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除法怎麼教孩子
教孩子除法的方法如下:
先讓孩子理解除法,主持分東西。
用孩子比較喜歡的東西,讓孩子分,,但是讓大人先選。然後大人分,孩子選。但大人在分時可以故意分不一樣多。這樣孩子會想辦法分均勻的。注意,量不在於多。
也可以在生活上,讓孩子自己去實際操作殲禪,感受一下除法的等分過程,讓孩子自己明白除法和乘法的關聯。
總結:
1.要熟背乘法口訣,除法和乘法是反向的求商。
2.理解除法的始於就要理解平均分,每份要分同樣的數量就叫平均分。
3.讓孩子自己去實際操作,感受一下除法的等分過程。
㈡ 怎樣教小學生除法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除法算式
解答
可以得到算式:
100÷50=2
150÷3=50
等等
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還記得乘法嗎?被乘數X乘數=積
除法就是被乘數=積÷乘數,或乘數=積÷被乘數
也就是積÷被乘數=乘數,或積÷乘數=被乘數。
只不過現在統稱為被除數÷除數=商。
首先你得一題一題有耐心得寫不要老是想著出去玩,而且得學的進去,如果旁邊有個人幫你啟蒙一下就想過更好,要指導做錯了馬上爛哪租糾正,而且要做不同的題型,不要單練,多做不同的題型可以知道旋律和概念就知道怎飢兆么速成了,其實很簡單的。
小學生除法323除以4怎麼做
解答
根據除法的基本性質:
323÷4
=323×1/4
=323/4
1÷3/5= 5/10÷1= 1/8÷5= 1/2÷1/3= 3/8÷7/8 = 9÷3/5 = 2/7÷2/5 =6÷1/2=3/5÷1/4= 1/3÷1/3= 2/5÷1/5= 5/12÷1/6= 1÷1/15= 5/12÷1/7 = 9/10÷3/2= 2/9÷3/12= 1/4÷1/2= 12/14÷26= 19/6÷1/2= 2/3÷1/2= 6/7÷1/2= 16/7。
1) 12÷2= 2) 18÷6= 3) 9÷1= 4) 48÷6= 5) 8÷1=
6) 2÷2= 7) 21÷3= 8) 55÷7= 9) 13÷2= 10) 54÷6=
11) 13÷2= 12) 14÷6= 13) 20÷4= 14) 16÷2= 15) 13÷3=
16) 15÷8= 17) 11÷3= 18) 20÷3= 19) 10÷5= 20) 85÷9=
21) 5÷4= 22) 8÷2= 23) 39÷6= 24) 63÷8= 25) 33÷5=
26) 15÷4= 27) 45÷5= 28) 51÷9= 29) 57÷7= 30) 6÷5=
31) 46÷6= 32) 4÷1= 33) 36÷6= 34) 59÷6= 35) 26÷8=
36) 12÷6= 37) 18÷7= 38) 38÷5= 39) 12÷7= 40) 6÷1=
41) 54÷9= 42) 43÷7= 43) 74÷8= 44) 19÷2= 45) 60÷7=
46) 13÷8= 47) 79÷9= 48) 7÷1= 49) 64÷9= 50) 43÷7=
51) 53÷8= 52) 15÷3= 53) 30÷6= 54) 69÷8= 55) 24÷6=
56) 14÷4= 57) 30÷9= 58) 36÷6= 59) 2÷1= 60) 12÷6=
61) 2÷1= 62) 45÷9= 63) 6÷6= 64) 26÷4= 65) 12÷2=
66) 18÷6= 67) 9÷1= 68) 48÷6= 69) 8÷1= 70) 2÷2=
71) 21÷3= 72) 55÷7= 73) 13÷2= 74) 54÷6= 75) 13÷2=
76) 14÷6= 77) 20÷4= 78) 16÷2= 79) 13÷3= 80) 15÷8=
81) 11÷3= 82) 20÷3= 83) 10÷5= 84) 85÷9= 85) 5÷4=
86) 8÷2= 87) 39÷6= 88) 63÷8= 89) 33÷5= 90) 15÷4=
91) 45÷5= 92) 51÷9= 93) 57÷7= 94) 6÷5= 95) 46÷6=
96) 4÷1= 97) 36÷6= 98) 59÷6= 99) 26÷8= 100) 12÷6= 100÷2= 450÷5=緩老
20×8= 40÷2=
240÷8= 6×400=
18+2= 400÷8=
36÷3= 480÷6=
46÷2= 23×4=
99÷3= 180÷3=
13×8= 450÷9=
450÷9= 80-5=
3200÷4= 150÷3=
12×4= 86÷2=
99÷3= 300×6=
840÷4= 280÷7=
7×26= 150÷3=
10×2= 72-47= 20×5=
27+15=
20÷2= 63÷3= 27×5=
510÷3=
40×9= 23×30= 84÷4=
15÷3=
12×4= 50×9= 4×25=
99÷9=
75÷5= 205÷5= 46×10=
24×20=
87-50= 820+30= 70÷5=
350+70=
591÷3= 8×12= 178÷2=
30×80=
800÷8= 65+85= 110×3=
901÷3=
8×7+6=
0÷24= 0×24= 0+245=
245÷5=
50-24÷4=
34+64= 42-16= 60-58=
28+56=
49+25= 85-69=
92-27= 37-35=
29+43=
71-35=
36-24=
26+13=
65+33=
12×4=
73+23=
45-42=
72-8=
