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體力學分析理論
目前進行土體力學分析時,一般都採用連續介質力學方法,多數情況下這是對的。可是在有一些情況下就不對,如在邊坡和地下洞室中,常常見到塊體塌方和黃土直立邊坡崩塌破壞,這就不能用連續介質力學模型能處理的。它們是屬於塊裂介質力學,因此在進行土體力學分析時必須根據土體結構和土體賦存環境條件分析其力學介質,結合土體工程特點,給出合適的力學模型進行分析才能取得符合實際結果,不能千篇一律地都採用連續介質力學方法進行分析。根據土體結構及土體在環境應力改變時,其力學作用方式和規律類型的不同,可將土體劃分為若干土體力學介質類型。根據作者的經驗和認識,目前可將土體劃分為三種力學介質:①連續介質;②楔形體塊裂介質;③柱狀體塊裂介質。劃分條件及其力學作用規律示於表4-3,這是土體力學分析的基本依據。
表4-3 土體力學介質劃分
1.土體地基工程變形分析方法
地基工程變形是土力學討論十分深入的一個問題。一般來說,地基變形可用下面方法估算。這個方法不論對均質土體或者是不均質土體地基都適用,這個方法稱為分層總合法。具體方法如下:
(1)將變形土體分成適當數目的水平層,對多層結構土體來說,可對應土層界面及應力變化點來分層(圖4-8)。
圖4-8 固結沉降計算示意圖
(2)計算每一水平層的有效附加應力。為實用起見,每層值可取在該層中心深度處。
(3)計算每一水平層的附加垂直應力平均值。如果每層厚度與地基寬比較起來很小的話,Δσz的平均值可以取分層的中心深度應力值。因為應力分布與土體特性無關,故均質土體和多層土體內應力計算可用同樣方法。
(4)計算由於附加垂直應力引起的每一水平層厚度的壓縮量ΔH:
地質工程學原理
或
地質工程學原理
(5)基礎下任一深度處沉降變形一等於這一點以上各水平層沉降變數為之和,即
地質工程學原理
這個方法把不均勻性影響考慮進去了,是目前估算地基工程變形比較通用的方法。
2.土體邊坡工程穩定性分析方法
目前土體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有許多種,最常用的是圓弧滑動面法。1958~1960年,著者在西北黃土區進行渠道地質工程建設研究過程中,曾對西北黃土邊坡力學問題進行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邊坡破壞資料。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後得到了一個重要認識,即西北黃土邊坡產生滑坡的力學過程是:上部土體塌落,邊坡部分土體受擠壓而產生滑落。這一過程的力學機理可用圖4-9來說明,上部為塌落應力區,下部為滑落應力區,中間為過渡區。塌落區內應力σ1 方向大致與地面垂直,滑落區內應力σ1 方向大致與邊坡面平行。根據土體平衡理論,塌落應力區破裂面與σ1 方向成45-ψ/2角,ψ為抗剪角;滑落應力區破裂面與σ1 成45-ψ/2角,在邊坡情況下則與邊坡面成45-ψ/2角;過渡區為共軛破裂面交角,即(45-ψ/2)+(45-ψ/2)=90-ψ。據此可以繪制出土體邊坡理論破裂面輪廓。在理論上,土體內理論破裂面不是一條,而是一組(圖4-10)。當土體某一個或幾個理論破裂面失穩時便產生滑坡,邊坡產生破壞。圖4-11是這個理論的一個例證。該邊坡內同時有三個破裂面達到破壞條件,因此產生了三個台階狀破壞。由此可知,在進行邊坡穩定性分析時,不能僅核算通過坡腳的理論破裂而產生邊坡破壞可能性問題,而且應該對如圖4-10所示的各個理論破裂面破壞可能性進行核算,找出最危險或者說穩定性最低的破裂面,給出穩定性系數,評價邊坡穩定性。下面具體談一下理論破裂面圖解法繪制方法。如圖4-12所示:
圖4-9 邊坡土體滑坡作用的力學機理草圖
圖4-10 黃土邊坡的理論破裂面組合
圖4-11 寶雞瞿家台黃土邊坡的破壞(坡高18m)
圖4-12 寶雞瞿家台黃土邊坡穩定性核算結果
(1)按比例作出邊坡幾何外形AOD。
(2)利用抗剪試驗結果,求出不同深度處抗剪角,注於高程坐標尺上,抗剪角ψ既可以利用公式
地質工程學原理
計算,亦可以用圖解法求得。
(3)利用高度坐標尺上注的抗剪角ψ,分段作理論破裂面AB,OC及DC,OB、AB段理論破裂面與邊坡面成45-ψ/2,OC,DC段理論破裂面與垂直方向成45-ψ/2角。將BC間劃分為若乾等份並與O點聯線,由B點向上依次作90-ψ包線,交OC線於C點再由C點向上作DC線。至此即完成一條理論破裂面曲線。
圖4-12為瞿家台黃土邊坡穩定性核算繪制的理論破裂面,繪制的理論破裂面與圖4-11所示的實測結果基本一致。繪制的理論破裂面上部為90°,迅速轉變為80°,中部為65°,下部為45°;圖4-11所示的實測剖面的上部為80°~90°,中部為65°,下部為45°。顯然,上述方法是可信的。有了上述的理論破裂面,就可以利用圖解法或代數法求各個理論破裂面的穩定性,核算邊坡穩定性。上面介紹的是完整結構土體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對完整土體來說這個方法是可信的,當土體內發育有軟弱層面或節理面的情況下就不行了。常見的受軟弱層面和節理面控制下的破壞有如下兩種情況:
