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解決國際經濟爭議的方法有哪些

解決國際經濟爭議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02 02:51:47

Ⅰ 傳統國際法中強制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有

法律分析:一、戰爭或非戰爭武力解決方法 現代國際法確立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基本原則,使用戰爭或武力解決爭端是被禁止的。武力只能在符合《聯合國憲章》的條件下才能運用。因此戰爭或非戰爭武力解決不再成為解決爭端的合法方式。二、平時封鎖 平時封鎖是指和平時期一國的海軍對另一國的海岸進行封鎖,禁止有關船隻的出入。平時封鎖只能作為由安理會決定的,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所必要時採取的一種措施,而不能是一種國家解決爭端採用的合法方式。三、干涉 這種方式因違反不幹涉內政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在現代國際法中也不能被認為是合法的。四、反報 反報是指一國對於他國的不禮貌、不友好但不違法的行為,採取相同或相似的不禮貌、不友好但不違法的行為予以回報。如一國對於本國公民或僑民在他國受到的不公平或歧視性待遇進行反報;一國的貿易、航運、關稅等問題上對於其在他國遭到不平等待遇的反報;一國對其外交官被駐在國驅逐的反報等。五、報復 報復是一國對於他國的國際不法行為,採取與之相應的措施作為回應。報復以前主要被認為是一種迫使對方接受對其國際不法行為引起爭端的解決,現在更多地被認為是一種對於不法行為的對抗。報復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包括停止執行某些條約;扣押對方船隻和財產;實行貿易禁運等。

法律依據:《聯合國憲章》 第一條 聯合國之宗旨為:一、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並為此目的:採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並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二、發展國際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系,並採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三、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並激勵對於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四、構成一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以達成上述共同目的。

Ⅱ 國際經濟爭端的解決辦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點

友好協商或者仲裁。我們公司剛有個結束的爭端是協商解決的。
推薦協商。可能會損失些錢,但是國際貿易很注重聲譽。對於這種解決方式,最好要有理有據,且有業內在行的談判高手助陣。最好有人唱白臉有人唱紅臉。
仲裁是個兩敗俱傷的解決方法。舉英國仲裁的例子。律師費高的一塌糊塗,而且時間可以拉長到半年到兩年甚至更長。作為我們這些非本土人士是絲毫不佔優勢的。我們耗不起。而且如果你輸的話不但要承擔自己的律師費還要承擔對方的律師費
還是私了吧,仲裁是最無奈的選擇了。慎重!

