整個世界正在並將繼續發生許多新的變化,如果我們看不到這一點而固步自封,就只能被歷史所拋棄。這就要求我們以廣闊的眼界去觀察和把握世界的主題和發展趨勢,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展自己。
(6)接受創意
要丟棄「不可行」、「辦不到」、「沒有用」、「那很愚蠢」等思想渣滓。一位在保險業中表現傑中的人曾經告訴拿破崙·希爾:「我並不想把自己裝得精明干練。但我卻是保險業中最好的一塊海綿。我盡我所能去吸取所有良好的創意。」
(7)實驗精神
廢除固定的例行事務,去嘗試新的餐館、新的書籍、新的戲院以及新的朋友,或是採取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線,或過一個與往年不同的假期,或在這個周末做一件與以前不同的事情等。
(8)主動前進
成功的人喜歡問: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我們可以每周做一次改良計劃。
我們可以每天把各種改進業務的構想記錄下來,在每星期一的晚上,花幾個小時檢視一遍寫下的各種構想,同時考慮如何將一些較踏實的構想應用在業務上。
(9)求知慾望
學而創,創而學這是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一定要具備勤奮求知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自主創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學習是基礎,沒有充分的學習就沒有真正的創新。學習是我們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也是我們創新的起點。沒有知識基礎的創新往往是不負責任的胡鬧。
(10)好奇心盛
將蒙昧時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時期的好奇心轉化,這是堅持、發展好奇心的重要環節。要對自己接觸到的現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於在新奇的現象面前提出問題,不要怕問題簡單,不要怕被人恥笑。
(11)質疑慾望
有疑問才能促使我們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因此,我們平時一定要大膽質疑、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最佳方法。從多角度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
提出問題是取得知識的先導,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從而認識才能前進。我們一定要以銳不可當的開拓精神,樹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權威,虛心學習他們的豐富知識經驗,又要敢於超過他們,在他們已進行的創造性勞動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的創造。
(12)多加思考
要有意識的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說你拿到一個問題,很有爭議的問題,那麼除了看到現有的解決方式以外,時常想想有沒有別的解決方式。然後再好好審視自己的思考結果,看看有沒有紕漏。
我們一定不能滿足於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及物體的質量、功用,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大腦里經常有「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簡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等問題。
總之,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沖破傳統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在實踐中樹立開放觀念,增強創新意識,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善於在廣闊的時空中吸納新思想,以達到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
