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教師口語交際教學素養存在哪些問題
初中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的進行交流;(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攔御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5):在交際過程中,注意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以上規定,結合了初中學生年齡特點和語文學科特點,說明說話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次,有利於提高語文素質。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生語文素質的具體反映,說更是傳遞信息、反饋信息的兩個途徑。葉聖陶先生曾指出:「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最為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了,聽說寫就容易了。」教育家張志公也曾說:「語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而,練口,練耳是基礎。」又說:「過去,教語言往往忽視口、耳,只注意手、眼,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開花的辦法,充其量這叫插瓶雹脊,也許能開兩朵花,然而開不多,也開不久。」說話能力的提高也利於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論辯能力,應變能力,創造能力等諸多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最後,利於培養思維能力。語言是人們信息交談、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基礎和手段。馬克思說,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古人雲:「言為心聲」,其內涵也包括語言反映人的情操和思維。因此,這是說話能力的訓練,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說話的過程也是整個思想的思維過程。
五、培養學生口語能力之對策
1、首先、應提高學生認識,培養參與意識: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認識教育,師生均應該跳出考試辦法、成績評定的圈子,從時代發展和終身需要的大語文范疇認識並思考說話的作用,幫助學生調整心理,培養學生說話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增強學生說話訓練的自覺性和提高說話能力的自信心。其次,培養說話習慣:應加強普通話訓練。教師應在課堂內嚴格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朗讀與回答問題,課外結合學校「推廣普通話」的契機,營造講普通話的氛圍,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思維。還應注意學生說話節奏感,吐字清晰,內容集中,條理清晰,語氣停連、手勢、語音輕重的技巧,提高表達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況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在教學實踐中創設模擬情境,是引導學生走向自由獨立運用口語技能的有效措施,如謀職自薦、促銷演講、生日祝賀、節日致詞、即席演講、討論辯論等,學生即可在輕松愉快的參與中,即景生情,暢所欲言,並藉此鍛煉能力,可練語調、練膽量、練姿態、練大腦的應變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運用現有教材,加強課堂訓練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技能的場所,是以學生為主題,師生共同獲得的地方,也是口語訓練的主要途徑,這一切都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課堂進行,通過學生自己,去學去練,去反復實踐,才能獲得動作經驗。所以,課堂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所在。葉聖陶先生說:「凡是技能、惟有在實踐中方能練就」。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為學生說話創設環境,提高機會,指導評述,以達到訓練目標。初中語文教材的單元編排中「聽說訓練「佔一定的比例,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重視音響教材的運用,創設形象的聲像情境,營造特色氛圍,引發興趣,使學生在舒暢愉快的課堂上,接受信息,從而產生想說的慾望,可謂事半功倍。
第一, 朗讀背誦、打好說話基礎:從朗讀起步,朗讀是把書面的無聲語言
轉變為口頭有聲語言的一種表達藝術。是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方法。是眼、腦、口、耳的綜合活動。通過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諸多能力,既練發音、練表情、也練膽量、練口才,能借書面的材料培養學生的口頭能力,因此,口語交際表達技能訓練從朗讀起步是符合中學生認知和感受的心理學規律的,注意在朗讀中要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簡而言之,可表現為三個層次:簡肆岩准確朗讀、表情朗讀、流暢朗讀。
第二,多樣復述,培養記憶性和理解性:能讀不一定能說,復述指把讀或聽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即將認知對象消化理解後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它不是單純機械地認知,而是思維活動的反映,含有對內容的篩選、概括和歸納。可概括為三種類型:詳細復述、概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復述形式多樣,如不斷復述、人物復述等。復述課文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角度轉換、人稱改變、結構變化、內容擴展(進行口頭簡述、詳述。摘要以及創造性復述)等方法訓練;既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和再創造,更有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應注意復述過程,要把握內容,搞清要求,以組織內部語言。
第三,演講訓練,培養發散性思維: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創造性思維的中心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設想出來的具有多種可能性選擇的思維方式,它具有流散性,變通性,獨特性的特徵。培養發散性思維主要是在學習課文知識點時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向性考慮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多種方案、多種結果。演講(包括講故事)就是這種寓教於樂的訓練方式。教師可要求學生按教材內容講或結合教材搜集相關資料講,或以教材為基點開展延伸性演講,它給學生鍛煉口才,顯露才華創造了機會,也使學生在收集信息和聚合信息中發展思維。正如美國著名的演說家卡耐基說::「向一群人作即席演講,其實不過是在客廳里對朋友即興講話的擴大而已。」如練到這一步,學生不就走向自由獨立運用口語的境界嗎?
