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閱讀使人進步。閱讀使人的思維活躍。而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 方法 ,才能將方法運用到其他內容的學習中去。那麼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閱讀方法,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第一、帶著疑問去閱讀
在閱讀語文課文時要帶著疑問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索問題,做到課文基礎性的理解為佳。
第二、補充閱讀
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當前學期課文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是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作為教學的一種補充。
第三、標注重點
在閱讀課文時,學生們會遇到生字、生詞是再正常不過的。可用標注的方法標記,並針對標記的生字、生詞進行注音或註解,已達到提升記憶的作用。標注,不僅是標注生字生詞,還可以標記詞句重點、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歡的語句。必要時可將這些標記的語句進行記錄,作為寫作時的素材,還可以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
第四、默讀的方式更適合
默讀是閱讀方式的一種。優點:閱讀速度快,不易疲勞;更便於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課文內容;在默讀時做到邊看邊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課文都要看懂。讀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麼,然後將每段課文大意串連起來, 總結 全文體現的重要內容。
2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一、引趣激興,創設情境
德國 教育 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
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徵、知識 經驗 、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 熱點 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1.實體情境。教師充分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
此法尤其適用於中低年級 語文教材 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觀察「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象,了解下雨前動物的特點;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圖畫》、《秋天的雨》此類涉及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的教學內容,如有條件,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情趣。
2.模擬情境。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如放幻燈和錄音帶,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或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再現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據課文內容,師生分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於趣,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淺水窪里的小魚》一文時,充分地發揮了電教手段的優勢,創設了小魚在美麗的大海中游著,小魚後面藏著一些詞語,讓學生認讀,接著海上颳起了風暴,小魚被困在淺水窪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學習的內容,並用話語和音樂為輔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3.語感情境。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老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渲染也是創設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學《美麗的公雞》,當公雞的圖象出現在孩子眼前時,老師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繪:「看,這是一隻多麼美麗的大公雞,它紅紅的冠子,漂亮華麗的外衣,腳上還穿著一雙金黃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學生聽了老師的描繪,便能充分感受公雞的美麗。
教師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能培養學生正確敏銳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體會其情境。
4.想像情境。運用擴散思維的方法,啟發學生合理想像,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
如在教學《淺水窪里的小魚》中小男孩撿魚這一片段時,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想像他在撿魚扔魚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設身處地為小魚著想,為小男孩著想。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有效提問,感悟文本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
學生則會根據教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1.抓題眼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學生的感情。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願望。