㈡ 開拓創新的方法有哪些
1、開拓式創新
開拓式創新是最有價值、也最有難度的一種創新,這種創新所創造的事物是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是全新的,並且對於歷史進程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往往伴隨著天才人物的靈光乍現,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比如牛頓開創的經典物理學,愛因斯坦開創的相對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喬布斯發明的個人電腦、iPhone,制葯公司發明新葯,等等。
2、升級式創新
開拓式創新固然重要,但我們也聽說過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這句話,我們也看到很多開拓者沒有賺到錢、模仿者賺了個盆滿缽滿的例子。
比如說福特並不是汽車的發明者,但福特卻靠T型車成為了當年的美國首富,比爾·蓋茨雖然不是圖形化操作系統的發明者(圖形化最早的發明者是施樂公司、最早的商用者是蘋果),但他的Windows卻幾乎統治了個人電腦。
升級式創新其實非常重要,因為早期產品往往是比較粗糙的,而且往往是價格昂貴的,升級式創新起到了完善產品、降低門檻的作用,因此他們同樣值得尊敬。
3、差異化創新
大概10年前,定位理論開始風靡於營銷界,頗有營銷就定於定位、定位就等於營銷的感覺。其實,定位理論所適合的,只是差異化創新這個領域。
差異化的例子估計大家隨便就可以舉出來一大堆,比如說專門給老人使用的手機,專門定位於辦公的Thinkpad筆記本,專門用來越野的Jeep車,差異化創新應該是最常見的一種創新模式,它是由消費者驅動的創新模式。
4、組合式創新
要理解什麼是組合式創新,想想瑞士軍刀就明白了。當我們給一個拖拉機裝上一門大炮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了一輛坦克。當我們給手機裝上攝像頭的時候,我們就有了「掃一掃」的可能性。當我們給眼鏡裝上小電腦,它就成了Google glass。當我們給牙刷裝上發動機,他就成了電動牙刷。
組合式創新同樣是一種常見的創新模式,它依賴的不是技術進步,而是對於新需求的敏銳洞察。
5、移植式創新
所謂移植式創新,就是把在A領域所使用的技術或模式,移植到看似沒有關聯的B領域,從而創造出新的產品或模式。
例如,吉列在剃須刀領域發明了「刀架+刀片」的模式,把重復購買率低的刀架以極低的利潤出售,提高市場佔有率,然後再通過出售重復購買率很高的刀片來賺錢。
亞馬遜的kindle在策略上和吉列簡直如出一轍,它以極低的利潤率出售kindle,基本上沒有在硬體上賺到多少錢,但是kindle的普及帶動了電子書的銷售,總體來看亞馬遜還是賺到的。
在電子書項目上,亞馬遜沒有學習紙質書的商業模式,反而學習了剃須刀的商業模式,這就是移植式創新。移植式創新依賴的是對於商業模式本質的理解。
6、精神式創新
在大部分發展到成熟階段的行業當中,不要說開拓式創新、升級式創新的機會沒有了,就連差異化創新的機會也沒有什麼空間,這時候可能你僅僅能夠依賴的就是精神式創新了,你只能通過取得人們在情感、文化、價值觀層面的共鳴來實現創新。
如果你的消費者消費你是因為可以通過你向外界傳遞出自己的價值主張,比如說通過開牧馬人標榜自己很man、通過穿無印良品來標榜自己很小資、通過去西藏旅行來標榜自己很文藝,那麼你就成功了。不過精神式創新是一道宅門,因為真正具有價值觀輸出能力的企業並不多。
㈢ 創新的方法有哪些
創新的方法很多,大致有:
對原有產品進行再創造使之更為完美(延伸法)
對原有產品進行改造使之適用其它用途(移植法)
利用現有的技術,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擴展法)
模擬生物的動作、能力解決問題(仿生法)
對現有技術通過結合變化構思出新的機構類型(變異法)
㈣ 創新思維的五種方法是什麼
㈤ 如何找到創新點
創新難,難創新,首先就是要找到創新的點,才能想實現創新的途徑和方法。我覺得可以從如何幾個方面:
1。科研掃盲,這是創新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
