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講評作文
對學生作文進行講評,是作文批改的繼續和發展,是一次作文訓練過程的最後一環。作文講評串起了本次作文命題、指導、批改等環節,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一、作文講評要有充分的准備常見有些教師,對作文講評缺乏准備,甚至不備課,不寫教案,隨意為之。講評時不痛不癢說一通,蜻蜓點水一下,對學生作文毫無幫助。作文講評必須做好充分的認真的准備。第一,作好講評的資料准備。這是講評成敗的關鍵。如果評語沒有學生的作文資料,就會空對空胡謅一通,對學生作文指導失掉了意義。如果有關學生的作文資料,沒有經過篩選,沒有一定的代表性,講評就有可能掛一漏萬,失之偏頗。因此,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隨時記下學生作文的有關情況,主要優缺點,典型例子等,教師應當手勤、腦勤,隨時記錄有關情況,這樣,就能了解學生作文的真實情況,使作文講評能有的放矢地施教。第二,作文講評要同作文的教學計劃銜接起來。作文教學計劃是語文教學計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制訂作文教學計劃能增強作文訓練的科學性,提高作文訓練的效率,使作文訓練在良性的軌道上運行。拿學期計劃來說,要安排依教學單元做幾次作文,每次作文訓練什麼,指導學生怎樣寫,每次作文講評,都要按計劃進行。二、作文講評要面向全體學生,做到讀寫結合,傳授必要的寫作知識作文講評要把多數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帶有傾向性的問題概括進去,觸及學生寫作的得失,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作文講評不能單純地就文評文,而要把學生的作文同學過的範文結合起來。講評中,要把學生作文主流或傾向性問題,同有關的寫作知識聯系起來,或褒或貶,或是或非,都要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三、作文講評要突出重點、抓好典型作文講評的范圍比較廣泛,每次講評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須突出重點,讓學生就此次作文中一至兩個主要問題,在教師的「重錘」敲打中震驚起來,取得更大的收獲。當然,在突出重點問題講評的同時,還要適當地兼顧其他,做重點帶一般,詳評與略評相結合。抓好講評典型,讓學生學有榜樣,改有方向。一堂作文講評課,只能選擇典型材料,通過評講來教育全班。把講評的典型材料,分為三個類型:①示範性的典型。作文評講應著重於肯定學生的成績,鼓勵學生的進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挑選的評講材料,必須具有示範作用。②針對性的典型。作文評講,固然應該著重於鼓勵,但對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必須提出來。③代表性的典型。寫作時的角度不同,所以用不同的寫法。這主要表現在文章的人稱上。對這一點,學生往往忽視了。通過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的評講,讓學生注意作文中的人稱問題,效果是比較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做到「三結合」:首先是全面分析與重點講評相結合。在作文總結指導課上,憑借作文批改記錄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總結。在全面分析的同時,揭示出重點文章,重點段和重點詞句,本著作文要求進行講評。讓學生認識文章好在何處,錯在哪裡。其次是講評與對照相結合。教師抓住重點進行講評,讓每個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評對照檢查自己的作文。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機會,通過小組討論或個別發言評述自己的作文。再次是佳作欣賞與集體講評相結合。選擇一定數量的優秀作文或段(包括教師的下水作文)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欣賞,啟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每朗讀一篇文章或段落都要聽學生進行講評。四、作文講評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人人參與評價作文講評過程中不能由教師唱「獨角戲」,搞「一言堂」,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1、學生集體評改。其具體做法是:把全班學生在日常習作中能力的強弱分為評改小組,並選舉寫作較好的學生為小組長,教師選擇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所謂「典型文」印發給每位學生,讓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進行修改,(盡量迴避本組學生的習作)教師加強指導。待學生批完之後,每個小組進行合作討論,小組長代表進行總結陳述,最後由教師根據小組發言的情況適當點評,及時對每組寫出不同的評改意見。2、學生互批互改。在此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容易發現問題這一缺點,教師隨時把一些修改的技巧傳授給他們,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看法,給每個人一個辯論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主體地位意識。3、學生自批自改。通過互改,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都想急於「露一手」,想親自「摘個果子吃」,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極好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批自改。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改,改好,並評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給與獎勵。同時教育學生要細心、認真、說真話,公正合理地自我評價,並養成自改自查的良好習慣。總之,作文的評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趣味性、藝術性、導向性。評改作文的過程是教師、學生、習作內容三者之間的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參與活動認識中的主體,只有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發揮,才會真正從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要讓學生切實認識到,「好文不厭百回改」、「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修改是一篇成功作文的必要環節,修改是作文逐漸完美的重要手段,修改是我們學生必須養成的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學生對作文修改重要性的認識。在學生主動修改、樂於修改的基礎上,還必須讓學生善於修改。我們的作文課堂教學才會出現新的生機與勃勃活力,學生的習作水平才會得以提高。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頁內容。
『貳』 如何進行作文講評反饋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第二中學歐陽正平
作文講評反饋,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標關於作文評講反饋的要求建議 :1990 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要求:學生作文中的共同問題,應在全班講評。 2001 年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具體要求: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 總結起來說反饋方式:全班講評、書面反饋、口頭反饋。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創造了很多種反饋形式。
我看了毛洪其老師的《創新作文》批閱反饋,很受啟發教育。這是毛洪其老師借用通州二中學生為綠色耕耘培訓班老師上的一節示範課,課後收到科任老師送來的作業,他批閱後及時向科任老師作了反饋。
《創新作文》批閱反饋毛洪其批閱總結反饋:
授課時間: 2006 年 12 月 13 日
授課班級:通州二中二 1 班
授課題目:創新作文形式·認識·意識
收到時間: 2006 年 12 月 28 日
收到作業: 40 份總體印象:
感覺學生有良好的寫作基礎,本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有了創新意識和實踐,效果良好。
評閱統計:
題目創新: 27 份;體裁創新: 11 份;形式創新: 23 份;主題較深刻的有 9 份。
批閱 40 份,修改 2 份,指出修改方法 1 份,請學生自行修改。其餘寫了評語。
優秀作者有:
李晶、王菁、 x 瑤(看不清姓氏)、董曉星、王昊、劉陽子、張夢曉、曹力、王思雨。其中李晶、王菁同學的作文老師稍作修改列印收留,並推薦給作文刊物。
作文特點:
★形式上有追求:題記、日記、小標題、書信、鏡頭、調查、分鏡頭等等。(隱含問題創新還有機械性,形式還不夠豐富)
★語言放鬆:瀟灑型、幽默型、詼諧型、時尚型、嚴肅型、學術型等。(隱含問題還缺少鮮明的個性化特點,似乎還放不開)
★材料:能較充分利用提供的素材,自主地開發自身的積累。(隱含問題是自身積累似乎不多,或開掘不深入)作文不足:
片面追求形式新穎,內容不夠厚重,缺少震撼力,主題創新不多見。(這與課上引導重形式有關)改進建議:
★規范書寫格式,提高書寫能力,用非智力因素爭取智力效果。
★開掘自身的經歷或感受,把形式和內容結合起來。
★思想較浮躁,要沉靜下來。這也是整體提高作文成績的根本所在。
★寫作全過程都要用心,創新不只是課堂上的事。
以上是毛洪其老師的作文反饋,他先談了批閱總體印象,然後進行了批閱統計,並指出了此次作文特點、作文不足和改進建議。由此可見,老師對學生的作文反饋,應時間及時,及時才有效,這也是營造作文氛圍,讓學生始終在作文氛圍中,吸引和保護他們寫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反饋形式要靈活。選擇口頭或書面、集體或個別視具體情況而定。共同的問題在全班講評,個別的問題要分別指導。 反饋內容既要照顧整體、全面,也要有集中突破 。要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優劣,明確哪些該發揚,哪些該改正?這些對我們今後進行作文講評有很大的幫助。