我們可利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題眼巧設問題。如《布衣元帥》一課,上課伊始,可讓學生質疑提問:什麼是布衣?布衣和元帥好像是不相乾的兩種人,怎麼會連在一起?由於問題來源於學生,在學習文本時,他們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解決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想像,這堂課的學習會因了學生解決課前問題的濃厚興趣而輕松愉快。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課題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課前或由老師設問,或由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發學生閱讀期待,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2.抓關鍵詞句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裡?語文的味道在哪裡?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後的朗讀里。」詞語是課文的基本單位,詞語學習是項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別是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難懂詞語更應該不惜時間,深入理解。
因此,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拓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從小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散學生思維,使詞義理解得更透徹。使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紋絲不動』的?」王老師就是抓住「紋絲不動」這個詞語組織教學,從大處著眼,有效地為學生感悟文本並和文本進行對話設下廣闊的背景。
他緊扣文本,讓學生對「紋絲不動」的感悟層層深入:從對「紋絲不動」的字面意思到「紋絲不動」的原因及「紋絲不動」的結果,最後至不「紋絲不動」的後果,對話剝筍似的不斷深入,學生做到了多元解讀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偉大形象,體現了王老師精湛的閱讀教學藝術和高效率的教學課堂。
3.抓主要線索提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新課改中提出了自主學習,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朱熹也曾說過:「自去理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引導學生對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本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在文本教學時,教師如果抓住主要線索教學,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好漢查理》一文中,查理的變化和傑西的言行是兩條主要線索,為了讓學生明確「查理有哪些變化?查理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我讓學生讀悟交流,感受查理的變化,提問:查理有哪些變化?你找到了哪些 句子 ?然後相機出示以下句子讓學生談感受:a.「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b.「謝謝!」查理顯得彬彬有禮。c.「當然可以。」d.「查理雖然調皮,但說話是算數的。
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天都陪傑西在草地上玩。」e.「傑西,我會做個好漢。」通過這幾句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導學生體會到查理確實變了,變得有禮貌了,變得誠實、守信了,變得有上進心了,自信了。
由於所提的問題起到了提綱契領的作用,整堂課避免了出現「滿堂問」的現象,學生在讀中思議,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感悟,學得自主,學得愉悅,學得扎實。
三、巧用評價,激活課堂
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 自我評價 。
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於永正老師曾在一次公開課上不經意的讓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又聲情並茂。於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後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並真誠的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
在讀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精彩表現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於老師。在這樣充滿愛意的課堂中,學生展現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語文的歡樂。
四、讀練結合,提高能力
葉聖陶先生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同時也訓練思想品德),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兒童 時期打下的基礎極關重要。」
如果學生在語文課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讀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那麼語文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熏陶、生命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語文課應該把「練」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
讀練結合,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對低段學生而言,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其次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為一體。比如可以看動畫說,用詞語說,想像說,聯系實際生活說等等。
