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便常規的檢查
便常規的檢查
便常規的檢查,在醫院里看病,總是要做一些大大小小的檢查,其中大便常規是一項很常見的檢查,住院患者必查,門急診患者也有一部分需要做這個檢查。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便常規的檢查相關知識。
便常規白細胞
白細胞主要至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數量上的變化一般可以有效反應人體腸道炎症的程度。
便常規白細胞就是通過對大便的檢測查出白細胞的變化情況,一旦白細胞有異常,就可已初步推測受檢者的腸道出現了感染。因為各種的腸道炎症會導致腸粘膜充血水腫,局部白細胞聚集,組織通透性增高,進而白細胞增多。
便常規潛血
糞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現常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的一個篩選指標。
正常糞便中無膽紅素而有糞膽原和糞膽素,便常規潛血的正常情況下是陽性。當糞膽素含量減少時表明有膽道梗阻,完全梗阻時糞便外觀呈白陶土樣,糞膽素和糞膽原實驗呈陰性。如糞膽原和糞膽素含量增加,對溶血性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
便常規正常值
臨床醫生通常以大便常規檢查結果了解病人胃腸道疾病。排泄物也能體現身體狀況,看起來似乎很神奇,但其實很簡單,只要便常規檢測結果處於標准值,就意味著身體是健康的。
1、糞便顏色。正常顏色:成人呈黃褐色,嬰兒為黃色或金黃色。
2、糞便形態。正常形態:成形軟便。
3、糞便細胞。正常參考值:紅細胞:0/HP。白細胞:偶見/HP。
4、糞膽素。正常參考值:陰性。陽性意味著可能有溶血性黃疽和肝性黃疽等。
5、糞便膽紅素。正常參考值:陰性。
6、糞便細菌培養加葯敏。正常參考值:陰性(無致病菌)。
便常規怎麼檢查
很多人覺得便常規檢查是一項很麻煩的檢查項目,而且便常規檢查的工序比較臟,不是很受歡迎。
事實上,便常規檢查並沒有人們想像當中的那麼不堪,便常規檢查的方法很簡單,直接可以到醫院化驗大樓拿裝大便的器皿,裝上一點新鮮的大便後即可拿到化驗室檢查。
在檢查之前不需要特別注意其他東西,依舊是可以按照平時的生活狀態來做事。
一、外觀性狀
這一項檢查主要是根據糞便的顏色和形狀,初步了解食物消化情況,判斷胃腸、胰腺、肝膽功能。正常情況下,糞便呈棕黃色,成形,質軟,嬰兒糞便可以呈金黃色。糞便顏色和性狀受食物、葯物和疾病影響,可以發生較大改變,常見的有如下異常:
稀水樣便。就是常說的腹瀉狀況下排出的大便,見於各種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是急性腸炎。粘液膿血便。正常糞便內含有少許粘液,但一般肉眼不可見,粘液增多直至肉眼可見即為異常。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可見粘液膿血便。阿米巴痢疾則為暗紅色果醬樣便,以血為主,有特別的腥臭味。鮮血便。糞便含有鮮血,血與糞便可以混雜,也可以不混雜,常見於結直腸息肉、腫瘤、痔瘡等下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有時也可因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而出現鮮血便。柏油樣便。
糞便呈黑褐色,質軟甚至較稀,表面富有光澤,隱血試驗陽性。這是由於上消化道出血,紅細胞經過胃酸破壞降解後與腸道內的硫化物在細菌作用下生成硫化鐵,而硫化鐵刺激小腸分泌過多粘液所致。上消化道每日出血超過50ml即可出現柏油樣便。服用活性炭、鉍劑、鐵劑也可以出現大便發黑,但隱血試驗陰性,這一點可資鑒別。柏油樣便常見於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淘米水樣便。糞便含水量多,含有粘液雜質樣物,外觀非常形似淘米水,常見於霍亂、副霍亂。白陶土樣便。