上升到學術領域的話只能請教別人了。

Ⅲ 國際經濟爭議當事人可以採用的解決爭議的方式通常有哪幾種

一、國際經濟爭議的解決方式�國際經濟爭議的解決方式由國際經濟活動中的當事人在相關合同或協議中協商確定。實踐中常用的國際經濟爭議解決方式有:1. 協商2. 調解3. 國際經濟仲裁4. 國際經濟(民事)訴訟5.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方式(一)協商�協商是爭議當事人在爭議發生後最先選擇採用的爭議解決方法。它是指國際經濟活動的當事人在發生爭議後,以雙方的自願為基礎,針對所發生的爭議進行口頭或書面的磋商或談判,自行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糾紛的方式。�由於協商方式不需第三人介入,而且程序筒單靈活,因而大多數當事人同意在爭議發生之初先行協商解決,很少有當事人在發生爭議後不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而直接提起仲裁或訴訟。達成和解協議後,各方可以繼續根據互諒互讓的合作原則進行合作和發展。�協商方式簡單靈活的特點可以節省當事人的時間及人力和財力。然而,協商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協商解決的結果往往取決於各方討價還價的能力以及其所處的經濟狀況和經濟實力,協商所達成的和解協議可能對處於弱勢的一方利益保護不夠。此外,當各方分歧嚴重時,難以自己協商解決,只能求助第三方幫助解決。�(二)調解�調解是在當事人之外的中立第三方的主持下,由第三方以中間人的身份在分清是非和責任的基礎上,根據法律、合同規定,參考國際慣例,從中幫助和促使爭議各方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公平的調解協議,解決各方爭議。依調解人的不同,可將調解分為以下五種:�1.民間調解�民間調解是指由仲裁機構、法院或國家指定負責調解的機構以外的第三方主持進行的調解。該調解人稱"民間調解人"。2.專門機構調解�專門機構調解是指由設在商會或仲裁協會內部的專門調解機構主持的調解。�3.聯合調解�聯合調解也稱共同調解(joint conciliation),它是我國貿促會與美國仲裁協會於1977年共同開創的解決國際商事爭議的新方式。聯合調解是指由中外爭議當事人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發出書面通知,邀請他按照兩調解中心的聯合調解規則調解解決爭議,如另一方當事人接受了調解邀請,調解程序開始,當事人可以協商選定兩調解中心秘書處中的任何一個作為案件的行政管理機構,如未選定,由被申請人所在國家的秘書處進行管理。�4.仲裁機構調解�仲裁機構調解是指由仲裁機構主持進行的調解。即將調解納入仲裁程序,由仲裁機構在開始仲裁前或仲裁中徵得當事人意見,當事人同意調解的,則進行調解,調解成功則製作調解書,並撤銷案件。5.法庭調解�法庭調解也稱法院調解或司法調解。它是指由法院主持進行的調解。(三)國際經濟仲裁�1.國際經濟仲裁的概念�仲裁(arbitration)一詞來自拉丁文,指爭議當事人通過協議方式將爭議提交第三方(仲裁機構)進行裁決解決的方式。�國際經濟仲裁也稱國際商事仲裁。概括而言,它是指國際經濟活動的各方當事人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第三者進行審理並作出仲裁裁決的方式。2.國際經濟仲裁的國際立法�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仲裁方面的法律。為統一各國仲裁法律,國際社會制定了若干有關國際商事仲裁方面的國際公約主要有:�(1)《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2)《聯合國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主要規定了如下內容:總則、仲裁協議、仲裁庭的組成、仲裁庭的管轄權、仲裁程序的進行、裁決的作出和程序的終止、對裁決的追訴、裁決的承認和執行。�3.國際經濟仲裁的國內立法�(四)國際經濟訴訟�國際經濟訴訟也稱國際民事訴訟,它是指國際經濟爭議當事人將其爭議提交某一國家的法院予以審理並作出判決的爭議解決方法。�(五)ADR方式�如上所述,調解方式主要在東方國家使用,但近年來,西方國家在調解基礎上產生了ADR方式。�由於它沒有復雜的程序,且不傷當事人之間的合作關系,被很多西方國家採用。一些商會及仲裁機構如國際商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倫敦國際仲裁院都以各種形式提供ADR程序。國際商會還制定了《ICC選擇性調解規則》。也有的國家的法院開始運用ADR程序,例如,英國的中央倫敦郡法院在1996年曾開始試行調停方案。�ADR是起源於美國的爭議解決的新方式,意為"解決爭議的替代方式"對ADR方式目前有兩種理解,一是理解為除了訴訟,其它方式(包括仲裁在內)均屬於ADR方式;另一種理解是,除了仲裁和訴訟,其它方式均屬於ADR方式。�通過ADR方式達成的協議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達成的協議,仍然需要以仲裁或訴訟方式解決。因此,ADR方式並不是適用於一切爭議的解決。實踐中,一些當事人在某些合同中約定"ADR--仲裁方式"。例如,香港新機場工程即採用了此種方式。其工程承包合同規定以下順序的爭議解決方式:(1)將爭議提交工程師解決;(2)調解;(3)裁判;(4)仲裁。其中,調解、裁判、仲裁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管理。由於ADR方式在提交仲裁或訴訟前進行,也有的學者將其稱為"過濾程序"。�現在流行的幾種主要ADR方式有以下:調解、調停、微型聽審、聘請一名法官(或稱專家裁定)、在法院協助下的ADR。�二、解決國際經濟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國際經濟爭議的法律適用是指在國際經濟爭議發生後,適用哪個國家的法律解決爭議。由於國際經濟爭議的當事人處於不同國家、地區或爭議的標的物作跨越國界的移動,因而涉及到兩個以上國家的法律管轄問題。而各個國家對同一問題的法律規定又不盡相同,因而正確選擇解決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對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利益至關重要。�國際經濟爭議的法律適用包括程序法的適用和實體法的適用。�(一)實體法的適用�實體法主要包括國內法、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在實體法的適用方面主要遵守以下原則:�1.合同中對所適用的實體法有明確規定的,按合同規定執行�但通常有以下例外:當事人選擇的實體法違反仲裁機構所在地的強制性規范或公共秩序時,選擇無效。�在適用實體法方面,一般允許國際經濟爭議的當事人在爭議發生前或後,共同協商選擇所適用的實體法,這種由當事人選擇法律適用法的原則又稱之為"意思自治原則"。�2.合同中對所適用的實體法沒有明確規定的,由仲裁員或法官決定�大多數國家規定,在國際經濟爭議的當事人對所發生的爭議未作法律選擇時,由仲裁機構或法院根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選擇所適用的法律。如,我國《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的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我國《合同法》第126條也有類似規定。