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復溜穴最簡單的取穴方法

復溜穴最簡單的取穴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23 22:25:23

『壹』 腿部的穴位有幾個在哪裡

1.膝眼穴
〖標準定位〗屈膝,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在內側的稱內膝眼,在外側的稱外膝眼。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髕韌帶與髕內側支持帶之間、膝關節囊。分布有隱神經的髕下支。
〖功用〗活血通絡,疏利關節。
〖主治疾病〗各種原因引起的膝關節病,髕骨軟化症等。
〖刺灸法〗屈膝,從前外向後內或從前內向後外斜刺0.5-1寸,可灸。
2.梁丘穴 Liáng Qīu(ST34)
〖取穴方法〗 屈膝,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側肌之間;有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主治疾病〗 膝腫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癰,尿血。
〖人體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1~1.2寸。
〖附註〗 足陽明經郄穴。
梁丘穴足陽明郄穴。
〖別名〗鶴頂穴,跨骨穴。
〖穴義〗約束胃經經水向下排泄。3.復溜穴Fù liū(KI7)
〖取穴方法〗位於人體小腿內側,太含肆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之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主治疾病頃老拆〗泄瀉,腸鳴,水腫,腹脹,腿腫,足痿,盜汗,脈微細時無,身熱無汗,腰脊強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後溪穴、陰郄穴治盜汗不止;配中極穴、陰谷穴治癃閉。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註〗腎經經穴。
〖別名〗伏白穴,昌陽穴。
〖穴義〗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4.陰谷穴Yīn gǔ(KI10)
〖取穴方法〗位於腘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
〖主治疾病〗陽痿,疝痛,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照海穴、中極穴治癃閉;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門穴治寒疝、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註〗腎經合穴。
陰谷穴合穴,屬水。
〖穴義〗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並形成大范圍的水濕雲氣常5.血海穴 Xuè hǎi(SP10)
〖取穴方法〗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簡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有股動、靜脈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經及股神經肌支。
〖主治疾病〗 月經不調,崩漏,經閉,癮疹,濕疹,丹毒。
〖人體穴位配伍〗 配三陰交穴治月經不調;配曲池穴治癮疹。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別名〗百蟲窩穴,血郄穴。
〖穴義〗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6.承山穴 Chéng shān(BL57)
〖取穴方法〗 人體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解剖〗 在腓腸肌兩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隱靜脈,深層為股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腓神經。
〖主治疾病〗 痔疾,腳氣,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大腸俞穴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
〖別名〗魚腹穴,肉柱穴,傷山穴,魚腸穴,腸山穴,魚腹山穴,玉柱穴,魚腰穴。
〖穴義〗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7.解溪穴 Jiě Xī(ST41)
〖取穴方法〗 位於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解剖〗 在拇長伸肌膜與趾長伸肌脛之間;有脛前動、靜脈;淺部當腓淺神經,深層當腓深神經。
〖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癲狂,腹脹,便秘,下肢痿痹。
〖人體穴位配伍〗 配陽陵泉穴、懸鍾穴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註〗 足陽明經所行為「經」。
解溪穴經穴,屬火。
〖別名〗草鞋帶穴,鞋帶穴。
〖穴義〗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散流四方。8.委中穴 Wěi zhōng(BL40)
〖取穴方法〗 該穴雀棗位於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解剖〗 在腘窩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靜脈,深層內側為腘靜脈,最深層為腘動有股後皮神經,正當脛神經處。
〖主治疾病〗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大腸俞穴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1~1.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腘靜脈出血。
〖附註〗 足太陽經所入為「合」。
委中穴合穴,屬土。
〖別名〗腘中穴,郄中穴,血郄穴。
〖穴義〗膀胱經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
9.足三里穴 Zú sān lǐ(ST36)
〖取穴方法〗 位於人體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解剖〗 在脛骨前肌,趾長伸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分布處,深層當腓深神經。
〖主治疾病〗 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乳癰,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虛勞贏瘦。
〖人體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內關穴治嘔吐;配氣海穴治腹脹;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陽陵泉穴、懸鍾穴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養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註〗 (l)足陽明經所人為「合」。 (2)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3)參考資料:a.據報道,針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觀察發現胃弛緩時針刺使收縮加強,胃緊張時變為弛緩,並可解除幽門痙攣。 b.據報道,針刺單純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兒的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可使原來低下的胃游離酸、總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據報道:針刺人及家兔的該穴,發現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體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也能滅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單位,兔增加62.1單位,兩者均在針後12小時增加最顯。 d.據報道:針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調理素明顯增加,從而促進白細胞吞噬指數的上升,增強其免疫能力。
〖別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穴義〗胃經氣血在此形成較大的氣血常
10.陽陵泉穴 Yáng líng quán(GB34)
〖取穴方法〗位於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解剖〗在腓骨長、短肌中;有膝下外側動、靜脈;當腓總神經分為腓淺神經及腓深神經處。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腫痛,腳氣,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破傷風。
〖人體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門穴、膽俞穴、至陽穴治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脅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陽陵泉穴合穴,屬土,筋會。
〖別名〗筋會穴,陽陵穴。
〖穴義〗膽經的地部水濕在此大量氣化。11.陰陵泉穴 Yīn líng quán(SP9)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干,最深層有脛神經。
〖主治疾病〗 腹脹,腹痛,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人體穴位配伍〗 配肝俞穴、至陽穴治黃疸;陰陵泉透陽陵泉穴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人為「合」。
〖別名〗陰陵穴。
〖穴義〗脾經氣血在此會合。
12.三陰交穴 Sān yīn jiāo(SP6)
〖取穴方法〗 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疾病〗 腸鳴腹脹,泄瀉,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人體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腸鳴泄瀉;配中極穴治月經不調;配子宮穴治療陰挺;配大敦穴治疝氣;配內關穴、神門穴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附註〗 (1)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交會穴。(2)孕婦禁針。
三陰交穴足少陰厥陰太陰之會,足太陰絡。
〖別名〗承命穴,太陰穴,下三里穴。
〖穴義〗足三陰經氣血在此交會。
13.百里穴 取穴方法:
百里穴位於腿的後側,從彎曲膝蓋時的皺紋5厘米左右下中央稱為「百里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可以治療風濕疼痛,對於懶散性格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詳情見於相關網頁:治療懶散、治療風濕疼痛。

