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三大污染解決方法

三大污染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18 05:21:33

⑴ 環境污染的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

防止方法
1. 對於工廠的污水、廢氣、廢煙、廢渣等有毒氣體進行過濾後排放
2.外出盡量不用私家車,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
3.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節約紙張
4.多種植花草樹木、不亂砍濫伐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或由於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由於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環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現象。

⑵ 三大污染防治行動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包括防治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標為:PM2.5平均濃度、優良天數比例及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二氧化硫平均濃度達到45微克/立方米左右。為此,我省將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突出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四大污染源治理,從大力推進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全面加強面源污染管控,強化重點時段攻堅,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等方面提出了六項重點任務。水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標是:國考58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斷彎高胡面比例達到53.4%;劣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到17.2%。設區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達到92%以上,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極差比例控制在6%以內。汾河流域各城市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其餘設區城念禪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80%。任務包括8個方面49項。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今年需完成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積極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環境監測監管和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加強,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積增加,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完成2個農用地類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

法律依據:根據《環境保護法》第四條規定: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根據《環境保護法》第五條規定: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根據《環境保護法》第六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埋攔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⑶ 三大污染防治行動包括哪些

一、三大污染防治行動包括哪些
1、三大污染防治行動包括藍天、碧水和凈土。各地要扎實開展好土地污染治理行動,嚴厲打衡碰擊非法掩埋固體廢棄物,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對已污染的土地積極開展修復行動,打造成為干凈、衛生、宜居城市。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迅枯監督。
二、環境污染防治責任制度有哪些
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應根據當地具體條件,遵循以下原則:
1、技術和經濟相結合。制定綜合防治方案,除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外,還必須考慮經濟上的合理性;
2、防治結合,以防為主。在「防」的方面,著重加強環境規劃和管理;在「治」的方面,著重考慮各種治理技術措施的綜合運用;
3、人工治理和自然凈化相結合。為了節省環境治理費用,應充分利用自然凈化能力;
4、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相結合。生產部門應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加強資源管理,防止資源浪費,並通過改革工藝、綜合利用,咐昌談實行企業內部的環境綜合治理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處理量。

⑷ 解決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1、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首先是使用低雜質的無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產工藝或更新設備,研究和開發無公害、少污染的生產技術,發展綠色產品,減少單位產出的廢棄物排出量。宏觀調控產業結構,對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業企業採取關、停、並、轉、遷等調整措施。研製和使用能耗低或採用清潔能源的交通運輸工具,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後的交通運輸工具。


2、合理利用能源與資源


(1)加強工業生產管理,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軌道。節能降耗,減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氣體、余熱、余壓,工業三廢要回收再生、交叉利用,建立閉合生產流程,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提高設備運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


(2)改進燃煤技術,提高燃燒效率,低硫優質煤優先供給民用,積極開發採用無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構成逐步實現燃氣化和電氣化,擴大聯片或集中供熱。


3、廢棄物處理


對暫無綜合利用價值的工業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如採用廢氣凈化和除塵技術來控制煙塵、廢氣,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就能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污水等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醫院污水可能含多種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廢物,必須經專門的消毒處理方可排放。


(4)三大污染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

⑸ 說出三種從根源解決雜訊污染的不同方法

1、加強城市規劃,從源頭防控雜訊。

治理城市雜訊污染要有前瞻意識,應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市政管理、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作用,通過嚴格規劃建設項目的聲環境影響評價,落實雜訊防護的規劃區域(距離),合理設置交通干線、工業園區等的雜訊防護隔離區域(距離),並提出相應的減震降噪設施的規劃設計。

2、加強溝通協作,打造暢通高效的多部門共同治理聯動機制。

落實各部門責任,統一協調政府職能,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各部門的雜訊管理職責與處罰許可權,形成明確分工、齊抓共管的局面。對於跨部門的復雜、新型雜訊類型,應加強部門間協作。雜訊監測要注意成果收集、整理,繪制雜訊污染分布圖,對投訴集中的區域開展雜訊源解析,督促相關部門開展整治工作,還居民寧靜的生活環境。

3、建設公眾參與雜訊污染治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發揮公眾監督機制,有效解決雜訊污染取證難的問題。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公民既要防雜訊,也不主動製造雜訊。同時,還要加大科技投入,創新降噪技術,降低雜訊源產生的雜訊強度,扶持降噪產業發展。

(5)三大污染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存在的主流雜訊問題

1、工業雜訊

針對工業雜訊問題,使用較多的防治措施為錯峰開展雜訊較大的行為活動,盡量降低居民休息時間的負面影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錯峰」防治措施僅可暫時解決生活噪音污染問題。城市環境仍然存在較大強度的噪音污染,消極影響不可忽視。

