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術前八項
術前八項即指術前免疫八項,分別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HBeAb)、乙肝核心抗體(HBcAb)、丙肝抗體(Anti-HCV)、艾滋病病毒抗體(抗-HIV)檢測、梅毒血清特異性抗體(抗-TP)。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
2、乙肝表面抗體(HBsAb):是對乙肝病毒免疫的保護性抗體。陽性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但已經排除病毒,或者接種過乙肝疫苗產生了保護性抗體。
3、乙肝E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一般認為乙肝E抗原陽性是具有傳染性的標志。潛伏期乃至整個病程中,乙肝E抗原均可檢出。
4、乙肝e抗體(HBeAb):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產生而出現的一種抗體,屬於乙肝病毒感染的標志物。乙肝E抗原的相應抗體,一般認為乙肝E抗原消失和乙肝E抗體出現是病情趨於好轉的徵象。
5、乙肝核心抗體(HBcAb):是一種敏感的血清學標志,也是乙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早期標志,在血清中存在的時間很長。
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只是乙肝病毒表達的抗原物質和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其本身並無傳染性,只是HBV感染的標志。乙肝五項指標不能單一分析,應綜合參考其它幾項進行分析。
6、丙肝抗體(Anti-HCV):曾經感染過丙肝可出現丙肝抗體陽性。但丙肝抗體陽性並不一定是感染了丙肝病毒。陽性結果可出現在丙肝現症感染,既往感染或假陽性。
7、艾滋病病毒抗體(抗-HIV)檢測:艾滋病病毒也叫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細胞的病毒,人感染HIV後無論有無症狀出現,血液里均含HIV抗體(HIV-Ab),因此HIV-Ab檢測是HIV感染診斷的一項重要指標。
確定一個人是否感染上HIV,目前通常檢查的辦法就是到衛生機構進行血液HIV抗體檢測。
8、梅毒血清特異性抗體(抗-TP):血清梅毒抗體檢測是臨床診斷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後4-6周,血清中可產生抗類脂抗原的非特異性抗體和抗梅毒螺旋體抗原的特異性抗體。
(1)riba檢測方法中文擴展閱讀:
術前八項免疫檢查是手術前必做的一個項目,檢測的首要目的是為了了解患者的基礎狀態,比如患者有沒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傳染病。
在乙肝病毒感染過程中,與急性期即可測到很高的抗-HBc,而在急性期過後,核心抗體水平仍保持一定高度,並持續若干年。
在慢性感染狀態的攜帶者或病人,核心抗體也常保持高水平。另外,表面抗原已呈陰性的病人,還可查出抗-HBc陽性。
因此單項抗-HBc陽性,難以確定病人是近期感染,還是以前有過感染。
檢測抗-HBcIgM及IgG對於急性乙肝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急性乙型肝炎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正的急性乙肝,也就是說病人第一次受乙肝病毒感染,另一種是病人原來是表面抗原攜帶者,現在又急性發病,表面上好像和急性肝炎一樣。
但這兩種病人血中核心抗體的情況不一樣;慢性攜帶者急性發病的病人,血清中抗-HBcIgG或抗-HBc的水平比較高,而抗-HBcIgM比較低或是稍高;而真正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則血清中抗-HBcIgG往往陰性或低水平。
因此,作這項檢查有助於將兩種情況區分開。鑒於它們的預後不相同,真正的急性肝炎常可徹底治癒,而慢性攜帶者急性發病則常易轉為慢性。因此,可以看出檢測抗-HBcIgM及IgG的重要。
網路-乙肝五項檢測
②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是一種主要經血液傳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在衛生部和中華醫學會有關領導的支持下,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組織國內有關專家,按照循證醫學的原則,並參照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訂了我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的病原學
(一)HCV特點
HCV屬於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易變異,目前可分為6個基因型及不同亞型,按照國際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數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寫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亞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後,經一定時期,在感染者體內形成以一個優勢株為主的相關突變株病毒群,稱為准種(quasispecies)。
(二)HCV基因組結構特點
HCV基因組含有一個開放讀框(ORF),編碼10餘種結構和非結構(NS)蛋白,NS3蛋白是一種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賴的RNA聚合酶,均為HCV復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療的重要靶位。
(三)HCV滅活方法
HCV對一般化學消毒劑敏感;100℃ 5min或60℃ 10h、高壓蒸氣和甲醛熏蒸等均可滅活病毒。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學
(一)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狀況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終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7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
(二)我國丙型肝炎流行狀況
全國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我國一般人群抗-HCV陽性率為3.2%。各地抗-HCV陽性率有一定差異,以長江為界,北方(3.6%)高於南方(2.9%),西南、華東、華北、西北、中南和東北分別為2.5%、2.7%、3.2%、3.3%、3.8%和4.6%。抗-HCV陽性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由1歲組的2.0%至50~59歲組的3.9%。男女間無明顯差異。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國較為常見,其中以1b型為主;某些地區有1a、2b和3b型報道;6型主要見於香港和澳門地區,在南方邊境省份也可見此基因型。
(三)丙型肝炎傳播途徑
