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ct檢查是什麼檢測方法

ct檢查是什麼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3-02-10 11:29:22

Ⅰ CT是主要是檢查什麼

1.CT的全稱: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
CT的工作程序是這樣的:它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後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後,就可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
2.CT檢查技術
分平掃(plain CT scan)、造影增強掃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和造影掃描。
(一)平掃是指不用造影增強或造影的普通掃描。一般都是先作平掃。
(二)造影增強掃描是經靜脈注入水溶性有機碘劑,如60%~76%泛影葡胺60ml後再行掃描的方法。血內碘濃度增高後,器官與病變內碘的濃度可產生差別,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變顯影更為清楚。方法分團注法、靜滴法和靜注與靜滴法幾種。
(三)造影掃描是先作器官或結構的造影,然後再行掃描的方法。例如向腦池內注入碘曲侖8~10ml或注入空氣4~6ml行腦池造影再行掃描,稱之為腦池造影CT掃描,可清楚顯示腦池及其中的小腫瘤。
3.CT可以做哪些檢查嗎?
一、頭部:腦出血,腦梗塞,動脈瘤,血管畸形,各種腫瘤,外傷,出血,骨折,先天畸形等;
二、 胸部:肺、胸膜及縱隔各種腫瘤,肺結核,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囊腫,肺不張,氣胸,骨折等;
三、 腹、盆腔:各種實質器官的腫瘤、外傷、出血,肝硬化,膽結石,泌尿系結石、積水,膀胱、前列腺病變,某些炎症、畸形等;
四、 脊柱、四肢:骨折,外傷,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椎管狹窄,腫瘤,結核等;
五、 骨骼、血管三維重建成像;各部位的MPR、MIP成像等;
六、 CTA(CT血管成像):大動脈炎,動脈硬化閉塞症,主動脈瘤及夾層等;
七、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腺瘤、甲狀腺腺癌等;
其他:眼科及眼眶腫瘤,外傷;副鼻竇炎、鼻息肉、腫瘤、囊腫、外傷等。
由於CT的高分辨力,可使器官和結構清楚顯影,能清楚顯示出病變。在臨床上,神經系統與頭頸部CT診斷應用早,對腦瘤、腦外傷、腦血管意外、腦的炎症與寄生蟲病、腦先天畸形和腦實質性病變等診斷價值大。在五官科診斷中,對於框內腫瘤、鼻竇、咽喉部腫瘤,特別是內耳發育異常有診斷價值。
在呼吸系統診斷中,對肺癌的診斷、縱隔腫瘤的檢查和瘤體內部結構以及肺門及縱隔有無淋巴結的轉移,做CT檢查做出的診斷都是比較可靠的。
在心臟大血管和骨骼肌肉系統的檢查中也是有診斷價值的。

Ⅱ CT檢查是如何檢查

CT檢查是X線檢查的一種特殊檢查形式,是在計算機的協助下,通過重建X線對人體掃描產生的信息而獲得圖像信息的方法,通常適應范圍主要包括頭、胸、腹三大部分。具體的檢查流程,應按照醫院規定,由醫生開具檢查單後前往放射科劃價、繳費、排號、檢查,最後影像科醫生和護士會告知患者拿結果的時間。

1、門診或住院患者持臨床醫生開出的CT檢查單,在相應醫院設置的繳費窗口完成劃價繳費後,到放射科登記窗口進行登記排號或者預約時間;

2、患者檢查前,護士會提前告知檢查注意事項,如女性檢查胸部CT不要穿戴內衣、訓練呼吸等,或者增強CT提前打好留置針;

3、患者檢查時,需要根據影像科技師的指導,按照檢查部位的要求躺到CT檢查床上,配合完成檢查即可。平掃及增強CT通常幾分鍾之內就可以完成。增強CT需要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射造影劑,會以高速進入人體血液後,產生全身發熱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患者不用擔心,檢查前護士也會提前告知;