(1)如圖4-13a所示的受軟弱層面和節理面控制下破壞;
(2)如圖4-13b所示受垂直節理或裂縫控制下的塌落。
圖4-13 黃土土體破壞示意圖
這兩種邊坡破壞類型不僅見於黃土區,而在許多黏性土地區也常見到。受構造節理和軟弱層面控制產生的破壞系沿弱面下滑。它完全符合庫侖定律,可以很簡單地利用斜面滑動極限平衡原理分析邊坡穩定性。問題在於在野外就要鑒別出這種地質模型。有了地質模型,就可以很容易轉化為力學模型,力學計算是很簡單的,可用公式(4-34)進行。
圖4-13b所示的垂直裂縫控制下的邊坡塌落條件,可以通過坡腳土體壓致拉裂破壞判據來分析其穩定性,即
地質工程學原理
式中:σc為土體單軸抗壓強度;γi,hi 為各分層土體重度及分層厚度。
土體邊坡穩定性分析的關鍵是搞清地質模型,合理的抽象出力學模型,選定合理的力學參數,計算工作並不復雜。而目前一種偏向是計算理論研究得很深,選用的力學模型和力學參數並不符合土體的地質實際,所取得的結果常常不符合實際。
3.土體中洞室穩定性分析方法
土體中修建地下洞室,如隧道、土庫等穩定性問題很早就進行過研究。這些研究出發點都是以洞頂塌落土體作為支護的外載,從而形成了地下工程建築中的荷載支護體系的觀念。好像地下工程建築中的主要土體力學問題,就是尋求給出洞頂土體塌落高度。因此,很多人都在研究洞頂土體塌落高度計算公式。這些研究結果中最有名的要算普氏塌落拱理論,它曾控制達半個世紀之久。現將普氏理論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普氏塌落拱模型如圖4-14所示,他的理論的基本點如下:
圖4-14 普氏塌落拱力學模型
(1)普氏定義土體抗剪角為土體強度系數,通常稱為普氏系數,即
地質工程學原理
(2)設洞室寬度為2b1,洞室高度為h,塌落拱寬度為2b2,支持拱腳的土體與洞壁成
地質工程學原理
(3)塌落拱力學平衡條件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地質工程學原理
式中:T為水平反力;F為附加抗剪力。
地質工程學原理
(4)當時x=b2 時y=hg,則式(4-41)變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將上列結果代入式(4-43)得
地質工程學原理
(5)對hg取極值得
地質工程學原理
(6)由式(4-47)得知,任一點土壓力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而最大土壓力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在地下工程設計時,則取σvmax作為土壓力,設計襯砌厚度。
這個理論有什麼優缺點?在地下工程設計中可否應用?著者認為,首先應該肯定一下,這個理論有可取之處。因為在土體中修建地下洞室,不管是人工的,還是自然的,其穩定的洞形的洞頂都是呈拱形。這就為塌落拱理論提供了實際依據。這證明在地下洞室穩定性核算時,用普氏理論是可行的,但是普氏理論在岩體力學中的應用是不符合實際的。另外,僅有這一點還是不夠的。地下洞室埋深較大時,在施工過程中常常出現有流動變形,即不停止的變形。這是為什麼,普氏理論就回答不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與土體中應力有關,下面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應力極限平衡理論如圖4-15所示,P0 為土體中垂直應力,λP0 為土體中水平應力,地下洞室周圍土體內應力分布遵循下列規律:
圖4-15 在環境應力作用下隧洞周圍土體內應力分布計算草圖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土體穩定性最低部位位於洞壁處,即r=a處。如此,求得洞壁土體內應力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地質工程學原理
當θ=90°時有極值,則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地質工程學原理
土體內部變形破壞基本上處於塑性狀態,其破壞判據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洞壁處σ1=σt,σ3=σr=0,如此,極限平衡條件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即當實際地應力大於P0 時將出現破壞和流動變形。如果P0=γh,則洞壁不產生破壞的最大深度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上述表明,地下洞室穩定性受兩個條件控制:①受塌落拱高度形成的土壓力控制;②受洞壁土體極限條件控制。第一個條件可用普氏理論計算,第二個條件可用上面推導的極限深度公式估算。