1.HCV主要經血液傳播,主要有:⑴ 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我國自1993年對獻血員篩查抗-HCV後,該途徑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於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定及少數感染者不產生抗-HCV,因此,無法完全篩出HCV陽性者,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 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在某些地區,因靜脈注射毒品導致HCV傳播佔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也是經皮傳播的重要途徑。一些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和血液暴露的傳統醫療方法也與HCV傳播有關;共用剃須刀、牙刷、紋身和穿耳環孔等也是HCV潛在的經血傳播方式。
2.性傳播:與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亂行為者感染HCV的危險性較高。同時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者,特別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險性更高。
3.母嬰傳播:抗-HCV陽性母親將HCV傳播給新生兒的危險性為2%,若母親在分娩時HCV RNA陽性,則傳播的危險性可高達4%~7%;合並HIV感染時,傳播的危險性增至20%。HCV病毒高載量可能增加傳播的危險性。
部分HCV感染者的傳播途徑不明。接吻、擁抱、噴嚏、咳嗽、食物、飲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無皮膚破損及其他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傳播HCV。
丙型肝炎的自然史
暴露於HCV後1~3周,在外周血可檢測到HCV RNA。但在急性HCV感染者出現臨床症狀時,僅50%~70%患者抗-HCV陽性,3個月後約90%患者抗-HCV陽轉。
感染HCV後,病毒血症持續6個月仍未清除者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慢性化率為50%~85%。感染後20年,兒童和年輕女性肝硬化發生率為2%~94%;中年因輸血感染者為20%~30%;一般人群為10%~15%。40歲以下人群及女性感染HCV後自發清除病毒率較高;感染HCV時年齡在40歲以上、男性及合並感染HIV並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促進疾病的進展。合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嗜酒(50g/d以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臟高鐵載量、合並血吸蟲感染、肝毒性葯物和環境污染所致的有毒物質等也可促進疾病進展。
HCV相關的HCC發生率在感染30年後為1%~3%,主要見於肝硬化和進展性肝纖維化患者,一旦發展成為肝硬化,HCC的年發生率為1%~7%。上述促進丙型肝炎進展的因素以及糖尿病等均可促進HCC的發生。輸血後丙型肝炎患者的HCC發生率相對較高。發生肝硬化和HCC患者的生活質量均有所下降。
肝硬化和HCC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中失代償期肝硬化為最主要。有報道,一旦發生肝硬化,10年存活率約為80%,如出現失代償,10年的存活率僅為25%。干擾素(IFNα)治療後完全應答者(包括完全應答後復發者)的HCC;發生率較低,但無應答者的HCC發生率較高。
HCV傳播的預防
(一)丙型肝炎疫苗預防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丙型肝炎。
(二)嚴格篩選獻血員
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推行無償獻血。通過檢測血清抗HCV、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嚴格篩選獻血員。應發展HCV抗原的檢測方法,提高對窗口期感染者的檢出率。
(三)經皮和黏膜途徑傳播的預防
推行安全注射。對牙科器械、內鏡等醫療器具應嚴格消毒。醫務人員接觸患者血液及體液時應戴手套。對靜脈吸毒者進行心理咨詢和安全教育,勸其戒毒。不共用剃須刀及牙具等,理發用具、穿刺和紋身等用具應嚴格消毒。
(四)性傳播的預防
對有性亂史者應定期檢查,加強管理。建議HCV感染者在性交時使用安全套。對青少年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五)母嬰傳播的預防
對HCV RNA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腔穿刺,盡量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減少新生兒暴露於母血的機會。
丙型肝炎的臨床診斷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診斷
1.流行病學史:有輸血史、應用血液製品史或明確的HCV暴露史。輸血後急性丙型肝炎的潛伏期為2~16周(平均7周),散發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潛伏期尚待研究。
2.臨床表現:全身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數伴低熱,輕度肝腫大,部分患者可出現脾腫大,少數患者可出現黃疽。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表現為隱匿性感染。
3.實驗室檢查:ALT多呈輕度和中度升高,抗-HCV的HCV RNA陽性。HCV RNA常在ALT恢復正常前轉陰,但也有ALT恢復正常而HCV RNA持續陽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診斷。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診斷
1.診斷依據:HCV感染超過6個月,或發病日期不明、無肝炎史,但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據症狀、體征、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綜合分析,亦可診斷。
2.病變程度判定:病變程度判斷可參考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關於肝臟炎症和纖維化分級、分期的診斷標准。HCV單獨感染極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疊HIV、HBV等病毒感染、過量飲酒或應用肝毒性葯物時,可發展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與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現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經過。
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現:肝外臨床表現或綜合征可能是機體異常免疫反應所致,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性結膜角膜炎、扁平苔蘚、腎小球腎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細胞淋巴瘤和遲發性皮膚卟啉症等。
