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鑒定銅錢
古錢辨偽的方法
(1)傳統鑒別法
①辨字:
我國的貨幣文化從產生、演變與發展,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是文化傳播的工具。在中國,當金屬鑄幣產生之時,就在錢面上鑄造了文字,或表示幣值,或表明地名,或為錢幣之名稱,沒有文字的鑄幣相反倒顯得比較少見。不同時代的錢幣錢文具有它所在時代的文體風格和韻味,後人盡管可以學習前人,但畢竟是一種摹寫,充其量也只能達到維妙維肖的程度,由於手勢、運筆、氣力等方面的差異,不可能達到完全一致,這樣,對古錢上的文字進行辨偽,就成了錢幣鑒定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這里,我們可以舉較為典型的不同時代的錢幣文字特徵來加以說明。
先秦時期是我國貨幣發生、發展的歷史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社會商品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貨幣經濟得到了確立,金屬鑄幣開始登上歷史舞台。這時期的鑄幣主要有刀幣、布幣、圜錢和楚貨幣四大系列,無論是哪一個系列的貨幣,它們大多鑄有文字,這些文字一般所具有的特徵是:纖細、流暢、售秀,布局隨意得體。由於先秦鑄幣文字是用刀直接刻在錢范上鑄就的,所以,文字留有明顯的刀刻筆意,並且一氣呵成,沒有改寫的痕跡。又由於當時鑄幣文字是由鑄錢工匠所為,所以文字並沒有同時代青銅容器上的銘文來得規矩、嚴謹,布局相對來說也顯得粗放,但前後連貫呼應,生動自然。先秦鑄幣文字所具有的這些時代特徵,即使是一位對此頗有研究的行家,也難以達到出神入化、毫無差異的程度,更何況大多屬勢利之人的作偽者們呢?
以懸針篆體自成一格,為後人所推祟的王莽錢幣除貨泉、大泉五十、貨布、大布黃千外,其它都比較少見。因此,存世的贗品就顯得比較多些,有的超過存世真品本身的數量。通常所見的王莽錢偽品主要有貨布、大布黃千和一刀平五千三種。一刀平五千又稱錯刀、金錯刀,真品「一刀」兩字在環首的肉上,為陰文嵌金,偽品則或無「一刀」兩字,或「一刀」兩字為陽文,據說還有用金粉之類的東西描寫「一刀」兩字等,作偽方法相對來說容易辨識些:貨布、大布黃千盡管存世和考古發現較多,但由於其文字、製作之精美,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深受收藏家們所喜好,就文字書法而言,貨幣、大布黃千的錢文最能體現王莽錢文的風韻和水平,纖細而有力,流暢而雋秀,布局得體而完美,真品一般字口比較生辣、峻削,而一般作偽的方法是用真品翻制,鑄造出來的贗品盡管文字與真品達到了形似一致,但缺乏原來的生氣,而顯得木然,字口淺平。此外,還存在著一些製作加工方面的缺陷。
錢幣錢文的鑒定,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通過接觸大量的實物加以體會、咀嚼,然後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每個時代每種錢幣錢文的書體特徵和風格。此外,最好具有良好的書法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
②辨銹:
辨銹,是鑒別錢幣真偽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辨銹,即辨別銅的銹色,一般指銅銹。銅銹是指由於鑄造年代久遠,銅錢表面形成的一層氧化物。這種氧化物,又由於地理、地質、入土時間等條件的不同,所形成的堆積程度亦不盡相同。這種在錢體表面由銅胎自身發出來的質地堅硬牢固的小粒或塊狀銅銹,一般稱為「自然銹」或「硬銹」,用指甲或刀削等難以剔除,分布自然得體。銅銹因土層所含的化學元素不同,顯現出來的顏色也不大相同,主要有綠、紅、藍三種。
辨銹,首先要知道假銹的一些作偽方法,要不然,就會真亦假、假亦真,真假混淆。根據前人的經驗,我們將假銹的主要製作方法歸納如下:
a.用漆和顏料拌和塗在偽錢上,做得好的幾乎可以亂真,但時間一長,容易脫落。
b.用松香或膠水及顏料拌和做假銹,效果沒有第一種方法好。
c.將偽錢放入潮濕的土中或半於濕的地方,使其自然生銹,這種作偽方法需要的時間較長,產生的效果比前兩種來得真切,但一經磨擦,仍易脫落。
d.將偽錢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銅,形成的綠銹帶有結晶狀。
e.將偽錢浸入硫酸溶液中,盡管會迅速生銹,但錢幣表面受損嚴重。
f.將銅銹配上粘合劑、酸類溶液,塗在偽錢上作偽,這種方法產生的假銹比較牢固,銹色真切,但缺乏神采,容易使人上當。
知道了假銹的作偽方法,對我們鑒別銅銹真偽大有好處。無論用什麼方法製作的假銹,其表現出來的共同特徵是:質地鬆脆,由於大多不是由銅胎內部自然產生,而是利用化學反應的方式,所以,一般都浮在錢體表面,用指甲或刀削等很容易被剔除,因此又稱為「浮銹」或「粉狀銹」。真銹由於是自然形成,其分布隨意得體,沒有矯揉造作之感,而假銹卻不然,由於要做得逼真,能與真品混淆,在銅銹分布上,作偽者往往刻意琢磨,最後反而露出了馬腳。
在我國南方地區,尤其是安徽、江蘇等地發現的錢幣中,錢體表面也會生成類似粉狀銹那樣的真銅銹,對具有這種銅銹的古錢不能一概而論地都定為贗品,它們真假的區別在於,錢幣真品生成的類似粉狀銹的銅銹不像假銹那樣浮在錢體表面,而是由銅胎中自然發出,因此,與錢體連成一片,不易剔除。鑒別錢幣真偽時,應該盡量多地了解有關錢幣的來源、發現地或出土地等資料。
需要指出的是,錢幣表面不是都有銅銹的,先秦時代楚國金版就是如此,盡管相距今天有近二千年的時間,其色澤依舊,金光閃閃。鑒定這些東西,光憑銹色,會一無所獲,不知所措,這就需要同文字和當時的製作技術等結合起來分析判斷。辨別無銹的清代錢幣使用同樣的方法。
錢幣大體上分為「生坑」和「熟坑」兩種,生坑是指新出土不久的錢幣,表面一般氧化比較嚴重;熟坑,是指未經入土的傳世品。熟坑的錢幣經過人們長期流傳、撫摸,錢體表面自然生成了一層呈褐色或深褐色等色澤的保護膜,這層保護膜俗稱為「包漿」,雖是極薄的一層,但放在水中煮洗不會脫落。偽造的包漿一般是放在煤煙、油煙上熏黑,再上蠟打光,如用水沖刷,會基本消失。還有一種是將錢幣放入煤堆等黑色素集中的地方,時間久了,也會在錢體表面形成一層黑色薄衣,打光之後宛如包漿一般,對此應特別加以注意。包漿中比較常見的是呈黑褐色的傳世古色,又稱「黑漆古」。傳世古色偽造的方法常常見到的有兩種:一是將偽錢用火煅燒,取出後使之冷卻,錢的表面便產生黑色,再放在衣袋裡,經過一年半載,色澤光潤,與真錢相似;或待角火煅烤冷卻之後,用布沾上油脂在錢體上搓擦。這種方法偶有帶紅銹的。二是將偽錢用鹽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現黑色,用前種方法加工,色澤與真的傳世古色相同。對於這種帶有傳世古色的偽錢除了採用識別真假包漿方法外,還應根據文字、形制和製作等加以仔細辨認。
③辨形制:
錢幣的形制一般由政府明文規定。形制包括錢徑、錢穿的大小,錢體的輕重厚薄,內外郭的寬狹,錢背的深淺等諸方面。我國自金屬鑄幣在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以來,不同時代的錢幣形制並不完全相同,有的近似,有的大相徑庭。熟悉歷代錢幣形制變化,對鑒定錢幣真偽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我國錢幣形制大體經歷了三個重大變化:一是仿製生產工具和生活器具,二是方孔圓錢,三是機制不帶方孔的圓錢,如銀元、銅元。
先秦時代的錢幣形制盡管眾多,但仍可以理出幾條主要線索來。先秦貨幣可以分布幣、刀幣、圖錢和楚貨幣四大系列。布幣是由仿製青銅農具錢搏而來,各種布幣的主要區別在於首部、肩部和足部,一般都比較輕薄。刀幣是由仿製青銅工具刀削而來,形制上基本相似,齊刀大而厚重,明刀和圓首刀則輕而薄小。圓錢一般為平背,齊、燕兩國鑄行的方孔圓錢面有郭,三晉地區的圓孔錢則沒有,據說它們都是由仿製玉壁而來。楚蟻鼻錢是仿天然貝而來,金版仿龜背而來。先秦貨幣形制在中國貨幣史上獨樹一幟,與其他歷代貨幣風格迥異。
秦漢六朝時期開始,我國貨幣正規化、一統化,一般都採用方孔圓錢的形制。這種方孔圓錢的錢幣形制一直被延續到民國初年,歷時二千餘年。秦漢六朝時期,半兩錢除四株半兩中有的有郭外,一般皆平背,前期大而厚重,上海博物館所藏一枚秦半兩重64克。後期小而輕薄。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鑄行的五株錢,錢背一般都比較深峻、狹緣。六朝時期鑄行的永通萬國、五行大布等雖然在大小上有區別,但形制上類同。隋唐五代錢幣中出現了寬緣者。
宋代錢幣一改前制,錢背平淺,外郭大多較寬。金代錢幣與宋徽宗時鑄造的錢幣一樣,都相當精美,錢背較深,顯得輪廓分明。元明錢幣也是如此。清代錢幣則又恢復了宋代形制的某些特點,不同的是,面背內外郭都比較淺顯,道光以前的錢幣實行一等制,咸豐之後則出現了大錢。
盡管方孔圓錢依然鑄行,從清代光緒年問開始出現機器鑄造的貨幣,主要有銀元和銅元,民國時出現過機鑄的鎳幣、鋁幣等。光緒年間曾鑄造過一批機制的方孔圓錢,多見寶浙局等。
