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肌力測試方式主要有哪幾種方式
肌力測試方式主要有徒手肌力檢查和器械檢查。
一、徒手肌力檢查
徒手肌力檢查是檢查者用自己的雙手,憑借自己的技能和判斷力,按照一定標准,通過觀察肢體主動運動的范圍以及感覺肌肉收縮的力量,來判斷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級的一種檢查方法。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代表肌肉收縮的耐力。
臨床常用的手法檢查及肌力分級法系K.W.Lovett於1916年提出,以後具體操作續有修改,但其原則未變。此法使受試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標準的測試動作,觀察其完成動作的能力。由測試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二、器械檢查
在肌力超過3級時,為了進一步做較細致的定量評定,須用專門器械作肌力測試。根據肌肉的不同的收縮方式有不同的測試方式,包括等長肌力檢查、等張肌力檢查及等速肌力檢查。
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長肌力檢查
在標准姿位下用測力器測定一個肌肉或肌群的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
2、等張肌力檢查。
即測定肌肉進行等張收縮使關節作全幅度運動時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運動的最大阻力稱1次最大阻力,完成10次連續運動時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測定時對適宜負荷及每次測試負荷的增加量應有所估計。
避免多次反復測試引起肌肉疲勞,影響測試結果。運動負荷可用啞鈴、砂袋、砝碼可定量的負重練習器進行。此法在康復醫學中應用較少。
3、等速肌力檢查
用帶電腦的Cybex型等速測力器進行。測試時肢體帶動儀器的杠桿作大幅度往復運動。運動速度用儀器預先設定,肌肉用力不能使運動加速,只能使肌力張力增高,力矩輸出增加。
此力矩的變化由儀器記錄,並同步記錄關節角度的改變,繪成雙導曲線,並自動作數據記錄。這種等速測試法精確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數據,已成為肌肉功能檢查及其力學特性研究的良好手段。
(1)雙上肢肌力檢測方法圖解擴展閱讀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產牛張力,導致靜態或動態收縮的能力,也可將其視為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力量。肌力測定是康復評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肌肉功能評定的重要方法。
一般均將肌力分為以下0--5級,共六個級別:
0級 完全癱瘓,測不到肌肉收縮。
1級 僅測到肌肉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 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離床面。
3級 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離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級 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但不完全。
5級 肌力正常。
評定的目的及意義 :
1、肌力評定可以幫助判斷有無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圍與程度。
2、發現導致肌力低下的原因。
3、為制定治療、訓練計劃提供依據。
4、檢驗治療、訓練的效果。
Ⅱ 肌力測試方式主要有哪幾種方式
肌力測試方式主要有徒手肌力檢查和器械檢查。
一、徒手肌力檢查
徒手肌力檢查是檢查者用自己的雙手,憑借自己的技能和判斷力,按照一定標准,通過觀察肢體主動運動的范圍以及感覺肌肉收縮的力量,來判斷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級的一種檢查方法。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代表肌肉收縮的耐力。
臨床常用的手法檢查及肌力分級法系K.W.Lovett於1916年提出,以後具體操作續有修改,但其原則未變。此法使受試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標準的測試動作,觀察其完成動作的能力。由測試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二、器械檢查
在肌力超過3級時,為了進一步做較細致的定量評定,須用專門器械作肌力測試。根據肌肉的不同的收縮方式有不同的測試方式,包括等長肌力檢查、等張肌力檢查及等速肌力檢查。
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長肌力檢查
在標准姿位下用測力器測定一個肌肉或肌群的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
2、等張肌力檢查。
