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中醫水火的鑒別方法

中醫水火的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3-02-22 08:59:07

1. 中醫里的水和火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水和火是自然界中常見且重要的物質,而中醫水火學說中所說的「水」和「火」,就是用自然界中水和火的特點以說明人體的生命活動和病理現象,並指導臨床辨證施治。人體之中,水與火有生理與病理之分。

生理之水是組成人體的重要物質基礎,表現為人體的津液、血液等;生理之火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陽氣,它溫煦,推動人體的臟腑功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成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在生理狀態下,水與火維持著相互的統一與平衡,「不露聲色」地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曰:「夫心者,火也;腎者,水也;水火相濟。」在中醫理論中,心與腎分別屬於「陽」與「陰」、「火」與「水」。心屬火主一身之陽,居於上焦;腎屬水主一身之陰,居於下焦;心陽下交於腎陰,而腎陰上濟於心陽,從而形成了一個陰陽升降互相平衡的系統。這種微妙的相互協調的關系在中醫學上稱之為「心腎相交」或者「水火既濟」。腎陰上濟滋養心陽,陰能制陽,因此可以防止心火亢盛;而心陽下降歸於腎,一方面可以溫煦腎水之寒,另一方面則是可以補充腎陽。心與腎在人體裡面構成了一種相互制約及相互平衡的關系。這種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緊密協作關系,一旦被打破,也就會出現「心腎不交」的情況。如果心陽不振,則水寒不化,就會導致「水氣凌心」之證;若腎水不足,則會出現「心陽獨亢」之證,均屬於「水火失調」「心腎不交」。

《傅青主女科》說:「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如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陰以涵養心陽,使心陽獨亢,常見口乾口苦、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少津、脈滑細數等症狀,中醫調治當以「清心火、滋腎水」為原則;若心陽虛衰,心火不能下行以溫腎水,或腎陽虛衰,寒水不化,水氣上凌於心,可見到心悸怔忡、短氣、形寒肢冷、小便不利,神倦無力、面浮肢腫、舌淡胖苔白潤或白膩、脈沉弦或細滑、或細結代或遲細等水氣凌心之證,中醫治療常以「溫陽、化痰、利水」為主。

交泰丸是治療心腎不交的著名中葯方劑。陰陽失乖,水火不濟,人病失眠,可與交泰丸。交泰丸,交濟水火,葯方取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熱,入少陰腎經,暖水臟,不使其潤下;寒熱並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濟。黃連六錢、肉桂一錢為丸,即是交泰丸,多不作湯劑。主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則痞悶難當,不思飲食。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等症。

中醫的水火學說是比較復雜的一個概念,除了心腎水火關系,還有陰陽水火、五行水火、腎中水火、氣血水火、三焦水火等多種水火關系,維持水火平衡是機體 健康 的基礎。一個總的原則是保持 健康 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還要及時找醫生通過用葯來糾正和調理失衡的水火關系。

(作者系北京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2. 金木水火土性格怎麼分辨,怎樣看自己是什麼命(金木水火土)

提起金木水火土性格怎麼分辨,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金木水火土日月星辰代表那種性格?另外,還有人想問金木水火土各自代表著什麼性格?,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如何判斷自己是什麼命,金木水火土,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怎樣看自己是什麼命?(金木水火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金木水火土性格怎麼分辨

按照五行看相算命法,如何算出自己是什麼命?

按照五行看相算命法,想算出自己什麼命,首先根據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來自己的八字,具體如何排八字,丙丁先生之前在博客中也詳細說過了,就是出生年月日時的干支紀年,其中的四組干支組合就是命主的八字。八字依次以年月日時的干支寫出來之後,那麼八字中的第五個字,也就是日干就是代表命主的五行,以上面的例子看,第五個字是日干,此八字日干是庚,而庚字的五行為金,那麼可以說,此八字之人是金命。就是這么簡單了。

一般來說,古人認為,知命才能,同樣,知道有所缺,才能有所為。比如春天萬物生長,木旺而金衰;夏天氣候炎熱,火旺而水衰;秋天萬物蕭瑟,金旺而木衰。金木水火土五行人格的特點。

冬天天寒地凍,水旺而火衰,在這種五行衰旺狀態的總體認識下,這一理論結合命理文化的精髓,將傳統四柱八字細致到近乎繁瑣的推斷方法簡化與總結,得出了不同季節出生的人所具有的五行衰旺共性,進而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出了指導。

