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用什麼生物學方法
a、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針對的是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蚜蟲顯然不適合,a錯誤;b、酵母菌計數方法用抽樣檢測法,需要血球計數板等,b正確;c、固著在岩礁上貝類活動范圍小,可用樣方法進行檢測研究,c正確;d、可以用樣方法研究某地田鼠洞的種群密度,d正確.故選:a.2. 殺蟲劑的常規活體生物測定有哪幾種
殺蟲劑的常規活體生物測定技術是在長期的殺蟲劑篩選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技術。有些經典的方法和配套的設備在現在的應用中仍然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現將各類方法介紹如下:
(1)觸殺作用(contactaction)。由於許多殺蟲劑都具有觸殺活性,因此,這方面的毒力測定方法及儀器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噴霧法、噴粉法、浸液法、點滴法、葯膜法。
①噴霧法:噴霧法及噴粉法都是基於模擬田間實際防治時的施葯情況,盡量使昆蟲體表獲得的葯劑劑量相同且均勻。現在主要的試驗用噴霧儀器有Hoskings橫筒噴霧器、Campbeil轉盤式噴霧器、沉澱降霧裝置、Potter噴霧塔。
②噴粉法:噴粉法與噴霧法目的大致相同。此方法的優點在於噴灑不僅均勻,同時不只局限於上表面,而可使被噴的對象各個表面均可噴到。
③浸液法:浸漬法使用的對象一般是水生昆蟲(如蚊子幼蟲、水蚤)、儲糧害蟲、介殼蟲及蚜蟲、供試昆蟲的卵。對蚊子幼蟲,可做長時間的浸液接觸處理,即直接浸於一定濃度的葯液中,一定時間後觀察結果。其他的陸生昆蟲時間較短,一般幾秒鍾到幾分鍾不等。
④點滴法:其原理是將一定劑量的葯劑滴在昆蟲體壁上,以觀察葯劑對穿透昆蟲體壁的觸殺毒力。此方法是殺蟲毒力測試中最精確的方法,也是目前普遍採用的一種測試技術,大多數的目標昆蟲及蟎類都可以運用。
在滴加葯液前一般要先將昆蟲麻醉,以免因為昆蟲的自身運動影響實驗操作準確性。麻醉的一般方法有冷凍法、乙醚處理法、二氧化碳處理法。另外,還需要注意昆蟲的握拿方法,盡量不對供試昆蟲造成機械傷害,對體型較大的昆蟲可以用手拿,對較小的昆蟲可以將昆蟲吸在吸管管口上加葯,在管口上加上細紗布效果更好。
⑤注射法:該法的使用也相當廣泛,且使用儀器與點滴法有所類似,也有施葯量精確的特點。只不過注射法是將葯劑注入供試昆蟲的體內,而非點滴在體表。
⑥葯膜法:該方法是一種接觸處理方法。原理是通過噴霧、噴粉、點滴、塗抹、浸液等方法,將一定量的葯劑均施於濾紙、玻璃板或蠟紙上,形成一個均勻的葯膜,再將供試昆蟲放在上面,爬行一定的時間,然後再轉移到正常的環境下,一定的時間後觀察記錄昆蟲死亡情況。
此法適用於一切爬行的昆蟲,也可用於某些飛翔的昆蟲(如蚊、蠅等成蟲),可以製作一個方形的玻璃盒,盒的6個面的內部都經過葯膜處理,使得無論昆蟲停息在哪裡,都一樣接觸到葯劑。另外,葯膜放置不同時間後,或經過風化或日曬等處理後,再放入供試昆蟲,可以測定葯劑的持效性。
