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山文化玉器在鑒定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紅山玉器多為十分精巧的動物造型玉石雕刻,以豬、虎、鳥、龍等形狀為主,工藝水平極高。尤其是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這種玉龍造型非常簡單,很多時只是一個圈,與後期的盤龍、紋龍等相比顯得十分原始。我記得華夏銀行的徽標就是一個很形象的紅山玉龍哦。
紅山玉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方面:其一,創作題材廣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攝象兩大類。其中,仿生類是主要部分,指摹仿並被神化了的動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動物形玉器獨具特色。攝象類指攝取自然現象又經過藝術加工的璧、環、箍形器和勾雲形玉佩等。其二,造型手法多樣,既有淺雕又有浮雕。紅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講求神似,大都以熟練的線條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藝,將動物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極具古樸蒼勁之神韻,紅山文化玉器多通體光素無紋,動物形象注重整體的形似和關鍵部位的神似。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寧岫岩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色澤均勻。玉的顏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瓏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
辨別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鑒別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顏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產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內在因素在外部條件下促成變化,基本顏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徵。
1、從造型上看:造型有時代性。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煉,重點部位突出,又有不同於一般特徵的神韻。如紅山玉器的動物造型,既生動,又拙樸、豪放。現實仿製的紅山動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總體上拘謹、呆板、無生氣,難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韻,很難模仿到那個時代的特徵。
2、從紋飾上看:紋飾是一個時代思想觀念、審美意識和信仰的產物。如能掌握各個時代的紋飾特點,便能比較准確地認定其年代。紅山玉器表面多光素無紋,除玉龍額部或顎底有斜方形網紋和表現獸頭眼部、牙齒的細陰線紋外,一個常見特點是壓地線浮雕、凸弦紋、淺浮雕或稱打窪,即在平面玉佩或圓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勻稱的凹槽形紋飾,也稱瓦溝紋。有些壓地淺浮雕若隱若現,眼視不甚清晰,手摸感覺明顯,凸弦紋在多數紅山玉器都會見到。紅山玉器的工藝,主要是各部位的過渡自然,表面光澤細膩,少有磨痕,除個別小型佩件大多無玻璃光。不論動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對鑽而成,也有從一面鑽進的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狀,有的孔中部交接處出現錯位稜台,也有的是對面蹭磨而成光澤無螺旋紋的孔,交接的薄層上鑽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藝上多兩面加工,內外邊緣成刃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3、從沁色上看:沁色是古玉器的年代標志,也是判斷真偽的重要依據。在外部侵蝕條件下生成的沁色,表面常伴有侵蝕的共生物質,同時出現在玉器上。紅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較少,較輕,常見的有霧狀白色水沁、黃褐色土沁、紅色沁、黑色沁,少數有綠色銅沁。紅色類血沁和綠色銅沁,多出現在黑色或黃白色皮殼之下。舊色與光澤。古玉在地下多年,表面都有後天生成的自然舊色和包漿。真古玉的包漿較厚,且分布均勻自然,還有一種發自內部的光澤。這種反射光是自然的、一致的,是統一光澤,且有油性,不同於拋光後出現的表面玻璃光。即使腐蝕較為嚴重的某一局部光澤,仍會顯出它的一致性。高古玉光澤發自內部,所謂精光內蘊,而不是表面浮光。紅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無玻璃光,表面光澤與玉的硬度及解玉砂顆粒的精細相關。一般地說,玉質硬度高光澤強,磨砂痕輕,玉質軟、石性重者光澤差;解玉砂顆粒勻細光澤強。剛出土的紅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層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澤,不同於現代的油蠟拋光技術。
Ⅱ 如何鑒別紅山時期的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寧岫岩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色澤均勻。玉的顏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瓏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 辨別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鑒別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顏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產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內在因素在外部條件下促成變化,基本顏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徵。
造型
造型有時代性。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煉,重點部位突出,又有不同於一般特徵的神韻。如紅山玉器的動物造型,既生動,又拙樸、豪放。現實仿製的紅山動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總體上拘謹、呆板、無生氣,難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韻,很難模仿到那個時代的特徵。
紋飾
紋飾是一個時代思想觀念、審美意識和信仰的產物。如能掌握各個時代的紋飾特點,便能比較准確地認定其年代。紅山玉器表面多光素無紋,除玉龍額部或顎底有斜方形網紋和表現獸頭眼部、牙齒的細陰線紋外,一個常見特點是壓地線浮雕、凸弦紋、淺浮雕或稱打窪,即在平面玉佩或圓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勻稱的凹槽形紋飾,也稱瓦溝紋。有些壓地淺浮雕若隱若現,眼視不甚清晰,手摸感覺明顯,凸弦紋在多數紅山玉器都會見到。 器物雕琢工藝,是工藝技巧及藝術表現力等等因素的總和,最能反映時代特徵。 紅山玉器的工藝,主要是各部位的過渡自然,表面光澤細膩,少有磨痕,除個別小型佩件大多無玻璃光。不論動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對鑽而成,也有從一面鑽進的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狀,有的孔中部交接處出現錯位稜台,也有的是對面蹭磨而成光澤無螺旋紋的孔,交接的薄層上鑽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藝上多兩面加工,內外邊緣成刃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Ⅲ 教你如何辨別古玉真假
般漢代以前的玉器為「古玉」,
美英的博物館,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歡收藏漢代以上的高古玉器。如何鑒定呢?