4.肝硬化與HCC:慢性HCV感染的最嚴重結果是進行性肝纖維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5.混合感染:HCV與其他病毒的重疊、合並感染統稱為混合感染。我國HCV與HBV或HIV混合感染較為多見。
6.肝臟移植後HCV感染的復發: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後復發,且其病程的進展速度明顯快於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一旦移植的肝臟發生肝硬化,出現並發症的危險性將高於免疫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後丙型肝炎復發與移植時HCV RNA水平及移植後免疫抑製程度有關。
丙型肝炎的實驗室診斷
(一)血清生化學檢測
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變化可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但ALT、AST水平與HCV感染引起的肝組織炎症分度和病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平行;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AST水平一般較低,但也有較高者。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動度和膽鹼酯酶活性降低較少,但在病程較長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時可明顯降低,其降低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約30%ALT水平正常,約40%ALT水平低於2倍正常值上限。雖然大多數此類患者只有輕度肝損傷,但有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ALT水平下降是抗病毒治療中出現應答的重要指標之一。凝血酶原時間可作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進展的監測指標,但迄今尚無一個或一組血清學標志可對肝纖維化進行准確分期。
(二)抗-HCV檢測
抗-HCV酶免疫法(EIA)適用於高危人群篩查,也可用於HCV感染者的初篩。但抗-HCV陰轉與否不能作為抗病毒療效的指標。用第三代EIA法檢測丙型肝炎患者,其敏感度和特異度可達99%,因此,不需要用重組免疫印跡法(RIBA)驗證。但一些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現抗-HCV假陽性,因此,HCV RNA檢測有助於確診這些患者是否合並感染HCV。
(三)HCV RNA檢測
在HCV急性感染期,在血漿或血清中的病毒基因組水平可達到105~107拷貝/ml。在HCV慢性感染者中,HCV RNA水平在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變化范圍在5×104~5×106拷貝/ml之間,但同一名患者的血液中HCVRNA水平相對穩定。
1.HCV RNA定性檢測:對抗-HCV陽性的HCV持續感染者,需要通過HCV RNA定性試驗確證。HCV RNA定性檢測的特異度在98%以上,只要一次病毒定性檢測為陽性,即可確證HCV感染,但一次檢測陰性並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應重復檢查。
2.HCV RNA定量檢測: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PCR)、分枝DNA(bDNA)、實時熒光定量PCR法均可檢測HCV RNA病毒載量。國外HCV RNA定量檢測試劑盒有PCR擴增的Cobas V2.0、SuperQuant、LCx HCV RNA定量分析法等,但bDNA的Versant HCVRNA 2.0和3.0定量分析法應用較為廣泛。國內的實時熒光定量PCR法已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正式批准。不同HCV RNA定量檢測法可用拷貝/ml和IU/ml兩種表示方法,兩者之間進行換算時,應採用不同檢測方法的換算公式,如羅氏公司Cobas V2.0的IU/ml與美國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的SuperQuant的拷貝數/ml換算公式是:IU/ml=0.854×拷貝數/ml+0.538。
HCV病毒載量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疾病的進展並無絕對相關性,但可作為抗病毒療效評估的觀察指標。在HCV RNA檢測中,應注意可能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
(四)HCV基因分型
HCV RNA基因分型方法較多,國內外在抗病毒療效考核研究中,應用Simmonds等1~6型分型法最為廣泛。HCV RNA基因分型結果有助於判定治療的難易程度及制定抗病毒治療的個體化方案。
丙型肝炎的病理學診斷
病理組織學檢查對丙型肝炎的診斷、衡量炎症和纖維化程度、評估葯物療效以及預後判斷等方面至關重要。急性丙型肝炎可有與甲型和乙型肝炎相似的小葉內炎症及匯管區各種病變。但也可觀察到其他的一些組織學特徵,如:⑴ 單核細胞增多症樣病變。即單個核細胞浸潤於肝竇中,形成串珠狀;⑵ 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⑶ 膽管損傷伴匯管區大量淋巴細胞浸潤,甚至有淋巴濾泡形成。膽管細胞損毀,葉間膽管數量減少,類似於自身免疫性肝炎;⑷ 常見界面性炎症。
慢性丙型肝炎肝組織中常可觀察到匯管區淋巴濾泡形成、膽管損傷、小葉內肝細胞脂肪變性、小葉內庫普弗細胞或淋巴細胞聚集,這些較為特徵性的組織學表現,對於慢性丙型肝炎的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肝組織炎症程度的分級、纖維化程度的分期診斷可參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理學診斷標准。對於科研或評估治療葯物的療效,可根據不同需求,選用國內外各種半定量計分方法。
抗病毒治療目的和葯物
(一)抗病毒治療的目的
抗病毒治療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續抑制體內的HCV,以改善或減輕肝損害、阻止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二)抗病毒治療的有效葯物
干擾素(IFN)α是抗HCV的有效葯物,包括普通IFNα、復合IFN和聚乙二醇(PEG)化干擾素α(PEG-IFNα)。後者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聯無活性、無毒性的PEG分子,延緩IFNα注射後的吸收和體內清除過程,其半衰期較長,每周1次給葯即可維持有效血葯濃度。復合IFN 9μg相當於普通IFNα 3MU。PEG-IFNα與利巴韋林聯合應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案,其次是普通IFNα或復合IFN與利巴韋林聯合療法,均優於單用IFNα。國外最新臨床試驗結果顯示,PEG-IFNα-2a (180μg)或PEG-IFNα-2b (1.5μg/k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聯合利巴韋林口服治療48周的療效相似,持續病毒學應答(SVR)率可達54%~56%;普通IFNα (3MU)肌肉注射每周3次聯合利巴韋林治療48周的SVR率稍低,為44%~47%;單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治療48周的SVR率分別僅為25%~39%和12%~19%。我國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PEG-IFNα-2a (180μg)24周單葯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總SVR率為41.5%,其中基因1型患者為35.4%,非1型患者為66.7%。因此,如無利巴韋林的禁忌證,均應採用聯合療法。