④辨製作:
了解各個時代錢幣鑄造技術對鑒定錢幣來說,是一個不容忽略的方面。
我國錢幣鑄造在唐以前採用的是范鑄法,唐以後採取的則是母錢翻砂法。唐以前的錢范有幾種質地:泥陶范、石范和銅范,它們並不是同時被使用的,而且一個范能夠鑄多少數量的錢幣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最早出現的泥陶范,起先是一范鑄一錢。戰國時期開始使用石范和銅范,布幣石范通常是一范鑄兩錢,即在一塊錢范上刻有兩枚布幣型腔。而一塊刀幣石范能鑄造的數量就不止這些了,通常在三至五枚。就石范鑄造技術而言,錢幣面范為石范、背為泥陶范共同使用的技術,較好地解決了范體熱變的問題。就目前而言,先秦時代對於銅范的使用僅見於齊刀和蟻鼻錢,盡管以前著錄中有布幣銅范,但實物未見。齊力銅范鑄錢採用的是立式疊鑄技術,它不直接用於鑄錢,鑄錢時仍需翻制泥陶范。蟻鼻錢銅范在當時被直接用於鑄造,據說目前蟻鼻錢銅范僅發現五件,其中,1982年2月安徽繁昌縣文物組在橫山采購站揀選到的兩件,相當精美與完整,一次可鑄幣分別為66枚和67枚。秦漢六朝時期泥陶范、石范、銅范同時得到使用,並且一次鑄幣數量大大增加,1986年5月在山東省博興縣賢城村發現的一塊榆莢半兩錢范一次可鑄錢176枚,實屬罕見。
隋唐時期貨幣的鑄造量大大提高,可是從沒有發現過用於鑄造錢幣的諸如錢范之類的工具,上海博物館藏有一枚被鑒定為母錢的唐代乾元重寶錢,表明當時已經開始使用母錢翻砂法的鑄造工藝,這種工藝直接影響到以後歷代鑄幣技術。根據明代宋應星《天工齊物》的記載,我們了解到古代母錢翻砂鑄錢的大致工藝過程:用四根木條作空框,中間填上土,上面放若干母錢,再把同樣一框合在上面,即成錢的背面,這樣完成數十框,上面留出澆口,用繩捆緊加固,將熔化的銅液澆注進去,待冷卻後開框,則成樹枝形的錢,然後逐一摘斷磨銼加工,便完成了一枚一枚的銅錢。在這里,母錢實際上充當的是錢模的作用,它事先用銅、錫原料精鑄而成,由中央頒發到各地,各地據此翻砂鑄錢。母錢之上是雕母。所謂雕母,就是在一塊銅材原坯上人工琢刻加工成的錢幣樣式,現存最早的雕母是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嘉靖通寶當十雕母大錢。母錢之下是樣錢,樣錢是用母錢翻砂鑄成的,是正式大量鑄造流通錢幣之前鑄造的樣品。清代的樣錢分為兩種:一種是部頒樣錢,一是進呈樣錢。對於母錢翻砂法的工藝流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中也有記載:其用工之序有之:曰「沙模作」,次曰「磨錢作」,末曰「排整體」。
雖然隋唐以後我國鑄錢普遍採用了母錢翻砂法,但也有例外的。就目前所知,五代十國時期王審知鑄「永隆通寶」使用的是范鑄法。幾年前,北京曾發現過一塊同治重寶當十磚范,說明清代鑄錢也有偶用錢范的情況。
在基本了解了我國每個歷史階段鑄幣工藝的大致情形之後,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下偽錢的製作水平,就能比較清晰地作一對比。
(2)現代科技鑒別法
在我國,銅錢基本上是用青銅鑄成的,明代晚期才開始出現用黃銅鑄造的錢幣。每個時代鑄造的銅錢,它們的化學成份是不同的,《周禮·考工記》就曾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合金成份的比例。這樣,為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偽提供了又一方面的資料。
①破損性化學成份分析:
所謂破損性化學成份分析,就是將某一時代的錢幣去除表面的銅銹,從顯露出來的真銅中取出若干標本,進行銅、錫、鉛等各種元素成份所佔比例的化學分析,最終得出這個時代各種銅錢所含各種化學元素所佔的百分比。利用這種化學成份分析的方法,也能鑒定錢幣真偽。但是這種破損性化學成份分析法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要損壞錢幣,所以採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慎重,否則,將珍稀錢幣也這樣進行分析,豈不是糟蹋?
②無損傷性成份分析:
同破損性成份分析法一樣,無損傷性成份分析法也是根校對銅錢化學成份的分析,得出銅、錫、鉛及其它微量元素的百分比,求出這個時代銅錢化學元素含量的一個相對穩定值,並通過它來鑒別出同樣的銅錢是否為同時代所造,由此得出錢幣的真偽,這種方法較破損性方法更先進,它採用的是質子x射線熒光分析方法,並由計算機計算得出結論。
無論是破損性化學成分分析法還是無損傷性化學成分分析法,說到底,研究的是銅錢的質地(當然其它質地的錢幣也同樣適用)。根據銅錢的不同質地,來鑒定錢幣的真偽,這些方法是相當科學的。但是,在實際鑒定過程中,往往碰到的問題是需要馬上作出判斷,而它們卻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因此,就顯得不很實用,這就需要我們憑自己的經驗察顏觀色。我們知道,同樣是銅,又分為紫銅、青銅、黃銅等等質地,這些不同質地的銅錢所顯現出的銅色也是不完全相同的,盡管它們的含銅量都在70%左右。所以,這為我們進行錢幣辨偽帶來了一定的方便,例如,新疆紅錢是用紫銅鑄造的,所以色呈紅色,假如出現一枚黃銅色(清代制錢一般用黃銅鑄造)的新疆錢,則極可能是偽造的,應認真對待。也就是說,鑒定錢幣的真偽,也應注重銅錢的色澤。
除了上面講到的化學成份分析方法外,對銅錢進行探傷測定,尤其適用改刻、嵌補的錢幣贗品鑒定。
不管怎麼樣,鑒定真偽是收藏和研究錢幣的基礎,不懂得鑒別真偽,也就無從談起收藏和研究。鑒定錢幣真偽,需要大量觸摸實物,仔細觀察,在實踐中逐漸積累經驗,不斷歸納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偽存真,為現實生活服務。
3.鑒定古錢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
鑒定,是一門綜合各類相關學科知識的學問,單靠有限的專業知識,是解決不了某些問題的,這樣,就要求我們具備比較廣泛的知識結構。
鑒定古錢首先要熟悉歷史,不僅僅要熟悉通史,而且要熟悉斷代史和專門史,這是鑒定的基礎。
其次,要熟悉和掌握貨幣史。貨幣的發生、發展與其它歷史事件一樣,有著一個歷史過程,對於這樣一個過程的了解,至關重要,否則,就無從知道貨幣制度的沿革、貨幣流通與鑄造情況 等許多重要問題。
第三,要具備錢幣學的知識。錢幣學是一門研究錢幣發生、發展與錢幣不同版別、質地、形制、鑄造等特徵的學科。在中國歷史上,錢幣根據厚薄、大小、錢文、紋飾可以分出許多不同的版別來,特別對宋代錢幣,人們研究的側重點更是在版別方面。錢幣一般有銅、鐵、鉛、金、銀等質地,哪一個朝代曾鑄造過哪一種或幾種質地的錢幣,對於鑒定來說,尤其顯得重要。而且,中國各個歷史時期鑄造錢幣使用的工藝技術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唐以前使用的是范鑄法,唐以後使用的是母錢翻砂法,就是這兩種鑄造錢幣的方法在各個時代所表現出來的工藝過程和技術水平也不盡相同的;因此,就需要我們在鑒定錢幣之前去了解它,掌握它。
第四,要懂得美學、書法、篆刻,並具有一定的修養。我們在談論鑒定真偽時,常常會提到文字的風格、精神、氣息等一些比較難以理解與抽象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不具備美學,書法、篆刻等知識,是極其難得要領和體會的。除此之外,還應具有語言學和文字學、文獻學的知識。我們經常遇到的是中國的錢幣,因此,古漢語和古文字學的知識,對鑒定錢錢幣也相當的重要,不能忽視。
總之,鑒定錢幣,重要的是加強自身修養和錘煉,只有這樣,才能夠掌握鑒定錢幣真偽的竅門,得心應手。
2. 如何鑒別真假錢幣
淺談錢幣的鑒定
一枚拿到手以後,第一個問題就是錢幣的真偽問題。現在各種介紹鑒定錢幣的書籍很多,多談的是從作偽的方法與對策,但有許多鑒定方法隨著作偽工藝的改進已沒有太大的意義或失去作用。
鑒定古錢的基本方法和原則是:第一,要掌握每一時代錢幣的時代特徵和個別特徵。古錢都反映有鑄造錢幣的時代特徵,同時古錢還有它的個別特徵。掌握這些特徵就可以了解它們是什麼時代的錢幣,什麼種類的錢幣,並根據這些特徵區別真錢和偽錢。古錢的特徵包括錢文和形制兩方面,錢文是鑄在古錢上的字體,形制指古錢的造型結構、鑄造工藝和幣材成分。了解每個時代、每種貨幣的這些時代特徵和個別特徵,是識別每一時代、每一種古幣的真偽及其價值的基本方法,如果我們發現一枚與其時代特徵和個別特徵差得很大的貨幣,應特別注意其作偽的確能性,再用其他方法鑒定、就可確定其真偽。第二。用科學方法辨別偽錢的偽銹、偽色。在古錢幣鑒定中,分辨銅銹、銅色的真假是相當重要的方法,因為有些偽幣單從文字形制很難絕對斷定真偽,而鑒定銹色方法簡便。 第三,熟悉偽錢的基本特徵。鑒別偽錢既要了解每個時代真錢的基本時代特徵和個別特徵,也要了解偽錢的基本特徵。改刻的偽幣幣面不平,拼合的偽幣正反面幣色不一,鑿去的文字四周總有痕跡可尋,用翻砂法製造的錢幣比真錢略為小和薄等等小了解偽幣的基本精況和偽造法,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偽幣作偽之處。第四,掌握與古錢鑒定有關的知識,應了解有關貨幣理論、廣博的歷史知識、古錢的鑄造常識和「栽譜卧錄」古文字學以及歷代典章制度知識。對鑒定古錢都是十分必要的(以上摘自有關文章)。第五,了解朝鮮、越南、日本等周邊國家的鑄幣,以上幾國都曾經流通過我國鑄幣,也仿鑄過不少中國的錢幣,大家要掌握他們錢幣特點,避免同中國錢幣混淆。
