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胰腺炎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1.腹痛 最主要的症狀(約95%的病人)多為突發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續性劇痛或刀割樣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帶感,常在飽餐或飲酒後發生,伴有陣發加劇塵慶宴,可因進食而增強,可波及臍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兩側腰背部放射。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頭炎症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體、尾炎為主,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在彎腰或起坐前傾時可減輕。有時單用嗎啡無效,若合並膽管結石或膽道蛔蟲,則有右上腹痛,膽絞痛。
2.惡心嘔吐 2/3的病人有此症狀,發作頻繁,早期為反射性,內容為食物、膽汁。晚期是由於麻痹性腸梗阻引起,嘔吐物為糞樣。如嘔吐蛔蟲者,多為並發膽道蛔蟲病的胰腺炎。酒精性胰腺炎者的嘔吐常於派銀腹痛時出現,膽源性胰腺炎者的嘔吐常在腹痛發生之後。
3.腹脹 在重型者中由於腹腔內滲出液的刺激和腹膜後出血引起,麻痹性腸梗阻致腸道積氣積液引起腹脹。
4.黃疸 約20%的患者於病後1~2天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其原因可能為膽管結石並存,引起膽管阻塞,或腫大的胰頭壓迫膽總管下端或肝功受損出現黃疸,黃疸越重,提示病情越重,預後不良。
5.發熱 多為中度熱:38°~39℃之間,一般3~5天後逐漸下降。但重型者則可持續多日不降,提示胰腺感染或膿腫形成,並出現中毒症狀,嚴重者可體溫不升。合並膽管炎時可有寒戰、高熱。
6.手足抽搐 為血鈣降低所致。系進入腹腔的脂肪酶作用,使大網膜、腹膜上的脂肪組織被消化,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後者與鈣結合為不溶性的脂肪酸鈣,因而血清鈣下降,如血清鈣<1.98mmol/L(8mg%),則提示病情嚴重,預後差。
7.休克 多見於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由於腹腔、腹膜後大量滲液出血,腸麻痹腸腔內積液,嘔吐致體液喪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另外吸收大量蛋白質分解產物,導致中毒性休克的發生。主要表現煩燥、冷汗、口渴,四肢厥冷,脈細,呼吸淺快、血壓下降,尿少。嚴重者出現紫紺、呼吸困難,譫妄、昏迷、脈快、血壓測不到,無尿、BUN>100mg%、腎功衰竭等。
8.急性呼吸衰竭 其臨床特點是突然發生進行性呼吸窘迫,過度換氣,紫紺,焦急,出汗等,常規氧療法不能使之緩解。
9 急性腎功能衰竭 重症急性胰腺炎者23%可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死亡率高達80%。其發生原因與低血容量、休克和胰激肽的作用有關。胰酶引起血凝異常,出現高凝狀態,產生微循環障礙,導致腎缺血缺氧。
10 循環功能衰竭 重症胰腺炎可引起心力衰竭與心律失常,後者可酷似心肌梗塞。
11 胰性腦病 發生率約5.9%-11.9%,表現為神經精神異常,定向力缺乏,精神混亂,伴有幻想,幻覺,躁狂狀態等。常為一過性,可完全恢復正常,也可遺留精神異常。
【診斷】
1.臨床表現
(1)病情發展過程:可有以下3類:僅有過急性發作史,以後未再復發,但炎症持續存在;有過反復急性發作,但每次發作後並未完全痊癒,與復發性急性胰腺炎不同;有些患者並無明確腹痛發作,而最終出現脂肪瀉、糖尿病等為主要表現,此型又稱為慢性無痛性胰腺炎。