『叄』 寫話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怎樣改進
在新教材的習作教學實踐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有些問題是教師們感到困惑的或是教學中存在有待改進的,也有些是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下面將教師、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簡單進行概括,並列舉下來。
在教師方面:一是理念問題。表現為對新課標中習作教學的要求、建議,各年段教學要求理解不夠透徹,對教參中的習作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有的教師注意看了,有的教師沒有看。二是教師的習作指導不夠,有的放任讀寫,有的要求過嚴。曾有人對現在的習作教學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你一放手它就可以飛。的確,教師不放手,學生的習作飛不起來。然而教師真的放手了,放任讀寫,有的學生的習作就一定能夠飛起來嗎?會飛到哪裡去呢?我認為學生習作想要飛起來,不僅要有強烈的飛的願望,還要有切實能飛的本領。而要求過嚴,會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使習作公式化、格式化,甚至有的教師讓學生背範文,這是絕對不可取的。三是習作指導課形式單一,課前教師准備不充分,不能入情入境地有效地引導學生在習作活動中說、寫。四是習作評價、批改尚需改進。批改也是困擾教師的一個難題,這是語文教師負擔最重的一項任務,寫的不成樣子的習作最難批改,每一次全班大作文批改,往往要靜下心來,消磨掉二至三天的課余時間,甚至時間更長。而習作後面的評語也最讓老師費心思,全班幾十個學生,要寫出不同層次、不同針對性、充滿鼓勵的評語,真的需要耗費些精力。同時教師的評價理念也需要轉變,即什麼樣的作文才是一篇好作文,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卻有待於教師發現、總結。
在學生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錯別字多。這些錯別字包括三個「的、地、得」字和同音字的混淆等。低年級學生寫作文時,最常用的是「的」「地」兩字,「得」字用得不太多,如果教師在一年級作文時不注重「的」「地」的用法教學,學生一開始寫作文就得有錯字,以後會沿襲到二、三年級,甚至個別學生到了更高年級仍不會用。如果到了高年級再改很難,因為學生的用字習慣已經養成了。錯字多的另一方面就是同音字的混淆。學生寫作文時經常遇到不會寫的字和不常用的字,一時想不起來,也不查字典,所以就想辦法,用學過的簡單的同音字代替,造成錯字多。還有的錯字是書寫上造成的。
學生不會修改自己的作文。表現為作文一寫完,就拿給教師看,自己沒有檢查、修改的習慣,即使檢查了,也不知道哪個詞用錯了,哪個句子讀不通順,或者習作內容是不是符合要求、重點是否突出等等,這往往也是教師批改作文時很生氣的方面。
2、習作興趣低。這一點在農村小學生身上表現明顯,有的習作內容離他們的生活較遠,有的習作內容教師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習作情境,而有的習作學生無從說起等等,都是引起學生習作興趣低的原因,加之學生佔有的寫作材料少,教師急於求成,所以學生習作興趣低這個問題有時顯得比較突出。
學生語言積累少或缺少文采。例如作文內容不充實,該寫的重點的沒有寫出來。語言是衡量寫作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一篇好的習作一定要有流暢的語言,重點突出。而一篇合格的習作一定要有通順的語言。我們有很多學生過不了語言這一關,表意不明確、不準確,表達不靈活、不生動,語意不深刻等是常見病。習作中使用空話、「車軲轆」話,其原因一是學生閱讀量小,知識面窄,二是沒有準確記憶抄錄或看過的好的語言片斷,看過則忘,看過則丟,有的學生看書只是看個熱鬧而已,根本不注重好詞佳句的積累和寫作方法的學習,更提不上很好地運用。
學生參加相應的學校、社會、家庭的實踐活動少。比如寫家庭里的趣事,城市孩子可以寫和父母旅遊、下棋、放風箏、家庭故事大賽等,而農村部分小學生,家庭里根本沒有這個氛圍,生活平淡地很。又因為安全等種種原因,學生不能走出學校走進社會,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和各種調查,而農村孩子缺少城市孩子的優越感,因為他們身邊沒有大公園,沒有紀念館,沒有可調查的、參觀的合適的地方。加之學校規模小,舉辦的活動精彩程度不夠,學生的感受、體驗就受到了限制,缺少寫作的源泉。例如:學生寫家鄉的美景,山溝里的孩子視野比較窄、缺乏習作內容,只能寫山坡、溪流等等,所以他們的習作缺乏美感,習作素材相對比較平淡,不善於發現美、表達美。
作文內容虛假、雷同,不會寫生活化習作。作文內容虛假、雷同是長期困擾學生習作教學的習作訓練的一個頑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有的學生只圖省事或蠃得表揚,竟全篇抄襲優秀作文上的內容,有的不懂寫作要求,把別人的事往自己身上安,別人怎麼寫我就怎麼寫,應付老師就算了事。還有的學生對同樣一個人,同樣一件事熟視無睹,不能產生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的認識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程度。
學生不善於評價他人習作。這也是一個習慣的養成性問題,如果一個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會認真傾聽他人習作,並找出優點和不足,哪怕是一個詞用錯了,一句話不通順,到了高年級他的評價習慣就會養成,評價水平就會提高。而有的教師卻不願意讓學生在這個問題上下功夫,沒有把這部分互相評價的時間留給學生,或是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都是造成學生不會評價、不善於評價他人習作的原因。
以上幾方面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在習作教學中相對比較普遍存在的,我只是作了簡單的列舉,教師們也許在習作教學實踐當中還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想這幾方面還是比較重要的。因此,我提出了以下改進辦法,不一定非常有見地,但願在此提出來,和各位同仁探討、交流,懇請你們提出寶貴意見:
新理念是關鍵。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根本。「不變」指的是教師頭腦中應該樹立的最基本的習作指導理念。「萬變」指的是我們教學中各個學期、各年級的多個習作教學要求。我們目前尚沒有固定的習作教學模式,沒有一成不變的環節設計。但只要我們頭腦中有一個習作指導、訓練的新方向,一個為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根本宗旨,任何一篇習作都能教好。語文新課標中指出: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這些就是方向的問題。其中的關鍵語是:真情實感、培養能力、自由表達、自我修改、相互修改。例如:五年級教參中對習作教學的建議是: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性質是練筆,是習作而不是創作,作文指導從內容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尤其是講評教學的建議說的非常具體。講評的程序、講評的方法等都比較明細。習作中觀察、思維、表達三種能力結合起來培養。哪些先寫、後寫,哪些詳寫、略寫都要想清楚。加強平時練筆的指導。把練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讀寫能力。再比如三年級習作教學建議:中年級不受文體束縛,大膽放手,不要怕不合規矩,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習作的安排。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系,例如:「說說我自己」是可以先習作,後交際;也可以先交際,後習作。重視習作中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的過程,培養學生再現生活的能力,一定要讓學生如實表達,事實是這樣的,就寫成什麼樣的,不要寫走樣。評價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來面目。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習作中所應該認真閱讀、領悟,並用來指導教學實踐的。無論是習作前的准備、指導及講評、批改,我們都應遵循這些原則,突出這些思想。
『肆』 如何克服作文教學中的三大問題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長期以來,小學習作教學的效果不佳,許多教師對如何上好習作課深感困惑,諸多學生也不時發出「作文、作文,真是難死人」的感嘆。學生「奉命作文」、「應試作文」,以至於出現了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實,說假話;不具體,說空話;缺真情,說套話的現象。一些小學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常用的寫作方法是「四步曲」:編:編一些不切實際,沒有做過的事情。仿:仿寫作文,事情一樣,只是改變人物。抄:抄襲優秀作文選上的作文。背:背優秀作文,考試時默寫在試卷上。這些弊端都不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已經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和問題。
