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條件下,大家的生活受到了干擾,怎麼辦
疫情條件下,大家的生活受到了干擾,有些人覺得,奧密克戎亞變異快,要是疫情一直持續下去,我們該如何是好?鍾南山院士給予了解答:一個是要做好疫苗的接種;一個是做好個人的防護;還有一個就是加強疫苗的研發,以此來保障人民的安危。
我們對他們要有信心,對他們的產品也要有信心。無論是北京生物,還是北京科興,他們都是很用心的企業,他們生產疫苗,是為了幫助大家抵抗病毒的。有些人覺得,老人和孩子,就沒有必要注射了。這個注射,是自願的。醫療企業應該多研發更好的產品,滿足大家的需要。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我們一起討論下!
② 疫情期間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疫情期間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疫情期間如何緩解焦慮情緒,面對疫情,一些居民產生了不安、焦慮和恐慌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積極調適自己的不適心理,穩定自己的心態很是重要。那麼疫情期間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疫情期間焦慮緊張怎麼辦?
遇到重大應激事件,出現各種情緒反應是正常的,適度的擔心有利於保持警覺,防控疫情,能督促我們做好自我防護,所以要接納這些情緒。
一、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自己。積極配合政府、醫生,擁有好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渡過這次疫情。
二、適當鍛煉,合理飲食。做好防護措施,相信疫情會過去。
三、當心情焦慮時,可以唱歌、跳舞來緩解情緒。
四、生活要規律,千萬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睡眠。
五、多陪伴孩子,可以輔導他們學習,和他們玩游戲。
六、為疫情過後的工作做好准備,積極尋找掙錢的方法。畢竟我們要改激生活,掙錢是不能懈怠的。
七、關心老人,與信任的人多交流,多和朋友家人交流。心理不恐懼、心態好,你才會更健康。
宅家也要安排和利用好時間
1、要按照平常的作息規律,適當運動(如做操、跳繩、跑步機等)避免賴床;
2、和家人一起做游戲、整理內務、做美食等,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一些;
3、平常想做而來不及做的一些事情,現在就可以靜下心來去做,比如看書等。上網課的人也需要像平常一樣穿戴整齊,避免邋遢。
4、要精神振作。朋友雖少聚會,但還可通過微信等增加交流。
5、要學會以正能量的心態面對我們的疾病觀、生死觀,增加我們的心理彈性,也就是說增加正能量,減少負能量。
6、發揮(或培養)興趣愛好。比方說把以前拍的照片整理一下,還可以學學後期製作。有小孩的在家裡和孩子一起動手做玩具;給老人回憶一下過去的歲月。增進家庭親情,彌補平常忙不過來的虧欠之情。
心理調適「三件套」
覺察、接納、調整
覺察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你可以問一問自己,不良的情緒是什麼、來自哪裡、為何而來?找到原因,才能對症調節。如果出現的不良的情緒已經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或者給你造成了痛苦,建議及時干預。
學會接納
盲目對抗焦慮只會引發更大的`焦慮,所以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自我調整
適度宣洩(大哭、放聲歌唱等)、學會安慰自己(給予積極的自我暗示)。
求助他人
如果通過自我調整仍然無法排解,我們可以求助他人或者到專業的機構尋求幫助。
心理調適「五核棗襪還要」
通過改變一些日常作息習慣
要好好睡覺
睡前半小時不玩手機,睡眠前進行自我放鬆療法。第一步,躺在床上做出舒服的睡姿;第二步,告訴自己不要睡著;第三步,盡量保持清醒狀態。