(2)症狀:腹痛,初為間歇性,漸呈持續性,部位及性狀與急性胰腺炎相似,可伴有發熱與黃疸。因胰腺外分泌不足,胰酶缺乏而出現脂肪瀉、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等現象,最終胰島必將累及,出現糖尿病症狀。
(3)體征:上腹部可有壓痛,或可捫及包塊,並發脾靜脈血栓時,可引起脾大,或出現節段性門脈高壓征。少數可並發胰腺癌。
2.輔助檢查
(1)血清和尿澱粉酶:除急性發作期,一般不增高。
(2)各種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均可減退。①促胰灄素試驗。胰液分泌量減少(80mmol/L)和胰酶含量減低。②膽囊收縮素刺激試驗。結果同促胰液素試驗。③尿BT—PABA(苯甲醯一酪氨醯一對氨基苯甲酸)試驗。測定尿中PABA的排泄量,約為正常量的50%。④Lundh試驗。胰酶活力降低。此試驗現已少用。
(3)血清放免法膽囊收縮素、促胰液素測定:含量明顯增加,系因胰酶減少,對膽囊收縮及促胰液素的反饋性抑制減弱差岩或消失所致。
(4)1~I碘化脂肪吸收試驗:血131碘iE常值。
(5)胰腺內分泌功能減退,血糖可升高。
(6)腹部X線平片:可見胰腺鈣化影,鋇透可有胃和(或)十二指腸受壓徵象。
(7)B超掃描:可顯示胰腺腫大或縮小以及囊腫等圖像。
(8)逆行胰管造影:可見胰管結石、管腔變形或呈串珠狀。
(9)CT掃描:可見胰腺縮小、增大或正常。密度下降或正常。胰管擴張呈串珠狀,或狹窄與擴張混合存在。胰腺結石或鈣化。
3.診斷標准①典型的症狀與體征,外分泌功能明顯異常,逆行胰膽管造影有典型的慢性胰腺炎改變,並可除外胰腺癌者。②x線與CT有明確胰腺鈣化或胰腺結石。③胰腺活組織檢查符合慢性胰腺炎。
4.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急性復發性胰腺炎鑒別:後者在發作時血淀耪酶顯著增高,腹部平片常陰性,胰腺組織無永久性炎症痕跡。當慢性胰腺炎出現梗阻性黃疸時,常與胰腺癌、壺腹部瘟、總膽管結石等相混淆,往往須經多方面檢查,甚至剖腹探查,經病理活檢與細胞學檢查才能作出診斷。
【治療】
1.內科治療 ①酗酒者立即停止飲酒。發作與膽石有關者應去除膽石。此外低脂、清淡飲食。②外分泌功能不足者{口服胰酶0.3g~0.9g,3次/日一,或口服多酶片。但過去市售的此類制劑多數活性不足,康彼身(Combizym)含胰脂肪酶、蛋白酶、澱粉酶、纖維素酶等;達吉膠囊(Dages)含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澱粉酶、熊去氧膽酸、纖維素酶、胰酶、胰脂酶等效果可能好些,而劑量須根據病情確定。③腹痛時可予抗膽鹼能葯物,如溴丙胺太林(普魯本辛)15mg,3次/日,口服;阿托品0.5mg,皮下或肌內注射,或口服。④脂肪瀉嚴重者,給予補充維生素A、D、K,葉酸及維生素B12等。
2.外科治療 為去除原發病,總膽管受壓阻塞及並發假性囊腫等,可予手術治療。
⑵ 如何診斷慢性胰腺炎
1、首先胃鏡已經做了,只是慢性糜爛性胃炎;而且女性飲食比較仔細,不會有太嚴重胃病。所以疼痛應該是胰腺引起的。
2、慢性胰腺炎只要表現為消化吸收不良,腹脹、噯氣、脂肪瀉、消瘦;經常伴有糖尿病。當進食油膩汪悉食物時導致炎症加重,可出現腹痛,向左側腰背部放散。化驗大便有較多的脂肪顆粒。
3、慢性胰腺炎早期不會有明顯的影像學改變,到中後期可出現胰腺萎縮、硬化、鈣化,胰管不規則擴張。可進一步檢查胰腺磁共振(MRI+MRCP)。
4、需要注意的檔猜是慢性胰腺炎有急性發作的,甚至可以繼發腫瘤。
希望對你有幫行陵型助。
⑶ 胰腺炎的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一) 澱粉酶
澱粉酶是診斷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指標。因為血清澱粉酶55%-60%來源於唾液腺,所以檢測胰澱粉酶可以提高診斷率,它的准確性達92%,特異性92%,然而由於檢測方便,價格低廉,所以採用總澱粉酶檢查仍十分普遍。約75%患者在起病24h內澱粉酶超過正常值上限3倍,並持續3一5天或更長時間,一般認為血清澱粉酶在起病6~12h開始升高,48h達高峰,而後逐漸下降,此時尿澱粉酶開始升高。