(2)胃毒作用(stomachaction)。其原理是利用昆蟲的貪食性,在昆蟲取食正常食物的同時將葯劑食入,檢測葯劑是否能通過昆蟲的消化道對昆蟲產生毒力。一般方法有飼喂法、飼飲法、口腔注射法。
①飼喂法:飼喂的方法又分為無限制給食法及定量給食法。根據飼喂的方式又分為葉片夾毒法及單葉飼喂法。其中葉片夾毒法(sandwichmethod)最為常用。葉片夾毒法是在兩葉片中間均勻的加入一定量的葯劑,飼喂昆蟲,葯劑隨葉片一起被昆蟲食入,根據被吞食的葉片面積計算吞食的葯量。為使加在葉片上的葯劑量均勻,通常在一張葉片的一面通過噴粉、噴霧、塗布或滴加葯劑等方法予以施葯。待葯液干後,將另一張葉片的一面塗抹漿糊或明膠後相互黏連,投喂昆蟲。其優點是避免了葯劑與蟲體的直接接觸,排除了葯劑對昆蟲的觸殺作用。
吞食葯量的計算是以試蟲吞食葉面積乘以單位面積葉片的劑量,從而求得每頭試蟲單位體積中所取食的劑量(μg/g)。葉面積的計算有幾種方法:1)方格紙法:將試蟲吞食剩餘的葉片放在方格紙上,計算所食方格紙的數量,算出方格的面積,2)葉面積測定儀法:採用葉面積測定儀直接測定吞食的葉面積;3)電腦掃描法:用數碼相機攝下每個處理中試蟲吞食後剩餘的葉片,通過電腦計算出葉面積。
致死中量的求法是按每頭蟲吞食劑量的大小順序排列,並標明該劑量下試蟲的死活情況,從而將蟲劃分成生存組、生死組和死亡組。
1~8號為生存組,9~40號為生死組,41~47號為死亡組。生死組中既有生存的又有死亡的,分別計算生死組中生存個體和死亡個體平均吞食的葯量,記為A和B。即A=(生死組活蟲劑量總和)/生死組活蟲總數,B=(生死組死蟲劑量總和)/生死組死蟲總數,LD50=(A+B)/2。
殺蟲劑對某種昆蟲的食葯量反應示範
A=(0.21+0.23+0.28+……+0.64)/16=6.00/16=0.375
B=(0.20+0.22+0.25+……)+0.65/17=5.89/17=0.368
LD50=(A+B)/2=(0.375+0.368)/2=0.372(μg/g)
該法的缺點是無限制飼喂法無法控制單一供試昆蟲的取食量,定量給食法也不能排除昆蟲吞食後嘔吐行為等未知因素的影響,且計算昆蟲食用葉片面積的方法不是十分精確,從而影響所食葯劑的劑量。另外,也比較費事、費時,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咀嚼式口器的昆蟲。
飼喂法中,除了飼喂葉片外,還有飼喂毒餌等方法。
②飼飲法:此法適用蠅類、蝽類等有吸食習性的昆蟲。也分為自由飼飲法和強制飼飲法。自由飼飲法是一種無限制的飼飲方法,讓昆蟲自己取食配好的混有葯劑的糖液,通過測定吸食前後昆蟲的重量或葯液的體積計算昆蟲吸食葯劑的量。而強制性飼飲法就是將昆蟲固定後,將裝有葯液的移液管口放在昆蟲的口邊,昆蟲吸食到一定的體積後就移開移液管,這樣可以保證每頭蟲體吸取葯劑的量相同。另外,還有一種口腔注射法,該方法是將含糖的葯液直接用注射器注入昆蟲口腔內,強迫其吞食。一般要求針尖光滑,以免刺破口腔內的組織,並且要求操作技術熟練。
(3)熏蒸作用(fumigationaction)。熏蒸劑可以是氣體,也可以是液體或固體,但最終都要以氣態的形式通過昆蟲的呼吸系統起到毒殺作用。氣體易擴散的性質決定了熏蒸劑必須在密閉的環境下使用的特點。因此,葯劑的熏蒸作用的檢測也必須在密閉的條件下進行,並且要求不能以固態或液態的狀態與昆蟲直接接觸。所有的熏蒸作用測定的方法都是基於該點來設計的。
