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最小抑菌濃度(MIC)
最小抑菌濃度簡稱MIC,MIC90是抑制90%細菌生長的最低葯物濃度。
最小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單位以μg/ml或mg/L來表示,為最小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生存的葯物濃度,用於衡量抗感染葯(包括抗生素、抗菌葯、化學合成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使用抗感染葯治療的目的是根除人體被感染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從微生物學角度看是通過達滾宴到和維持一定的抗感染葯的濃度來實現的,抗感染葯在體內或體外的濃度要達到或超過MIC,才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濃度要達到或超過MBC,才能殺滅病原微生物。
與此相對應的有MIC50或MIC90、MBC50或MBC90,分別為抑制50%或90%病原微生物繁殖或殺滅50%或90%病原微生物生存的最小濃度。
(1)檢測葯物mic常採用的方法為擴展閱讀:
中文名:最小抑菌濃度
外文名: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
簡寫:MIC
釋義:試管稀釋法測定細菌對葯物敏感性
影響因素:葯物和亮好細菌的種類不同
測量方法:試管稀釋法
⑵ MIC MIC50和MIC90 分別指的是什麼
MIC50和MIC90是指在一批試嫌念驗中能抑制50%和90%受試菌生長所需的MIC。
最小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指用試管稀釋法測定細菌對葯物的敏感性。完全抑制細菌生長的最高稀釋管1毫升所含的葯量。亦即被測細菌對該葯的敏感度。因葯物和細菌的種類不同,需具體規定葯物的稀釋范圍使用培養基的種類、加菌量,培養條件和判定結果的時間。
實驗目的
1、掌握細菌培養技術,包括細菌的分離、培養,含菌量的測定。
2、掌握細菌分離培養過仔陵程中的無菌操作。
3、掌握微量肉湯二倍稀釋法測定抗菌葯物MIC的基本步驟。能准確測出各種抗菌葯物的MIC值,了解單葯的抗菌活性。
4、為棋盤法設計棋念者戚盤做准備,求取棋盤法的中心濃度。
⑶ 葯敏試驗的報告上標明抗菌葯的MIC是什麼含義
如果葯敏試驗拍銀衡的報告上標明抗菌葯的MIC,說明該葯敏試驗採用的搏亮是試管法、瓊脂稀釋法或微量法,即這些方法都可以定量地測定出葯物對某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越低說明該葯物對相應的病原菌的作用越強。MIC只表示一種葯物對某一株細菌抗菌作用的強弱,如果測定的是幾十株或幾百株甚至上千株的同一種類的細菌,例如襲做測定頭孢菌素Ⅰ對大腸桿菌的MIC,可以根據百分位數,來計算MIC50,MIC90,即能抑制50%或90%的大腸桿菌的頭孢菌素Ⅰ的濃度是多少。也就可以從總體上反映頭孢菌素Ⅰ對大腸桿菌抗菌作用的強弱。
⑷ 最低抑菌濃度的幾種測定抗菌葯物最低抑菌濃度(MIC)方法
1.1.1.抗菌葯物貯存液制備 抗菌葯物貯存液濃度不應低於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於最高測定濃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葯物可稍低於上述濃度。抗菌葯物直接購自廠商或相關機構。所需抗菌葯物溶液量或粉劑量可公式進行計算。例如:需配製100 ml濃度為1280μg/ml的抗生素貯存液,所用抗生素為粉劑,其葯物的有效力為750μg/mg。用分析天平精確稱取抗生素粉劑的量為182.6 mg。根據公式計算所需稀釋劑用量為:(182.6 mg×750μg/ml)/1280μg/ml=107.0ml,然後將182.6 mg抗生素粉劑溶解於107.0ml稀釋劑中。制備抗菌葯物貯存液所用的溶劑和稀釋劑見表5。配製好的抗菌葯物貯存液應貯存於-60℃以下環境,保存期不超過6個月。 1.1.2.葯敏試驗用抗菌葯物濃度范圍 根據NCCLS抗菌葯物敏感性試驗操作標准,葯物濃度范圍應包含耐葯、中介和敏感分界點值,特殊情況例外。
