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能正確念佛
佛號是慈悲的意思,念佛號是讓自己慈悲,和大悲心相應,這是一種念法,對根基要求很高。二是觀心念佛。三是把佛號作為一個所緣,一個觀察對象,開始是口念,口不斷的念,這時候會有很多雜念插進來,覺知雜念排除,再插進來,再覺知排除,開始階段重點主要是排除雜念,覺知走神,不在於念佛號,也念不住。排除雜念後,才能念得住,也就才能達到一心不亂,達到定中。四是口不斷的念,不斷的念,慢慢的口不再念,心中有個聲音自動的在念,自動不刻意,完成第一步,第二步用耳痛圓根法門,專注的聽心中這個自動的念佛聲。
1、系統學習打坐禪修,全面把握實證的理論原理、怎麼入手,各種方法的具體操作,遇到各種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每一步路怎麼走,怎麼悟道等,清涼月老師用自己的所修、所證,講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經驗參考。建議網路「思維本體學實證網」-參閱文章《打坐修證的新手指引》。或網路「本體佛學新浪博客-開悟的一些特點」,博客分類如下:《科學實證》講解(初學到高層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歷程)、視頻教學(打坐各方法、問題的專題匯總)、觀心、實證、開悟。
方法和路這樣走(供參考):一是從觀身體覺受入手:觀手或觀呼吸,心穩定了,再觀心或觀慢動作等入定。二是從心入手:直接觀心(隨時知道自己在干什麼,佛教特有法門)。
欲界定前需要經歷的過程:放鬆入靜,培養靜,讓靜穩定,讓心穩定,提起專注,培養專注,破靜入定。
2、坐姿有雙盤、單盤、散盤、緬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覺舒適、自然為主,不要追求高難度,不能因為坐姿的不適影響了心的突破。因為我們是練心的,不是練習身體。心達到一定的層次,心柔軟了,身體自然會柔軟,自然能雙盤起來,真正標準的坐姿,是在打坐的過程中,隨著心力的提高,身體自然而然會調整到標準的坐姿,標準的坐姿都不是從外形上模仿出來的,大道自然。
3、放鬆入靜,打好基礎。耐心的從身心兩個方面進行放鬆,身體是反反復復放鬆那些容易緊張的肌肉群,心裡是放下那些作意、緊張、追求、急躁的念頭。高度重視放鬆,把放鬆做為一門課程去練習,反反復復從身心兩個方面交叉結合去放鬆。
4、打坐的方法很多。選擇一個觀察對象來觀想,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目的是培養和形成專注力。觀察對象非常的多,動態的有慢動作,靜態的有觀呼吸、觀佛像、觀蓮花、觀一些境界等等,聲音類的有佛號、咒語等。初學從觀呼吸入手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對自己的身體覺受比較敏感,容易形成專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觀呼吸、觀手、觀心、觀慢動作、念佛號、念咒、耳通圓根法門、睡功等,每一個方法的理論原理把握通透,這是最關鍵的。然後是怎麼入門,怎麼用心,怎麼操作,會碰到什麼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是什麼,每一步怎麼修,怎麼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實證起來,不盲目,能少走彎路,預防走錯路,自己能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⑵ 念佛如何念
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方法
念佛以往生凈土為旨歸,亦以對治煩惱,盪滌妄想雜念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為六賊,賊眾則難一網就擒。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攝住意根作觀想,緊緊制服,其他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脫。古往今來諸多凈宗祖師大德在精修凈業中積累了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軌范,略作介紹。
l.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凈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雲懺主依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趣,為忙碌事務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閑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古昆法師亦虔持此法。此法能令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⑶ 有哪些念佛方法
