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評課的方法與技巧
評課,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對上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評課的方法與技巧,歡迎大家參考!
評課的方法與技巧1
1、明確評課目的
進行評課,應該根據教研活動的目的或聽課者聽課目的確定評課的目的。一般情況下,所進行的聽課活動,都圍繞一定的目的進行。
2、把握評課內容
評課評什麼,這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根據目前教學改革的趨勢看,評課應圍繞以下內容進行。
(1)評教學思想。即從教學思想這一角度出發,依據課堂教學活動的實例,評議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2)評教材處理。即從教學內容處理角度,評教材體系及知識體系是否把握得准確、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是否突破、內容定量是否妥當。
(3)評教法運用。即從教師對教學方法處理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評學法指導。即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法指導的情況進行評議。
(5)評教學過程。即從教學結構這一環節出發,評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否科學、教學的整體結構是否嚴謹、教學節奏是否得當等。
3、講究評課技巧
(1)要抓主要矛盾。一節好課,也不能盡善盡美。評課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應根據上課教師探討的目的和課型,根據聽課的目的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抓住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評論。如這節課的目的是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課時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問題略提即可,切不可沖淡中心。
(2)要採用多種形式。評課要根據其范圍、規模、任務等不同情況,採用不同形式。對於檢查評估性聽課、指導幫助性聽課、經驗總結性聽課應採用單獨形式評課,即聽課者與執教者單獨交換意見的形式進行。運用這種形式,靈活機動,可隨時進行,並且能中肯地研究解決在公開場合不易解決的問題。對於觀摩示範性、經驗推廣性、研究探討的群體聽課活動,應採用集體公開形式評課,通過集體討論、評議,對所示課例進行分析評論,形成對課堂教學的共同評價,以達到推廣經驗的目的。
(3)要堅持激勵原則。任何形式的評課必須堅持激勵性原則。通過評課活動,起到調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作用。因此,評課過程中,既要解決必須解決的問題雙要注意語言的技巧、發言的分寸,評價的方向和火候,以便發揮評課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動教學工作健康發展的作用。
評課的方法與技巧2
1、聽課必須評課
聽課後,要及時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即評課。聽課,是為了討論問題、推動教改、提高能力。因此,聽課後—定要組織全體聽課老師與執教者交換意見。這項工作如果做得好,聽課活動就能成為教學研究、教學相長的有效方式,進而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2、如何評課?
一、評教學指導思想。這一節課在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指導下組織教學的。
二、評教學目標。課程三維目標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符合學生實際。
三、評評教材處理。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了關鍵。
四、評教學流程。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要求,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課堂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五、評教學方法和手段。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量體裁衣,靈活運用。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六、評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七、評能力培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基本能力。
八、評師生關系。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九、評教學基本功。看教態,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看語言,准確清楚,普通話流暢,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看板書;看操作。
十、評教學效果。首先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其次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都能達成;再次是有效利用45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3、評課的幾種方法
一、依序逐環評。按照課堂教學順序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評。可先概述一下在該環節中主講教師是怎樣教的,再陳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適合經驗少、希望得到詳細指導的青年教師的課。
二、概括要點評。把一堂課最值得學習的幾點概括出來,再結合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加以評價,力求讓其他教師從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得到裨益。適合質量較高的課。
三、突出重點評。緊緊抓住課堂的某一「閃光點」評深評透,或者恰當地突出某個問題發表看法。
四、綜合歸納評。把幾節相關的課放有一起分析、歸納出頗具共性的幾條進行評議。
五、圍繞專題評。圍繞一個專門的研究課題進行評議。適合教改實驗和教學研討會上的探索課(研究課)。
六、抓住問題評。對好的方面只作簡單的肯定,重點是談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
4、努力提高評課水平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者斯皮爾伯格就教育評價說過一句非常精闢的話: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評課,一是對課堂教學的優劣作出鑒定;二是對課堂教學成敗的原因作出評析,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教學認識;三是對課堂教學亮點進行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1)樹立健康的評課心理。一要克服「老好人」思想。評課是一種教研活動,不要擔心自己的觀點不能被人接受而「得罪」人。二要克服從眾心理。如果人雲亦雲,隨聲附和唯恐出錯,評課就沒有意義了。三要克服附和權威心理。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前進,沒有一位教師能自詡為權威。大家所存在的差異是學識、經驗、能力上的差異。所以沒必要為冒犯權威而瞻前顧後。
(2)評課要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關鍵點,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其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且,教師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取決於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因此學生學習活動的表現以及經過學習活動後得到的結果勢必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優與劣、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因此,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應該從授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如何轉向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如何。
