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梭菌檢測方法有哪些

梭菌檢測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3 10:46:06

A. 生物製品的無菌檢查法的實驗原理,准備工作及操作步驟

1. 目的:建立無菌檢查的標准操作規程,確保檢驗結果的准確性。 2. 范圍:適用於本廠質監科化驗室對本廠生產的注射劑進行無菌檢查。3. 責任:化驗員有責任按本操作規程操作,並對檢驗結果負責。4. 定義:無菌檢查法系指檢查葯品是否無菌的一種方法。5.內容:5. 1無菌操作設備:無菌操作室或超凈工作台,無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燈等。5.1.1無菌室分無菌操作室和緩沖間。在緩沖間內應有洗手盆、干手器、無菌衣放置架及掛鉤、拖鞋等。無菌操作室應具有空氣除菌過濾的層流裝置,局部潔凈度100級超凈工作台。緩沖間及操作室內均設置能達到空氣消毒的紫外光燈和照明燈,操作室或工作台應保持空氣正壓。5.1.2無菌室應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潔爾滅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開動無菌空氣過濾器及紫外光燈殺菌1小時。在每次操作完畢,同樣用2%甲酚或0.1%新潔爾滅溶液擦拭工作檯面,用紫外光燈殺菌半小 時。5.1.3無菌室的無菌程度檢查:無菌室在消毒處理後,無菌試驗前及操作過程中需檢查空氣中菌落數。取直徑90mm雙碟,在接種室內點燃酒精燈,在酒精燈旁,以無菌操作,將雙碟半開注入溶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約20ml,製成平板:在35-37℃預培養48小時,證明無菌後將3個平板以無菌方式帶入無菌操作間的潔凈區域左、中、右各放1個;打開碟蓋扣置,平板在空氣中暴露30分鍾後將蓋蓋好,置35-37℃培養48小時,取出檢查,3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數相加總數不得超過10個。 無菌操作檯面或超凈工作台應定期請有關部門檢測其潔凈度,應達到100級(一般用塵埃粒子計數儀),檢測塵埃粒徑≤5μm的粒數不得超過3.5個/升;空氣流量應控制在0.75-1.0m3/s;細菌菌落數平均<1個,可根據無菌狀況定期置換過濾器。5.1.4無菌室內應准備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燈、火柴、鑷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5.2儀器、用具:5.2.1真空泵、恆溫培養箱、生物顯微鏡、托盤天平(精度0.1g)、抽濾瓶(500ml)、 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規格)、試管、雙碟(9cm)、注射針、鑷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紗布、棉花(原棉)、不銹鋼吸管筒、接種環、微孔濾膜(直徑約5cm),孔徑應在0.45±0.02μm )載玻片、灑精燈、取樣勺、吸耳球、噴霧瓶。5.2.2用具的包紮:5.2.2.1移液管在移液管上端管內,鬆鬆地塞進少許原棉,然後放入不銹鋼滅菌筒內。5.2.2.2試管在管口塞上紗布棉塞。5.2.2.3無菌衣、褲、帽、口罩將洗凈的衣褲、帽子、口罩配套後裝入布袋,扎緊袋口,再用牛皮紙包好。5.2.2.4注射器洗滌干凈的注射器及注射針頭裝配好後,放入墊有紗布的帶蓋容器內(飯 第3頁/共7頁盒)一層層放好,上面蓋上紗布,然後蓋上容器的蓋子,用牛皮紙包好。5.2.2.5濾器 將檢驗合格後微孔濾膜先有水中浸泡濕潤,取出後固定在細菌過濾器的濾板上,濾板下、濾膜上均用耐高溫墊圈墊好,上好濾器。在滅菌前濾器的螺勿擰太緊,濾器上口用8層紗布及牛皮紙包紮,裝妥後放入容器內,再將盛濾器的容器蓋好蓋子,用牛皮紙包紮。5.2.3用具的滅菌:將包紮好的用具,在121±0.5℃蒸汽滅菌櫃中滅菌30分鍾,物品取出時切勿立即置冷處,以免急速冷卻滅菌物品內蒸汽冷凝造成負壓,易致染菌,應置溫箱或或加溫烘乾。5.3培養基、試劑:5.3.1一般採用商品乾燥培養基,臨用時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配製,需注意培養基的pH值應符合規定,否則必須校正後,滅菌使用。使用前,按要求分裝滅菌好的細菌培養基須經30-35℃培養48小時,真菌培養基須經20-25℃培養72小時,證明無菌生長後方可使用。 制備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應半個月內用完,在供試品接種前,培養基指示劑氧化層的顏色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加熱,只限加熱一次。5.3.2革蘭氏碘液:先用3-5ml蒸餾水溶解2.0g碘化鉀,再加入1.0g碘片,攪拌溶解後,加蒸餾水稀釋至300ml,搖勻。置密閉棕色瓶中備用。5.3.3結晶紫染色液:將結紫1.0g溶解於20ml95%乙醇中後,與80ml1%草酸銨溶液相混合,靜置48小時使用。此液穩定,置密閉的棕色瓶中可儲存數月。5.3.4沙黃染色液:將0.2g沙黃溶解於10ml95%乙醇中,待完全溶解後再加蒸餾水至100ml。5.3.5生理鹽水:稱取9g氯化鈉,加水1000ml溶解,分裝後於121±0.5℃濕熱滅菌30分鍾。供作稀釋劑用。 第4頁/共7頁5.3.6 75%乙醇量取無水乙醇75ml,加水稀釋至100ml,搖勻,即得。5.3.7 0.1%新潔爾滅:量取5%新潔爾滅20ml,加水稀釋至約1000ml,搖勻,即得。5.4培養基靈敏度檢查:5.4.1新購的乾燥培養基或採用不同牌號原材料的新鮮培養基,其質量均應符合靈敏度檢查要求。 (1)取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CMCC(B) 28001]的營養瓊脂斜面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98001]的真菌培養基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分別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的菌懸液;取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64941]不含瓊脂的需氣、厭氣培養基新鮮培養物,用滅菌毛細管將其吸至滅菌離心管內,離心,棄去上清液,沉澱菌體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菌懸液。然後以10倍系列稀釋後,製成1ml中含10-100個菌並計數。 (2)取藤黃微球菌、生孢梭菌的需氣、厭氣培養基新鮮培養物,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養基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取接種至黴菌培養基內,20-25℃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作10倍稀釋,製成1ml中含10-100個菌並計數。 將藤黃微球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分別接種至每管裝量為9ml的需氣、厭氣菌培養基3管,生孢梭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分別接種至每管裝量為12ml的需氣、厭氣菌培養基3管,白色念珠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接種至每管裝量為9ml的真菌培養基3管,以未接種的培養基作對照,按規定的溫度培養5天並逐日記錄結果。結果判定:以每株菌接種後的培養基不得少於2管呈現生長,即該培養基的靈敏度檢查符合要求。5.4.2配製的培養基應在涼暗處保存,一般不得超過2周,臨用前細菌和黴菌培養基分別經30-35℃和20-25℃培養不少於48小時和72小時,證明無菌生長後方可使用。5.4.3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在試管中裝量高度不得少於7Cm,其指示劑氧化層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10分鍾,但只限加熱一次。 第5頁/共7頁無菌試驗培養時間結束時,指示劑氧化層應不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2。5.5對照用菌液的制備:5.5.1試驗用菌種、菌種的復甦、菌種的接種與保存等均應按照「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標准操作規程項下操作。5.5.2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用接種環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26003]的營養瓊脂斜面新鮮培養物少許,接種至營養肉湯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6-18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65.5.3生孢梭菌菌液用接種環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相同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8-24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6。5.5.4白色念珠菌菌液用接種環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的真菌瓊脂培養基斜面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真菌培養基內,在20-25℃培養24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5。5.5.5上述制備的菌液,一般當日使用。5.6進入無菌室的操作要點:5.6.1根據試驗程序,將用具物品搬入緩沖間,打開紫外光燈和空氣過濾裝置並使其工作1小時以上。5.6.2操作人員用肥皂水刷洗雙手,關閉緩沖間紫外光燈,進入緩沖間內,關閉第一層門,用2%來蘇爾或0.1%新潔爾滅溶液洗雙手,用消毒毛巾擦乾,換上無菌衣、帽、口罩及消毒鞋。5.6.3關閉無菌室內紫外光燈,進入第二層門並將用具搬至無菌室內,關閉無菌室門。5.6.4凡進入無菌室後不應再外出取物品,因此,在每次試驗中所用物品必須計劃好,並准備好備用物品。從進入第一層門直至無菌室內,隨操作人員的進入應噴霧2%來蘇爾或0.1 %新潔爾滅溶液。5.7檢查法:5.7.1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前者適用於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後者適用於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試品。5.7.2操作時,應先用0.1%新潔爾滅浸泡或擦拭容器表面後,以無菌的方法取 第6頁/共7頁內容物。5.7.3凡無菌檢查中,均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劑同法操作,作陰性對照。5.7.4供試品制備: 用滅菌鑷取出注射器,在火焰旁將針芯插入針管並安上針頭,蓋為橡皮塞時,用注射器在已消毒好的橡皮塞中心位置刺入吸取葯液。按規定須稀釋或滅活的供試品,可直接或將瓶內供試液抽出至滅菌玻璃容器內進行滅活處理並稀釋至規定的體積和濃度;抽取瓶中內容液體時,應將供試品倒置並使針頭在液面下。5.7.5直接接種法:按規定量取供試品,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35℃、真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5.7.6薄膜過濾法: 將微孔濾膜過濾裝置、抽濾瓶、排氣管與真空泵相連,真空泵可置無菌室外。取規定量供試品,按規定的方法處理後,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100ml中,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不大於0.45μm 的薄膜過濾器,減壓抽干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沖洗濾膜3次,每次至少100ml,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24-72小時有菌生長。5.8結果判斷: 第7頁/共7頁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有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6 培訓6.1 培訓對象:化驗員。6.2 培訓時間:二小時。7 記錄 記錄名稱 保存部門 保存時間 無菌檢驗記錄 質監科 葯品有效期後一年 QF-01-007-00無 菌 檢 驗 記 錄品 名: 批 號: 規 格: 檢驗日期: 年 月 日培養基名稱需氣、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培養培養溫度30—35℃20—25℃培養時間管 號1234512345培養天數及結果1234567結 論備 注 復核人: 檢驗人:

B. 飼料檢測的國標有哪些

飼料檢測的國家標准相對較多,飼料檢測帶有GB的屬於國家強制標准,GB/T屬於國家推薦標准。
一、飼料檢測的國家強制標准主要有:

GB 10648-2013 飼料標簽
GB 13078-2017 飼料衛生標准
GB 19081-2008 飼料加工系統粉塵防爆安全規程
二、飼料檢測的國家推薦標准主要有:
GB/T 10647-2008 飼料工業術語
GB/T 16764-2006 配合飼料企業衛生規范
飼料檢測除了以上幾部總標准外,還分飼料檢測方法國家標准、飼料產品國家標准及飼料原料國家標准等三大類,以下列舉其中供大家參考
1.飼料檢測方法國家標准主要有:
GB/T 13093-2006 飼料中細菌總數的測定方法
GB/T 13091-2002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
GB/T 13092-2006 飼料中黴菌檢測方法
GB/T 6435-2006 飼料中水分的測定方法

GB/T 6438-2007 飼料中粗灰分測定方法
GB/T 26427-2010 飼料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測
GB/T 26426-2010 飼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測
GB/T 26425-2010 飼料中產氣莢膜梭菌的檢測
GB/T 18823-2010 飼料檢測結果判定的允許誤差
GB/T 5917.1-2008 飼料粉碎粒度測定法
GB/T 23182-2008 飼料中獸葯及其他化學物檢測試驗規程
GB/T 28642-2012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快速檢測方法.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
GB/T 20190-2006 飼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檢測.定性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
GB/T 21101-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豬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0-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駱駝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4-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反芻動物源性成分(牛、羊、鹿)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2-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兔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實時熒光PCR方法
GB/T 21107-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馬、驢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5-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狗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6-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鹿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3-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哺乳動物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實時熒光PCR方法

2.飼料產品檢測國家標准主要有:
GB/T5915-2008仔豬、生長肥育豬配合飼料
GB/T 5916-2008 產蛋後備雞、產蛋雞、肉用仔雞配合飼料
GB/T 16765-1997 顆粒飼料通用技術條件
GB/T 20804-2006 奶牛復合微量元素維生素預混合飼料
GB/T 20807-2006 綿羊用精飼料
3.飼料原料檢測國家標准主要有:
GB/T 17890-2008 飼料用玉米
GB/T 19164-2003 魚粉
GB/T 20193-2006 飼料用骨粉及肉骨粉
GB/T 20411-2006 飼料用大豆
GB/T 19541-2004 飼料用大豆粕
飼料檢測方法國家標准具體比較多,只是列舉部分檢測標國家標准。

C. 對懷疑肉毒梭菌引起的中毒患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檢測

正確答案:A
解析:從患者血清中檢出毒素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血清標本採集不及時或患者攝取的毒素量過少,檢驗結果可能陰性
。其次是患者糞便
。從中毒媒介食品中檢出毒素最容易,採取可以食品作為送檢標本頗為重要
。雖然是間接手段,但對於判斷食品與中毒的關系和證實臨床診斷的可靠性很有意義

