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一年級解決問題四種方法

一年級解決問題四種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28 12:36:23

❶ 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四個

1. 認識問題——能夠清晰的認識到問題是第一步

工作中每個人都會無時無刻的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無論是大問題小問題,第一步就是要能找到這些問題的核心是什麼。只有能夠明確的知道這個問題是什麼,才能往下進行考慮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不能清楚的認識這個問題,就有可能導致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有偏差,耗費更多的時間。因此,遇到問題第一步就是要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2. 分析問題——分析問題的本質,可以讓你少走彎路

要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就必須明確問題的本質,以終為始——確定所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分析清楚需要達成這個結果都會有那些關聯,這些關聯之間那些是核心矛盾、那些是關鍵矛盾,那些非關鍵矛盾。
3. 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

分析問題是為了認識到問題的本質,認識到了問題的本質以後,接下來就進入到了解決問題的環節了。
4. 總結復盤得出經驗——經驗的積累的沉澱

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了你工作的能力,某種程度上也會決定你生活的品質。每一次解決問題的經驗總結,也會為以後相關的問題提供參考;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不斷得到提升。

總結復盤的方法:

●執行方案需要花費的時間

●執行方案需要的資源

●執行方案成功的可能性

●執行方案的難度

●自身擁有的資源

總結:

職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個人核心競爭力與價值體現的核心因素,通過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復盤沉澱經驗四個步驟與方法,為你的職場賦能

❷ 一年級數學上冊應用題有幾種方法

由於一年級小學生對文字的認識和理解有限,導致在做數學應用題過程中無法很好地閱讀、分析、理解題意,更談不上怎麼樣去解決問題,因此在這一問題上學生和家長確實很難把握。根據小學一年級的應用題的總結和歸納,對照發現主要是三種類型的題目。一是有關部分與整體類的,往往有一個「共」字;二是有關比多少的問題,經常出現一個「比」字;三是有關剩餘類的,常常出現一個「剩」字。針對上述類型,往往採用一對一模式分類解答和解析,可是由於小學生的歸納能力有限,往往效果不是很好。為了更好解答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題,矩陣法的使用應該是個很好的選擇。

通過矩陣法的解題方法,主要有以下好處:

1、培養讀題的習慣,提升題意的理解能力;

2、提高應用題關鍵字的提煉和把握;

3、培養多維度題意的解讀和思維方式;

4、提升多種類型應用題的綜合解答能力。

❸ 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面對問題,有四種處理方式,分別是迴避,妥協、解決、消除。我們通常所說的解決問題,一般指其中的第三種方式。

❹ 一年級下冊數學如何教學解決問題的困惑

一年級下冊數學如何教學解決問題的困惑?一年級的學生處在智力和思維發展的基礎階段,對於抽象的東西,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即使簡單的問題也不一定能做對。今天,朴新小編得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教學解決問題一

1.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常言說,習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能養成自己讀題、找問題的習慣,就不怕學不會如何去解決問題。一年級的問題都是從看圖列式到圖文應用,再到文字應用。做這類題時,要教會學生看圖、讀題,弄懂題目傳達的意思,讓學生學會列算式解答。剛開始他們會有點不適應,但經過老師一段時間的反復講解、刻苦操練,學生會發現其實一點也不難。解題的首要工作就是理解題意,讀懂了題意就等於題目已經做出了一半。因此,審題必須認真,絕不能敷衍了事。

2.要學會分析數量關系和熟悉常用題型的思路

數量關系是指解決問題中已知數量與已知數量、已知數量與未知數量之間的關系。這里會碰到迷惑我們的數據 (對我們解決問題無用的數據),只有弄清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才能把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算式,通過計算算出答案。所以筆者覺得要特別重視解決問題中的數量分析工作。
3.培養學生時常檢查的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普遍馬虎,經常會看錯題目、算錯答案、忘記作答,所以老師平常要多叮囑他們列好算式,算好答案以後再認真檢查一遍,然後才可以作答。在作答的時候,筆者會這樣跟學生說,要解決的問題照樣子抄寫,但裡面的「幾」或者「多少」要改成所求問題的答案,最後把問號改成句號,才算大功告成。

教學解決問題二

一、教師應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一年級學生好動厭靜,缺乏長久地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體察生活,用數學的語言描述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例如看圖題,可以讓學生在整體感知圖意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動手演示或電腦的動態演示等方式還原問題產生的具體情境,如此化靜為動,有助於學生通過具體的情境正確地理解抽象的圖意,有助於學生運用數學的語言准確地描述圖中蘊含的信息。具體做法有三步。一是讀圖。看清楚圖中敘述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如何。二是篩選。收集有用的數學信息,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三是表述。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圖意。
二、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綜合法和分析法

綜合法和分析法是解決問題時兩種常用的基本的思維方法。綜合法是從題目已知信息出發,引出未知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分析法是從問題出發,從未知追索到已知信息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解決問題,其最終的目的是掌握一種有序觀察的思維方法來考慮問題,並把思考的過程用數學的語言准確地表達出來,以此奠定解決問題的基礎。