前人鑒定錢幣主要使用文、質、聲、色、神、味六字來分析,其中文是指錢幣文字及圖案氣息、風格,質是指錢幣形制、工藝、幣材成分,聲是指錢幣聲音,色是指錢幣銹色、包漿,神指錢幣的神韻,味是指錢幣的氣味。
文字及圖案氣息、風格,是指看錢幣的文字、圖案是否是流暢、舒服,文字及圖案或雅或拙,是否與時代特徵相符合。從文字(圖案)風格可以說是錢幣鑒定的一個難點,因為每個人的欣賞的觀點不同,對一枚有爭議錢幣可能得出結論相差甚遠,但在大的方面,基本可以達成共識,如先秦及戰國、秦時時代的鑄幣的文字是工匠用刀刻在模上鑄成,因字體沒有一定的型式,所以版別也特別多,基本沒有相同的,文字雖然是匠人信手來,但毫無匠氣,舒展流暢,自然生動,自有一番趣味,其中也有印范制幣者,字體多雄渾有力,粗壯大氣。漢時五銖版別繁雜,文字風格各異,非方家不能分辨異,張某水平有限,不敢胡言。漢代出了一個制錢高手-----王莽,字體流暢瀟灑,布局勻稱得體,以六泉十布聞名與世,別鑄有貨布、貨泉,字體做懸針篆,多製作精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因戰亂不斷,鑄幣相對較差,三國曹魏時的錢幣總體來說文字比較隨意流暢;孫吳的貨幣文字比較圓渾豪放;兩晉錢幣因鑄地的不同,出現不同文字風格,豐貨、漢興蒼勁凝重,大夏真興豪放自然,開闔有度,涼造新泉疏密有度,自成風格,南北朝有瀟灑飄逸的孝建四銖、永光,端莊凝重的五銖(陳)、太貨六銖等,這一時期多美泉,第一當首推永通萬國,太貨六銖、五行大布、布泉、常平五銖、孝建、永光等爭奇斗艷,各具特色,美不盛收。唐開元通寶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為歐陽詢所書,字含八分及隸體結體精嚴,凝重端莊,這種風格一直貫穿整個唐代。五代十國時,漢元、永平、通正、天漢、光天、乾德、咸康、開元(王審知鑄)永隆等或為開元改范所鑄或粗獷、拙樸,其它如周元等多繼承了唐代的書風(因五代十國錢幣十分復雜,多數是非一般收藏者所能見到者,研究有限,見的也不多,不能詳談,望見諒)。到了宋代以,每一皇帝每改元一次均鑄一次年號錢,錢文豐富多彩,變化萬千,或雅或俗、或拙或巧,筆法嚴謹,結體精良。個人認為從整體水平來說,是我國錢文書法發展的頂峰。宋以後,錢文書法整體水平開始下降,到金代出現了一次復興,以泰和阜昌為代表。元代的至正錢中有部分錢文楷書雍容大度,但整體水平不高,呈下降趨勢,明清錢文除咸豐錢外,鮮有佳作。咸豐錢是我國古代鑄幣中錢文書法最後一次復興,各局的錢文異彩分呈,或如大家閨秀或如小家碧玉,仔細品來,回味悠長。
圖案鑒定主要運用於花錢中,每個時代的花錢圖案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徵,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在這里就不多談了。
運用錢幣文字(圖案)鑒定錢幣,不但要熟悉同一時期的文字風格,最好具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或書法的鑒賞能力及隔,這點對初學者可能要求有點高,不過大家放心,多看多想多揣摩,時間一長,自可成竹在胸。
註:下面有關運用銹色包漿鑒定錢幣的文章摘錄自鄭家相先生大作,目前,坊間許多錢幣中辨偽部分多抄錄鄭家相先生著作,張某也借來一用,因現在造偽方法也發生許多變化,有些方法已不太適用,張某斗膽,在中間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出土古錢歷經百年地下腐蝕,有的滿身翠綠、有的紅、綠、黃、白,斑斑駁駁,錢幣界稱為「生坑銹」。傳世的古錢由於長久玩賞,油汗入表,錢體呈黃褐或褐色。作偽者為取得「生坑」、「傳世古」的表面效果,便在偽錢色澤上作舊。常見的方法如下:
一.綠色。因為出土的古錢都有綠銹,所以偽造古錢施以綠銹,方能*真,偽造綠銹的方法有五種:
(1)將偽造的錢埋入土中,經過二三年後取出來,就有滿身綠顏色的銹了;(張三少註:現在有部分高檔偽品,入土何止兩三年,可能是入土十年左右,再加入酸液等物質,現在取出已是硬綠銹滿身,殺傷力很大,我和一位泉以前曾經交過學費,這種錢的銹說來也不是天衣無縫,綠銹的顏色偏嫩,比較浮。)
(2)將偽造的錢幣浸以鹽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經過一年半載後取出來,就有滿身的綠銹。浸過鹽酸過醋酸的偽錢,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也能發生綠銹。但這種綠銹都在浮面,不能入骨,較真錢的綠銹鬆脆,容易脫落,且不能發生硬綠,只能成為土化綠,所以硬綠銹是不能偽造的;(張三少註:這種方法是目前市偽造生坑錢最常用的方法,屬低檔偽品,稍加留心,就可分辨出。另外,現在硬綠銹也能造出了)
(3)用膠水調以綠色粉末,塗在錢上,再加以泥水、侯干,便成土化綠銹。這種偽錢最怕開水泡煮,因為一經泡煮,綠銹便會完全脫落;(張三少註:現在用開水泡煮的方法來鑒別偽銹的方法已意義不大,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有許多膠水不怕開水泡煮)
(4)用松香調以綠色粉末,塗在偽錢上,便成為了一種類似硬綠的綉,驟看不易辨別,如以熱手摩擦或熱水浸之,用鼻嗅覺有松香氣味,便能分辨出它是偽造;(張三少註:現在這種方法已不常用)
(5)用綠色瓷漆塗上偽錢,經過一年半載,瓷漆乾燥堅硬,頗似硬綠綉,但其色澤終不能如出土硬綠之自然,且容易剝落;(張三少註:現在多改用樹脂,乾燥的時間也不太長,但效果比油漆好的多,辨別方法是用小刀削或針扎,試一下硬度)
二.紅色出土的古錢也有生紅銹的,偽造紅銹的方法有四種:
(1)將造成的偽錢用火燒煅使透,浸入冷水,便帶紅色的銹;再浸以鹽酸或醋酸,埋入土中,經過一年半載取出來,便有紅綠銹色,頗似出土古錢了。但此種方法只能用於水紅銅的錢,若明、清黃銅錢,雖經火煅錢也不能發生紅色;
(2)用膠水調以紅色粉末,照前述偽造綠銹的方法,也能造成紅綠銹色,但它的弱點也與偽造綠銹同;
(3)用松香調以紅色與綠色,同塗在偽錢上面,便成了紅綠銹,其弱點與前述相同;
(4)用紅色瓷漆與綠色瓷漆調塗偽錢上面,便成紅綠銹。其弱點與前述相同。(張三少註:現在造紅銹多採用第一種方法或用樹脂、油漆等塗在錢上,多做成半傳世古)
總之,紅色不能獨立,一定要配合綠色或藍色或傳世古。
三.藍銹,出土古錢顏色還有紅、綠、藍三色的,作偽者的方法不外上述用膠水、松香、瓷漆三種來配合,但造此種三色偽錢的甚少。(張三少註:從目前本人所見到的偽錢來看,造紅、綠、藍三色偽錢的不多)
四.傳世古,古錢有的是歷代流傳下來,並沒有埋入土的,所以多數圓錢沒有紅綠銹,僅在錢的表面有一種黑褐色,這種顏色稱為傳世古。也有的雖然埋入土中過,但出土後經日久摩擦,紅綠銹大半脫落,僅在少數處尚殘留一些綠色或紅色,(張三少註:也有留有藍色。銹留下的多少與盤玩的時間與坑式,如果玩的時間短,銹也會留下的比較多)其餘部分都已變成黑褐色的銅質,這種稱為半傳世古。偽造這種顏色的方法,通常有下述兩種;
(1)將偽錢用火煅燒,取出後使冷,錢的表面上便發生黑色,再放衣帶裹之,經過一年半載,色澤光潤,便與真錢相似。此種偶帶有紅色銹的。
(2)將偽錢用鹽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現黑色,再裹入衣帶一年半載,色澤漸發光潤,與傳世古錢相同。
(張三少註:真正的傳世古雖是極薄的一層,用水煮洗刮都很難去掉,錢幣流傳愈久,色澤愈深。現在許多傳世古的假錢多是在煤煙上熏黑後,再上蠟打光的,錢如同墨染,錢幣中根本沒有這種包漿。還有一種用真的銅銹粘在偽品上的假錢,這種方法本來是用於偽造青侗器的,現在據說有一批造假銅器的人轉行做古錢了,這種雖然看上去硬綠紅斑滿身,但總體感覺不自然,而且因銹比較硬,難於加工,多與錢體之間有縫隙,所以多做成滿身黃土或黑色垃圾的坑式,其中黑色是偽造的半傳世古,目前市場上就有一批做成半傳世古的假錢,其中的紅我已經見過萬曆背龍紋、崇禎背五工、阜昌元寶等數十枚初一看,傳世古中隱約有綠銹、紅斑,十分開門,但仔細看後會發現錢上好象塗了一層油或臘,用刀削或剔時容易除去。這批錢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所有的不同時代、不同品種、不同銅質的錢都是一種包漿。其實真正的老生坑中是紅斑綠銹通常堅硬異常,很難除去。但經酸處理過的錢除外。這批錢的紅色、綠色一種有真銹粘上去的,一種是樹脂或油漆塗上去的,這批我認為做的不好,可最近在市場上看到的些泉商進了這批貨,我在這里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