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
只有確診為血清HCV RNA陽性的丙型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療。
(一)一般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
1.急性丙型肝炎:IFNα治療能顯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因此,如檢測到HCV RNA陽性,即應開始抗病毒治療目前對急性丙型肝炎治療尚無統一方案,建議給予普通IFNα 3M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療程為24周,應同時服用利巴韋林800~1000 mg/d。
2.慢性丙型肝炎:⑴ ALT或AST持續或反復升高,或肝組織學有明顯炎症壞死(G≥2)或中度以上纖維化(S≥2)者,易進展為肝硬化,應給予積極治療。⑵ ALT持續正常者大多數肝臟病變較輕,應根據肝活檢病理學結果決定是否治療。對已有明顯纖維化(S2、S3)者,無論炎症壞死程度如何,均應給予抗病毒治療;對輕微炎症壞死且無明顯纖維化(S0、S1)者,可暫不治療,但每隔3~6個月應檢測肝功能。⑶ ALT水平並不是預測患者對IFNα應答的重要指標。既往曾報道,用普通IFNα治療ALT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無明顯效果,因而不主張應用IFNα治療。但最近有研究發現,用PEG-IFNα-2a與利巴韋林聯合治療ALT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其病毒學應答率與ALT升高的丙型肝炎患者相似。因此,對於ALT正常或輕度升高的丙型肝炎患者,只要HCV RNA陽性,也可進行治療,但尚須積累更多病例作進一步臨床研究。
3.丙型肝炎肝硬化:⑴ 代償期肝硬化(Child-Pugh A級)患者,盡管對治療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為使病情穩定、延緩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並發症的發生,建議在嚴密觀察下給予抗病毒治療。⑵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多難以耐受IFNα治療的不良反應,有條件者應行肝臟移植術。
4.肝移植後丙型肝炎復發:HCV相關的肝硬化或HCC患者經肝移植後,HCV感染復發率很高。IFNα治療對此類患者有效果,但有促進對移植肝排斥反應的可能,可在有經驗的專科醫生指導和嚴密觀察下進行抗病毒治療。
(二)特殊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療
1.兒童和老年人:有關兒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經驗尚不充分。初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IFNα單一治療的SVR率似高於成人,對葯物的耐受性也較好。65歲或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則上也應進行抗病毒治療,但一般對治療的耐受性較差。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對葯物的耐受性、並發症(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願等因素全面衡量,以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
2.酗酒及吸毒者: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能促進HCV復制,加劇肝損害,從而加速發展為肝硬化甚至HCC,的進程。由於酗酒及吸毒患者對於抗病毒治療的依從性、耐受性和SVR率均較低,因此,治療丙型肝炎必須同時戒酒及戒毒。
3.合並HBV或HIV感染者:合並HBV感染會加速慢性丙型肝炎向肝硬化或HCC的進展。對於HCV RNA陽性/HBV DNA陰性者,先給予抗HCV治療;對於兩種病毒均呈活動性復制者,建議首先以IFNα加利巴韋林清除HCV,對於治療後HBV DNA仍持續陽性者可再給予抗HBV治療。對此類患者的治療尚需進行深入研究,以確定最佳治療方案。
合並HIV感染也可加速慢性丙型肝炎的進展,抗HCV治療主要取決於患者的CD4+細胞計數和肝組織的纖維化分期。免疫功能正常、尚無即刻進行高活性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指征者,應首先治療HCV感染;正在接受HAART治療、肝纖維化呈S2或S3的患者,須同時給予抗HCV治療;但要特別注意觀察利巴韋林與抗HIV核苷類似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包括乳酸酸中毒等。對於嚴重免疫抑制者(CD4+陽性淋巴細胞<2×108/L),應首先給抗HIV治療,待免疫功能重建後,再考慮抗HCV治療。
4.慢性腎功能衰竭:對於慢性丙型肝炎伴有腎功能衰竭且未接受透析者,不應進行抗病毒治療。已接受透析且組織病理學上尚無肝硬化的患者(特別是准備行腎移植的患者),可單用IFNα治療(應注意在透析後給葯)。由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可發生嚴重溶血,因此,一般不應用利巴韋林聯合治療。
抗病毒治療應答的類型及影響因素
(一)抗病毒治療應答的類型
依據所觀察的指標不同,可分為生化學應答、病毒學應答及組織學應答。
1.生化學應答:ALT和AST恢復正常。
2.病毒學應答:(1) 早期病毒學應答(EVR):指治療12周時血清HCV RNA定性檢測陰性(或定量檢測小於最低檢測限),或定量檢測降低2個對數級(Log)以上。有早期EVR者易獲得SVR,無EVR者不易獲得SVR,因此EVR可作為預測SVR的指標。(2) 治療結束時病毒學應答(ETVR):即治療結束時定性檢測HCV RNA為陰性(或定量檢測小於最低檢測限);(3) SVR:即治療結束至少隨訪24周時,定性檢測HCV RNA陰性(或定量檢測小於最低檢測限);(4) 無應答(NR):指從未獲得EVR、ETVR及SVR者。(5) 復發(relapse):指治療結束時為定性檢測HCV RNA為陰性(或定量檢測小於最低檢測限),但停葯後HCV RNA又變為陽性;(6) 治療中反彈(breakthrough):治療期間曾有HCV RNA載量降低或陰轉,但尚未停葯即出現HCV RNA載量上升或陽轉。
3.組織學應答:是指肝組織病理學炎症壞死和纖維化的改善情況,可採用國內外通用的肝組織分級(炎症壞死程度)、分期(纖維化程度)或半定量計分系統來評價。
(二)抗病毒治療應答的影響因素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療效應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列因素有利於取得SVR:(1) HCV基因型2、3型;(2) 病毒水平<2×106拷貝/ml;(3) 年齡<40歲;(4) 女性;(5) 感染HCV時間短;(6) 肝臟纖維化程度輕;(7) 對治療的依從性好;(8)無明顯肥胖者;(9)無合並HBV及HIV感染者;(10)治療方法:以PEG-IFNα與利巴韋林聯合治療為最佳。