如果簡單來說的話,如果你在夏天出生,八字較熱,所以你要水而忌火,如果你在冬天出生,要火而忌水,在春天出生,由於春天是木旺的季節,木太多而需要金去砍伐,所以要金而忌木,秋天是樹木凋零的季節,生於秋天的人要木而忌金。金木水火土各自的特性。

總結:按照五行看相算命法,想算出自己什麼命,首先根據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來自己的八字,具體如何排八字,丙丁先生之前在博客中也詳細說過了,就是出生年月日時的干支紀年,其中的四組干支組合就是命主的八字。八字依次以年月日時的干支寫出來之後,那麼八字中的第五個字,也就是日干就是代表命主的五行,以上面的例子看,第五個字是日干,此八字日干是庚,而庚字的五行為金,那就是金命了。

金木水火土性格怎麼分辨:金木水火土日月星辰代表那種性格?

金木水火土與人的性格特徵有什麼關系金木水火土型人的性格特點。

–這個貌似沒多大關系吧性格是從小養成的和家庭環境生活的周邊環境有很大關系和什麼八字沒多大關系金木水火土都占的人。

中醫理論中,如何判斷體質是什麼型?(金木水火土)

中醫體質學主要是根據中醫學五行、臟腑、精氣血等基本理論來確定人群中不同個體的體質差異性.其具體分類方法有分類法、五行分類法、臟腑分類法、體型肥瘦分類法,以及稟性勇怯分類法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性格。

流行的看法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等9種基本類型。

如何判斷自己是什麼命,金木水火土

以下是具體論述

平和質(A型)金木水火土五個類型的人。

總體特徵: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金木水火土命的人特點。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五行金木水火土多代表性格。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環境適應能力較強。怎麼判斷金木水火土人。

氣虛質(B型)金木水火土對應人的性格。

總體特徵: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金木水火土性格測試。

形體特徵: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金木水火土怎樣表現。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

陽虛質(C型)金木水火土都有的人好嗎。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不實。怎樣分辨五行人。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振,舌淡胖嫩,脈沉遲。五行怎麼看什麼型人。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金木水火土各類型人。

陰虛質(D型)

總體特徵: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金木水火土的品質。

形體特徵:體形偏瘦。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病傾向:易患虛勞、、不寐等病;感易從熱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

痰濕質(E型)金木水火土五種人長相。

總體特徵: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五行缺土性格上有哪些缺陷。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怎麼看是金木水火土型人。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金木水火土的形態。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質(F型)金木水火土一樣多的人。

總體特徵: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金木水火土三型人格特點。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口苦口乾,身重睏倦,黏滯不暢或燥結,短黃,男性易,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等病。怎麼看一個人的金木水火土。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血瘀質(G型)

總體特徵: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胖瘦均見。

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脈澀。

心理特徵:易煩,健忘。

發病傾向:易患症瘕及痛證、血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

氣郁質(H型)

總體特徵: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瘦者為多。

常見表現:神情抑鬱,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多慮。

發病傾向:易患臟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郁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特稟質(I型)

總體特徵: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心理特徵: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花粉症及葯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軟、口軟)、解顱、胎驚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下面是五行分類法

木形人的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並有才能,非常勞心,體力不強,多憂慮,做事勤勞。

火形人的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寬厚,臉形瘦尖,頭小,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對事物的理解敏捷,走路時肩背搖動,背部豐滿。

土形人的體質特點:皮膚,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到跳脛部都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豐滿,全身上下都很勻稱。

金形人的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

水形人的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以上就是與怎樣看自己是什麼命?(金木水火土)相關內容,是關於金木水火土日月星辰代表那種性格?的分享。看完金木水火土性格怎麼分辨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3. 怎麼看屬性金木水火土,自己的五行怎麼查詢

怎麼看屬性金木水火土

中醫講整體觀,天人合一,、五行學說,五行又分別對應著五臟、五腑,一年四季的不同季節,那麼中醫是如何講五行與臟腑的關系的呢?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最初的含義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這五種物質在人類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最為常見,不可或缺。隨著時間的推移,五行逐漸從具體物質中抽象出來,上升為哲學的理性概念,成為一種世界觀和論。《尚書》對五行的特性從哲學高度作了抽象概括,指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此時的五行,已演變為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的屬性及其運動變化。