上面討論的是完整土體中地下洞室建築問題。當土體內發育有軟弱層面和構造節理時,深埋地下的土體開挖暴露風化後,洞壁土體將沿軟弱層面和節理面產生塌落(圖4-16),在這種情況下僅用上面方法分析洞室穩定性是不夠的。因為在未開挖前土體處於潮濕狀態下,節理面不起作用,可作為連續介質看待,可利用上述理論分析洞室穩定性;如果土體失水處於干硬狀態,節理面將起作用,這種情況下,可利用岩體結構力學中塊體介質力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土體力學有時也受結構控制,這一點在實際工作中應該重視。
圖4-16 腰峴河隧道DK613+350下導洞開挖面素描圖
(據鍾世航,1984)
❷ 生產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有哪些
由於這個問題牽扯的太廣介意可以買些生產管理方面的書籍先看看。下面只能簡單介紹下生產車間現場管理方法
1、標准化
所謂標准化,就是將企業里有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准、要領等等,這些規范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准(或稱標准書)。制定標准,而 後依標准付諸行動則稱之為標准化。那些認為編制或改定了標准即認為已完成標准化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指導、訓練才能算是實施了標准化。 創新改善與標准化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輪子。改善創新是使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驅動力,而標准化則是防止企業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動力。沒有標准化,企業不可能維持在較高的管理水平。
2、目視管理
目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而又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生產活動,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管理手段,也是一種利用視覺來進行管理的科學方法。 所以目視管理是一種以公開化和視覺顯示為特徵的管理方式。綜合運用管理學、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
3、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尤其是優秀的現場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即對數據、情報等的狀況一目瞭然地表現,主要是對於管理 項目、特別是情報進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動。它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把文件上、腦子里或現場等隱藏的情報揭示出來,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 時掌握管理現狀和必要的情報,從而能夠快速制定並實施應對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是優秀的現場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❸ 周期訓練理論與方法
周期訓練理論如下:
針對不同運動項目和運動員的生理、心理和運動特徵的訓練活動建立訓練的結構化體系,以此調整訓練適應過程和指導具體的訓練。通過理解生物能量學功能(即身體如何供能)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一調整和指導過程。
生物能量學特徵用於滿物梁梁足不同身體運動的體能需求。教練員要理解身體活動和體育運動的生物能量學特徵,也要理解為了身體適應而運用訓練刺激的具體時間安排的影響因素罩運,這樣將更有可能制定有效的訓練計劃。
2、個性化安排訓練負荷
對於青少年運動員來說,負荷變化較小的簡單負荷模式就能有效地提升運動能力。但是,高水平運動員需要更大幅度調整的負荷變化和更為復雜的負荷結構。
不管運動員的水平如何,訓練計劃中必須包含再生和恢復的時間。恢復時間可以有效消除因訓練誘發的疲勞,補充能量儲備,並且讓身體有時間產生生理和心理適應。
3、體現訓練的變化性
訓練的變化性是產生訓練適應的重要因素,新的訓練會帶來技能習得和表現水平的快速提高。
❹ 「番茄工作法」這么簡單,還不快快用起來
在白天的和小孩一起的時間,總是被斷斷續續的,不能有整段的看書時間,也挺苦惱的。所以想到試試這種25+5的短時間的學習方法,「番茄工作法」來試試看,能不能適合小孩也適合我。