如在教學《淺水窪里的小魚》最後一個環節里,我進行了兩個 拓展訓練 :1.出示海底世界畫面, 說說 小魚會對小男孩說些什麼?2.如果你看到了一種受傷的動物,你會怎麼做? 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把問題引申到實際生活中。
高段的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
3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1、 循序漸進,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於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不同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差異的,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有明確的規定。
我們應該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按「讀准——讀通——讀懂」這樣幾個層次進行。中高年級也可以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
這里強調「品讀」,按照年級的不同有一定的培養欣賞、評價能力,這樣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
2、多元輻射,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努力提倡學生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和創造性思維。
廣義地說,讀、述、唱、畫、演、問、比、思都是閱讀的形式。把他們有機結合,從而形成讀述結合(把學生自讀課文與指導復述結合起來,即把朗讀、默讀、速讀與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相結合。
讀唱結合(把指導閱讀理解和音樂演唱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加深對課文的領悟,提高朗讀能力。
讀畫結合(把讀與美術繪畫結合起來,在讀中或學生自畫,或師生共畫,或展現現成圖畫。
讀演結合(把閱讀和表演相結合,在學生閱讀中,或教師獨演,或學生自演,或師生共演。
讀問結合(把閱讀和質疑問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問,在疑中加強讀。
讀思結合(把閱讀和思考、聯想、討論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閱歷加深認識,於思接千載、鉤前聯後中拓寬視野,在師生共議、爭鳴辯駁中交流心得。
讀比結合把閱讀和比較相結合,在閱讀中或換詞比較,或縮寫後與原段相比較,或數篇課文相比較;或比較課文內容的相似點,或比較課文藝術手段的不同點。
讀寫結合(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中或仿寫,或續寫,或擴寫,或補寫,通過寫句成段來實現讀寫遷移。)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創造性地閱讀。
3、 讓學生廣泛閱讀-----使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的閱讀不僅僅局限於課堂,更包括課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項大工程,同樣需要學校與老師的幫助指導。研究表明,中國兒童的閱讀量遠遠少於同年齡西方兒童,中國兒童大量閱讀的時間也比西方兒童兒童整整晚了四年,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孩子閱讀能力的形成。
利用學校的資源,自主開發資源,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不僅是對閱讀教學的補充,更是閱讀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積累的有效途徑。方法有:
(1)、學校應該盡可能開放圖書閱覽場館,班級成立讀書角。發動學生帶來閱讀資料。組織好閱讀小組,對閱讀資料進行分類刪選,註明閱讀字數,閱讀時間、提出閱讀任務, 做好「學生閱讀情況記錄」。
(2)、定期不定期的開展閱讀競賽活動。
(3)、成立閱讀小組,組織閱讀測試等。
4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一、閱讀方法是關鍵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可見學習的方法對一個人的學習以及生活是多麼重要。在教三年級讀懂自然段的方法時,學生雖已有一定的基礎,但還須教師做適當的指導和點撥。
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整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弄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己去領會這是總分、因果、並列、轉折等關系,循序漸進地使學生領悟了閱讀方法,也為下一步閱讀應用打下基礎,效果十分明顯。
一篇 文章 有幾個自然段構成,在內容上有著內在聯系的可劃分為一個結構段。如果一個自然段的意思是獨立的就獨立劃分一個結構段,這是根據自然段的內容來劃分的。分段的閱讀教學還可以根據文章的表現形式劃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適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讓學生明白怎樣運用這兩種方法來概括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學會選用概括方法,進而掌握 學習方法 。
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我事先讓學生通過預習,自己聯繫上下文,進行分段落。課堂上請幾位同學上台講他們是怎樣分的,採用了什麼方式,一共分了幾段,每段講了什麼內容,然後集體參與到其中來分析這樣分對不對,有不同見解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說說他的分法和理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扮演觀眾的角色,及時點撥、正確引導,形散而神不散。整個課堂都是學生的天下,他們可以大膽表達出自己的見解、想法,這不正是我們閱讀教學的目的嗎?
課本上的課文是有限的,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起到鞏固、加強的作用。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弱,看枯燥的文章看著看著就看不下去了。中午時間或課後我都會精心為學生們准備一些帶有圖片或有卡通人物出現的小文章發給他們看,加強他們的閱讀能力。