4、患者檢查後,有做增強CT的患者需要按照護士的指示在規定區域休息觀察30分鍾,避免造影劑過敏等不良反應,觀察完後再找護士拔掉留置針,之後的時間也需要多飲水,排出造影劑;

5、CT檢查結果由放射科診斷醫生完成,再轉由上級醫生二次審核後發放給患者,不同醫院的醫院規模、人流量均不同,規定也會不同。三甲醫院通常在24-48小時內可以持檢查條碼到醫院設定的自助取片機上列印檢查結果,住院患者可以不用取,如有個人需要也可以在自助機上列印。

Ⅲ 油水井的CT檢查是什麼

井眼穿過地下的全部油層組,因為每一層中的縱向非均質性,出油情況和吸水情況是不一樣的。為了了解生產過程中每組油層以至每個小層在採油井中的出油情況和注水井中的吸水情況,就要向井中下入專業的測井儀器,測出各個層位的一系列物理性質的變化所形成的測井曲線,得到沿井筒縱向的油井產液剖面和注水井吸水剖面。這個過程就好像是給患者做CT檢查一樣,各個油層的出油和吸水多少就一目瞭然了。這就是生產動態測井,它的作用是為油氣藏「保健」的動態分析與合理開發油氣田提供依據。在克拉瑪依、火燒山、彩南、石西等油田的開發歷程中,通過生產動態測井錄取的測井資料,較准確地反映了各油氣田井下產液剖面,對揭示地下油水分布狀況起到了重要作用。
針對不同的採油井或注水井,通過生產動態測井可獲得大量測井資料。利用這些資料對注水井採取對應的調剖、堵水、分注措施,對採油井實施合理的增產措施和綜合治理,就能提高最終採收率,增加可采儲量。
另外一種CT檢查就是工程測井。它主要的檢查對象是井筒,也是向井中下入專用的測井儀器測試出一系列井筒的縱向測井曲線,以檢查油、水井套管的損傷、腐蝕及內徑變化、射孔質量、管柱結構、套管外水泥環膠結質量、水泥環外各油層間的竄漏情況及封堵竄漏作業的效果。與生產動態測井不同的是,工程測井是對油水井固井工程質量的全面檢查,以保證通往地下寶藏的通道穩固暢通。
油、水井生產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查水泥環對套管的固定與對地層的封隔效果,也就是對固井的質量進行評價,保證油水井的「健康」。這種檢查是用井溫、聲幅、變密度及脈沖回聲等測井方法,檢查油井的水泥環高度、水泥環與套管界面及水泥環與地層界面的膠結質量。

要知道地下油井射孔位置,射孔對油層的命中率、孔眼數量、被射套管及水泥環損壞情況,以及套管變形、破裂、錯斷、穿孔、腐蝕等情況,就要進行射孔及套管質量監測。
套管外水泥環對地層的封隔作用失效時,高壓油層、低壓油層、含水層之間可就亂套了,會相互竄漏,使油井不能正常生產。在封堵作業進行之後也要對封堵質量進行嚴格監測,這就是套管外竄漏及封堵質量監測。常用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測井、微井溫測井及雜訊測井。

Ⅳ 做CT是什麼

CT只是一種檢查機器,或說是方式,可以全身檢查,也可以部分檢查。
CT機是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它是由X光機發展而來的。其解析度和定性診斷准確率大大高於一般X光機。

一般來說,CT對所有器質性疾病都可以進行檢查,尤其對密度差異大的器質性佔位病變都能檢查出來並做出定性診斷。但最適於CT檢查的病是腦部疾病,其中對腫瘤、及梗塞等病檢查效果最好,其次是腹部實質臟器的佔位病變,如肝、脾、胰、腎、前列腺等部位的腫瘤,對、甲狀腺等部位的腫塊也能顯示並做出診斷;再其次則是對胸腔、肺、心腔內的腫塊,脊柱、脊髓、盆腔、膽囊、子宮等部位的腫塊檢查。CT對一些彌漫性炎症及變性性病變的檢查效果稍差,如對肝炎,CT檢查無多大價值,對胃腸道內病變的檢查,CT不如內窺鏡。