即測定肌肉進行等張收縮使關節作全幅度運動時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運動的最大阻力稱1次最大阻力,完成10次連續運動時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測定時對適宜負荷及每次測試負荷的增加量應有所估計。
避免多次反復測試引起肌肉疲勞,影響測試結果。運動負荷可用啞鈴、砂袋、砝碼可定量的負重練習器進行。此法在康復醫學中應用較少。
3、等速肌力檢查
用帶電腦的Cybex型等速測力器進行。測試時肢體帶動儀器的杠桿作大幅度往復運動。運動速度用儀器預先設定,肌肉用力不能使運動加速,只能使肌力張力增高,力矩輸出增加。
此力矩的變化由儀器記錄,並同步記錄關節角度的改變,繪成雙導曲線,並自動作數據記錄。這種等速測試法精確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數據,已成為肌肉功能檢查及其力學特性研究的良好手段。
(2)雙上肢肌力檢測方法圖解擴展閱讀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產牛張力,導致靜態或動態收縮的能力,也可將其視為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力量。肌力測定是康復評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肌肉功能評定的重要方法。
一般均將肌力分為以下0--5級,共六個級別:
0級 完全癱瘓,測不到肌肉收縮。
1級 僅測到肌肉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 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離床面。
3級 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離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級 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但不完全。
5級 肌力正常。
評定的目的及意義 :
1、肌力評定可以幫助判斷有無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圍與程度。
2、發現導致肌力低下的原因。
3、為制定治療、訓練計劃提供依據。
4、檢驗治療、訓練的效果。
Ⅲ 手臂肌肉示意圖
如圖所示:
上臂肌群主要包括: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肱肌(Brachialis)和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上臂的圍度取決於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發達程度。
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又稱為二頭肌,作為男性性感和力量的最主要標志,也是動物界雄性魅力的認同標准之一,是很多人訓練的重中之重。
這個部位是上肢中最大的一塊肌肉,並且構成了上臂上部的外形。顧名思義,它有兩個頭(head),下圖的二頭肌就隱約分成了兩股。外側的是長頭(綠色部分),內側的是短頭。而這兩個頭除了長度不同之外,近端附著點也不同,因此功能上有一些差異。
長頭的近端肌腱繞過肱骨頭附著於肩胛骨的盂上結節(supraglenoid tubercle),短頭的近端則是連於肩胛骨的喙突(coracoid process),兩個頭的遠端都附著於橈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以及圍繞前臂的二頭肌腱膜(bicipital aponeurosis)。
(3)雙上肢肌力檢測方法圖解擴展閱讀
由於二頭肌長頭在收縮初期有比較大的活性,也就是手臂還沒彎上來時,所以過程中把重量盡量放到底部就變得很重要。「斜躺彎舉」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把手臂放在身體後面,可以拉長長頭,讓長頭在彎舉時能有更多的空間處在高活性狀態下。
短頭在的訓練原則有點特別,就是讓長頭不要工作,負擔都落在短頭上。選擇一些動作,讓長頭一開始就處於收縮狀態。如「傳教式彎舉」,這個動作讓肩膀處於屈曲的狀態,於是長頭也變得比較短,縮短的長頭是低活性的,有利於增加對短頭的訓練。
Ⅳ 肱三頭肌肌力檢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縮的力量。肌力評定皆在評估肌力大小,確定肌力障礙程度、制定康復治療方案、評定康復療效,判斷預後。
一、肌肉分類
人類肢體的復雜動作需要靠多組肌肉恰當的合作才能完成,根據這些肌肉參加動作時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為原動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在神經支配下完成復雜的精細動作和運動。
1.原動肌 直接完成動作的肌群稱原動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為主動肌,協助或幫助完成動作或僅在動作的某一階段起作用的稱為副動肌。
2.拮抗肌 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稱為拮抗肌。在原動肌收縮時,拮抗肌可以協調地放鬆或作適當的離心收縮,保持關節活動的穩定性和動作的准確性,防止關節的損傷。