三、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理解數量關系式的運用

教師既要幫助學生認識數量關系是反映不同情境的共同屬性, 又要幫助學生經歷將數量關系與具體情境相分離的抽象過程,使學生能夠在抽象的數量關系概念與具體的情境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系。[3]以看圖題為例,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思考討論,根據信息與問題,結合數的運算,理解圖畫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數學模型。

教學解決問題三

1.激發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把興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驅力」。因此,我們如果注意強化練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那麼他們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學習會更加有效。

2.培養學生認真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習慣了在學校老師讀題,分析題意,在家家長承擔了這些「任務」,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時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問題,首先要從紛亂的題目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抽象成數學問題。首先要從紛亂的題目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抽象成數學問題,然後分析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再列式解答。因此,在教學解決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培養將思考轉換成語言的習慣,將看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組織語言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而後引導學生尋找已知和未知,如:題目說的是什麼事情?告訴我們什麼?還告訴我們什麼?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使學生逐步感悟到一個完整的問題至少有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從問題出發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

3.充分運用直觀性教學原則

在一年級教學每一種運算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通過具體實物或學具操作,使學生了解運算的意義。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把直觀動作和語言聯系起來,讓學生跟著做,初步知道數量之間互相關系的有關情況。如:把兩個數合並起來用加法計算;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❺ 小學一年級用數學解決問題怎麼做

一.創設情境,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局尺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應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景,使數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有趣的資源,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學「9加幾」這一課時可出現學校運動會場面,讓學生說說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又如「分類」這一課時教學中,先可在每小組的桌上放上許多日用品,飲料等東西,讓學生當營業員給這些物品分分類,把它們擺放在櫃台上。這樣,用學生身邊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他們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了解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我們的校園」一課教學中,可出現一個學生平時活動的場面(有人在跳遠、跑步、做游戲)師問在這兒,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有的在跳遠。是啊,小朋友的活動真多。誰能告訴老師跳遠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解決後又說:「誰還能像老師一樣看著小朋友活動的場面再提幾個數學問題嗎?這時學生會說:」跑步的有多少人?做游戲的有多少人?還有一些學生還會說,跳遠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這樣通過再現平時學生學習生活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
三.創設情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要把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就得讓學生會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就應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通過自主觀察操作,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等方法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用數學」一課時,課件出現一幅雞圖,問:看到這些可愛的雞,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呢?有學生說:一共有多少只雞?那麼誰來幫他解決呢?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方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的各種方法。然後每組派代表交流說說怎麼列式,並說出自己的想法。經小組討論後學生說出許多思考方法,如:(1)、分公雞、母雞,可列式為4+8=12(只)(2)、分吃米的和不吃米也可列式為4+8=12(只)(3)、分白雞和花雞可列式為3+9=12(只)。這樣通過課件情景的展示,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了解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稿跡。又如在數學第77頁思考題:要拿出8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其中4張2角、8張1角、1張5角)對於這題的教學,可先讓學生明白題意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人民幣,擺出不同的拿法,然後全班交流。通過操作,學生就能取得多種不同拿法。(5解、2角、1角、各1 外,1個5角3個1角等7種)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後使學生初步體會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以尋找多個答案和解答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貼近於生活
「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對於這一觀點,教師應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學生的實踐活動最好是模擬現實生活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如在桐敬高教學《認識鍾表》一課時,我知道這一課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鍾表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早在幼兒園里,自己家裡,對這個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故在教學時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愛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喜歡的鍾表認識鍾面。說說鍾面上有些什麼,把自己的發現和小組同學交流後,全班交流。然後在學生認識了整時和幾時半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鍾面,貼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邊貼時針和分針,邊說這個時刻自己通常在干什麼把時間截取的有變化的種時尚鍾表。觀察一組生活中的場景圖:東林小學作息時間表,湖州電視台節目預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商店的營業時間等,既讓學生生活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人合作及交流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❻ 提高一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

    「媽媽,這一道題我不會做,你給我講講吧?」正在做數學題的女兒又拿著作業站在我的旁邊央求,我大眼看了一下,又是一道簡單的問題,怎麼就不會做了呢?你讀給我聽,女兒沒有任何感覺的又讀了一遍題,我問他:「你讀懂了什麼?她答:我沒有讀懂什麼?沒有讀懂的話,再讀一遍,以此反復不斷的讀了八遍,他就大喊著,媽媽,不用講了,我知道怎麼做了。一道問題,沒有通過講解就自己弄明白了,這是讀的功效。

      古人有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確實書讀的多了,書中之義不待講解便自然出現了。解決問題我覺得應該也如此,讀,應該是基礎,唯有讀了,讀懂了,理解了,才能選擇合適的策略,有的放矢的解決問題,讀題的重要性我相信每位數學老師都有所認識,但怎樣讓我們所教的學生認識到讀題的重要性呢?我們教師應該怎麼向學生滲透,用什麼方法去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今年,筆者教一年級,對於一年級的解決問題,相對情境比較簡單,有很多老師在閱讀和理解環節常常三兩句話一帶而過,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讀題真的這么簡單嗎?讀題該讀什麼,怎麼讀呢?下面我想用具體的事例來談一談一年級解決問題讀題策略的思考。