2、交通雜訊

對當地居民具有較大影響的交通雜訊是地鐵交通、地面交通、航空交通雜訊等。隨著大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逐漸成為大眾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成為了主要產生雜訊的交通工具。

⑹ 治理環境污染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環境污染按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在防止污染方面措施如下:
一、大氣污染在政策法規層面的建議:
(1)修訂《大氣法》:建議在立法目標、行為規范、法律實施程序、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比較明確、具體的規定,進一步豐富大氣法內容,加強其可操作性;
(2)完善環境質量標准,健全顆粒物監控體系
(3)加強執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4)完善大氣污染控制的經濟政策
(5)盡快頒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管理辦法》和《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編制技術指南》
大氣污染在技術層面的防治措施:
(1)完善城市群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管理體系;
(2)加強顆粒物污染物(SO2、NOx、揮發性有機物等)監控系統建設:由於二次顆粒物是由氣態前體物在大氣環境中被氧化而產生的,對二次組分的控制措施也要從兩方面展開。首先是控制二次顆粒物組分的氣態前體物,其次是控製造成大氣氧化性增強的關鍵物種的排放;
(3)控制燃煤源點源和面源
(4)減緩機動車尾氣排放
(5)控制揚塵和區域生物質來源
(6)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顆粒物排放
二、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1)轉變觀念
加強水污染知識的宣傳 ,使人們認識到水資源是人類共有的,有充分利用水資源的權力,也有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的責任和義務。使人人都有水危機感,節約用水的責任感,保護水污染的責任感,同時打破傳統的「先污染 後治理」的觀念。各地區、各部門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深入、廣泛、持久地宣傳教育,使預防、治理水污染深入人心。
(2)加強工業污染源防治
加強對工業企業的執法力度,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加強對工業企業的監管,發現違法排污一定要嚴加處罰。應切實進行工業結構的調整,嚴格控制和加快淘汰或改造高消耗、高污染的企業,在行業中提倡向先進水平看齊,做到不折不扣地完成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目標,使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工業生產值增長的同時,污染物的排放不僅不能增長而要不斷降低。應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削減污染。實施清潔生產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物排放量,不僅可以獲得環境效益,還可以因為降低成本而獲得經濟效益。應提高工業廢水處理及利用的水平,提高處理及利用設施的運行率。要認識到工業廢水中的污染物都是流失的資源,並盡量採用有效技術回收利用,在減量化、資源化的基礎上使其無害化。
(3)加強生活污水的防治
對於生活污水防治,有效的措施是加強廢水處理廠的建設,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廢水廠的正常運行。因地制宜地選用高效、低耗、適合於我國國情的廢水處理技術,合理地規劃排水系統,特別注意採用可以回收利用能源、資源的處理技術和天然生態系統。應大力發展處理後廢水的再利用。再生的廢水可回用作工業冷卻水、農業灌溉水、市政雜用水等。廢水的再利用,既能緩解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又減輕對水環境的污染。
(4)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農業面源污染
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農葯、化肥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危害性的認識,以便進行有效的防範。其次,要加強農葯、化肥等產品生產流通的管理,確保農葯、化肥品種與質量符合國家的規定和標准,避免違禁和不合格產品用於農業生產中。同時,重視對流通市場的管理,杜絕農葯、化肥在運輸、儲存、供銷等環節上存在危害生態環境的隱患。第三加強科學技術指導,控制農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學、合理、安全施用,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徑。第四,大力研究開發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無公害和無污染的農葯、化肥。第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5],生態農業是實現我國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成功模式。要樹立大環境生態觀念,加大農、林、牧、漁環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控制水土、有機質流失和土壤污染,推廣高效、實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大
三、土壤污染的預防措施
(1)加強宣傳、監督和管理,依法預防:各部門應加強對土壤污染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同時加強宣傳,提高公眾的環保和健康意識,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止、控制和治理的有關法規和政策措施,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污染物排放標准, 如農葯安全使用標准、農用灌溉水質標准、工業三廢排放標准等;
(2)加強土壤污染的調查和監測, 建立土壤污染監測、預報和評價系統: 在研究土壤背景值、通過調查摸清我國土壤污染總體狀況的基礎上,研究和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土壤質量監測、評價標准和預報系統;
(3)發展清潔生產,消除污染源:在工業方面應認真研究和大力推廣閉路循環、無毒工藝,控制「三廢」的排放。在生活污染方面加強分類回收和凈化處理。在農業生產中,加強污灌管理,嚴格執行農田灌溉水質標准;控制化肥農葯的使用,做到因土因植施肥,積極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措施,發展生物高效農葯;(4)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土壤污染是以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為媒介的二次污染為主,植樹造林一方面可凈化空氣,降低大氣污染而引起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還可以涵養水分、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和保護土壤的自凈能力。
對於被污染的土壤或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可採取以下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1)生物修復:土壤污染物質可以通過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凈化。蚯蚓就是一種能提高土壤自凈能力的環境動物, 被人們譽為「生態學的大力士」;污染嚴重的土壤還可改種非實用的吸收能力強的植物等來修復土壤;
(2)施用化學物質,降低重金屬的可溶性,減少植物的吸收;
(3)增施有機肥料,改善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增強自凈能力;
(4)調控土壤氧化還原條件,使有些重金屬轉化為難溶太沉澱物,控制起遷移和轉化;
(5)改變輪作制度,引起土壤環境條件的變化,消除有些污染物的毒害;
(6)換土和翻土,此法只適宜輕度污染的土壤和小面積的改良;
(7)實施針對性措施,對於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通過生物修復、使用石灰、增施有機肥、灌水調節土壤E h 等措施降低或消除污染;對於有機污染的防治主要通過增施有機肥、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劑、調控土壤pH 和Eh 等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從而消除污染。