D. 食品檢測微生物學標准包括哪些

1GB類
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總則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
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志賀氏菌檢驗
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副溶血性弧菌檢驗
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空腸彎麴菌檢驗
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
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β型溶血性鏈球菌檢驗
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產氣莢膜梭菌檢驗
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蠟樣芽胞桿菌檢驗
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黴菌和酵母計數
GB 4789.26-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商業無菌檢驗
GB 4789.28-2013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培養基和試劑的`質量要求
GB 4789.30-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
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的腸桿菌科噬菌體診斷檢驗
GB 4789.34-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雙歧桿菌的鑒定
GB 4789.35-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乳酸菌檢驗
GB 4789.38-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埃希氏菌計數
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糞大腸菌群計數
GB 4789.40-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阪崎腸桿菌檢驗
2GBT類
GBT 22429-2008 食品中沙門氏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O157及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篩選檢驗 酶聯免疫法
GBT 27635-2011 斑點叉尾鮰嗜麥芽寡養單胞菌檢測操作方法
GBT 4789.6-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
GBT 4789.8-2008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檢驗
GBT 4789.12-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檢驗
GBT 4789.16-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常見產毒黴菌的鑒定
GBT 4789.29-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檢驗
GBT 4789.32-2002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
GBT 4789.36-2008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NM檢驗
2SBT類
SBT 10315-1999 孢子數測定法
SBT 10316-1999 孢子發芽率測定法
3SN類
SN 0170-1992 出口食品沙門氏菌屬(包括亞利桑那菌)檢驗方法
SNT 0040-1992 出口食品沙門氏菌屬(包括亞利桑那菌)計數檢驗方法
SNT 0168-2015 進出口食品中菌落總數計數方法
SNT 0169-2010 進出口食品中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檢測方法
SNT 0172-2010 進出口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方法
SNT 0173-2010 進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檢驗方法
SNT 0174-2011 出口食品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檢驗方法
SNT 0175-2010 進出口食品中彎麴菌的檢測方法
SNT 0176-2013 出口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檢測方法
SNT 0177-2011 出口食品中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計數方法
SNT 0178-2011 出口食品嗜熱菌芽胞(需氧芽胞總數、平酸芽胞和厭氧芽胞)計數方法
SNT 0184.3-2008 進出口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測方法 免疫磁珠法
SNT 0184.4-2010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檢測 第4部分:膠體金法
SNT 0330-2012 出口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通則
SNT 0475-1995 出口商品中糞鏈球菌群檢驗方法
SNT 0477-1995 出口食品中B群鏈球菌檢驗方法
SNT 0738-1997 出口食品中腸桿菌科檢驗方法
SNT 0751-2010 進出口食品中嗜水氣單胞菌檢驗方法
SNT 0865-2000 進出口食品中肉毒梭菌及其肉毒毒素檢驗方法
SNT 1022-2010 進出口食品中霍亂弧菌檢驗方法
SNT 1035-2011 進出口食品中產毒青黴屬、麴黴屬及其毒素的檢測方法
SNT 1059.1-2002 進出口食品中沙門氏菌 濾膜篩選法
SNT 1059.4-2005 進出口食品中大腸桿菌檢驗方法 谷氨酸脫羧酶法
SNT 1059.5-2006 食品和動物飼料大腸桿菌O157的檢測方法 免疫磁珠法
SNT 1059.6-2008 進出口食品中沙門氏菌屬檢測方法 垂直膜過濾法
SNT 1059.7-2010 進出口食品中沙門氏菌檢測方法 實時熒光PCR法