首先是把導師,師兄,師姐的文章和學術論文,科學基金的申請成功報告,沒中的申請報告,結題報告,橫向課題的報告,咨詢報告等全部瀏覽一遍,知道自己在什麼領域,這個領域你的導師和前幾屆做什麼,這個對於碩士來說,我覺得很有必要。這相當於給你科研掃盲,對於那些博士跨學科的來說,也是很有必要的。
2。尋找問題和分解問題,創新的源頭。
如連問題都找不到或不知道如何分解問題,科研的基本功需要加強和科研思考的方式需要轉換。 多參加知名專家或者基金委或者部委的講座。這個可以聽到很多現實問題的描述,不一定是怎麼解決,可能是拋出了問題。問題導向,往往就是我們研究的出發點。還有有的蟲子可以走捷徑,就是關注當年國家基金(自然、社科、863,973等)申請指南和已經中標的基金項目,這些都有網站,上面都有每年中標項目和項目列表統計,多去看看。如果2007年,有個基金項目你正好趕興趣,這時你正好處於選題時候,就可以選他,等那個基金結題了,你的博士論文也差不多了。盡管處於兩個地方,但是肯定結果不一樣。還有就是多觀察和對經常見的問題問個為什麼?不要相信任何權威,敢於對一切質疑。導師不一定是對的。許多重大創新都是建立對權威的挑戰,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個問題如果延伸到醫學,你看那些得胃病的人,往往是飽一頓餓一頓,或者經常吃的很飽(據說經常吃的很飽容易變傻),其實如果我們讓得胃病的人吃飯的時候「適度虧缺」不就容易了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那麼為什麼適度虧缺就可以了?我們可以發明什麼葯物讓這個人吃了這個葯胃還沒吃飽情況下就產生飽意或者適度虧缺呢?所以,問題就是要平時多觀察一些細致的問題或者已經發生的問題,我們往往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問題,不問為什麼,建議大家看看每年搞笑諾貝爾獎的情況。
3。看文獻——獲取創新靈感或者解決問題方法的路徑依賴。
看文獻,不是看書。這個很多蟲子也貢獻了很多經驗。但是我周圍的人也知道小木蟲,但是很多人看了那麼多經驗,可是看完了還是很困惑?原因何在呢?我觀察了很周邊的同學和同事,我發覺一個重要的就是動手太少,看紙質期刊太少。這個我想小木蟲很多發SCI的,一般看國外期刊,但是現在很多圖書館的國外學術期刊也有紙質版本,看紙質版本,你可以瀏覽到你的這個領域頂級期刊相關的研究,一些人為什麼沒有找不到創新,有可能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領域到底有那些方向。隨便瀏覽紙質版本,或許一個並不相關的問題,你無意中看到了,給了你啟發,電腦搜索的電子文獻往往我們是按主題或者關鍵詞搜索的,請問,你能保證你提前設置的關鍵詞是最新的嗎?創新要看不同主題的文章,很多來源於交叉和其他學科。當然有的學科即使要創新也要需要實驗設備支撐,這個也是不斷磨合的過程。要想找到自己創新點,我覺得看文獻很重要。如何看呢?首先,准備好一個不大不小的筆記本(可以命名為科研靈感本),最好有個厚重封皮,准備一支筆。去圖書館期刊閱覽室,帶著前面1,2想到的問題和聽到的問題(也要記在你那個專門的科研靈感本上),靜下心來,加起來的時間至少2個月,邊看期刊的時候,如果閃現什麼靈感,馬上記下來,切記,一定要記下來,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註明出處,你的靈感是解決什麼問題的,這個文獻給你的啟示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當時沿著這個靈感還有其他想法,就沿著這個思路下去,直到你不知道寫什麼,那麼就停止,看第二篇。看期刊,最好是從目錄看起,稍微沾邊的都要瀏覽一下。對於做實驗的科研來說,一般中文期刊比較少,也比較專業,所以很快能看完。對於社科的來說,往往創新不容易,我這里特別提醒一下,由於我原來學工科的,現在學管理,我覺得社科類的研究生一定要去瀏覽下工科類的雜志或者理科類的雜志或者交叉學科的雜志,一般會有大收獲。
4.利用網路——創新幫助的好助手。
網路當然有很多專業論壇,資料庫等,我都將其歸類為電子文獻。 如何看電子文獻。按照上3,這樣你從紙質期刊得到很多靈感,那麼現在你把你的這些靈感關鍵詞或者主題,從電子文獻中去索取,也要按照3的辦法,看的時候,馬上記下來,或者建立一個WORD文檔或者專門的軟體,把感興趣的截取下來,並在旁邊註明給你得啟發是什麼,它有什麼用處?這個很重要,有的人看了文獻,就丟在一邊,看得多,丟得多。另外,在看電子文獻的時候,一定要關掉QQ和論壇等東西,不要讓這些斷了你靈感的來路。
5.積累——創新的技巧和關鍵手段。