補充內容:
內踝尖穴
【標準定位】內踝尖位於足內側面,內踝的凸起處。
【取穴】患者正坐位或側卧位取穴。
【功用】舒筋活絡。
【主治病症】牙痛,腓腸肌痙攣。
【刺灸法】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外踝尖穴
【標準定位】外踝尖位於足外側面,外踝的凸起處。
【取穴】患者正坐位或側卧位取穴。
【功用】舒筋活絡。
【主治病症】牙痛,腓腸肌痙攣。
【刺灸法】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太淵穴(手太陽之腧、肺之原穴)
定位:仰掌,腕橫紋之橈側凹陷處。
主治病症:支氣管炎、百日咳、流感、哮喘、肺結核、多種原因所致的胸痛。橈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
備考:八會穴之一,脈會太淵。別名太泉、大泉、鬼心。太,大也;淵,深也。位於寸口為諸脈之匯,通達諸經。《針灸甲乙經》:「咳逆煩悶不得卧,胸中滿,喘不得息,背痛,太淵主之。」

『貳』 出汗過多常按三個穴位有效止汗

1

合谷穴

「合谷」之意取之於它的位置,合谷穴位於大拇指與食指兩座大山之間形成的山谷位置。現代醫學已經有足夠的研究數據表明,經常按揉合谷穴能夠起到收縮汗腺的作用。按揉合谷穴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只需用一隻手的大拇指用力按揉另一隻手的合納談陸谷穴即可。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按揉時需要用力,能夠使合谷穴產生酸脹感。

2

復溜穴

復溜穴位於小腿,腳踝內側中央上面大概兩指寬,跟腱的前緣部分。復溜穴與合谷穴不一樣,按揉復溜穴一定是輕輕按揉。經常按揉復溜穴能夠幫助刺激復溜穴使身體的水鹽代謝逐漸恢復正常。

3

足三里

足三里是身體一定十分重要的穴位。細心的你肯定發現了中醫在治療很多病症的時候都會出現足三里的身影。在防止身體過度出汗的時候,足三里主要擔當的是針對常年身體虛弱、出汗過度的患者。侍隱足三里位於膝蓋外側膝眼下大概4橫指的位置,找到足三里之後,著力按揉足三里即可。

過度洞頃出汗對身體是有害而無利的,防止身體過度出汗除了可以葯物治療外,還可以堅持按揉這三個穴位來鞏固治療。

『叄』 針灸治療常用的對穴

臨床中,常常選用兩個穴位組成一組對穴,針對一類「癥候結構」配伍其他腧穴靈活運用,收到較好效果。

合谷---太沖

合谷與太沖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才為手陽明大腸經,後者為足厥陰肝經。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肝與膽相表裡,太沖疏肝利膽,清利肝膽濕熱,理氣止痛,合谷調和氣血,氣調痛止。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太沖穴位置:位於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功效作用:鎮痛、鎮靜、鎮痙,疏肝利膽的作用。

內關---足三里

內關為心包經的輸穴,又為該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粗舉帶穴,與陰維脈 相通,寬胸理氣之功為主。而足三里為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疏通中焦氣機,健脾和胃止痛。

內關穴位置: 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足三里穴位置: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中指 )。