那麼,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教師自身來說,主要是教師沒有掌握作文教學規律,對習作教學的具體要求不明確,教學中不能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對作文的要求不切實際,過高,過嚴,教學要求脫離教學實際。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用筆思維和表達的基本能力。由於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小學生作文無論語言還是思維都不同於成年人的語言和思維。稚嫩、淺顯、天真、單純是小學生作文的特點和優點。對此,教師應當加以精心的保護,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由於對小學生作文的特點認識不清,不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對小學生作文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一些教師則常常用報刊上文章的標准來要求學生,一味追求文章寫作知識的系統構建,內容要求「有意義」,篇篇要求 「新、奇、巧」。這種脫離實際的高標准、嚴要求,只會增加學生們的心理負擔,使學生認為作文高深莫測,一般人難以寫好,挫傷了他們作文的積極性。教學大綱對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是「文通字順」,「內容健康」。由此可見,盲目拔高要求,使得門檻太高,指導的過細,人為的限制太多,學生入不了門,害怕習作,失去了習作的信心。因而,對作文課不感興趣,作文的能力長進緩慢,自然也就寫不出好文章來。這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從學生方面來看,一是感到沒有材料寫。要寫出好文章來,必須佔有材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寫作的素材是寫出好文章的前提條件。調查的300名小學生中感到言之無物,沒有材料寫的有171人,佔57%。這說明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社會實踐較少,對發生在周圍的事情沒有留心觀察,積累不足。二是感到有話寫不出。300人中有106人感到有內容寫,有話要說但不知如何下筆,從哪說起,佔35.3%。這種「有物不會言」的現象主要是教師沒有給學生架起思維與表達的「橋梁」,學生不知如何去把心中的話表述出來,沒有掌握寫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三是感到老師對作文的要求太高,太嚴。問卷時許多學生表達出作文時心理負擔很重,唯恐寫不好老師批評,不知如何是好。可見,不切實際的要求只會挫傷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對作文產生畏懼情緒。
二、解決小學作文存在問題的理論與對策
《新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作文的本質在於表達和交流,表達和交流什麼?是自己「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收獲或積蓄。用什麼來表達?是語言文字。怎樣表達?要根據日常生活即現實交際的需要,根據不同的交際的目的和不同的交際對象,創造性的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其實,作文並不是什麼神秘艱難的事。關鍵在於:第一,有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感受與積蓄;第二,有沒有真正掌握足以用來自由表達自己感受和積蓄的語言材料;第三,有沒有真正形成自主交往的意識和根據不同的交際需要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的交際經驗或能力。也就是說,需要具備基本的認識積累基本功、語言文字基本功和應對基本功。要使作文教學改革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認真反思並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從《新課程標准》對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目標定位來看,有以下幾點值得關註:一是重情感態度,把懂得為什麼而作,培養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二是重過程,強調觀察、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重視選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三是提倡自主寫作,降低要求,減少束縛,鼓勵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這樣門檻放低了,入門也就容易了。具體地講,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低起點,寬要求」到「文通字順」
低起點,寬要求就是對小學生作文的內容要求不要過高,健康,有趣,無害即可。初學作文的學生走不穩當,腳印歪歪扭扭是正常的,這時,如果對他們的要求過高過嚴,一則事實上達不到,二則學生易產生畏難情緒,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主要是讓學生入門、認路,是「描紅」。這時的學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覺得「不怎麼樣」,「沒多大意思」是正常的,小學生作文能由無變為有,就是一個飛躍,就是一個進步。這時,教師應當充分肯定他們的首創精神,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保護他們的作文積極性,並因勢利導,盡早使學生的作文由無序變有序,而切不可恨鐵不成鋼,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使教學雙方都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當然,「寬要求」並不是一味地對學生放任自流。根據作文內容的要求,學生如果能寫出有一定意義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可不必難為學生,只要內容健康,學生又覺得有趣、願寫,就可以讓他們寫。培養興趣最重要,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所謂的文通字順就是說,初學階段,一定要讓學生的自由度大一些,這對培養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對作文內容要求的同時,可以對學生表達基本功的要求嚴一些,以使小學生作文中的用詞不當、語句不通、錯別字多等毛病得到盡早解決。
(二)處理好兩個動態平衡的問題
首先,要處理好「主體作用」與「主導作用」動態平衡。要有效的發揮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練筆中的主導作用。不能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是小學生認識特點決定的。要大面積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離不開教師有效的指導。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習作教學必須與學生的現實交際行為、身心和語言能力發展的規律相適應。作文教學需要進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精神領域,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都在進行哪些主導交際活動,他們是怎樣感知世界和認識自我的,現有的閱歷和語言儲備情況怎樣,進行書面表達交流時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有哪些潛能可以開發利用。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主導活動和閱歷增長,量入為出,量體裁衣,按需分配,宏觀設序。讓學生在他們言語交際的總體結構中發展語文運用能力。不能一箱情願,只按照作文的知能要素任意切割分解,人為地編造訓練系列。
再者,要處理好「教」與「學」的動態平衡。小學作文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教師「教」的動態過程和學生「學」的動態過程。努力實現兩個動態過程的平衡,使兩個動態過程同步展開,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理想境界。要充分發揮學生習作練筆的主體作用。教師在作文教學時,要走出教師導、學生作的「奉命作文」和「應試作文」的怪圈,充分發揮學生習作練筆時的主觀能動性。作文教學必須增強開放意識,這種意識關鍵在於教師轉變觀念,即有大語文觀的觀念。有讓學生寫放膽文的觀念,有讓學生自由表達的觀念。堅持「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觀念,正如大綱要求的「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開展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
(三)做好溝通與轉化
學生有話而不會表達的原因是教師沒有幫助學生做好讀與寫、說與寫、思維與表達之間的溝通工作,讀、說與思維是作文的基礎,但有了這個基礎不見得寫作文就沒問題了,如同有了五穀不一定就有美酒一樣。讀、說與寫作,思維與表達屬於不同的認知方式。要實現兩者之間的溝通必須採取一些科學的教學手段,以促使兩種能力的轉化。在作文教學的諸多重點、難點問題中,這里的「溝通」與「轉化」當屬其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但事實上,我們的作文教學在這個重要的環節上則明顯地用力不足,且方法不當。我認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做好三個「轉化」:
讀說——轉化——寫。說話就是作文。為了解決學生害怕作文的問題,首先要教育學生,作文並不難,作文就是說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只要把自己想說的話用筆記下來就是好作文。同時組織學生開展說話寫話,聽寫默寫等項訓練,採取上說話課,你說他寫,你讀他記,自說自記等方式,讓學生說出自已的心裡話。
思維—轉化——寫。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尤其是知覺社會的能力還很差,尚處於「自我中心」「生理自我」向「去自我中心」「社會自我」過渡的階段。但他們有思維,會想像,想像往往不受客觀事物的制約,思維比較豐富獨特,奇思妙想經常涌現,教師要善於激發他們的想像,讓他們大膽、無拘無束地去想,並由此進行個性化的表達。