一、
藏玉器首先應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凝聚著豐富的知識。推薦的書籍有;清末吳大徵所著《古玉圖考》,對古玉的時代、用途、名稱、尺寸均有詳盡說明和考釋,且繪圖精確,頗有參考價值。當代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國古代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李英豪的《鑒別古玉》、《民間古玉》、《護身玉》、《保值白玉》。台灣古玉專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鑒定全集》(上、下冊)等。
二、
直接接觸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館只能隔著玻璃看,應該盡可能多地上手細看各門各類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覺出其中的區別。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沒有這些感覺。
三、
至少宋代就出現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清以後造假越來越多,也有前無古人的創造,如「狗玉」、「羊玉」、「風玉」等新品,引人上當。
四、
古玉器的仿品、贗品大都採用價格低廉的岫岩玉、獨山玉、藍田玉或其他低質雜玉,這些玉硬度大都低於5.5。和田優質玉料現在每年產量極少,市場價每公斤已逾十萬元,其硬度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難度高,作偽者極少採用和田白玉。
五、
一般小鋼刀硬度為5.5左右,用力戳玉器,仿品、贗品就可以一目瞭然。
六、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留心。
七、
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葯水浸蝕的,弄清楚相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諸方面的差異和區別,
八、
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型,半圓型和U型等,U型是現代機器工特徵。
九、
雕刻的線條槽口表麵皮殼,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品兩側邊有毛道崩裂現象是現代「機器工」的特點。
要鑒定古玉,首先要認識它的紋飾,掌握了各個時期紋飾變化的特徵,就對「斷代」的把握有了相當大的准確性。因為紋飾是雕琢在玉器上的一種時代符號,不論哪個朝代的紋飾,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徵。對一件玉器的紋飾特色有了一定的判斷後,就需要考慮以下4個主題:玉質好不好、琢工精不精,沁色美不美、底子平不平。任何古玉鑒定,都應該圍繞這4個要點進行。好玉質就是指玉石本身結構精密,質地溫潤、細膩、堅硬,石性少而無雜質,有寶光,看上去不粗澀、不呆滯。精琢工就是指精雕細琢,線條流暢,底子平滑,轉折有序,不會給人以粗製濫造的感覺。沁色是玉器在墓葬中受到各種礦物質的侵染,所呈現出的不同顏色。美沁色就是指出土古玉身上自帶的歷史痕跡,顏色效果令人美不勝收。一件好的玉器除琢工好外,玉地也應非常平滑。就算一些粗品原件,表現在玉器平面上的刀工線條也是十分簡潔明快的,粗拙得非常可愛,絕不同於現在的機器工藝。除此之外,也應注意對於玉器製造年代的鑒定。同樣年代、同樣材料製成的玉器,有些看來像是古玉,有些卻似新琢。同時仿古做舊的玉器又大量充斥市場,鑒定古玉時一定要仔細辨別。
Ⅳ 教你如何辨別古玉真假
般漢代以前的玉器為「古玉」,
美英的博物館,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歡收藏漢代以上的高古玉器。如何鑒定呢?
一、
藏玉器首先應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凝聚著豐富的知識。推薦的書籍有;清末吳大徵所著《古玉圖考》,對古玉的時代、用途、名稱、尺寸均有詳盡說明和考釋,且繪圖精確,頗有參考價值。當代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國古代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李英豪的《鑒別古玉》、《民間古玉》、《護身玉》、《保值白玉》。台灣古玉專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鑒定全集》(上、下冊)等。
二、
直接接觸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館只能隔著玻璃看,應該盡可能多地上手細看各門各類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覺出其中的區別。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沒有這些感覺。
三、
至少宋代就出現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清以後造假越來越多,也有前無古人的創造,如「狗玉」、「羊玉」、「風玉」等新品,引人上當。
四、
古玉器的仿品、贗品大都採用價格低廉的岫岩玉、獨山玉、藍田玉或其他低質雜玉,這些玉硬度大都低於5.5。和田優質玉料現在每年產量極少,市場價每公斤已逾十萬元,其硬度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難度高,作偽者極少採用和田白玉。
五、
一般小鋼刀硬度為5.5左右,用力戳玉器,仿品、贗品就可以一目瞭然。
六、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留心。
七、
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葯水浸蝕的,弄清楚相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諸方面的差異和區別,
八、
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型,半圓型和U型等,U型是現代機器工特徵。
九、
雕刻的線條槽口表麵皮殼,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品兩側邊有毛道崩裂現象是現代「機器工」的特點。
要鑒定古玉,首先要認識它的紋飾,掌握了各個時期紋飾變化的特徵,就對「斷代」的把握有了相當大的准確性。因為紋飾是雕琢在玉器上的一種時代符號,不論哪個朝代的紋飾,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徵。對一件玉器的紋飾特色有了一定的判斷後,就需要考慮以下4個主題:玉質好不好、琢工精不精,沁色美不美、底子平不平。任何古玉鑒定,都應該圍繞這4個要點進行。好玉質就是指玉石本身結構精密,質地溫潤、細膩、堅硬,石性少而無雜質,有寶光,看上去不粗澀、不呆滯。精琢工就是指精雕細琢,線條流暢,底子平滑,轉折有序,不會給人以粗製濫造的感覺。沁色是玉器在墓葬中受到各種礦物質的侵染,所呈現出的不同顏色。美沁色就是指出土古玉身上自帶的歷史痕跡,顏色效果令人美不勝收。一件好的玉器除琢工好外,玉地也應非常平滑。就算一些粗品原件,表現在玉器平面上的刀工線條也是十分簡潔明快的,粗拙得非常可愛,絕不同於現在的機器工藝。除此之外,也應注意對於玉器製造年代的鑒定。同樣年代、同樣材料製成的玉器,有些看來像是古玉,有些卻似新琢。同時仿古做舊的玉器又大量充斥市場,鑒定古玉時一定要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