第四,課堂討論,培養論辯能力:有人說兩塊運動的石子相互撞擊後能迸發出火花,眾多的石子相互撞擊便會產生眾多的激烈的連鎖反應,也許這就是課堂討論的效果。教師用關鍵性的語言啟發學生闡述觀點,評論補充別人的意見,如果以四人為一組的單位展開討論,訓練面更廣,既利於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更利於培養學生即席發言講話的能力。
第五,看說訓練,培養想像能力:想像是人腦對已存儲的表像加工改造而造成新得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力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語文教學中運用教材的科技因素,巧妙地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地想像,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支點。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看說訓練是融觀察、想像、創造、遣詞造句能力訓練於一體的綜合訓練。學生可利用課文插圖,把當天所見人事及親身經歷場景等,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訓練學生敘述事件、描述情景的能力。
第六,口頭作文,培養創造能力:口頭作文是指用口語形式敘述意見、事情,說明一種事物,闡明一個道理,無文字依託。訓練時,要注意與閱讀教學及日常交際談話,即席講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敏銳洞察力的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規定題目或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幾分鍾,打好腹稿,做到立意明確,條理清楚,培養迅速敏捷的思維能力及整理成文的能力,逐步向開口成文的方向努力。
Ⅱ 教師口語表達需要注意的問題。
起碼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科學性的問題
課堂上教師的授課語言既不同於一般的生活口語,也有別於書面語言,而是一種規范化的口語。我們有些老師在授課時對這一方面就不太注意,有時把生活中的語言帶到課堂上來,這樣就使得一些問題的闡述缺少准確性和科學性,給學生掌握知識帶來了難度。比如,有的老師在講授除法時,把「10除以2」常常說成「10除 2」這樣就使學生接受了錯誤的知識,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亂,接受知識就有了難度。因此,教師語言首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具有科學性,要符合語言學的一般規律,符合語法、邏輯的要求,做到知識正確、讀音準確、用詞恰當。否則,不僅給學生接受知識造成障礙,而且會貽害學生終生。
二、生動性的問題
教學語言雖然要具有科學性,要求規范化,但它又有別於書面語言,它還要求具有生動性的特點,只有生動才能使學生愛聽,才能幫助學生盡快地掌握知識,消化理解授課的內容。要在教學中體現生動性的原則,必須做到兩點:一要通俗,二要形象。這兩點都有助於學生把課聽懂。一個大學畢業生分到一所中學教初中化學,面對剛剛接觸化學這門知識的初中學生,他不是由淺入深地講解基本知識,而是憑個人興趣大講特講一些深奧的化學問題和現象。盡管地講得津津有味,可學生卻如墜五里霧中,根本聽不懂他講了一些什麼,浪費了時間,影響了教學進度。這種有悖於通俗性原則的授課方式輕則影響學生的成績,重則使學生喪失了對一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歷配櫻,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形象性的問題也是使課堂生動起來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中小學教學中,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中小學階段是形象思維高於邏輯思維的階段,學生們對形象性問題的理解掌握能力要高於對抽象性問題的理解掌握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通過形象化的手段把枯燥深奧的知識講解得通俗易懂,化枯燥為活潑,化抽象為具體賣伏,化深奧為淺近,使學生聽得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拼音,這對剛剛上學的孩子來說具有很大的難度,授課難度大,內容枯燥,如果不採用形象化的手法,很難使小學生們掌握這些拼音字義。有的老師就採用形象化的手法,根據拼音的字形、字音編成一些形象性強的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這樣就使學生在趣味性很強的教學中,靠形象的幫助掌握了拼音,學會、聽懂了老師所講的知識。
因此,無論你課堂上採用哪種授課方式,也不管你要給學生傳達什麼知識,在授課時,千萬不要忘記了口語表達中的這肢叢兩個基本問題,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非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走向努力的反面。我想這不會是老生常談,而應該是令我們中小學教師時時注意的。