作用功效:健脾和胃,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寧心安神

氣海---三陰交

氣海位置: 是任脈穴位名稱,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接 肚臍 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三陰交穴位置: 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 內踝尖 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 脛骨 ,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作用功效:通調下焦氣機,調沖任補腎澀精的作用

中渚---足臨泣

中渚穴位置: 位於手背部,當第4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足臨泣穴位置: 位於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足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

作用功效:疏肝膽之氣滯,解少陽之郁答裂熱

魚際---復溜

魚際穴位置: 在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或取側掌,微握掌, 腕關節 稍向下屈,於第1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即是。

復溜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當跟腱之前緣處取穴。取穴時,患者應正坐或者仰卧。復溜穴位於人體的小腿里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作用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止咳。

外關---後溪

外關穴位置: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 內關 相對。(或當 陽池穴 與肘尖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後溪穴位置: 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作用功效:疏風清熱,調氣止痛,通經和絡

太溪---太沖

太溪穴位置: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沖穴位置: 取 太沖穴 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 跖骨 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 拇趾 、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太沖穴;或者拇趾、次趾夾縫向腳背方向二橫指後,即是太沖穴。

作用功效:平肝降壓,補腎瀉肝,調氣止痛

陽谷---俠溪

陽谷穴位置: 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中。取法:俯掌,在三角骨後緣,赤白肉際上,當豌豆骨與尺骨莖突之間取穴。

俠溪穴位置: 該穴位於人體的足背外側,當第4、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功效: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通經和絡

曲池---上巨虛

曲池穴位置: 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上巨虛位置: 在 犢鼻穴 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作用功效:清熱利濕,行氣止痛,制止瀉痢

命門---委中

命門穴位置:岩蘆 人體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委中穴位置: 委中穴位於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作用功效:補腎益精,舒筋活絡

百會---湧泉

百會穴位置: 人體百會穴位於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湧泉穴位置: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作用功效:湧泉為腎經井穴,腎水涵養肝木,如腎陰不足肝陽偏亢,發為頭昏眩暈,頭痛易怒,用湧泉有「病在臟取之井」之意。百會為手、足三陽經和督脈之交會穴,本穴屬補穴,與湧泉瀉穴同用,一補一瀉,補不戀邪,瀉不傷正。

『肆』 復溜最簡單找法

復溜最簡單找法是先找到太溪,直上量3橫指,跟腱前緣處,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復溜穴。

主治疾病及相關搭局檔配:

主治疾病:水腫,腹脹;盜汗,身熱無汗;腸鳴,泄瀉;足痿,腰脊強痛。

相關配伍:

復溜配合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主治多汗,無汗或少汗。

復溜配肝俞、脾俞,有舒肝益腎,健脾除濕的作用,主治泄瀉,水腫。

復溜配關元、足三里、腎俞、大腸俞,治腎虛泄瀉。

復溜配腎俞、脾俞、水分、太溪,治腎虛水腫。

復溜配內關、合谷、太溪,治自汗。

《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

《針灸甲乙經》:鼻孔中痛,腹中常鳴,骨寒熱無所安,汗出不休,復溜主之。腰痛引脊內廉,復溜主之。風逆四肢腫,復溜主之。



『伍』 求針灸各穴位位置以及寸數,最好有圖。

我現在有的就只有下面這些了。 復溜:足內踝上2寸,跟腱前。 承山:小腿後,腓腸肌腹下交角處。 絕骨:足外踝上3寸。 新設:C3-4之間,旁開1.5寸。 落枕:手背,正對掌心處。 大腸俞穴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命門穴 〖取穴方法〗人體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渚穴 〖取穴方法〗位於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 通天穴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梁丘穴 〖取穴方法〗 屈膝,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側肌之間;有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公孫穴 〖取穴方法〗公孫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三陰交: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地機穴 : 〖取穴方法〗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印堂穴:(兩眉頭連線中點)抹至神庭穴(人體的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睛明(目內眥旁0.1寸) 攢竹(眉頭凹陷中) 神庭、百會(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取百會穴) 四神聰(百會前、後、左、右各開1寸處) 曲池、支溝(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當陽穴曲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外關(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 內關(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 膻中(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 乳根(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 期門(鎖骨中線上,平第六肋間隙) 上脘(中脘穴上1寸為上脘穴) 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下脘(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氣海(肚臍下四指寬) 關元(肚臍.恥骨連線,五等分,上五分之三處)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太沖(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 肩中俞(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膽俞(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 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 關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 腰眼(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3.5—4寸之間的凹陷中) 啞門:第一頸椎下,後發際正中直上0.5寸 支溝: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外關: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內關: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少商:拇指橈側指甲根角旁0.1寸 復溜穴 〖取穴方法〗人體復溜穴位於小腿內側,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之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絕骨:外踝尖上3寸。 落枕穴 〖取穴方法〗 位於手背側,當第2、第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約0.5寸處。 血壓點(C6棘突下,旁開2寸)、定喘(大椎旁開0.5寸) 任脈(氣海[臍下1.5寸] 氣門(關元穴即臍下三寸,旁開3寸)