正常情況下,膽汁中的膽紅素排入腸道,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生成膽素原,進而氧化成膽素,糞便呈黃褐色就是由於糞膽素的緣故。當膽管梗阻時,膽汁不能或僅有很少量進入腸道,糞膽素大幅度減少甚至缺如,此時的糞便呈白色或灰白色,類似陶土。白陶土樣糞便常見於各種造成膽管梗阻的疾病,如膽管結石、胰頭癌、膽管癌等。
二、顯微鏡檢查
顯微鏡檢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系統有無炎症、出血、寄生蟲感染、惡性腫瘤,檢查糞便中有無致病菌。通常檢查項目有細胞檢查、細菌檢查、寄生蟲卵檢查、食物殘渣檢查等。
1、細胞檢查
紅細胞:正常糞便中不應出現紅細胞,一旦出現,意味著消化道有出血。出血部位較高如上消化道出血時,血液中的紅細胞等到隨糞便排出時已被分解破壞,無法鑒別。因此糞便鏡檢發現紅細胞意味著腸道下段有炎症或出血,如細菌性痢疾、炎症性腸病、結直腸癌等。白細胞:是人體抵禦外來侵蝕的重要防線。人血液中的白細胞可以分為5種類型: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白細胞總數的變化主要受中性粒細胞數量變化的影響。正常情況下糞便中沒有白細胞或偶有少量中性粒細胞。患腸道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時中性粒細胞會增加,而在過敏性腸炎、腸道寄生蟲病、阿米巴痢疾等,嗜酸性粒細胞會增加。巨噬細胞:血液中的單核細胞進入組織後,體積增大,吞噬性增強,可以吞噬細小顆粒、細胞碎片、白細胞、紅細胞和細菌等,稱為巨噬細胞。細菌性痢疾和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可以在糞便中查見巨噬細胞。
2、細菌檢查
正常人糞便中含有大量細菌,多數為正常菌群,主要是雙歧桿菌、大腸埃希菌、厭氧菌和葡萄球菌,細菌數量和種類均處於相對穩定狀態,保持著細菌和人體的生態平衡。臨床上說的腸道菌群失調,就是指的正常菌群消失或比例失調,多見於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以及偽膜性腸炎患者。腸道致病菌的檢查主要通過細菌培養進行鑒定。
3、寄生蟲卵檢查
這是診斷腸道寄生蟲感染最直接的證據,糞便中常見的寄生蟲卵有蛔蟲卵、鉤蟲卵、蟯蟲卵、鞭蟲卵等。
4、食物殘渣檢查
正常情況下食物殘渣在隨糞便排出時已經充分消化成細小的顆粒,如果食物未能充分消化,常常能在鏡下發現澱粉顆粒或脂肪小滴,一般見於胰腺炎、胰腺癌、小兒腹瀉及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三、隱血試驗
消化道出血量少,糞便排出時紅細胞已被破壞,糞便外觀沒有明顯改變,肉眼甚至是顯微鏡均不能發現異常,這種微量出血稱為隱血,檢查隱血的方法就稱為隱血試驗。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在消化性潰瘍、胃癌、炎症性腸病、腸道寄生蟲病、大腸癌等可以導致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中陽性率很高,同時隱血試驗也是目前對大腸癌篩查應用最廣泛的手段。
隱血試驗常用的有免疫法和化學法。免疫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但對上消化道出血有漏診的可能,主要用於檢測下消化道出血;化學法簡便易行,能覆蓋上消化道出血,但特異性和敏感性都不如免疫法,而且干擾因素多,攝入動物血液、肝臟或大量生吃蔬菜都可能造成假陽性,而服用維生素C可能造成假陰性。
大便常規有哪些注意事項?