要勤鍛煉
鍛煉能增強我們的心理韌性,降低血液里的腎上腺素。簡單的運動包括:慢跑、跳操、瑜伽、散步等。每周鍛煉3-5次,每次持續30-60分鍾。
要好好吃喝,保持營養均衡
減少糖分與咖啡因的攝取,咖啡因容易讓我們的身體處於緊張狀態而難以舒緩,高糖的攝取則容易讓我們在壓力狀態下難以復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這可以幫助我們穩定神經。
要和親朋多交流、多分享
無論是朋友的擁抱還是言語上的安慰,都能有效降低我們的壓力值。
要善管理
如:關注當下的狀態,把注意力集中到目前所做的事情;學會從多方面來解釋問岩尺題,練慣用理性想法替代;轉移注意力,可以聽音樂、打游戲、追劇、畫畫、運動等;記錄焦慮日記,書寫心中的不適來減壓。
一、學會人際關系的斷舍離
「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吉祥經
很多人會感到焦慮,有的時候是來自沒有處理好自己與別人的人際關系。不想交往的,三觀不同的人,果斷斷舍離,把有限的精力留給值得的人。
如果因為工作實在沒辦法遠離,那就當成普通的同事關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試圖成為朋友,心裡的期待降低了,就不會那麼累了。
除此之外,去做那些我們堅持的對的事情,不過多把別人對自己的期待背負在身上。你要知道,世界從來都是自己的,與他人沒多大關系。
放下人際焦慮,清理自己的朋友圈,給自己做減法。
二、進行強制性時間管理
每天合理天規劃自己的時間,健康作息,做一個時間表。很多時候,焦慮來源於我們的拖延症。事情越多,越不知道從何做起,就越拖延,拖到最後,就越焦慮。
可以拿出一張紙,或者在手機備忘錄列出你接下來一段時間要做的事情。對手頭上的工作進行合理的分解,每一小塊都在你能承受的范圍內。每完成一項,你就會有很高的成就感,大任務也在一點點的小目標的解決中完成了。
當我們能在短短的一天當中,從容安排好並完成每天的任務,信心和成就感滿滿,自然不焦慮了。
放下拖延症,規劃作息及時處理當天事情。
三、調整呼吸,做一些讓你感到開心的冥想
用冥想解決焦慮,就像用運動解決肥胖。
當你感到特別焦慮的時候,不妨試著遠離你的社交軟體,給自己留一個獨處的時間,哪怕只是從每天10分鍾開始。
做一些讓自己感到快樂的冥想。一個人的情緒也是此消彼長的。開心的情緒多了,焦慮的情緒自然就消減了。通過此冥想,可以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意識地清空自己情緒垃圾,這樣才能不被負面情緒吞沒,才能保持清晰的、保持平和的、保持身心和諧的過好每一天。
③ 新冠疫情帶來的巨大生活改變,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
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延續的時間很長,已經超過了一年的時間,還沒有徹底結束,但是現在疫苗已經出來了,很多人都打了新冠疫情的疫苗,我相信我們能夠戰勝這次病毒,新冠疫情帶來的巨大生活改變,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雖然我們的行動受到了拘束,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的人生就被拘束了,很多地方還是可以走動的,出門的時候要帶好口罩,每天積亂唯冊極向上的生活,相信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我們能夠戰勝這個病毒。熱愛生活,積極面對每一天,我相信我們能夠戰勝這次病毒。
④ 面對疫情,如果感到壓力和焦慮怎麼辦
提供以下幾條建議,希望可以對你有用:
1、適度轉移和釋放壓力
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轉移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壓力太重背不動了,那就放下來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轉到讓你輕鬆快樂的事上來。等心態調整平和以後,已經堅強起來的你還會害怕面前的壓力逗碼激嗎?