50-36=
53-32=
63÷6=
120-49=
80-36=
53-16=
18+62=
61-37=
32×3=
67-54=
67+23=
80-37=
55-38=
16+25=
43×2=
32+53=
42+15=
21+79=
120-43=
25-7=
62-35=
47-29=
21×3=
44+17=
21+78=
76-37= 93-17=
28+35=
40×3=
72-35=
72÷3=
9×110= 36+52= 58-46=
68-46= 68-37= 76-68=
80×5= 77-29= 66-38= 72-39= 45+15= 17+46=
200×4= 75+34= 57+33=
400÷8=
22×4=
23-18=
54+17=
12×3=
840÷4=
400÷8=
22×4=
23-18=
54+17=
12×3=
840÷4=
99+1=
31×3=
84-47=
280÷2=
320×2=
540+20=
96-46=
80×50=
420÷7=
65+35=
110×5=
73-28=
930÷3=
24×20=
26+9= 57-38=
1500-700= 42×2= 99÷3=
770÷7=
660÷3= 960÷3= 180÷9=
65+15= 660÷6= 800×2=
50÷5= 3×800= 420÷7=
3×220= 480÷4= 58+33=
420-20= 93÷3= 880÷4=
1200-200= 11×7= 80-46=
0÷51= 0÷76= 0×85=
70÷7= 14×2= 5×900=
2×200= 84÷4= 0÷91=
930÷3= 390÷3= 0+22=
83-57= 29+68=
68-49= 80×7=
800÷4= 330÷3=
3×23= 64÷2=
58+26=
34×2= 550÷5=
800×8=
420÷2= 63÷3=
160÷4= 800+700=
690÷3= 58-0=
2×440= 48÷2=
480÷2=
60×5= 2×44= 840÷4=
54+36= 37+55= 73-35=
74+21= 120-73=
29×3=
90-47=
70-32= 56+34=
36+23= 21+67= 56÷3=
43+26=
61+46= 58-45=
我們學除法時,一般是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學起的。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橫式的除號÷是三百多年前一個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條橫線把兩個點分開,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而豎式的除號,它要給被除數造一座小房子,這房子象一個「廠」字。除數寫在牆邊,而商卻站在高高的屋頂。
我們首先學的是表內除法,也就是從81/9=9一直背到1/1=1為止:
81/1=81 81/9=9 81/81=1
72/1=72 72/8=9 72/9=8 72/72=1
64/1=64 64/8=8 64/64=1
63/1=63 63/7=9 63/9=7 63/63=1
56/1=56 56/7=8 56/8=7 56/56=1
54/1=54 54/6=9 54/9=6 54/54=1
49/1=49 49/7=7 49/49=1
48/1=48 48/6=8 48/8=6 48/48=1
45/1=45 45/5=9 45/9=5 45/45=1
42/1=42 42/6=7 42/7=6 42/42=1
40/1=40 40/5=8 40/8=5 40/40=1
36/1=36 36/4=9 36/6=6 36/9=4 36/36=1
35/1=35 35/5=7 35/7=5 35/35=1
32/1=32 32/4=8 32/8=4 32/32=1
30/1=30 30/5=6 30/6=5 30/30=1
28/1=28 28/4=7 28/7=4 28/28=1
27/1=27 27/3=9 27/9=3 27/27=1
25/1=25 25/5=5 25/25=1
24/1=24 24/3=8 24/8=3 24/24=1
21/1=21 21/3=7 21/7=3 21/21=1
20/1=20 20/4=5 20/5=4 20/20=1
18/1=18 18/2=9 18/3=6 18/6=3 18/9=2 18/18=1
16/1=16 16/2=8 16/4=4 16/16=1
15/1=15 15/3=5 15/5=3 15/15=1
14/1=14 14/2=7 14/7=2 14/14=1
12/1=12 12/6=2 12/3=4 12/4=3 12/6=2 12/12=1
10/1=10 10/2=5 10/5=2 10/10=1
9/1=9 9/3=3 9/9=1
8/1=8 8/2=4 8/4=2 8/8=1
6/1=6 6/2=3 6/3=2 6/6=1
4/1=4 4/2=2 4/4=1
2/1=2 2/2=1
1/1=1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法則是: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的時候,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數小,就要看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的上面(不夠商一時,用零來佔位),有餘數時,每次除後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把余數和被除數的下一位合起來繼續除。