檢測辯純血澱粉酶准確性高,影響因素少,建議以血澱粉酶為主,尿澱粉酶僅作參考。
應注意澱粉酶升高提示胰腺炎,但並不能確定胰腺炎,澱粉酶升高的患者僅有50%是胰腺疾病。急腹症是澱粉酶升高的常見原因,如消化性潰瘍穿孔、腸系膜梗死、腸梗阻、闌尾炎、膽道感染、膽石症,絕大多數非胰腺炎疾病所致的澱粉酶升高不超過3倍。當血澱粉酶升高,而尿澱粉酶正常,應考慮巨澱粉酶血症,因為澱粉酶與免疫球蛋白或異常血清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無法通過腎臟濾過。如果尿澱粉酶升高而血清澱粉酶正常,應考慮Munchausen綜合征。
並非所有的急性胰腺炎澱粉酶均升高,不升高的情況有:①極重症急性胰腺炎;②極輕胰腺炎;③慢性胰腺炎基礎上亮虛急性發作;④急性胰腺炎恢復期;⑤高脂血症相關性胰腺炎,甘油三酯升高可能使澱粉酶抑制物敬灶燃升高。
血清澱粉酶活性高低與病情不呈相關性。患者是否開放飲食或病情程度的判斷不能單純依賴於血清澱粉酶是否降至正常,應綜合判斷。胰原性腹腔積液和胸腔積液的澱粉酶顯著增高,可作為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依據。血清澱粉酶動態觀察有助於早期發現並發症。
(二)血清脂肪酶
通常血清脂肪酶於起病後24h內升高,持續時間較長(7-10天)。超過正常上限3倍有診斷意義,其敏感性、特異性與澱粉酶基本相同,但在血清澱粉酶活性己經下降至正常,或其他原因引起血清澱粉酶活性增高時,脂肪酶測定有互補作用。
(三)其他標志物
血清胰腺非酶分泌物可以在急性胰腺炎時增高,如胰腺相關蛋白(PAP)、胰腺特異蛋白(PSP)和尿胰蛋白酶原活性肽(TAP);有些血清非特異性標志物對胰腺炎的病情判斷有幫助,如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
(四)血生化檢查
白細胞增加,中性粒細胞核左移;液體丟失可致紅細胞壓積增高;血糖升高;5%~l0%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甘油三酯增高,可能是胰腺炎的病因,也可能繼發於胰腺炎。10%急性胰腺炎患者有高膽紅素血症;血清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和鹼性磷酸酶增高。嚴重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尿素氮升高。血清鈣下降,與臨床嚴重程度平行。
(五)影像學檢查
1.腹部平片 可排除胃腸穿孔、腸梗阻等急腹症,同時提供支持急性胰腺炎的間接證據,①哨兵攀征:空腸或其他腸段節段性擴張;②結腸切割征:結腸痙攣近段腸腔擴張,含有大量氣體,而遠端腸腔無氣體;③麻痹性腸梗阻;④胰腺區見液氣平面提示膿腫。
2.胸片 可發現胸腔積液、膈肌抬高、肺不張、肺間質炎、心衰等。
3.超聲檢查 腹部B超作為常規初篩檢查,可在人院24h內進行。作用有:①發現胰腺腫大、彌漫性胰腺低回聲,考試大網站但難以發現灶狀回聲異常;②胰腺鈣化、胰管擴張;③膽囊結石、膽管擴張;④腹腔積液;⑤假性囊腫的發現與追蹤。B超檢查受腸脹氣影響大,診斷價值有限。超聲內鏡在診斷結石的敏感性和准確率高於常規B超及CT,對不明原因的胰腺炎超聲內鏡常可發現膽管微小結石。
4.CT掃描 是急性胰腺炎診斷和鑒別診斷、病情嚴重程度評估的最重要檢查,而3天後動態CT增強掃描對診斷胰腺壞死非常重要。CT下可見胰腺增大、邊緣不規則、胰腺內低密度區、胰周脂肪炎症改變、胰內及胰周液體積聚、甚至有氣體出現,壞死灶在造影劑增強動脈期無增強顯影,與周圍無壞死胰腺形成鮮明對比,可發現胰腺膿腫、假性囊腫。造影劑加重胰腺壞死的證據不足,但造影劑過敏或腎功能不全(血肌酐≥177μmol/L)為離子造影劑的禁忌證。疑有壞死合並感染,可在CT引導下進行穿刺檢查。初次CT示A~C級胰腺炎(見病情評估)、CTSI評分在0~2分的患者只有在臨床懷疑有並發症發生時才需復查增強CT,而D~E級胰腺炎(CTSI評分在3~10分)應間隔7-10天後復查增強CT.