2、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壓力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壓力。壓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變為動力,就看自己如何對待。 社會 是在不斷進步的,人在模洞其中不進則退,所以當遇到壓力時,明智的辦法是採取一種比較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看看書刊、聽聽音樂等方式,讓心情慢慢放鬆下來,再重新去面對。
3、適當地休息
過重的勞動會導致人生理疲憊,效率低下,從而導致過分的焦急與緊張。適當地休息不但會緩解大腦疲勞,而且可以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減輕心中的壓力。
一個方面是來自自身外界,另一個方面是來自於心裡,
來自外界,無非是來自於生活和工作,其實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等疫情過去以後,我們可以努力的工作,為自己的生活不留遺憾而努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拚搏到無能為力,努力到感動自己,相信自己一定會好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來自心裡可能你對自己的生活沒有那麼自信,感覺生活非常的困難,焦慮和無助,其實也不用給自己那麼大的心理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的時候,感到焦慮或者困難無助的時候,可以看一會兒自己想看的電視,玩一會兒自己想玩的 游戲 ,看一本自己很久以來都想看的書,通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緩解自己的焦慮,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不容易,我們已經比很多很多人已經好很多了,努力感受生活當中的點滴美好,每個人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懷念的!
壓力在哪?
是經濟方面?是身體方面?還是僅僅悶在家裡所致?
如果是經濟方面的,就靜下心來想一想疫情過後該做什麼買賣,現在就可以做好計劃,打電話聯系客戶,一旦疫情解除,馬上開始做。現在不是你一人無事可做,所有人都悶在家裡。
如果是身體方面,注意吃好睡好鍛煉好,有好的心態才能有好的身體,這點不用說,誰都懂。
如果僅僅因為悶在家裡,想一想那些沖在一線的醫生和護士,他們可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他們有說不去的選擇么?
在家都悶半個月了,焦慮,誰都有,但是可以看看書,做做自己喜歡的手工,和老友電話聊天,為家人做一頓豐盛的晚餐……全身心投入地去干一件事情,就可以忘記壓力與焦慮。
壓力就是動力,祝你好運!
1、接納改變
接納改變。疫情中的這些情緒、生理反應都是正常的。這些反應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生存預警和保護機制,可以促使我們更謹慎地做好防範、預防感染。
這些改變幫助我們動員全身的能量,以一個更好的姿態來面對和處理疫情帶來的問題和挑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改變,我們才能更嚴肅地看待疫情的現狀,更積極地做好各種防護措施,為疫情的防治做更多更有效的准備。
2、與情緒共處
正視情緒變化。在疫情的壓力下,人們會出現與以往不同的情緒變化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我們可以試著回憶一下,以前面對壓力時,使用了哪些情緒應對方法,如果現在依然有用,那麼可以繼續使用。
此外,我們還可以:
· 合理宣洩情緒,如做一些室內運動、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煩惱和焦慮,然後把這張紙撕掉。
· 尋找親朋好友的支持,盡量避免只會一味嘲笑自己、否認自己的擔心和焦慮、批評自己的人。
· 先照顧好自己,在這個時候,先緩解自己的情緒,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才能更快恢復、更好地幫助其他人。
3、思維策略
·把擔憂的問題轉換成肯定陳述。比山襪如把「如果疫情失控怎麼辦?」換成「我擔心疫情有失控的可能性。」
· 質疑扭曲觀點的正確性。試著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擔憂的事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出現疫情時,有過失控嗎?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的每日資訊中,正面信息多於負面,我們需要根據事實,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
· 用符合現實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觀點。這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客觀地評估現實情況,並且在能力范圍內合理應對。
我們可以嘗試問問自己:還能想到其他結果嗎?如果是比較好的結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最壞的結果不是100%,那麼能夠反駁這個結果的證據有哪些?
通過這些自問自答的方式,讓我們的想法更靈活、更實際,緩解情緒,更好地應對壓力。
4、行動策略
行動上,找回原來的生活節奏。制定像原先生活節奏的計劃,並去執行它們,以獲得穩定感和掌控感。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進行身體勞動和其他具體工作,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如室內運動、做家務等。
記錄下某個時間段的作息安排,或制定相關的計劃,這些計劃可以是你平時會做的,能讓你感到愉悅的事。比如做室內運動、看書、看電影、玩 游戲 等。每天給自己規劃2-3件容易完成的事即可。
設置提醒,並試著完成它們。當然,如果你無法完美地執行自己所有的計劃,也沒關系。因為我們的目
壓力在哪?