其間還可以認識到很多生詞,遇到難理解的字句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二、創設開放型課堂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思維會更加敏捷,思路會更加開闊。開放師生關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用平等、商討的口吻跟學生對話,鼓勵學生敢於創新,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課上老師講解不對的地方,或有更好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疑惑的地方大膽提出來集體討論、分析原因。
打破以往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呆板而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如「要不,試一試?」「我相信你能行的!」
教學《在大熊貓的故鄉》一文時,課前我讓學生先預習,了解課文講的內容,自己看了這篇課文之後有什麼感受?講課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哪位同學在生活中看見過大熊貓?能跟我們講講你見到的大熊貓長什麼樣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就吱吱喳喳地講起自己在哪見過大熊貓,大熊貓有多大,長的什麼樣。
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把學生們的思路拉到了課堂中,再聯繫到《在大熊貓的故鄉》這課,學起就輕松多了,學生們聽得也認真,發言踴躍,「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要保護大熊貓,愛護動物」。
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敢於表達,從而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下,加深感知、理解,從而懂得總結。
2. 班級閱讀規劃
班級閱讀規劃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高爾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就是一個攀登的過程,能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亦能感悟人生智慧,通向自己未來的彼岸。讀書是最簡單的事也是最困難的事,簡單在於其形式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願意即可。難則難於堅持,一個好的讀書習慣固然可以使人成長,但是這個習慣的養成過程確是難於上青天。為了更好的將閱讀融入到學生的教育中去,為了更好的落實閱讀的時效性。特擬定班級閱讀規劃以開展下一屆學生的閱讀工作。
一、 閱讀時間規劃
在這里對閱讀進行一個具體時間安排,主要分三個時期:在校時間、周末時間、寒暑假時間,而在校期間是最具有效率的時期。則重點主要是放在在校期間。由於考慮到剛上中學的孩子對於新的增加的學科會產生不適應的情況,所以閱讀就不能與學習的時間相沖。經過幾年的觀察發現學生作息時間的存在幾個空擋時間。現將具體方案規劃如下:
(一)在校時間規劃
結合我們學校的體制來看每天晚修前的30分鍾剛好適合閱讀。這個時間段學生是處於放空狀態,自己沒有目標只有極個別自律性強的學生會找一些任務來做,但是對於剛上中學的學生來講,不存在什麼尖子生的慨念,全班同學都要一起抓,雖然有打掃衛生的同學,但那也是極個別的不影響整體閱讀。在下課五分鍾後集中全班學生進行共讀五分鍾去洗手間足夠了,這個不同於我們平日的閱讀,這個主要是對於學生具備教育作用的,既然是教育性質的那就要有具體的目標,要有目的性的去閱讀,不然難以監測閱讀的質量。
第二個時間便是晚餐後的時間,這個時間比較長有50分鍾的時間,為了給其他科任老師讓出時間布置任務,所以我只用10分鍾的時間用來閱讀——上課前的十分鍾,這樣安排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只有閱讀是最簡單的事,因為人在吃飽飯的那段時間是什麼都不想做的唯有看書聽歌,在以前我有發現吃完飯後學生都把時間用在了聽歌上,既然有這個時間為何不利用起來看書了,做點更有意義的事。第二個好處就是能將全班同學集中起來課前收心,不然晚飯後的那節晚修是很難上的,上課鈴響了半天還有個別同學總是有理由遲到,所以這段時間的利用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後一個可用時間是每周的最後一節課,因為周五就要准備放假了所以這最後一節課是最沒有質量的一節課,這里就需要自己去找到相關老師商量換課的問題,當然提前要與教導處申請,這個應該不成問題。這節課換來干什麼了?肯定不是用來閱讀書籍,之前也提到說這節課是最沒有質量的課既然主課都上不了就不要上課了,順著學生的心理走,進行閱讀交流會這樣模沖學生也會感興趣,因為我們是共讀的同一蘆正類書目所以每周可以按照學號順序輪流每次安排5人左右進行分享。在分享前老師也要進行分享總要有人教嘛,不然哪有人上台了,所以前期老師也要跟著參與,等到形成一定氣候了便可以坐上觀戲了。
這是第一階段在校的階段那麼確定了具體的時間第二步就是書目的確定了,對於他們的情況我暫時確定為三類書籍:人文、學科知識、中學旦嘩殲推薦書目。重點放在第三類因為要考試所以要重點落實。每學期的兩本名著閱讀是一定要的,在課本中也會有導讀,但是這個導讀上的內容是不足以支撐知識的,就像今年東莞的中考,附加題考了《儒林外史》而剛好考的內容書本上是沒有呈現的,只有完整閱讀了這本書的同學才能拿到分,而且每一屆學生在閱讀時,也就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才拿出來翻一翻,這種走馬觀花的閱讀是沒有用的。所以確定閱讀書籍很重要。這是在校時間的安排,除了在校讀書其他的時間都在家裡有人可能會反對,而以我的經驗來看(只是以我們學校目前情況來看)家長反饋回來的是只要放假在家幾乎是手機不離身,這個也是我們控制不了的。那麼怎麼安排假期的時間了,我准備分兩步走。
(二)假期閱讀規劃
我們假期分為兩部分:周末假期和寒暑假期,這兩個時間都要利用起來,因為閱讀是一種長期堅持的過程,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而對於學生來說也只有老師布置的任務才會做,當然這個工作我們一直都在做,特別是寒暑假每個學校都會要求學生閱讀可是真的讀了嗎,有沒有落到實處,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結合這兩個時間我們將其具體化。首先是周末時間,周末時間由於考慮到作業方面的問題,閱讀量不要求太多,我之前談到書目規劃為三類,那麼周末我們可以讓孩子進行人文類書籍閱讀,每周1章,一學期也基本能完成兩本的閱讀任務。
那麼對於寒暑假的時間是比較充裕的,就學校的作業是完全沒有壓力的(以我們學校為參照看)這個時間就用來閱讀學科類的書籍,那麼多的科目就不要求共讀了因為畢竟學科有優劣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語文就可以不用了在校期間已經完成了名著的閱讀任務,所以重點就用在其他學科自己比較弱勢的學科上。