CT對腫瘤、腫塊、等易於查出;但病變太小,尤其小於6毫米的病變,CT則難查出。

CT機屬於放射線檢查機器,所以有一定的放射線損傷,但人體所受的X線很少,每次檢查所受的放射線僅比一般X光檢查略高一點,一般不能引起損傷,但盲目的多次CT檢查是不好的。

懷孕期間,做腹部CT檢查要慎重,做其他部位檢查時,也應對腹部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免X線對胎兒造成影響。

Ⅳ 眼眶CT檢查的檢查方法

1、一般CT 或稱CT平片,即在不用影像加強制的情況下進行檢查。掃描平面分水平、冠狀和矢狀三個方向。水平層面作為常規檢查,根據臨床需要選擇其它方向層面像。水平層而以眥-耳線OM線,即外眥角-外耳道中心連線為標准線,各層面像平行於此線。從OM線之下1cm開始向上連續掃描8-14個層面,層面厚3—5mm。檢查視神經及其病變採用1.5mm厚度,以鑒別神經纖維及其鞘。如病變與上頜竇或顱前窩有關,則向下或向上加掃描層面。由於視神經與OM線不平行,前段低、後段高,眼眶檢查常使頭部向後伸展10°角,即OM-10°,或採用眶下緣-外耳道上緣連線(RBL)作為標准線。平行於此線掃描,可使晶體、視神經和視神經管包括在一個層面內。檢查鞍區層面角度為OM+0°,後顱窩OM+10~+15°。為避免病變與骨骼重疊,必要時輔以冠狀或矢狀像。現代CT機有重建程序,簿層水平像.可重建冠狀和矢狀像,但大於3mm厚度進行重建則圖像失真。
2、增強CT 靜脈注射含碘水溶液造影劑、可使病變密度增強。這是因為病變破壞血-組織屏障,造影劑滲出較正常組織為多,且血液內也保持一定量的造影劑的緣故。增強掃描使病變與正常組織對比更為清楚,對一些病變更有鑒別診斷作用。增強劑在國內多採用60%一76%泛影葡胺,靜脈點滴。為預防過敏反應,注葯前做敏感試驗。眶內充填脂肪,與重要正常結構和佔位病變密度差異懸殊,為褐示病變,往往不做強化掃描,也能顯示得很清楚。
正常橫斷層面可見眼球,以赤道平面最大。外圍以由鞏膜、脈絡膜和視網膜形成的緻密度環,稱眼環,增強後更為清晰。其內為低密度的玻璃體,稍前有梭形高密度的晶狀體。球後間隙為脂肪組織形成的低密度區。視神以及眼外肌於不同橫斷層面上顯影,在眼球後的冠狀層面上,顯示更為清楚。
(一)眶內腫瘤:CT對確定眶內腫瘤的存在、位置、大小、范圍和區別良性與惡性比較可靠。良性腫瘤表現為邊緣清楚、光滑、密度均勻的高密度腫塊。而囊腫則為邊緣清楚圓形低密度區。靠近眶壁時可出現凹窩,外圍以硬化帶。惡性腫瘤形態不規則,密度不均勻,邊界也不清楚,常有眶骨破壞,並向顱內、鼻竇延伸。這些對惡性腫瘤的診斷有一定幫助。由鼻竇、顱內或眶骨腫瘤向眶內延伸,CT發現腫瘤主要部分在眶外,而眶內部分較小,有助於腫瘤起源的判斷。對腫瘤病理性質的判斷困難。
左眼眶內血管瘤,腫瘤邊緣清楚、光滑,均勻性顯著強化
左眼眶內炎性假瘤,彌漫性,眼正常結構消失,伴眼球突出
眼球腫瘤累及脈絡膜,表現為眼環偏心性肥厚,並突向眼環內,成為球內高密度灶。也可向球後延伸進進球後間隙。
(二)眶內炎症(炎性假瘤):這種非感染性炎症CT上有彌漫型和腫塊型兩種。前者CT可見眼環增厚,淚腺彌慢性增大,球後間隙密度增高,眼外肌肥大、密度增高,眶內各種結構分辨不清,可累及雙眼。腫塊型,除眼外肌與視神經增粗,眼環增厚外,還可見邊緣清楚、密度均勻的塊影。有時淚腺增大成一腫塊。
(三)眼型Grave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眼球突出,眼肌麻痹,而甲狀腺功能正常。多為雙眼受累。CT可見眼外肌肥大、視神經增粗和眼球突出,多無眼環增厚和增強,也無炎性假瘤時的腫塊。與彌漫型眶內炎症鑒別較難。
(四)血管性疾病
1.眶內靜脈曲張:一般CT可能無重要發現或發現腫塊和靜脈石。壓頸後掃描出現高密度塊影或原有腫塊增大,形狀不規則,增強檢查,則有明顯增強。視神經與眼外肌也可增粗。
2.頸內動脈海綿竇瘺:擴張的眼上靜脈可清楚顯影,尤其在增強檢查時。同時可見患側海綿竇擴大,密度增高。
(五)眼眶外傷與眶內異物:眶骨骨折、眶內氣腫、眶內血腫和視神經挫傷均可由CT查出。氣腫為低密度區,血腫為均勻的高密度區,而視神經挫傷,則為視神經均勻增粗。
CT易於顯示金屬或非金屬異物,根據異物所在也不難確定其位於眼球內外,並粗略定位。但金屬異物出現多條放射狀偽影,影響異物的判斷。
MRI常規採取橫斷面,並輔以冠狀面或(和)矢狀面的T1WI和T2WI,層厚2~5mm。頭位要正,眥耳線垂直於檯面,使中心線垂直通過瞳間線的中點。由於MRI具有分辨細微解剖結構和顯示組織學特性的能力,適合於眼眶內佔位病變、炎症、外傷和視網膜病變的診斷,而CT掃描對眶壁和眶周疾病的評價優於MRI。