3.固定肌 為了充分發揮原動肌對肢體運動的動力作用,必須將原動肌相對固定的一端(定點)所附著的骨骼或附近的一連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動肌拉力方向能始終朝著關節運動的方向,參與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稱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動肌完成多種動作時,需要另一些肌肉協助完成,這些肌肉的作用為抵消原動肌收縮時所產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動作,使動作更准確、更經濟,這些肌肉的作用稱為中和肌。
副動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動中起協同輔助的作用,又稱為協同肌。
2.拮抗肌 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稱為拮抗肌。在原動肌收縮時,拮抗肌可以協調地放鬆或作適當的離心收縮,保持關節活動的穩定性和動作的准確性,防止關節的損傷。
3.固定肌 為了充分發揮原動肌對肢體運動的動力作用,必須將原動肌相對固定的一端(定點)所附著的骨骼或附近的一連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動肌拉力方向能始終朝著關節運動的方向,參與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稱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動肌完成多種動作時,需要另一些肌肉協助完成,這些肌肉的作用為抵消原動肌收縮時所產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動作,使動作更准確、更經濟,這些肌肉的作用稱為中和肌。副動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動中起協同輔助的作用,又稱為協同肌。
二、肌肉收縮類型
(一)等張收縮
等張收縮也稱為動力性收縮,其特點是在肌肉收縮時肌張力基本保持不變,肌肉的長度發生變化,產生關節運動。
等張收縮分為二種類型:
1.向心性收縮 當肌肉收縮是肌力大於阻力,肌肉的長度縮短,肌肉的止點和起點相互靠近。
2.離心性收縮 當肌肉收縮時肌力小於阻力,使原先縮短的肌肉被動地延長,肌肉的止點和起點相互遠離。
(二)等長收縮
等長收縮也稱為靜力性收縮,其特點是在肌肉收縮時肌肉長度保持不變,肌張力增高,不產生關節活動,此時肌肉收縮力與阻力相等。
三、影響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發達程度 最直接的指標是肌肉的生理橫斷面,肌肉的生理橫斷面越大,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越大。
2.肌肉的初長度 在一定的生理范圍內,肌肉的初長度越長,收縮時發揮的力量就越大。當肌肉被牽拉至靜息長度的1.2倍時,肌力最大。
3.運動神經元和肌肉的募集
4.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的協調性
5.杠桿效率
四、6級肌力分級標准
級別 標准
0 無可測知的肌肉收縮
1 有輕微的收縮,不能引起關節活動
2 在減重狀態下能做全范圍的關節活動
3 能抗重力做全范圍的關節活動,不能抗阻力
4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的關節活動
5 能抗重力和充分的阻力的關節活動
五、注意事項
1.檢查前應向患者用比較通俗的語言解釋檢查的目的和方法,如果患者仍不夠明白,給予必要的示範,以取得患者患者配合。
2.熟練掌握肌力檢查的方法和技巧,根據患者全身的功能狀況、關節活動的質量、關節有無異常的病理形態以及患者的配合意識,按照檢查的基本原則,確定肌力檢查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檢查體位和姿勢。
3.減少肌力檢查的干擾因素,患者的疼痛、疲勞、衣服過厚或過緊都會影響肌力檢查的准確性。還應防止其他肌肉的代償出現的假現象。
4.檢查前詳細了解被檢查部位的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5.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如在肌力檢查中長時間的等長收縮會引起患者的血壓增高,心臟負荷增加,故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
6.充分固定肌肉附著的近端關節。
六、檢查方法
1.頸前屈 主動肌:胸鎖乳突肌
0-1級,仰卧位,肩部放鬆,固定胸廓,當患者試圖屈頸時,0級,不能觸及胸鎖乳突肌收縮
1級,可觸及胸鎖乳突肌收縮,無動作出現
2級,側卧位,托住頭部可做全范圍屈頸
3級,仰卧位,可做全范圍屈頸,但不能抵抗阻力
一、軀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檢查
4-5級, 仰卧位,抬頭屈頸,能抵抗加在前額部中等或較大的阻力
2.頸後伸 主動肌:斜方肌、頸部豎脊肌
3.軀干前屈 腹直肌
4.軀干後伸 豎脊肌、腰方肌
5.軀干旋轉 腹外斜肌
6.上提骨盆 腰方肌
二、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檢查
(一)肩胛骨