這樣把閱讀的時間具體化,一學期寫下來就能閱讀5本書籍,一學年就有10本了這也是不少的閱讀量了,只要有了這個開始一旦養成了習慣到第二年就會輕松很多了,只是第一學期老師會比較累,都要親力親為。不過只要對學生的閱讀教育能起到作用也是功不可沒的。那麼有了確切的時間安排接下來就是具體的閱讀方式和檢測質量方案了。所以接下來談談我的閱讀方法。
二、閱讀方式規劃
(一) 如何吸收精華
常言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著重於心到,心到了還愁眼不到嗎?既然是閱讀便不同於課本的知識閱讀,所以我自己改了一到。我稱之為:眼到、心到、筆到。這個想法最初是來自於魏智淵老師的《教師閱讀地圖》<怎樣訓練知性閱讀能力>一章中的一句話他說到:「讀書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我也一直在用其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對於這種筆記的做法魏老師也說了,用不同的色彩進行側重點的標記。這種記憶方式更加深刻。
基於魏老師的方式我進一步進行了加工,做了筆記後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兩次時間進行總結,舉行兩次大型的「讀書分享會」,將筆記以書籍為單位的形式製作成思維導圖進行分享展示,因為對於學生來說思維導圖的製作也是教學中的一項任務,恰好進行了無縫銜接。我自己目前也在對自己所閱讀的書目進行思維導圖的製作,這樣可以更直觀的對書本內容進行記憶,最主要的是速度快不要慢慢找。這是對文本閱讀的方案。第二方面就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很重要。
(二)與文本對話書寫感悟
這個也是原自於魏老師的《教書閱讀地圖》一書中的啟發,我後面經行了一些細化和改善,魏老師說最好的吸的方式就是和作者進行對話,對作者提出的觀點進行思考。我對此句做了三部分的改良:
第一部分:寫出自己對文本的看法和感受,該書對於自己最直觀的感受是什麼,對於裡面的情節和人物有什麼疑問和看法,是否和作者產生共鳴?把具體的感受用文字呈現出來,參照對比再讀文章。
第二部分:換位思考劇情的發展,如果把自己與書本中的人物對換你會怎麼做,你的故事會怎麼發展?比如《駱駝祥子》一書中的祥子,文中提到他的三起三落很悲慘,在課堂閱讀時有同學提出他賣完駱駝後如果不去拉車去做其他的生意不就不會發生這些悲慘的故事了嗎,那麼如果你是祥子你會怎麼做,不去拉車你將會做什麼?前提是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去思考,將祥子的另一番人生用文字呈現出來,與之對比結局是否相似。引起自己的的反思。
第三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結合文本思考自己和文本有何聯系,讀完此書對自己有么啟示?從而引發學生對社會的思考,對自己人生的思考。讓學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以達到閱讀教育的目的。
三、 檢測形式
閱讀的質量如何,決定著學生的人文素養,對於閱讀的檢測形式前面也大致有提到一些,像交流會,思維導圖,寫自己的感悟心得都是檢測的方式,那麼這里主要規劃寒暑假時間的檢測,因為在校的閱讀老師可以隨時把控,只有在家才是不可控因素。
對於寒暑假我准備主要採用兩種檢測形式,第一種微信或qq反饋,以小組為單位建群經行打卡,以前我也做過我將分為三個群組,一是全班的班群,主要用來對做的好的同學給與肯定與表揚。第二個群組是以組長和班長為主建的群,這里主要是對小組的整體情況經行說明。第三個群組便是班委群,主要是將各班委劃分到小組裡面去協助組長,主要起帶頭示範作用。每天一次匯報這三個群組也是我在近一年帶班所產生的想法,效果也還可以。
第二種檢測形式就是通過釘釘群以班會的形式開展,這個也是上次疫情網課而得來的啟發,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利用班會的形式讓同學們模擬在校時的交流會的形式進行發言,而這種效果會更好學生不會緊張,也不會影響紀律。全程由老師控制,不管其他同學有沒有認真聽至少發言的同學是認真在做的。經過這幾種的反饋形式,我想應該會有很大的收獲。
閱讀入班級的形式我想將會解決學生的閱讀問題,那麼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校閱讀的時間一定要有老師陪同因為老師要做到示範的作用,等開學我將把本次閱讀規劃實行到班級中去,堅持一年再看其成效,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不斷創新不斷的進行試驗,也希望此套方案能取得最好的結果。
3. 課外閱讀的檢測標準是什麼
實際上,目前學校老師所採用的方式,其實就是用考試的方式,也就是用成績來判斷孩子課外閱讀的情況。
然而,我認為,考試可以做為判斷的一個標准,但是不能成為唯一的標准。
這是顯而易見的,檢測標准必須有。否則,我們也無法掌握孩子對於課外閱讀的情況。但是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講,本身閱讀就是一個長效的,在孩子的未來生活和學習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短時間內的顠標准,或許不能掌握孩子的閱讀所得到的實際效果,然而,短期內的檢測也有短期內的好處,長期的效果,只能依據孩子個人而言了。
考試成績來得最直接,實際上,是,也不是。實際上,除了考試的方式,我們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標准,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就根據課外閱讀的某本書進行課內探討,討論,然後講出自己為什麼喜歡這本書,這本書的哪些精神值得同學們喜歡,這本書的哪些段落或者是章節能夠鼓舞到閱讀者。還有,可以進行舞台劇的表演,讓孩子們親身切意地進入到角色中去,去感受當時角色的各種各樣的心情和體會,讓他們也明白,如果換成是自己,將會是什麼樣的。這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和檢測的方式。其實對於不同的老師來講,或者是對於思想活躍的老師來說,檢測的方式是多樣的,老師們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檢測。
父母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分數,成績。其實對於孩子來講,他的課外閱讀的質量好不好,與家長也有很大的關系。常常父母做,孩子在看。因此,如果要讓孩子更多地從課外閱讀里得到好處,家長就要以身作責,讓孩子們更多地懂得,其實知識來源於自我主動學習,來自於課外閱讀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父母最好在某些特殊的時候,陪著孩子進行閱讀是必要和必須的。
結論:檢測標准並不能用成績來衡量,而是需要多測評轉化的多少。
4. 如何開展班級閱讀活動