實踐——轉化——寫。作文教學向生活化貼近,作文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幫助學生做好學生的前期准備工作。葉聖陶先生說:「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維、語言等等方面的積累。」這說明「積累」對小學生作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積累之類的前期准備工作不屬於作文訓練的內容,但它卻是學生們寫好作文必不可少的一環。這種前期准備工作涉及的內容很多,但主要包括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收集材料的好習慣,以及讓學生把作文和做人結合起來,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二是對作文的要求要以小學生的生活和認識實際為依據。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小學作文教學在指導思想上必須讓作文走近學生生活,讓作文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一部分,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這樣,學生們的作文意識就會不斷增強。
(四)如何溝通與轉化
首先,要解決好心理意識問題。學生作文意識薄弱, 心理意識薄弱,指的是學生們沒有把作文視為一種積極的能動的創造活動,視為一種能夠顯示自己創造力的過程。於是,一寫作文時就緊張,就有一種壓抑感,就會產生一種畏難情緒。其次,要解決好操作意識問題。操作意識薄弱,指的是學生一旦拿到題目後,審題、選材、構思,進而動筆寫作的意識差,關鍵是缺乏一種積極參與、大膽駕馭、努力創造的心態,於是,一切活動都是在「迫不得以」的心態下進行的。沒有利用作文的特點,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是學生們寫不好作文的內在原因之一。教師應在這方面積極給予引導,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樂寫的文章,把自己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無所顧忌地用各種寫法表達出來。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寫作意願,耐心的指導,正確的評價,要給學生作文一個「放」的機會,留有「活」的餘地。第三,要注重引導觀察,豐富寫作素材。從引導觀察入手,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素材。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1)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在作文教學時,不能脫離學生的認識和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寫反映社會生活、具有社會價值的大題材,不能企盼學生寫出什麼驚人之作。 (2)要堅持把定向觀察有機的結合起來。 (3)要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源」建「庫」,使零碎的變為系統的,分散的變為集中的,陌生的變為熟悉的。第四,要善於指導閱讀,積累語言材料。從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入手,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如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呢?一是為學生的閱讀提供豐富的源泉。在抓語言積累上,除了發揮語文課本的功能,引導學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外,還要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 二是運用統一的閱讀卡。要求學生對文章的精彩片斷、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及時摘抄,分類整理,並寫上簡要批註或感想,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三是定向專題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第五,抓好平時的小練筆——由小到大,由短到長。有了生活素材和語言材料的積累還不夠,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學期8餘篇大作文訓練是遠遠不夠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練培養出來的。練的最有效形式是小練筆。抓小練筆積累,可緩解作文訓練的坡度。
綜上所述,要改變作文教學教師怕教,學生怕寫現狀,必須從教學觀念上予以根本的變革,建立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機制。改革的核心是盡可能的減少束縛,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表達自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低年級重在樂於表達,願意寫話;中年級重在自由表達,把自己的所見說聞所感所思不拘形式的寫出來,寫想像作文,鼓勵展開想像、聯想和幻想,鼓勵異想天開;高年級重在有個性的表達,在內容上有自己的觀察、發現,有自己的認識、情感,在語言上說真話,說自己的話。只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注重指導觀察,注重指導積累語言,注重指導想清楚了再寫,學生就會有內容可寫,就會用豐富的語言來寫,就會寫的清楚、明白;只要教師在作文上給學生松綁,多引導,多激勵,少限制,少指責,學生就會用童心童趣童語的習作,還我們一個個驚喜!我們從調查中,從師生對作文教學改革的希望、建議中看到,這個新機制,應該是以「人」為本位的,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的,能將人的性格培養、情感陶冶、審美情趣、個性發展、習慣養成等人文教育因素與寫作能力培養、寫作技能技巧獲得統一起來的,將課內外融為一體的、開放的,植根於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土壤上的作文教學機制。
『伍』 淺談怎樣上好作文講評課
【淺談怎樣上好作文講評課】
講評學生作文,是指導學生寫好作文,提高作文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老師作文講評課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方面教師對學生作文做出評價;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成為講評的主體,讓每一位學生在參與講評中學會發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成對自我的激勵與超越.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把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結合自己習作中的「個別問題」進行分析、修改.下面就這兩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教師講評的策略
(一)作文講評要善於引導善於啟發.要在「導」上想辦法,「啟」上下功夫.
1、修改方法上的導,具體可採用以下方法:(1)從全班中選擇一致二篇優秀作文,樹立典型榜樣,讓學生逐一輪讀,領悟文章該怎麼寫,不該怎麼寫,從而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2)將全班學生根據不同水平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各人充當一個角色:「小作者」、「讀者」、「小老師」,「小作者」可為文章辯護,「小老師」重點查找文字的錯、漏、病句等,「讀者」對自己讀過的文章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問.如:你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你為什麼要選這些內容?等等,大家一起初次修改.(3)各小組將初次修改的文章在小組間輪流傳閱,將自己的意見寫在文末.幾遍傳閱之後,每個同學都得到了許多建議,以此作為自己修改作文的參考.
2、寫作方法的導:講評時,教師要消除學生思想上的束縛,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引導學生寫其所見到的,述其所想到的,只要將學生的寫作意識喚醒,產生一種傾訴的沖動,那麼思想也就豁然開朗,水到渠成,學生也就有話可說.
3、善於啟發學生寫作思維.有話可說並不意味著能寫出好作文,有些學生不願去思考,作文時僅僅將材料堆砌而成.教師在講評作文時,就要啟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讓學生大膽嘗試多種表現方法,啟發學生選用自己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傳授一些必要的寫作知識和技巧,力求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要「學有所得」.
(二)作文講評要做到有的放矢.老師要根據批改時的記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立足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作文的要求開展講評.講評時,要找准學生作文中存在問題的根源,有的放矢,客觀公正,既不能一味否定,當眾指責,使學生無所適從,失去作文興趣,也不能輕描淡寫,養成學生不良文風,要用中肯的語言,學生易於接受的態度開展講評.即使是很差的作文,也要肯定其點滴成功之處,這樣,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學生一定會寫出好作文來.二、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嘗試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人人參與講評、學會講評.我們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讓學生學會自讀自評,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最重要的一條途徑是通過「讀」.讓學生讀自己的作文,讀著讀著就會發現不當之處.因此,在習作講評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自讀自評的習慣.許多同學剛開始讀自己的作文時,聲音很小,不敢放聲朗讀,我們要鼓勵他們讀下去,讀清楚.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但可以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在讀中發現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並能及時修改.