簡要解讀了大便常規的化驗單,相信大家對大便常規的意義和作用都初步了解了,那麼大家在做這項檢查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為了避免干擾,檢查前3天不要吃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動物肝臟、血製品及含鐵豐富的食物。如果不是治療需要,最好停用鐵劑、鉍劑和維生素C。留取標本時,盡量不要混入尿液,也不要用灌腸或是使用油劑瀉葯排出的糞便。外觀無異常的,在糞便表面及內部不同部位多取幾次;外觀有異常的,盡量取沾有粘液或血跡的糞便。如果一時排不出大便而又急需檢查時,可以用指套或棉簽經肛門拭取標本。
『貳』 水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化妝品檢測項目中糞大腸菌群的檢測流程:
10g/mL樣品+90mL滅菌生理鹽水 →10mL+10mL雙倍乳糖膽(含中和劑)培養基→糞大腸菌群 44.5℃,48h培養
註:在化妝品檢測項目中,如果樣品含有油脂性的成分,如精油,在樣品前處理中需加入液體石蠟、吐溫80、生理鹽水進行均質,使樣品能夠均勻分散開來。
糞大腸菌群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微生物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下:
大腸菌群:大腸菌群並非細菌學分類命名,而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這些細菌在生化及血清學方面並非完全一致。
定義(GB2010):在一定培養條件下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的需氧和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
糞大腸菌群:大腸菌群的一種,又稱耐熱大腸菌群,培養溫度:44.5±0.5℃,糞大腸菌群是化妝品檢測項目中必檢的微生物項目。
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通常稱為大腸桿菌。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5類:
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
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
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
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
您可能感興趣的檢測服務:
『叄』 腸道致病菌的分類及常用檢測方法
根據可培養細菌的數量分類在腸道菌群中,可以培養到的細菌有400餘種,依據其數量多少可以分為主要(優勢)菌群(predominantmicroflora)和次要菌群(sub—dominantmicroflora)。
①主要(優勢)菌群:指腸道菌群中數量大或種群密集度大的細菌,一般在10~10cfu/g以上,包括類桿菌屬、優桿菌屬、雙歧桿菌屬、瘤胃球菌屬和梭菌屬等專性厭氧菌,通常屬於原籍菌群。優勢菌群是對宿主發揮生理功能的菌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菌群的功能,決定著菌群對宿主的生理病理意義。
②次要菌群:數量在10~10cfu/g以下,主要為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如大腸桿菌和鏈球菌等,流動性大,有潛在致病性,大部分屬於外籍菌群或過路菌群。
檢測方法:
1、采樣及稀釋
(1)按無菌操作法將檢樣25g(或25mL)放於含有225mL無菌水的三角瓶中(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最好用無菌均質器,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離心1min,做成1:10的稀釋液。
(2)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無菌水的試管內,振搖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換用1支lmL滅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依次作l0倍系列稀釋液。
(3)根據食品的衛生要求或對檢驗樣品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也可直接用樣品接種。
2、乳糖初發酵試驗
即通常所說的假定試驗。其目的在於檢查樣品中有無發酵乳糖產生氣體的細菌。將待檢樣品接種於乳糖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倍乳糖膽鹽發酵管。
lmL及1mL以下者,用單倍乳糖膽鹽發酵管。每一個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溫箱內,培養24±2h,如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3、分離培養
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劃線接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18~24h,然後觀察菌落形態並作革蘭氏染色、鏡檢並作復發酵試驗。
4、乳糖復發酵試驗
即通常所說的證實試驗,其目的在於證明經乳糖初發酵試驗呈陽性反應的試管內分離到的革蘭陰性無芽胞桿菌,確能發酵乳糖產生氣體。
在上述選擇性EMB培養基上,挑取可疑的大腸菌群菌落1~2個進行革蘭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36±l℃溫箱內培養24±2小時,觀察產氣情況。