按3,4步驟,這樣你就積累了很多靈感了。厚厚一個本子或者一個長篇word文件,這樣重溫一遍。請記住,沒有積累,是沒有創新的!這個積累不是說把文獻從資料庫下載下來,放在計算就裡面,而是你看了文獻,你的隨時閃光點或靈感的用筆記下來的看得見的積累。這樣,你把你這些閃光點,找了相關文獻,覺得可以寫一篇小論文,就馬上動手寫,不要拖,不要找借口,要知道寫作的激情會失去的,找不回來的。把小論文寫好了,放在一段時間,再看,可以的話,修改後就投,如果覺得可以,那麼可以將論文投稿一些雜志,覺得一般,投一般核心,覺得實在不咋樣,就投哪些不是核心的。這里,我周圍一些同學和同事,有個觀念就是要發就發好的,我覺得這個不好,即使是一篇非核心的,看到自己的東西變成鉛字了,心裡還是會高興的,這會給你極大的精神動力。
6.走向大自然——獲取一顆創新的生態心。
現在其實我們很多解決的問題來源大自然,大自然是生命的來源,也是創新的生命起源。不管你是理論研究還是社會研究,保持一個生態心很重要,過於功利,浮躁,布滿灰塵的心都是創新的殺手。走向大自然,不要逛什麼街和超市。這點,估計有的人會說,這與找創新點有何關系?登高而望遠,試問,你在那麼喧鬧的超市,那麼多帥哥美女從你前面經過,你的神經會得到休息嗎?你的思維會有閃光嗎?所以,如果在實驗室或者宿舍呆煩了,不知道怎麼做。不如帶上自己科研靈感本和筆,去郊外或者爬山,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說不定心中的苦悶氣出去了,靈感就進來了。
總結:注意看交叉學科和其他學科的雜志,多記,心靜,多動手,貼近大自然。
文章轉帖 論文格式網 qikanyun,裡面還有其他一些論文格式方面的東西,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下。
㈥ 創新的方法有哪些
創新的形式
關於創新的形式,學術界沒有公認的說法,筆者認為,創新包含三種形式:發現、發明和革新。
(1)發現。發現與「科學」相關聯,指觀察事物而發現其原理或法則,即發現已經存在但不為人知的規律、法則或結構和功能。發現主要是尋找或認識兩個方面的東西,一是對自然界各種原理、規律的尋找或認識;另一種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尋找或認識。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的都有一定的規律、法則或結構和功能,需要人們通過觀察、研究去尋找或認識。也就是說,發現是使那些已經存在、但過去不為人所了解的事物變得為人所知,給人類增添新的科學知識。例如,再如原始時代的人們以石投水則沉,投以木則浮,因而發現水有浮力。牛頓從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的事實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而且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他發現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朔望月有關,而且與太陽的引力也有關系。
(2)發明。發明與「技術」和「工藝」相關聯。發明與發現密切相關。發現是通過觀察事物而發現其原理;發明是根據發現的原理而進行製造或運用,產生出一種新的物質或行動。例如,古人發現水有浮力,於是根據這一原理「刳木為舟」(《易·系辭下》),把大木頭挖空,造成獨木舟,這叫發明。古人發現魚尾劃水而游,於是「剡木為楫」(《易·系辭下》),製作劃船的木楫。英國人詹姆斯
㈦ 如何激發創新的六種方法
要想真正發揮創新潛能,除了要有敢於嘗試與創新的勇氣,還必須精心地培育你的創造力。這里羅列的,是許多成功人士常用的方法。
1.及時記錄下來一些創新想法
人們在工作、生活、交際和思考過程中,常會出現許多想法,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會因為不合時宜而被人們放棄直至徹底忘卻。
其實,在創新領域里,從來就不存在「壞主意」這個詞彙。三年前你的某個想法也許不合時宜,而三年後卻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好主意。更何況,那些看來是怪誕的遠非成熟的想法,也許更能激發你的創新意識。