1.1.3. 培養基 NCCLS推薦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湯,pH7.2~7.4。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在此培養基中生長良好。在測試葡萄球菌對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時,應在肉湯中加入2%(W/V)氯化鈉,按製造廠家的要求配製需要量的MH肉湯。嗜血桿菌屬菌使用HTM肉湯,肺炎鏈球菌和其它鏈球菌使用含2%~5%溶解馬血的MH肉湯。
1.1.4.接種物的制備 有2種方法配製接種物,一是細菌生長方法,用接種環挑取形態相似待檢菌落3-5個,接種於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湯中,35℃孵育2-6h。增菌後的對數生長期菌液用生理鹽水或MH肉湯校正濃度至0.5麥氏比濁標准,約含1~2×108CFU/ml。二是直接菌落懸液配製法,對某些苛養菌,如流感嗜血桿菌、淋病奈瑟菌和鏈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葯的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薦直接取培養18~24h的菌落調配成0.5麥氏比濁標準的菌懸液。用MH肉湯將上述菌懸液進行1∶100稀釋後備用。注意應在15分鍾內接種完配製好的接種物,並取一份接種物在非選擇性瓊脂平板上傳代培養,以檢查接種物純度。
1.1.5.稀釋抗菌葯物的制備及菌液接種 取無菌試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湯外,其餘每管加入MH肉湯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葯物原液(如1280μg/ml) 0.4ml混勻,然後吸取1ml至第2管,混勻後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連續倍比稀釋至第11管,並從第11管中吸取1ml棄去,第12管為不含葯物的生長對照。此時各管葯物濃度依次為256、128、64、32、16、8、4、2、1、0.5、0.25μg/ml。然後在每管內加入上述制備好的接種物各1ml,使每管最終菌液濃度約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葯物濃度分別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
1.1.6.孵育 將接種好的稀釋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氣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桿菌和鏈球菌在普通空氣孵箱中孵育20~24h;對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萬古黴素腸球菌應持續孵育滿24h。
1.1.7.結果判斷與解釋 在讀取和報告所測試菌株的MIC前,應檢查生長對照管的細菌生長情況是否良好,同時還應檢查接種物的傳代培養情況以確定其是否污染,質控菌株的MIC值是否處於質控范圍。以肉眼觀察,葯物最低濃度管無細菌生長者,即為受試菌的MIC。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葯物的肉湯稀釋法終點判斷,與陽性生長對照管比較抑制80%細菌生長管葯物濃度為受試菌MIC。