是經濟方面?是身體方面?還是僅僅悶在家裡所致?
如果是經濟方面的,就靜下心來想一想疫情過後該做什麼買賣,現在就可以做好計劃,打電話聯系客戶,一旦疫情解除,馬上開始做。現在不是你一人無事可做,所有人都悶在家裡。
如果是身體方面,注意吃好睡好鍛煉好,有好的心態才能有好的身體,這點不用說,誰都懂。
如果僅僅因為悶在家裡,想一想那些沖在一線的醫生和護士,他們可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他們有說不去的選擇么?
在家都悶半個月了,焦慮,誰都有,但是可以看看書,做做自己喜歡的手工,和老友電話聊天,為家人做一頓豐盛的晚餐……全身心投入地去干一件事情,就可以忘記壓力與焦慮。
壓力就是動力,祝你好運!
壓力和焦慮無非來自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來自自身外界,另一個方面是來自於心裡,
來自外界,無非是來自於生活和工作,其實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等疫情過去以後,我們可以努力的工作,為自己的生活不留遺憾而努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拚搏到無能為力,努力到感動自己,相信自己一定會好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來自心裡可能你對自己的生活沒有那麼自信,感覺生活非常的困難,焦慮和無助,其實也不用給自己那麼大的心理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的時候,感到焦慮或者困難無助的時候,可以看一會兒自己想看的電視,玩一會兒自己想玩的 游戲 ,看一本自己很久以來都想看的書,通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緩解自己的焦慮,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不容易,我們已經比很多很多人已經好很多了,努力感受生活當中的點滴美好,每個人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懷念的,
面對疫情,如果感到壓力和焦慮怎麼辦?
這幾年, 社會 發展快,生活節奏快,無論是哪個年齡段,哪個行業的人都感到壓力大,是不是出現莫名的焦慮。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焦慮加重,甚至出現一些症狀,睡眠問題等。
現實的問題是存在的,躲也躲不過,要積極面對,但要了解相關知識,知道病毒的特點,傳播方式,應對方式,積極做好防護,如果按照鍾南山、李蘭娟等專家說的去做,防護基本不會問題。如果萬一被感染,要及時就醫,隔離,現在很多人都治癒出院了,說明並不是不治之症。
現在要做的是防護,以後長遠要做的是 健康 的生活方式,提升免疫力,免疫力好抗各種疾病的能力就強。
病毒的防控靠醫學方法與 社會 治理,但城在封,群體活動在禁止,信息不透明且延遲……我們的心弦也在不停地被重重敲擊。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防控我們心理上的「疫情」呢?
我們在壓力中會發生哪些變化?
疫情持續存在的壓力會讓我們在情緒、生理、思維和行為上都出現變化,而這些變化通常是「應激」的表現。應激(Stress)指的是當一個生命體所面對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應對能力時,所產生的一種應對這個事件的反應模式。
因為本次疫情持續的時間較長,且仍在發展,所以人們通常會處在一種慢性的應激狀態。應激狀態通常被分為警覺反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當我們處在前面兩個階段時,盡管持續時間比較長,但整體而言我們會發生的變化都在正常和可控的范圍內。 下面是人們在此次疫情中在應激的前兩個階段時會有的變化:
1
情緒反應
不同的人,隨著自己處境的不同(如離疫區的遠近、身邊是否有人感染、自己是否感染等),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我們的情緒可能會比以往波動性更大、程度更深、持續時間更久、種類更加復雜。
◆焦慮與恐懼: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我們中有 50% 以上的人會因為病毒在傳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慮和恐懼,會總擔心肺炎會降臨到自己或他人身上,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是個頭,甚至對自己能做的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確定,令自己難以放鬆。