慢性丙型肝炎治療方案
治療前應進行HCV RNA基因分型(1型和非1型)和血中HCV RNA定量,以決定抗病毒治療的療程和利巴韋林的劑量。
(一)HCV RNA基因為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貝/ml者,可選用下列方案之一:
1.PEG-IFNα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方案: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聯合口服利巴韋林1 000mg/d,至12周時檢測HCV RNA:(1) 如HCV RNA下降幅度<2個對數級,則考慮停葯;(2) 如HCV RNA定性檢測為陰轉,或低於定量法的最低檢測限,繼續治療至48周;(3) 如HCV RNA未轉陰,但下降≥2個對數級,則繼續治療到24周。如24周時HCVRNA轉陰,可繼續治療到48周;如果24周時仍未轉陰,則停葯觀察。
2.普通IFNα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方案:IFNα 3MU~5M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聯合口服利巴韋林1000mg/d,建議治療48周。
3.不能耐受利巴韋林不良反應者治療方案:可單用普通IFNα、復合IFN或PEG-IFN,方法同上。
(二)HCV RNA基因為非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貝/ml者,可採用以下治療方案之一:
1.PEG-IFNα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方案: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聯合應用利巴韋林800mg/d,治療24周。
2.普通IFNα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方案:IFNα 3MU每周3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聯合應用利巴韋林800~1000mg/d,治療24~48周。
3.不能耐受利巴韋林不良反應者治療方案:可單用普通IFNα或PEG-IFNα。
註:(1) 國外文獻報道,PEG-IFNα-2b (1.0~1.5μg/kg)與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聯合利巴韋林口服48周,兩法治療丙型肝炎的SVR率相似,前者在我國也即將被批准上市;(2) 在採用普通IFNα治療時,有人採用所謂"誘導療法",即每天肌肉注射IFNα 3MU~5MU,連續15~30d,然後改為每周3次。國外研究表明,患者對這一方案的耐受性降低,且能否提高療效尚不肯定;(3) 利巴韋林用量參考:體重>85kg者,1200mg/d;65~85kg者1000mg/d;<65kg者,800mg/d。有文獻報道,利巴韋林的有效劑量為>10.6mg/kg體重。
(三)對於治療後復發或無應答患者的治療
對於初次單用IFNα治療後復發的患者,採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聯合利巴韋林再次治療,可獲得較高SVR率(47%,60%);對於初次單用IFNα無應答的患者,採用普通IFNα或PEG-IFNα-2a聯合利巴韋林再次治療,其SVR率較低(分別為12%~15%和34%~40%)。對於初次應用普通IFNα和利巴韋林聯合療法無應答或復發的患者,可試用PEG-IFNα-2a與利巴韋林聯合療法。
抗病毒治療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
③ 丙型肝炎病毒的實驗室診斷
即:放射免疫診斷(RIA)或酶聯免疫試驗(ELISA)檢測血清中抗HCV1989年,Kuo等建立了抗-C-100放射免疫試驗方法(RIA),隨後 Ortho公司又研製成功酶聯免疫試驗方法(ELISA)檢測抗-C-100。這兩種方法均用重組酵母表達的病毒抗原(C-100-3,為NS4編碼的蛋白,含363個氨基酸),經純化後包被微量塑料板孔,然後加被檢血清,該病毒抗原即與被檢血清中抗-C-100結合,最後加同位素或酶標記的鼠抗人lgG單克隆抗體,加底物顯色判斷結果。
用上述酶聯免疫試驗法(ELISA)檢測抗-C-100有如下缺點:
1. 抗-C-100出現較晚,約半數輸血後丙型肝炎病人於輸血後4~6個月抗-C-100首次陽轉,因此,不宜作為急性丙型肝炎的常規實驗室診斷;
2.抗-C-100不是中和抗體,也不是lgM抗體,而是lgG 抗體;
3.本法不夠靈敏,少數丙型肝炎病人檢測不到抗-C-100;
4.有非特異性,一些自家免疫性慢性肝病患者可出現假陽性,因此,抗HCV陽性需作重組免疫印跡試驗(Recombinant Immune Blot Assay, RIBA, 或稱 Western Blot)證實。
由於HCV核心抗體出現較早,因此,最近美國第二代酶聯免疫試驗法(ELISA)檢測抗HCV。該試劑盒採用HCVC區編碼蛋白C-22-3和非結構區NS3編碼蛋白C-33-3和C-100-3包被載體。用本法檢測抗HCV,其檢出率可提高25~30%,且檢出抗HDV的時間也可提早16~42天。 (HCV cDNA/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測定肝和血清中HCV RNA。
本法是將HCV RNA逆轉錄為HCV DNA,選用高度保守的5′非編碼區引物擴增放大後作電泳觀察結果。本法較靈敏。由於肝和血清中HCV RNA出現較抗-HCV為早,一些HCV感染者抗HCV尚未陽轉時,其肝和血清中已可測到HCV RNA。HCV RNA陽性,說明病毒在體內復制;HCV RNA陰轉,說明病毒被清除。因此,RT-PCR可作為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和獻血員篩查的出現指標,也可作為丙型肝炎預後的一個指標。 抗-HCV和HCV RNA檢測結果可出現以下四種模式,需要進行認真分析以明確其診斷意義(見表2)。AASLD(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指南指出:
1、HCV RNA及抗-HCV均為陽性並伴近期ALT升高存在以下三種可能:①結合近期高危暴露史,考慮是否為急性HCV感染;②慢性HCV感染急性加重;③合並其他病原體導致急性肝炎的慢性HCV感染。
2、抗-HCV陽性而HCV RNA陰性提示:①HCV感染痊癒;②急性HCV感染後HCV RNA的清除期;③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此時,建議4~6個月後再行HCV RNA檢測以明確診斷。
3、抗HCV陰性而HCV RNA陽性,提示為抗體產生之前的急性感染早期或免疫抑制患者慢性HCV感染,也有可能為HCV RNA假陽性結果,建議4~6個月後復查抗HCV和HCV RNA。
4、患者ALT升高而抗HCV及HCV RNA均為陰性,考慮可除外急性或慢性丙型肝炎診斷。推薦4~6個月後復查抗-HCV。
需要說明是,抗-HCV和HCV RNA不能用於確定疾病的嚴重性,也不能用於預測疾病的預後和進展。
④ 生殖器皰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本病有自限性,約1-2周即可自愈。治療的目的是防止下次復發。本病目前尚無特效葯物,治療原則為縮短病程,防止繼發感染,減少復發。
1.局部療法:原則為乾燥、收斂、保護患部,防止繼發感染。可外塗2%龍膽紫溶液,或選用10%次沒食子酸鉍(代馬妥dermatol)、氧化鋅油膏或泥膏、紫草生地榆油膏、0.5%新黴素軟膏、或0.25%~0.1%皰疹凈(IDU)軟膏、5%皰疹凈二甲基亞碸溶液(用於皮膚皰疹)等。對顏面部者亦可用10%醋酸鋁或鋅銅合劑。