之前都不太關注25+5的番茄工作法,總覺得太碎了,不適合我,我喜歡看一本書就一個勁兒的看完,才有看完的那種成就感,覺得自己看完了,產生一種自我的正面反饋,如果看書期間,被其他事情打斷了,總覺得要重新啟動的過程中,剛開始的速度很慢,進入狀態的時間比較長,沒有我一個勁兒的看完的狀態好。
但是實際情況讓我不能在白天有整段的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如果長時間1小時這樣的一個人看書,或者視頻學習,小孩就會覺得孤單,覺得難過,就會出現5分鍾,10分鍾,20分鍾,不斷的跑來找我,白天除了和小孩時間的重疊互擾,還有各種事情的混合,各種情況的臨時打斷,總是不期而遇的到來。
我急切的要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就有對「番茄工作法」的大概了解,但是具體怎麼理解,怎麼使用,會有什麼效果,都不了解。
我想不管了不了解,先試試唄,小孩寒假了,我們要每天24小時在一起了,所以第一天我就試試25+5的時間,給她講了一下,然後自己記錄了一下時間內做的事情和當天的情況。第一天上午用了4個25+5,下午用了2個25+5。一天完結了,剩下的就是吃飯,睡覺,陪玩。
好像實踐了一天,有可取之處,但是好像還是有點不得勁兒,覺得還有什麼可能我沒有完全做好的地方。會不會有哪些地方是不適合這個「番茄工作法」的呢?
帶著這些問題,第二天早上,我在書城裡搜「番茄工作法」,看到了有兩本有關「番茄工作法」的書,一本是《番茄工作法圖解》,作者是史蒂夫•諾特伯格,另一本是提出「番茄工作法」的理論創始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番茄工作法》。就看這兩本書來試試看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第一天看了《番茄工作法圖解》,這本書挺友好的,圖解內容比較活潑簡單一些,我還只是個剛開始讀書的人,所以選了這本書簡單友好的來先讀。
看完的當天,就是「番茄工作法」實踐的第二天,白天按照書中的指導,對記錄進行了修正,第一天的記錄是沒有詳細過程的,沒有對事件的充分察覺,也沒有對大任務的分解和預判。第二天就進行了這兩個方面的修正。記錄的過程中更加具體,更加詳細一些,對於我自己要看一本比較大部頭書的時候,也不糾結一天看完,就用當天4個番茄時間,規劃每天能看多少是多少,只要能達到計劃中的內容就算番茄生效完整。
今天早上看了原著《番茄工作法》,可能也是對「番茄工作法」實踐了兩天,然後又看過一本書的內容,有了一些基礎,再看原著,也沒有那麼枯燥和難以理解。
在原著中對於工具、方法、結果、時間的把握,都有了很好的理解。
「番茄工作法」的方法:轉動番茄計時器,開始計時,進行25分鍾的工作,到了時間就進行5分鍾的休息。進桐者租行了4次25分鍾的循環後,就開始進行一次15-30分鍾比較長時間的休息。
對於三張紙的書寫內容,是對一天中執行番茄時間的思考和察覺。
可以用當天的第一個番茄鍾25分鍾,安排出「今日待辦」的工作內容;也可以提前一天做好這個「今日待辦」的內容確定。記得「今日待辦」是一天一張紙。能做完的才在「今日待辦」里列出,如果一件事是長期工程,就需要對這件事進行任務的分解,規劃好大概需要多久完成,需要幾個25分鍾的番茄完成,需要幾天的哪個時間的番茄來完成,就制定出了執行的計劃了。
這個就是對近期需要完成的事件進行羅列,制定好截止時間,然後對每個事件進行預測,預測大概要多久完成,大概要什麼時間完成,這樣就可以列入每天的「今日待辦」里。「事件清單」嫌氏做完一項就劃局兆掉一項,有新的事件需要完成,就增加到「事件清單」里。這個不用每天一張,可以多天,或者一周,或者一月使用都可以。
對比執行番茄的情況,對事件的難易程度,對結果的反饋都在記錄里寫下,這個要連續記錄,每天都要進行記錄,這樣才能做到數據的全面,才能總結和改善對事件處理的效能。
方法和執行都很簡單。
「番茄工作法」的好處就是可以充分的利用不是特別整段的時間,讓自己 「白天沒有整段時間看書」的焦慮得到解決,利用這樣25分鍾+5分鍾休息的辦法,可以很好的進入看書的狀態,也可以有時間陪小孩中間玩幾分鍾,讓她不覺得孤單。
這件事對我的感觸還挺大的,對於新問題,不要先入為主的自我主觀下結論,要對問題進行了解和認識後,再看看是否適合自己最近的需求。
對一個問題的理解可以找相關的書籍來進行了解,一本書不能解決問題,就兩本書,兩本書不能解決問題,就三本書,總能在知識的不斷重復和交替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開始就帶著問題,想了解「番茄工作法」是什麼?如何使用?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會不會幫助我解決我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閱讀,讀完關於「番茄工作法」的這兩本書後,可以很好的解決我的問題。這種感覺太棒了。
❺ 駕照 科目一 理論考試 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么