(二)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指樹木的枝條具有生長、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屬性的事物和現象, 於木。「火曰炎上」:指火具有炎熱、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溫熱、上升、光明等屬性的事物和現象, 於火。「土爰稼穡」:稼穡泛指人類種植和收獲穀物的農事活動,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屬性的事物和現象, 於土。「金曰從革」:指金有剛柔相濟之性,引申為凡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屬性的事物和現象, 於金。「水曰潤下」:指水具有滋潤、下行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等屬性的事物和現象, 於水。

(三)五行對應著五臟、五腑

中醫將五行的特性與五臟的功能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了五行與五臟的對應關系,即木—肝(膽)、火—心(小腸)、土—脾(胃)、金—肺(大腸)、水—腎(),並以五行之間的關系來闡釋人體臟腑之間、體表與之間及人體與外在環境的關系,將自然界的五方、五氣、五色、五味等與人體的五臟 起來,建立了以五臟為中心的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從而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並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春天天氣漸暖,陽氣,一切都欣欣向榮,與「木」的特性相合,而「木」對應中醫的肝,這也就是為什麼春天要注重養肝護肝,的舒暢。而夏天天氣炎熱,熱是上行的,與「火」的特性不謀而合,「火」對應著心,因此在夏季要注重養心氣。長夏指的是入伏的暑天,天氣又熱又濕,但也是生物、農作物收獲的季節,與「土」的受納、承載的特性一致,對應著脾,脾喜燥惡濕,而入伏後濕氣較重,濕易困脾,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入伏之後人的脾胃功能就會變差,很多人食慾減退或者泄瀉。秋天天氣轉涼,萬物逐漸凋落,與「金」沉降、收斂的特性相,對應著肺,因此,在秋季氣候逐漸乾燥後,很多人容易乾咳,因此,在秋季我們要注意潤肺,多食用一些潤肺的食物。冬天天氣寒冷,大地一片安靜,與「水」寒涼、閉等屬性相似,對應著腎臟。

通過閱讀本文,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中醫講的五行和臟腑之間的對應關系了,喜歡的話歡迎點贊+收。

以上就是與怎麼看屬性金木水火土相關內容,是關於五行的分享。看完自己的五行怎麼查詢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4. 中醫,金木水火土與陰陽

分類: 醫療健康 >> 中醫
問題描述:

聽說中醫相信金木水火土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關鍵。也聽說過人體內有陰有陽,當陰陽一盛一衰時人就會出問題。請問誰知道金木水火土與陰陽對人體的影響?

解析:

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元素的運動變化。五行學說,則是古人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為代表,來歸類事物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系來論述和推演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復雜的運動變化規律的一種學說。 根據"五行"的觀點,古人認為宇宙自然都是由此五種屬性物質所構成,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此五種屬性物質的運動和相互作用之結果。 中醫學運用"五行學說",主要在於概括臟腑組織的功能屬性,論證五臟系統相互聯系的內在規律,並歸納人體與自然界的某些相互關系,特別是闡明人體的整體結構關系,從而指導中醫臨床之病理分析,以及診斷和治療。所以,五行學說同陰陽學說一樣,亦是中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五行屬性及歸類 (1)五行屬性及歸類方法 五行學說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其主要的思維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和形態,採用"比象取類"的方法,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分別歸屬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並根據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說明各類事物或現象的聯系和變化。在醫學方面則籍以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復雜關系,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的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意思是說,木具有生發、條達之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斂肅、變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潤、向下之特性。為此,根據上述特性,採用"比象取類"方法,便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將相似屬性的每類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於五行之中,並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剋規律,以闡釋或推演事物或現象的復雜聯系和變化。 (2) 五行屬性歸類表 歷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內外的整體性和復雜性,亦把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地聯系。見下事物五行屬性歸類表: 自然界 五行 人體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氣 五方 五季 五臟 五腑 五官 五體 五志 五聲 變動

角 酸 青 生 風 東 春 木 肝 膽 目 筋 怒 呼 握

徵 苦 赤 長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腸 舌 脈 喜 笑 憂

宮 甘 黃 化 濕 中 長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穢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腸 鼻 皮毛 悲 哭 咳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腎 膀胱 耳 骨 恐 呻 栗