目前熏蒸劑的儀器裝置主要有靜止氣體的測定方法裝置、有氣流出入控制的熏蒸器。一般一些簡單的熏蒸器都屬於前一種,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密閉的容器內充入飽和的氣體,通過控制放入供試昆蟲的時間來控制對充入氣體的吸收量或調節容器內氣體的濃度,達到控制劑量的目的。
另外,對土壤熏蒸劑在設計實驗方法時還應考慮到土壤的物理及化學性質上的調節等問題。
(4)內吸作用(systemicaction)。內吸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將葯劑通過處理植物的某一特定部位(根、莖、葉或種子)後,葯劑能被植物吸收,並通過傳導,到達其他部位,讓昆蟲取食未直接用葯的部位後觀察昆蟲是否中毒死亡,以判定葯劑是否具此特性。
據此原理處理方法通常被稱作直接測定法。不同的施葯部位,處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從根部吸收的處理方法,可將植物主根頂端切除,留存部分插入盛葯液的小指形管內,保存側根浸入營養液中,或將營養液中加入葯液配成所需的濃度,主側根全浸在其中;如果從葉部施葯,可用滴灌或毛筆蘸葯塗抹甚至局部噴霧的方法將葯劑施於葉片的正面或正反兩面;如果是從莖部施葯,木本植物可在莖部包紮一圈具有一定濃度葯劑的脫脂棉,外部再以塑料布纏繞後包紮,如果植物較幼嫩可用塗抹的方法將葯液塗在莖上,老樹則需要將老樹皮颳去一層後施葯;如果試驗種子的內吸作用,一般可將種子用浸液的方法處理,葯液一般相當於種子重量的兩倍,或以浸泡時完全淹沒種子為度。
另一種被稱為間接測定法,用葯液處理植物的局部,一定時間後取未處理的部位加以研磨,稀釋成不同濃度的汁液,再放入一定數量的孑孓或水蚤觀察其死亡情況,利用此浸液法間接測定該葯劑是否有內吸作用。
(5)拒食作用。拒食作用的設計方法通常跟胃毒作用的方法相同。但是觀察的結果通常不是供試昆蟲的死亡率,而往往是昆蟲的取食量或是昆蟲對食物的所食部位和昆蟲體重的變化等做的分析,作為葯劑對供試昆蟲是否有拒食活性的依據。
一般對食葉咀嚼式口器昆蟲的拒食活性的測定方法為葉碟法。即將葯劑均勻施加在葉片上,製成大小相同的葉碟,放在保濕的培養皿中,後放入供試昆蟲。其中在同一培養皿中交錯放入處理葉碟與對照葉碟的方法叫做選擇性拒食活性測定法。僅放入對照或處理葉碟的方法叫非選擇拒食活性測定法。如,黑色圓圈表示加葯的葉片,白色圓圈表示未加葯的葉片。A表示選擇拒食活性的測定,B、C表示非選擇拒食活性的測定。讓供試昆蟲取食一定時間後,將殘存的葉片取出,算出昆蟲取食葉片的面積。通過公式計算出拒食率:
葉碟法
(6)引誘作用。引誘劑基本上可分為性引誘劑、食物引誘劑和產卵引誘劑。
粗略的測定方法可以通過設置誘惑陷阱。如在紗籠中放入一個有黏膠的架子,黏膠中央黏上滴有葯劑的棉花,引誘目的昆蟲。對體型較大的昆蟲,可以將黏膠換成毒氣瓶,通過計算誘集昆蟲的數量,判斷葯劑的有效率。
這些方法多數是在田間操作的,易受氣候因素及田間昆蟲數量多少的影響。在實驗室測定的方法中很多要用到嗅覺計。基本原理是讓昆蟲在兩個可選擇的道路的分叉處,這兩個道路一個支路放有待測葯劑,另一個則沒有。觀察昆蟲進入哪一個支路。如果葯劑沒有作用,則昆蟲進入兩條支路的幾率是相等的,而一旦引誘劑有作用,作用越強,昆蟲被引誘的數量越多。
(7)驅避作用。其原理與引誘劑的原理類似,在試驗設計時也可以用到嗅覺計,方法大致相似。
