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但背部出汗多是怎麼回事?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背部出汗多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背部出汗多的原因
(1)神經性多汗症:
①皮層性多汗症:
A.情緒性多汗症:由於受情緒刺激,乙醯膽鹼分泌增多而產生多汗,同時性刺激後發生的皮層性或情緒性出汗是一種特殊類型。
B.掌跖多汗症:可見於各種族人群,無明顯性別差異,大多數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常在嬰兒期或 兒童 期開始發病,掌跖多汗不發生在睡眠和安靜時,也不受熱源刺激,掌跖多汗的病人可出現心電圖異常,可有心動過速或尖波出現,這可能與血管舒縮不穩定有關。一般無局限性或系統性伴發病。
C.腋窩多汗症:腋窩多汗症除熱源刺激外,還有情感刺激而出現多汗,多與掌跖多汗並發,但腋部出汗無臭味,男性較女性出汗量大。
D.有皮層多汗症的其他疾病:掌跖角化病、先天性厚甲症、隱性遺傳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和甲髕綜合征均可出現皮層性手足多汗症。常在興奮或進食後出現,但有時熱源刺激可發病,說明皮層下中樞特別熱(下丘腦亦起一定作用)。
②下丘腦多汗症:下丘腦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的主要自主神經中樞,控制調節出汗。下丘腦造成多汗可見於以下幾種病:
A.霍奇金病:以發熱、盜汗和體重減輕三聯征為特徵,疾病早期出現盜汗,睡眠時體溫突然下降與大量盜汗,以後出現波動熱。
B.糖尿病多汗症:有3種類型;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時出現的多汗;周圍神經病時發生的上半身代償性多汗症,下半身無汗;主要發生在面、頸部的味覺性多汗。
C.壓力和體位性多汗症:是指體位改變和側卧位時一側身體受壓所產生的出汗反應。
D.特發性單側局限性多汗症:是一種常見於面部或上肢的發作性局限性出汗。熱、精神和味覺刺激均可促發,但以前者多見,出汗機制不明。
③髓性多汗症:髓性多汗症由於傳出刺激常涉及味覺感受器,故髓性多汗症又稱味覺性出汗,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兩種類型。
A.生理性髓性多汗症:許多人在食入辛辣和香味食物及飲料後發生局限性出汗,以面部多見,特別是上唇和頰部單側或雙側,以及頭皮和膝部,一般在數分鍾內出現,出現部位常伴有血管擴張,好發於年輕人,炎熱氣候多發,有家族遺傳傾向。
B.病理性髓性多汗症:常累及一側的耳前或耳下區域,程度不等,有3種臨床類型:腮腺局部創傷或疾病所致;中樞神經疾病所致;如脊髓空洞症或腦炎;胸交感神經干損傷所致。髓核在3種類型中均起作用,但傳入和傳出弧有一定變異,從而產生不同的臨床表現:
a.耳顳綜合征:亦稱Krey綜合征在腮腺或耳前區手術、創傷和囊腫等病變損傷耳顳神經之後1個月~5年內出現,飲食、咀嚼刺激唾液分泌時,耳顳神經分布區發生局限性疼痛,血管擴張和出汗。其原因為耳大神經和腮腺同時受累,受損腮腺內再生的副交感纖維移行至神經遠端,支配耳下區域的汗腺。鼓室叢手術破壞,可消除本病患者的味覺性出汗。
b.鼓索綜合征:由於下頜下腺附近的周圍自主神經纖維損傷後,臨床表現類似於耳顳綜合征,發生部位在頦和下頜緣。
c.鱷淚綜合征:是一種類似於味覺性多汗症的病變,常在面神經損傷後發生,不同之處在於患者出現味覺性流淚;起源於調節流淚和流涎的周圍自主神經通路的誤導或短路。
d.脊髓空洞症或腦炎所致的味覺出汗:可能由於迷走和舌咽神經的刺激,使控制出汗和流涎的髓核破壞所致;臨床表現差異較大,有較廣泛的出汗反應。
e.胸交感神經干損傷後髓核多汗症:可見於交感神經切除、肺癌、脊椎骨瘤、鎖骨下動脈瘤和甲狀腺切除的患者。由於上縱隔內的交感鏈與迷走神經鄰近,在交感神經干損傷後,迷走神經發出膽鹼能性纖維至鄰近的交感神經干節前纖維,患者常在進食或吞咽後出現面、頸、軀乾和上肢的出汗反應。
(2)非神經性多汗症:不受交感神經系統支配,而是腺體對熱敏感的顯性出汗;以及膽鹼能、腎上腺素能等葯物直接刺激汗腺而引起顯性出汗,以及一些器官樣痣和痣樣血管瘤損害,Maffucci綜合征、動靜脈瘤、Hippdl-Trenaunay綜合征、血管球瘤、藍色橡皮皰痣綜合征,可出現局部性出汗,可能與受累部位的血管瘤有關。此外,冷性紅斑在患者受冷刺激後,皮膚發生局限性紅斑,劇烈疼痛和中心部位出汗,血管萎縮和肌肉萎縮,本病可能是由血小板釋放5-羥色胺所致。
(3)代償性多汗症:由於某部位的汗腺受某種因素失治後,另一部位的汗腺發生代償,以保持體溫。常見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①糖尿病:繼發於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下半身無汗或少汗症出現代償性多汗症。上半身(軀干為主)熱刺激性多汗症,以夜汗常見。面、頸部味覺性多汗症。
②交感神經切除後,在頸部和胸交感神經切除後發生病理性、味覺性多汗症。
③夜汗,除了上述的原因可致多汗外,還可因心血管心內膜炎、淋巴瘤、甲亢、系統性血管炎、嗜鉻細胞瘤、類癌綜合征、撤葯反應、自主功能失控狀態、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出現夜汗症。
背部出汗多治療 方法
1、神緊避免精張,情緒激動。對有精神情緒可選用谷維素、溴劑、地西泮等內服。