如果你能及時地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那麼,當你需要新主意時,就可以從回顧舊主意著手。而這樣做,並不僅僅是為了給舊主意以新的機會,更是一種重新思考,重新整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輕易地捕捉到新的創新性的思想。
2.自己提問自己
如果不問許多「為什麼」,你就不會產生創新性的見解。
為了避免這個常犯的錯誤,成功者總是透過所有的表面現象去尋找真正的問題。他們從來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理所當然的結果;他們也從來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水到渠成的過程。
那些不明確的,看來似乎是一時沖動之中提出來的問題,往往包含著更多的創新性思維的火花。
3.經常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了想法,不管是什麼樣的想法,你都應當表達出來。如果是獨自一人,你就對自己表達一番;如果你身處群體之中,不妨告訴其他人共同進行探討。
一個人一生中的大多數想法,都被無意識的自我審查所否決。這種無意識的自我審查機制將一切離奇的想法都當作「雜草」,巴不得盡快地加以根除。
循規蹈矩的心境里沒有「雜草」,但循規蹈矩的心境也沒有創造力。你想要有創造力,就必須照料好每一株「雜草」,把它們當作有潛在經濟價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尋常的離奇想法說出來,把它們從頭腦中解放出來。一旦它們進入到交流領域之中,便能夠免受無意識領域中自我審查機制的摧殘。這樣做,使你有機會更仔細更充分地去審視、探索和品味,去發現它們真正的實用價值。
4.永遠充滿著創新的渴望
滿足於現狀,就不會渴望創造。沒有樂觀的期待,或者因為眼前無法實現而不去追求,都會妨礙創造力的發揮。
發明家和普通人其實是一樣的人,所不同的是,他們總是希望有更好的方法。
系鞋帶時,他們希望有更簡便的方法,於是便想到了用帶扣、按扣、橡皮帶和磁鐵代替鞋帶。
煮飯時,他們希望省去擦洗鍋底的煩惱,於是便有了不粘鍋的塗料。
所有這一切,都來源於改進現狀的願望。
5.換一種新的方法來思考
墨守成規不可能產生創新力,也無法使人脫離困境。
有人喜歡用比較分析法來思考問題。面臨抉擇,他總是坐下來將正反兩方面的理由寫在紙上進行分析比較;也有人習慣於用形象思維法,把沒法解決的問題畫成圖或列成簡表。能不能換一種方法去思考,或交替使用各種不同的思考策略呢?
試試看。也許,最困難的抉擇也會迎刃而解。
6.有了創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實施
有了創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實施,再好的想法也會離你而去。
想努力去做,卻又因為短期內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恆,你也會同成大事者失之交臂。
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經驗之談。
堅持努力,持之以恆,才會如願以償。
另外,創新與創造的能力與年齡有一定的關系。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創新與創造的最佳年齡是在25歲至40歲之間,這是一個最容易取得成功的黃金時代。
美國學者萊曼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一直從事人的創造力發展的研究。他曾研究了幾千名科學家、藝術家和文學家的年齡和成就,他的結論是:一個人25歲至40歲是事業成功的最佳年齡。
而另一位學者麥爾斯則認為:在18歲至49歲這個年齡段,人的各種能力的發展幾乎都處於最高水平,尤其是比較和判斷能力,這對於創新與創造是非常有利的。
一個權威機構曾做過一次統計,發現在公元600年到1960年之間做出過1911項重大科學創造的1243位科學家和發明家,獲得成就的最佳年齡,也是在20多歲至40多歲之間。
創造與創新有個最佳年齡段,並不等於排斥人們在其他年齡段做出成就的可能性。莫扎特5歲時就發現了三度音程,並據此譜寫了小步舞曲。而摩爾根發表基因遺傳理論時,卻已是60歲的老人了。一些科學家、政治家和企業家50歲以後的智力水平甚至高於他們生活的時代。
在這里,我們惟一的希望就是:每天都不能丟棄創新思維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