根據上述歸類表,主要說明如下三方面問題: (1)以五行之特性,說明五臟之功能。如木性生發條達,肝性喜條達而主疏泄;水性滋潤下行,腎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屬木、腎主水,其它臟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臟為主體,外應五方、五季、五氣等,內聯五臟、五官、形體、情志等的五個功能活動系統。 (3)此五個功能活動系統,說明了人體的內環境與外在自然環境之間也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聯系,如春屬木,肝氣旺於春,春天多風等。在內則肝與膽相表裡,開竅於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於化風等。 應當指出上述是該表橫的聯系,若從縱的方面來看,則表示此五類事物或現象之間具有相生相剋和制化勝復的關系。 (3)五行歸類的意義 五行屬性歸類,主要用於概括人體及其與自然界多種事物或現象在屬性上的某些內在聯系。例如以五行特點來比象說明五臟之某些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條達曲直,有生發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泄,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火為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為陽臟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故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水有濕潤下行之特性,而腎能藏精,主人體水液代謝之調節並能使廢水下行排出體外,故腎主水。 中醫學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系稱之為"天人相應",五行學說則把人體臟腑形體和自然界相類似的有關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系統,從而說明人體五臟系統和自然界同類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通應、相互影響的關系。而且系統與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說明臟腑間客觀存在的某些生理聯系,用以解釋某些病理現象,並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例如,脾屬土,故與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節之"長夏"、氣候之"濕",不僅存在著某些生理上的內在聯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驗證。如口甜,可反映脾濕蘊盛等。 五行的基本規律 (1)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系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 應當說明,"相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系;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系遭到破壞以後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在人體,則前者是生理狀態,後者則為病理狀態。 相侮,即相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 所以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臨床所見的支氣管擴張病證,病位在肺,每因肝氣郁結,氣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見咳血,則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鬱氣滯,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則為木郁乘土。濕熱型高血壓,多因濕熱困脾,引發肝失疏泄,肝陽亢逆,則為土侮木。至於金乘木(虛)證候,臨床則為少見。 (2)五行的相生、相剋 在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聯系規律,所謂相生,即相互資生、促進、助長之意;所謂相剋,即相互制約、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學說用以概括和說明事物聯系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觀點。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關系見下圖: 在相生關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相生關系又稱之為"母子關系。" 在相剋關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兩方面關系,我克者為"我所勝",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所以,相剋關系又稱為"所勝"、"所不勝"的"相勝"關系。 事物內部系統結構的五個方面之間的相生、相剋關系,構成了事物正常情況下的循環運動,因而經常處於運動發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體來看,相生與相剋又都是在總和中表現出相對的動態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於既生別行,又被別行所生;既克別行,又被別行所克,故在整體上也呈現動態均勢。可見,五行所達到的平衡,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建立在運動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3)五行的制化、勝復 五行系統結構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和循環運動,主要在於其本身客觀存在著兩種自行調節機制和途徑。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制化"調節;一種則是在反常情況下的"勝復"調節。 制,即制約。化,是生化。