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客機是如何保養維修的呢保養過程是怎樣的你知道嗎
一架客機每年平均要飛行超過400萬公里,是從地球來回月球五次的距離。為了讓這些大傢伙能夠安全飛行,他們每隔六年就要進行一次大修。就像你的愛車必須按照規定進行年檢一樣,客機也必須要通過適航認證。這可不只是幫輪胎打氣和檢查機油那麼簡單。為了確保客機能安全飛行,工程師必須能夠接觸飛機的每個地方,所以他們要拆光整架飛機。
第三、如果工程師發現某一個地方有狀況,那麼飛機上的大部分地方就要換掉。這架客機的機身已經通過檢測,但是在讓它飛向天空之前還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來重新組裝這些巨型客機每一次在空中飛行都代表著要維護超過300人的生命,所以他就更需要這樣一座超級維修廠。
② 如何在定檢維修工作中實施「必檢項目」檢驗的探討
飛機維修檢驗工作是維修質量控制的一項重要內容。雖然局方目前對維修檢驗沒有特殊要求,但各維修單位特別是具有高級別定檢維修能力的單位,隨著維修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加大,也越來越加重視維修檢驗工作。為落實維修檢驗政策,許多具有大修能力的飛機維修單位一般都會建立專職的檢驗員隊伍,中小維修單位,因維修規模、人力資源和維修能力等限制,一般只設立兼職檢驗員。雖然行業內不同維修單位對檢驗實施的方式方法不盡相同,但基本都秉持對重要系統和可能危及飛行安全的維修工作實施「維修全過程檢查」的檢驗理念。一.目前工程技術公司檢驗的現狀目前,我們工程技術公司主要開展航線維護同時兼顧中小級別定檢維護工作,所以只設立兼職檢驗員。在航線上,還沒有授權的兼職檢驗員,只是默認放行人員為兼職檢驗人員;在定檢中,質量授權大部分放行人員為檢驗人員。關於檢驗的程序,目前工作程序手冊中也比較籠統,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不強,且維修人員在理解檢驗工作上也存在較大差異,這直接導致不少兼職的檢驗員在如何開展檢驗工作上沒有明確的方向,特別是在定檢維修過程中檢驗沒有很好的得到落實。隨著定檢維修能力的深入,這種問題表現得也越來越突出,所以有必要對如何實施維修檢驗工作進行分析討論,以便明確方向、制定政策,以便更好的開展維修檢驗工作。下面結合工程技術公司現有維修模式和維修規模,討論分析維修檢驗的相關問題。 二.維修中的質量檢驗與技術檢驗的異同根據檢驗工作的內容和性質,我們把檢驗分為質量檢驗和技術檢驗。質量檢驗是指檢驗人員對工作前准備、工作實施和最後結果實施檢查,即檢查工作者是否按照技術規程的要求實施、並遵守了相關適航規章和要求,工作所使用的文件、工具、器材是否滿足相關要求,工作的記錄是否滿足技術規程中的要求等等,質量檢驗可以理解為工作者「是否按卡作業?是否遵章辦事?是否規范維修?」;技術檢驗是指檢驗人員對一些重要的、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維修/加改裝等工作實施把關檢查,確保維修工作實施的關鍵步驟和最終結果符合技術規程中各項要求,特別是一些技術指標滿足要求。質量檢驗一般由專職或兼職的質量監察人員負責實施,而技術檢驗則由授權的維修檢驗人員負責實施。