(3)評課要把重點放在「評學」上面,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具體發展目標的過程。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的落實最終是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要改變傳統的以「評教」為重點的現象,把評價的重點轉到「評學」上面,以此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4)評課要提倡創新,培育個性。正確地評價一堂課,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一般特徵,又要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是新課程標准理念實施的需要,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需要,是創造教學藝術魅力的需要。新課標需要的不是拘泥於教參的教學設計,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作靈活的調整,發揮自身優勢,拿出具有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5)評課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課堂教學評價要符合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的標準是期待實現的目標,但又必須是目前條件下能夠達到的,以利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課必須從實際出發,從觀察到的、感受到的情況出發,不能想當然。既充分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又要揭露問題,提出改進措施,評價的內容和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的,要以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6)讓學生參與評課。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教學服務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理應是評課的主體之一。讓學生參與評課,發表自己對教師一堂課的想法和要求,這對授課教師和其他聽課教師都會很有啟發和幫助。同時,由於學生的參與,評課主體呈現多元化、民主化,對一堂課進行多角度、全方位掃描,有利於增強評課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當然,受年齡、閱歷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學生的意見有時不夠成熟、全面,教師可權作參考。
❷ 三年級上解決問題評課優缺點
解決問題評課優缺點(三年級)舉例如下:
評課簡介: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高褲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具體地說: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
❸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評課
一、說教材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問題的發展,是在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種問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只是有一個條件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需要根據題里的條件先算出來。解答求一個數多(悔悔察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提高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學生已經充分學習了分數應用題和簡單的百分數應用題,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已能夠較准確的掌握數量關系。而且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碧茄應用題從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上講是一致的,所以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解決此類問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可行性。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這個問題的具體含義,弄清數量關系。
三、說教法
「施之教,貴在得法」。教學方法運用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標指出,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引導前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同時,我試圖引導學生通過以下的學習方法掌握新知:
1、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討論交流,讓學生通過嘗試練習後,展示不同的答案,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展示,思維火花的碰撞,在爭辯中明確算理。概括出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在互助合作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3、畫圖比較法,通過前後線段圖的展示和比較,弄清楚題目的問題要求,比較的區別和解題的異同。
❹ 一年級數學有多餘條件的解決問題評課
這節課的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退位減法中的例5:有多餘條件的解決問題。從整節課來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能注重引導學生,讓學生去尋找數學信息和問題,並分析哪個是多餘條件;讓學生經歷了數學思考分析的過程,用畫圖和列式計算的方法解決了問題;並引導學生進行了驗算。在這個過程中,滲透了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在練習中,能夠牢牢抓住三個步驟,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解答。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層次清晰,教學重點突出。
就本節課而言,目的在於繼續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領會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逐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以下幾點在教學中還需埋耐要更多的注意:
1.把握解決問題的步驟
首先在解決問題教學讓學生在情境圖中發現數學信息的時候,不要直接就彎敏春點名讓學生說出來,要給所有學生一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再想一想,和同桌交流以後再進行全班性的反饋,讓所有學生都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數學思考過程。在本課例題教學中是中出現了多餘的條件的,這就需要學生選擇有效的信息解決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指導學生:一是從問題出發,尋找合適的條件;二是從條件出發,看看哪兩個條件之間有聯系,能提出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題目中要求的,就選擇哪兩個條件解決問題。讓學生判斷出問題是求還沒來的人數,和踢進的球數是沒有關系的,是個多餘的條件。這時不要直接進入解題環節,而應該讓學生梳理下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把多餘的條件從信息中刪去,重新讀題,明確相關的數學信息和提出的問題,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思考水平。
其次,解決問題教學重在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採用的策略及方法。因此在這個環節,教師不能直接要求學生用畫圖或列式的方法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打算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對於學生來講就是數學思考的過程,也是解決問題教學的本質所在。有了解決策略再來選擇合適的方法,當學生用了畫圖或擺小棒之類方法解決時,可以展示多種方法,並讓學生進行講解;當學生用減法算式解決時,更要追問:為什麼用減法來做,讓學生明白,求還有幾人沒來,就是求從16裡面拿掉9。當多種方法解決此題後,可以讓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比較和評價,進行解決問題方法的優化。
最後,要注重解決問題過程的小結。小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來,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復述,讓學生自行感悟,教師適當提煉就可以了,不要程序化的介紹解決過程。
2.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的本質進行教學設計。
小學一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生性好動,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師在設計本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是卡通的形象,歡快的音樂,有趣的小故事,好玩的小游戲等等,充分調動課堂拿洞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另外,在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更多的關注數學知識的本質,真正理解知識點,明白「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么教」,不能把精力放到單純解題方法的教學上,讓學生更多地經歷過程,理解數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應用數學。
3.要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一年級是各種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需要關注的習慣的培養。例如教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意,可以圈出題中重要的數學信息;回答問題時表達要清晰,響亮,有條理;要認真傾聽和思考其它同學的發言;書寫要工整等等,這些細節在低段教學中都需要教師格外注意。