2、抗膽鹼能葯物如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等內服,有暫時的效果。當達到減少汗液分泌的劑量時,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口乾、皮膚潮紅、心悸等副反應。
3、局部外用收斂性葯物,可外搽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鋁的乙醇溶液,用葯前應先將腋部擦乾,每晚睡前外搽,連續7天。掌跖多汗症的患者還可用於5%明礬溶液或復方硫酸銅溶液浸泡;對足跖多汗者應勤換襪子,穿透氣及吸水性好的鞋。
4、電離子透入療法,用自來水及直流電作電離子透入療法適用於多汗症。
夏天出汗多怎麼辦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腿。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布的部位,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循環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5.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腳心出汗=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盡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7.背部出汗=陰陽虛弱、極度疲勞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B. 冬天晚上睡覺背部老出汗,是為什麼怎麼調理
自汗和盜汗。自汗是指經常出汗,稍有動作時情況更甚。對於久病體虛者,伴有氣短、面色蒼白,則屬於氣虛自汗盜汗是指入睡時則汗出,醒來時則停止汗出,稱為盜汗。 自汗、盜汗既可單獨出現,也可作為症狀而伴見於其他疾病的過程中。自汗盜汗以虛證多見,一般自汗多屬氣虛不固,盜汗多屬陰虛內熱,但臨床不可拘泥於此,亦有自汗屬陰虛,盜汗屬陽虛者;因肝火或濕熱等邪熱鬱蒸所致者則屬實證。病程久或病變重者,則會出現陰陽虛實錯雜的情況. 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其他原發疾病的基礎上,出現的盜汗或自汗,比如,小兒缺鈣時,容易盜汗,結核病人也容易出現盜汗,但這些一般都有原發疾病的其他症狀,如小兒缺鈣時,可以有串珠肋,出牙遲等,結核病人會有低熱,咳嗽等症狀. 建議,首先要排除各種可能導致盜汗的疾病(建議西醫),而後,在排除上述疾病後,可考慮中醫調理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自汗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盜汗入睡則汗出,醒後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者。 戰汗即全身戰栗後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戰汗後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復,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後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隨著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癥候。戰汗多見於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絕汗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症,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於心衰、虛脫的病人。 頭汗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鬱蒸所致,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濕熱症。若見於大病之後,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症狀,則不屬病象。 偏汗俗稱「半身汗」。它見於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多見於風濕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並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症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過於緊張;胸口出汗是思慮過度;經常稍一動就出汗者,不是過於肥胖就是體質過於虛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帶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的肝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