2、讓學生學會聽讀聽評,「聽」是小學生知識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如果不會聽、不善聽,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因此,習作講評課上,我們要經常訓練學生認真聽別人讀作文,認真聽別人評作文的習慣.聽之前,要求學生注意力集中,聽的時候要把聽出的問題和優點用筆簡要記下來,等別人讀完說完後作出評價.
3、讓學生學會互讀互評,習作講評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習、提高的過程.而合作學習能有效調動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的建議比教師的評語更直觀、更易接受.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經常安排學生互讀互評,讓學生學會自主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聽取和採納他人的見解.總之,學生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合作,作文整體水平可能有很大提高.當然,在學生互讀互評時,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陸』 作文批改、評講怎樣才有實效
作文是檢測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綜合運用的重要形式,是評價和衡量學生語文程度的主要依據。因此,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作文教學也成了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該如何引導指點學生,使他們養成這種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項目。」下面就作文的批改和評講兩個方面結合個人多年實踐談幾點膚淺的認識,權作拋磚引玉,與同行們共同探討切磋。 (一) 作 文 批 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想,對不同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的作文,在批改上應有所側重,力求從實際出發,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而現在每每可以看到一些中學生的作文本,教師改得不多,用詞、造句以及結構上的毛病大都放過去,改得最多的是錯別字,最後加上幾句籠統的評語,如「內容充實,思路正確,語句流暢」之類。特別是有些評語甚至跟事實不符,比如評語說「立意深刻,謀篇布局得體」,可是原文並不見得「深刻」,甚至邏輯上並不完全合乎規范,等等。這就好像一位醫生沒有看出病人得的是什麼病卻說他身體不錯一樣,效果會好嗎? 當然,要求教師在每個同學的作文本上都做到精修細改、樣樣俱到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否探討出一條既有助於教師減輕負擔,又能富有成效地指導學生作文的新路子呢?我曾經作過如下嘗試: 一、 書面批改與當面批改 對程度差的,一般指句子寫不通順,錯別字多,標點符號使用比較模糊混亂的學生,宜以書面批改為主。因為對這類學生談作文的布局、過渡、照應之類,他們難以聽懂。如果只改錯別字,書面批改簡單、直截了當。總批時要指出主要缺點,同時也給予一定的肯定,以調動其積極性,不致自暴自棄。 對程度高的,就是相對說來作文文字較通順,錯別字少,大體能正確使用標點,並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具有一定修改作文能力的學生,宜以當面批改、直接指點為主。因為要書面修改這類學生的作文,往往費時多、工程大,而教師的勾勾畫畫學生閱後又不易理解。所以,給個籠統的評語倒不如閱後就主要問題對學生當面談(閱後可記下修改要點),談後讓學生自己修改或重寫。這樣省時、有效。 對中等生,兩種方式可交替使用,或結合使用。 要注意的是,無論對哪類學生,面批時都應先肯定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優點,使其消除緊張感,並充滿信心。每次面批也不要講得過多,以便學生理解消化吸收。例如講「這一段用得好,是過渡段,承上啟下」,「結尾不錯,既照應了開頭,又升華了意境」等等,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接受了一些寫作知識或文學常識。 二、 教師批改與學生批改 對程度差的學生的作文先由程度高的學生修改,再由教師校閱,寫出總批。讓他們修改的任務是改錯別字和標點符號,改能夠看出來的病句,再定一個總批的草稿。學生批改後,教師校閱,最後改定。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又能使一部分學生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 另外,教師還要再適當批閱經過當面批改後由學生自己修改或重寫的作文。對指點程度高的學生寫作文,這是一個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過程。事實上,很多學生修改作文的潛力是不小的。當面批改只要對象恰當,指導得法,學生作文一定會大有長進。 三、 直接批改與間接批改 當然,提倡讓學生自評互改作文,決不可無組織地放任自流。教師平時要以嚴謹的工作作風去培養學生認真批改的態度,要以良好的榜樣和典型的示範讓學生熟悉教師批改的方法,要以精心的設計使學生逐漸能正確、全面地評價作文,並提出最佳修改方案。訓練時還要注意循序漸進,決不可貪圖一步到位。比如可以安排為修改句子、修改段落、修改全文等若干個階段進行,各有側重又互相交叉,相輔相成。 (二) 作 文 評 講 教學活動是兩方面的活動,只有教師的積極性而沒有學生的努力配合是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只有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才能更好地激發強烈的作文興趣和作文慾望。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真正讓學生受益,就應該多用啟發式教學,適當貫徹「官教兵、兵教兵」的原則。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 板書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先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有針對性地板書幾個問題,然後由教師或學生本人朗讀講評的作文,同學們一邊聽,一邊考慮回答黑板上的一兩個問題。比如可擬定: 等等,還可以列一些更淺顯的問題,以便易於打開局面,活躍課堂氣氛。 (二)學生自我介紹心得、體會,教師加以補充 一般是選擇程度較高或中等程度又有顯著進步的學生,介紹寫作或修改的心得體會。事先教師可輔導學生寫好講稿,告訴他們講什麼,怎樣講。比如講從實際出發,注意觀察生活,多看多想,注意積累等,著重應是學生個人的心得和體會。學生講完後,再由教師進行概述和補充,把這個同學這次作文有較大進步的主要原因強調一下。只要有進步,都可充分給予肯定。當然也要講一下它的主要缺點。 (三)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歸納,師生共同講評。 採用這種方式的前提是評講的作文易於引起爭論。 討論的方式是在朗讀了作文後,學生按座位自然形成幾個討論組,就近展開討論。教師應隨時注意把討論中帶有傾向性的意見板書出來。對學生爭論的問題,教師也不宜急於表態,而應耐心啟發,引導學生自我得出一致的結論。最後由教師總評,對板書的意見作出評論,使學生提高認識。評論時盡量結合學生作文實際,使學生易於接收。 對於語法,邏輯及寫作知識,文學常識等,都要結合實際夾帶講一些,但不宜太多,程度要適當。 另外,要注意千萬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作文中一些明顯的錯誤作過多的發揮。因為它雖能引起鬨堂大笑,但也會產生副作用,挫傷被評講學生的積極性。再者,對學生作文的分析評講還要及時。心理學告訴我們,希望是人們奮斗的動力。完成一篇作文之後,學生都會急切地關心自己的學習成果,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如果時間拖長了,學生的期待感淡薄以致消失,再組織講評,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 作文批改和評講的方式天地廣闊,需要我們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我想:在尊重學生勞動成果的前提下,靈活恰當的作文批改和評講方法,不僅有利於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更能滿足學生對作文的期待心理,從而讓學生「產生了巨大的興奮,作出了驚人的努力」,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更上一層樓。
『柒』 如何運用表現性評價解決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某一問題
