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識別老銅香爐
老銅香爐可以通過名款,材質,工藝,紋飾,包漿等5個方面來進行鑒別真假。
老銅香爐是一種古代的青銅器雕塑作品,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在當代深受很多收藏家學者的親睞,下面就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老銅香爐的鑒別方法。
看名款:明清時期銅手爐的名款,主要是這幾個名匠:“張鳴岐制”“潘鳳祥制”“胡文明造”。字體是陰刻小篆體,真品字體,遒勁自然,圓滑灑脫,刻工顯得游刃有餘。仿品字體刻板,粗糙,僵呆,淺浮,疲軟。
看材質:明清時期,名家製作的銅手爐,大多用的是材質純凈的水紅銅和紫紅銅。好的銅手爐,一定是好工製作,其紋飾工藝普通的銅材無法做成,只有好的材質,塑性才好。清代中晚期以後,許多銅爐都是仿造明代名爐,由於材質的限制,用的大多是黃銅和白銅,加上匠人的工藝水平低,所以清代中晚期以後仿造的銅爐,工藝粗糙,器形不規整。爐蓋和爐身,結合不緊湊,間隙大。
看工藝:銅手爐製造工藝,集其它藝術品工藝於一身。有鎏金,鍍銀,鑲嵌,雕刻,鏨刻,錯金錯銀,敲打,磨製等等。各道工序,都是手工製作完成,沒有多年的製作經驗和純熟技巧,是無法做好。
看紋飾:珍稀難得的銅手爐,其紋飾也非常稀少。明代銅手爐的紋飾,主要體現在爐蓋上,有花卉植物,也有幾何圖案,還有文字,紋飾精細,疏朗。明代銅手爐的紋飾,除了爐蓋上流行,爐身上紋飾較少,人物山水和動物的紋飾也比清代少。清代銅手爐較流行滿器紋飾,紋飾顯得繁縟細密,除了流行花卉植物,幾何圖案,文字紋飾外,還較流行山水人物,瑞獸紋飾。
看包漿:明代銅手爐,由於材質是紅銅和紫銅,所以幾百年的使用後,其包漿顏色錚亮油光,泛紫紅和紅黃,漆黑色;清代銅手爐,材質用的是黃銅和白銅,其包漿顯得干澀,沒有油亮感。清代銅手爐包漿顏色,明顯不是明代銅手爐材質的包漿。
㈡ 怎樣辨別明朝,清朝,民國,現代的宣德爐。
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簡稱「宣爐」。作為當今存世量最稀少的藏品種類之一,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一直備受天下藏家的追捧,但是隨著贗品頻出及真品的大隱隱於市,近年來已經鮮有真品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進入市場流通交易,大多數的宣德爐都在民間收藏中流通。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在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鑒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宣德爐,不僅是指宣德三年鑄造的爐,而是所有帶宣德款銅爐的統稱。而且它也可泛指和宣款爐形制相近的不帶款或帶有其它款的銅爐,真正宣德三年的爐已成了一個謎。一般說,風格設計有明中葉特徵而包漿和銅質特佳者就能作為是宣德的候選人。但宣德爐絕大部分都不是宣德的,這些爐帶宣款,與其說其目的是偽仿,還不如說是對歷史黃金時代的尊敬和緬懷。
正是由於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的高價值,使得越來越多的仿爐進入市場流通,注意這邊的仿爐指的是近代仿品而非清仿或民國仿品,下面介紹幾種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的鑒別方法。
辨別宣德爐的真偽主要看三個方面:
一是看字體,真品多鑄造扁方形陽文楷體款「大明宣德年制」,呈三行自右向左排列,值得注意的是,「明」字左邊的「日」較小,右邊「月」字最後一筆較長,與「日」字第一筆相連。「宣」字點不過橫,「德」字少一橫。繁體「制」字下面的「衣」可能少一點。如果是仿品,上面字體不清晰。如果上面的字是「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書臣吳幫佐監造」或「永存珍玩」等字樣,一定是仿品。
二是看造型。真品造型較短矮,耳足比例協調,形體渾圓。仿品耳加大,足加高,線條生硬,缺乏渾圓感。
三是看材料,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宣德爐是明宣宗宣德年間鑄造的一種爐。其銅料是從暹羅國(泰國)進口的,叫風磨銅,其實就是純銅。真品多為錫銅合金,金銅合金、銀銅合金較少,冶煉極其精緻,無砂眼或碴,邊角均經過拋光,嚴密合縫。器表多施塗料,經過炭火燃燒,形成褐色、紫色、雲紋等暗色氧化層。而仿品多製作不精,無此效果。
㈢ 清朝遺留的文物非常多,清代銅香爐有哪些鑒定特徵
第一,銅質非常精細,而作假者不知其內加入金銀等貴金屬,不了解其比例,因此從銅質上能鑒別真偽,須看宣德爐底、足,露銅精者為真,粗劣者為假。
第二,真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柔和;而偽者照於外表,非自然生成。
第三,真假宣德爐不管是圓形還是方型,也不管是陶耳,還是橋耳、半環耳,相同型者,輕浮者為假,渾厚古樸者為真。
第四,真宣德爐的款識有一、二、四、六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結構嚴謹,字體規整;而假宣德爐一般為「大明宣德年制」的六款,隨意書者為多,字體不規整。
第五,鎏金或散鎏金宣德爐真者,金水很厚,呈黃中閃白色;假者,金水薄,不均勻,顯輕浮。
(3)清代香爐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熏香的歷史在中國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熏香而設計的。熏香爐也叫香熏或者香爐,最初採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製成的。其實,熏香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作用。
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宋代出現了瓷製的博山爐,但是它禁不住香粉的燒烤,很快就變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諸如此類,以後出現的玉質香爐、翡翠香爐等等,也都是一種用來陳設或者把玩的觀賞品。與實用器相比,陳設器的價值也許更高。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責成宮廷御匠參照皇府內藏的定、汝、官、哥、均等名窯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了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能知其名而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㈣ 乾隆御制銅香爐如何辨別真偽
謝邀你好,這只從造型上看是只熏香爐,但從銅質和包漿看不是精銅打造,再從底部和款看字體一般熏香爐真書和楷書,少見隸書,這只熏香爐是仿品,真正熏香爐用精紅銅打造遍體紅亮少見黃銅,即便多年包漿渾厚,底款蒼勁有力,這只熏香爐銅質包漿膚淺暗淡無光,如果是真清代乾隆御制熏香爐價格大幾萬元,這只香爐還要兩千?仿品只有幾百元而已給個工夫價格,說的這些對你是否有幫助?有誤請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