Ⅲ 幼兒教師口語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語言是幼兒教師與幼兒們交流、聯絡感情的最好工具。在幼兒園里,幼兒教師的語言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簡單、明確、通俗易懂,而且還要帶有趣味性,引起語言系統尚未完善的幼兒們喜歡聽,喜歡與教師交流。幼兒基本上不認識字,他們所受的教育和獲得的所有知識都是來自於成人之間、成人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因此,幼兒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一定的技巧,做到教師的話幼兒愛聽。 一、語言要規范標准幼兒園階段正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每一字每一句的發音都影響著幼兒,所以教師必須使用標準的、規范的普通話,要做到發音清晰,語速適中,特別要杜絕方言,引導幼兒正確發音。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幼兒,這就要求教師說話時要嚴謹有序,避免說出的話前後矛盾。例如,某教師在表揚幼兒時說,今天表現最好的是某某、某某和某某。「最」表達的意思是獨一無二,只有一個才是最好,而教師說出這么多幼兒的名字,起不到鼓勵和榜樣的作用。這種失誤看似小錯誤,幼兒可能也聽不出來,但會使教師的表揚大打折扣,不能很好地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在使用語言時要謹慎,把語言組織好後再說,避免因為語言失誤影響幼兒的積極性。 粗俗的語言會給幼兒帶來負面影響,嚴重了會傷及幼兒的自尊心。尤其是生活中的口頭語,教師可能是隨口說出,但是卻影響了幼兒。每個班都不會缺少調皮的幼兒,教師在面對這些幼兒時都會感到非常頭痛,氣急了往往會說出一些不應該說的話,例如,「討厭鬼」、「惹人煩」等粗俗不雅的話語。幼兒喜歡模仿,其他幼兒模仿後會拿來笑話被批評的幼兒。教師可能不以為然,只是順嘴一說。但是時間久了,幼兒會把教師的話深深地印在心裡,使心靈受到隱性創傷。 二、語言要追求技巧當幼兒出現問題時,有時往往是教師說了一大堆道理,幼兒們還是一意孤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是因為教師總是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略幼兒們的想法,或是教師的要求和說話的語氣讓幼兒不容易接受所致。例如,幼兒做錯了事情,教師的目的是想讓幼兒改正錯誤,最先想到的是懲罰,可是懲罰並不是很管用,為此,教師可以找一些代替懲罰的方法。例如,幼兒玩完玩具總是不把玩具收好,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請幼兒幫忙,幼兒是樂意做的。再如,幼兒爬高,多次制止無效後,如果幼兒還是繼續,教師就要讓幼兒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以後再出來玩的時候,他就要被拒絕參與。當然要做好溝通,讓幼兒知道為什麼。 在現實工作中也不難發現,每當教師發現幼兒有問題並與其溝通時,幼兒們往往會不配合,不願意把心裡話說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運用語言技巧,引導幼兒說。例如,剛入園的幼兒情緒緊張不肯吃飯,教師可以先問幼兒的感受:「是不是想媽媽了?」不要怕觸及幼兒的傷心事。然後,教師進行安慰:「我也想讓寶寶盡快看到媽媽,可是媽媽要去上班,現在還來不了,寶寶要先把肚子填飽,這樣才有勁等媽媽來。」雖然幼兒還是會哭,但是他能感覺到其中的道理,慢慢接受,也會使幼兒更加信任教師。反之,如果幼兒主動來找教師訴說,教師最先要做的就是全神貫注地傾聽,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適當的時候可以提出一點建議。只要語言運用的恰當,適時適度,必然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三、巧用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是幼兒教師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通過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而面部表情也可以把這些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可以暗示幼兒,讓幼兒心領神會,自覺改正錯誤,或形成良好習慣。教師把嘴巴閉緊,就是暗示幼兒安靜下來,這樣要比說話效果好。總之,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能夠使我們的教育錦上添花。 語言是一門藝術,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范化、標准化語言的基礎上,轉換角度,講求藝術,與幼兒進行交流和溝通。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知識儲備,提高自身水平和素質,掌握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使幼兒在語言的魅力中快樂健康成長。
Ⅳ 試述幼兒教師教學口語的注意事項
第一,抓住每一個和幼兒說話的機會,盡量多和幼兒說話。
在幼兒吃飯、起床、用餐時,教師都可以與幼兒進行交流,如"今天的早餐好吃嗎?多吃點"等,使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愛和關心,增強安全感,從悶空罩而變得活躍,願意與教師接觸。