Ⅵ CT是什麼

所謂CT是指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攝影機,它是X射線與電子計算機的「混血兒」。目前,CT已發展到第五代,掃描完成一幅圖像的時間已由5分鍾縮短到1/100秒。

CT實際是在X射線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它不是直接攝影,而是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將X射線掃描後的光量信息進行處理,把體內組織的橫斷面影像,間接地以密度影像顯示出來。它比X射線檢查技術靈敏100倍。

做CT檢查與X射線檢查相比,有許多優點:首先是方便病人,它不用像X射線檢查時那樣,先要向被檢查的器官里注射造影劑,所以對病人沒有痛苦和危險。第二,能反映器官內部的情況,能發現早期病變,如顱腦CT,可發現直徑0.5厘米以下的小腫瘤,可診斷腦梗塞、腦積水、腦出血及腦動脈畸形,診斷腦腫瘤的准確率可達到94.8%左右;全身CT檢查可以發現直徑2~3毫米的心臟後壁轉移瘤,對腎臟腫瘤檢查的准確率可達94%。第三,通過電子計算機的儲存、錄像,便於追蹤復查,幫助判斷疾病。同時,還可把攝取的大量圖像疊積,形成立體圖像,作立體和動態觀察。CT辨別疾病能力很強。特別是能早期發現病變,提高了治癒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CT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如出現了三維立體圖像的螺旋CT,可以對病變更為准確地定位。還有採用其他物理能源的CT技術,如光子CT、超聲CT、發射型CT(ECT)、微波CT、正電子CT、核磁共振CT(NMR)等,其中ECT、NMR是X射線CT的主要競爭對手。