(8)生長發育與生育干擾作用。有此性質的化合物通常不直接殺死昆蟲,而是通過干擾昆蟲腦激素、保幼激素、蛻皮激素和幾丁質的合成導致昆蟲生長、變態、滯育等生理現象發生改變,間接導致為害降低的目的。試驗方法可以通過以上介紹的胃毒、接觸、熏蒸、內吸等處理方法,觀察昆蟲蛻皮、化蛹、羽化的變化及其形態的變化、產卵量及卵的孵化率等指標來觀察葯劑作用的效果。
3. 常見花卉病蟲害識別圖解
生長旺盛的強健植株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很強,種植在室內的植株一旦觀察到病蟲害侵襲的現象,首先是和其他植物隔離,以避免其他健康的植株受到傳染;
在病蟲感染初期,可以試著動手去除病葉、害蟲,甚至是對整顆植株消毒,重新換盆換土;但是如果植株遭遇特別嚴重的病蟲害侵襲,已經明顯沒救了(爛根爛心、發臭等),則建議直接丟棄。
1、粉虱科
看起來像極小的白蛾,植株搖動的時後會跟著飛起來,粉虱(尤其是幼蟲)通常會藏身在葉背,其成蟲也會選擇產卵在葉背。
摘除已發生病害的部分,以啶蟲脒稀釋過後,全株噴灑。在環境的改善方面,避免密植,保持通風環境,注意不要在葉片上造成傷口,以及過度噴灌給水,以免造成植株濕度過高,導致發病。
2、粉介殼蟲
是體形極微小、白色和有絨毛的寄生蟲,會直接侵入植物的維管束系統來吸取植物的汁液,通常藏身於在葉腋或葉腋周圍,也常常可以在葉片下方被發現,而且,有些粉介殼蟲甚至會藏身在植物根部。
此外,粉介殼蟲通常產卵在其藏身處(看起來一團像是白色棉花的區域)。
初期可用醋或酒精擦除,嚴重可直接剪除患病處,讓其長出新枝葉。環境方面注意通風,發現蟲害立刻刷除,再以清水沖凈。
3、蚜蟲
通常會攻擊植株的新長出來的嫩葉、新芽或花苞;成年蚜蟲喜歡黃色,可使用黃色黏板或水盤誘殺。
發現之後馬上剪除有蟲的部位並燒毀,可直接噴護花神,改善環境,保持通風良好,注意光照。
4、紅蜘蛛(葉蟎)
就是在葉子下面、莖和葉之間的帶狀范圍容易發現的小斑點。初期用肥皂水刷除蟎蟲,剪除蟲害部分並燒毀,用葯劑防治,要有兩三種葯劑輪替。
紅蜘蛛怕潮濕,連續7天澆濕植株可有效預防,適合的葯劑推薦苯丁噠蟎靈乳油可有效殺死紅蜘蛛的幼蟲和成蟲。
也可以用柑橘皮將其切成細條或小碎塊,加入約10倍量清水,浸泡4小時以上,噴灑全株,可以有效防治。
5、介殼蟲
是外型扁平、棕色、硬殼的昆蟲,喜歡緊貼藏身在葉子下面的莖。
初期可用醋或酒精擦除,嚴重可直接剪除患病處,讓其長出新枝葉。環境方面注意通風,發現蟲害立刻刷除,再以清水沖凈
6、薊馬
體形微小細長,肉眼檢視有呈白色、淡黃色、褐色、暗褐色或黑色,喜歡棲息在隱匿的場所,如葉背絨毛下、花器內或果萼內。
可以先以人工捉除,減少危害;再以葯物殺滅,可用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灑殺滅(要注意噴灑到葉片背面)。
4. 植物蟲害的檢查方法
一、蟲害調查
在進行苗木繁殖、花卉播種前,要對苗床進行檢查。可選擇典型地塊進行深翻,看有無蟲卵分布及分布數量的多少,再結合調查訪問有關人員,看往年有無蟲害發生,是否防治過,防治效果如何,摸清整個地段的蟲害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
二、購買苗木的檢查
從外地購買苗木,要看其是否有檢疫證,最好能親自查看苗木花卉的蟲害情況。看苗木枝幹、葉片、根部有無蟲害分布及有無受害症狀,看外觀是否健壯,再掂一掂,看重量是否過輕等。
三、檢查蟲糞