⑷ 怎樣診斷胰腺炎
診斷依據
1.急性胰腺炎
診斷本病應具備以下4項標准:①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上腹痛或惡心嘔吐,伴有上腹部壓痛或腹膜刺激征;②血清、尿液或腹腔穿刺液有胰酶含量增加;③圖像檢查(超聲、CT)顯示有胰腺炎症或手術所見或屍解病理檢查證實有胰腺炎病變;④能除外其他類似臨床表現的病變。
2.慢性胰腺炎
確診標准:①腹部B超:胰腺組織內有胰石存在。②CT:胰腺內鈣化,證實有胰石。③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胰腺組織內胰管及其分支不規則擴張並且分布不均勻;主胰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含有胰石或蛋白栓子。④分泌試驗:重碳酸鹽分泌減少,伴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⑤組織學檢查:組織切片可見胰腺外分泌組織破壞、減少,小葉間有片狀不規則的纖維化。
⑸ 胰腺炎需要做什麼檢查
問題分析:
你好,一般胰腺炎會有劇烈的腹痛、惡伍鍵心、嘔吐、黃疸等臨床表現的現象的,輔助檢查除了做B超以外,還需要做血澱粉酶、尿澱粉酶、肝功能、胰腺CT等檢查明確診斷的,過程也不畢譽是很麻煩的,一般費用在500元左右的腔數巧。
意見建議:
建議你如果懷疑有胰腺炎的話,還是需要及時檢查明確診斷的,畢竟胰腺炎還是很嚴重的,祝你好運。
⑹ 急性胰腺炎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是
急性胰腺炎首選檢查方法是血、尿澱粉酶檢查;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是CT;臨床首先做的影像學檢查是B超。胰腺位置比較深,B超對胰腺炎的檢查缺乏特異性,但,從臨床檢查的方便性、價格以及給臨床提供的影像學信息方面,B超無疑是最好的。CT能客觀顯示胰腺影像特徵及周圍情況,診斷准確,所以應該是診斷胰腺炎首選的方法。
⑺ 急性胰腺炎的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有哪些
(一)澱粉酶
血清澱粉酶一般起病6-12小時開始升高,24小時內超過正常上限3倍,48小時達高峰,而後逐漸下降,持續約3-5天。尿澱粉酶約在起病48小時後開始升高。血澱粉酶准確性高,影響因素小,尿澱粉酶僅供參考。
血清澱粉酶活性高低與病情不呈相關性。
(二)血清脂肪酶
通常於起病後24小時內升高,持續約7-10天。超過正常上限3倍有診斷意義。
(三)其他標志物
胰腺相關蛋白(PAP)、胰腺特異蛋白(PSP)和尿胰蛋白酶原活性肽(TAP)可升高。CRP、IL-6對胰腺炎的病情判斷有幫助。
(四)血生化檢查
白細胞增加,中性粒細胞核左移;血糖升高;可有高膽租清爛紅素血症,血清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和鹼性磷酸酶增高。嚴重者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尿素氮升高,血清鈣下降。
(五)影像學檢查
1.腹部平片①哨兵攀征;②結腸切割征;③麻痹性腸梗阻;④胰腺區見液氣平面提示膿腫。
2.胸片可發現胸前積液,肺不張,心衰等。
3.超聲檢查可發現胰腺腫大,彌漫性胰腺低回聲,胰腺鈣化,弊漏胰管擴張,膽石症,腹腔積液,假性囊腫等。
4.CTCT可見胰腺增大,邊緣不規則,胰腺內低密度區、胰周脂肪炎症改變,胰正嘩內及胰周液體積聚,甚至有氣體出現,壞死灶在增強掃描時區增強,與周圍無壞死胰腺對比鮮明,可發現胰腺膿腫,假性囊腫。
⑻ 胰腺炎症,或者是胰腺癌,用什麼方法能檢查出來。最精確的
朋友你好,以下闡述僅供參考,如需詳詢請網路嗨我。胰腺炎症,或者是胰腺癌,比較常規的檢查是加強CT、B超,血生化(相關血清酶。周六標志物等)以及血常規,單靠一種檢查很難確診的。
胰腺炎的檢查:
(一)白細胞計數 多有白細胞增多及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二)血、尿澱粉酶測定 血清(胰)澱粉酶在起病後6~12小時開始升高,48小時開始下降,持續3~5天。血清澱粉酶超過正常值3倍可確診為本病。澱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輕重,出血壞死型胰腺炎澱粉酶值可正常或低於止常。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潰瘍穿孔、膽石症、膽囊炎、腸梗阻等都可有血清澱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過正常值2倍。尿澱粉酶升高較晚,在發病後12~14小時開始升高,下降緩慢,持續1~2周,但尿澱粉酶值受患者尿量的影響。胰源性腹水和胸水中的澱粉酶值亦明顯增高。
(三)血清脂肪酶測定 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後24~72小時開始上升,持續7~10天,對病後就診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診斷價值,且特異性也較高。
(四)C-反應蛋白(CRP) CRP是組織損傷和炎症的非特異性標志物。有助於評估與監測急性胰腺炎的嚴重性,在胰腺壞死時CRP明顯升高。
(五)生化檢查 暫時性血糖升高常見,可能與胰島素釋放減少和胰高血糖素釋放增加有關。持久的空腹血糖高於10mmol/L反映胰腺壞死,提示預後不良。高膽紅素血症可見於少數患者,多於發病後4~7天恢復正常。血清AST、LDH可增加。暫時性低鈣血症(<:2mmol/L)常見於重症急性胰腺炎,低血鈣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平行,若血鈣低於1.5mmol/L以下提示預後不良。急性胰腺炎時可出現高甘油三酯血症,這種情況可能是病因或是後果,後者在急性期過後可恢復正常。
(六)影像學檢查
1.腹部平片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內臟穿孔等。「哨兵袢」和「結腸切割征」為胰腺炎的間接指征。彌漫性模糊影、腰大肌邊緣不清,提示存在腹水。可發現腸麻痹或麻痹性腸梗阻征。
2.腹部B超應作為常規初篩檢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見胰腺腫大,胰內及胰周圍回聲異常;亦可了解膽囊和膽道情況;後期對膿腫及假性囊腫有診斷意義。但因患者腹脹常影響其觀察。
3.CT顯像CT根據胰腺組織的影像改變進行分級,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評估其嚴重程度,特別是對鑒別輕和重症胰腺炎,以及附近器官是否累及具有重要價值。輕症可見胰腺非特異性增大和增厚,胰周圍邊緣不規則;重症可見胰周圍區消失;網膜囊和網膜脂肪變性,密度增加;胸腹膜腔積液。增強CT是診斷胰腺壞死的最佳方法,疑有壞死合並感染者可行CT引導下穿刺。
胰腺癌的檢查:
(一)血液、尿、糞檢查 :黃疸時血清膽紅素升高,以結合膽紅素為主。血清鹼性磷酸酶、GGT、LDH、亮氨酸氨基肽酶、乳鐵蛋白、血清核糖核酸、5』核苷酸酶等可增高。胰管梗阻或並發胰腺炎時,血清澱粉酶和脂肪酶可升高。葡萄糖耐量不正常或有高血糖和糖尿。重度黃疽時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陰性,糞便可呈灰白色,糞膽原減少或消失。有吸收不良時糞中可見脂肪滴。縮膽囊素胰酶泌素(CCK-PZ)和胰泌素試驗,胰腺癌患者十二指腸引流液的澱粉酶值和碳酸氫鹽濃度均顯著減低。
(二)腫瘤標志物檢測 :為篩選出無症狀的早期患者,胰腺癌腫瘤標記物的研究近年有較大進展。但尚無一種理想篩選早期胰腺癌的腫瘤標志物。目前認為糖抗原(CA199)聯合監測可提高對於胰腺癌診斷的特異性與准確性。從糞便、血液、胰液中突變K-γαs基因檢測為胰腺癌的診斷提供了新的輔助性檢查手段,但其臨床價值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與證實。
(三)影像學檢查