◆懷疑、疑病: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有 20% 左右的人會擔心自己已經被感染新型肺炎了。我們會因為病毒和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對自己或他人的衛生情況和身體 健康 情況有著更多的懷疑,甚至會在去醫院就診時懷疑各種檢查結果和醫生。
◆憤怒:我們還會因為原先生活 / 工作 / 社交節奏和計劃被打亂、本來便宜的生活用品價格大幅上漲、信息的不確定性,和患者逃離等不穩定因素,感到煩躁、慪火、憤怒。
◆悲傷、抑鬱: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有超過 10% 的人會出現抑鬱情緒。隨著疫情的不斷嚴重和持續,我們可能會對未來感到絕望,對父母不採取防護措施而感到委屈、傷心,彷彿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濟於事
◆愧疚:雖然許多人離疫區較遠,自己也未患病,但有可能因為來自疫區的新聞,以及身邊親友 健康 狀況的波動而感到愧疚不安,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甚至會認為患病的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易波動:在疫情壓力和其他壓力與事件中,我們的情緒會變得更為波動,變得更容易受到驚嚇或恐慌。
◆精疲力竭、麻木:當我們長期處於壓力中,而自己的應對或他人對自己幫助無法緩解自己的困難時,我們的生理資源或心理資源會被很快耗光,而讓我們缺乏繼續應對的能力,繼而對壓力感到麻木。
◆「英勇無比」:很多人會在病毒和疫情前變得情緒高漲,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懈可擊。但我們對疫情嚴重性的否認和對自己的自戀並不能幫助我們抵抗病毒、變得更 健康 。
2
生理反應
壓力不僅僅會給我們帶來心理上的困擾,它們同樣會影響我們的生理情況。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有超過 20% 的人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而出現了生理上的反應。
◆腹痛、腹瀉:腹痛、腹瀉會是我們在面對巨大壓力時經常會出現的生理反應。回憶一下我們在重大考試、面試之前的表現,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經歷?
◆無明確原因的身體疼痛:我們的肚子、頭部、肩頸腰背等肌肉處,會因為壓力和情緒的影響出現無明確原因(如沒有外傷、沒有生理疾病)的疼痛。
◆胸悶、多汗、發冷、顫抖、肌肉抽搐等身體變化:巨大的壓力會影響我們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進而讓我們體驗到這些變化。
◆食慾變化:在巨大的壓力和情緒下,我們的食慾會降低或升高。如果這種飲食的變化未影響到身體 健康 ,則無需驚慌。
3
思維反應
壓力對我們心理的影響還體現在了我們的思維過程和思維內容上。
◆思維內容變化:我們會因為懷疑,對自己或他人的各種變化變得更加敏銳,也可能出現往壞處解讀各種信息、誇大嚴重後果和低估自己應對能力的傾向。比如可能我們咳嗽兩下就立刻懷疑自己得肺炎了。
◆記憶力下降:我們對壓力和情緒的應對會不停占據我們的大腦資源,讓我們分心,所以我們的記憶力會變得不如以往好,會出現愛忘事的情況。「我要幹嘛來著」可能是我們在這幾天經常說的話。
◆注意力難以集中:因為上述相同的原因,我們也會變得難以集中注意力去做以往能夠輕易做到的事。
◆猶豫不決:壓力、情緒和大量的信息會消耗我們的能量,可能讓我們在「要不要開空調」這些小事上難以做出決定。
◆難以交談想法:由於壓力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我們在動用大腦能量進行回憶、決策和組織語言上的功能都受到了影響。可能我們心裡特明白一件事,但是此時把它說出來卻前言不搭後語。
4
行為反應
在壓力中,隨著我們情緒、生理和思維的改變,我們的行為也會發生改變。我們可能會變得比以往更安靜,難以像以往一樣做事。我們也可能變得更好動,停不下來。
◆迴避行為:我們會因為我們對病毒和疫情的擔心和恐懼不再去一些我們平時可能會去的地方,比如醫院、超市、菜市場等。適當且必要的迴避行為是能夠保障我們的安全的。
◆強迫行為:由於壓力,我們會變得懷疑,並想要更多的確定性,所以我們可能因此出現一些強迫行為,比如頻繁、持續地洗手,不斷噴灑酒精消毒、不停地檢查口罩的佩戴、不停刷手機以獲取最新信息等。
◆睡眠變化:我們的睡眠會隨著我們的心理變化而減少或增多,比如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入睡,睡得很淺,半夜經常醒來,做噩夢,或在第二天過早地醒來。
◆藉助物質:我們為了應對壓力,可能會比以往更加頻繁地吸煙、飲酒,或使用精神類處方葯,甚至是毒品,來幫自己緩解或迴避痛苦的感受。
◆人際變化:由於心理變化,我們可能會在與人交往中(無論是面對面時還是在網上)變得更加易怒,發生沖突,或更加疏離,只想要一個人呆著,拒絕他人的幫助或無法幫助他人。
我們如何緩解這些變化給我們帶來的困擾?