所謂制化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正常狀態下,通過相生和相剋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調節作用,又稱為"五行制化"。 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關系,所以才能保證"制化"關系的正常。 即是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從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這種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調節並保持了事物結構的相對協調和平衡。因為相生、相剋的過程,也就是事物消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不平衡的消長情況,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剋的調節,這樣就會重復出現再一次的協調平衡。而正是這種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環運動,推動著事物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 所謂勝復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反常情況下,即在局部出現較大不平衡的情況下,通過相剋關系而產生的一種大循環的調節作用。勝復調節可使一時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統結構,經過調節,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復平衡。 所謂"勝",即指勝氣,是指因為某行之氣太過所引起的對"己所勝"之行的過度克制。而勝氣的一旦出現,則勢必招致一種相反的力量將其壓抑下去,即所謂復氣。故《素問》又說:"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而且勝氣重,復氣亦重。勝氣輕,復氣亦輕。 例如火氣太過,作為勝氣則過分克金,而使金氣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則木氣偏勝而加劇制土,土氣受制則減弱制水之力,於是水便旺盛起來,而把太過的火氣克伐下去,使其恢復正常。若火氣不足,則將受到水的過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發金氣偏盛,金氣盛則加強制木,使木衰而無以制土,則必將引起土氣盛以制水,水衰則制火力減弱,從而使火氣相應得到逐漸恢復,以維持其正常。 如果單純有勝而無復,也就是說當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現有餘(太過)而沒有另一行的相應制約時,則五行系統結構的協調關系就被破壞,則會出現紊亂的反常狀態,從而產生嚴重疾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五行關系看作是陰陽關系的邏輯展開和補充。受作用者,通過某些中間環節,反作用於作用者,產生反饋調節效應,從而使系統結構保持相對平衡。 五行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1)歸屬人體組織結構 中醫學運用了五行類比聯系的方法,根據臟腑組織的性能和特點,將人體的組織結構分屬於五行系統,從而形成了以五臟(肝、心、脾、肺、腎)為中心,配合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主持五體(筋、脈、肉、皮毛、骨),開竅於五官(目、舌、口、鼻、耳),外榮於體表(爪、面、唇、毛、發)等的臟腑組織結構系統,為臟象學說的系統化奠定了基礎。 此外,中醫學根據"天人相應"的觀點,運用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方法,將自然界的有關事物或現象也進行了歸屬,並與人體臟腑組織結構的五行屬性聯系起來。如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聯系,這樣就把人體與自然環境統一起來,反映了人體內外環境之間的相互收受通應關系。例如春應於東方,風氣主令,故氣候溫和,陽氣生發,萬物滋生,人體之肝氣與之相應,故肝氣旺於春。 (2)說明五臟病理變化的相互影響 臟腑病變的相互影響和傳遞,謂之傳變,即本臟之病可以傳至他臟,他臟之病亦可以傳於本臟。從五行規律來說,則病理上的傳變主要體現於五行相生的母子關系及五行相剋的乘侮關系。 (l)相生關系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兩種情況: 母病及子,又稱"母虛累子",系病變從母臟傳來,並依據相生方向傳於屬子的臟器。臨床多先見母臟病候,繼則又見子臟病候。如水不涵木證,即腎陰虧虛,不能滋養肝陰,陰不制陽,以致肝陽虛亢,臨床可見腰膝酸軟,耳鳴遺精,眩暈,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咽干口燥,五心煩熱,顴紅盜汗等症。 子病犯母,又稱"子盜母氣",系病變從子臟傳來侵及屬母的臟器,臨床多見先有子臟病候,繼則又見母臟病候。如心肝火旺證,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見心煩失眠,或狂躁譫語,口舌生瘡,舌尖紅赤疼痛,又兼見煩躁易怒,頭痛眩暈,面紅目赤等症。 (2)相剋關系傳變包括"相乘傳變"和"相侮傳變"兩種情況: 相乘傳變,即相剋太過而致疾病傳變。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證或肝胃不和證,臨床多見肝氣橫逆,侵及脾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多先見肝病證候,繼則又見脾氣虛弱或胃失和降證侯。如肝氣橫逆,可見煩躁易怒,胸悶脅痛,眩暈頭痛等證。橫逆犯胃則繼見惡心,噯氣,吞酸,嘔吐等症。橫逆犯脾則繼見納呆,厭食,脘腹脹滿,大便溏泄或不調等脾虛失運病證。 相侮傳變,即反克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證,臨床多見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傷肺津或肺絡,一般先見胸脅疼痛,口苦,煩躁易怒,脈弦數等肝火亢盛之症,繼則又見咳嗽,甚則咳血,或痰中帶血等肺失清肅之候。由於肝病在前,肺病在後,病變由被克臟傳來,故屬相侮規律傳變。 應當指出,所謂五行母子或乘侮關系之傳變,在臨床上並不是必定要發生的,此種傳變發生與否,還與臟氣虛實、病邪性質,以及護理治療等多方面因素或條件有關,一般來講,臟氣虛則傳,臟氣不虛則不傳或難以傳變,對此應靈活看待,不能機械理解。 (3)說明臟腑生理功能與某些相互聯系 中醫學根據五行之特性,用以說明五臟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而暢達,肝屬木,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並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溫熱而炎上,心屬火,故心陽有溫煦之功能,心火易於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脾屬土,故脾有消化水谷,運輸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故肺具有清宣肅降之功能;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腎屬水,故腎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泄,並有藏精功能。 中醫學認為五臟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著的。五臟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中心。五臟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完成整體的生理活動。五臟配屬五行,不僅闡明了五臟的某些功能特點,而且認為五臟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和相互制約的聯系,並由此說明五臟之每一臟都與其它四臟發生著關系,從而概括出五臟的整體聯系。試從相剋和相生兩方面來進行敘述如下: 臟腑之間的相互資生聯系,如腎能藏精,肝能藏血,腎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脈,又主神志,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運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轉輸精微,益氣以充肺,從而維持肺主氣之功能,並使之宣肅正常,此為脾氣生養肺氣,即土生金;肺主氣,職司清肅,腎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藏和氣之攝納,肺氣肅降,水道通調,又能促進腎主水功能的發揮,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 可以看出,五臟之間相互資生的關系,即是運用五行相生的理論來闡明的。 臟腑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如肺氣肅降,氣機調暢,可以抑制肝氣之上逆和肝陽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氣的條達,可以疏泄脾濕之壅滯,此即木克土;脾氣運化,可以調節腎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濕之泛濫,此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上濟於心,以制約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陽熱,可以制約肺氣的清肅太過,此即火克金。亦可看出,五臟之間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約,亦是運用五行相剋理論來闡明的。 總之,五臟之間的生克關系,說明每一個臟在功能上均有他臟資助,因而本臟不至於虛損;又能制約其它臟,因而使它臟不致過亢;若本臟之氣過盛,則有他臟之氣制約之;而本臟之氣虛損,則又有他臟之氣以滋養之。可見,通過這種生克關系,即把臟腑緊密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從而維持了人體內環境的協調統一。 此外,關於人體與外界環境,如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的關系,中醫學亦是用五行之規律來加以說明的,在此不一一列舉說明。 (4)用於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人體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部臟腑有病可以反映於機體的體表,從色澤、聲音、形態、口味、脈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來。由於對五臟與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進行分類歸屬,作了一定的聯系,形成五臟系統的層次結構,所以為疾病的診斷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在臨床診斷上,我們即可以綜合四診材料,根據五行所屬及其生克乘侮規律來推斷病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兩脅脹痛,脈弦,即可診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舌尖紅或糜爛,脈洪或數,則可診為心火亢盛;而脾虛病人,面色見青,口泛酸水,則可診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證。 一般來說,中醫診病很重視色診和脈診的結合應用,且能在客觀上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狀況。但是,欲從色脈來判斷病情的發展趨勢,則主要是運用五行的生克關系。如《醫宗金鑒·四診心法》指出:"色脈相合,已見其色,不得其脈,得克則死,得生則生。"即色脈相符,為病情發展正常;脈克色為逆;脈生色為順。如肝病,色青而見弦脈,是為色脈相符;如不見弦脈而反見浮脈(肺脈),則屬相剋之脈,即脈克色(金克木)為逆;若得沉脈(腎脈),即脈生色(水生木),則為順。此種判斷預後的生克關系,在臨床上雖然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套用。 五行學說用於臨床治療方面,則主要在於控制疾病的傳變和確定治則治法兩方面。 (1)控制疾病傳變 疾病的發生,主要在於機體臟腑陰陽氣血功能的失調。而臟腑組織的功能失調也必然反映於內臟生克制化關系的失常。因此,疾病的傳變,則常是一臟受病而波及他臟,或他臟受病而傳及本臟。因此,在臨床上除對所病本臟進行適當處理外,特別應考慮到與其有關臟腑之間的傳變關系,並應根據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來調整其太過或不及,以控制或防止其疾病的傳變,使之恢復其正常的功能活動。如肝臟有病,則應經常注意強健脾胃,以防其傳變。脾胃不虛,則疾病不易傳變,且易於痊癒。