從二者的含義可以看出質量檢驗和技術檢驗要求的側重點不一樣,質量檢驗強調維修過程中的人、機、料、法、環與適航文件符合性的要求,即工作時「文實相符」,如:(1)人員資格滿足要求;(2)工具設備/計量器具完好可用;(3)適航性資料有效;(4)航材完好、合法;(5)處理的故障或缺陷滿足規章要求;(6)文件記錄簽署正確、完整;(7)飛機完工後的質量指標跟蹤與分析評估。而技術檢驗強調維修過程中確保維修人員對技術文件中各流程和技術標準的符合性要求。如:(1)測試的數據在標准之內;(2)關鍵核心步驟按卡實施;(3)測試的結果滿足要求; 三.什麼是「三級」維修技術檢驗因技術檢驗主要涉及維修人員工作的實施,所以下面重點討論技術檢驗工作。根據技術檢驗工作的級別,檢驗可以分為「三級技術檢驗」,即「自檢、互檢和專檢」。自檢,即自我檢查,是指維修人員對完成的工作自己進行復查;互檢,即互相檢查或交叉檢查,是指維修工作完成後由其他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交叉查;專檢,也稱必檢,是指維修工作實施過程中或完成後必須由專職(或兼職)的授權人員對工作進行檢查。根據我公司現行程序手冊中的相關要求,互檢一般對檢查人員資質要求不低於工作人員,必檢要求檢驗人員的授權資質高於工作者。「自檢」和「互檢」一般只針對非重要的維修工作,如:非必檢工卡工作、非重要系統的工作、對飛行安全沒有實際影響的工作;必檢一般針對涉及重要系統或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加改裝的工作,如:必檢工卡工作的實施、重要系統的維修工作、可能影響到飛行安全的維修工作。為落實必檢工作,技術部門會確定必檢項目,必檢項目是指某些維修和改裝項目,若未正確完成或使用了不適當的零件或材料,就會造成危及飛機營運安全的故障、失效或缺陷的項目。確定的原則是:涉及重要系統和影響飛行安全的維修工卡確定為必檢工作項目,對某些重大系統改裝的可能影響到飛行安全的維修工作,還必須採取「自檢、互檢、專檢」的「三級」檢驗制度,即工作完成後,工作者先檢查、再安排另外一名人員檢查,確認無誤後再安排檢驗人員檢查。 四.如何在具體的維修工作中實施技術檢驗因技術必檢(下稱必檢)是「三級檢驗」中的重點和難點,所以下面重點探討必檢,根據必檢實施的方法,必檢可以為結果檢和過程檢(工序檢)。結果檢是指工作者完工後,由另外一名授權資格高於工作者的人員對其工作的技術結果實施最終檢查確認,確認工作者實施的結果滿足手冊的技術等級要求;過程檢可理解為工序檢,是指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時,由另外一名授權資格高於工作者的人員在一旁對工作者的整個過程或重要工序實施檢查,以確保工作人員工作過程中實施的各項流程和標准復合手冊的技術要求,所以過程檢,最重要的是由檢驗人員來確認工作者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是完全按卡作業的。在實際工作中,該項工作一般是由工作者和檢驗員共同完成的。根據結果檢和過程檢的特點,我們可以根據維修工作的性質,採用不同的檢查方法。航空維修工作一般可以簡要的分為檢查(包括一般目視檢查、詳細目視檢查和藉助一定設備的目視檢查等)、勤務(各種油液、油脂、水、氣等加註等)、拆裝、改裝、翻修、修理(結構、復材、噴漆)、清洗、操作測試、功能測試等幾大類工作。依據過程檢和結果檢的定義和側重點不同,對不同的必檢維修工作可以採取不同的檢驗方法。對目視檢查類必檢維修工作,工作者一般可以依據技術文件實施目視檢查,此類必檢可採取結果檢的方法實施,即檢驗人員重復對工作者檢查的區域再實施一遍檢查;對勤務類必檢工作,也可採用結果檢的方法,即確認添加的油液、灌充的氣體是否滿足手冊要求;對拆裝、改裝、在翼修理和測試類的必檢工作,因工作的每一個過程或關鍵步驟或記錄的參數標准都可能影響到工作的結果,所以一般需要對工作實施過程檢。