根據NCCLS推薦的分界點值標准,判斷耐葯(resistant, R)、敏感(susceptible, S)或中介(intermediate, I)。S表示被測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該抗菌葯物的常用劑量治療有效,禁忌症除外。R指該菌不能被抗菌葯物的常用劑量在組織液內或血液中所達到的濃度所抑制,或屬於具有特定耐葯機理(如β-內醯胺酶),所以臨床治療效果不佳。I是指MIC接近葯物的血液或組織液濃度,療效低於敏感菌。還表示被測菌株可以通過提高劑量(如β-內醯胺類葯物)被抑制,或在葯物生理性濃集的部位(如尿液)被抑制。另外,中介還作為「緩沖域」,以防止由微小的技術因素失控,所導致較大的錯誤解釋。 1.2.1.抗菌葯物和培養基制備 同常量肉湯稀釋法。
1.2.2.MIC板制備 無菌操作,將倍比稀釋後不同濃度的抗菌葯物溶液分別加到滅菌的96孔聚苯乙烯板中,第1至第11孔加葯液,每孔10μl,第12孔不加葯作為生長對照,冰凍乾燥後密封,-20℃以下保存備用。
1.2.3.接種物制備 將用生長法或直接菌懸液法制備的濃度相當於0.5麥氏比濁標準的菌懸液,經MH肉湯1∶1000稀釋後,向每孔中加100μl,密封後置35℃普通空氣孵箱中,孵育16~20h判斷結果。當試驗嗜血桿菌屬,鏈球菌屬時,孵育時間為20~24h,試驗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對苯唑西林和萬古黴素的葯敏試驗時孵育時間必須滿24h。此時,第1孔至第11孔葯物濃度分別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
1.2.4.結果判斷 以在小孔內完全抑制細菌生長的最低葯物濃度為MIC。當陽性對照孔(即不含抗生素)內細菌明顯生長試驗才有意義。當在微量肉湯稀釋法出現單一的跳孔時,應記錄抑制細菌生長的最高葯物濃度。如出現多處跳孔,則不應報告結果,需重復試驗。通常對革蘭陰性桿菌而言,微量肉湯稀釋法測得的MIC與常量肉湯稀釋法測得的結果相同或低一個稀釋度(1孔或2倍)。
2. 瓊脂稀釋法是將不同劑量的抗菌葯物,加入融化並冷至50℃左右的定量MH瓊脂中,製成含不同遞減濃度抗菌葯物的平板,接種受試菌,孵育後觀察細菌生長情況,以抑制細菌生長的瓊脂平板所含最低葯物濃度為MIC。本法優點是可在一個平板上同時作多株菌MIC測定,結果可靠,易發現污染菌;缺點是制備含葯瓊脂平板費時費力。
2.1.培養基制備 使用MH瓊脂,按商品說明書進行配製,pH7.2~7.4。淋病奈瑟菌使用GC瓊脂基礎加1%添加劑;其它鏈球菌使用含5%(V/V)綿羊血的MH瓊脂(當試驗磺胺葯時,使用溶解的馬血)。
2.2.含葯瓊脂平板制備 根據實驗設計,將已倍比稀釋的不同濃度的抗菌葯物分別加入已加熱溶解,並在45~50℃水浴中平衡的MH瓊脂中,充分混勻傾倒滅菌平皿,瓊脂厚度3~4mm。通常按1∶9比例配製葯物瓊脂平板,根據需要來選擇葯物濃度范圍。配製好的含葯瓊脂平板應裝入密封塑料袋中,置2~8℃冰箱可貯存5天。
2.3.接種物制備與接種 制備濃度相當於0.5麥氏標准比濁管的菌懸液,再1∶10稀釋,以多點接種器吸取制備好菌液(約1~2μl)接種於瓊脂平板表面,每點菌數約為104CFU,形成直徑為5~8mm的菌斑。接種好後置35℃孵育16~20h(甲氧西林耐葯葡萄球菌、萬古黴素耐葯腸球菌孵育時間應滿24h),觀察結果。奈瑟菌屬、鏈球菌屬細菌置5%二氧化碳、幽門螺桿菌置微需氧環境中孵育。
2.4.結果判斷 將平板置於暗色、無反光物體表面上判斷試驗終點,以抑制細菌生長的最低葯物濃度為MIC。在含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瓊脂平板上可見輕微細菌生長,與生長對照比較抑制80%以上細菌生長的最低葯物濃度作為終點濃度。
如果出現有2個以上菌落生長於含葯濃度高於終點水平的瓊脂平板上,或低濃度葯物瓊脂平板上不長而高濃度葯物瓊脂平板上生長現象,則應檢查培養物純度或重復試驗。
3.