辨別古錢的真偽,雖然積累長期經驗,也仍要處處留心,但偽錢與真錢究竟兩樣,如真錢的綠色,無論是硬綠或土化綠,都是入土數十年或數百年,甚至數千年而成的,硬綠的硬度在非常堅硬,土化綠都是入骨的,甚至有的銅質已化的(既通常所說的脫骨或脫胎)。偽錢的製造者決不能等待埋入土中數十年或數百年再取出來售賣,至多埋入土中二、三年,不會成為硬綠,土化綠也是不能入骨,僅在錢的表面有一層類似土化綠的綠銹而已,一經洗刷,容易脫落,所以能夠辨別。紅銹也是如此,真的紅銹是活色,不容易脫落,偽的紅銹是滯色,容易脫落。(張三少註:現在做偽者已與前輩不同,硬綠已經偽造出,許多偽銹已經很過關了,所以個人認為,這種方法只能適用於普通的偽品,高仿品根本不適用)。
形制是指古錢的造型結構、鑄造工藝和幣材成分。不同的時期的鑄錢,或出於需要,或出於規定而形成一些特定的現象。如齊的刀幣為保護錢文而把輪廓鑄得較高、宋錢面深背淺等,不同的錢幣有不同的形制。古錢的銅質主要有青銅、黃銅、紫銅、白銅等數種,青銅屬銅錫鉛合金,其顏色有青白、微黃、淡紅或水紅等種;黃銅指銅鋅合金,紫銅的含銅量最高,呈紫紅色;白銅指實際上指銅鎳合金,但有一些銅色偏白或銀白的古錢,習慣上也稱為白銅錢,但實際上並不含鎳或含鎳很少。它是一種青銅,只是鉛或錫的成分較多而引起了銅色的變化(根據史料《天工開物》記載,我國在宋時已出用砒霜等葯物製成的砷白銅及用甘石製成的黃銅,但工藝復雜,而且有毒,估計在當時只是供富用享用的奢侈品)。由於各個歷史時期各地的科技發展水平、礦產資源、鑄幣金屬成分比例的不同,所以古錢的銅質銅色也有較大的差異。總體來說先秦圓錢的銅質雖然是青銅,但銅色較紅,接近紫銅。而刀布幣的銅色多呈淡紅,半兩及五銖錢的鑄行時間很長,銅質精精不一,具體品種要具體分析;開元錢早期多是青白色,南唐錢幣的銅色也多數偏黃白色;宋錢或偏青或偏紅,銅色繁雜;遼錢銅色偏深紅或紫紅;元錢銅色以深紅及淺紅者居多,而寺觀供養錢也有偏黃者(有人認為可以是黃銅);明嘉靖之前鑄錢用青銅,明嘉靖之後則多用黃銅,著與掌握了鋅的提煉技術有關;清雕母(祖錢)銅色以金黃為主,銅質精良,給華麗富貴的感覺;清代新疆鑄錢用紫銅,故稱新疆紅錢,銅質溫潤細密,色澤紫紅。
在鑒定一枚錢幣是否符合當時的形制時,除要看錢的大小、厚薄、重量是否對外,還要仔細觀察穿、外郭磨損是否正常,錢背是否與同時代的錢幣一致。建議初涉泉河的泉友在集幣的過程中多看錢幣的背部,仔細看,多比較,多思考,經過一段時間時,一枚拿到手中,即使不看錢文,也可從背部分辨出大概鑄造時代。就好象是一個你比較熟悉的人,從後面你也可以認出來他是誰的道理一樣。錢幣的鑄造工藝也是鑒定錢幣的一個重要方面,先秦錢幣採用泥陶范,如聳肩空首布、齊大刀,燕刀等;石范,如安陽布等;銅范,如楚蟻鼻錢等,先秦刀、布的澆口及邊緣常有澆鑄時擠出范外的多銅,因未加磨琢而呈自然狀態(小張久居江南,先秦難得一見,對先秦了解甚少,不能細談,見諒)。秦至西漢早期主要沿用先秦的鑄造方法與工藝,但鑄錢的工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最初以石范應用最廣;到後期,開始運用銅范鑄幣,從漢鑄半兩開始,錢幣鑄好還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主要是磨(鑿)去錢緣及穿內的流銅。西漢中晚期以泥陶范為主。王莽時期是秦漢鑄幣工藝集大成,工藝精美,號稱鑄錢第一好手,工藝仍是主要採用銅范、泥陶范,很少用採用石范。東漢到南北朝主要採用泥陶范鑄錢。隋到五代時,這時期是比較有爭議的一個時期,有專家推測在隋時出現了翻砂法鑄錢的工藝,但無相應的實物佐證,根據手頭有限的資料及實物,我個人認為這一時期是范鑄與翻砂共存的時期,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北宋末年。宋時根據史料的記載,採用母錢翻砂鑄錢的工藝。這種工藝一直沿用至今。
運用聲音鑒定錢幣真偽的方法由來已久,真幣治鑄已久,火氣已經消失,敲擊時聲音低沉,餘音短,而新鑄出的錢幣敲擊時聲音清脆響亮,餘音長。現在這種方法對付部分偽品已經沒有意義,這部分偽品的聲音已經完全過關了,據說是在翻鑄時加入部分雜質。而且古錢幣因保存環境的不同,可能會同現同一種錢幣,完全不同聲音的現象。但這種方法對付但這種方法對付用粘合拼接法做成偽錢及破損後修補錢特別有效,這兩種錢向只要將其輕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屬敲擊,會發出破聲,沒有正常錢幣的金屬聲,泉友們可以自己試一下,比較一下。還可能用這種方法檢查錢幣的骨質是好,在敲擊、摔在桌面上時注意一定要輕,不要讓一枚好錢因此而受傷。
辨味也是鑒定古錢幣的重要方法,長期埋於土中的古幣,仔細聞的話,會有一股泥土的香味。而用油漆等化工原料做偽銹的錢幣會有一股怪味。如用水煮後再嗅,則這些特殊氣味更明顯。用硫酸、醋酸等浸泡後長出的偽銹,除疏鬆粗、易脫落外,常留有酸性液體的氣味。各位泉友在購幣可以仔細聞一聞。
鑒定錢幣的基本方法我已經寫完了,小張水平有限,希望文章對大家有點幫助,這是我莫大的安慰。最後我和剛入門的泉友談兩句個人在剛入門的心得,多看,多想,少買。多看是指買一些開門的錢幣,平時多玩,不可一購了事,束之高閣。多想是指兩個方面,一指在平時,在看錢時仔細比較,多思考,找出真錢的共性,玩味錢幣的銹色美,書法美;二是在購幣不要考慮吃仙丹,撿便宜,應考慮此幣的真偽,從錢幣的形制、文字、銹色、價格等多方面綜合判斷,如果發現有疑問,寧可放棄,不可心存僥幸。少買是指盡量少買價值比較高的中高檔幣,免避上當(如果是信的過的朋友出讓除外)。我曾戲稱其為「六字真言」。同時還希望泉友能聽進別人的意見,首先要聽的不是這意見的對錯,而是他的理由,然後再找出反駁的道理,這樣可以將對一枚錢幣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不但其中的樂趣無窮,而且可以提高你的水平,但聽別人意見,除了能聽進去外,還要不被別人的意見左右,不要將真錢當成偽錢,從而錯失好錢。在這里講一個我們這里發生過的一件事情,某一天,古玩市場來了父子兩人,從情形來看是父親陪兒子來購幣(小孩看樣大概是初中生),雄赳赳氣昂昂,掖下夾著華光普先生在大作,到市場「按譜索錢」,第一次花了300元購了文信與長安各一枚。第二天,氣勢更足(大概因為感覺第一天賺了大錢)全家出動,齊到市場,花了一千多元,購入三孔布,大宋通寶當十等近十枚大珍品,我和一位泉友當時實在看不下去,在他離開小攤時偷偷告訴他,這此東西都是新的,偽品,你不要買了,現在就退,稍微損失一些錢,總比全軍覆沒好,沒想孩子的父親眼睛一瞪說:「你們騙誰呀,這東西都生銹了,還能是假的。」,我們無言已對,只好無趣的走開。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聽說又購了幾千元,說是准備拿到上海去賣,結果可想而知。沒多久,此人便消失了,到現在,我再也沒有在古玩市場上見到這一家人。
由於多種原因,小張現在有點脫離市場,對古錢做偽的最新方法與動向也不是太了解了,以上僅供大家參考。同時也希望各位泉友多多補充,小張在這里先謝過了。
3. 怎麼鑒別古錢幣
一、從貨幣文字的源流演變上加以考察。古錢幣文字往往帶有獨特的地方色彩,特別是漢唐以來,官方鑄幣,面文多為書法家及皇帝書寫,具有獨特的文字風格。如唐代的開元通寶即為歐陽詢所書寫。因此掌握文字的氣息、神韻是鑒別古錢幣的關鍵之一。偽品因為是摹仿別人的,常常處處小心,手法極不自然,牽強做作,文字神韻自然大打折扣。
二、從錢幣的顏色、成分諸方面加以考察。真錢的銹與銅質結合在一起,所謂「銹色入骨」,不易脫落。偽錢的銹浮在表面,用醋一擦即脫落。此外,真錢幣因年代久遠,內部成分發生變化,所以一般重量會大為減輕,用手拈一拈,即可從輕重方面加以辨別。
三、從聲音方面辨別古幣的真偽。
古錢幣因年代久遠,沒有新銅的火氣,銅質氧化後,沒有清脆聲。而新鑄的假錢,輕敲時往往會發出一種清脆的聲音。此外有一種打制的偽幣,是取兩片薄銅片粘合而成,粘合處堆一層偽銹以掩蓋縫隙,這種錢幣輕擊後會發出啞聲。
鑒別古錢幣,應盡可能地與實物相對照加以考察,此外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及專業知識,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鑒別真偽的能力。
提高古錢幣的鑒別水平,首先要認真分析研究古錢幣作偽的規律。
從時間上考慮,多仿製時代久遠的古幣,且越古的品種越具有誘惑力。
例如,空首布出土不多,國內外市場價格昂貴,所以偽品也多。還有圓足布及在圓足布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三孔布更為罕見,所以偽品眾多。
從鑄造及存世量上考慮,仿製珍貴稀有的古錢幣。
例如,王莽時期的金錯刀,錢上鑄「一刀平五千」字樣,其中「一刀」二字用黃金錯成,偽品中「一刀」二字通常凸出,有銅質,也有用金粉描成。五代十國時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清代的祺祥通寶等都極為珍貴,偽品也極多。
從錢幣的形狀選擇,仿製一些形制特殊的錢幣。
例如,普通錢背加星,月紋。或把兩枚普通錯背磨薄粘合起來,成為合背錢。總之將最普通的面貌改變成特別品種,以迎合錢幣愛好者的獵奇心理。
究竟應該如何鑒別古錢幣的真假呢?