⑺ 環境污染應該如何治理

處理方法如下:
1.工廠的污水、廢氣、廢煙、廢渣和其他有毒氣體應當過濾排放
2.外出盡量不要使用私家車,減少車輛尾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
3.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來節省紙張
4.多種花草樹木,不亂砍亂伐。環境污染的分類如下:
環境污染按受環境因素影響分為:
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雜訊(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和熱污染。
按屬性:
顯性污染,隱性污染。
通過人類活動:
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和農業環境污染。
根據環境污染的性質和來源: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和能源污染。
土地污染:垃圾清理已成為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數千萬噸的垃圾中,有很多是無法焚燒或腐化的,比如塑料、橡膠、玻璃等等。
海洋污染:主要是油輪、油井泄漏的原油、農田使用的農葯化肥、工廠排放的污水、礦山排放的酸液;它們污染了大多數海洋湖泊。因此,不僅海洋生物受到傷害,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食用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氣污染:指空氣中污染物濃度達到或超過有害水平,導致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發展遭到破壞,對人類和生物造成危害。這是最直接最嚴重的。它主要來自工廠、汽車和發電廠釋放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由於每天暴露在這些骯臟的空氣中,人們會感染呼吸道或視覺疾病。
水污染:是指由於某種物質的干預,使水體的化學、物理、生物或放射性污染特徵發生變化,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破壞生態環境,導致水質惡化。
雜訊污染是指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環境雜訊排放標准,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現象。
輻射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在物質、人體、場所和環境介質的表面或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射線。

⑻ 三大污染防治行動包括哪些

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圍繞污染物總量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生態環境風險管控三類目標,突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領域,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基本思路可以簡要概括為「三個三」。第一個「三」是圍繞三類目標,其中,第一類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改困的目標,主要包括大氣方面的優良天數比例、PM2.5下降比例等,水方面的好於Ⅲ類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等;第二類是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目標,主要包括大氣方面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方面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第三類是環境風險管控目標,主要包括農用地風險管控目標和城市建設用地風險管控目標。
第二個「三」,突出大氣、水和土壤三大領域。其中,大氣方面,將抓緊制定發布下一階段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水方面,要深入推進當前正在實施的2015年4月灶歲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土壤方面,全面實隱殲睜施2016年5月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第三個「三」,強化三個基礎。其中,第一是積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二是加快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力度;第三是加快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進一步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體制,通過改革釋放出更多動能和紅利,保障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

⑼ 對於水污染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與活性污泥法並列的一類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固定膜法,是污水水體自凈過程的人工化和強化,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處理技術有生物濾池(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沒備和生物流化床等。

2、電解法

在電解質溶液中通以直流電流,產生正負離子的遷移,正離子移向陰極,負離子移向陽極,在陽極上發生氧化反應,在陰極上發生還原反應,電解質溶液中的金屬正離子在陰極被還原並沉積在陰極板上。這是電解的基本過程。因此,電解是一種藉助電流作用而實現化學反應的過程,也是由電能轉變為化學能的過程。

3、吸附法

吸附法由於具有多樣性、高效、易於處理,可重復利用,而且可以實現低成本而最受重視。活性炭是現在用得最廣泛的吸附劑,主要用來吸附有機物,也可以用來吸附重金屬,但價格比較昂貴。殼聚糖作為一種生物吸附劑,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分別吸附重金屬陽離子和有害陰離子。