�(二)程序法的適用�程序法主要包括國內法、國內仲裁機構制定的仲裁規則、國際公約。程序法的適用包括仲裁法律的選擇和仲裁規則的選擇。�1.仲裁法律的選擇�大多數國家規定採用屬地法原則,即凡在本國仲裁都要適用本國仲裁法。�2.仲裁規則的選擇�仲裁規則的選擇有以下方式:�(1)必須依照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進行仲裁;�(2)按照當事人選擇的仲裁規則進行仲裁。�三、國際經濟仲裁協議的內容�各國對仲裁協議內容的要求不一,有繁有簡。大多數國家只要求當事人表明仲裁的意願,仲裁協議就是有效的。並不要求仲裁協議必須規定某些特定的內容,如寫明仲裁機構的要求。從目前司法實踐看,各國法院對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採取寬松的態度。�我國《仲裁法》對仲裁協議的要求相對較為嚴格,要求仲裁協議應具有下列三項內容: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項;選定的仲裁委員會。如果出現下列情形,仲裁協議無效: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一方採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仲裁協議。此外,《仲裁法》還規定,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也就是說,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當事人必須在仲裁協議中指定仲裁機構。�有學者認為,上述嚴格的仲裁協議內容的要求違背了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不符合國際商事仲裁發展的趨勢,不利於中國仲裁事業的發展。實踐中,許多仲裁協議並不規范,那麼,是否都視為無效呢?這顯然並不符合現時要求。199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在北京聯合舉行仲裁業務協調會,就常見的15種不規范的仲裁協議的效力的認定達成了共識。合同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合同爭議由一個或另一個仲裁機構仲裁時,該仲裁條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對於該種類型的仲裁協議,最高人民法院在1996年12月12日發布的《關於同時選擇兩個仲裁機構的仲裁條款的法律效力問題的函》中明確規定:"該仲裁條款對仲裁機構的約定是明確的,亦是可以執行的。當事人只要選擇約定的仲裁機構之一即可進行仲裁。"�如上所述,雖然各國對仲裁協議沒有統一規定,但為便於仲裁的順利進行,仲裁協議除應包括仲裁事項、選定的仲裁委員會外,還應當將仲裁適用的程序法和實體法、仲裁裁決的效力、仲裁費用的承擔等予以明確規定。�四、國際經濟仲裁機構(一)臨時仲裁機構�臨時仲裁機構是指爭議雙方當事人根據達成的仲裁協議,在爭議發生後,按仲裁地所屬國的仲裁法律規定,自行選任仲裁員組成的、仲裁裁決作出後即行解散的的仲裁機構。�(二)常設仲裁機構�1.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英文縮寫:CIETAC)�2.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英文縮寫CMAC)�3. 國際商會仲裁院�4.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5.倫敦國際仲裁院�6.美國仲裁協會(英文縮寫AAA)�7.日本商事仲裁協會�8.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HKAC)�9.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中心�除上述機構外,瑞士蘇黎世商會仲裁院、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解決國際投資爭端國際中心等也是國際上較有影響的常設仲裁機構。�五、 國際經濟訴訟�(一)國際經濟訴訟案件的管轄權�1.屬地管轄原則�2.屬人管轄原則�3.實際控制原則�4.協議管轄原則�5.專屬管轄原則�以上確認管轄權的原則在許多國家是兼用的。�六、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一)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的概念與作用�根據國家主權原則,任何國家法院的判決原則上只能在該國領域內具有法律效力,並可以強制執行,而在外國則沒有法律效力。但由於國際經濟糾紛的當事人身處不同國家,如果一國法院對其糾紛作出的判決不能在另一方當事人所在國家執行,則這一國際經濟訴訟案件的判決就變得沒有實際意義,不能真正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使一國法院的判決在他國得到承認和執行。�所謂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和執行是指承認外國法院的判決在本國境內具有與本國法院判決同等的法律效力,並在承認的基礎上根據一方當事人的請求或作出判決法院的請求,按照本國法和本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在本國境內強制執行外國判決。(二)關於我國與外國相互承認與執行法院判決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66條至第268條作了如下規定:�1.我國法院判決在外國的承認與執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被執行人或者其財產不在中國領域內,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中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請求外國法院承認和執行。2.外國法院判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需要我國法院承認和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我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承認與執行,也可以由外國法院依照該國與我國締結的或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按互惠原則,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人民法院對申請或請求承認的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依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或按互惠原則進行審查後,認為不違反我國法律基本原則或者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承認其效力,需要執行的,發出執行命令,依民訴法規定執行。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或國家主權、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以承認和執行。