Ⅶ 什麼是CT和ECT

CT是「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或「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的英文簡稱,是從1895年倫琴發現X線以來在X線診斷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飛速發展的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和X線檢查攝影技術相結合的產物。CT由英國物理學家在1972年研製成功,先用於顱腦疾病診斷,後於1976年又擴大到全身檢查,是X線在放射學中的一大革命。我國也在70年代末引進了這一新技術,在短短的30年裡,全國各地乃至縣鎮級醫院共安裝了各種型號的CT機數千台,CT檢查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地層開,成為醫學診斷中不可缺少的設備。

CT是從X線機發展而來的,它顯著地改善了X線檢查的分辨能力,其解析度和定性診斷准確率大大高於一般X線機,從而開闊了X線檢查的適應范圍,大幅度地提高了x線診斷的准確率。

CT是用X線束對人體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當X線射向人體組織時,部分射線被組織吸收,部分射線穿過人體被檢測器官接收,產生信號。因為人體各種組織的疏密程度不同,X線的穿透能力不同,所以檢測器接收到的射線就有了差異。將所接收的這種有差異的射線信號,轉變為數字信息後由計算機進行處理,輸出到顯示的熒光屏上顯示出圖像,這種圖像被稱為橫斷面圖像。CT的特點是操作簡便,對病人來說無痛苦,其密度、解析度高,可以觀察到人體內非常小的病變,直接顯示X線平片無法顯示的器官和病變,它在發現病變、確定病變的相對空間位置、大小、數目方面非常敏感而可靠,具有特殊的價值,但是在疾病病理性質的診斷上則存在一定的限制。

CT與傳統X線攝影不同,在CT中使用的X線探測系統比攝影膠片敏感,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探測器所得到的資料。CT的特點在於它能區別差異極小的X 線吸收值。與傳統X線攝影比較,CT能區分的密度范圍多達2000級以上,而傳統X線片大約只能區分20級密度。這種密度解析度,不僅能區分脂肪與其他軟組織,也能分辨軟組織的密度等級。這種革命性技術顯著地改變了許多疾病的診斷方式。

在進行CT檢查時, 目前最常應用的斷層面是水平橫斷面,斷層層面的厚度與部位都可由檢查人員決定。常用的層面厚度在1~10毫米間,移動病人通過檢查機架後,就能陸續獲得能組合成身體架構的多張相 接影像。利用較薄的切片能獲得較准確的資料,但這時必須對某一體積的構造進行較多切片掃描才行。

在每次曝光中所得到的資料由計算機重建形成影像,這些影像可顯示在熒光屏上,也可將其攝成膠片以作永久保存。此外,其基本資料也可以儲存在磁光碟或磁帶里。

E-CT
ECT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是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是同位素發射計算機輔助斷層顯像的英文縮寫。其原理是利用儀器探測人體內同位至素的動態分布而成像;特點是可作功能、代謝方面的影偈觀察。ECT是由電子計算機斷層(CT)與核醫學示蹤原理相結合的高科技技術。ECT包括SPECT和PET。

E-CT是一種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方法。與通常CT的不同之處是射線源在成像體的內部。E-CT成像是先讓人體接受某種放射性葯物,這些葯物聚集在人體某個臟器中或參與體內某種代謝過程,再對臟器組織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濃度分布和代謝進行成像。因此,利用E-CT不僅可得人體臟器的解剖圖像,還可得到生理,生化,病理過程及功能圖像。E-CT包括三種成像裝置:γ相機,SPECT和PET。

γ相機
γ相機是一次成像的醫療設備,它主要由探測器(包括準直器,閃爍晶體,光電倍增管等),電子學讀出系統和圖像顯示紀錄裝置等幾部分組成。

SPECT
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攝影(SPECT)基本原理是,利用能夠放出純粹阿爾法光子的放射性核素或葯物注入或吸入人體,通過顯像儀的探頭對准所要檢查的臟器接收被檢部位發出的射線,再通過光電倍增管將光電脈沖放大轉化成信號,經計算機連續採取信息進行圖象的處理和重建,最後以三級顯像技術使被檢臟器成像。SPECT用於癲癇的檢查主要是用鍀99標記的化合物HM-PAO和CED。上述放射性核素可以選擇性地進入腦內,可以反腦部血流灌注情況。癲癇病灶發作期因局部放電時神經元缺氧導致乳酸增加而致局部腦血流增加,發作間隙期腦血流降低。與PET比較,兩者顯像有相似的效果,且克服了比PET價格高操作復雜的缺陷,故在臨床上應用較多。