1.B型超聲顯像首選篩查方法。B超對晚期胰腺癌的診斷陽性率可達90%,可顯示>2cm的胰腺腫瘤。可顯示胰腺局限性增大,邊緣回聲不整齊,典型病變邊緣呈火焰狀,同聲光點減弱、增加或不均勻,聲影衰減明顯,胰管不規則狹窄、擴張或中斷,膽囊腫大,侵及周圍大血管時表現血管邊緣粗糙及被腫瘤壓迫等現象。 2.X線鋇餐造影 可間接反映癌的位置、大小及胃腸受壓情況,胰頭癌可見十二指腸曲擴大或十二指腸降段內側呈反「3」形等徵象。如用十二指腸低張造影則觀察更滿意。
3.經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除能直接觀察十二指腸壁和壺腹有無癌腫浸潤情況外,插管造影主要顯示:胰膽管受壓以及主胰管充盈缺損、移位、瘤腔形成,胰管阻塞、突然變細或中斷,斷端變鈍或呈鼠尾狀、杯口狀,狹窄處管壁僵硬、不規則的部位和范圍等。診斷正確率可達90%。直接收集胰液做細胞學檢查及壺腹部活檢做病理檢查,可提高診斷率。必要時可同時放置膽道內支架,引流減輕黃疽為手術做准備。少數病例在ERCP檢查後可發生注射性急性胰腺炎和胰膽管感染。
4.磁共振胰膽管成像( MRCP) 是無創性、無需造影劑即可顯示胰膽系統的檢查手段,顯示主胰管與膽總管病變的效果基本與ERCP相同。但缺點是無法了解壺腹等病變,亦不能放置膽道內支架引流減輕黃疽為手術做准備。
5.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 ERCP插管失敗或膽總管下段梗阻不能插管時,可以通過PTC顯示膽管系統。胰頭癌累及膽總管,引起膽總管梗阻、擴張和阻塞,梗阻處可見偏心性壓迫性狹窄。還常見膽總管的圍管性浸潤,造成對稱性膽總管狹窄或不規則胰管。PTC還用於術前插管引流,減輕黃疸。
6.CT可顯示>2cm的腫瘤,可見胰腺形態變異、局限性腫大、胰周脂肪消失、胰管擴張或狹窄、大血管受壓、淋巴結或肝轉移等,診斷准確率可達80%以上。
7.選擇性動脈造影經腹腔動脈做腸系膜上動脈、肝動脈、脾動脈選擇性動脈造影,對顯示胰體尾癌可能比B超和CT更有效。其顯示胰腺腫塊和血管推壓移位徵象,對於小胰癌(<2cm)診斷准確性可達88%。有助於判斷病變范圍和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8.超聲內鏡檢查超聲胃鏡在胃內檢查,可見胃後壁外有局限性低回聲區,凹凸不規整的邊緣,內部回聲的不均勻;超聲腹腔鏡的探頭可置於肝左葉與胃小彎處或直接通過小網膜置於胰腺表面探查。結合腹腔鏡在網膜腔內直接觀察胰腺或胰腺的間接徵象,並行穿刺活檢,胰腺癌檢出率將近100%。
(四)組織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 :在CT、B超定位和引導下,或在剖腹探查中用細針穿刺作多處細胞學或活體組織檢查,確診率高。
以上闡述僅供參考,祝好運,如需詳詢請網路嗨我。
⑼ 慢性胰腺炎的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胰酶測定血清澱粉酶測定是最廣泛應用的診斷方法。血清澱粉酶增高在發病後24小時內可被測出。血清澱粉酶明顯升高>500U/dL(正常值40~180U/dL,Somogyi法),其後7天內逐漸降至正常。尿澱粉酶測定也是診斷本病的一項敏感指標。尿澱粉酶升高稍遲,但持續時間比血清澱粉酶長。尿澱粉酶明顯升高(正常值80~300U/dL,Somogyi法)具有診斷意義。澱粉酶的測值愈高,診斷的正確率也越高。但澱粉酶值的高低,與病變的輕重程度並不一定成正比。血清脂肪酶明顯升高(正常值23~300U/L)是診斷急性胰腺炎較客觀的指標。
(2)其他項目包括白細胞計數增高、高血糖、肝功能異常、低血鈣、血氣分析及DIC指標異常等。
2.放射影像學
腹部B超可幫助診斷。B超掃描能發現胰腺水腫和胰周液體的積聚,還可探查膽囊結石、膽管結石,但受局部充氣腸袢的遮蓋,限制了它的應用。
⑽ 胰腺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實驗室檢查 1.急性發作時血白細胞升高,各種胰酶活性增高,發作間期胰酶活性正常或偏低。 2.糞便檢查 鏡下可見脂肪滴和不消化的肌肉纖維。經蘇丹Ⅲ酒精染色後可見大小不等的紅色小圓球。該法可作為簡單初篩的基本方法。 3.其他 如糖耐量檢查、血膽紅素,鹼性磷酸酶等均有助於慢性胰腺炎的診斷或幫助全面了解肝功能及膽道梗阻的情況。 4.胰腺外分泌功能檢查 用脂肪及氮平衡試驗,可以了解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分泌情況。