『陸』 復溜穴、水泉穴、太漆穴的穴位怎麼

太溪穴在內閉物基踝高點與跟腱後緣的螞族中點凹陷處,復溜穴在太溪穴上2寸,當跟轎謹腱前緣,水泉穴在太溪穴直下1寸,當跟骨結節內側上緣。希望幫助到你。

『柒』 復溜的准確位置圖片 復溜的功效與作用

1

復溜的准確位置圖片

科學定位:在小腿內側,太溪穴直上2寸(3橫指),跟腱彎枝的前方處即是。

簡易取穴:正坐或仰卧,該穴位於小腿內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

2

復溜的功效與作用

復溜穴屬腎經經穴,中醫認為,腎主水,腎功能失常會造成人體水液代謝失常,腎虛會敗鬧搭造成腎功能失常,而復溜這個腧穴有滋補的作用,可以滋補腎陰,使水分代謝正常。刺激復溜穴可以起到補腎益陰,溫陽利水,改善腎功能之功。

3

復溜穴名由來

復,再;溜,悄悄的散失。復溜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該穴物質為照海穴傳輸來的寒濕水汽,上至本穴後因其再次吸收天部之熱而蒸升,氣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

4

刺激復溜主治疾病

復溜,就是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本穴治汗效果最好,無論是多汗還是無汗,都可以選擇此穴改善症狀;當人身體的某個部位腫脹了,就意味著這個地方的氣血可能是因為瘀血,尿液,汗液等臟東西堵塞了,這個時候刺激復溜穴可以疏通察拿堵住的穴位,使停下來的氣血重新流通,因此對治療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現代常用此穴治療腎炎,自汗盜汗,腹瀉,指端麻木,腰痛,神經衰弱,精力衰退,記憶力減退,手腳冰冷,浮腫等症。

『捌』 腎濕熱按摩哪裡好

復溜穴:清熱除濕,專調腎經濕熱,復溜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具有補腎益陰溫陽利水姿兆的功效,最能調節腎經上的溫熱和防治腎經循行部位的疾病。跡盯租鋪妹今天就為大則遲家說一下復溜穴這個穴位的知識!
首先從字面意思來看,復是反復的意思,而溜則是悄悄散失之一。也就是說腎經的水濕之氣在這里會被反復吸熱而蒸發。如果對它進行刺激,就可以讓腎經上的氣血重新流動起來,起到補腎液陰,溫陽利水的作用, 從而達到清除濕熱濁氣的目的。

因此中醫臨床上常用它來治療淤血和急慢性腎炎在內的各種炎症。扁鵲玉龍經記載,復溜偏至五林,所謂五林指的就是石林氣林高林老林和熱林,這些疾病都與腎經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

因此想除去腎經上的濕氣,防止腎經部位的疾病,如急慢性腎炎,尿路感染及睾丸炎,前列腺炎和各種婦科炎症等,都可以經常按摩腹流血,按摩復溜穴。
取穴方法,取正坐的姿勢,在小腿里側在腳踝中央往上二指寬處取穴。
按摩方法:
一.抬一隻腳向內翹起,盤架在另一條腿上,用一隻手掌包住腳腕。
二.用同一手掌上的大拇指在復溜穴上輕輕地按摩3-5分鍾。

三.換另一隻腳,用相同的方法按摩,當然也可以兩腳同時進行,每天3-5次,差不多每天半小時。
功效:補腎益陰,溫陽利水。除了能治腎炎,尿路感染及睾丸炎,前列腺炎和各種婦科炎症之外,還適用於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眼睛赤紅腫痛,口乾口臭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及便秘小便赤黃等陰虛內熱之證。

閱讀全文

與復溜穴最簡單的取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乒乓球護膠膜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49
考點方法與技巧 瀏覽:957
豬皮凍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192
優學派手機上的學習方法 瀏覽:835
嬌韻詩油使用方法 瀏覽:433
乾重活手背腫了快速恢復的方法 瀏覽:975
鬼谷錢經訓練方法 瀏覽:393
幼兒降溫方法有哪些 瀏覽:520
麥飯石燒干鍋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517
應用題一步解決方法 瀏覽:361
治療痤瘡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835
智齒痛什麼方法止痛最快 瀏覽:936
治療痘痘的適宜方法 瀏覽:624
七年的汽車折舊計算方法 瀏覽:711
褲子腰帶打結法簡單方法 瀏覽:571
綠松石盤玩方法和圖片 瀏覽:237
蹦極最大速度的計算方法 瀏覽:115
電機受潮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180
背東西快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55
田地的種植方法視頻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