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血脂檢查的檢查指標
——總膽固醇
正常范圍在5.23—5.69毫摩爾/升。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止指南》確定中國人TC參考區間:合適范圍:低於5.18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邊緣升高:5.18~6.19毫摩爾∕升(200~239毫克∕分升);升高:高於6.22毫摩爾∕升(240毫克∕分升)。
如果超過5.72毫摩爾/升,可視為血脂增高。
總膽固醇的水平主要取決於飲食、體力勞動、環境、性別和年齡。女性絕經後會明顯上升;新生兒期濃度很低,哺乳後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隨年齡增長也有增高趨勢。 ——甘油三酯
正常范圍差異較大,在0.56—1.7毫摩爾/升。
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建議沿用1997年《血脂異常防治建議》的標准規定:合適范圍:1.7毫摩爾∕升(150毫克∕分升)以下;邊緣升高:1.7~2.25毫摩爾∕升(150~199毫克∕分升);升高:>=2.26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
如果超過1.7毫摩爾/升,為甘油三脂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如果低於0.56毫摩爾/升,稱為低TG血症。見於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遺傳性疾病或者繼發脂質代謝異常,如消化道疾患、內分泌疾患(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腫瘤晚期、惡病質及應用肝素等葯物時。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正常范圍是大於1.00毫摩爾/升。
2001年全民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成人治療計劃(ATP)Ⅲ報告認為HDL-C的合適范圍為大於1.04毫摩爾∕升(400毫克∕分升)。
它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年齡、性別、種族、飲食、肥胖、飲酒與吸煙、運動、葯物等。HDL-C小於1.29毫摩爾∕升是診斷代謝綜合征的指標。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范圍是低於3.12毫摩爾/升。
2001年全民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成人治療計劃(ATP)Ⅲ報告認為LDL-C的治療目標值定為2.6毫摩爾/升以下。
【增高】常見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脂蛋白
健康成人血清中濃度小於300毫克/升。
【增高】可見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科手術、急性創傷和炎症、腎病綜合征和尿毒症、除肝癌外的惡性腫瘤等。
【減低】可見於肝臟疾病,因為脂蛋白在肝臟合成。 ——磷脂
在肝臟合成最活躍,主要由膽汁和腸分泌,自糞便中排出。磷脂還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正常范圍在1.3—3.2毫摩爾/升。
【增高】常見於膽汁淤積、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高脂血症、脂肪肝、腎病綜合征等。另外,他對於未成熟兒(胎兒)繼發性呼吸窘迫症出現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游離脂肪酸
正常情況下,在血中含量極微,而且易受各種生理和病理變化的影響。因此,不能憑一次檢測結果來評判,要作連續的動態觀測。
【正常范圍】在0.4—0.9毫摩爾/升。
【增高】見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肢端肥大症、庫欣症、肥胖、重症肝疾患、急性胰腺炎等;
【減低】見於甲狀腺功能低下、胰島素瘤、腦垂體功能減低、艾迪生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正常范圍:A型:大於25.5nm;B型:小於25.5nm.。
檢測方法:密度梯度超速離心法,肝素-鎂沉澱法。
臨床意義:與代謝密切相關,有助於診斷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表型或脂質三聯征。 -----載脂蛋白AⅠ
正常范圍: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止指南》確定中國人其參考區間:1.20~1.60g ∕ L。
檢測方法:決定性檢測方法為氨基酸分析,常規方法為免疫透射比濁法。
臨床意義:與冠心病發病率有關。 ----載脂蛋白B
正常范圍:0.80~1.10g ∕ L
檢測方法:免疫透射比濁法
臨床意義:與冠心病發生有關。 ----載脂蛋白E