澱粉耐量試驗可以了解澱粉酶的分泌情況。 (1)胰腺刺激試驗:用腸促胰液肽(secretine)、縮膽囊素-縮膽促胰酶素(cholecys-tokinin-pancreozymin,CCK-PZ)或雨蛙肽(caerulin)靜脈注射,可以刺激胰腺分泌,按時從十二指腸引流管取出胰液,觀察胰液量、碳酸氫鈉及各種胰酶分泌量。當慢性胰腺炎時,分泌量減少。 (2)PABA試驗:雖較簡便,但敏感性較差,所受影響因素較多。胰腺功能損害較嚴重者易有陽性結果。 (3)糞便糜蛋白酶測定對早期慢性胰腺炎者49%出現下降,嚴重的晚期慢性胰腺炎患者80%~90%明顯下降。 (4)膽固醇-13c-辛酸呼吸試驗:亦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方法,如胰腺分泌的膽鹼酯酶減少則可由呼出的13c標記的C02測出。其敏感度及特異性均較好。 (5)最近的報道還顯示:測定糞便中的彈力蛋白酶含量對於慢性胰腺炎有重要幫助,其敏感性達79%,如除外小腸疾病等影響因素,其特異性可達78%。彈力蛋白酶在慢性胰腺炎時糞便排出量下降。 (6)用放射免疫學方法測定血中CCK-PZ含量,對診斷慢性胰腺炎有幫助。正常空腹為60pg/ml,慢性胰腺炎病人可達8000pg/ml。這是由於慢性胰腺炎時胰酶分泌減少,對於CCK-PZ分泌細胞的反饋抑制減弱所致。 血液生化: 1.白細胞計數 輕型胰腺炎時,可不增高或輕度增高,但在嚴重病例和伴有感染時,常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也增高。 2.澱粉酶測定這是診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客觀指標之一,但並不是特異的診斷方法。在發病早期,胰腺血管有栓塞以及某些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時,由於胰腺組織的嚴重破壞,則可不增高。有時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肺炎、腮腺炎、潰瘍病穿孔以及腸道和膽道感染的情況下,澱粉酶也可增高。因此,有澱粉酶增高時,還需要結合病史、症狀與體征,排除非胰腺疾病所引起的澱粉酶增高,才能診斷為急性胰腺炎。胰型同工酶可明顯增高。對高度懷疑胰腺炎而澱粉酶正常者,對高澱粉酶血症的澱粉酶是否來源於胰腺,測定同工酶則更有價值。 3.血液化學檢查重型胰腺炎時,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血尿素氮升高,表明腎臟已有損害。胰島受到破壞時,可有血糖升高,但多為一過性。出血性胰腺炎時,血鈣常降低,當低於7mg%時,常示預後不良。 4.放射免疫胰酶測定(RIA) 因澱粉酶測定對胰腺炎的診斷沒有特異性,隨著免疫測定技術的進步,許多學者尋找更為准確的診斷方法,即胰酶的放射免疫測定法。當前,測定的酶大致有以下幾種:免疫活性胰蛋白酶(IRT)、彈力蛋白酶Ⅱ(elastaseⅡ)、胰泌性胰蛋白酶抑制物(PSTI)、磷脂酶A2(PLA2)。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急性胰腺炎 (1)腹平片:①胰腺部位的密度增強(由於炎症滲出所致);②反射性腸郁張(主要在胃、十二指腸、空腸和橫結腸);③膈肌升高,胸腔積液;④少數病例可見胰腺結石或膽道結石;⑤十二指腸環淤滯,其內緣有平直壓跡;⑥仰卧位腹平片,表現「橫結腸截斷」征,即結腸肝曲,脾曲充氣,即使改變體位橫結腸仍不充氣,這是由於急性胰腺炎引起結腸痙攣所致。 (2)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可能見到以下徵象:①胰腺頭部腫大,十二指腸環有擴大;②胃竇部受壓;③十二指腸有擴張、淤積現象;④十二指腸乳頭部水腫或由於胰頭腫大所致倒「3」字征;⑤胰腺假性囊腫時,可見胃腸受擠壓現象。 慢性胰腺炎 (1)腹部平片:可能見到胰腺的結石和鈣化影; (2)上消化道鋇餐:可能見到受壓或梗阻性改變; (3)ERCP:可能見到主胰管有局限性擴張和狹窄,或呈串珠狀改變,管壁不規則,有時可見到管腔閉塞、結石或胰管呈囊狀擴張等,根據主胰管的直徑,慢性胰腺炎分為大胰管型(直徑7mm)和涉及胰管(直徑≤3mm)兩種。