一、從貨幣文字的源流演變上加以考察。古錢幣文字往往帶有獨特的地方色彩,特別是漢唐以來,官方鑄幣,面文多為書法家及皇帝書寫,具有獨特的文字風格。如唐代的開元通寶即為歐陽詢所書寫。因此掌握文字的氣息、神韻是鑒別古錢幣的關鍵之一。偽品因為是摹仿別人的,常常處處小心,手法極不自然,牽強做作,文字神韻自然大打折扣。
二、從錢幣的顏色、成分諸方面加以考察。真錢的銹與銅質結合在一起,所謂「銹色入骨」,不易脫落。偽錢的銹浮在表面,用醋一擦即脫落。此外,真錢幣因年代久遠,內部成分發生變化,所以一般重量會大為減輕,用手拈一拈,即可從輕重方面加以辨別。
三、從聲音方面辨別古幣的真偽。
古錢幣因年代久遠,沒有新銅的火氣,銅質氧化後,沒有清脆聲。而新鑄的假錢,輕敲時往往會發出一種清脆的聲音。此外有一種打制的偽幣,是取兩片薄銅片粘合而成,粘合處堆一層偽銹以掩蓋縫隙,這種錢幣輕擊後會發出啞聲。
鑒別古錢幣,應盡可能地與實物相對照加以考察,此外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及專業知識,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鑒別真偽的能力。
我國的古錢幣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到清末的機制幣,數以萬種千姿百態的錢幣構成了當今錢幣收藏領域中最為龐大的收藏門類。不過,古錢幣收藏可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掌握的技巧也不少。收藏和投資古錢幣,雖說能升值賺錢,但前提是必須收集物有所值的古錢。
古錢幣價值的高低與其問世年代的先後沒有必然關系,決定一枚古錢的價值有如下幾個因素:首先,要看這枚古錢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即它在每個歷史時期所起到的作用大不大;其次,要看它的稀有程度,即這枚古錢的存世數量是否很少。還有歷史上遼、金、西夏等朝代鑄造的錢幣,其價值也遠遠高於同期其他朝代鑄造的錢幣;再次,要看它的材質是不是高檔,這雖說是相對而言的,但古錢中的金銀材質較少,其價值自然要比一般的銅質和鐵質古錢高許多;第四,還要看它外形美不美,即它的長相漂亮不漂亮,如王莽政權雖說是個短命王朝,但其貨幣的外形及幣面上的書法藝術都達到了非常完美的高度,王莽錢的存世量雖然還較多,但它的市場價格卻依然較高;最後,古錢收藏還要看它的品相,品相是指古錢本身的銹蝕程度及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一枚古錢既稀有,同時又具備良好的品相,那是再好不過了。錢文雖然特殊,如果面目不清,銹成一團,那收藏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掌握以上5個要素,對古錢幣收藏就不會太盲從,比如某些古錢雖年代久遠,但由於其鑄量極大,出土的數量也很多,其價格就明顯比一些後期錢幣低,如西漢從武帝至平帝共鑄五銖錢約有280億枚,使用達300多年之久,其普通品目前定價僅1至3元;而比漢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錢幣定價普遍高於漢五銖,如明代「宣德通寶」、「弘治通寶」定價均在20元以上。北宋錢數量非常龐大,但不同比值、不同文字的錢幣有時價格懸殊。如宋代「皇宋通寶」,一般銅錢價格僅1元左右,而折二篆書銅錢如今的市價卻在2萬元左右。
由於目前高檔古錢幣市場價很高,我們今天在古玩市場上所見的許多珍稀古錢大多為偽品,集幣愛好者在購買時要多加小心。
若收藏者需要對古錢幣進行真假、年份等相關鑒定,可到各省文物鑒定站進行鑒定,鑒定根據其鑒定的物品大小、多少進行收費。對於古錢幣等文物的交易,古錢幣或者文物是其家傳私有的,則可進入市場進行自由交換,若是屬於出土文物則要上交相關的文物保護管理部門,不得私自進入市場交易。
4. 銀元怎麼辨別真假
首先是聲音辨別法,古錢幣年代越久遠,其內所含的錫、鉛等雜質流失越多,聲音聽起來也就越沉悶。相反,年代越近的,聲音聽起來越清脆。
其次是觀察銅色法,一般古幣的材質有青銅、紅銅、黃銅、白銅等之分,青銅幣易斷裂,黃銅幣不易斷裂磨損,白銅多為樣幣用材。明代以前錢幣大多由青銅鑄成,沒有黃銅幣,如果發現明代以前的黃銅錢幣,要多加小心。
第三是沸水燒煮法,古幣上往往附著紅綠銹或傳世的黑色銹,真錢銹是過長時間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著力比較強。而偽造的假銹經沸水燒煮容易脫落。
第四是鋼針測試法,古錢幣的銹比較堅硬,把縫衣服用的鋼針尖向下豎直下壓,放手後,鋼針會立刻倒下。偽品吵局凱的銹往往是真銹加入粘合劑之類的東西塗抹而成,有一定的彈性,鋼針就不易倒下。
風格斷定法。每個朝代鑄造錢幣都有自己的風格,可以根據這個特點來鑒別古錢幣是否屬於偽造幣。還有一種比較版別法,早期古錢幣都是由手工鑄造的,即使用來鑄錢的母錢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錢幣之間多少升喚會有一些差別。如果發現一批錢幣,它們的版別一模一樣,甚至局部的缺陷也絲毫不差,就應該懷疑有作偽的可能了。
2、形制特徵辨偽
古錢幣的外形厚薄、大小尺寸規格,製作粗精優劣,各形成其不同的形制特徵,為鑒定錢幣的真偽提供了依據。如漢代以前的圓錢為平背,漢以後至明代的古錢多數面深背淺。但西漢三銖為平背。北周三品(布泉、永通萬國、五行大布)、太貨六銖、天策府寶、部分宋徽宗的錢、金朝的錢、大元通寶(巴文)、崇禎與天啟、咸豐大錢等,一般正背兩面均深。六朝五銖錢比兩漢五銖錢面背均淺,文字筆劃較細,輪廓不正者居多,錢形較小。元代錢除至正通寶較精美外,其餘輪廓均較淺,錢肉漫接;至正權鈔背面錯范者多,造成文字和輪廓都傾斜一邊,背文筆劃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天啟(徐)、天定、天佑、大義、龍鳳鑄工精美,但錢背不精;五者相比,又以大義略差,故有「精天定,濫大義」之稱。陳文帝五銖「朱」圓折。高出「金」字旁,外廓略寬,「五」字對頂成上下兩等腰三角形。中國古錢以王莽、宋徽宗、金章宗、北周鑄造的錢最精美,前三者俗稱「三絕」。王莽出的「一刀平五千」,「一刀」二字是鑲嵌上去的金質,與錢肉平,不突出,不內陷。泰和重寶折十篆書錢,其錢肉平整細膩,無砂眼,內外廓對稱,粗細均勻,文字深峻,筆劃之間無粘連,字縫內、內外廓與錢肉的轉角處無雜物,泰和二字與內外廓既靠近,又不粘連,而且文字、內外廓凸出部分均倒圓角。以遼錢、大歷、建中、會昌開元、天福元寶、太平百錢、元代錢(除至正外)等品質最低劣,大多數面背內外廓迷漫不對稱,流銅、砂眼比比皆是。而且天福元寶,太平百錢大小不一,輕薄簡陋。中國古錢最輕薄者,要以六朝的孝建、永光、景和為最,俗稱「能浮於水」,直徑一般在1.5~1.7厘米之間,錢小穿大,錢文筆劃細小。涼造新泉文字瘦小端正,筆劃間常有流銅,錢文不甚清晰。龍鳯通寶有大樣、小樣兩種版,文字略有肥瘦之分,大樣較少見,小樣的「鳯」字內「烏」字下部有斷足點,猶如防偽暗記。……
經錢幣專家鑒定,在我國曾先後出現過一些實際上不存在的錢幣,有的還上了圖譜。現例舉如下:天策府寶背有文字的鐵錢與鉛錢、「齊之化」三字刀、齊九字刀、寶字布、寧字布,漢代的「五鳳」,唐代的「證聖」、「大足」、「寶歷」,五代的「鳳歷」、「廣順」。這些錢幣均屬偽造。
其它方法辨偽
除採用以上幾種主要方法辯偽外,還可以聞其氣、舔其味、聽其聲、衡其重等等。這些辨偽方法對古銅幣來說,一般很有局限性,而且有的難以判定準確。在此也作一簡單臘圓介紹。
(1)用鼻嗅其氣味。此法只對有氣味的塗料才有效。如用松香製作粘合劑的塗料作成的偽銹可以嗅出松香味來。一些無味的偽銹直接嗅不出氣味來。只有用火焚燒偽銹後,才能嗅出氣味來.前面已經談到了。
(2)用舌舔其味。此法只能對部分有異味的偽銹才能舔出來。如用鹽鹵溶液浸泡過的偽錢幣呈咸昧。而且真銹、偽銹均有微毒,用舌舔不衛生,不宜採用。
(3)用耳聞其聲。
用錢幣往台板、玻璃板、硬地板上拋擲,聞其聲,別其材質和傳聲性能。此法往往不甚准確:錢幣的大小輕薄不同,銹蝕程度不同,錢體有無損傷等等,都影響錢幣的傳聲性能,難以判定準而且用此法有損錢幣品相。在前面「材質、金屬原色、聲音辨偽」中已經提到,不宜採用。
(4)衡其重。
古錢幣配料不準確,形制大小有差異,銹蝕磨損程度不同,同一品種規格的錢幣其重量也有差異。就算與真錢比存在重量差異,也有可能是以前未見過的異品錢,也很難肯定是偽錢。因此,對古銅幣的鑒別真偽,測其重量差異,難以判斷准確。
5. 錢怎麼分真假
(一)紙幣上的防偽措施
1、印鈔紙本身是第一道防偽屏障
印鈔紙屬專用紙,造紙所用的棉、麻等植物纖維原料都是從固定產區精選出來的。印鈔紙中不含任何色料和熒光增白劑,在紫外線照射下無熒光反應。印鈔紙表面清潔光滑、堅韌耐磨、長久使用纖維不鬆散、不發毛、不斷裂。
2、固定人像花卉水印和面額數字白水印
第五套人民幣紙幣各面值均有固定人像或花卉水印,均位於正面左側空白處,100、50元的水印是與主景人像相同,立體感很強的毛澤東頭像;20元是荷花,10元是月季花,5元是水仙花,1元是蘭花,這些水印迎光透視即可見,也稱多層次水印。
目前除了一元的紙幣外,都具備了白水印防偽技術,均位於紙幣正面左下方,白水印內容就是紙幣面額的阿拉伯數字,透視就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強的面額數字,其中100、50、20元的白水印是2005年新增加的。
3、磁性微文字或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
