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個月的利潤太高,會計如何處理能把利潤調低
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費用
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延遲收入的確認,多做成本費用、預提費用、少確認收入,增加成本或者增加費用來,削減利潤。
拓展資料:
利潤是企業家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反映,也是其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
利潤的本質是企業盈利的表現形式,是全體職工的勞動成績,企業為市場生產優質商品而得到利潤,與剩餘價值相比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潤所不同的只是,剩餘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成本而言的。
公式:
如果以W代表商品價值,k代表成本,以p代表利潤,那麼,隨著錢轉化為利潤,則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構成,即W=c+v+m=k+m,就進一步變成W=k+p,亦即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
商品價格:
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k+p)之後,就包含著利潤同剩餘價值相偏離的可能性。因為利潤作為超過成本價格的余額,而成本價格又小於商品價值,這就為單個資本家提供了在成本價格以上而在價值以下出售商品的可能性,從而使實現了的利潤同商品中實際包含的剩餘價值在數量上並不一致。
資本家無不利用商品價值同成本價格之間的差額,作為市場競爭中的一個推動力。隨著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競爭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促使不同的特殊利潤率均衡化為平均利潤率或一般利潤率,從而使利潤進一步轉化為平均利潤,實現等量資本取得同量利潤。
在通常的情況下,平均利潤和剩餘價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平均利潤的多少,僅僅與預付總資本量的多少成正比,而不與單個資本所支配的活勞動量成比例。
這又造成一種客觀事實,本質上利潤是資本的產物,它同勞動完全無關,這樣,資本對僱傭勞動的賺錢與被賺的關系,就被進一步表現出來了。
利潤結構基本合理有以下幾層含義
(1)企業的利潤結構應該與企業的資產結構相匹配。
(2)費用變化是合理的、費用在年度之間沒有出現不合理的下降。
(3)利潤總額各部分的構成合理。
企業的利潤總額是由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差額三個主要部分構成。
利潤質量較高的含義是指:企業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㈡ 營業收入減少,凈利潤呈負增長有什麼解決措施
一、有兩個解決辦法:第一增加銷售收入,收入增加瞭然後凈利潤也會增加;第二節約成本,降低費用。在收入不能增加的情況下,減少成本、費用支出,也能間接提高凈利潤。
二、企業如何提高凈利潤:
1、增加銷售量。銷售量上去了,商品銷售凈利率不變,凈利潤自然就增加了。
2、商品提價。商品毛利率增加了,銷量保持不變或小減,凈利潤也就增加了。
3、賣固定資產。出售部分固定資產,能為企業當年的凈利潤增長貢獻不少力。
4、賣金融資產。很多公司有可變賣金融資產,出售後的利差計入企業當年凈利潤。
5、國家補助。一些國家扶持產業,的相關企業能受到國家補助,計入當期利潤。
6、出售子公司。企業進行發展定位,有時會出售部分非核心子公司,所得款項計入企業利潤中。
7、存貨漲價。很多企業會有商品存貨,一旦這些存貨出現漲價,所得利差皆計入企業利潤中。
8、借款所得利息。少數企業會出借,自己閑置的現金,資金出借後是有利息回報的,同樣介入企業利潤中。
9、專利侵權賠償。企業的專利受到侵權,得到侵權方的賠償,也能計入企業利潤中。
10、技術專利出售。多數科技企業,擁有許多技術專利,這些專利的出售也能,為企業帶來不少的利潤。
三、涉及概念分析:
(一)凈利潤:
1、凈利潤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以後公司的利潤留存,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2、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或: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其中,所得稅費用是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
(二)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Operating revenue) 是從事主營業務或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指在一定時期內,商業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貨幣收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如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收入、生產加工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飲食業的飲食品銷售收入、服務業的服務收入、倉儲企業的倉儲收入、運輸企業的運費收入、代辦運輸收入等。發生商品銷售取得收入時,通過"營業收入"帳戶核算,借 (增) 記"銀行存款"或"現金"帳戶,貸 (增) 記"營業收入"帳戶。對不屬於企業主營業務范圍的兼營業務的收入,作為附營業務收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