第二,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使溝通是雙向、互動的。
針對那些沉默寡言的幼兒,教師要在平時善於觀察,找到該類幼兒的興趣點,如他螞鬧們喜歡玩具,教師就可以拿著玩具,邊跟他們玩邊交談,並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使幼兒逐漸喜歡說話。
第三,當幼兒說話時,不輕易打斷,要等幼兒說完再發言。
教師要善於做一個傾聽者,滿足幼兒說話的慾望。幼兒說的大多是自己感到好玩或者害怕的事,需要找個人分享,或者需要教師的幫助,如果中途打斷幼兒的表達,會挫傷其說話的積極性。
第四,允許幼兒申辯,這是幼兒的權利。
當幼兒犯錯的時候,教師要允許幼兒申辯,因為這既是幼兒的一種權利,也是教師公平處理問題的前虧昌提。而且,在幼兒富有條理地講明事情原委後,其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很好地鍛煉。
第五,多贊美,少批評。
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多贊美幼兒,這是幼兒成長的潤滑劑,可以增強幼兒的自尊和自信。而批評會打消幼兒的積極性,傷害幼兒的自尊和自信。
第六,糾正幼兒的問題時要選擇合適的時機。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缺點,當教師要糾正幼兒比較嚴重的缺點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比如,把幼兒單獨叫到一個沒人的地方,不宜在眾多幼兒的面前進行批評責難,否則會使幼兒感到沒有面子,抬不起頭來。
Ⅳ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口語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口語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普通話基礎差,教學質量提高有限:應試教育只注重閱讀與寫作,忽視聽說讀能力的培養,再加上學生的原生語言環境較差,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學生的普通話基礎較差。
學生口語表達方式轉換困難,口語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生大都接近成人年齡或者已經成緩明擾年,口語表達方式簡潔理性,很難擾旦轉換成表達方式為可愛活潑等幼兒喜歡的方式。
教學實踐偏離培養目標,口語技能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院校開設的口語課將重點放在普通話訓練和講故事訓練上,這偏離了學前教育專業口語技能全面培養目標。
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專業型教師:口語課不像其他技能課一樣,有著專業型教師。
Ⅵ 教師口語表達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教師口語表達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鼻音和寬瞎昌邊音分不清。如把「南方」說成「藍方」,「詩人」說成「私人」。
2、語調平直:教師語調平直會顯得無趣、缺乏節奏、甚至因為缺少抑揚頓挫而使學生容易產生聽課疲勞,甚至是犯困等問題。
一、教師口語表達應對辦法
1、加強理論休養:雖然某些老師因「鄉音」問題很難避免鼻邊音不分的情況,卻也能為學生奉上一節精彩課堂,正是因為老師強調自身理論的修養、豐富和精深知識內容,用引人入勝的內容讓學生「忽略」老師口語表達問題,而專注於內容本身。
2、提高普通話水神或平:可模仿新聞聯播播音員表達方法進行學習與互動。
Ⅶ 教師口語表達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一、教師口語表達的重要性
(一)對學生的影響示範作用
孩子學習新的知識包括話語除了從父母那裡以外,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從教師那裡學習。教師口語表達是否准確規范影響了學生們學習的效果。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地域廣闊的國家,在學校推廣普通話,教師又是重中之重。一般來說,教師在兩個方面起作用:一是示範,二是引導提高。這都要求教師要有較好的口語水平,不僅要標准規范,還要流暢精彩、妙語連珠、有魅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掌握知識,又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普通話。
(二)對教師本人的魅力提升及嗓音保護的作用
字正腔圓,生動富於激情的口語表達對提升教師個人魅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做調查時,有的學生喜歡一個教師就是因為他(她)說話聲音好聽,朗誦好,講課有激情等等,而這些方面都是口語表達的不同體現。
另外正確的口語表達,尤其是用聲發聲方法對教師的嗓音也起到保護作用。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聲音清晰、響亮,同時音色圓潤而富有個性魅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並非人人都能如願,教師應在發聲方法上加以改進,進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目前教師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橘滾題
