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工驗收時,總體檢測項目:1.車行道寬;2.隧道凈總寬;3.隧道凈高;4.隧道偏位;5.引道中心線與隧道中心線的銜接;6.邊、仰坡度。
平時驗收檢測項目:1.襯砌空鼓,2.仰拱厚度,3襯砌厚度4混凝土強度5錨桿抗拔力。這些也是必測的。
還有一些其他的如鋼筋間距、混凝土保護層、路面厚度、路面寬度、鋼筋的常規力學檢測、水泥、混凝土的常規性能檢測、防水板的無縫、防滲能力檢測等等。
㈡ 隧道結構材質檢查的內容與方法是什麼
所有隧道設計使用的材料都會檢查,不過正常重點就是鋼材、地材、防水材料、中空注漿錨桿。隧道檢測內容的分類,材料檢測——屬土建工程的通用原材料,其檢測方法可查閱有關規定;屬隧道工程特有的材料需專項檢測,主要對錨噴的最終材質強度、防排水材料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施工檢測——包括施工質量檢測和施工監控量測。施工質量檢測內容按施工順序分為:超前支護及預加固質量檢測——支護構件的材質、規格、尺寸及安裝尺度要求;注漿效果。開挖質量檢測——開挖面的尺寸、形狀、平整圓順程度。
初期支護質量檢測——錨桿的間距、排距、長度、漿液注滿度、抗拔力;噴射混凝土的強度、厚度、平整度;鋼支撐的間距、節間連接、榀間連接;支護背後密實度。防排水系統質量檢測——防排水材質、規格;加工安設質量。襯砌質量檢測——襯砌的幾何尺寸、混凝土強度、背後密實程度。環境檢測——分施工環境檢測和營運環境檢測。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檢測,強度檢測,抗滲性能檢測(鐵路還有電通量檢測);鋼筋的焊接或連接性能檢測;防水板,土工布,止水帶,止水條、透水盲管,PVC管等防水材料的外委檢測,混凝土結構的無損檢測(超聲回彈等,地質雷達掃描檢測);破壞性檢測(鑽芯取樣等);錨桿拉拔力檢測等。隧道通風,照明,煙塵濃度檢測(外委檢測)。其他的還包括鋼架垂直度,地表下沉,圍岩的下沉、收斂等,這些都是由測量組來做。
㈢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的各種方法、原理及使用條件
包括:HSP、TSP、TGP、TRT、TST、負視速度等各種方法。
1、TSP隧道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在隧道圍岩以排列方式激發彈性波,彈性波在向三維空間傳播的過程中,遇到聲阻抗界面,即地質岩性變化的界面、構造破碎帶、岩溶和岩溶發育帶等,會產生彈性波的反射現象,
這種反射波被布置在隧道圍岩內的檢波裝置接收下來,輸入到儀器中進行信號的放大、數字採集和處理, 實現 拾取掌子面前方岩體中的反射波信息,達到預報的目的。其中TSP、TGP、TRT應用的是反射理論,尚需在小孔徑偏移成像病態問題方面進行努力。
2、TST隧道
該方法充分認識三維波場的復雜性,能進行方向濾波,僅保留掌子面前方的回波,避免現行超前預報方法中虛報、誤報率高的技術缺陷。能准確確定掌子面前方圍岩波速分布,為岩體工程類別判定提供依據,同時避免現行方法預報位置不準確的缺陷。
TST地質超前預報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TST隧道超前預報技術是國內外唯一的實現了地下三維波場識別與分離的超前預報技術,有效消除側向波和面波干擾,保證成像的真實性;
TST是唯一的實現了圍岩波速精確分析的超前預報技術,保證構造定位的精確性;
TST是建立在逆散射成像原理基礎上的超前預報技術,與傳統的反射地震技術相比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同時運用了地震波的運動學和動力學信息,不但可精確確定地質構造的位置,同時獲得圍岩力學性狀的空間變化;
TST採用獨特專業設計的觀測方式,保證觀測數據同時滿足圍岩波速分析、三維波場分離和方向濾波的需要。
3、HSP隧道
該方法和地震波探測原理基本相同,其原理是建立在彈性波理論的基礎上,傳播過程遵循惠更斯-菲涅爾原理和費馬原理。本方法探測的物理前提是岩體間或不同地質體間明顯的聲學特性差異。測試時,在隧道施工掌子面或邊牆一點發射低頻聲波信號,在另一點接收反射波信號。
採用時域、頻域分析探測反射波信號,進一步根據隧道施工掌子面地質調查、地面地質調查及利用一隧道超前施工段地質情況推測另一平行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質條件的預報方法,
便可了解前方岩體的變化情況,探測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岩性分界、斷層、岩體破碎帶、軟弱夾層、以及岩溶等不良地質體的規模、性質及延伸情況等。
(3)隧道土質變化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目的