當然,每一份工卡中所涉及的維修工作,可能涵蓋了一個或多個維修類別工作,例如有拆裝、有檢查、也有測試等,這就需要我們的檢驗人員依據上述原則根據維修經驗進行判斷,確定工卡中的哪些步驟屬於「必檢項目」,並在實際檢驗過程中實施重點檢查。同時配合技術部門,共同確定工卡的必檢項目,為此,我們根據737NG24P檢工作的內容,參照以上原則,將必檢工卡的必檢方法進行了分類,列表參見附件。 五.如何在定檢維修中實施技術檢驗因定檢維修工作不是單一的指令工作,而是各專業、各區域共同配合完成的系統工作,所以定檢維修工作強調的是維修工序,這是區別一般指令工作和航線維修工作的典型特徵。維修人員在具體的工卡中不僅僅要按照上述原則實施「自檢」和「互檢」,兼職或專職檢驗人員也不僅僅按照上述原則和方法實施對「必檢項目」的結果檢或過程檢。還要根據定檢維修工作的需要承擔更多的職責,參考一些維修企業的做法,定檢維修中檢驗人員的職責可以簡要的可以描述為:飛機和部件外觀檢查、維修工作過程檢查和維修後的最終測試/檢查。下面重點討論檢驗員的這三種職責。飛機和部件外觀檢查,包括結合定檢級別對可以接近部位/部件進行外觀檢查、對發動機/起落架系統/操縱系統等重要區域進行檢查。對檢查發現問題如故障/缺陷由檢驗員填寫非例行工卡,其中重大故障/缺陷應填寫「定檢飛機重大故障/缺陷報告單」提交技術支援部門和工作人員處理,同時對檢驗員開出的故障/缺陷類「非例行工卡」全部列入「必檢項目」,檢驗人員目視檢查的方法如下:(1)重點檢查法,即對重要部件進行重點檢查,(2)經驗檢查法,總結維修工作中頻次較多的故障,找出其共性,(3)借鑒經驗檢查法。即吸取同行業經驗教訓,對高風險部件加強檢查,(4)整機普查法/延伸檢查法,即對整架飛機實施故障檢查,尤其是對老舊飛機,不論工作單/卡是否有檢查要求,是不是必檢項目,檢驗人員均對可接近部件進行整機質量普查/延伸檢查。檢查時可使用反光鏡、檢測設備、力矩扳手及各種檢查儀表及其他輔助設備。對維修過程實施過程檢,包括對必檢工卡實施的結果檢和過程檢、對「非必檢」項目工作單/卡進行抽查檢。對「非例行工卡」涉及重要系統的項目實施的過程檢,在過程檢中由檢驗員根據必檢工卡、抽檢的非必檢工卡和重要的非例行工卡,確定工卡中的關鍵步驟和檢查的關鍵點,在副卡中用「*」號予以標示並通知到具體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在實施該類工作過程中,如遇到屬於帶「*「號的必檢步驟時,必須通知本區域的檢驗員到場進行現場檢查,否則不得繼續施工;工作完成後,工作者實施工作者簽署,檢驗員實施檢查者簽署。對工作者實施的檢查、勤務類維修工作,在工作者實施檢查和勤務完後、准備恢復和簽署維修記錄前,必須通知檢驗員到場進行復檢,確認結果符合相關技術文件後實施對此工作的最終檢驗。 維修後的檢驗,包括換發後的試車檢驗、維修工作後的試飛檢驗、飛機出場後的出場檢查和出場測試檢驗。在飛機完成工作後,如需要試車或試飛,相關檢驗人員必須到場進行檢驗;對定檢完成後的飛機,在最後出場前,相關區域的檢驗人員必須參與本區域的相關工作實施最後目視檢查、出場測試檢查。 以上個人結合工作實際,對維修檢驗工作一點膚淺的看法和認識,關於檢驗工作的實施,需要我們根據我們維修能力、維修規模和維修模式,不斷探索,尋找適用於維修工作的檢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