正常范圍:0.03~0.06g ∕ L
檢測方法:免疫透射比濁法
臨床意義:與高血脂,冠心病,阿爾茨海默病以及肝病,人類長壽有關。
⑵ 血脂各指標測定方法有哪些
在生化檢查的時候,經常會查血脂四項,就是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一般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圍是小於1.7mmol/L,如果超過2.3mmol/L,就可能會帶來身體的損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個好的膽固醇,能夠從外周把血管內皮上的膽固醇運回肝臟,所以稱它為能清除外周膽固醇的膽固醇水平,所以它的水平增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降低的,正常值一般是要在1.0mmol/L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肝臟合成的脂蛋白所攜帶的膽固醇,它把膽固醇運送到周圍組織來供給它們使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不同的正常范圍。如果這個人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般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只要小於3.4mmol/L就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本身是糖尿病、高血壓,或者已經出現了頸動脈斑塊形成,這部分患者的正常范圍就可能是在2.6mmol/L以下了,需要在1.8~2.6mmol/L。如果更嚴重的一些患者,已經出現了血管病變,比如冠心病、下肢血管閉塞,或者頸動脈狹窄70%以上,這部分人群的正常范圍就應當是在1.8mmol/L以下。因此不同人群有一個不同的正常范圍,或者有不同的適宜范圍,可能更合理一些。
⑶ 載脂蛋白E的電泳檢測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西方國家首要的不可逆的致盲眼病,雖然目前病因尚不明確,但已發現許多與之相關的危險因素,最近研究結果關於ApoE基因與AMD發病的報道頗多,各持己見。實驗發現,ApoE在視網膜組織,特別是RPE和Bruch』s膜上有表達,此位置正是AMD的病變區域。Dithmar等發現膜結合物質在ApoE缺乏鼠的玻璃膜中明顯增多,測量玻璃膜厚度,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認為ApoE缺乏或血漿脂質水平增加或RPE水平效應是玻璃膜超微結構改變的直接原因。膜結合物質是基底線沉積物(basal line deposition,BLD)和大玻璃膜疣的主要成分。光鏡、電鏡檢查發現ApoE缺乏鼠的視網膜內、外核層細胞數量明顯降低,外核層細胞核染色質濃縮,核周空泡形成,玻璃膜增厚,彈力層不連續甚至結構不清,從而發生AMD的眼底損害。Kliffen等證實攜帶ApoE3鼠的高脂飲食組,其BLD有不同程度增加;正常飲食組,BLD也有少量沉積;ApoE基因敲除組則未發現BLD存在,證實ApoE功能障礙參與AMD細胞外沉積物形成,對AMD發病起一定作用。
臨床上多數研究傾向於ε 4等位基因對AMD有保護作用,而ε 2則可加速疾病發展。Baird等在研究中調整了年齡和性別後,晚期AMD的ε 3/4基因型與ε 3/3基因型患者相比,前者患病率降低近一半;將晚期AMD分成萎縮型和新生血管型,則ε 3/4基因型對萎縮型AMD保護作用最強;晚期AMD的男性ε 3/4基因型者患病危險性降低近3倍。而在疾病診斷年齡上,晚期AMD的ε 2/3基因型較ε 3/3基因型者明顯提前(3.4a),以女性和新生血管型AMD最明顯(分別是3.9a和4.7a)。當將有家族史的萎縮型患者再分類,發現這些患者ApoE ε 4等位基因全部缺失,認為ε 4等位基因在萎縮型AMD的保護作用優於新生血管型,提出ApoE等位基因是AMD發病的一個因素,ε 4等位基因起保護作用,至少可延遲AMD診斷時間,ε 2等位基因在加速疾病進程上起修飾基因的作用。
Zareparsi,Schmidt等也有相關報道。Thakkinstian等對1966/2005年MEDLINE的所有有關基因的報道綜合分析表明,ε 2、ε 4等位基因在高加索人群的出現頻率為8%和15%。基礎等位基因和基礎表型相關檢測表明ε 2危險作用達20%,ε 4的保護作用達到40%。雖然要排除生存偏倚的可能性,但ε 2和ε 4等位基因在AMD中確實表現出不同的作用。還有研究認為有吸煙史的ε 2等位基因攜帶者患濕性AMD的危險性高於ApoE4和 ApoE3/3型攜帶者。而Asensio?Sánchez等的研究卻得出相反結論,他對西班牙95例AMD患者檢測後發現ε 4等位基因使AMD患病風險增加5倍多,且在70~75歲患者中表現明顯。 Pang等對研究了98例中國AMD患者後發現在滲出型AMD患者中ApoE4基因產物雖有所下降,但下降趨勢不明顯,分析中國人ApoE4等位基因分布頻率較歐洲人低,因故還不能認為ApoE4與AMD有直接關系。