Ⅳ 國際經濟爭端的解決不同國家國民間的國際經濟爭端的方法

簡言之,解決不同國家國民之間的國際經濟爭端的方法主要有司法方法和非司法方法兩種。 (一)司法方法 即通過訴訟方法解決國際經貿爭端。由於世界上並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專門解決這類爭端的、凌駕於各主權國家之上的法院,此處所談的司法方法,是在一國法院提起的涉及不同國家當事人的國際經貿爭端,各國法院根據本國的民事訴訟法對此類爭端行使管轄權。一國法院做出的判決,若需到另一國執行,還要得到另一國法院的司法協助。
(二)非司法方法 即通過法院以外的方式解決爭端的方法,如通過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或談判,或者由雙方同意的第三人進行調解或仲裁。這種方法又稱選擇性的解決爭端的方法(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 即ADR)。這種解決爭端方法的前提是當事人之間達成的通過ADR解決爭端的協議。
在實踐中,對於何謂ADR,在西方的法律論著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ADR是指當事人之間約定的通過除訴訟以外的方法解決他們之間爭端的各種方法的總稱,如仲裁、調解和模擬訴訟(mini-trial)等方式。即除了通過法院解決爭端的方法外,其他各項解決爭端的方式均可稱之為ADR,包括雙方當事人之間進行的談判協商,或由第三人調解或仲裁等。
另一種觀點則把仲裁排除在ADR之外。該觀點認為,在ADR的情況下,爭端的解決有賴於爭端各方自動執行他們之間業已達成的解決爭端的方案。雙方也可以選擇一個中立的第三方協助他們解決爭端,但該第三方的作用不同於仲裁員,後者有權做出對雙方當事人有拘束力的決定。因此,ADR協議不能保證有一個終局的、對雙方當事人均有拘束力的決定,除非當事人之間就解決爭端達成一致,並能自動執行他們之間業已達成的關於如何解決爭端的協議。該觀點還認為,仲裁最早屬於ADR程序,但就仲裁庭可對當事人之間的爭端做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決而言,它是一種准司法的方法。而ADR程序則主要通過當事人之間的「合意」解決他們之間的爭端,無論是當事人之間達成的解決爭端的方案,還是第三方提出的解決方案,都不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不能得到法院的強制執行。