有四種,我們常用的一般是「持名念佛」,因為最容易,是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的根基,同時妙用不可思議。
四種念佛:
1、實相念佛:聖凡別,悟前悟後別,參究觀心念佛別,見解差別觀心別;
2、觀想念佛(繫念法門);
3、觀像念佛;
4、持名念佛。持名差別:①都攝六根,②晨朝十念,③十念計數,④隨息念佛,⑤至誠念佛。
第一種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包括的范圍非常廣。許多道友以為實相念佛就是開悟的人,專門念實相叫實相念佛,其實並非這么簡單。實相念佛,首先有凡聖差別,比如說大乘登地聖者,他實相念佛,與一般凡夫有差別;其次凡夫當中如果以悟的實相來說,悟前與悟後有差別;禪宗開悟的可以說是實相念,但是沒有開悟的,也有可能修實相念佛,也可以說是參究念佛,比如說念一句「阿彌陀佛」,一邊念的時候,一邊問:「念佛是誰」?這就是參究念佛。
實相念佛裡面還有一個是觀心念佛。依天台華嚴這些圓教叫一心三觀,天台的觀心念佛,或者以中觀唯識觀心,所以觀心念佛當中又分種種宗派而不同。比如說,依空性的法門,以自續派單空,也可以結合念佛法門觀心,邊念佛邊觀原來學的單空的見解;應成派離四邊的見解,將這些見解與一句佛號結合起來;隨理唯識和隨教唯識,這是按藏傳的講法;如果按漢傳以天台華嚴圓教,或者別教通教,這三種大乘法,這些宗派的修法都不一樣,觀心的方法也不一樣。
經過這樣分析,我們就知道實相念佛的范圍極為廣泛。實相念佛也不一定就是念一句佛號,參禪也可以叫實相念佛。
第二種是觀想念佛。就像《觀經》里的雜想觀,或者以前我們介紹過的天如惟則禪師的繫念法門,這是天如禪師給他母親傳的一個法門。他母親修持名念佛,因為年紀大了,念佛容易傷氣,所以給她介紹繫念。所謂繫念,就是只要心裡不忘記,隨時掛念著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忘了就提起來,忘了就提起來。就像一個孩子想他母親一樣,無論吃飯睡覺都流著眼淚想媽媽。繫念極樂世界,就可以用孩子想媽媽的方式想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可以了。有時候不方便出聲念,不方便持名的地方,不妨用繫念法。
觀像念佛,就是佛像放在面前,我們看清楚了,接著內心中現出佛像來,安住上在佛像上,不要忘記。觀像念佛,如果能修得好,與持名念佛結合起來,這樣念佛時,佛容易現前,容易感應。當然也要因人而異。
第四種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最為穩妥,適合各種根基的絕大多數人修,不容易出現偏差。前面的這些觀想乃至觀像,像善導大師講「境細心粗」,境是非常微細的,我們眾生心很粗,神識非常粗亂,很難相應。所以,持名念佛最適合大多數人的根基。
下面就介紹持名差別。持名念佛也有種種方法,有修的差別。
第一種,都攝六根法。這是印祖經常介紹的「口念耳聽心記」。
第二種,晨朝十念法。這是慈雲遵式禪師根據第十八願設計的。本來第十八願講十念,就是念十句佛號。但是晨朝十念法里是講十口氣,一口氣能念多少句就念多少句,這樣以氣來攝心就不容易生妄想。晨朝十念法適合極忙的人,過去有些王公大臣為了百姓的事情,忙得沒時間,就用這種方法念佛。只要有真信切願,按照晨朝十念,也能往生。
第三種,十念計數法。這是印祖推崇贊嘆的方法。就是念一句心裡記一下,念兩句就記兩句。從一數到十,或者從一到五,六到十;或者三三四加在一起,開始念三句再三句再四句,這就是十念計數。與其他方法,比如數珠念佛相比,撥念珠,神容易疲勞,然而十念計數,不但不會疲勞,而且是養神的,越念精神越好,越念身體越好。因為心歸一處,不打妄想,自然而然精氣就能充足,所以就能養神。
第四種,隨息念佛法。隨息念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隨著呼吸念。首先,要會運用數息觀,熟練了之後,再配上佛號,這叫隨息念佛。特別喜歡打坐的人用隨息念佛,就非常容易配上,把念佛拿來修禪定的人,用隨息比較合適。平時走路做事情的時候,不容易隨息。關於隨息這種方法,按印光大師與諦閑大師的書信里講,要想得念佛三昧,不用隨息念佛是很困難的。得念佛三昧,本來就是一種定,所以,要想入定、入三昧,按隨息法最容易心歸一處。佛在世的時候,修行人主要就修不凈觀和數息觀這兩大甘露法門,證得阿羅漢果的非常多。
隨息念佛法有竅訣,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隨息通常的原則是數出不數入,就是出氣的時候數,吸氣的時候不數,當然你要數也可以,但是如果出入息都數,就容易成病,這是一個大的原則。這里也歸納一下印光大師文鈔里的講法:入息的時候不念不數,出息的時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一種隨息。還有一種情況是念四字(四字六字隨息的方法是一致的),譬如說,你吸氣的時候念「阿彌」,出氣的時候念「陀佛」,一吸一呼正好四個字,這樣也可以。但是出入息不要同時數。這是隨息念佛的簡單方法。
第五種,至誠念佛法。當使用前面的攝心念佛不能相應的時候,自己覺得妄想紛飛時,可以發起至誠懇切心、痛哭流涕心來念佛。至誠心生起來的時候,妄想就很少,心念也就歸一了,接著就可以用都攝六根的方法念,念著念著又不相應了,再至誠懇切念。所以,幾種方法可以不停地調節。