凡乳搪發酵管產氣,革蘭染色為陰性反應的無芽胞桿菌,即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凡乳糖發酵管不產氣或革蘭染色為陽性,則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
(3)雲南糞便菌群檢測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
如果腸內有益菌菌群占優,腸內黏膜呈現粉紅色,表示腸內環境相當良好。
1、吸收水分,糞便較軟,較易排泄
在胃部分解消化的食物,經由小腸吸收營養後,成為粘稠狀物體送至大腸。然後再經過18小時將水分及礦物質吸收,就變成容易排泄的糞便。腸道內環境良好時,糞便的軟硬適中,排便會較為順利。
2、緩和的蠕動,能順利將糞便排出
藉由腸的蠕動,將糞便緩慢的推送至肛門。如果蠕動過快或太慢,都將影響糞便的構成,導致便秘或者腹瀉。而如果腸內干凈,則蠕動的速度就相當的有規律,糞便可順利排出。
3、有助維他命的合成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能維護肌膚的健康,並具有合成有助熱量產生的維他命B1、B2及B6等,以及與止血、骨骼形成有關的維他命K等之功用。健康的腸道,好菌會不斷繁殖,維他命的合成也可順利進行。
4、迅速排出有害物質
健康的腸道並非完全沒有壞菌的存在,有害物質多少會產生。當然還包括,吃進體內的食品化學添加物或是無法成為營養成分的物質。只要腸內環境良好,這些物質在開始危害身體前就被排出體外。
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可以刺激並提高身體的免疫機能,而且易引起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具怕酸特質,所以像是含有好菌的乳酸飲料或健康食品等,都可抑制病原菌在腸內繁殖。
腸道有益菌菌群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對人體還有營養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B族維生素和非必需氨基酸對人類的毛發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缺少這些營養元素,會導致頭發脫落或毛發發黃、發叉,容易折斷等現象。
『肆』 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糞大腸菌群
Fecal Coliforms
1 定義
本規范採用下列定義
糞大腸菌群(Fecal coliforms)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在44.5℃±0.5℃培養24h~48h能發酵乳糖產酸並產氣。
該菌直接來自糞便,是重要的衛生指示菌。
3 儀器
3.1 恆溫水浴箱或隔水式恆溫箱:44℃±0.5℃。
3.2 溫度計。
3.3 顯微鏡。
3.4 載玻片。
3.5 接種環。
3.6 電磁爐。
3.7 三角瓶,250mL。
3.8 試管:15×150mm。
3.9 小倒管。
3.10 pH計或pH試紙。
3.11 高壓滅菌器。
3.12 滅菌吸管,10mL、1mL。
3.13 滅菌平皿:直徑90mm。
4 培養基和試劑
4.1 雙倍乳糖膽鹽(含中和劑)培養基
成分:蛋白腖 40g
豬膽鹽 10g
乳糖 10g
0.4%溴甲酚紫水溶液 5mL
卵磷脂 2g
吐溫80 14g
蒸餾水 1000mL
製法:將卵磷脂、吐溫80溶解到少量蒸餾水中。將蛋白腖、膽鹽及乳糖溶解到其餘的蒸餾水中,加到一起混勻,調pH到7.4,加入0.4%溴甲酚紫水溶液,混勻,分裝試管(每支試管中加一個小倒管)。68.95kPa(115℃ 10 lb)20min滅菌。
4.2 伊紅美蘭(EMB)瓊脂
成分:蛋白腖 10g
乳糖 10g
磷酸氫二鉀 2g
瓊脂 20g
2%伊紅水溶液 20mL
0.5%美藍水溶液 13mL
蒸餾水 1000mL
製法:先將瓊脂加到900mL蒸餾水中,加熱溶解,然後加入磷酸氫二鉀蛋白腖,混勻,使之溶解。再以蒸餾水補足至1000mL。校正pH值為7.2~7.4,分裝於三角瓶內,103.43kPa(121℃ 15 lb)15min高壓滅菌備用。臨用時加入乳糖並加熱融化瓊脂。冷至60℃左右無菌操作加入滅菌的伊紅美藍溶液,搖勻。傾注平皿備用。
4.3 蛋白腖水(作靛基質試驗用)
成分:蛋白腖(或胰蛋白腖) 20g
氯化鈉 5g
蒸餾水 1000mL
製法:將上述成分加熱融化,調pH值為7.0~7.2,分裝小試管,103.43kPa(121℃ 15 lb)15min高壓滅菌。
4.4 靛基質試劑
柯凡克試劑:將5g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於75mL戊醇中,然後緩慢加入濃鹽酸25mL。
試驗方法:接種細菌於蛋白腖水中,於44℃±0.5℃培養24h±2h。沿管壁加柯凡克試劑0.3mL~0.5mL,輕搖試管。陽性者於試劑層顯深玫瑰紅色。
註:蛋白腖應含有豐富的色氨酸,每批蛋白腖買來後,應先用已知菌種鑒定後方可使用。
4.5 革蘭氏染色液:
4.5.1 染液制備
4.5.1.1 結晶紫染色液:
結晶紫 1g
95%乙醇 20mL
1%草酸銨水溶液 80mL
將結晶紫溶於乙醇中,然後與草酸銨溶液混合。
4.5.1.2 革蘭氏碘液:
碘 1g
碘化鉀 2g
蒸餾水加至 300mL
將碘與碘化鉀先進行混合,加入蒸餾水少許,充分振搖,待完全溶解後,再加蒸餾水至300mL。
4.5.1.3 脫色液:95%乙醇。
4.5.1.4 復染液:
a 沙黃復染液:
沙黃 0.25g
95%乙醇 10mL
蒸餾水 90mL
將沙黃溶解於乙醇中,然後用蒸餾水稀釋。
b 稀石碳酸復紅液:稱取鹼性復紅10g,研細,加95%乙醇100mL,放置過夜,濾紙過濾。取該液10mL,加5%石碳酸水溶液90mL混合,即為石碳酸復紅液。再取此液10mL加水90mL,即為稀石碳酸復紅液。
4.5.2 染色法
4.5.2.1 將塗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結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