1999年版100、50元紙幣上的安全線,帶有磁性並印有迎光可見的縮微文字「RMB100」、「RMB50」,儀器測有磁性。2005年版均為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正面為全植入式,背面為半植半露式。露出部分長5mm,中間間隔8mm。位於紙幣背面中間偏右,開窗部分可見與面額相同的微縮字元全息圖案「¥100」「¥50」等。2005年版百元紙幣安全線寬度比1999年版加寬0.7mm為2mm。第五套2005與1999年版百元紙幣上安全線均有磁性塗層,檢測設備可測。
4、紅藍彩色纖維絲
紅藍纖維絲是在造紙時,直接加入紙漿中而形成帶有紅藍纖維絲的紙張,纖維絲用針可挑出。紅藍纖維絲分為兩種,一種是可見光下肉眼可以直接觀察到的纖維絲,另外一種是紫外攔信燈下才可以觀察到的熒光纖維絲。2005年版取消了1999年版直接可以觀察到的紅藍纖維絲,保留了紫外燈下可見的黃、藍色熒光纖維絲。
5、熒光油墨
第五套人民幣紙幣均使用了熒光油墨,在紫外燈下均可見在紙幣正面「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的「人民」的下方有其相應的黃色熒光的面額數字。各面值紙幣背面均有熒光,但熒光顏色和圖案不同。
6、光學變色油墨
光學變色油墨中含有微小的晶體顆粒,對光線有衍射作用,當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該油墨印出的數字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新版只有百元和伍拾元紙幣的正面左下方「100」為綠-藍變色,「50」為金-綠變色的油墨,2005年版和1999年版的所變顏色內容一樣,只是數字100位置向左位移了一點。其他面值的還沒有此項防偽特徵。
7、磁性油墨
磁性油墨是一種含有氧化鐵(Fe3O4)等磁性物質的特殊油墨。因氧化鐵是有色的,所以這種油墨被製成黑色或深藍色。在磁性檢驗器上有磁性信號反應。如新版百元紙幣黑色冠字、號碼為磁性油墨印製。
8、凹版印刷
第五套百元紙幣正面的人像、行名、花邊、盲文點及面額文字背面的圖案、花邊、行名拼音字母等均為凹版印刷。2005年版人民幣紙幣各面額正面右側都有了自上而下規則排列的12條凹印手感線(5元為11條),使用的均是深版紋,用手指觸摸有極強的凹凸感。
9、隱形面額數字印刷
隱形字是用折光法機雕制凹版技術,通過橫豎不同的線條形成傾斜效應。第五套百元紙幣正面右上角的橢圓形圖案中隱藏著「100」面額數字。2005年版調整了觀察角度隱形面額數字更易觀察,新版100、50、20、10元紙幣均在正面右上方的橢圓形圖案中有其相應的面額數字。觀察時將鈔票置於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作平面旋轉45度或90度角,即可見到面額數字。
10、花紋對接
第五套人民幣紙幣對折捲曲後,上下左右邊緣的花紋紋線都可以對接成一個完整的圖案。這樣防偽技術要求紙幣的印刷和裁切精度很高必須控制在誤差范圍之內,否則無法花紋對接。 HdQ洱吧下載 - 視頻教程點播下載網
11、多色接線印刷
多色接線印刷是指組成簡野輪膠印圖文的同一條線出現兩種以上脊游顏色能夠准確過渡相接。多色線條銜接准確,不同顏色的交接處既無空白,又不重疊,也不錯位。第五套人民幣紙幣兩版均採用了這一高超、精密的防偽技術。
12、正背雙面對印
正背雙面對印或稱陰陽互補對印,如第五套百元紙幣正面左下方和其背面均有一半圓形圖案,透光觀察,正背面圖案對接吻合無誤,組成一個完整的古錢幣圖案。2005年版將此對印調整至正面主景圖案左側中間處和背面右側中間處,光變油墨面額數字左移至原膠印對印圖案處。對印技術要求在紙幣的兩面相應部位的圖案完全吻合,上下不錯位、左右不重疊、中間無間隔。對光檢驗時,可以看到一完整的古錢幣圖案。
13、膠印縮微文字
縮微文字是指人們用肉眼不能看到,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時才可以讀出的文字或圖像。第五套人民幣紙幣兩版均採用了這項防偽技術。在各額票面正面上方的橢圓形圖案中,多處印有膠印縮微文字,在放大鏡下可看到:「RMB」和「RMB100」等字樣。
14、彩虹印刷
圖案主色調或背景由不同的顏色組成,不同顏色呈連續性逐漸過渡,非常自然,沒有明顯界限,如彩虹顏色的過渡。由於使用的是一塊印版,所以具有不重疊、不間斷、不錯位的特點。第五套人民幣兩版百元紙幣都使用了這一防偽技術。
15、凸版印刷號碼
凸版印刷主要用於印刷鈔票上的號碼。第五套百元紙幣1999年版:橫豎雙號碼,橫黑、豎藍;2005年百元紙幣版去掉了豎號碼,改為正面左下角暗紅和黑色的雙色異形橫號碼,字元由中間向左右兩邊逐漸變小。這一防偽技術首次採用,很難仿製。
(二)2005年版與1999年版防偽特徵的區別
1、水印
2005年版100、50、20元紙幣除了繼續使用固定人像水印外,均增加了透光性很強的面額數字「100」「50」「20」的白色水印,迎光透視可見。1999年版5、10元紙幣已經使用了白水印。面額數字白水印均位於紙幣正面左下角。
2、安全線
2005年版100元紙幣將1999年版正面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改為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在紙幣背面有一條開窗安全線,開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縮微字元「¥100」組成的全息圖案。安全線的磁性是很多儀器檢測的重要方面,其寬度由1.5mm加寬至2mm,提高了儀器檢測的可靠性。 HdQ洱吧下載 - 視頻教程點播下載網
3、纖維絲
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版100元紙幣取消了1999年版100元紙幣中的肉眼直接可見的紅藍彩色纖維絲。但熒光纖維絲仍然保留。
4、光學變色油墨面額數字移位
2005年版100元紙幣調整了1999年版100元紙幣光學變色油墨面額數字的位置,將1999年版100元紙幣正面左下角膠印對印圖案調整到正面主景圖案左側中間處,光變油墨面額數字左移至原膠印對印圖案處。
5、橫豎雙號碼改為橫向單號碼
2005年版改為紅黑雙色異形橫向單一號碼,位於紙幣正面左下角,改變了顏色,左側部分為暗紅色,右側部分為黑色,字元由中間向左右兩邊逐漸變小。1999年版100元紙幣正面的橫黑、豎藍單色雙號碼中的右側的豎形藍色號碼取消。
6、隱形面額數字更加清晰
隱形面額數字位於紙幣正面右上方一裝飾性圖案,將票面置於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做上下傾斜晃動,可以觀察到隱形面額數字。1999年版100元紙幣中首次使用,其防偽效果較好,不易偽造,但隱性文字不易看清。2005年版100元紙幣調整了隱形圖案內直線排布角度,使觀察到的隱形面額數字更加清晰,效果更加明顯。
7、增加漢語拼音標識
2005年版100元紙幣增加了人民幣單位元的漢語拼音「YUAN」標識。該拼音標識位於紙幣背面主景圖案下方的面額數字後面;年號改為「2005年」。
8、增加凹印手感線
2005年版100元紙幣將1999年版100元紙幣正面右側的豎形藍色號碼取消,增加了凹印手感線,該凹印手感線位於紙幣正面主景圖案右側,有一組自上而下規則排列的線紋,採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印製,用手觸摸,有極強的凹凸感,提高了手摸鑒別紙幣真偽的靈敏性。
9、凹版加深手感增強
2005年版100元紙幣製版工藝在國徽、行名、人像面部和衣紋等部分,提高了凹印手感。解決了1999年版100元紙幣生產過程中凹印滋墨問題,減少了線周圍的滋墨,使油墨看起來更均勻,圖案和文字更清晰可辨。
(三)、真假紙幣的識別及巧記方法
一、真假紙幣的識別方法
真偽人民幣的鑒別方法以印刷的理論為依據進行比較檢驗,常用的方法是:眼看、手摸、耳聽、尺量、儀器測。通過這些方法檢驗後再綜合分析判斷,真偽紙幣即可現出本來面目。
1、眼看
一看鈔票的水印是否清晰、有無層次和浮雕效果,是否在紙內形成;二看有無安全線,是否在紙內形成;三看多色接線圖紋的顏色相接處是否過渡平穩,有無搭接的痕跡,套印對印是否准確;四看冠字型大小碼排列距離是否適中,背面有無壓痕;五看凹印部點陣圖案是否均由點、線構成;六看票面底紋是否由清晰的連續線條組成,假幣花紋和線條是由模糊的、不連續的網點構成。
2、手摸
用手摸票面上的凹印部位。如:盲文點、國徽、主景圖案、花邊等處有無凹凸的感覺。用手摸紙張的厚薄度、堅韌度、光滑度等。
3、耳聽
鈔票紙張是特殊的紙張,質韌,挺括耐折。用手抖動或手彈紙張,真鈔紙張聲音清脆,假鈔紙張沉悶。
4、筆拓
將薄頁紙敷在鈔票水印位置,用軟蕊鉛筆輕拓,真幣會在薄紙上出現清晰的水印輪廓圖,而假幣則拓不出水印。
5、儀器測
用放大鏡或顯微鏡仔細觀察鈔票票面圖紋的色彩過渡、銜接是否准確、平滑,凹印部位有無凸起印痕。用紫外燈檢測熒光圖文;用磁性檢驗儀檢測磁性印記。用多功能鑒測儀器對票面水印、熒光、磁性、凹印凸起等特徵進行檢測。
6、尺量
第五套(1999年版)人民幣100元紙幣,主色調為紅色,票幅長155mm、寬77mm;20元紙幣,主色調為棕色,票幅長145mm、寬70mm。
在進行真偽紙幣的識別過程中,最簡單方法是比較檢驗,比較是否是同一版號的;比較印刷版型;比較印刷方法;比較版面圖文等。藉助儀器的比較可用放大鏡、顯微鏡、紫外燈、文檢儀、驗鈔機等;對於高模擬的假幣還可以進行紙張成分分析、油墨成分、顏色顯色反應、薄層色譜分析等綜合分析。
二、巧記真假人民幣識別方法
為了方便記憶上述十五項人民幣防偽措施,可以將其概括為三個大的方面來記憶。
1、紙張分類記憶法
防偽技術中有四項防偽措施是集中在紙張上進行防偽的,它們是:印鈔紙本身、水印、磁性微文字或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紅藍纖維絲或熒光纖維絲,這四項防偽都是在造紙過程中完成的。
2、油墨分類記憶法