2.全身治療:治療原則其一使感染的HSV不能活化,甚至消滅病毒;其二調節免疫,防止再發,可用阿昔洛韋靜滴或口服,麗珠威口服,干擾素肌注,白細胞介素Ⅱ肌注。我們在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時,使用四醫大生物技術中心產的干擾素300萬單位肌注,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共三個療程,適當配合使用白細胞介素Ⅱ或利百多或靈桿菌素,95%的病人不復發。
2.病原療法
(1)阿昔洛韋(無環鳥苷):可選擇性地抑制病毒復制,減少新損害的發生,減輕疼痛,縮短創面癒合及排毒時間。對原發性或初次發作的GH,0.2g,口服,5次/d,連用7~10天;對復發性GH,0.2g,口服,5次/d,連用5天,或0.4g,口服,3次/d,連用5天,或0.8g,口服,2次/d,連用5天。輕症患者1~1.6g/d,分5次口服,連用5~7天;重症病人15mg/(kg�9�9d),靜注,連用5~7天。脫水和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近年來,伐昔洛韋(萬乃洛韋)、泛昔洛韋(famciclorvir)等阿昔洛韋(ACV)的衍生物也用於本病的治療。
(2)膦甲酸鈉:對有TK基因缺陷的耐ACV病毒感染者,可用膦甲酸鈉40mg/kg,靜注,每8小時1次,至痊癒。
(3)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0.6~0.8g/d,口服或肌注,連用5~7天。
(4)α、β及γ-干擾素(α、β、γ-IFN):100萬u/d,共5~7天。
(5)聚肌胞2~4ml,肌注,隔天1次,連用5~7天。
(6)阿糖胞苷(cytarabine)等也可用。
3.免疫療法Straus等採用gD-2疫苗接種,即重組HSV-2在CHO細胞表達的糖蛋白D,誘導的抗原特異性中和抗體相當於或超過GH患者產生的水平。100�0�8g/次,2個月後重復1次,與對照組相比,復發次數明顯減少,對減輕症狀和預防感染也有效。
4.局部療法應注意保護創面,保持清潔、乾燥,防止繼發細菌感染。5%阿昔洛韋(ACV)軟膏或乳劑、α或β干擾素乳劑或凝膠、1%甲紫(龍膽紫)溶液、3%四環素軟膏或25%氧化鋅油劑等均可使用。
5.對症療法如繼發細菌感染,應酌用抗生素。若疼痛劇烈時可予以止痛劑。
6.性伴侶的處理由於大多數性伴侶可能已經感染HSV,因此他們也應接受檢查,必要時予以治療。
7.中醫療法
(1)濕熱下注型:
治法:清熱利濕,兼以解毒。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
(2)肝腎虧損型:
治法:清熱化濕,養肝滋腎。
方葯:知柏地黃丸合萆粟滲濕湯加減。
下面介紹別人治療皰疹方法供參考:
一、抗HSV葯物
(一)無環烏苷是公認的有效葯物:
1.原發和初發感染:ACV200mg,每日5次,連服7天;或ACV5mg/kg,按體重靜注,8小時一次,連續5-7天。
2.復發感染時,ACV200mg,每日5次,連服5天,或ACV800mg,每日2次,連服5天;若在剛開始出現前驅症狀時或在損害出現後的2天內即開始治療,則對部分患者可能有效
3.復發頻繁時:ACV200mg,每日3次,可連續服用6-12個月。在經常復發的患者中(每年>;6次),每日治療至少可以減少75%的復發次數,在接受長達3年治療的人群,已確定是安全有效的。從接受治療的人群中已分離到耐ACV的HSV株,但免疫功能正常者未見治療失敗者。治療1年後應停葯,以便重新評價患者的復發率。
4.免疫受抑制患者:首發或復發的急性患者:靜注ACV(5mg/kg/8h)或口服ACV400mg×4次/日,共7-10天;抑制復發:每天靜注ACV(5mg/kg/8h)或口服ACV(400mg×3-5次/天),可預防復發。
5.HSV直腸炎,ACV400mg,每日5次,可縮短病程。免疫受抑制或重症者可靜注ACV5mg/kg/8h。
6.新生兒HSV:現有資料認為,不應該常規應用ACV治療通過產道感染的無症狀嬰兒,治療僅限於有HSV臨床表現及產後病毒培養陽性的患兒。所有新生兒HSV感染者應接受ACV或阿糖腺苷治療。常採用ACV300mg/kg/d,阿糖腺苷30mg/kg/d,靜脈注射共10-14天。
7.合並HIV感染:患者需口服ACV間歇或每日抑制治療。對合並HIV感染者增加ACV劑量是十分有益的。
ACV400mg,口服,每日3-5次,治療有效,應持續用葯直至臨床症狀消失;對重症者,應用ACV靜脈給葯,對可疑或已證實的ACV耐葯株引起的重症患者,最佳方案可能是:ACV400mg/kg,靜脈注射,每8小時一次,直至臨床痊癒。
HIV感染者中的皮膚損傷粘膜HSV感染時大劑量ACV治療無反應者日益增多。大劑量ACV對部分患者有助於損傷的癒合,但不能阻止另外一些患者的病情進展。對復發頻繁者長期服用ACV不能制止繼續排毒,因此,仍可對性伴感染,此時若改用作用機理不同的抗病毒葯物如磷甲酸和阿糖腺苷等可能有效。
ACV的抗病毒機理是它很容易被HSV編碼的胸苷激酶磷酸化,形成ACV-MP,再被細胞激酶作用而形成ACV-TP。ACV-TP與dGTP競爭而抑制病毒DNA合成。
ACV全身應用治療首次臨床發作或作為抑制治療葯物時,可使皰疹發作的症狀和體徵得到控制。然而,該葯既不能根除潛伏病毒感染,也不能影響以後發作的次數和嚴重性。該葯局部治療的效果比口服差,故不提倡局部用葯。
ACV可縮短生殖器皰疹病程,加速癒合及緩解症狀,長期應用可減少復發,曾有人對11000例免疫正常的GH連續治療5年,在此期間復發率明顯降低。
但是長期口服ACV不能清除骶神經節的潛伏病毒,停葯後生殖器皰疹仍可復發,對ACV有耐葯性的病毒株越來越多,幾乎所有耐葯性都發生於曾經進行多個病程治療的免疫受損害者。
ACV靜脈應用的主要副作用是由於葯物在腎實質內結晶而引起的暫時性腎功能不全。若緩慢給葯一小時以上或大量飲水則可避免此副作用。
(二)、病毒唑(三氮唑核苷,RibavinRBV):抑制病毒多種DNA及RNA復制,合成。
用量:原發GH及AIDS合並HSV感染,15mg/kg/d,肌注;復發GH,0.4g,口服,每日4次,3天後改為0.4g,每日2次,共5天,療效肯定,用於耐葯病毒株。
(三)、磷甲酸(TrisodiumPhosphonoformate,PFA);選擇性抑制皰疹病毒誘導的DNA依賴的DNA聚合酶,主要用於耐ACV病毒株的感染。
用量:40-60mg/kg/d,靜脈注射,每8小時1次,連用4次,可用於AIDS合並HSV感染。外用0.3%-1%PFA霜。副使用有腎毒性及鈣磷代謝紊亂。
(四)、雙羥丙氧甲基烏苷(更昔洛韋,Ganciclovir,DNPG):是ACV的衍生物,通過抑制病毒DNA復制,導致RNA合成受阻,感染細胞DNA多聚酶是作用的靶部位。
用量:5-10mg/kg/d,分3次靜注,連續14天,副作用有造血系統抑制及肝損害。
(五)、氟阿糖碘胞苷(FIAC):對HSV-1和HSV-2有同樣作用,選擇性作用於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其代謝產物5-碘尿嘧啶、5-甲尿嘧啶均有抗病毒作用。阿糖腺苷磷酸抑制病毒DNA合成,有廣譜抗病毒活性,副使用少,不能防止潛伏感染的建立,但防止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保護作用。抗HSV單克隆抗體局部外用,對GH有治療作用,國外有人報道治療HSV-2總有效率92.6%,基本治癒率44.1%。
(六)、消炎痛(Indomethacin):作用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助於減少GH的復發,促進conA及PHA(植物血凝素)刺激所發生的細胞增殖作用,加強NK細胞的殺傷能力,可用於復發GH的治療,用量:25mg口服,每日3次。
(七)、聚肌胞(PolyZIC):是人工合成的干擾素誘導劑,能刺激吞噬作用,增強抗體形成,對免疫系統起調節使用。用量2mg,肌注,2-3次/周。
二、對妊娠GH的處理
對孕婦使用無環鳥苷的安全性尚未肯定,但研究發現,用ACV的孕婦畸胎發生率與正常人相比,並無增高,但ACV對妊娠及胎兒的危險性尚未得出可靠結論。
對威脅母親生命的HSV感染,如腦炎,肺炎及肝炎,應採用ACV靜脈用葯,但無威脅生命的HSV感染,不必全身用ACV治療。
依照美國傳染病學會建議,對妊娠期反復發作的GH處理方案如下:
(一)分娩時如無活動性生殖器損害,則無需剖腹產;