4.5.2.2 滴加革蘭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
4.5.2.3 滴加95%乙醇脫色,約30s,或將乙醇滴滿整個塗片,立即傾去,再用乙醇滴滿整個塗片,脫色10s,水洗。
4.5.2.4 滴加復染液,復染1min,水洗,待干,鏡檢。
4.5.3 染色結果
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註:如用1:10稀釋石碳酸復紅染色液作復染,復染時間僅需10s。
5 操作步驟
5.1 取10mL 1:10稀釋的檢液,加到10mL雙倍乳糖膽鹽(含中和劑)培養基中,置44℃±0.5℃培養箱中培養24h~48h,如不產酸也不產氣,則報告為糞大腸菌群陰性。
5.2 如產酸產氣,劃線接種到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培養18h~24h。同時取該培養液1~2滴接種到蛋白腖水中,置44℃±0.5℃培養24h±2h。
經培養後,在上述平板上觀察有無典型菌落生長。糞大腸菌群在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常具有金屬光澤。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帶或略帶金屬光澤,或粉紫色,中心較深的菌落,亦常為糞大腸菌群,應注意挑選。
5.3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塗片作革蘭氏染色鏡檢。
5.4 在蛋白腖水培養液中,加入靛基質試劑約0.5mL,觀察靛基質反應。陽性者液面呈玫瑰紅色;陰性反應液面呈試劑本色。
6 檢驗結果報告
根據發酵乳糖產酸產氣,平板上有典型菌落,並經證實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靛基質試驗陽性,則可報告被檢樣品中檢出糞大腸菌群。
『伍』 關於水中糞大腸菌群數的測定
1.管的規劃不定,最好是帶蓋子的10-50ml的玻璃管,一般要最少做5個平行。
2.培養基都可以自己配的,建議用簡單的lb培養基即可,葯品為蛋白腖和nacl(固體用agar)。
3.塞子或蓋子都可以,但一定要加。
4.需要超凈台、高壓滅菌鍋、調溫搖床這些必備儀器。
糞大腸菌群是生長於人和溫血動物腸道中的一組腸道細菌,隨糞便排出體外,約占糞便乾重的1/3以上,故稱為糞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不是細菌學上分類命名,而是根據衛生學方面的需要,而設定的一類與糞便污染有關的一組細菌,是能在44.5℃24h內發酵乳糖產酸產氣的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糞大腸菌群為一群需氧及兼性厭氧的菌群,呈革蘭氏陰性反應,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其生化活動能力較強,能發酵多種糖類,產酸產氣,其特點是能較快發酵乳糖,糞大腸菌群在乳糖培養基中於.37℃下進行培養,在24h內能使乳糖發酵產酸,還有甲酸解氫酶進行分解甲酸,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產生大量氣體,這時,若加入伊紅美蘭指示劑,分解乳糖所產生的酸(帶陽電荷)與伊紅相染呈紫色且有金屬光澤,故常用此特性來鑒定識別糞大腸菌群。
具體操作如下:
(1)發酵(產酸產氣)試驗
將試樣液以無菌接種於雙倍乳糖膽鹽發酵管(其內放有倒置的小玻璃管,以收集氣體)內,置44'e培養箱中培養24—48h,由於乳糖膽鹽培養基是一種具有選擇作用的培養基,其中膽鹽具有抑製革蘭氏陽性菌的作用,若觀察到發酵管內不產酸(有酚紅指示劑指示)不產氣,則報告試樣為糞大腸菌群陰性,未檢出,檢測結束。
若發酵管內產酸產氣,則繼續進行下列檢測。
(2)鑒別培養
將有產酸產氣的發酵管內試樣培養液接種到伊紅美蘭瓊脂培養基平皿上,置37℃培養18~24h;同時將該培養液接種到蛋白腖水中,置44℃培養24h。
(3)驗證實驗
菌落觀察:在上述平皿培養基上,仔細觀察菌落生長情況:大腸菌群在伊紅美蘭瓊脂培養基上其典型菌落是呈深紫色、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常具有金屬光澤,或呈紫黑色不帶或略帶金屬光澤及粉紫色,中心較深的菌落。
革蘭氏染色、鏡檢:將以上典型的(或近似的)大腸菌群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若革蘭氏染色呈陽性(紫色)反應,則報告糞大腸菌群呈陰性,未檢出。若革蘭氏染色呈陰性,檢測還需進行下一試驗,以待進一步證實。
靛基質試驗(吲哚試驗):對前已培養好的蛋白腖水中,滴人靛基質試劑(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試劑),進行靛基質反應,若液面呈玫瑰紅色,呈陽性反應,則報告糞大腸菌群呈陽性,檢出;若液面仍是棕黃色,則報告糞大腸菌群呈陰性,未檢出。
(4)檢測程序
將上述檢測糞大腸菌群的操作步驟可歸結為以下程序圖示。
(5)檢驗報告
當發酵管內產酸產氣,觀察試液平皿上為典型糞大腸菌群菌落,並經革蘭氏染色、檢鏡試驗為陰性(—)及靛基質試驗為陽性,則報告該試液經檢測檢出糞大腸菌群。其他結果均為未檢出糞大腸菌群。
『陸』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分為三種:
1、細菌分離鑒定法
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先經肉湯增菌,然後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
37℃孵育18~24小時後,觀察菌落塗片染色鏡檢。腸致病性大腸桿菌須先作血清學定型試驗。必要的時候檢定腸黴毒素。
2、衛生細菌學檢查法