一、表現性評價的基本理論
(一)表現性評價的概念
在教育評價領域,表現性評價最初只是一個與傳統多項選擇題目為代表的標准化測驗相對立的術語,是以客觀測驗以外的一類以行動、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寫作、製作檔案資料等更真實的表現來展示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思維思考力、隨機應變力、想像力創造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及學習成果與過程的測驗。
表現性評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有助於測查高級思維能力。
2. 有助於測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問題的真實性與情境性。
3. 重視學生解決問題得出的結論,更重視評定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
4. 有助於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潛力盡可能得到發展。
(二)表現性評價興起的現實背景
表現性評價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國漢代的取士制度,即通過考試與推薦來選拔各級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國外教育評價與測量領域研究者的關注,是由於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各國教育界期望通過評價的革新來更好地選拔人才,與此同時,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來促進教學與學習質量的提高。國外學者認為表現性評價方式產生的三個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識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學生們採用「記憶」的方式是極為愚蠢的。
其二,高級思維及問題解決過程常常非常復雜,要求多個步驟、多個問題解決這,要求跨時間、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運用,要求補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當前評價面臨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結果不能轉化為客觀紙筆測驗題目的形式。
其實,表現性評價的出現表現出教育界對以選擇題為代表的標准化測驗的普遍不滿。許多教育者認為,與常見的標准化測驗形式相比,表現性評價而已更進一步地測量學生實現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為解決當前教育問題的重要方式。
(三)課程嵌入式表現性評價
課程嵌入式表現性評價,又稱課堂表現性評價,指的是以教師為評價主體,以學生日常學業表現為評價課題的表現性評價形式,其特點在於與所學課程內容匹配,風險性較低,屬於校內評價的范疇。國外學者認為,只有通過經常的、有規律的課堂評價與反饋,學生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因此,許多研究者建議將表現性評價作為一種課堂教學工具。還有學者通過研究指出,在實施課程嵌入式表現性評價時,通過在自然背景對學習者的觀察與資料積累,表現性評價的重點在學習過程;在實施後期,評價雖然也包括對學生成長的觀察,但要越來越注意學習的產品。我們在這里探討的就是課程嵌入式表現性評價。
(四)表現性評價的特點
根據學術界對表現性評價特點的界定,我認為表現性評價的主要特點有五個。
1.任務框架
表現性評價與學習任務緊密聯系,基於表現性評價的學習任務應該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學習任務之間聯系緊密,形成系統的框架體系。表現性評價的目的即為整體推進學習任務的完成。
2. 評價先行
基於表現性評價的作文教學,評價是帶動學習任務前進的「火車頭」,而非判定任務完成情況的「火車尾」。學生先明確寫作的評價標准,在寫作過程中主動向「標准」靠近,逐漸將評價標准內化為自身對寫作的認識與理解。
3. 標准自定
表現性評價標準是基於學習任務和學生情況制定的,情境特點較為突出。因此,依據同一個評價標准體系,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自定」充分體現出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性,體現出教師對寫作教學的認識與理解。
4. 主體多元
表現性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其他成員。評價主體多元有助於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了解自身的寫作情況,多方獲得鼓勵與支持。主體多元也有利於寫作教學的多元互動和資源共享,擴大學生思考的廣度,增加學生思考的深度。
5. 自主修正
學生參與了評價過程,對自己的習作與評價標準的差異有較為清晰的認識,有利於發揮評價的完善、修正功能。評價過程對學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較好的啟發和激勵作用,能夠幫助學生養成主動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
二、初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初中作文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為學生的寫作營造良好的作文環境。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大,很多教師都是走進教室,在黑板上寫一個題目,要求學生完成寫作任務,教師批改,發回作文本,一次寫作教學宣告結束。這樣的寫作教學,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學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間。另外,學生在寫作前和寫作過程中都沒有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只是在完成寫作任務後得到教師的幾句評語,學生處於「被匡正」的狀態,寫作能力的提高沒有「助推力」。
這里所說的「作文環境」,不是指作文時的課堂氣氛、課堂紀律、訓練的狀態,而是指學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時這兩個時段中,對作文的動機、慾望、沖動、興奮,這是一種作文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是源於學生自身的。
良好的寫作環境包括四個因素:
第一,學生想寫,有寫作的動機、慾望和沖動。
第二,學生有的寫,教師幫助學生營造現實情境,引發學生的回味與聯想,幫助學生在生活體驗與作文題目之間建立起聯系,
第三,學生能寫,教師幫助學生深化情感、思考與感悟,幫助學生找到與寫作內容相適合的表達方法與寫作方法。
如果教師能夠從整體上設計寫作教學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學都注意寫作前的指導與寫作後的點評,學生就能在良好的寫作環境中整體提升寫作能力與寫作水平。
三、表現性評價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表現性評價的最大作用就是幫助教師和學生明確標准。
首先,教師藉助標准明確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方向,藉此設計寫作任務,為學生尋找達到標準的路徑。
其次,學生藉助標准明確自己寫作努力的方向,並在寫作過程中努力實踐。
最後,師生通過評價明確學生現有水平,進而明確現有水平與標準的差異,共同制定計劃,整體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水平。
表現性評價並非獨立於作文教學的「評價」,而是融入作文教學全過程的,是作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表現性評價的引領下,師生更容易明確方向,確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師的教學更有的放矢,學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現性評價標準的制定