(二)妊娠未3個月,症狀性復發是短暫的,只要分娩時無活動性損害,可經陰道分娩。
(三)臨產時有活動GH者,可作如下處理:①羊膜未破,孕婦不發熱,胎兒尚未成熟,應延緩分娩;②如系足月妊娠,羊水已破,胎兒肺已成熟,應行剖腹產。
【治療措施】
食療方有助於生殖器皰疹的康復:(1)薏仁粥(《本草綱目》)
組成薏苡仁60g
用法加水適量,煮粥,加入白糖適量食用,每日1次。
適應證用於陰部皰疹緩解期,具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效,長期應用可減少復發。
(2)苦瓜飲(《福建中草葯》)
組成鮮苦瓜適量。
用法絞汁1杯,開水沖服。
適應證本飲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可用於陰部皰疹中醫辨證屬於毒熱夾濕者。
女性生殖器皰疹疫苗問世:
多倫多一國際醫學會議的與會專家表示,他們發明了一種疫苗,可使女性免於感染生殖器皰疹,但此疫苗僅對女性又用。
此發明令與會專家感到十分驚訝。因為迄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疫苗只對一種性別有效。與會專家擔心,此現象可能意味今後研製其它可通過性途徑傳染的疾病的疫苗,如艾滋病疫苗等會出現同樣情形。
發明女性生殖器皰疹疫苗的史克美佔大葯廠對此結果感到失望。該葯廠投資研究該疫苗已有十年。
史克美佔大葯廠研發的女性生殖器皰疹疫苗雖然只對女性有效,但專家們仍認為此疫苗的發明還是值得重視。因為女性若能因此葯減少感染生殖器皰疹的機會。男性自女性身上感染此症的機會當然大為減少。而目前醫學界唯一能用疫苗防止的可由性途徑傳染的疾病為乙肝。
測試女性生殖器皰疹疫苗的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醫學專家史普魯恩斯表示,此葯臨床試用效果雖然不錯,但對其最終是否能夠通過衛生當局核准上市一事仍無十足把握。
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有4500萬12歲以上的人們罹患生殖器皰疹。史普魯恩斯認為,新葯如果獲准上市,應先以青春期少女為對象,這樣比較容易減少男人感染生殖器皰疹的機會。
使用安立克治療:
Annlic安立克KJ劑是在外太空無氧氣、低引力、高輻射的特殊環境下生成的一種高活性生物介質,具有超越傳統產品20倍的超強大抗病毒作用,它在病毒DNA復制過程當中具有超強干擾作用,可完全阻斷病毒DNA復制,並可以透皮吸收、深入皮下,直達皮膚基底層和真皮細胞層全面掃清病毒。安立克性病KJ劑在20世紀末被引入泰國,一年以後,當地的性病就診率就下降來50個百分點。2006年,安立克K系列因子制劑強勢進入中國,必將給性病患者帶來健康的佳音。主治: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生殖器潰瘍、包皮及龜頭病變、梅毒、龜頭硬下疳、丘疹樣梅毒疹、淋病以及淋病引起的尿道口充血、水腫。
抗病毒專業:Annlic安立克對皰疹病毒科、乳頭瘤病毒科、痘病毒科均有作用,是目前最專業的抗病毒產品。
作用迅速持久:Annlic安立克在細胞內活化的速度是普通葯物的20倍以上,並在感染細胞內保持持久的活化性濃度,且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特點。
活性強大:Annlic安立克可通過多個環節切斷病毒的復制,其抗病毒活性明顯高於國內目前以上市的其他葯物。尤其對皰疹病毒和乳頭瘤病毒具有特效。
不易耐葯:Annlic安立克臨床應用未報道耐葯現象,且對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白介素等誘導產生的突變株依然敏感。
Annlic安立克不屬於化學葯,而是新一代的動植物類葯物,與以前的葯物相比,有明顯的優勢。
「安立克」的作用機理理論是:
細胞和病毒的相對生存時間並不長久,機體細胞和病毒細胞的分裂、再生過程一直在進行。老化了的細胞很快轉變成了新細胞的「建築」材料,並在DNA的控制下形成新的細胞。與此同時,老化了的病毒細胞的殘余物也企圖將自己的基因注入新生成的機體細胞組織中。在這一過程中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不斷同外來基因斗爭,企圖消滅它們。「安立克「的作用機理正是阻礙病毒粒子進入機體細胞,並用同樣的方法恢復人體的健康。
首先:Annlic安立克通過和皰疹病毒的競爭,消耗掉皰疹病毒復制所需要的聚合酶,從而使皰疹病毒失去繁衍所需要的基礎物質,讓皰疹病毒在身體里無法復制最終徹底死亡。
其次,Annlic安立克不僅具有良好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更擁有卓越的抗耐葯的特點。全球18000多例生殖器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Annlic安立克可快速有效殺滅病毒,治療15天後血清中病毒數量下降約1萬倍,從而顯著改善肝臟組織學、生化學、血清學等各項關鍵指標。除此以外,安立克長期治療的療效還會逐漸遞增,連續治療1-2個月後,約99%的患者血清中已無法檢測到皰疹濕疣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另外,Annlic安立克長期治療安全性良好,無不良事件發生,對人體無副作用。
Annlic安立克治療皰疹濕疣時,耐葯現象罕見且出現時間晚,長期治療的療效不再受到病毒耐葯問題的困擾,使醫患雙方治療更有信心。再有,Annlic安立克與其他抗病毒葯物不存在交叉耐葯,也就是說,即使少數患者長期服用大量抗病毒葯物,安立克對其依然有絕對的療效。
第三,Annlic安立克對各類皰疹病毒,濕疣患者,包括和生殖器皰疹和單純皰疹的患者、初治患者和再治患者以及阿昔洛韋類耐葯患者都有作用。安立克的這些特點可幫助患者實現慢性生殖病毒感染的治療目標,從而成為慢性生殖病毒感染一線抗病毒治療的全新選擇。
第四個特點是Annlic安立克使用簡便,只要一噴。
抗皰疹、濕疣葯物種類繁多,治療機理各不相同,使用不當反會加重肝臟負擔,因此應該選擇性應用。在應用抗病毒葯的同時,還應注意查明導致肝,腎功能不良的副作用,標本兼治,才能達到保護身體健康、清除體內病毒的目的。
中醫中葯治療生殖器皰疹:
中醫認為,其病性早期屬熱證、實證,為濕熱、毒火阻滯肝脈;後期則伴有肝腎不足。治療主要是根據症狀、體征,結合舌脈,一般將本病分為三型,即濕熱下注、毒熱蘊結、腎氣不足,分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
1.屬於濕熱下注證的生殖器皰疹,常見生殖器部位水皰成簇,周邊有紅暈,或有糜爛,有輕癢,可見小便黃赤,口苦,口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這是由於素日喜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嗜煙酒,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濕內蘊,郁而化熱,濕熱之邪下注肝經所致。濕熱蘊積於下焦,注於陰部,發為生殖器皰疹。治療法則宜清熱除濕,方葯常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g山梔10g黃芩10g柴胡10g車前子(包)10g生地10g當歸10g木通10g生甘草10g。方中龍膽草清瀉肝經濕熱;山梔、黃芩、柴胡配合龍膽草清肝利膽;車前子、木通清熱利濕;生地、當歸涼血活血;生甘草調和諸葯。水皰大、糜爛滲液者,加生苡仁30g,茵陳10g;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6g(後下)。現有中成葯龍膽瀉肝丸,每次6~8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屬於毒熱蘊結證的生殖器皰疹,見陰部皰疹大而紅,局部腫脹,疼痛明顯,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或有低熱,排尿困難,舌紅絳,脈滑數。這是由於不潔性交,外染淫毒,毒熱結聚陰部,蘊結於局部皮膚粘膜所致。治療法則宜清熱解毒,常以方葯為清毒神聖湯加減:金銀花30g天花粉30g蒲公英30g當歸15g生甘草10g板藍根30g。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為主葯;天花粉排毒驅腐;蒲公英、板藍根配合主葯加強治療作用;當歸、生甘草養血活血,調和諸葯。如小便黃赤,排尿疼痛困難者,加馬鞭草15g,天葵子10g,淡竹葉10g;淋巴結腫大疼痛者,加地丁30g,夏枯草10g。