❺ 解決問題原來有多少評課
解決問題《原來有多少評課》思路如下派族橡:
解釋分析:
用加法解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實質上它是以另一個角度理解的求和的問題。學生的學習困難主要表現在理解題意方面。首先,所求問題是「原來有多少」,這與學生以往解決的問題有所不同。
以往學生解決問題都是按照事物發展的順序,求出發生之後的結果;而「求原來有多少」是由現在去推想事情發生之前的數量,對學生來說需要逆向思考,有一定難度。其次,學生受思維定式的影響,見到題目中的「剩下」二字,就容易想到減法,造成學生塵旁選擇運算上的困難。
課後反思:
在上課前我充分考慮學生認知上的差異,力求通過操作活動,在探究中幫學生理解這種題的解題思路,知道怎麼去想,怎麼去思考。
首先用學生抓糖這一活動,讓學生去直觀感知拿出去的、剩下的和原來三者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把新知轉化為前面學過的圖畫應用題,使學生明確畫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出信息和問題的關系,畫圖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再有在教學中交給學生遇到問題思考的方法,從創設的情境中走出來,回到生活實際中學會用穗世剛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逆向思維的題對學生來說很難,我引導學生沿著逆向思維順向思考,把拿走的、飛走的、遊走的、吃了的等送回去,和剩下的一起數,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計算,把「求原來有多少」轉化為「求一共」的問題,突破難點。在練習時重視學生說解題的想法,讓學生在想、說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❻ 從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的角度如何評價一節課
一、評價教師的教 (一)評價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及達成 除了考慮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對教材的把握,以及對教學策略的運用之外,應充分考慮到對學情的了解,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1.評教學目標的設定,一看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落實了三維教學目標,是否考慮到三者的有機整合和體現學科特點。二看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具體---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否用可以檢測學生學習行為的動詞來闡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描述,是否落實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過程中。三看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適切----是否以本學科的課程標准為指導,難易適當,是否能體現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是否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和個體差異。 2.評教學目標的達成,一看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全面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落實;是否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是否注重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養;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二看是否以簡馭繁,使學生易懂、易掌握,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三看教學效率是否高,學生的受益面是否大,不同程度的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 (二)評教學思想是否體現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麼教學就應該以適合學生主動發展為出發點,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把教學的重點從單一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應該讓學生自己學。以往評課強調教師要精講多練,而現在應關注教師精講精練,學生想講想練。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解為主,有利於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知識。而在新課程背景下,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客觀審視,傳承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講授式教學,提倡啟發式教學,揚棄被動的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接受式學習。評課時要善於分析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從課堂中看到教師是否真正用新課程理念上課。 (三)評教師的教學思路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事件和教學措施的編排和組合,銜接過渡的設計,詳略安排情況。一看整堂課的設計脈絡是不是清晰、科學有序,如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層次是否分明,詳略是否得當等。二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學生實際,符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三看整堂課安排的幾個大的教學環節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出和上下環節的過渡是否自然,設計的問題是否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如教法的選擇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教學坡度的設置是否適合學生,教學容量的確定是否得當等。五看教學結構是否嚴謹、環環相扣,過渡是否自然,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密度是否適中。六看教學思路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是否有個性特點。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四)評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在評課時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一份好的設計體現在教師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充分地估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會出現的各種困難,制定出各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既有教的過程,又有學的過程。評課要從課堂教學分析中分析教師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否明確,每一個教學環節是否合理。 (五)評教師的基本素養 主要是從教師的基本功來評析。包括教態、情感、理念、風格、語言、手段等。一看教態是否親切、自然、端莊、大方。二看是否說普通話,語言表達是否准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語調高低是否適宜,快慢是否適度,是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有感染力。三看媒體的運用,能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否運用多種媒體,並將它們有機整合起來。四看教學的應變和調控課堂能力。 (六)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從教的方面來說,看教學方法是否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量體裁衣,靈活運用,富有藝術性以及是不是有改革與創新的精神。還要看教師是否關注學法指導,是否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是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精神等。具體說教師採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將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感悟、思考、表達的過程,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探究、深入思考(防止被動思考),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從中情感得到升華。教學中還要採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具備靈活應變性,能根據學生反饋信息,既是對教學進程、問題的難度、教育學的方式、課時長短等進行適時調整。 (七)評教學的內容 一看教學內容的正確性。教學過程中是否有知識性或思想性錯誤。內容的選擇是否凸現學科學習的價值功能。二看教學內容設計的整合度。