對公園、街頭綠地生長著的園林植物,要對其枝幹、葉片仔細觀察,在植株下看是否有蟲糞,還可以根據蟲糞的顏色、質地,初步判斷出害蟲的類別。如蟲糞是絲狀,就可初步判斷為天牛類害蟲;而木蠹蛾類的蟲糞為粒狀並粘連成串。
四、檢查被害症狀
被害症狀是表明害蟲存在的有力證據,如樹幹上有害蟲鑽的孔洞,就可大致判斷是蛀食類害蟲,如透翅蛾、天牛、木蠹蛾等;葉片、花瓣被咬成缺刻或只剩下葉脈,說明有食葉害蟲如尺蛾、刺蛾、毒蛾等。如發現葉片上有黃點及焦葉或整個葉片枯焦,似火烤,可初步判斷為葉蟎;如發現在葉緣吐絲將葉折疊,可判斷為綴葉螟等。
五、搖晃檢查
有些害蟲具有假死性或受驚嚇吐絲下垂的特性,如槐尺蛾、黃翅綴葉野螟。在無風的時候,可以突然搖晃植株,害蟲便吐絲下垂。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查害蟲的發生情況。
六、檢查蟲卵
有蟲卵表明有害蟲的存在。可用肉眼或放大鏡進行觀察。刺蛾類的卵多分布在葉背,袋蛾類的卵產在紡錘形的護囊內,天幕毛蟲的卵塊呈頂針形。
七、看排泄物
很多害蟲都有較為明顯的排泄物,可根據排泄物的狀況進行檢查和鑒定。
如發現枝葉、植株下方地面上有油漬狀物質,一般多為蚜蟲類排泄物;如發現有白色棉絮狀物,可判斷為木虱類、介殼蟲類等害蟲,如梧桐上的梧桐木虱,木槿上的木槿粉蚧。
八、根部檢查
根部較常見的害蟲有地老虎、蠐螬、螻蛄等。根部蟲害檢查相對困難,有時必須挖土檢查。
以上回答 來自網路 僅供參考
5. 大花蕙蘭的種植方法是怎樣的
大花蕙蘭是西姆比蘭屬中的大花和中花型品系的地栽和半地栽種。性喜溫暖、高濕、光照充足、通氣良好的環境。
一、生產的基本條件
1、光照:在夏、秋兩季要防止直射強光,一般光照強度在15000Lux至60000Lux。
2、空氣濕度:相對濕度要求達到80%至90%。
3、通風:應見到植株葉尾飄動。
4、溫度:夜溫8℃至20℃,日溫20℃至30℃。
5、水質:以井水、泉水為理想水源,pH值5.8至6.6為佳。水井、水池要加蓋,防止污染。
6、種植盆:以軟塑料盆為主,口寬,高腳,收底,大孔。
7、培養土:栽培基質應質地疏鬆,團粒結構好,膠體含量少,有機質豐富,通氣性好,排水性能強,保溫、保濕性能好,利於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增強蘭菌的共生能力。
8、肥料:以骨粉為基肥,不同生長階段,氮、磷、鉀的比例不同。薄肥勤施,多增加根外追肥。
9、墊著物:瓦礫、木炭、蚝殼等。
二、品種的選擇
選大型和中型花,色彩鮮艷,葉短,株形好,花期長,抗病力強,容易栽培的品種。
從引進瓶苗開始,就要注意學名登記和編號,沒有學名的植株,如同沒有戶籍,是不值錢的,沒有競爭能力。對弱苗、畸形苗和嚴重病蟲害苗要及時淘汰。
三、組培苗的栽培
1、出瓶處理
瓶苗引進後放在花架上一周左右。出瓶前,先將瓶子蓋完全打開,使瓶苗在自然環境中適應2至3天,再從瓶中移出。
當幼苗全部取出後,先在清水中沖洗,然後用短毛筆輕輕地把附著在根上的培養基清洗干凈,再用清水沖泡,否則易發生霉爛。按大小嚴格分級,置於鋪有報紙的花架上,必要時可用稀釋後的殺菌劑噴灑。
2、種植與管理