3.屬於腎氣不足證的生殖器皰疹,常見於復發性陰部皰疹,皰疹乾涸較小,無自覺症狀,但經常復發。這是由於腎氣不足,淫毒之邪未盡所致。腎開竅於前後二陰,或由於房勞過度,或由於濕熱、淫毒久稽,耗傷腎陰;日久陰損及陽,也可造成腎陽不足。腎陰腎陽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統帥著人體全身的陰陽,當腎陰腎陽受損後,人體陰陽就會失調,疾病就容易復發。由於腎氣不足故多伴有腰膝酸軟,渾身乏力。陰虛者,則多有五心煩熱,失眠多夢,遺精早泄,舌紅少苔,脈象細數。腎陽不足者,則多有手足不溫,少腹拘急,舌淡苔薄,脈象沉細。治療法則以補腎為主,佐以解毒除濕。常用方葯為六味地黃丸加減:生熟地各10g山葯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板藍根10g。
方中生熟地滋補腎陰;山葯、山萸肉、枸杞子滋補肝脾腎三陰;茯苓、澤瀉、丹皮乃補中有瀉;板藍根清瀉餘毒。如陰虛火旺者,加女貞子10g,知母10g;腎陽不足者,加制附片10g,肉桂10g,仙靈脾10g。
陰虛內熱,表現:殖器皰疹,反復發作,日久不愈,滲液較少。伴咽干唇燥,五心煩熱。舌紅絳,苔花剝,脈細數。可用中成葯:①知柏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2次,空腹時溫開水送服。②大補陰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事實證明,常用的一些中葯外洗方或外治方,可以減輕生殖器皰疹的疼痛和症狀,內治和外治結合起來可提高療效。以下是常用的中葯外洗方和外治方。
(1)馬齒莧30g,野菊花30g,黃柏30g,煎湯約200mL外洗,每日2次,每次洗敷15分鍾。
(2)木賊草30g,板藍根30g,煎湯約200mL外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鍾3)芒硝100g兌入沸水300mL,待涼後外洗患部。
(4)取鮮半邊蓮適量,洗凈後搗如泥,敷於患處,蓋上紗布,每日換葯1~2次。
(5)取青黛散適量,加入香油調成糊劑,用時塗於患處,每日換葯1次。
建議:對於生殖器皰疹的患者,必要的忌口是防止復發的必要條件。如常吃辛辣發物,抽煙飲酒都對康復不利,特別是飲酒可促使本病復發,加重本病的症狀,所以,患病後一定不要飲酒。多吃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於疾病的康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及牛奶、雞蛋等。
⑤ HIV的檢測步驟有哪些
艾滋病檢測種類:血液試紙和唾液試紙兩大類。
目前市場上的艾滋病試紙種類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中血液試紙主要包括雅培hiv試紙、愛康hiv試紙等。而唾液艾滋病試紙的種類就顯得比較單調,其中使用最廣泛的就是美國艾衛艾滋病檢測試紙,深受很多的高危人群及恐艾症患者的青睞。
專家指出,自從第一例艾滋病毒被確診以後,全球對於艾滋病毒的研究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而在這些年中也確實取得了十分重大的突破,其中艾滋病試紙研發問世,其所提倡的艾滋病自測就為艾滋病毒的預防奠定了嶄新的里程碑。據本站筆者了解得知,艾滋病試紙是一種使用膠體金免疫層析科技研發的新一代檢測試劑,可檢測血清或血漿標本中的HIV-1/2特有性抗體,從而准確的判斷出患者體內是否含有艾滋病毒,進而了解該患者是否是艾滋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檢測試紙優勢多,不同艾滋病試紙准確率達99.99%
不同的艾滋病試紙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起來具有更高的准確性和方便性。但是這幾種常見的HIV檢測試紙使用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所有操作時間15分鍾,所有的檢測操作過程簡便、出檢測結果十分迅速又准確、而且全部都是自帶質控對照,檢測過程中還不需要使用附加葯劑。值得一提的是,自己在家就能夠獨立完成所有的檢測過程,並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定要到專業的疾控中心檢測,這樣不但減輕了疑似感染者的心理折磨,而且還出檢測結果快速高效,為感染者及時治療爭取了更多有利的時間。
據悉,要想准確知道檢測結果,還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艾滋病檢測的最佳時間,而國際上規定以高危發生的日期開始計算,2周後即可檢測艾滋病病毒,以6周以後為准。而且如果在檢測過程中要想更加准確了解結果,最好是一次性使用多種不同品牌的艾滋病試紙,注意准確率更高,幾乎是100%。
⑥ 請問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查艾滋病的流程是什麼,到那裡應該要怎麼做
1、初篩,初篩可以採用快速檢測法,也可以採用ELISA法或化學發光法。不管採用哪種方法,均推薦使用高敏感性的試劑,盡量做到對感染者不漏檢。
2、復檢,對於初篩結果為陰性的標本,初篩室直接向臨床發放陰性報告;對於初篩結果為陽性或者可疑的標本,必須首先在自己實驗室內部進行兩次復檢。
3、確證標本的送檢要求,必須由具有資質的人員專程專車護送,不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送檢容器必須使用塑料材質進行三層包裝,防止遺撒和滲漏。
4、確證報告的領取,待確證的標本送檢後,初篩實驗室要在確證實驗室規定的時間內,憑借領取報告小條及時領取確證報告。
5、報告發放,確證報告領取後,初篩室要及時記錄確證結果。如果確證結果為陰性,則向臨床發放陰性結果報告。如果確證結果為陽性,則向臨床發放蓋有確證實驗室公章的原始陽性報告,同時填寫北京市疾控中心統一編制的《北京市HIV抗體篩查實驗室陽性樣本登記表》,切記遵守保密制度,要將原始確證陽性報告進行密封,當面將報告交給患者的主管醫生,並在《北京市HIV抗體篩查實驗室陽性樣本登記表》上進行雙方交接簽字。
(6)riba檢測方法中文擴展閱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查艾滋病注意事項:
1、需要送確證時,必須補全患者信息。臨床送檢HIV抗體檢測標本時,往往只有患者姓名、性別和年齡等信息,若標本需要送確證,還需要補全患者的身份證號碼、戶籍所在地、現住址等信息,則實驗室必須與臨床聯系,想辦法獲取這些重要信息,為後續的相關部門可能查找病人做好准備。
2、建議使用高靈敏度的初篩試劑,減少漏檢。三代試劑只能檢測HIV抗體。四代試劑是即檢測HIV抗體,同時又檢測HIV-1 P24抗原,相對窗口期縮短,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則報告結果應為「HIV抗體陰性和HIV-1 P24抗原陰性」。
3、確證試驗目前常用免疫印跡法(WB)和條帶/線性免疫試驗(RIBA/LIA)。WB法只能確證HIV抗體,不能確證HIV-1 P24抗原。所以,若初篩使用的是四代試劑,且初篩結果為陽性或者可疑的標本送確證後,WB法結果若為陰性,還應該結合患者的流行病學史,建議盡快進行HIV-RNA 核酸檢測或者於2-4周後,進行HIV抗原抗體的隨訪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