前者適用於引流手術,後者需作不同范圍的胰腺切除。 2.超聲檢查 急性胰腺炎 (1)胰腺體積增大:在水腫型胰腺炎時,胰腺體積增大者少;而在重型胰腺炎時則多有增大,且胰腺輪廓模糊,表面不光滑,胰腺深面與脾靜脈分界不清,有時胰腺前後界難以辨認。 (2)胰腺回聲增強:在水腫型胰腺炎可見部分胰腺回聲增強,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可見胰腺內部大幅度凹凸不平,多有強回聲,間有不規則低回聲區。 (3)腹腔滲液:在水腫型胰腺炎不多見,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多有之,其中多為彌漫性積液,也可為胰腺周圍之局限性積液。經治療之後也可發現胰腺膿腫及假性囊腫。 慢性胰腺炎 可顯示胰腺假性囊腫、擴張的胰管和變形的胰腺,並可提示合並的膽道疾患。 根據以上所述,結合臨床特點,超聲可以作為鑒別水腫型與重型胰腺炎的手段之一。 3.CT檢查 CT掃描也可顯示胰腺及其周圍組織從輕度水腫、出血到壞死和化膿的各種病理變化。CT也能發現胰腺周圍的積液和小網膜、腎周圍間隙的水腫,有助於早期發現及追蹤觀察胰腺假性囊腫。因不受胃腸積氣與肥胖的影響,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診斷手段,能清晰顯示大部分病例的大體病理改變。根據慢性胰腺炎CT特徵結合B超,將其影像學改變分為以下幾型:①腫塊型:胰腺呈局限性腫大,形成一邊界清晰、形態比較規則的腫塊,增強CT掃描可見到均勻的增強效應,膽、胰管無明顯擴張;②腫塊加膽管擴張型:除了腫塊尚伴有膽管擴張;③彌漫腫大型:顯示胰腺呈彌漫性腫大,無確切腫塊,也無胰膽管明顯擴張;④胰、膽管擴張型:顯示胰、膽管雙重擴張、胰頭部無明顯腫塊;⑤胰管擴張型:顯示胰管全程擴張。此外還可見胰腺鈣化、胰管結石、胰腺囊腫等改變。上述分型有利於指導外科手術選擇。 4.纖維內鏡檢查 (1)纖維胃鏡檢查沒有直接的診斷價值,可能看到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水腫與充血,胃後壁可能見到凸起的改變(腫大胰腺所致)。 (2)纖維十二指腸鏡除可看到胃十二指腸黏膜的病變外,可觀察到十二指腸乳頭部的異常或病變,特別是在壺腹部結石嵌頓引起的胰腺炎時,可看到凸起的乳頭或結石,從而直接找到病因。 (3)內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只適合於急性症狀控制後,作為了解膽道病變而使用。雖對胰管梗阻情況也能做出判斷,但有造成胰腺炎再次發作、成為注入性胰腺炎的可能,故不宜常規使用。 5.腹腔鏡檢查對於診斷尚不十分清楚的急性上腹痛或重型胰腺炎,腹腔鏡檢查可有一定意義。通過腹腔鏡可見到一系列的病變,可分為准確徵象和相對徵象。 6.血管造影術 血管造影可顯示出胰腺和胰腺周圍動脈的血管病變(如動脈瘤和假性動脈瘤)。 7.核素掃描 發病早期多正常,但在重型胰腺炎時,可見不均勻或不顯影或局限性放射性缺損區。 8.MRI 慢性胰腺炎時胰腺表現為局限性或彌漫性腫大,T1加權像表現為混雜的低信號;後加權像表現為混雜的高信號。在MRI檢查上,慢性胰腺炎與胰腺癌鑒別困難。 9.其他檢查方法 心電圖、腦電圖等,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直接幫助,但在重型胰腺炎時也多有改變,可作為診斷與治療的輔助檢查方法。 【胰腺炎】其他相關疾病信息: �6�1胰腺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6�1 �6�1胰腺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6�1胰腺炎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6�1胰腺炎應該如何治療? �6�1胰腺炎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6�1胰腺炎應該如何預防和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