Ⅳ 在國際貿易中解決交易雙方發生的爭議可以採用那些方法

在國際貿易中解決交易雙方發生的爭議可以採取以下四種方法: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二十八條 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應當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仲裁裁決、調解書;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我國法律對於解決涉外合同爭議的方式作出了原則性規定,即解決涉外經濟合同爭議可以採用四種方式: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我國法律對解決合同爭議的規定與國際通行做法是一致的。作為一般法律原則,我國法律關於解決涉外合同爭議的規定,也適用於解決其他經濟糾紛。
一、友好協商
爭議雙方通過友好協商,達成和解,這是解決爭議的最好途徑,但這種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調解
在爭議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由第三者出面從中調解。實踐表明,這也是解決爭議的一種的途徑。我國仲裁機構採取調解與仲裁相結合的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具體做法是:結合仲裁的優勢和調解的長處,在仲裁程序開始之前或之後,仲裁庭可以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對受理的爭議進行調解解決。如調解不成功,仲裁庭仍按照仲裁規則的規定繼續進行仲裁,直到作出終局裁決。
三、仲裁 仲裁是按仲裁程序,由仲裁員做裁判,對雙方爭議的事項作出裁決。仲裁員的裁決是有約束力的。如果敗訴方不執行裁決,勝訴方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可根據勝訴方的要求,出面強制敗訴方執行仲裁裁決。
(一)仲裁的一裁終局特點 《仲裁法》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仲裁條款的規定
《仲裁法》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第十九條 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三)仲裁機構的選擇
1、國內仲裁機構的選擇
1)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成立於1956年4月。前身為「對外貿易仲裁會」及「對外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總部設在北京。上海及深圳設有分會。2000年,該委員會啟用了一個新名稱:中國國際商會仲裁院。CIETAC於2000年9月5日通過了新仲裁規則,並於同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受案范圍目前為一切國內、國際仲裁。目前,該仲裁委員會受案數量居世界第一位。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
2)地方仲裁委員會
《仲裁法》第十條規定, 仲裁委員會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仲裁委員會由前款規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
2、國際仲裁機構的選擇
1)國際商會仲裁院
設立於1928年,總部在巴黎。為國際商會常設仲裁機構。該仲裁院為目前世界上提供國際經貿仲裁服務較多、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經濟仲裁機構。
2)解決投資爭議的國際中心(ICSID)
該機構專門為解決國家契約———國家與外國私人投資者簽訂的「特許協議」或「經濟開發協議」所產生的爭議問題而設。該中心為專門性國際組織,具有國際法人地位。ICSID與世界銀行關系密切。ICSID仲裁為完全自治的管轄體制,不受制於內國法律和內國法院。在該體制中,締約國對本國國民和另一締約國根據公約已同意交付仲裁的協議不得給予外交保護或提出國際要求。內國法院僅限於為ICSID裁決提供便利和給予司法協助。
3)瑞典斯德哥爾摩仲裁院
成立於1917年。為斯德哥爾摩商會內部機構,但在職能上獨立。瑞典中立國的地位,為其公平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瑞典斯德哥爾摩仲裁院享有很好的國際聲譽。該院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有業務聯系。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議,我國當事人在選擇第三國仲裁機構時,可優先考慮該仲裁院。
4)美國仲裁協會
為美國主要的國際商事仲裁機構,於1926年設立,總部在紐約,在全國主要城市設有24家分會。為獨立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該協會受理的案件多數為美國當事人與外國當事人之間的爭議。
5)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1985年設立,該中心為受限制擔保並按香港公司法的規定設立的民間非營利性公司。受理香港區內仲裁案件和國際商事仲裁案件。該中心無自己的國際商事仲裁規則。實踐中,依《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進行操作。
6)英國倫敦國際仲裁院
成立於1892年,為英國最有國際影響的國際商事仲裁機構。由倫敦市政府、倫敦商會和女王特許仲裁協會共同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管理。
(四)仲裁適用法律的選擇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四、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3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向法院起訴,雙方當事人發生爭議後,通過協商和調解均不能解決,或爭議所涉及的金額巨大或後果嚴重,合同中又沒有簽訂仲裁條款,則雙方當事人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申請判決。訴訟須按訴訟程序法,判決按實體法進行,一旦法院判決了結果,則必須執行,沒有協調的餘地。