開挖前對地質情況的了解,對於隧洞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過超前預報,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預報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質體的位置、產狀及其圍岩結構的完整性與含水的可能性,為正確選擇開挖斷面、支護設計參數和優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據,並為預防隧洞涌水、突泥、突氣等可能形成的災害性事故及時提供信息,使工程單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備,
保證施工安全,同時還可節約大量資金。所以隧洞超前預報對於安全科學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損失、節約投資等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超前地質預報應達到下列目的:
1、進一步查清隧道開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指導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2、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和危害程度。
3、為優化工程設計提供地質依據。
4、為編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質資料。
㈣ 隧道施工過程中主要監測哪些內容
1、洞外測量
符合導線復測,在實際實測中,首先對設計導線點進行測角、測距、平差,然後進行各導線點坐標的計算。
高程式控制制測量,以隧道進出口水準基點為起算點和閉合點,對全程水準點進行復合評定,不設成為一閉合高程式控制制網,採用水準測量與三角高程測量相結合的方法,按國家四等高程式控制制標准施測,並通過交叉交換復測。
2、平面控制測量,採用線路中線與符合導線相結合的形式,按照國家四等控制網標准布設。
首先,在進出口以已經納入洞外平面控制網的兩條邊作為隧道洞內控制網的聯系邊,然後在洞內布設支導線點,導線點應布設在施工干擾小、穩定可靠的地方,點間視線應離開洞內設施0.2m以上。
用全站儀對水平角和邊長同時施測,該導線在實地測設中應十分注意對導線的檢測,應為每一步產生的誤差都將會影響橫向貫通誤差,檢測方法一般按原有導線最前端的相鄰三點點位,通過同精度測角和測邊檢測。
如果角和邊的差值均在精度允許范圍內,則可以為原導線點的精度和點位均為可信,如超限應沿著原有導線依次倒退檢測,直至精度合格為止。這時以合格處導線點作起算點向前建立新導線。同時採用換手復測和隧道中線和坐標法互為復核的方法,以避免出現測設錯誤。
隧道分類
按長度
鐵路隧道:
(1)特長隧道:全長10000m以上;
(2)長隧道:全長3000m以上至10000m,含10000m;
(3)中隧道:全長500m以上至3000m,含3000m;
(4)短隧道:全長500m及以下。
公路隧道:
(1)特長隧道:全長3000m以上;
(2)長隧道:全長1000m以上至3000m,含3000m;
(3)中隧道:全長500m以上至1000m,含1000m;
(4)短隧道:全長500m及以下。
㈤ 隧道牆面平整度檢測方法 隧道施工知識介紹
隧道牆面平整度檢測方法有哪些?想要了解這個問題的朋友們就請認真的閱讀一下文章的內容吧。
隧道牆面的平整度檢測方法之首先,我們需要做的是觀察噴射混凝土底部的平整度:側壁D/L≤1/6,拱頂≤1/8.其中L是噴射混凝土的兩個相鄰凸面之間的距離,D是短混凝土相鄰凸面之間的凹陷深度。
隧道牆面平整度檢測方法之檢查基面,並且在基面上不應有諸如鋼條和突起的尖銳突起。如果線圈底部有一個尖銳的突起,用研缽切割它以軟化切割部分,這樣防水層就不會形成孔。
隧道牆面平整度檢測方法之看一下.隧道橫截面或拐角的變化應採用R≥5cm的弧度。
隧道牆面的平整度檢測方法之製作防水層時,地板上不應有清水,如果有清水,應將其堵塞或拖拽。
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則根據新對隧道施工的經驗,隧道施工採用的基本原則可概括為12個詞:「不穩定,早期噴錨,破損測量,密封性」。兩種施工方法的選擇隧道施工方法的選擇主要基於施工襯砌類型,包括施工地質和水力條件,施工條件,岩石的等級,隧道穿透深度,隧道斷面尺寸和長度,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
常見部署方法新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分為三種主要變型和幾種變型:全截面法,級聯法和分支開挖法。隧道的各種施工方法的選擇和特徵如下。
全斷面法,這樣的方法也就是整個切割方法。全截面是指一次性挖掘方法。截面方法可以應用於1至3級的均勻岩石,並且它應該具有大型建築機械,並且隧道的長度或工地的長度不應該太短,否則難以建造經濟的大型機器。根據施工經驗,這個長度至少應為1公里。
台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