Gotoh等分析了日本82例健康人、58例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及85例AMD患者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發現PCV患者和AMD患者存在ApoE2和ApoE4多態性的較少,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與正常人比較亦無顯著差異。因此考慮可能存在種族、地域、篩查的人群等因素,使ApoE基因與AMD的關系尚存爭議,仍待臨床長期大量研究。 有研究發現1型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 1)潛伏在ApoEε4攜帶者的顱神經內更易損傷神經系統,促使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發生,被視為AD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那麼由HSV引起的HSK是否與ApoE有關呢?Lin等對46個HSK患者和238個正常對照組進行ApoE基因檢測,結果HSK患者ε 4基因頻率佔15%,與對照組頻率相等,而ε 2基因頻率佔13%,雖然高於正常對照組(7%),但無統計學意義(P=0.06)。分析認為ApoE2和其它亞型相比與角膜細胞結合能力較弱,因此病毒易於侵入角膜,使ApoE2攜帶者角膜損傷更重。或者,角膜細胞膜受體與ApoE和HSV1的結合方式與神經元細胞受體有所不同。
此後臨床上未見關於HSV與ApoE基因關系的報道。最近Bhattacharjee等展開了一系列關於ApoE與HSV1的實驗研究,並首次報道ApoE4是HSK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起初,Bhattacharjee等採用角膜劃痕法對ApoE基因敲除(ApoE/)雌鼠和年齡等大的C57BL/6(ApoE+/+)雌鼠接種HSV1菌株17Syn+,接種5d後發現兩組鼠角膜均感染了HSV1病毒,實時PCR數據顯示,ApoE(/)鼠的HSV1 DNA數量明顯低於ApoE(+/+)對照組,且對照組14隻鼠中有7隻因感染17Syn+而死亡,ApoE(/)鼠則無一死亡,說明攜帶ApoE基因的鼠更易感染HSV 1病毒,而ApoE(/)鼠對病毒抵抗力更強,病毒的潛伏時間更短。推測ApoE基因可影響HSV1病毒的活性。隨後另一項實驗又以10g/L ApoE二聚體肽(ApoEdp)對C57BL/6雌鼠角膜成功接種HSV1菌株KOS GFP 24h後進行治療,發現與安慰劑組相比,ApoEdp可顯著降低HSK的發病率,抑制病情發展,認為ApoEdp通過大幅下調鼠促炎細胞因子表達,達到抗HSV1和抗炎效果。並在轉基因鼠模型實驗中發現,ApoE4可上調角膜中VEGF表達,增強蛋白酶解作用,使ApoE4鼠眼部病毒迅速復制,角膜較早就發生混濁,且新生血管化程度高,在三叉神經節和腦中的HSV1 DNA含量亦較ApoE3鼠多。此系列實驗使人們對ApoE基因在 HSK的作用機制的方面有了新的認識。 白點狀視網膜變性臨床較少見,也是一種遺傳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有研究對一患有白點狀視網膜變性的家族進行基因檢測,發現此家族中所有患者均發生視紫紅質基因Arg135Trp突變,且均攜有ApoE4等位基因,外周/RDS或ROM1基因未發現變異,提示本病發生不只與外周/RDS基因突變有關,ApoE基因也可能起著作用。
ApoE基因與眼病的關系遠不止上述,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關於ApoE基因與眼病的研究成果呈現在眼科學者面前,為眼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提供依據。
⑷ 什麼是血清載脂蛋白升高
血清載脂蛋白E測定介紹:
載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是血漿載脂蛋白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1973年首先在正常人的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發現的,由299個氨基酸組成的單一多肽鏈,相對分子量為34kD的糖蛋白。對高血壓、心梗、腦梗及老年性痴呆症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血清載脂蛋白E測定正常值:
用雙側百分位數法(95%)確定其正常參考范圍為:3.05-4.85
mg/dl。其中男性均值為3.95±0.86mg/dl,女性均值為4.00±0.91mg/dl,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載脂蛋白E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當肝功能障礙肝臟合成蛋白能力下降時,apoE合成減少,血清apoE濃度下降。當肝臟膽固醇負荷增加或肝臟疾病引起淤膽,血漿膽鹽濃度升高時,LDL受體下調,含apoE的脂蛋白在肝臟中代謝受損而清除下降,血清apoE濃度上升。此外,卵磷脂酯醯轉移酶(LCAT)在脂蛋白代謝中也起重要作用,LCAT由肝臟合成,肝病時血漿LCAT活性下降,導致含apoE的脂蛋白代謝障礙,血清apoE濃度可上升[3
4]。需要檢查的人群:高血壓、心梗、腦梗及老年性痴呆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