殺菌後的瓶苗,可種在苗盤上。使用一種多孔性不易積水的矮盤。植材選用較細的水苔,(如果是粗的要先剪碎)。水苔浸泡洗凈擠干,保存一定濕度,並進行殺菌處理。種時先在盤上鋪上一層1厘米厚的水苔,然後把幼苗的根部一株一株地包上水苔、捲成一小團,按株行距一株株地放置在苗盤上。種植幼苗時需要穩定,故不能太松,大苗與小苗要嚴格分開種植。放置的地方要求光照弱,比較陰涼,通風好,濕度要達到80%至90%。種後用噴霧器將苗株與植材噴濕。每天向葉片噴水數次,但要嚴格控制,切忌過干、過濕,每次澆水都用噴霧器噴灑。兩周後,每星期噴灑一次殺菌殺蟲劑。20天以後新根長出後,逐漸增加光照,每周進行一次根外追肥,可用「花寶1號」或「通用肥」,稀釋2000倍噴灑。大約6至8個月後,即可移植於10厘米軟盆單株種植。
3、幼苗期的培育
第一年可用直徑10厘米軟盆種植,每盆種1株。植料基質可用樹皮粒、水苔、或泥炭土加煤渣,直徑為0.5厘米至1厘米的顆粒。植料基質檢測:pH= 5.1。夜溫15℃至20℃,日溫20℃至30℃。11月至5月光照強度為15000Lux至20000Lux,6月至10月為30000Lux。11月至次年4月大棚覆蓋塑料薄膜,不必用遮陰網。5月上旬可除去塑料薄膜,換上50%的遮光網。根據光照強度,必要時加兩道可調節的遮陰網,以避免日灼。注意通風,空氣濕度保持80%至90%。定時灌水,特別是秋季氣候乾燥需水量多,每天都得灌水。冬天生長慢,需水少,二三天灌一次。灌水在上午11時左右,應見干(植材表面變干泛白)時灌水,水自盆底流出即可。控水管理是大花蕙蘭栽培中最重要、最復雜的管技術之一。
幼苗期一般以根外追肥為主,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則,每周一次,氮、磷、鉀比例為8:3:8的復合肥料稀釋1000倍施用。冬天一般不施肥,必要時以磷酸二氫鉀稀釋1000倍液進行根外追肥,避免造成腐根。
大花蕙蘭易受葉枯病、莖腐病、病毒病、介殼蟲類、蛞蝓、蝸牛、蚜蟲和蟎類等病蟲害侵染。發現蘭株感染病害後,從發病部位3厘米以外的部位切除,噴施殺菌劑。澆水前先清除感病植株及組織,並移出大棚。清除時勿使病組織內汁液流出,以免傳染。移出大棚的病植株,應立即集中噴施2%的福爾馬林溶液,然後掩埋或燒毀。清除棚內所有雜草,棚外雜草亦應定期清理。分割植株或剪除葉、花時,每次使用工具前用5%的福爾馬林和5%氫氧化鈉混合液消毒。用蒸汽熏蒸或暴曬消毒種植基質。用5%的漂白劑消毒植床、框架及大棚地面、道路。防止昆蟲、人員、用具等媒介傳染。對已知或懷疑遭受病害感染的植株進行隔離。新進植株要與原有植株隔離3個月。
4、中苗期的管理
第一年底到第二年初,換直徑為12厘米軟盆。每平方米框架可放 25盆,第二年可加寬為15盆。使用植料基質顆粒可適當粗些,即1厘米至1.5厘米左右。換盆時不可傷根,換盆前後各澆水一次。11月下
6. 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用什麼生物學方法
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常用的是樣方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活動能力大的動物常用標志重捕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捕獲並標志個體→重捕並計數→計算種群密度;肉眼看不見的細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細胞)採用抽樣檢測法,其步驟為培養→抽樣到計數板→顯微計數→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