——摘自 仁禪法師《一函遍復》探玄
⑷ 繞佛念佛的正確方法
1、繞佛跟徑行念佛一樣,就是走動著念佛,簡單說就是在一個房間或大廳繞著四周、按固定的腳步節奏邊走邊念佛,念佛時盡量專心,不要東張西望。
2、念佛建議常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建議念六字?請關注「學佛有問必答」發送【四字六字】閱讀更詳細答案)
3、腳步節奏一般有四步六字,或兩步六字:
四步六字:念「南無」的時候先邁左腳,念「阿彌」的時候邁右腳,念「陀佛」的時候再邁左腳,"佛"字念完後,再邁右腳,這樣正好四步六字一句佛號。
兩步六字:念「南無」的時候先邁左腳,然後念「阿彌」,到「陀佛」的時候再邁右腳,這樣正好兩步六字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4、方向是怎樣? 一般是右繞(向右拐),也就是順時針方向(把種表放平了看)。
5、沒那麼大空間怎麼繞?繞佛跟空間沒有關系,就算是一字型的走廊,你總要轉彎回頭,右轉回來就是。
6、手怎麼放?自己在家念佛的話,前面三聲或十聲雙手合掌放於胸前,然後放下來兩手相疊(掌心向上,拇指相對)自然放在腹部以下位置,這樣就比較自然輕松。
7、一般出聲念,有聲音比較能攝心,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可用十念記數法攝心,請關注「學佛有問必答」發送【十念記數法】閱讀更詳細答案)
8、時間可以自己定,比如每次30分鍾。
⑸ 念佛,3種好方法
那麼,怎樣念佛呢?請看念西法師的開示:
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有許多的方便,如果不是很了解這些理論、方法,念佛就有點盲目了。持名的時候,要看自己的根機、當前的實際情況、用功的程度等,作方便調節,否則,這句佛號也不容易念好。
1攝心念佛
一般來說,如果你信心很強、根機也夠,就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來念佛,一句一句地念,清清楚楚地念就行了,這是最常見的持名念佛的方法——攝心念佛。
都攝六根的修法,就是像印祖說的,口裡念一句,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心裡記得清清楚楚。這種出口、入耳、記心的方式來念,主要是將三根攝住(舌根、耳根、意根),或者像印祖說的,最重要的是攝住耳根,耳根聽得清清楚楚,耳根一攝,其他根自然也能收起來——耳根能聽清,佛號就一定要從心頭過,這樣堅持用功,你的妄心自然就容易攝住了。
有些人為什麼出家多年,念佛也念了很多年,還是沒有相應呢?就是在用功方法上不適當。念著念著,他就東想西想,一點至誠心也沒有,因為按一般的都攝六根的念法,功夫還不夠,一下子相應不了,念著念著心散亂了,他卻意識不到,也不提正念,佛號就隨口滑過。這樣成了習慣,念佛念了多少年也沒有效果。
最初用功必須提正念,每一句佛號都要從心裡念出來,以至誠心來念;這樣念到一定程度,心清凈了,那時候就沒有必要刻意去造作一個至誠心,就以都攝六根的方式為主去念就行了;如果念著念著又不行,再次把至誠心提起來。就是這樣用功。
2.十念計數法
都攝六根是總的講攝心念佛的方法。有些人,妄想實在太重了,都攝六根也念不下去,至誠心也不能很快見效,死都不怕,這樣的人要怎麼辦?這種情況,印光大師也就針對現在的人,教他一種也是攝心方便的記數念佛,也就是十念記數法。從一數到十,不斷重復,不得數多、數少,你如果打妄想,一不小心,肯定就數錯了。
這是印祖針對妄想實在太重的人,傳授的一個竅訣。而且印祖還講,用這個十念計數法來念佛,非常養神,一天到晚念,精神越念越好的——因為禪定力出來了,神氣攝住,當然就不累了。而慈雲懺主的十念法,稱為早晚十念法,主要是早起後、晚睡前用,因為這個方法和追頂念佛法一樣,特別容易傷元氣,只能作為調節的一個方法用,不能長期這么去念。印光大師的十念記數法就沒有這樣的弊病,大家可以按此用功。
十念記數法主要是讓我們攝心,這里還要重復一下,念佛時必須要把根門收起來,一心一意,不要打妄想,這方法很要緊。有些人念佛多年沒有效果,功夫上不去,就是因為一向在念佛時打妄想,又不提起正念對治,這樣念佛作用不大,煩惱照樣壓伏不了。
我們要習慣著攝心念佛,都攝六根,把心收起來,只在佛號上,其實這就是修禪定。古德就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這一點非常要緊,不這樣去攝心,念佛很難有直接對治煩惱的作用。
印祖就說,這樣用十念記數法非常養心,而且調養身體,從一至十聚精會神地念,不打妄想,這樣病漸漸好了,身體越來越強壯。身體不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妄想紛飛,妄想消耗能量是最大的;如果妄念能攝住,心念能歸一,則精氣神凝聚,自然而然身體就好了。
所以,印祖講這種念佛是養神的,也就是你念出滋味了,越念越不想放掉,越念越精神。比如有個浙江的道友現在正在一個居士林念佛,越念佛越大聲,一點也不累,他說,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聲音會這么大,連外面很大的雨聲在他聽來也沒有什麼感覺,只有這句佛號明明朗朗的。他打電話告訴我,原來念佛是這么舒服、這么輕松、這么痛快的事啊!