⑸ 如何做葯敏試驗
用葯敏實驗進行葯物敏感度的測定,以便准確有效的利用葯物進行治療。但由於葯敏試驗要求比較嚴格,條件比較高,僅僅在大中專院校或科研單位有條件的可以操作,一些養殖廠或一些門診難有條件進行葯敏試驗的操作。針對這個問題,農業部動物檢疫所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動物疫病診療中心經過幾年的總結和實踐,逐漸總結出幾套適合基層進行葯敏試驗的操作方法。目前,臨床微生物實驗室進行葯敏試驗的方法主要有紙片擴散法,稀釋法(包括瓊脂和肉湯稀釋法),抗生素濃度梯度法(E-test法),和自動化儀器等。
紙片擴散法
該法是將含有定量抗菌葯物的濾紙片貼在已接種了測試菌的瓊脂表面上,紙片中的葯物在瓊脂中擴散,隨著擴散距離的增加,抗菌葯物的濃度呈對數減少,從而在紙片的周圍形成濃度梯度。同時,紙片周圍抑菌濃度范圍內的菌株不能生長,而抑菌范圍外的菌株則可以生長,從而在紙片的周圍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葯物的抑菌圈直徑因受葯物在瓊脂中擴散速度的影響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測試菌對葯物的敏感程度,並與該葯物對測試菌的MIC呈負相關。
稀釋法
稀釋法葯敏試驗可用於定量測試抗菌葯物對某一細菌的體外活性,分為瓊脂稀釋法和肉湯稀釋法。實驗時,抗菌葯物的濃度通常經過倍比(lg2)稀釋,能抑制待測菌肉眼可見生長的最低葯物濃度成為最小抑菌濃度(MIC),一個特定抗菌葯物的測試濃度范圍應該包含能夠檢測細菌的解釋性折點(敏感、中介和耐葯)的濃度,同時也應該包含質控參考菌株的MIC.
⑹ 畜牧獸醫葯理學的MIC是啥意思
最小抑菌濃度是指(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或(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的縮寫,
測定抗菌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一個指標,指在體外培養細菌18~24小時後能抑制培養基內病原菌生長的最啟旁低葯物濃度,該實驗通過在Nuns
96孔板上進行抗菌培養實驗得到測試化合物悄搏橡的抗菌能力大小。
幾種測定抗菌葯物最低抑菌濃度(MIC)方法
1常量肉湯銀告稀釋法
2微量肉湯稀釋法
3瓊脂稀釋法
43.E試驗(E-test)
⑺ 如何採用試管二倍稀釋法測定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
1,准備10隻試管,分別向十隻試管中加入1ML營養肉湯。
2.往第一隻試管中加入1ML葯品混勻,吸1ML加入第二隻試管中,混勻,在第2隻試管中吸1ML加入第3隻『』『』『』『以此類推,直到第十隻,在第十隻中棄去1ML。
3.再往10隻試管中分別加入1ML菌液(10000FU/ML)混勻。
4.放入保溫箱培養16到24小時,拿出觀察直到哪只試管還澄清,哪只試管的葯物濃度就是MIC。
⑻ 微量肉湯二倍稀釋法應注意哪些環節才能准確測定mic
注意用冊野移液槍吸取葯液時候,不能有氣泡,槍頭要伸進液體裡面,而且要慢。
MIC可冊卜以州姿喊肉眼判斷也可以測OD,很多文獻都是在波長600nm處檢測,測定的時候要混勻,因為本來檢測原理就是利用細菌的光學性質,樣本不混勻放置時間長了細菌會沉降的,結果會受影響的。另外,對於那些有顏色的葯,測OD會受干擾。
出現負值是常有的事,微孔板檢測的時候孔間差異,加入樣品對體系的影響,系統誤差,長時間放置後細菌先後沉降(很多酶標儀帶振盪功能,可以先振盪幾秒鍾再測)等都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
(8)檢測葯物mic常採用的方法為擴展閱讀:
MIC:最低抑菌濃度,在微生物鑒定的稀釋法中以在試管內或小孔內完全抑制細菌生長的最低葯物濃度為最低抑菌濃度。與之相關的還有最低(小)殺菌濃度MBC。
一個最低抑菌濃度通常被視為對生物抗菌劑的活性最基本的實驗室測量。由於較低的最低抑菌濃度值表明,少的葯物是必需的,以抑制生長的生物體,具有較低的最低有效濃度分數的葯物是更有效的抗菌劑。有幾個基於網路的、可自由訪問的最小抑制濃度資料庫。最低抑菌濃度分數是重要的診斷實驗室,以確認抗微生物的抗菌劑,也監測新的抗菌劑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