1
接納改變
疫情的持續存在會令我們處在「應激」的狀態里,而上述的改變都是我們應激的表現。我們在疫情中會發生這些變化,都是正常的,這是我們的身體在為壓力做准備,以幫助我們更好應對壓力的表現,而不是意味著我們是脆弱的、有錯的。
2
更好地與情緒共處
接納改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接納我們自己的情緒變化。在疫情的壓力下,我們會出現與以往不用的情緒變化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
3
思維策略
我們可能會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和情緒陷入思維的怪圈,比如對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單一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往往是壞的。我們還可能無限地誇大壞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夠做的和改變的。
4
行動策略
行動上,我們可以嘗試在目前的混亂中,找回原來的生活節奏,制定像原先生活節奏的計劃,並去執行它們,以獲得穩定感和掌控感。此外,我們還可以嘗試進行身體勞動和其他具體工作,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如室內運動、做家務等。
心裡防疫總結
面對
我們會在這次疫情中出現上述的各種變化是正常的表現,是一種當我們在面對壓力時調動全身能量應對這些壓力的表現,並且會隨著壓力的緩解而緩解,或隨著自己對壓力情況的逐漸適應而緩解。如果你認為你的變化都還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讓自己感覺更好,同時不會傷害自己或他人,也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那麼也就無需對自己的變化過度地擔心或害怕。
這次突然爆發的疫情不得不將我們隔離在了自己的家中或沒能及時離開的工作場所中,使我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行動。在這些地方,許多人會因為信息的轟炸而不得不遠離電視和手機,這將我們的視線從豐富而復雜的世界一下子收回到了四面牆內,收回到了自己身上。漸漸地,我們會開始感到煩躁,感到空虛,甚至感到憤怒,彷彿一切都被強行變了,由不得自己一分一毫。
是啊,這是一個我們很久都沒再體驗過的狀態,一個自己與自己相處的狀態。在以前,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學習中還是工作中,似乎總是在疾馳,總是在飛奔,雙腳離開了地面。而現在,突然間,疫情和假期相撞,我們不得不落回到地面上,落在了自己面前——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好好和自己相處了?或許,大家可以趁這樣一個「機會」,和自己呆一會兒,看看自己一直想看卻沒看的書,寫寫自己一直想寫卻沒寫的信,做做以前一直想做的,但沒機會做的事,就停留在現在,去尋找下自己的意義,去尋找下生活的意義。或許,我們在此時此刻所思所想所感受,會和我們在飛奔時不同……
面對疫情,感到壓力和焦慮。在這關鍵時刻,時間段,我和大家一樣的心情。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聽從當地政府安排,做好自己和家庭負責任態度。待在家裡,不外處活動,常常帶口罩。不跟外人接觸。勤洗手措施等等。相信在舉國上下都在抗擊疫情,做出應該做的事,會戰勝疫情這個堡壘之夜。坦誠相待,不能產生壓力和焦慮情緒,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⑤ 疫情期間,我總是感到害怕、恐懼怎麼辦
面對疫情,產生恐懼和害怕是人之常情,但需要調整好心態,梳理下產生這種恐懼和害怕的原因,然後從原因入手,做好防護,做到杜絕污染。比如害怕出去感染,就老老實實呆在家裡,盡量不出門,一定要出去也要做好防護,回來進門做好消毒工作;如果是擔心身體素質欠佳 ,那麼更加需要心態好,在家也可以鍛煉身體,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如果是因為長時間瀏覽網上或者聽別人議論有關這次疫情的嚴重性,那麼請轉移你的注意力,多看看輕松的書籍和電視劇,緩解焦慮。
總之,要相信我們偉大的國家,我們可敬的醫護人員和解放軍,一定會護我們周全的,加油!加油!再加油!