俗話說「鳥欲高飛先展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為了鼓勵世人,尤其是年輕人培養閱讀興趣,從1995年起,喚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此拿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閱讀如此重要,那麼我們班級應該如何開展閱讀活動呢,下面就結合在暑假參加的「互加計劃」興成長培訓的學習心得,談談自己在新學期中如何開展班級閱讀的想法計劃。
1、進行閱讀指導 重點做好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強化精讀、略讀、朗讀、默讀、背誦等讀書技能的訓練,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做好讀書方法的指導,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或是新書的導讀,或是閱讀交流,有文章誦讀,有情境表演,也有經典賞析......更多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使學生的閱讀真正落實到實處。
2、利用晨會、班隊,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介紹一些同齡兒童讀書受益的先進事跡,並定期開展古詩詞小小講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3、堅持召開每月一次的有關讀書方面的主題隊會,如故事會、朗誦詩詞大賽、科學知識競賽、精品故事大賽等等,給學生架設展示自我的舞台,讓學生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提供進行互相交流,彼此學習的機會,同時增長知識,增進了解和友誼。
4、充分發揮班幹部、小小讀書迷的模範作用,經常召開小幹部座談會森鏈搭,商討、研究班級特色工作,肯定長處,指出不足,逐步帶動整體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活動中,涌現一批故事大王和小小讀書迷。學生在活動中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5、利用家庭的力量,親子讀書收益頗豐。班級的讀書活動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熱情地為孩子選書買書,還一起參與活動,利用休息時間與孩子共同讀書,進行交流和討論,使得孩子更有信心和興趣把書一一讀好讀完。
5. 幼兒的閱讀方法有哪些
1、講述提問法
父親(母親)與孩子擁坐在一起,採用父親(母親)講述,或邊講邊提問、解釋疑難,引導幼兒閱讀理解閱讀材料。 作用:促進母(父)子之間的情感交融,激發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對閱讀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幫助幼兒掌握有序翻閱等基本閱讀技能。
2、朗讀法
成人用自然的氣息,清晰而響亮的聲音,正確而流暢的語音,把圖書中的文字一字一句的念給兒童聽的方法。這是一種旨在使兒童通過語言接受圖書信息的、具有傳遞關系的指導方法。
朗讀圖書是最簡單、最方便的一種指導方法,而且通過國外學者的研究發現,圖書朗讀對兒童早期的閱讀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3、講故事法
成人以口語的形式,加上適當的表情、動作,把圖書里的故事內容講給兒童聽。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兒童聽成人講故事是一種社會性交往活動。講故事是用一種交談或對話的方式進行的活動,這對兒童的閱讀能力和文字認識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4、猜猜、認認法
方法:在閱讀指導中讓孩才觀察封面,猜猜書名,或猜猜下一個情節,猜猜角色的語言,認讀書名或關鍵詞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猜標准、符號等。 作用:增強閱讀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幼兒對圖畫、文字、符號轉換關系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
5、改編情節法
方法:在閱讀中,鼓勵孩子積極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維,對故事中原有的情節進行改編。 作用:拓寬孩子思路,發展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
6.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有哪些
1、帶著疑問去閱讀
在閱讀語文課文時要帶著疑問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索問題,做到課文基礎性的理解為佳。
2、補充閱讀
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當前學期課文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是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作為教學的一種補充。
3、標注重點
在閱讀課文時,學生們會遇到生字、生詞是再正常不過的。可用標注的方法標記,並針對標記的生字、生詞進行注音或註解,已達到提升記憶的作用。標注,不僅是標注生字生詞,還可以標記詞句重點、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歡的語句。必要時可將這些標記的語句進行記錄,作為寫作時的素材,還可以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
4、默讀的方式更適合
默讀是閱讀方式的一種。優點:閱讀速度快,不易疲勞;更便於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課文內容;在默讀時做到邊看邊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課文都要看懂。讀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麼,然後將每段課文大意串連起來,總結全文體現的重要內容。
拓展資料:
如何科學閱讀是復習應考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很多學生復習時只是抱著課本一遍一遍地反復閱讀,到考試時仍然發現有太多的知識自己沒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見卻又似是而非。這是典型的復習時沒有做到科學閱讀的問題,而不像許多人設想的那樣是考生記憶力不好。
科學閱讀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閱讀不能簡單機械地重復,而必須帶著良好的理解來閱讀。閱讀的效果取決於理解,而不是閱讀的次數。