評價標準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繹」和「自下而上的歸納」兩種形式,如果採用兩種形式得出的評價標准一致性較高,評價標準的信度就比較好。相比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繹」更多地體現著社會的要求,「自下而上的歸納」則更多地反映學生的需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課標》」)明確規定了第四學段寫作的階段目標,學生的中考作文能夠反映其寫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結合《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表現確定評定標准,「自上而下的演繹」和「自下而上的歸納」相結合,既能反映學生的發展成長也能表現出他們各自的弱點,更有利於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捌』 如何進行作文評講
因此,作文評講被當作一個不重要的環節放過去了。這樣,每學期的作文寫作只是數量夠了,而質量不夠。 從認知規律來講,作文是感性認識(相對來講),評講是理性認識,是在寫的基礎上進行再認識,再提高,是對前一次作文的強化,是一次升華!它不僅是一次對學生作文的鞏固,也是一次對學生潛能的挖掘,更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作文教學中不可缺的重要一環和關鍵一步!因為,這是在學生已寫過的基礎上,通過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認識和評價,找出缺點和不足,明確修改方法和措施,讓學生重新動腦、動手,從而達到作文水平的提高和深化,達到每篇作文扎實,每篇作文進步,發揮作文評講的作用,提升時效性,把作文教學的質量落到實處,提高上去。 實際上,這是教育教學形勢發展的需要。當學生走出校門時,沒有作文能力,或者作文能力很差——這不僅是學生個人的悲哀,也是教育及全體語文教師的悲哀,甚至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在指導學生完成作文篇數的同時,狠抓作文評講這一關,使這一環節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提升作文質量。這樣,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是真實可信的。 那麼,怎樣進行作文評講呢?一.回顧作文評講前,先引導學生對上次作文進行回顧。這是做好作文評講的關鍵!如果不對上一次作文進行徹底回顧,那麼作文評講的標准就會模糊不清,如墜五里雲霧,認知不到位,無法進行。因此,第一步是回顧。這樣,作文評講就有了依託,才能進行。如,從審題到立意的好壞,從范圍到角度的選取是否恰當,從選材到取捨的詳略是否合適,從表現手法到語言運用是否有藝術性,從標准到要求是否符合要求,進行再認識,再提高,從而為自我審視、自我評價、公正客觀的做好「物質」和思想的打好基礎。這實際上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種全新的訓練和培養。沒有它,學生的思維之塔是建立不起來的,就像黑瞎子(狗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等掰完了也就丟完了,毫無收獲!二.辨識學生進行完每次作文之後,究竟如何,教師要對班級、學生本人進行及時反饋,使他們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和提高,達到提高作文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在批完之後,就要及時讓學生對自己作文進行辨識,看自己作文與實際目標究竟有什麼差距、存在什麼優缺點、如何克服和提高等等。這樣,學生作文的實效性才會大。如作文的字、詞、句,發下後先讓學生看,進行修改,在字詞句的准確性上、生動性上進行強化和提高。再是讓學生結合老師的批閱,辨識自己的失誤。如果不理解或持相反對意見的,可以問老師或同學,以求心領神會。或者,除了老師批的,自己是否還發現有什麼不足?如果有,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自己看完了,再與同位交換看或和其他位的同學交換看,深化辨識,相互捉摸、促進。然後每一個同學都把自己作文的經驗、教訓歸納出來,寫在作文筆記上,以便汲取,再讓學生在班裡談一下自己的得失以及下次作文應注意的問題以及提高的辦法等,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可以提高,只是你是否努力了,認真了。這樣,通過「辨」,辨出聰明,辨出自信,辨出興趣,辨出水平!三.交流在辨識的基礎上,進行作文交流。把班內作文分為好、中、一般和差四類,每類讀一至兩篇,每讀完一篇便停下由學生評講,分析優點和不足,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哪裡值得學習,哪裡值得注意,如何改就可以克服弱點,寫好作文,讓大家研究,得出結論。被評的同學,要針對意見談一談自己是否接受得了,不接受為什麼,談出自己的看法,進行磋商,確定出自己修改的路子。這樣把學生真正放到評講作文中去,發揮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使學生主動起來。改變那種古板的由老師獨斷專講的模式,調動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而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智力,疏通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實際證明,這樣效果是非常好的!四.修改交流完之後,學生清楚自己作文的長處和短處,就要根據自己作文的情況進行修改,且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第一類作文,可要求只作字詞句修改,不做大的變動,使其保存原貌。對第二類作文,可要求學生只作部分修改,如開頭不好的只修改開頭,結尾不好的只修改結尾,中間不好的只修改中間。使其提高層次,進一步完善。對第三類作文,大多結構不夠合理,應在詳略上做些處理,詳寫突出主題的地方,略寫與主題關系不大的地方,以及確立思路,安排結構層次,對整個文章進行處理,使其具備較好的作文水平。當然,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改寫相對難度大一些,因此改起來要費力大一些。但只要注意改,及時批閱檢查,學生就能跟上來。對第四類學生的作文,大多是寫作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他們可能跑題,或者通篇言不達意,甚至無法修改。對這類學生,不可全面責備。要首先從主題和材料入手,使其作文不管材料詳略,也不管長短,只要能文題相對應就行。這樣分層次降低難度,單項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到作文並非難於上青天,就願意幹了。作文修改完後,要根據教師掌握的班級作文情況,分別對班內各層次學生的修改進行檢查。可先分小組評查交流,然後再每組找出一個修改好的作代表讀自己修改後的「作文」,並與改前的進行比較。看修改後提高了沒有,好在哪裡?也可讓大家再評一評,加強合作、協作,激發學生作文的情感,使之轉化為自身作文的內在動力。五.達標達標就是指學生修改後的作文是否比原來的自己提高了。哪怕有一點點提高都行,這就叫達標了。這樣,對每個學生來講都給予了一次提高的機會。使學生感到,他在改變著自己,提高著自己,作文並非是受苦,更多的則是成功的體驗,逐漸學會或者是較好的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觀點或情感是一種進步!教師也要適時的加以總結,對評講過程中各個層次中出現的表現突出的學生要給以關注和表揚,給他們進一步的鼓勵。這樣,作文評講就會扎實有效,而不至於作文成了老大難,教也教不好。因為,作文指導和作文評講,是作文教學中的兩個「極」。有了這兩個極,作文教學這個「地球」就會真正轉動起來。六.展覽按理說,作文展覽該不屬作文評講這個范疇了。但是,它是作文評講的延續和深化。作文評講了,修改了,提高了,就要把它的效果拿出來進行展覽。甚至可以把同一個學生修改前和修改後的進行對比展覽,讓大家看一下修改前和修改後的不同。也可以把進步較大的學生的作文拿出來展覽,讓大家看一下他的進步,以推動全班作文的提高和進步。對於作文特別好的,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推薦,發送到適合的刊物或報紙上發表,為學生創造一個提高作文的良好環境,真正推動學生作文的實質性進步!我們要打破對學生作文的傳統觀念,讓學生作文真正好起來。而不能認為,學生作文只是「作」而已,寫夠篇數就行了。這樣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寫」是行,評是「思」,行與思相結合,才能互相促進。否則,就是「死做」,是很難有效果的。盡管我們作文教學不是對學生進行「作家班培訓」,但我們一定要盡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因為,未來作家的起跑線,已經從這里開始了。不管你承認或者否認,事實就是這樣。我很贊賞有的學校在初中階段就鼓勵學生進行文學創作的做法。盡管學生未來成為作家的畢竟是極少數,但培養學生能文能力確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們當盡心盡職!
『玖』 如何改善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求異性文章,忽略前提條件
