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腦老是胡思亂想怎麼辦
1、總是習慣性去思考每件事情的意義
想太多的最大表現,就是喜歡思考每件事情背後的深層意義。
同事吃飯沒叫你,你就會想到他對自己是不是有敵意,是不是自己哪裡惹他討厭了?
如此一來,你就容易陷入焦躁不安裡面,一直在思考這個小行為背後所隱藏的深意。
很多時候,只是一個簡單的行為,都可以讓你陷入不間斷的思考之中,試圖尋找事情的意義。
這種高內耗的思考,只會耗費自己巨大的精氣神。
面對這種情況,你應該要時刻給自己心理暗示:別人沒啥意思,自己不要想太多,這只是一些自然而然的行為,並不存在特別的內在含義。
2、只有頭腦在思考,行動力跟不上
想太多的人總是在頭腦里各種徘徊,預設了千百種方案或者結果,結果行動力還停留在原地。
因為他們追求內心的完美主義,對待每一件事都想要達到堪稱完美的地步,因此一直在做各種對比和修正,遲遲無法真正去行動。
拖延症晚期患者說的就是他們。
其實,沒有行動力的想法都是耍流氓。
只要嘗試去做,然後在實踐中才能得出真知,根據實際情況去提高,思維才變得有價值。
3、經常深思熟慮,卻沒有明確的結果
對於一件事情,你總是深思熟慮很久,幾天,甚至是長達幾個月沒有結果,依舊在思考。
你總是想著通過自己的深思,證明某件事情是對的,自己的某個觀點是有現實意義的。
但是這種「天馬行空」過後依舊沒有明確結果的行為,並非是一種具有現實意義的思考。
反而,這種做法很容易引發你的焦慮感,進而焦慮引發失眠,失眠引起精神萎靡不振。
一旦自己的精神狀態受到影響,思維和行動力也會隨之遲鈍,做事效率低下,頻繁出錯。
自己在犯錯之後,會陷入無盡的自責裡面,又再次引起了胡思亂想,導致了不可逆的惡性循環的發生。
總是胡思亂想是「高內耗」行為,心理學家:3個方法可有效根治!
停止高內耗的3個方法:
1、接納自我,知足常樂
薩特的小說《牆》里有句經典話語:
「人時時刻刻保持自我剋制,是一件很愚蠢、很內耗的事情。」
不要什麼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扛,什麼包袱都要自己來背,要學會接納自我,停止自我攻擊。
比如,看到自己的同事臉色差,不要把自己的想法代入想像,而是回歸現實本身。
同事告訴你情況需要你排解,你就幫助她;如果她不想說,那麼就讓她自己好起來。
不要多管閑事,而是懂得讓自己的頭腦放輕松,學會知足。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句話告訴我們運行需要有規律,凡事需要有個過程,不要過於苛刻地要求自己和他人,妄想一步到位,一步登天。
每件事情都需要實踐出經驗,一步一步來,穩扎穩打,才能走得更遠。
不拘泥於眼前瑣事,放眼遠方的精彩,才不會將自己困於當下的小執著,陷入胡思亂想沒結果的不良境地。
感恩人事物,知足所擁有,學會接納自己的真實,扔掉各種虛擬人設的標簽,是減少自己精神內耗的第一步。
2、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古人說:遲鈍而有趣。
想要成為一個有趣而不是想太多的人,那麼鈍感力是必不可少的加持條件。
努力培養好自身的鈍感力,我們就擁有了抵抗外界各種紛擾與壓力的盾牌。
放慢自己的感官,讓心休息,那麼自己的不良情緒,就能得到很好的紓解。
一個有鈍感力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會比較有趣,因為他懂得用身心感知世界,而不是用頭腦設想世界。
很多時候,你若對事物不屑一顧,便能刀槍不入;你若雲淡風輕,反而會遇見最美的風景。
3、學會放下,著眼當下
國際級正念大師李勇:
想太多的人,其實大多是沉溺過往,以及奢想未來,從而耗費精力。
我們要懂得心疼自己,放下內心的執念,別去奢求太多,別過度思考,消耗自己。
自己的心情再糟糕,也不要放縱自己的脾氣;內心再疼痛,也要允許自己一份清寧。
學會放下過往與未來的執著,時刻提醒自己把握當下,才能活出真實,活出自在,活出溫暖。
如果總是讓自己處於「想太多」的境地,那麼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會非常糟糕,諸事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