SNT 1071-2014 出口食品中厭氧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檢測方法
SNT 1538.1-2005 培養基制備指南 第1部分 實驗室培養基制備質量保證通則
SNT 1538.2-2007 培養基制備指南 第2部分 培養基性能測試實用指南
SNT 1615-2005 食品和動物飼料中嗜冷微生物計數方法
SNT 1748-2006 進出口食品中寄生蟲的檢驗方法
SNT 1800-2006 食品和動物飼料微生物學30℃菌落計數方法
SNT 1827-2006 進出口食品中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檢驗方法
SNT 1869-2007 食品中多種致病菌快速檢測方法 PCR法
SNT 1870-2007 食品中致病菌檢測方法 實時PCR法
SNT 1895-2007 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計數法 PetrifilmTM 測試片法
SNT 1896-2007 食品中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快速計數法 PetrifilmTM 測試片法
SNT 1897-2007 食品中菌落總數的測定 PetrifilmTM測試片法
SNT 1933.1-2007 食品和水中腸球菌檢驗方法 第1部分 平板計數法和最近似值測定法
SNT 1933.2-2007 食品和水中腸球菌檢驗方法 第2部分 濾膜法
SNT 1941.1-2007 進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檢驗方法 第1部分 分離與計數方法
SNT 1941.2-2007 進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檢驗方法 第2部分 PetrifilmTM測試片法
SNT 1941.3-2007 進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檢驗方法 第3部分 乳酸桿菌的PCR法
SNT 1962-2007 食品中克雷伯氏菌檢測方法
SNT 2098-2008 食品和化妝品中的菌落計數檢測方法 螺旋平板法
SNT 2099-2008 進出口食品中綠膿桿菌檢測方法
SNT 2416-2010 進出口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A檢測方法 電泳和免疫印跡法
SNT 2522.1-2010 進出口輻照食品檢測方法 微生物學篩選法
SNT 2524.1-2010 進出口食品中變形桿菌檢測方法 第1部分 定性檢測方法
SNT 2524.2-2010 進出口食品中變形桿菌檢測方法 第2部分 MPN法
SNT 2525-2010 食品中肉毒梭菌的PCR檢測方法
SNT 2562-2010 食品中霍亂弧菌分群檢測 MPCR-DHPLC法
SNT 2565-2010 食品中志賀氏菌分群檢測 MPCR-DHPLC法
SNT 2566-2010 食品中黴菌和酵母菌的計數 Petrifilm 測試片法
SNT 2567-2010 食品及包裝品無菌檢驗
SNT 2582-2010 產黃麴黴毒素真菌PCR檢測方法
SNT 2632-2010 微生物菌種常規保藏技術規程
SNT 2641-2010 食品中常見致病菌檢測 PCR-DHPLC法
SNT 2660-2010 食品微生物實驗室菌種保藏方法
SNT 2754.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金黃色葡萄球菌
SNT 2754.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大腸桿菌O157
SNT 2754.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志賀氏菌
SNT 2754.4-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
SNT 2754.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
SNT 2754.6-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
SNT 2754.7-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空腸彎麴菌
SNT 2754.8-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肺炎克雷伯氏菌
SNT 2754.9-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溶血性鏈球菌
SNT 2754.10-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產氣莢膜梭菌
SNT 2754.1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產霍亂毒素的霍亂弧菌
SNT 2754.1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溶藻弧菌
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創傷弧菌
SNT 2754.14-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假結核耶爾森氏菌
SNT 2754.1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阪琦腸桿菌
SNT 2775-2011 商品化食品檢測試劑盒評價方法
SNT 2797-2011 食品中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測 MPCR-DHPLC法
SNT 3063.1-2011 航空食品 第1部分:冷加工車間環境微生物檢驗方法
SNT 3141-2012 出口食品包裝物微生物檢測指南
SNT 3152-2012 出口食品中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測方法 基因晶元法
SNT 3263-2012 出口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殘留量的測定
SNT 3266-2012 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確認技術規范
SNT 3306.5-2013 國境口岸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第5部分 布魯氏菌
SNT 3384-2012 出口食品中空腸彎麴菌葯物敏感性的測定 微量稀釋法
SNT 3567.1-2013 交叉引物恆溫擴增檢測方法 第1部分 通用技術規程
SNT 3724-2013 進出口食品中幽門螺桿菌的檢驗方法
以上是關於食品微生物檢測的相關標准,由百檢食品檢測平台整理,希望幫助到你,望採納