疫情期間,我感到害怕,恐懼。是可以理解,疫情高發時,很好人都害怕。後經過白衣天使和很多英雄的付出,現在疫情減少很多。現在在家裡多做些自己喜歡事,保持良好心態,一切都在好轉。
隔離在家感到特別恐慌,以下幾個建議供您參考:
1. 減少對即時安全感的需求,告訴自己疫情消退需要時間。
2. 培養雙重感知能力,將注意力放在周圍確定的事物上。
3. 嘗試學會接受不安全的狀態以及自己的負性情緒。
4. 學習積極心理學方法尺啟悶,增加大腦對積極信息的信號攝入,可以利用分享三件好事的方法來完成。
5.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可預測的情形中,我們會獲得舒適感,而建立有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建立可預測的生活模式,使內心漸漸趨於平衡。
6. 避免自我封閉,尋求有效的情緒宣洩途徑。可以通過手機網路等方式保持與親人朋友的聯系,不讓自己真正陷入自我孤立的心理狀態。
7. 可以適當關注疫情信息和必要的科學防控知識,關注的時間不宜過長,30分鍾以內為宜。這樣可以做到心態穩定的同時,客觀及時准確的獲得必要的信息知識,避免受不實信息謠言所干擾。當然,恐慌較明顯的個別人群,建議從此刻停止對疫情的關注。
心態很重要,沒必要過度的去想這個問題。該來的總會來,我們自己改變不了
疫情期間,疫情消息隨時隨地從四面八方傳來,讓我們的心理處在了一種信息過載的狀態,我們會不自覺地減少對其他信息的關注,面對一些不好的消息時,就很容易造成害怕、恐懼。疫情也讓我們的很多計劃落空,在家裡待久了心情也會感到有些閉塞,旁畝這種不佳情緒就更會加重。
1. 適當轉移注意力
改善信息攝入是改善這種不良心理環境的方法之一。我們可以適當轉移一下注意力,比如看一些自己喜歡的電影、看一本感興趣的書、和家人一起看看電視等,緩解一下內心的緊張和焦慮。
2. 制定計劃,找到生活的穩定感
穩定感和穩定的生活方式對我們的生理和心理 健康 都有很大益處。我們可以試著找回之前熟悉的生活,比如嘗試每天寫下陵彎第二天的工作、生活計劃等,並安排好做每件事的時間段。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回歸對生活的掌控,慢慢找回生活的穩定感。
3. 了解專業、科學的信息,做好防疫措施
在各種疫情信息排山倒海式襲來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信息來源靠譜的權威信息渠道,了解專業、科學的疫情信息,不傳謠、不信謠。另外,學會正確的防疫措施,謹遵專業醫生和專家的建議,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勤消毒、拒絕野味。行動上盡人事,就能減少很多心理上的害怕、恐懼。
4.及時清理負面情緒,積極尋求幫助
遇到讓自己不愉快的事,要多和家人、朋友進行溝通,或者通過運動等方式及時清理不良情緒。如果自己或自己身邊的人,有焦慮、抑鬱、無助等負面情緒,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周,應及時撥打心理求助熱線,或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把精力不要放在疫情的新聞上,不要去關注這些新聞動態啦,做點自己平時喜歡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