Ⅵ 國際貿易糾紛解決的主要方式有哪幾種

1、友好協商(Amicable
Negotiation)
爭議雙方通過友好協商,達成和解,這是解決爭議的好辦法。但這種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2、調解(Mediation)
在爭議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由第三者出面從中調解。
3、仲裁(Arbitration)
買賣雙方發生爭議時若通過協商和調解不能解決爭議,自願將有關爭議提交給雙方同意的第三者進行裁決。
4、訴訟(Litigation)
是由法院依據法律對當事人之間爭議事實進行審理,是通過司法程序解決爭議的活動。

Ⅶ 國際經濟爭端的解決辦法有哪些

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加大,中美貿易摩擦不斷,有關於人民幣匯率的爭論問題,有美國對中國輸美三類紡織品設限的問題等困擾中美關系發展。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加大預示著中美經貿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敏感時期。
最近一段時期,中美之間接連發生貿易摩擦,有關於人民幣匯率的爭論問題,有美國對中國輸美三類紡織品設限的問題,也有美國對中國出口彩電、傢具等的反傾銷問題,涉及面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各方關注程度之高,都為近年所罕見,預示著中美經貿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敏感時期。如何看待這種情況,如何把握局勢、履險如夷,是對我們應對國際貿易爭端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協調國內發展和國際事務智慧的考驗。
對於中美雙方來說,已經形成共識的是,中美經貿關系對雙方來說都至關重要。美國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貿易夥伴,是第一大出口市場,年出口額1000億美元左右;中國也是美國前幾位的貿易夥伴,是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美國還是中國主要的外商投資來源國之一,1999年以來每年對華投資40多億美元。但多少年中,中美經貿關系一直是非不斷,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貿易糾紛發生的頻率和規模都迅速上升,幾次甚至走到了貿易戰的邊緣。就在這樣不算穩定或者乾脆是險象環生的貿易環境中,中美經貿往來卻是愈益緊密,從貿易額的大幅增長和貿易結構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出來。 我們可以美國對中國輸美紡織品設限一事為例來加以分析,或許有助於我們認識問題的實質。