PET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簡稱PET)是目前最先進的醫療診斷設備。當人體內含有發射正電子的核素時,正電子在人體中很短的路程內(小於幾mm)即可和周圍的負電子發生湮滅而產生一對γ光子,這兩個γ光子的運動方向相反,能量均為0.511Mev,因此,用兩個位置相對的探測器分別探測這兩個γ光子,並進行符合測量即可對人體的臟器成像。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系統是近年來受到臨床廣泛重視的核醫學顯像設備,並被譽為九十年代世界醫學重大發展之一,被認為「在核醫學史上奠定了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PET與其他影象技術相比,PET顯像劑能最大限度地與自然存在於機體內活性分子保持一致。一定意義上,PET是目前連接分子生物學與臨床醫學的最佳影像手段。

PET與SPECT相比較具有靈敏度高和能用於較精確定量分析的優點,加上所用放射性核素多為人體組織天然元素的同位素,能進行真正的示蹤研究,故PET已成為當前最理想的定量代謝顯像技術,為醫學的進步作出了很多獨一無二的貢獻。但它造價昂貴,必須就近配置生產正電子核素的加速器和標記熱室(因為常用正電子發射體的物理半衰期都很短),故尚難於推廣應用。返回

Ⅷ CT與核磁共振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超聲波。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

2、原理不同:

CT是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由探測器接收透過該層面的X射線,轉變為可見光後由光電轉換變為電信號。

核磁共振波譜學是光譜學的一個分支,其共振頻率在射頻波段,相應的躍遷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級上的躍遷。

3、敏感度不同:

CT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頭頸部疾病的診斷,大血管檢查等也有很大的價值。

核磁共振可以隨意做任何角度的切層,且無輻射。對顱腦,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變的顯示,都比CT要好。

(8)ct檢查是什麼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做核磁共振當天去醫院時,應該穿棉質的衣服,衣服上不可以有金屬拉鏈和金屬紐扣等,如果有項鏈,金屬手錶等,在進入檢查室之前都應摘下來。

2、如果是在胸腹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話,不要緊張,要注意呼吸平和,檢查時不要咳嗽,也不要做吞咽的動作。

3、如果曾經做過手術,體內安置有金屬支架,心臟起搏器等,是不可以做核磁共振的,如果有上環,需要先把宮內節育器取出來才行。

4、如果裝有金屬假牙,也是不能做核磁共振的,需要先摘下,另外有一些人可能會裝有義眼,這個在進去之前也得先摘掉。

閱讀全文

與ct檢查是什麼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液晶顯示屏無法全屏解決方法 瀏覽:417
製作簡單口紅方法 瀏覽:200
汽車螺母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67
監理招標中評標基準價計算方法 瀏覽:544
蘋果7語音控制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7
地錨使用方法 瀏覽:413
四川酸菜醬的食用方法 瀏覽:621
5珠算盤使用方法 瀏覽:784
找到突破口的計算方法 瀏覽:444
馬油羊奶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08
訓狗有哪些方法 瀏覽:395
oracle的trim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645
海信電視機連接藍牙方法 瀏覽:485
學年論文研究方法 瀏覽:955
容聲光波爐的使用方法 瀏覽:567
制備蛋白質的步驟和方法實驗 瀏覽:438
學習醫學知識的方法技巧 瀏覽:770
嬰兒帽子的編織方法及視頻 瀏覽:87
小米手機音量調節最佳方法 瀏覽:467
一種動作治療全身病的方法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