有以下方法:
1、必須、不得、不準、安全、減速、避讓、降低車速、提前減速、慢行、停車避讓、危險信號報警閃光燈、依次交替通行、注意、禮讓、禁止超車、停止超車、扣留機動車、吊銷駕駛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必尺手賀選。
2、站陵派三口五:加油站、急救站、消防站、車站為三(30m),交叉路口、鐵路口、彎路口、窄橋窄路、隧道、坡路選五(50m)不得停車。
科目一考試注意事項:
1、聽從工作人員安排,在待考場順序領取本人學車檔案。
2、攜帶並出示本人身份證,接受監考民警審核。
3、進入考試區域必須關閉手機。
4、進入考試區域不許大聲喧嘩。
5、法規課本不許帶入考場(或放進包內)。
6、考試結束後,身份證本人收好保存,將檔案交到考場前方《交證薯慧窗口》。
7、考試及格的學員在考場出口在工作人員指導下簽字後離開考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科目一
❻ 岩土工程設計的內容、理論和方法
岩土工程設計的任務是根據各類工程建築的要求和工程勘察所提供的場地資料和岩土體參數為岩土體的利用、整治或改造選擇最優化的實施方案。岩土工程的設計內容、理論和方法隨具體的工程不同而變化,例如基礎工程設計中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地基承載力和地基變形穩定性,可能的設計內容有地基處理方案、降水方案、基坑支護方案等,設計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土力學和水文地質學;而地下工程設計中所要考慮的首先是洞室圍岩穩定性問題,可能的設計內容有斷面開挖設計、圍岩支護設計等,設計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岩體力學。盡管不同的工程有其具體的設計內容和方法,但是各類岩土工程設計仍然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和設計原則。
一、岩土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設計原則
岩土工程設計的最基本的原則是以最少的投資、最短的工期,保證在使用期內工程的安全運行和所有預定功能的正常發揮。其中包含了三方面的基本要求:①預定功能正常發揮;②安全性和耐久性;③工期和投資的經濟性。
工程設計時應考慮的因素包括:①工程使用期內預定的功能;②場地條件、岩土性質及其可能變化;③工程結構類型與特點及荷載組合情況;④施工環境和相鄰工程的影響;⑤施工技術條件和設計實施的可行性;⑥當地工程建築材料資源。
岩土工程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注意場地條件,考慮災害防治措施。充分收集場地的地形、地質、水文、水文地質等資料作為設計依據。場地可能的自然災害包括: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由於工程建設引起的災害包括:采空塌陷、抽水塌陷、邊坡失穩、管涌、突水等。對於這些災害應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合理選取岩土參數。選取岩土參數時應注意岩土體的非均質性、各向異性,並考慮參數測定的方法、條件,注意參數隨時間和環境的改變以及工程建設的實施對岩土參數的影響。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分析的首要步驟,是定量分析的基礎。定性分析的內容包括:工程選址和場地適宜性評價;場地地質背景和地質穩定性評價;岩土性質的直觀鑒定。定量分析可採用解析法、圖解法或數值法,並考慮適當的安全儲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應在詳細佔有資料的基礎上,運用成熟的理論和類似工程的經驗進行論證,並提出多種方案進行比較。
(4)注意岩土與結構設計的配合。岩土工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岩土體與人工構築物之間協調一致,保證工程整體功能的正常發揮。
二、岩土工程設計的基礎資料
岩土工程設計的基礎資料隨具體工程需要而異,一般情況主要基礎資料如下:
(1)地形、水文、氣象資料,包括地形圖及平面高程式控制制;水位、流量、洪峰、淹沒、沖淤等;氣溫、降水、凍結深度、暴雨、風暴潮等。
(2)岩土工程勘察資料,包括岩土的類型、年代、成因、產狀、性質、分布;岩土的工程性質及其變異性;斷裂構造的性質、展布及其對工程的影響;不良地質現象的類型、特徵、動態及其對工程的影響;人為地質現象的類型、特徵、動態及其對工程的影響;地震烈度、場地土類別、知段陸場地類別、地震動參數、液化測試及評價;地下水類型、水位、動態、地層滲透性和補給排泄條件;水土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特殊岩土的測試與評價。