1、語言表達缺乏激情
在《教師言語表達》一書中,白曉明教授認為教師言語是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最為重要的方式,必須符合教育規律,必須適應教育對象的心理特徵、語言發展及認識規律。學生時期是一個充滿活力、異想天開的階段。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激情,又要生動有活力有愛心。有學者調查,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類型有:親近型、柔和型。最不受歡迎的教師類型有「古板嚴肅型」、「警察型」、「部隊長官型」。
2、語音表達不夠規范
有些教師語音不純,鄉音難改,如把 「南方」說成「藍方」,「圓耐余詩人」說成「私人」;夾雜方言語匯,語法錯誤;聲音嘶啞,尖細;有的教師語調平直無趣,缺乏節奏、情感,說話快的像「打機關槍」,語調也缺少抑揚頓挫,使學生來不及思考和體會,容易產生聽課疲勞,不利於消化吸收;說話慢的又喜歡「拉長腔」,慢條斯理,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另外部分語文教師示範朗讀和指導朗讀能力差,如授課時使用方言詞彙,語法上也容易犯錯誤。在新教師中,較多存在照本宣讀,通讀教案、講義或書本,講課時習慣夾雜著諸如「這個」「那個」「嗯、啊」「是不是」等口頭禪。這些無疑對於學生的發展是不利的。
3、面部表情僵滯,眼神交流不夠
美國艾帕爾・梅拉別思曾通過許多實驗,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這就是說,表情給了人們更多、更豐富的信息。①
有些教師雖然站在講畝蘆台上面對幾十或上百學生講課,但好像對他們視而不見――或者抬頭看天花板,好像是牧師做禱告一樣念念有詞;或者眼睛不離稿,只顧念教案;或者是眼睛只盯著自己滿意的幾個學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這樣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降低教學效果。同樣那種面無表情、冷若冰霜的神態則易使課堂變得死氣沉沉,讓學生感到壓抑,失去學習興趣。
三、解決教師口語表達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如何使教師口語具有魅力
1、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
教師想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應關注兩個方面:氣息(呼吸)的控制和吐字(口腔)控制。
首先呼出的氣息是發聲的動力,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以及共鳴狀況與呼出氣息的速度、流量、壓力大小都有直接關系。氣流的變化關繫到聲音的響亮度、聲音的清晰度,聲音的優美圓潤、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緒的飽滿充沛。胸腹聯合呼吸法不僅吸氣量大,增強了穩健感,有利於控制,同時也易於產生堅實、響亮的聲音。
胸腹聯合呼吸的方法可以通過聞花香、搬重物等方法來掌握,另一個需要掌握的就是吐字歸音。
2、語言表達生動貼切,富有幽默特點
恰當地運用語氣、語調、節奏。教師要表達肯定、否定、疑問、感嘆、不滿等就要用不同的語氣加以呈現。書面語上相同的文字由於語氣、語調不同,表達的意思則不同。此外語言表達的外部技巧還有停連、重音、節奏。通過語音的長短、快慢、高低、強弱、粗細的變化來表達豐富細膩的思想感情。
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文章段落進行訓練,如節奏方面可以通過對比訓練培養自己對節奏的把握。如果是輕快型的節奏,整篇文章多揚少抑,聲輕不著力,語流中頓挫少,且頓挫時間短,語速較快,輕巧明麗,有一定的跳躍感。全篇重點處的基本語氣、基本轉換,都比較輕快。朱自清的散文《春》、柯藍的散文《困難》,就是典型的輕快節奏。
幽默就像是調味品中的味精,點上一點整個菜就會更鮮美。幽默是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的結晶,高超的幽默技巧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控制課堂節奏,還可以增強內容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讓學生在發出會心笑聲的同時領悟其中蘊含的智慧。
3、充分的課程准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美的聲音如果說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廢話也會讓人覺得味同嚼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下做足准備。俗話說「給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師自己吃透大綱、消化教材,才能在課堂上講得到位。因此,教師平時要多積累,學會利用現代媒體處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態的信息,更好地為課堂服務。
4、學生心理的把握
