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鑒定花梨木的真假
01
一要「聞」:香味淳厚,但是屬於辛辣香,鼻子好的還能多少聞出一些酸味。
02
二要「嘗」:用舌頭品嘗味道微苦。
03
三要「望」:紋路流暢,新料打磨後紋理清晰美觀,生動多變。
04
四要「摸」:黃花梨木質堅硬,硬度高,摸起來粗而不刺,並能感覺到油性。
05
五要「潑」:用小刀削一些碎末,放在一個杯子裡面,用滾燙的開水潑上去,會有很濃的香味。
06
六要「色」:黃花梨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07
七要「找茬」:刨平黃花梨面上有一些「鬼臉」。鬼臉是由生長過程中的結疤所致,它的結疤跟普通樹的不同,沒規則,呈現美麗的圖案,人們稱之為「鬼臉」。但不是所有的黃花梨都有鬼臉。
08
八要「問」:誰如果說自己有大量海南的黃花梨工藝品,尤其是說新的,那你要小心了!因為海南黃花梨早已經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國家早就不允許砍伐了!
09
九要「刨」:具有很強的韌性和很小的內應力是黃花梨木的突出特性。它不像紅木那樣脆,這使木匠在施工時辨識起來十分容易。在刨刃口很薄的情況下,只有黃花梨木可以出現彈簧形狀的長長的刨花,而紅木只有碎片般的刨屑。
10
十要「純」:黃花梨傢具上不應有鐵釘。由於材料的珍貴,及其極大的強度,上等的黃花梨傢具、工藝品的生產製造就如同玉器的雕琢一樣需要精雕細刻,木榫結構絕不可以有鐵釘,並且只有具有相當深厚製作功底的藝人才能夠完成。
Ⅱ 怎麼鑒別花梨木
花梨木色彩鮮艷,紋理清晰美觀,我國廣東、廣西有此樹種,但數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進口。據《博物要覽》記載:「花梨產交(即交趾)廣(即廣東、廣西)溪澗,一名花櫚樹,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諸器。」《廣州志》雲:「花櫚色紫紅,微香,其紋有若鬼面,亦類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其節花圓暈如錢,大小相錯者佳。」《瓊州志》雲:「花梨木產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載:「花梨木有兩種,一為花櫚木,喬木,產於我國南方各地。一為海南檀,落葉喬木,產於南海諸地,二者均可作高級傢具。」書中還指出,海南檀木質比花櫚木更堅細,可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說:「花梨為山梨木之總稱,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質均極堅硬而色紅,惟絲紋極粗。」
我國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製作器物。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就有「櫚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的記載。明《格古要論》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愛,花粗而色淡者低。廣人多以作茶酒盞。」侯寬昭的《廣州植物志》介紹了一種在海南島被稱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為海南島特產,森林植物,喜生於山谷陰濕之地。木材頗佳,邊材色淡,質略疏鬆,心材紅褐色,堅硬。紋理精緻美麗,適於雕刻和做傢具之用。
從以上記載可知,所謂花梨木品種當在兩種以上,而黃花梨即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中所介紹的「海南檀」。
還有一種與花梨木相似的木種,名「麝香木」。據《諸番志》載:「麝香木出占城、真臘,樹老僕淹沒於土而腐。以熟脫者為上。其氣依稀似麝,故謂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則氣勁兒惡,是為下品。泉人多以為器用,如花梨木之類。」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顏色由淺黃到紫赤,色彩鮮美,紋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較考究的傢具多為老花梨木製成。新花梨木色赤黃,紋理色彩較老花梨稍差。花梨木的這些特點,在製作器物時多被匠師們加以利用和發揮,一般採用通體光素,不加雕飾,從而突出了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給人以文靜、柔和的感覺。
Ⅲ 花梨木怎麼鑒別
鑒別方法如下:
一看帶狀條紋:花梨木紋較粗,紋理直且較多,心材呈大紅、黃褐色和紅褐色,從縱切面上看帶狀長紋明顯。
二看交錯紋理:花梨的紋理呈青色、灰色和棕紅色等,並且幾種顏色交錯分布。
三看偏光:從花梨的切面我們能看折射的光線,只有一個角度可看到折射的光線最亮最明顯,而其它角度則不明顯,這是偏光現象。
四看鬼臉:花梨也有鬼臉,據《廣州志》記載:「??其紋有若鬼面,亦類狸斑??」。圓暈如錢,大小相錯。
五看牛毛紋:花梨產地各不同,木質也有很大差別,有的質地較細密,有的質松,但從弦切面上看,都能明顯地看到類似牛毛的木紋。
六看熒光:花梨中有一層淡淡的熒光,如果把一小塊花梨放到水中就能發現,水裡漂著綠的物質,這種物質能發出一種熒光。如果是下雨時淋濕了堆放的花梨木,從流出的雨水中也能看到這種熒光。
七聞檀香味:湊近花梨用鼻子聞一聞,可聞到花梨也有一股檀香味,味很香,但比降香黃檀的香味要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