4、化學沉澱法

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通過改變污染物的性質降低其危害性或有使污染物的分離除去。包括向各類廢水中投加各類絮凝劑,使之與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化合物,析出沉澱,使廢水得到凈化的化學沉澱法。

5、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後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迴流到曝氣池,多餘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⑽ 世界三大環境問題

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 三大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和目前的解決方法
酸雨的成因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 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如:火山爆發噴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自然水域表面釋放之硫化氫,動植物分解產生有機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會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後者則為工業化後,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燒過程中產生一氧化碳、 氯化氫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及有機酸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酸雨的解決方法
由於酸雨為二次污染物且具有跨區污染的特性,以致影響層面相當廣,故局部空氣污染的改善,空氣品質標準的達成,對於酸雨的防制助益不大,必須削減SO2、NOx的總量方能遏止酸雨的危害。
短期政策—
目前已積極進行下列各項策略,以大幅降低空氣中SO2、NOX之排放量。
1. 推動低硫油政策,降低燃料油之含硫量以減少因燃燒排放之硫氧化物,自82年7月起已將燃料油品含硫量降至1.0%,預計85年7月於都會區含硫量降至0.5%, 88年更要降至0.05%以下。
2. 訂定嚴格管制標准,以迫使污染源採行排煙脫硫及排煙脫硝之設備。
3. 引進最佳可行控制技術,肆仿叢以減少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之排放
4. 改善工業鍋爐之燃燒技術及設備,以減少氮、硫氧化物之排放。
5. 改善汽、機車引擎及防污設備,並加嚴排放標准,以減少氮裂櫻氧化物之排放。
6. 與汽機車業者研商開發低污染之新車及替代燃料,如液化石油氣車、電動機車。

溫室效應的成因
溫室效應是由於大氣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 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溫發生了改變。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溫會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里,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
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代烷約佔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
溫室效應就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含量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 ℃,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乾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大氏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窪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乾旱。由於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飢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這是"溫室效應" 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須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大地,防止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巨大災難。
學術界一直被公認的學說認為由於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 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然而經過幾十年的觀察研究,來自美國Goddar d空間研究所的詹姆斯·漢森博士提出新觀點,認為溫室氣體主要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粒 粉塵等物質。
碳粒粉塵是一種固體顆粒狀物質,主要是由於燃燒煤和柴油等高碳量的燃料時碳利用率太低 而造成的,它不僅浪費資源,更引起了環境的污染。眾多的碳粒聚集在對流層中導致了雲的堆積,而雲的堆積便是溫室效應的開始,因為40%至90%的地面熱量來自由雲層所產生的大氣 逆輻射,雲層越厚,熱量越是不能向外擴散,地球也就越裹越熱了。
漢森博士對於各種溫室氣體的含量變化都做了整理記錄,發現在1950至1970年間,二氧化碳 的含量增長了近兩倍,而從70年代到90年代後期,二氧化碳含量則有所減少。用目前流行的理論很難解釋仍在惡化的全球變暖的現象。
漢森博士認為,除了碳粒粉塵以外,還有一些氣體物質能導致溫室效應,如對流層中的臭氧 (正常的臭氧應集中在平流層中)、甲烷,還有巨毒無比的氯氟烴。但這些污染源的治理就相對困難些了。可喜的是,近幾十年來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含量已經有了一定的下降,如若 甲烷和對流層中的臭氧含量也能逐年下降趨勢,那麼再過50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的變化將近乎零。
碳粒粉塵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東西,隨著內燃機品質的不斷提高,甚或不使用內燃機的交通工 具的問世,不能燒盡而剩餘的碳粒是可以減少的。漢森博士的學說能夠成立,則給地球帶來了降溫的新希望,但願地球早日退燒。
但全球知名科學家的見解還不僅僅是這三點。
現今最受人青睞的是瑞士兩位氣候專家對溫室效應成因作出新的解釋,認為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汽車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是大氣層中增多的水蒸氣。它是於2001年發表的。瑞典中部大學的KG·拉松和斯韋克·愛德華松說,根據他們提出的一種計算未來氣溫的新模式,地球確實像其他研究人員所認為的那樣,正在進入一個逐漸變暖的時期,但這主要是因為地球軸心在向太陽傾斜,而使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在今後的一萬年裡有所縮短。他們說,隨著氣溫的升高,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逐漸增多。因此,造成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更主要的是增多的水蒸氣,而並不是汽車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還有,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的報告指出,他們在大氣層中發現一種學名為"五氟化硫三氟化碳"(化學分子式為SF5CF3)的稀有氣體。雖然這種氣體目前的濃度仍相當低,但是它穩定熱的能力遠超過其他任何已知的溫室氣體,而且正在快速積累,長此以往,將會使"溫室效應"形勢更趨惡化。