1.肩胛骨外展及上旋 前鋸肌
0-1級 坐位,前部平舉,屈肘,托住上臂,試圖外展、外旋時
0級,未觸及前鋸肌收縮
1級,可觸及前鋸肌收縮
2級,坐位,前部平舉,屈肘,托住上臂,試圖外展、外旋時可見肩胛骨活動
3級,仰卧位,肩關節屈曲90度,肩胛骨置於檢查台上,固定胸廓,患者能使上臂充分向上運動
4-5級,仰卧位,肩關節屈曲90度肩胛骨置於檢查台上,固定胸廓,檢查者握住患者的前臂和肘部向下,向內施加中等或較大的阻力,使上臂充分向上運動
2.肩胛骨上提 斜方肌、肩胛提肌
3.肩胛骨內收 斜方肌中部、菱形肌
(二)肩關節
1.肩關節屈曲 三角肌前部、肱肌
2.肩關節後伸 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後部
3.肩關節外展 三角肌中部、岡上肌
4.肩關節水平後伸 三角肌後部
5.肩關節水平前屈 胸大肌
6.肩關節外旋 岡下肌、小圓肌
7.肩關節內旋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
(三)肘關節
1肘關節屈曲 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
2.肘關節伸展 肱三頭肌
(四)前臂
1.前臂旋後 肱二頭肌、旋後肌
2.前臂旋前 旋前圓肌、旋前方肌
(五)腕關節
1.腕關節屈曲 橈側腕屈肌、尺側腕屈肌
2.腕關節伸展 橈側腕長伸肌、尺側腕伸肌、橈側腕短伸肌
三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檢查
(一)髖關節
1.髖關節屈曲 腰大肌、髂肌
2.髖關節伸展 臀大肌、肱二頭肌
3.髖關節外展 臀中肌
4.髖關節內收 內收肌群、恥骨肌
5.髖關節外旋 閉孔內外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狀肌
6.髖關節內旋 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二)膝關節
1.膝關節屈曲 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2.膝關節伸展 股四頭肌
(三)踝關節
1.踝關節跖屈 腓腸肌、比目魚肌
2.踝關節背屈合並內翻 脛前肌
3.踝關節外翻 腓骨長、短肌
Ⅳ 工傷如何做肌力鑒定
參考《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執行。
肌力檢查與評價
肌力是指肌肉興奮後收縮所產生的動力和張力,耐力則指維持一定時間收縮或多次反復收縮的能力。決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經系統功能狀態、肌肉的生理橫斷面、收縮前的肌肉長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長度,而耐力的大小則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縮的能量有關。
肌力檢查的方法及評定:
(一)手法檢查與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級標准衡量
先囑被檢查者作主動運動,注意觀察其運動的力量和幅度;然後檢查者給予一定的阻力,讓被檢查者作對抗運動,以判斷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檢查各關節的運動力量,並注意兩側對比。
(1)上肢肌力:
雙上肢前平舉、側平舉、後舉檢查看關節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檢查肱二頭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檢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開相對、並攏、屈曲、伸直,檢查各指關節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內收、外展,檢查髖關節屈曲、內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關節屈曲,檢查伸髖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雙下肢伸直,踝關節跖屈、背屈、內翻、外翻,檢查踝關節肌肉力量。
2【評定標准】
0級 完全癱瘓,肌力完全喪失。
Ⅰ級 可見到或觸摸到肌肉輕微的收縮,但無肢體運動。
Ⅱ級 肢體可在床上移動,但不能抬起。
Ⅲ級 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對抗阻力。
Ⅳ級 能作對抗阻力的運動,但肌力減弱。
Ⅴ級 肌力正常
Ⅵ 簡述徒手肌力檢查方法。
肌力(muscle strength)即肌肉收縮力量,是反映人體運動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肌力評定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常用的肌力檢查法有徒手肌力測定法、等張收縮測定法及等長收縮測定法,但這些測定方法均有不足之處。等速肌力測定是在肢體被動地進行等速運動時,通過測定反映肌肉負荷的系列參數,來評定肌肉的功能狀態。該法既客觀准確,又簡便易行,且安全可靠。徒手肌力檢查及部分訓練方法圖解(詳細 http://www.zmkf.com/show_article.asp?id=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