表現:有考生對「三思而後行」給予否定,認為這是優柔寡斷的表現,高考作文十大問題十大對策(二).這樣的求異文章可以寫,表現了創新意識,但是作者忽略了前提條件,即在什麼條件下「三思而後行」才是優柔寡斷的表現,盲目否定不能服人.對策:避免說理絕對化,加強說理的深刻性.這要求考生的認識全面正確,符合客觀實際.在思維方法上要運用辯證法分析.另外,這類求異性文章多是議論文,而衡量一篇議論文章的好壞,有「三看」值得考生注意:一是看了這面想那面.世界上的事情是復雜的,考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為了使自己的立論有說服力,邏輯思維嚴密,在看到事物的某一面的同時要想一想事物的另一面,通俗地說,就是看了這面想那面.文章能夠寫出兩面內容,就很不錯了.二是看到表面求實質.寫議論文章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具體的事實.有不少同學以為在文章中列舉的事實越多越好,有了這些事實就有了說服力,其實不然.作者在分析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時,注意將這一件事和周圍的事情,或者說和它有關聯的事情聯系起來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論述的深刻性就在這里.三是看到前面推後面.為了顯示問題的性質,給讀者更多的啟示,當考生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實質以後,還可以「瞻前顧後」,依據已知判斷未來.抄襲試卷材料,犯了大錯誤表現:有考生偷懶,在作文中抄襲高考試卷閱讀材料,導致低分.對策:其實作文材料到處都有.如果非要用試卷上的材料,也要用自己的語言靈活轉述出來,或者摘錄某些語句,千萬不能原文照抄,以此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堆砌詩詞華賦,文章華而不實表現:整篇文章都是華麗的辭藻,但是內容空洞,這說明考生平時積累不夠,只是將考前背誦的詞語堆砌在自己的作文中,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十大問題十大對策(二)》.對策:平時多閱讀,多積累,多分析,在增強文採的同時,加強思維深度訓練,擴展知識面.形式上的不協調表現:有些作文前面看上去是議論文,後面卻是大段描述性文字;前面是世界革命,後面是「我」的經歷,缺乏過渡,造成形式上的不協調.對策:善於運用過渡句,學會大和小、點和面之間的過渡.議論文中引例一般應用陳述句.表達不規范表現:高考作文都是經掃描後才開始閱卷,有些考生行文不規范,書寫潦草,到處塗黑圈圈等,造成掃描後的文章模糊不清,或者色彩暗淡,看不清字.對策: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考生除了寫字規范外,還要使用規范的筆,並且寫錯後要輕輕塗改.如何寫就一篇高考佳作高考作文總體要求是:追求一點文化色彩,顯示哲理思辨,注意文體特點互補.寫記敘性文章,多一點細節,多一點情感,多一點理性;寫議論文章,多一點分析,多問幾個為什麼,多一點感性.考生一般寫的是議論文章,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要求:1.大處起筆,小處落筆,注意過渡.大處起筆,顯得大氣,站得高;小處落筆,切口小,容易駕馭,又容易深化.大處起筆,全面扣合命題材料意旨;小處落筆,突出作者的獨到見解.只是由大到小時要注意過渡.2.切分論點,各個擊破,落腳要穩.文章論點一經確定,可以對論點的內涵和外延作一個准確切分,或並列,或遞進,逐一論述.分解層次,全方位立體地表述自己的感悟,理性色彩會更濃厚,有時還有一種鋪排的效果,對讀者的沖擊力度很大.3.材料要明,分析要准,注意辯證.衡量一篇議論文章是否優秀,首先是看作者是否揭示了命題的意旨,論據是否典型,分析問題是否充滿辯證法.論據角度明確,分析揭示了事物的本質,注意了辯證法,內容就有了深度,語言的分寸感就會很准確.對那些內容復雜的現象,為避免片面,最好是肯定一點,顧及其他.4.追求詩意,加強感性,表意歸根.文章緊緊扣住立意關鍵詞,語句追求一種詩意,將詩意融於自我人生感悟之中,給讀者以回味和唯美感受.具體操作方法是:①藉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議論文字避免抽象說教.②運用大量對偶句、排比句,駢散交錯.③將感性體驗濃縮為形象性語言.語句具有濃厚的感性色彩,即使是復述現成的論據材料,也盡可能用詩化的感性語言,讓語言靈動起來.5.語意含蓄,說故論今,文化味濃.優秀議論文要求語意含蓄,說故論今,追求文化底蘊.辦法有:①壓縮語言,增加文句容量;②顧及歷史,尋找文化淵源;③思考辯證,顯示哲理情趣;④留下空白,不要把話說滿;⑤注重修飾,追求文學色彩.材料引經據典,分析古今勾連,敘事靈活呈現,語言修辭精煉.
『拾』 作文的批改方法與技巧
語文學習的最終歸宿是能寫好文章,由此可見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一、基本分:(字數、卷面、字跡、錯別字)
要求:題目完整,在第一行中間;有分段,開頭空2格;一個標點佔一格,使用基本正確;干凈,無亂塗亂畫;字數在600以上;無錯別字(每3個錯別字扣1分,最多不超過3分)
1.卷面整潔,字跡工整,標點規范,字數在600字以上,無錯別字(60分)
2.少量塗改,字跡工整,標點較規范,字數在400到500字之間上,有錯別字(50分)C卷面塗改較多,字跡比較潦草,只有逗號和句號,不足400,有不少錯別字。(30分)
2.卷面有多處塗改,字跡幾乎難以辨認。(20分)
二、文章結構(10分)
要求:題目新穎,扣話題或材料;開頭和結尾有創意或有照應;過渡自然;段落清晰。
1.題目好,段落四段以上,每段有中心句,段落之間有並列或層進關系;首尾佳。(9-10分)
2.題目一般,扣話題或材料,段落四段以上,每段有中心句,段落之間有並列或層進關系;首尾自然無創意。(7-8分)
3.題目看不到話題和材料的影子,段落三段,隨手分段,個別段落有中心句,談不上什麼關系,首尾全。(5-6分)
4.4沒有題目,三段以下,是隨手分段,段內無中心句,首尾不引人注意。(3-4分)
三、文章構思立意文體(10分)
要求:立意或以小見大或由此及彼;觀點正確、深刻、新穎、鮮明;文體明確,或敘事性,或哲理性,或寫景類等。
1.立意有特色,觀點鮮明,開篇或結尾點題,文體有特色。(9-10分)
2.立意比較獨特,基本能透過現象提出觀點,開篇或結尾點題,文體明確。(7-8分)
3.立意一般,只談現象和自己的評價,在文中某處點了一下題,文體不明(5-6分)
4.沒有立意,隨手寫來,寫到哪是哪,也沒有點題。(3-4分)
四、材料選擇處理感情(10分)
要求:取材廣泛,有生活真實;用材典型,詳略得當;感情表達真實、自然。
1.非常恰當(或新穎),材料詳略得當,感情真摯。(9-10分)
2.主題比較寬泛,但能看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材料,但過短或過長,感情自然健康。(7-8分)
3.材料有一二則,有具體的事例,但缺少能夠觸動或吸引讀者的細節。(5-6分)
4.只結合自己生活泛泛談,但認識還比較膚淺,無典型性,剪裁不是太好,堆砌話語。(3-4分)
五、語言文采(20分)
1.語言流暢,使用五個以上名句或五處以上准確使用修辭手法(或有詩意、幽默、犀利等特點)。(20分)
2.有些地方語言准確生動,但整體看來,卻經不起推敲,漏洞較多。語言流暢,能准確使用修辭手法。(15分)
3.語言羅嗦,沒有吸引力,只能表達有限的內容,只有一兩個名句或修辭手法,修辭比較俗套。(10分)
4.句子毛病較多,詞語貧乏,且詞不達意,讀者理解起來相當費勁,無法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5分)
評分說明:每篇作文滿分為100分。總分即為每個部分的得分相加。其中80分以上為A等,70到80分為B等,60到70分為C等,60以下分為不及格。
作文評語形式:作文評語的寫作要求:總批寫在文末,評語應有所側重,體現出次篇作文的獨特個性。只要抓住作文的一兩個閃光點、突出的地方進行評說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是優點的給以肯定鼓勵,有缺點要具體指點.內容包括比喻不當,用詞重復,語意不明,詞不達意,用詞不準,條理不清,標點用錯等等。
5.嘗試有步驟、多層次作文批改方式。
① 學生自改。在每次寫完作文後,根據批改標准,為自己的作文打分。
② 生生互改、取長補短。學生互改作文前,必須構建相應的學生批改作文小組。將一個班的學生按寫作能力的上中下搭配分成幾個小組,並選出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擔任組長。實施互改時,參照以上作文批改步驟作針對性的批改,批改內容包括根據標准評分並作出評語。每組四至五人,每組批改四篇作文,組員輪流批改,爭取每人批改3至4篇。
③ 交流反饋。批改完成後,組員就這些作文進行討論,交流並挑選出每組內分數最高和最低的兩篇。挑選結束後,每組派一名組員向全班學生展示批改成果,陳述優秀文章的優秀之處,以及分數較低文章的不足之處。然後其他同學或該文或本次作文補充點評。最後由教師點評。
④ 教師點評學生互改後,教師再從每班抽出四分之一檢查一下,看同學們評定的是否合乎客觀實際,評定的等級能否讓被評者心服口服。對於評定優秀者,給予表揚;對於評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談,指出問題所在。
⑥在作文點評課後,教師應整理分數較低的學生作文,一一分析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葯,使這批寫作基礎薄弱的學生在一次次的批改、講解中得到最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