教師講課的過程中應該動態地把握學生的心理。比如下午第一節課學生往往會犯困,如果講的內容又不是那麼吸引人,老師依然照本宣科說,「這節課我們講的是偉大的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孫思邈……」一節課下來,學生趴下一片,僅有幾個掙扎在聽的也是眼神迷離。而百家講壇的紀連海老師處理得就很好:他首先從孫思邈開棺救孕婦說起,然後再介紹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人稱「葯王」。這樣就很好地把學生的精神氣調動起來,提高上課的效果。
另外學生上課的時候可能認真聽了,也認真記了,但是下課玩了一圈回來思緒就會不在學習上了,上節課講的內容也會有所遺忘,如何讓學生很快回到學習狀態,同時把兩節課的內容連接上也要講究方法。如果老師接著上第二節課的時候說「上節課我們講了……」,把上節課的內容又大概復述一遍,學生就會沒耐心聽或者走神,因為他覺得這些已經講過了,了解了。如果老師能將學生身邊的事或者自己經歷的有趣的事聯系課堂內容,效果就又不一樣了。如中國傳媒大學姚喜雙老師在講到三十年播音成果時,中間穿插了大家感興趣的「金話筒」獎評獎過程、經驗教訓,再回到三十年播音成果,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5、恰當使用體態語
達芬奇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們心靈深處的東西都可以通過這個「窗戶」折射出來。因此,眼神較之其他體態語,是一種更微妙、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講課,既要學生聽,又要學生看。有經驗的教師講課不是對著學生的耳朵講,而是對著學生的眼睛說話。授課中,教師巧妙地運用自己的眼睛,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並善於洞悉、審視學生的眼神,及時捕捉反饋信息,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如果課堂上學生精神凝聚、視線都交織在老師的臉上時,這便是肯定的反饋信息。相反,學生目光散射、東倒西歪、交頭接耳,或者趴在桌子上等,這便是厭倦、否定的態度。那麼教師就要採取一定的措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講課內容上來。
手勢,是能夠傳情達意的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姿勢動作,是體態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常以拍桌捶腿表示「高興」;頻頻捶胸以表示「悲痛」;不停地搓手是「為難」的表現,拍拍腦門為「悔恨」的意思。教師常用的有指示性手勢,用來指示具體的對象或者數量,當講到「第一」、「第二」……順序時,常伸出一隻手,用另一隻手扳手指頭,這些手勢都給學生具體、真實的感覺。
另外,教師著裝應大方,站立講話時頭部端正,站姿穩健挺直。這樣能給學生傳遞出正直、挺拔之美,令學生感到可信賴,有利於穩定學生的情緒,振作學生的精神。在課堂上走動時步伐穩健,不快不慢,上身正直。在巡迴輔導時,步履以慢、輕、靜為宜。坐的時侯盡量保持優雅莊重。■
Ⅷ 教師口語的特點有哪些
教師口語表達應具備的特點:
1、抑揚頓挫的語調。語調是指說話的腔調,就是一句話里語音高低、輕重、快慢的配置,表示一定的語氣和情感。語調往往是說話者感
真摯自然的流露,不同的語調表達不同的思想內容、情感內涵,故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人們在議人述事、描述狀態或闡明理由、解說問題
,都需要藉助語調抑揚頓挫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願聽、愛聽,並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
2、輕重緩急的語盯圓氣。語氣是指說話的口氣。語氣有輕有重,有緩有觚所謂「音隨意轉,氣由情動,聲隨氣發」,說的就是通過語氣的輕
緩急和各種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的語義。一般是氣團橡滿則聲高,氣虛則聲柔,氣沉則聲緩,氣粗則聲重。因此,口語表達要寓意於聲,做
聲情並茂。
3、富於變化的語言節奏。語言節奏應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而不斷變化,從而得於心,出於口。節奏的轉換一般有先快後慢或先慢後快,
而使情感在表達時脈絡分明,富有傳播力和感染力,從而收到烘雲托月的效果。
4、明暢通達的語流。語流是有聲語音在行進中的趨向或態勢。語流通達,聽起來心情舒暢;語流阻塞,聽起來心煩意亂。根據表情達意
需要,它有時如大江東去,有時像緩緩小溪,有時如同飛瀑,有時又似叮咚山泉。語流往往隨著說話人的心情、場所、環境及所表達的內容
變化。
教師口語表達的要求:
1、內容正確。指立場、觀點、方法要正確,不說空話、假話、套話,不主觀臆斷,更不應該有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的錯誤。
2、條理清楚。說話內容的先後、敘述塌則旁的詳略,以及舉例子、引用原文都應妥善得體。說話時要做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中心明確,邏
性強。
3、生動形象。除了要做到口齒清楚、語言優美、具有幽默感外,還要做到詞語豐富、句式多變,適當運用比喻、誇張、引用、排比等修
手法,以達到形象感人的目的。
4、表意明確。要求做到語音標准、用詞確切、句法規范,並能熟練地運用重音、停頓、語調等表達技巧,使語言做到輕重緩急分明,抑
頓挫相宜,從而克服呆板、平滯、無起伏、無波瀾、無變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