     一年級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解決問題,其實剛開始的解決問題就像看圖說話,把你看到的圖用幾句話說出來,剛開始孩子是沒有明確的問題指向的,也沒有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因而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從圖中讀取有效的信息,明確數學問題,向學生逐漸滲透一個數學問題的基本問題結構。

一、抓字詞,梳理信息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題理解題意的第一個困難來自於識字數量的限制,問題情境早皮行中常會出現許多學生不認識的字,落實到具體問題上,就很難執行,其次,孩子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許多問題情境中的詞義很多學生無法理解,這些原因給孩子們的讀題和理解題意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所以在指導學生讀圖時我首先要求學生克服生字關,其次指導學生抓住字詞,弄清實物發生的前因後果,前後順序,從而讀懂題意,根據問題,梳理信息,從而有效的解決問題。

例如:人教版數學書第23頁的這個游戲公握穗平嗎?這道題,學生克服完生字關後,就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到我們在拔河比賽時,只有雙方隊員人數同樣多才能公平,有了這些知識的鋪墊,學生在解決怎樣做才能公平的問題時,就能想到可以通過陸嘩移、補、去幾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二、讀畫相輔,理清問題意義

畫圖作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教學中是大家都非常推崇的方法,一年級的解決問題中也一直在滲透這樣的數學思想,如果我們能從一年級就給學生這樣的理念,畫一畫可以讓我們更清晰的弄明白題中想告訴我們的信息。我們可以讓學生邊讀邊畫,運用畫圖的方式幫助讀懂題意,從而順利解決問題。

比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00頁的?題,「我前面有9人,我後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在沒有讓學生畫圖前,孩子們都覺得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兩部分合起來的意思,要用加法計算,算的結果是5+9=14人,學生僅憑「一共」這個詞就開始動筆做,可見學生對整個題意還是理解的不太透徹的,因此,我們可以讓學生用最簡單的、直接的圖示表示出題中每一個語句的意思,進而幫助學生對題意進行較為深入的理解,從圖中找到問題的結論。

 三、有序觀察,尋找有效信息

就是看圖說話也要在不同的學生回答中找到那個有序讀圖,有序尋找信息的孩子,極力的去表揚他,樹立榜樣,讓全體學生看到,原來我們在發現信息,或者在看圖說話時,要按一定的邏輯順序讀圖,尋找有效的數學信息,構建基本的問題框架。

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50頁第7題,問題呈現的是佳明和丁丁兩個孩子投球的情境,圖中有效的數學信息很少,很多孩子面對問題很茫然,不知道該看什麼,怎麼看,此時教師需要適時的引導學生分版塊、有序地進行觀察,先看大圖,從佳明的話中「我的最後一個球扔進了10分框,分析得出球是佳明扔的,所扔的球有1分,10分兩種不同的得分方式,在看他扔球的兩個桶各投進幾個,觀察得出佳明10分桶投進5個得50分,1分桶投進6個得6分,經過有序的讀圖,梳理,學生對整個問題情境中的數學信息由了准確而完整的認識,從而能快速地尋找出有效的數學信息,解決問題。

從上面的題中我們發現,現實中的許多情境是無序的,隱形的、需要我們層層推進、分版塊、按順序進行梳理,逐步搭建構成問題的基本框架,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抽象思維、邏輯思維還沒有發展起來,當問題情境較為復雜時,一部分學生還不能很好得將教材中的靜態的圖文情境轉化為動態的圖文情境,此時,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適時的介入,引導學生從事件的發展順序、內在聯系等角度入手,有序的讀取圖中的信息。

除了以上的這些方法,我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還總結了這樣的口訣,「讀一句,問一下,答一下,回頭看。」具體的做法是:每讀一句話,在心中問自己一下,什麼意思呢?自己在回答一下,再讀再問,一直問到自己明白每一句話的意思。解決完問題後一定要及時回頭看,看什麼呢?把你的解答結果帶到算式里,看一看是不是合適。

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優勢明顯,多運用數形結合的方式更加直觀,所以,我們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時,一定要交給他們具體的方法,去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只有這樣抓重點詞,梳理關系,畫圖這樣的方法堅持滲透,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一年級解決問題四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宇宙直徑計算方法 瀏覽:673
用麵粉簡單的方法可以做什麼手工 瀏覽:748
入職高中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94
生活中有什麼除蟎的好方法 瀏覽:185
樂視安裝系統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29
檢查瓷磚的方法圖片 瀏覽:113
開關連接電腦屏幕方法 瀏覽:384
流程稼動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487
初中英語考試技巧方法 瀏覽:678
tan13度數計算方法 瀏覽:664
作比較的方法在文章中怎麼找 瀏覽:158
光學的方法測量外形輪廓 瀏覽:524
如何給室內降溫方法 瀏覽:181
製作山水畫的方法步驟 瀏覽:855
眼睛結膜炎治療方法 瀏覽:589
香港病毒治療方法 瀏覽:870
空調線管的安裝方法 瀏覽:809
耳洞槍的使用方法 瀏覽:983
諾基亞n72鎖碼解決方法 瀏覽:575
如何治毛周角化的方法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