大腸桿菌會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則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的越嚴重,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採用乳糖發酵法檢測。中國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和果汁中每100ml大腸菌群不能超過5個。
3、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儀(TEMPO)檢測法
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TEMPO)儀大腸桿菌群計數檢測有TEMPOTC和TEMPOCC兩種方法。
TEMPOTC的開發是為獲得NF ISO4832標准相當性能水平。
TEMPOCC法是TEMPO儀器上根據BAM方法專門用於24h計數食品中大腸桿菌群方法。
(6)雲南糞便菌群檢測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大腸桿菌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這些菌株由於失去了細胞壁等重要組分,所以在自然條件下已無法生長。甚至普通的清潔劑都可以輕易地殺滅這類菌株。即便由於操作不慎導致活菌從實驗室流出,也不易導致生化危機。
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組都被優化過,使之帶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用於分子克隆實驗。
真核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必須有合適的表達載體(Vector),常用載體:pBV220,pET系統。
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的情況:
大腸桿菌更適合原核基因的表達,外源基因表達產量與單位體積產量是正相相關的,外源基因拷貝數和表達 產物產量之間存在動態平衡,單個細胞的產量又與外源基因拷貝數,基因表達效率,表達產物的穩定性和細胞代謝負荷等因素有關。
『柒』 大腸菌群檢測方法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中的規定操作步驟:
1、乳糖發酵試驗:樣品稀釋後,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三管乳糖膽鹽發酵管。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
2、分離培養:將產氣發酵管培養物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36±1℃培養18-24h,觀察菌落形態。
3、證實試驗: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觀察。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36±1℃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
SN0169-9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准出口食品中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檢驗方法》規定操作:
1、推測試驗:樣品稀釋後,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三管LST肉湯。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
2、證實試驗:將產氣管培養物接種煌綠乳糖膽鹽(BGLB)肉湯管中,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以BGLB產氣為陽性。查MPN表,報告每ml(g)樣品中大腸菌群的MPN值。
大腸菌群並非細菌學分類命名,而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這些細菌在生化及血清學方面並非完全一致。一般認為該菌群細菌可包括大腸埃希氏菌、檸檬酸桿菌、產氣克雷白氏菌和陰溝腸桿菌等。
大腸菌群是作為糞便污染指標菌提出來的,主要是以該菌群的檢出情況來表示食品中有否糞便污染。大腸菌群數的高低,表明了糞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對人體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糞便是人類腸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糞便,也有腸道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所以糞便內除一般正常細菌外,同時也會有一些腸道致病菌存在,因而食品中有糞便污染,則可以推測該食品中存在著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潛伏著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脅,必須看作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捌』 腸道菌群檢測是什麼如何檢測
腸道菌群檢測是通過對人體糞便的提取物檢測腸道菌群狀況,比例是否正常,存在哪些問題和風險。對於前述適應症疑似患者,治療前均需進行腸道菌群進行多項常規生物指標檢測,以初步判斷患者腸道菌群狀況。
在進行此基礎上,進一步對疑似患者進行腸道菌群基因檢測,並對結果進行詳盡解讀,以便給患者菌群移植治療制定個性化精準菌群移植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