防偽技術中有三項防偽措施是集中在油墨上進行防偽的,它們是:熒光油墨、光學變色油墨、磁性油墨,這三項防偽都是通過油墨來進行防偽的。
3、製版印刷分類記憶法
防偽技術中有八項防偽措施是集中在製版印刷上進行防偽的,它們是:隱形面額數字、花紋對接、多色接線印刷、彩虹印刷、正背雙面對印、縮微文字、凸版、凹版,都是集中在平版、凹版、凸版三種版型的印刷技術方面進行防偽的。
6. 如何鑒別古錢幣的真假
古錢幣鑒定,是一門細致的學科,它需要我們日常知識的積累,注重觀察與思考,仔細比較。結合歷代的文獻資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鑒的理論依據,從而歸納總結出古錢鑒定中的一般性規律。本文簡單介紹幾種古錢鑒定的方法。
1、看銅質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
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市成為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如先秦時期的鑄市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的,銅質呈青紅色,質地較硬挺;隋代的五銖錢因為錫的成份大,銅質泛白,稱之為白錢;乾隆五年以後,鑄錢加錫。叫做青錢。可見,我國古錢鑄造均有規律可循。
2、觀銹色
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位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出土的發掘品錢幣表面銹色深深漬入錢幣裡面,因為其分子結構穩定、緊密,所以真銹很不容易擦掉。而偽造銹色則不然,偽銹多在錢幣表面,稱作「浮銹」或「粉狀銹」,比較輕浮,容易脫落,往往經鹼水一煮,做上的假銹便不堪一擊。發掘品偽銹作法有兩種:(1)將偽品錢幣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銹色;(2)將偽品放入鹽囪砂(氯化氨)、錫綠(硫酸銅)、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銅腐蝕成舊色,然後用膠水往錢幣上面粘銹。傳世品偽銹的作法是把偽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蠟。傳世真品黑得沉著、光滑,而偽品則漂浮、發亮。
綠銹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別,地質帶酸性的地區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些。北方乾燥,雨水少,不易干,則銹色堅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濕,氧化層較松且多呈藍綠相間二色。例如南宋錢幣發行於南方,放出土於南方較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錢幣一般呈藍綠色。如發現淺綠銹者,則此錢有問題。如果入土區域燥熱,銅銹會呈紅紫色,但這種銹色不會單獨存在於錢體上,必伴有綠銹混雜在一起,稱之為「紅斑綠銹」。如發現錢體通為紅銹,應屬假錢,它是造假者將偽品放入爐中燒紅。這種仿銹膚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以上均為用銹色辨別古錢真偽的方法。
3、看鑄市銘文
我國金屬鑄市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為鑒定古錢真偽的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魏晉南北朝書體復雜。唐代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物鎮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真書)為主,間或篆、隸書體。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鑄市錢文又有蒙、滿、回、黨項(西夏)等少數民族文字。
鑒定一枚錢幣書體對不對,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特點;第二步才罩橘粗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種的特點。如:「益化」圜錢雖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時有齊文字的特徵,不同於同時期其它各國之圜錢文字;發現有東周、西周的圜伍敗錢,若其錢文是小篆書寫,顯然是偽品無疑;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現錢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偽品;如見到清代寶源或寶泉局錢幣中的滿文書寫有錯吳,則應考慮到寶泉、寶源二局是清代國家級的、最正規的鑄錢局,滿文的書寫絕不會出現錯誤,則所見之錢幣必屬偽品。
4、聽聲音
現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喑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5、了解鑄造方法
我國主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過了子范(土、石,銅)、母範(磚、銅)、翻砂等幾個發展階段。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偽的一個有力依據。
6、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7、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銹色不對且易脫落。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市的澆口在首端,出落後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再如會昌開元,因揚州已以昌字紀年,放不在再紀地,如發現背「揚」字者,無論傳世品還是出土品均應將其視為偽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豐錢幣版別最為復雜,也是造假者競相仿製的對象,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對它們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徵,以防上當受騙。
以上幾種鑒定古錢的方法,如果我們加以熟悉和了解,均可以掌握。
7. 辨別人民幣真假最簡單的方法是
1、第一個最顯眼的就是用黃色框選的位置,這里可以看到以毛澤東為頭像的水印。方法是將錢向著光的方向,透過光即可看到清晰的水印。
8. 如何鑒別真假錢幣
.防偽特點。第四套人民幣在印製工藝和防偽功能上也有新突破:
一是在紙張上加強了防偽。紙張是印製鈔票的主要材料,人民幣紙張主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並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使用而不易損壞。第四套人民幣除3種角幣券沒有水印外,主幣均採用水印防偽。1元到5元券採用方圓古錢四方連續水印鈔票紙,由胡福慶設計制。10元到100元券採用固定人物頭像水印鈔票紙:10元券為陝北農民頭像,50元券為煉鋼工人頭像,100元券為毛澤東側面浮雕像。人物頭像水印與幾何圖案水印不同,它不僅要表現線條,而且要表現出明暗層次,因此在工藝技術上也要復雜得多,這也是我國鈔票紙生產工藝的一大進步,這些固定水印頭像均由侯一民、鄧澎設計繪制,參與水印圖像雕刻的有鄭新臣、胡福慶、駱富文、夏冠英等。在紙張中設有安全線也是紙張防偽的主要措施。1990年版100元、50元券新增加了金屬安全線,它是在造紙時加人的,含在鈔票紙中,而不是印在票面上,迎光透視肉眼即可看到貫穿於票面右側的鈔紙中。
二是加強油墨防偽。油墨是鈔票印製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無色熒光油墨是一種本身無顏色,但在紫外光照射下能發出明亮熒光的油墨,如1990年版100元、50元券左右都有用此油墨印的阿拉伯數字和漢語拼音面值,在紫外光下發出黃色熒光清晰可見。同色異譜油墨是在太陽光或燈光下與一般油墨沒有區別,但在紫外光下就會發亮或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例如:I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黃綠色的桃花樹干;2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土黃偏綠色的翠竹竹干;5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花紋(即仙鶴的頭頂、頸、翅膀);10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的鳳凰;50元券背面右上角襯托面值平凸印的桔紅色花團,即「50」面值部位的桔紅色;100元券正面四領袖像左邊桔紅色的花紋,都採用了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需要專門的儀器才能檢測出來,第四套人民幣各票券的號碼及50元、100元券正面下邊顏色較深的花邊都採用這種油墨。