內容設計是否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整合。教師是否從整體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反復研究教學的重點、難點,把教材作為教學的必備工具,創造性靈活運用教材,能否能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加工、處理成符合學生認識水平和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易懂、樂學。 二、評價學生的學 要確立以學論教的觀念,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具體說就是教師的教是否有針對性,看教師能否從學生現有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教學的實際效果出發來設計、實施教學活動,教師的評價是否促進學生改進學習、增強信心、提高效益;與此相對應的是看學生的學是否有實效性,看學生的情感是否被調動,知識、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是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與和諧發展。 (一)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 課堂上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後,應以學生的參與度為保證,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度不夠,都算不上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要求學生人人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就深度而言,學生是被動地、應付地學習,還是積極主動地探究。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引起學生多少認知沖突的課不是好課。 (二)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 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從交流中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首先教師要創設民主、平等、歡送、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一堂好課,教師會十分注重學科思想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會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只要有道理都會肯定,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探索。一堂好課,應體現教師教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思考,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以及用同一種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讓學生講述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對多種方法進行異同比較,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有了深度和廣度的認識。 (三)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 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評課時關注學生的生成性問題十分重要。首先,要分析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什麼,有哪些收獲,這些收獲是通過怎樣的途徑獲取的,主要考查學生有無切實掌握所學知識以及將這些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還要分析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投入,跟進行為是否落實,每一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盡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尤其對於課程生成性問題,教師是否把握住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教學資源,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有時學生的小小錯誤,被教師抓住了,將它看成生成性資源進行教學,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三、對課堂教學的觀察與評價要處理好幾對關系 (一)教學與教育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學校育人的主要陣地,發揮課程和學科育人功能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所以科學合理、全面准確的課堂教學定位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體現教學與教育的有機整合,首先要有效落實教學的三個維度目標。上海二期課改中提出各學科要發揮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兩個綱要提出的育人功能,同樣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主題之一。為此,一堂好課,必須在正確處理知識與技能、注重方法能力的教學同時,要注意與情感和責任等方面的培養實現有機結合。 (二)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對課堂教學目標、內容、進程、條件等方面的預設是成功的基礎。上好一節課,預設的功勞不可抹殺。預設體現了一位教師對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效果追求的價值思想,是長期積累的經驗表現。但是預設也不是一帖萬能葯,原因在於對學生群體的差異性與發展性的預測不是絕對正確的。所以課堂教學教師必須還要重視生成,給學生生成的權利,留有生成的空間,這也是考察教師在理念基礎上的靈氣與智慧。如引導學生解答和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不同的課堂教學行為,前者試圖要學生接受預設的答案,而後者是給學生以方向,同時考慮教學應變,體現生成。一堂好課,必然是預設與生成的完美結合。 (三)接受與探究的關系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以較少的時間了解到較多的前人經驗和文化,這就是接受式學習。接受式學習有學習效率比較高的好處。我們的課堂文化中,提倡接受式學習是符和國情包括校情的實際舉措,也證明了是有效教學之一。現在的問題是在前人經驗十分豐富並不斷增加呈現知識爆炸的態勢下,單一的接受式學習在課堂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惑和尷尬。進入一個學習型社會,培養終身學習能力變成課堂教學的新任務。其出路就在於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法,注重探究的實踐體驗,包括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訓練的改進,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新的課堂應該是接受與探究兼顧。 (四)自主與合作的關系 在學生學習的層面上,我們很看重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的能力和方法,更注重主動性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行為的素養培養。但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要求發生了變化,「和諧社會」建設注重溝通交流,注重團隊合作等素養,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列為培養要素。合作學習應有基本的要求,包括合作的要求,角色的分工,實現成果的共享等。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合作學習的真正意義。當然,我們也不能輕視個體化的自主獨立學習,而且覺得應該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發展合作學習能力,主張在合作學習中能夠擔負起個人責任,這就是實現自主與合作相輔相成。 (五)細節與整體的關系 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一個傳統,就是對課堂教學比較注意觀察細節上的科學性、藝術性。象對課堂教學行為的的指標分解,也是表達了對細節的關注。比如,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哪些地方是合理的,哪些地方是優缺點甚至是錯誤的;在充實資料方面哪些是先進的可取的,哪些是無意義的;教具學具的運用、演示試驗的操作、教學時間的掌握等等方面,觀察和評價的視角很仔細。我們不能說這種傳統不對,尤其對那些有可能影響成敗的細節必須關注,但也不能忽視整體,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例如,教師能否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有效調控學習方式,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過程,培養科學思維方法、學科基本思想方法和綜合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注意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些都是一種著眼大局的觀察與評價。 總之,一堂好課具有在發揮育人功能基礎下的學科特徵,而不是貼標簽,是在效率、效益、效能等方面都體現有效教學的要求,而不是盲目熱鬧的泡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