(3)建築結構資料,包括工程安全等級、建築面積、層數、高度、地基開挖深度、可能採用的基礎類型等;結構類型、剛度、荷載及分布、加荷速率、對沉降的要求等;可能採用的擋土搭頃結構類型。
(4)其他資料,包括鄰近工程設施及其與擬建工程的關系;施工排水燃慧、排污條件;對施工雜訊、振動的限制;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的地方經驗;工程建設的計劃進度及工程分包配合情況;地方施工能力、建築材料及勞務價格等。
三、岩土工程設計的理論和方法
1.岩土工程設計的理論基礎
岩土工程設計的對象是各類工程中與岩土體的利用、整治和改造有關的部分,盡管各類工程中涉及岩土體利用、整治和改造的程度、規模和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岩土工程設計都要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必須設法使岩土體的工程特性能夠滿足工程建築的功能要求。工程建築對岩土體最基本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強度和變形兩個方面,所以岩土工程設計中最基本的任務就是根據具體工程建築的功能要求和荷載的分布情況對工程岩土體的強度和變形進行驗算,可見,岩土工程設計中最基本的理論是岩土力學。
當天然岩土體的強度和變形不能滿足工程建築的要求時,設計上就必須提出適當的岩土體整治或改造方案,以改善工程岩土體的強度和變形性能使之滿足工程建築的要求。對岩土體的整治和改造必然要涉及到岩土體以外的其他材料和人工結構的使用,因此,岩土工程設計理論僅有岩土力學是不夠的,還必須包括岩土力學以外的其他材料(如鋼筋、混凝土等)力學和結構力學,這樣岩土工程設計才能勝任對岩土體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任務。
除局部工程岩土體的力學特性外,岩土工程設計還必須考慮工程場地的地質構造穩定性。因為,一項岩土工程從局部看在力學上即使固若金湯,但是工程場地在地質構造上處在一個不穩定狀態,如果不採取防治措施,此項工程遲早會發生問題,工程損失往往會更加慘重。因此,地質學基礎也是岩土工程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這是用國內外岩土工程實踐中血的教訓所換來的認識。
岩土工程設計還必須考慮設計方案的實施,因此,岩土工程施工工藝也是決定岩土工程設計方案的重要技術因素。
2.岩土工程設計的方法
岩土工程設計應有足夠的安全儲備,以保證岩土工程能夠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作用;在正常使用期間,工程各部功能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正常維護下具有足夠的耐久性;在發生偶然事件或局部失效時,仍能保持必須的整體穩定性。
岩土工程設計的傳統方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容許應力法,隨著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的進步,有轉向以概率為基礎的極限狀態法的趨勢。
容許應力法是在工程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比較荷載作用S和岩土體抗力R,要求強度有一定的安全儲備,變形不過大,安全度的取值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
極限狀態法將岩土體及有關結構置於極限狀態進行分析,尋求達到某種極限狀態試驗土體的抗力。極限狀態方程的一般式為:
水工環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式中,Z=g(·)為功能函數;xi(i=1,2,…)為基本變數,包括各種荷載作用、岩土體和材料性能以及幾何參數等。當只有荷載作用S和岩土體抗力R兩個綜合參數有:
水工環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當Z>0時工程處於可靠狀態;當Z=0時,工程處於極限狀態;當Z<0時,工程處於失效狀態。
定值設計方法將設計變數看作非隨機變數,其設計准則可用下式表達:
水工環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式中,K和[K]分別為安全系數和目標安全系數,其中目標安全系數按經驗確定。例如某工程目標安全系數為[K]=2.5,岩土體抗力R=1500kN,作用荷載S=500kN,則安全系數K=3.0,滿足K≥[K]的准則。