看,念佛成了一種享受。真正不打妄想,心能專一,神攝住了,大聲念佛也不傷氣。當然,如果本來身體不好,也要學別人那種功夫到了自然出現的高聲念佛,自以為心專一而實際上並未真正專一,這樣勉強地大聲念佛,就容易受病出問題。
2至誠心念佛
但是如果一直都攝六根念下去還是攝不住心怎麼辦呢?李炳南老居士的一個開示中說,都攝六根念怎麼也不行,那就把痛哭流涕的至誠心拿出來,非常虔誠地去念,心一誠,就會歸一了,就不容易有妄想了。
剛才不是說都攝六根時就要以至誠心來攝持念嗎?怎麼還單獨再講至誠心念佛呢?都攝六根時的那個至誠心,是不用太造作直接一提就起來的,因為那時六根都收攝住,不可能再老是動念頭去提什麼至誠心,那樣不是都攝六根的修法。這里至誠心念佛,是指一邊念佛,一邊提正念。
至誠心念佛的內容是很廣泛的,剛剛說的痛哭流涕念佛,這裡面有很多含義,比如說念自己之痛苦、念眾生之痛苦,生起離苦心、生起救度眾生之心、生起虔誠求佛加持之心等;也可以簡單講,至誠心就是直接修這個信願,就是欣厭二心或說折攝二門。你以下士道的修法攝持去念,你的心就能真誠到極點,還有,憶念佛陀的功德大海,你全身沐浴在佛陀的光輝照耀下,你自然就敦肅如臨大寶,這些都屬於至誠心的范圍。
念佛法門是他力法門,他力法門的特點就是一定要求佛加持。那如何體現這個他力修法的特色呢?就是要生起至誠心,以真信切願來念佛。如果只在行門上用功夫,不去求佛加持,就成了自力法門。
我們通常說,念佛法門是他力法門,是著重強調了往生是靠阿彌陀佛的他力加持,而實際上,念佛法門是自力他力合一的法門。印祖說:「平生絕無信願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這個佛力,也是你自己感得的,怎麼感得的呢?就是印祖說的,平時念佛要在信願上用功,要在至誠心求佛加持上用功,這樣你才能得到佛力的加持。不然,憑空單談一個佛力,把凈土法門完全安立為他力法門,那就成了不用修行也能成辦往生大事了。
有人問:至誠心裏面的痛念生死不是屬於小乘的修法嗎?我們念佛的人痛念生死,是歸結到求佛加持接引上,前面也講過,凈土宗欣厭二心是並修的,所以痛念生死的結果,就是直接讓你至誠發起求佛加持的心。
想到死無常、輪回苦了,要是阿彌陀佛不來救護我,那麼還有誰來救護我呢?就這樣你的心就至誠起來了。
3輪番用功
都攝六根的念佛方法很殊勝,但有的念佛人卻不易相應。因為如果沒有死無常、輪回苦的基礎,或者說沒有一定的觀修之量,只以都攝六根來念佛,可能念不下去。所以我們要多了解死無常、輪回苦的道理,以下士道的出離心攝持,用至誠心去念。
當以至誠心攝持念得心很清凈,心歸一了,妄想少了,就還是按都攝六根的方式來念;如果都攝六根又念不下去,心又散亂,或雖無大的散亂,但念佛沒有法悅,念得很枯燥,就可以再用至誠心,用憶念死無常、輪回苦的方法,拿出真信切願,痛哭流涕地去念,心復歸一之時,就可以再運用都攝六根來念。這樣輪番用功,是念佛的一個竅訣。
■ 本文摘自念西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錄·信蓮盛開》
點擊:放下,與佛相應
點擊:念佛,收益多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