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法則是: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的時候,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如果前幾位比除數小,就要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的上面(不夠商一時,用零來佔位),有餘數時,每次除後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把余數和被除數的下一位合起來繼續除。試商方法有以下幾種。
「四捨五入」法是試商的最普遍的方法,也是用得最多的方法,可以說是試商的一般方法。84÷21=4,把21「四舍「後看作20試商,再利用口訣(二四得八)很快找出商是4。185÷37把37「五入」後看作40試商,初商4,太小了,要改商5。
當被除數的前兩位,相當於除數的一半,或接近一半時,可以把初商定為5,稱為「折半試商法」。當被除數的前兩位,等於除數的一半時,可以直接試商5,如:140÷26=5……10;169÷33=5……4等。
當被除數的前兩位數,與除數兩位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時,則為同頭,當被除數前兩位大於除數時商1,當被除數前兩位略小於除數時,商8或9,如:207÷22=9……8,312÷39=8。這稱為「同頭有除就商1,同頭無除商8、9」。
小學階段是一個關鍵的階段,一個人的興趣一般是從小就培養成的。所以小學老師是相當不容易的,想做一個優秀的小學老師更不容易。做為一個以後教小學的我們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得學會如何去教好小學生! 要想學生學得好,首先要解決他們是否喜歡學習的問題,是否有求知慾。而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是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再者還應該培養學生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著重抓以下幾點: 一、認真聽講的習慣。 二、積極思考的習慣。 三、大膽發言的習慣。 四、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五、「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根據低年級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時,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該如何做。 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思想把這些特徵視為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有的還認為是患了「多動症」。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批評,家長責備,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上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從小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形成大面積的後進層面,**積月累,延誤孩子的一生。如果我們上一年級課的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上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起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 在課堂上還應該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盡量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在課上盡量創造更多讓學生發言的機會,注意學生表達的准確性與嚴謹性。另外也應該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說說」、「小組內大家討論討論」、「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多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還應該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