概率設計方法將設計變數看作隨機變數,對岩土體抗力R、荷載作用S和安全度進行概率分析,按失效概率或可靠度量度工程的可靠性,將工程的安全儲備建立在概率分析的基礎上。工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和規定的條件下具有預定功能的概率稱為可靠度,所以,建立在概率法基礎上的極限狀態設計又稱為可靠度設計方法。根據對設計變數的處理水平,概率設計方法分為半概率法、近似概率法和全概率法。
半概率法是最簡單的統計方法,設計中採用抗力和荷載的平均值
水工環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式中,
Kb=Rb/Sb(5)
式中,Kb稱為標准安全系數,Rb和Sb分別由
近似概率法採用可靠指標β量度工程的可靠程度,是目前中國工程結構設計採用的方法。其安全系數Kβ的計算方法如下:
水工環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式中,
例如,對於一級工程,延性破壞類型的目標可靠指標[β]規定為3.7,若某工程經計算得到的可靠指標β為4.1,則工程處於安全狀態。
全概率法把各種基本變數(岩土參數、荷載、幾何尺度、計算精度等)均視為隨機變數,用失效概率直接量度安全性,設計准則用失效概率Pf表達:
Pf=P(R≤S)≤[Pf](7)
式中,[Pf]為目標失效概率。例如,若[Pf]=1.0×10-4,則Pf≤1.0×10-4時是安全的。可靠指標與失效概率的關系為:
Pf=Φ(-β)(8)
式中,Φ(-β)為標准正態分布函數。
定值法的安全度用一個總的安全系數K表示;概率法的安全度用失效概率Pf或可靠指標β表示,建立在概率統計的基礎上。但是,要求每一個工程都進行可靠度計算是不現實的,實際工程的極限狀態設計可採用分項系數設計。分項系數的表達式可以建立在概率分析的基礎上,也可以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岩土工程設計的分項系數設計准則可用下式表達:
水工環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式中,S(·)為作用效應函數;R(·)為抗力函數;vn和vθ分別為工程重要性系數和作用效應分項系數;vSd和vRd是反映所用效應函數和抗力函數計算模式不定性的系數;ak為幾何參數;Qk和fk分別為作用效應標准值和岩土參數標准值;vA和vR分別為岩土參數的作用效應分項系數及抗力分項系數;φc為作用效應組合系數;c為閾限值。
目前,岩土工程設計的安全系數和分項系數尚無統一的規范值,表9-5和表9-6所列出的值供參考。
表9-5岩土參數分項系數
表9-6各類工程安全系數
❼ 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
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共五章,分別就體能訓練、體能訓練的原則、體能訓練的內容及其訓練方法、不同競技項目的體能訓練、體能訓練的醫務監督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強調吸收與創新並重、理論與實踐並重。本書適用於體育院系運動訓練專業學碧脊租生,亦可作為教練員的參考書。
第四節一般和專項訓練原則
一、一般和專項訓練相結合原則概念
二、一般和專項訓練相結合原則的理論依據野緩
三、訓練中貫徹一般和專項訓練原則的基本要求
第五節「三從一大」訓練原則
一、「三從一大」的科學概念
二、「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產生背景
三、訓練中貫徹「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基本要求
第六節系統訓練原則
一、系統訓練原則概念
二、系統訓練原則的理論依據
三、貫徹系統訓練原則的要求
第七節適宜負荷原則
一、適宜負荷原則的概念
二、適宜負荷原則理論依據
三、貫徹適宜負荷原則的基本要求
第八節恢復原則
一、恢復原則的概念
二、適時恢復原則的理論依據
三、恢復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第三章體能訓練的內容及其訓練方法
第一節體能訓練的內容及其內在關系
一、體能訓練的內容
二、形態、機能、素質三者之問的關系
第二節身體形態及其訓練
一、身體形態的概念
二、身體形態的意義
三、身體悔兆形態訓練的方法
四、身體形態訓練的要求
第三節身體機能的訓練
一、身體機能的概念及意義
二、身體機能的訓練與評定
第四節力量及其訓練
一、力量的含義與分類
二、影響力量能力的因素
三、最大力量的發展的途徑
四、力量訓練時安排不同重量負荷應注意的問題
五、發展最大力量的負荷組成要求
六、力量練習時的呼吸調節
七、發展和提高速度力量要注意的問題
八、爆發力的練習
九、力量耐力訓練
十、力量訓練時採用不同形式阻力及各自的特點
第五節速度.的訓練
一、速度的含義及其分類
二、影響速度能力的因素
三、簡單反應速度的訓練
……
第四章不同競技項目的體能訓練
第五章體驗訓練的醫務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