7. 有哪些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指導
有哪些閱讀方法,我們都知道當小學生學習知識還在啟蒙階段的時候,應該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那麼大家知道有哪些正確的閱讀方法嗎,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閱讀方法指導吧。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出色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面牆壁,都浸潤著文化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
我們學校早已把課外閱讀列入課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節課外閱讀課,它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二、培養閱讀 興趣 ,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1、「以講誘導法」
孩子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孩子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嚮往。
每周三的閱讀課,我們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作文天地、精典,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慾望,激發孩子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
古語道:其身正,不令側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次讀書時間,老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老師和學生一起撰寫讀後感、共編閱讀小報。我們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範作用帶動孩子,讓孩子們在不知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3、「賞識激趣法」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為了學生能保持讀書的熱度,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老師要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為孩子某一做法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我們還開展「讀書小明星」、「課外知識小博士」、「書香小姐」等榮譽的評比活動。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激發閱讀願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傳授 讀書方法 ,讓學生會閱讀
1、在閱讀中積淀閱讀方法
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以下介紹三種:
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對於一本書中的重點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慨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摘錄批註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隨。
2、在活動中礪煉閱讀品質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展開各類讀書活動,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薦家」、「我是小小評論家」、「我是小小創作家」、「我是小我輯」……。
還可以是讀書經驗交流會,與作家面對面等,這樣一系列的活動開展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活動中礪煉閱讀品質,提升閱讀品位,從而進入閱讀的兩良性循環。
3、在評價中培養閱讀情感
閱讀到一定的程度,學生也會在日記中有所表達。因此,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特別重要。對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教師在修改文章時,用紅筆標出並加以好的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慢慢體會到正確應用積累的語言的方法。
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評價同學的語言。在辯論會上,在小記者會上,在演講會上,對學生在表達時應用的好詞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級制度中,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交流所積累的語言,積極進行展評,從而給學生一個舞台,讓積累騰飛。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教會學生不僅會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樣及時地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
創造口頭交流信息機會,進一步加強指導怎樣選擇、積累有益信息,讓他們在交流中獲取更多信息。
「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在學生認真寫讀書心得的基礎上,定期利用語文課進行交流,評出出色讀者給予表揚,做到以讀促說,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同時也領悟到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學校或教師要適當地提供學生把閱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的.場地。
第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新課標在閱讀要求中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是啊,有樂趣才會喜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使閱讀成為一次快樂的經歷,真正地使學生愛學、樂學。