三是在製版和印刷工藝上加強防偽。第四套人民幣在製版和印刷工藝上主要採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線技術、套印對印技術和平凸版接線技術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幣的防偽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一直是國際上通用的鈔票防偽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點是墨層厚,手感強,難以復制。人民幣的主景圖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裝飾花邊、花球、面額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紋加深,使雕刻凹版印刷圖案更具有立體感。由於第四套人民幣各票面全部採用人物頭像作主景,因此,對凹版雕刻工藝的要求也比前幾套人民幣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齡、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服飾的人物,都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刀法加以細致的刻畫和區別。這從各個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頭像,線條清晰,刀法流暢,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精神風貌,每一幅頭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參加全套票券正背面雕刻的藝術家有高振宇(1角券正面,50元券背面)、蘇席華(10元、50元、100元券正面)、宋廣增(5角券正面)、李斌(2角、1元、5元券正面)、徐永才(2元券正面)、吳依正(5元、10元、100元券背面)、花瑞松(1元券背面)、薛書桐(2元券背面)3參加裝飾雕刻的有趙亞雲、譚懷英、耿生發、馬建璽等。凹印接線技術也是鈔票的一種專用印製技術,其特點是色彩較為明顯,顏色銜接自然過渡,無漏白,無錯位,線條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成線狀。套印、對印技術就是採用一些特殊的工藝,使鈔票正背面圖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圖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對應吻合的。平凸印接線技術是目前人民幣採用的比較可靠的防偽技術,它的特點是一條完整的線上印幾種不同的顏色時,不產生重疊、缺口現象。上述所有先進印刷工藝和新型印鈔材料的採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幣的防偽性能,它標志著我國的印鈔造幣技術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9. 怎樣辨別錢幣的真偽
一、紙幣的主要防偽特徵
1.水印水印是在紙張的抄造過程中施加的安全措施,是運用特種工藝改變其纖維的分散程度而形成的。因水印的製作需要高超的技法、復雜的工藝和專用設備而頗具防偽效能。在迎光透視的條件下,我們可以看到輪廓清晰、立體感強,並具浮雕立體效果的水印圖紋。水印通常又分滿版水印和固定水印。滿版水印是整個票面均規則地分布著若干相同的水印圖案;而相對於鈔票上印刷的圖案沒有固定的位置。固定水印是指水印圖案固定在票面的一定位置,常以人像、建築物、動物或完整的幾何圖案作為水印的題材。我國現行流通的第4套人民幣紙幣中,壹圓券、貳圓券和伍圓券均使用了有滿版古錢幣水印的鈔票專用紙;拾圓券、伍拾圓券和壹佰圓券使用了固定人像水印的鈔票專用紙。固定人像水印位於鈔票正面的左側,依次為農民頭像、工人頭像和毛澤東側面頭像,層次豐富、神態逼真。
2.安全線安全線也是在紙張的抄造過程中,運用特種工藝施加在紙中的一種防偽標志。其特點是在迎光透視的條件下,我們可以看到自上而下貫通整個票面的一條規則的有一定寬度的線。第4套人民幣中,1990年版的伍拾圓券和壹佰圓券鈔票正面的右側施加了一條不透明的安全線,而與之混合流通的1980年版的伍拾圓券和壹佰圓券鈔票中未施加安全線。
3.對印圖案對印是一種特殊的印鈔工藝。在印刷鈔票時,採用專用印鈔機使鈔票正背面特定位置的圖案一次印刷完成而形成「對印圖案」。其特點是在迎光透視的條件下,可以看到鈔票正背面相對位置的兩個不同顏色圖案的所有線條完全重疊;同時,和單從一面觀察相比,迎光透視吻合後的圖案,其線條的顏色因兩面相對位置不同顏色線條的完全重疊而略有變化。第4套人民幣中,壹圓券、貳圓券和伍圓券正面左側國徽下方和背面右側年版號上方的小花均為「對印圖案」。
4.多色接線圖紋多色接線圖紋亦為特種印鈔工藝印刷而成。其特點是一個圖案上的線條由多種不同的顏色組成,不同顏色線條的相接處過渡自然,無漏白、無搭接、無錯位現象。第四套人民幣中,壹至拾圓券鈔票正面中央部位襯托面額數字的花鳥圖案以及伍拾圓、壹佰圓背面右上方襯托面額數字的花團均為多色接線圖紋。
5.雕刻凹版印刷 雕刻凹版印刷亦為特殊的印鈔工藝,其印品的特點是色澤濃郁,富有光澤,層次豐富,線紋隆起,具有其它印刷方式印品所不備的
特殊質感。用手觸摸凹印圖案上的點與線均有凹凸的感覺。雕刻凹版印刷是雕刻藝術家和製版專家使用雕刻工具採用手雕、機雕並結合其它方法將設計好的圖案「雕刻」在特製的金屬板上製作成凹印原版,凹印原版上的圖案是由凹入金屬板面的點、線組成的。採用特種製版工藝由原版製成印版並結合特殊的印鈔工藝,最終使印品上的油墨凸於紙張表面。因雕刻凹版印刷的製版要應用特殊的技法,印刷還要採用特殊的印刷材料、印刷設備且印品質量獨特,模仿或仿造極為困難,故而雕刻凹版印刷一直是鈔票的主要防偽措施之一。現行流通的第4套人民幣中,壹圓至壹佰圓券正面人像、行名、花邊、盲文點、面額數字和背面的國徽、風景、花邊、少數民族文字、行名、漢語拼音等均為雕刻凹版印刷。
6.無色熒光圖紋無色熒光圖紋是用含有熒光材料的油墨印刷而成。其特點是在普通光下不可見,而只有特定波長的紫外燈光下方可顯現黃綠色的圖紋來。第4套人民幣中,1990年版的伍拾圓券和壹佰圓券正面的左右兩側分別用無色熒光油墨印有「WU SHI」「50」、「YIBAI」、「100」的字樣。而1980年版的伍拾圓券和壹佰圓券則無此項防偽特徵。
7.磁性印記磁性印記是用含有磁性材料的油墨印刷而成的。用磁性檢測器測試票面上的磁性印記便會顯示磁性信號。第4套人民幣中,伍拾圓券和壹佰圓券(包括1980年版和1990年版)的正面、背面的黑色凹印部位均印刷有磁性印記。
二、金屬幣的防偽特徵
金屬幣通常採用特殊合金材質和特殊結構工藝作為其主要防偽特徵。
1.特殊合金現行的新版金屬流通幣中,壹角、伍角和壹圓硬幣的材質分別是特殊鋁合金、特殊銅合金和鋼芯鍍鎳;而金屬流通分幣的材質為特殊鋁合金。
2.特殊結構現行流通的5角硬幣其邊部的絲齒是間斷的,稱為「間斷齒絲」。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幣其邊部使用了先進的對稱滾字技術,兩組對稱滾字為:「ZHONG GUO」和「★★★」。我們稱之為「周邊滾字」。
三、人民幣的真假識別
識別真假人民幣紙幣的方法可歸納為「眼看,手摸、耳聽、筆拓和儀器檢測」。
1.眼看看鈔票的水印是否清晰,是否有浮雕立體效果,目前已發現的假幣中也有有水印的,但它是用無色油墨印刷而成,雖有輪廓但沒有真幣水印的特殊質感;看有無安全線,有的假幣亦有安全線,但它也是用油墨摸擬印刷而成,且沒有立體感;看對印圖案的線條是否完全吻合,看多色接線圖紋的顏色銜接處過渡是否自然,有無搭接、錯位的現象;看凹印圖案是否均由點、線構成。目前發現的假鈔大多數是利用彩色復印機和膠印技術復制的,其所有圖案均是由多種深淺不同的網點組成,沒有凹印圖案的特點,用放大鏡觀察即可識別。
2.手摸真幣上凹印部位用手觸摸有凹凸的感覺,而假幣不具有這個特點,用手觸摸手感平滑。
3.耳聽印刷鈔票所用紙張極為特殊,紙質堅韌,挺括耐折,用手彈甩或抖動會發出清脆的聲音;而假幣所用的紙張在抖動時聲音發悶,紙質也沒有真幣紙張的特點。
4.筆拓把一張薄紙敷在鈔票水印位置和安全線位置用鉛筆拓,是真幣紙上則會出現清晰有層次的水印輪廓圖和一條自上而下連續的安全線拓痕,而假幣則沒有上述效果。
5.儀器檢測用熒光燈檢測鈔票的熒光圖紋。真幣在熒光燈照射下,在特定位置會顯現黃綠色的熒光;1990年版伍拾圓、壹佰圓券的假幣之中有的無上述特徵,有的雖有熒光圖紋出現,但色相和真幣相左。用磁性檢測儀檢測磁性印記。需要提醒的是,在購買鈔票檢測儀器時一定要選擇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鑒定的儀器,否則會以假亂真或以真亂假。
識別真假金屬幣可按以下簡單方法進行。手感或稱量單枚金屬幣的重量;目測比較金屬幣的色澤、直徑、邊厚和圖案的清晰度;壹圓金屬幣可用磁鐵吸起。
若對所持有的人民幣的真假產生疑問,可按上面所涉及的人民幣的主要防偽特徵和識別方法進行「綜合判斷」;亦可找一張(枚)面額、發行年份與其相同的真人民幣進行仔細比較, 要尋找兩者的差別而不是相同之處。但是,若遇到更為復雜的情況時,那就要送到銀行去檢測識別,因人民幣上還有其它技術秘訣,但這只有技術權威部門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