故《難經》說:"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實脾氣。" (2)確定治則與治法 確定治則與治法主要是根據相生、相剋規律來確定某些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方面: ①根據相生規律來確定治則治法:多用於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盜母氣)等病證。基本原則是補母或瀉子,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難經》)。 補母:主要適用於母子關系失調的虛證。如肺氣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影響及脾之健運,而致脾虛。脾土為母,肺金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補脾益肺方法進行治療,此即虛則補其母之含義。 瀉子:主要適用於母子關系失調的實證。如肝火熾盛,有升無降,出現肝實證時,可採用清心瀉火法進行治療。肝木為母,心火為子,故瀉心火則有助於瀉肝火,此即實則瀉其子之含義。 此外,運用相生規律來進行治療,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單純的子病虛證,亦可運用母子相生關系,兼顧補母以加強其相生之力,從而有助於子臟虛證之恢復。 臨床上依據五行相生規律所確定的治療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幾種: 滋水涵木法:指通過滋養腎陰以養肝陰,從而涵斂肝陽的治療方法,又稱滋肝養腎法、滋補肝腎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致肝陰不足,甚則肝陽偏亢之病證。金水相生法是滋補肺腎陰虛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補肺滋腎法、滋養肺腎法。主要適用於肺虛不能輸布津液以滋腎,或腎陰不足,精氣不能上榮於肺,以致肺腎陰虛病證。 培土生金法:是指補脾益氣而達到補益肺氣的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脾虛胃弱不能滋養肺臟而致肺脾兩虛之病證。 ②根據相剋規律來確定治療原則:多用於臨床上由於相剋關系紊亂而出現的乘侮病證,主要有相剋太過、相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療原則主要是抑強或扶弱,並側重於制其強盛,以使弱者易於恢復。此外在必要時,亦可在其強盛之一方尚未發生相乘病變時,利用相剋規律,預先加強其被克者力量,從而防止病情之發展。 抑強:主要適用於相乘或相侮病證。如肝氣橫逆犯胃或乘脾,出現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調之病證,稱之為木亢乘土。治則應以疏肝、平肝之法為主。若由於脾胃壅滯,影響及肝,而致肝氣失於條達疏泄,形成土郁病證,是為相侮(反克)病證,其治療則應以運脾和胃為主。總之,抑制其強,則被克者之機能自然易於恢復協調。 扶弱:主要適用於相剋之力不及,或因虛而被乘襲所產生的病證。如肝虛氣郁,影響脾胃之健運,則稱木不疏土,治宜補肝和肝為主,兼顧健脾之法。若因土虛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調或肝胃失和病證,則應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氣為法。總之,扶其弱則有助於相互制約協調關系的恢復。 臨床上依據五行相剋規律所確定的治療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幾種: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葯物治療脾虛肝氣亢逆病證的一種方法,又稱健脾疏肝法。主要適用於脾虛肝鬱病證。 培土製水法:是指用溫運脾陽或健脾益氣葯物,以治療水濕停聚病證的一種方法,又稱健脾利水法。主要運用於脾虛不運,或脾陽虛損,水濕泛濫而致的水腫等病證。 佐金平木法:指通過清肅肺氣,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證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清肺瀉肝法。主要適用於肝火亢逆,灼傷肺金,影響肺氣清肅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證。 瀉南補北法:指通過瀉心火,補腎水以交通心腎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瀉火補腎法、滋陰降火法。主要適用於腎陰不足,心陽偏亢,水火失濟,心腎不交病證。 此外,在針灸療法中,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屬於五行,即井、滎、輸、經、合五種穴位,分屬於木火土金水,臨床上即可根據不同病情,運用五行生剋規律進行選穴針刺治療。 同樣,五行生剋關系,對於精神療法亦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臨床上即可以運用情志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而達到治療目的。如《素問》說:"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等,即是運用五行相剋關系來調整情志,從而達到治療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中醫水火的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立手機同步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6
你用過哪些記筆記的方法 瀏覽:193
快速套厚被套的簡易方法 瀏覽:783
唐氏綜合征計算方法 瀏覽:672
黑棗如何製作方法 瀏覽:598
有什麼方法可以促排好受孕 瀏覽:518
臨床上常用的哪種方法止血 瀏覽:458
投籃技巧教學方法 瀏覽:664
今天台風如何說明方法 瀏覽:471
如何禁毒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397
水的時間計算方法 瀏覽:803
痘痘的類型和解決方法 瀏覽:631
女裝摩托車儀表安裝方法 瀏覽:29
木折疊門吊輪安裝方法 瀏覽:955
脈法針灸計算方法 瀏覽:685
電腦內存插條使用方法 瀏覽:372
電腦系統快捷鍵設置方法 瀏覽:238
自動化導軌垂直度測量方法 瀏覽:29
都市天際線水電解決方法 瀏覽:39
在家裡洗衣服的正確方法技巧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