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並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愉快和積極的情感。因此教師要定期舉辦故事會、讀書報告會、讀寫知識競賽、手抄報展評、讀書筆記摘抄評比等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積極性。
第二,要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
進行閱讀訓練,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悟情傳情,培養語感。
讀的指導,應避免理性化、抽象化,應該引導學生進入到文章的情景當中,在讀中體味、感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讀的指導,還要避免割斷情感的聯系,要從整體入手,指導學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調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第三,要想方設法優化閱讀環境
為了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讀書意識和興趣,教室內除了張貼有關閱讀的名言警句外,還應設立班級圖書角,集資購買閱讀圖書和號召學生踴躍捐獻圖書,培養班級濃厚的讀書氛圍。
第四,幫助學生選擇課外書籍
小學生求知慾旺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閱讀能力、興趣愛好,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范的圖書。
同時,要注意配合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向學生推薦有益的圖書。如學習《再見了,親人》之後,可以向學生推薦《誰是最可愛的人》;學習《景陽岡》後,可以向學生推薦《水滸傳》;學習《鯨》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自然知識有關的科學普及讀物等。
另外,在閱讀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監督並要求學生切實遠離那些低級趣味、庸俗不堪的不良書刊。
第五,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
《課標》要求:要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路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實際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如可以根據文章特點教給學生運用泛讀法、瀏覽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可以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摘抄、批註等。
8. 班級閱讀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興成長」班級閱讀為指導,以「讀書伴我行」為讀書活動主題,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情景之中走近名家,閱讀名著,享受經典,快樂成長。
二、閱讀目的
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我們特別推出了「經典誦讀」活動。新課標也提倡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大量的閱跡汪襪讀,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讓心靈沐浴書香,做一個有有修養的人,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為孩子的一生著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
三陵鉛、要求與措施
1、做好圖書推薦工作。依據讀書活動的要求,結合實際,為學生推薦一批好書。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動學生借閱、傳閱、網上閱讀、有條件的家庭自己購買等,確保讀書活動的順利進行。
2、加強對學生的讀書指導。教師的指導要建立在共同閱讀的基礎上,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使學生在讀書中增長知識,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長,學會做人、處事、交往,從而在班級內形成好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文化氛圍。
3、把讀書活動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
4、深入開展讀書活動。按照計劃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寫好讀書筆記,也可以結合主題班會開展讀書活動。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如讀書徵文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
四、具體安排
(一)閱讀安排:
①閱讀時間:每天晨讀時間及中午為自由讀。單周一節課為閱讀指導課。教師在閱讀前,做必要的指導,指導學生讀書方法,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自己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②閱讀筆記:摘抄好詞好句好段,練習寫讀後感、學習體會等。
③背誦古詩:背誦《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尤其重視要記憶名句 。
④背誦教材中的好片斷及優秀散文。
(二)檢查形式:
1、課外知識積累競賽
2、古詩詞大賽
3、手抄報比賽
4、讀書姿激筆記展覽
5、習作展示,出好一期作文集
(三)閱讀書目:
1、必讀書目:
《中華上下五千年》
《小學生語文同步閱讀》
《魯賓迅漂流記》
《小學生閱讀文選》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2、 選讀書目:
《世界兒童文學叢書》
《熟讀名言300句》
《居里夫人》
《會飛的教室》
《冰心兒童圖書獲獎叢書》
《小學生閱讀文庫》
《中國少年網路全書》
《台灣兒童詩精選》
《童年》
《愛的教育》
《中外探險故事》
《海底兩萬里》
《格列佛游記》
《三劍客》
《哈利玻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