臭氧層空洞的成因
大氣中的臭氧含量僅一億分之一,但在離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層中,存在著臭氧層,其中臭氧的含量占這一高度空氣總量的十萬分之一。臭氧層的臭氧含量雖然極其微少,卻具有非常強烈的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陽光紫外線中對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於臭氧層有效地擋住了來自太陽紫外線的侵襲,才使得人類和地球上各種生命能夠存在、繁衍和發展。
1985年,英國科學家觀測到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並證實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產生的氯原子有直接關系。這一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質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氟利昂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80年代後期,氟利昂的生產達到了高峰,產量達到了144萬噸。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流層,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層。在對流層相當穩定的氟利昂,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
臭氧層空洞的解決方法
控制臭氧層破壞的途徑和政策
在現代經濟中,氟利昂等物質應用非常廣泛,要全面淘汰,必須首先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質和替代技術。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也應努力回收,盡可能重新利用。目前,世界上一些氟利昂的主要生產廠家參與開發研究了替代氟利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氫氯氟烴HCFC和含氫氟烷烴HCF等)及其合成方法,有可能用作發泡劑、製冷劑和清洗溶劑等,但這類替代物也損害臭氧層或產生溫室效應。同時,也在開發研究非氟利昂類型的替代物質和方法,如水清洗技術、氨製冷技術等。
為了推動氟利昂替代物質和技術的開發和使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許多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類是傳統的環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制、配額和技術標准,井對違反規定實施嚴厲處罰。歐盟國家和一些經濟轉軌國家廣泛採用了這類措施。一類是經濟手段,如徵收稅費,資助替代物質和技術開發等。美國對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實行了征稅和可交易許可證等措施。另外,許多國家的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還發起了自願行動,採用各種環境標志,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生產和使用不帶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材料和產品,其中綠色冰箱標志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1985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推動下,制定了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198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組織制定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對8種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簡稱受控物質)提出了削減使用的時間要求。這項議定書得到了163個國家的批准。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在倫敦、哥本哈根、維也納召開的議定書締約國會議上,對議定書又分別作了3次修改,擴大了受控物質的范圍,現包括氟利昂(也稱氟氯化碳CFC)、哈倫(CFCB)、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氟氯烴(HCFC)和甲基溴(CH3Br)等,並提前了停止使用的時間。根據修改後的議定書的規定,發達國家到1994年1月停止使用哈倫,1996年1月停止使用氟利昂、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發展中國家到2010年全部停止使用氟利昂、哈倫、四氯化碳、甲基氯仿。中國於1992年加入了《蒙特利爾議定書》。

為了實施議定書的規定,1990年6月在倫敦召開的議定書締約國第二次會議上,決定設立多邊基金,對發展中國家淘汰有關物質提供資金援助和技術支持。1991年建立了臨時多邊基金,1994州年轉為正式多邊基金。到1995年底,多邊基金共集資4.5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共安排了1100多個項目。
到1995年,經濟發達國家已經停止使用大部分受控物質,但經濟轉軌國家沒有按議定書要求削減受控物質的使用量。發展中國家按規定到2010年停止使用,受控物質使用量目前仍處於增長階段。中國由於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產品都大幅度增長,受控物質使用量比1986年增長了一倍以上,成為世界上使用受控物質最多的國家之一。

閱讀全文

與三大污染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治療胃病方法 瀏覽:725
議論文中分析方法 瀏覽:427
雛孔雀最佳運輸方法 瀏覽:886
前庭失調訓練方法 瀏覽:278
什麼方法消腫止痛 瀏覽:355
順產助產有哪些方法 瀏覽:27
倉庫具體有哪些盤點方法 瀏覽:244
洗衣服的手搓正確方法如何 瀏覽:421
體現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試講 瀏覽:265
相互切磋體現了什麼教學方法 瀏覽:632
快速混合痔的方法 瀏覽:584
看病的小技巧和方法 瀏覽:278
華為手機屏幕拷貝的方法 瀏覽:689
在13歲如何長高的科學方法 瀏覽:846
如何快速懷孕的好方法 瀏覽:741
髖關節置換術後鍛煉的方法 瀏覽:837
自媒體分析的方法 瀏覽:596
治療白癲最佳方法 瀏覽:412
刮東西的凹槽板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179
江蘇省養老金計算方法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