從美方來說,挽救一個夕陽產業中的幾個夕陽企業雖然是直接目的,但絕不是主要目的。美國國內不是說是來自於中國的進口導致了美國270萬人的失業嗎?美國不可能禁止所有中國產品來解決就業,但絕不能無所作為,象徵性的動作是必須做的,增加了幾百個就業機會也可以證明有關工會、協會、政府以及布希總統是認真對待的,是採取了措施的,是有成效的。這是美國的生存之道,也是美國的政治。看看從里根、布希、柯林頓到小布希競選時和當選後對華政策的差異就很清楚。再回想歷次的中美貿易摩擦,分析一下前因後果,也不難得出相同的結論。何況,還有更深層次的國家戰略方面的原因,美國的幾屆總統在談到必須保持對華接觸時都明確闡述過。
並且,即使僅從經濟利益角度說,美國人也不只希望在這個發生摩擦的領域里得點好處,更希望獲得其他的好處,比如擴大自己優勢產品的出口,比如為自己的投資多爭取些機會。這是貿易戰的通理,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運用起來自然更加純熟而且有效。所以,雖然中國采購團剛購買了60多億美元的美國貨,也許還要繼續去采購,但似乎還滿足不了美國人的胃口:還有上千億美元的逆差呢(按美國方面統計數據,2002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是1000多億美元,2003年預計達到1300億美元;我國海關統計2002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是427.2億美元)。人民幣升不升值,人民幣匯率浮不浮動?中國的銀行、電信等等能不能快點向美國企業開放?AT&T、花旗排隊都排得「不耐煩」了。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不是該加把力呢?微軟、好萊塢以至那些製造業公司可一直在「叫苦」啊!所有這些問題,不管是經濟的還是體制的,都不是中國短期能夠解決的,更不是幾個采購團所能彌補的,紡織品之類的貿易摩擦頻繁發生毫不奇怪——以為我們剛買了那麼多美國貨美國人還不領情,那是我們自己幼稚。
從中國來說,也不能說不存在問題。在微觀層面上,我們的企業經營戰略有欠缺,協會難起作用,讓人抓了把柄或者不能避免問題的發生,比如一窩蜂搶市場、短期內市場佔有率急劇提高而又沒有有效措施分散貿易風險,中國對美國彩電出口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在宏觀層面上,我們的外貿戰略也值得反思,至今還實際上奉行出口導向戰略,鼓勵出口而限制進口,貿易順差過大,必然會導致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經常性沖突。另外在體制上以及一些具體政策操作上,都存在一些問題,不但不能隨時釋放貿易沖突壓力,反而使矛盾累積甚至激化,如外匯儲備「越多越好 」、市場秩序混亂等。總而言之,中美貿易爭端不僅僅是兩國的經濟貿易問題,還涉及兩國的政治問題、體制問題,處理起來難度相對要大得多。但有幾點結論應該是清楚的:中美兩國之間發生的貿易爭端是不可避免的,今後還會長期存在,但不會從根本上破壞中美經貿關系(如爆發大規模的、毀滅性的貿易戰),因為中美經貿關系的良性發展有利於兩國的國家利益,這一點從兩國領導人到企業和民眾都有廣泛而深刻的認識;中美兩國政府應加強溝通、磋商和信息交流,在國際規則、雙邊協議和共同利益基礎上協商解決有關貿易爭端,表現出更多的誠意和寬容,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事實,是國際分工發展的必然結果,符合國際資源配置的根本規律,起碼今後十年內都不可能扭轉,兩國政府只能順應而不是否定更不能違背;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需要在今後的改革開放中,調整國家的投資和貿易戰略,加快國內商品市場和投資市場的開放,改革政府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加強透明度,規范競爭秩序,減少貿易摩擦的制度性因素。

閱讀全文

與解決國際經濟爭議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65乘75簡便方法 瀏覽:824
思維品質分析方法 瀏覽:817
小學生如何提高成績變成學霸方法 瀏覽:562
電焊厚鐵與薄鐵連接的方法 瀏覽:286
延長電腦屏保設置方法win7 瀏覽:627
開題報告數據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瀏覽:29
眼膜貼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256
java操作方法怎麼寫 瀏覽:301
腳麻木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387
松下咖啡機使用方法 瀏覽:900
用紙做玫瑰的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297
萬用表測量直流電壓的方法視頻 瀏覽:691
荔枝核食用方法 瀏覽:177
紅掌養護方法怎麼養 瀏覽:994
如何避免被電的小方法 瀏覽:673
鼻腔里有異物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692
預先危險性分析辨識方法 瀏覽:920
蘋果6s的蘋果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25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血管去掉 瀏覽:421
去掉痘印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