E. 產氣莢膜梭菌乳糖明膠試驗要厭氧培養嗎

產氣莢膜梭菌乳糖明膠試驗要厭氧培養。需要厭氧培養,但過程中也會引進氧氣。

F.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標准匯總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標准眾多,其中有較為通用的也有與具體產品相關聯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標准匯總的知識,歡迎閱讀。

1GB類

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總則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

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志賀氏菌檢驗

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副溶血性弧菌檢驗

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空腸彎麴菌檢驗

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

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β型溶血性鏈球菌檢驗

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產氣莢膜梭菌檢驗

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蠟樣芽胞桿菌檢驗

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黴菌和酵母計數

GB 4789.26-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商業無菌檢驗

GB 4789.28-2013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培養基和試劑的`質量要求

GB 4789.30-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

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的腸桿菌科噬菌體診斷檢驗

GB 4789.34-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雙歧桿菌的鑒定

GB 4789.35-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乳酸菌檢驗

GB 4789.38-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埃希氏菌計數

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糞大腸菌群計數

GB 4789.40-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阪崎腸桿菌檢驗

2GBT類

GBT 22429-2008 食品中沙門氏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O157及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篩選檢驗 酶聯免疫法

GBT 27635-2011 斑點叉尾鮰嗜麥芽寡養單胞菌檢測操作方法

GBT 4789.6-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

GBT 4789.8-2008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檢驗

GBT 4789.12-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檢驗

GBT 4789.16-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常見產毒黴菌的鑒定

GBT 4789.29-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檢驗

GBT 4789.32-2002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

GBT 4789.36-2008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NM檢驗

2SBT類

SBT 10315-1999 孢子數測定法

SBT 10316-1999 孢子發芽率測定法

3SN類

SN 0170-1992 出口食品沙門氏菌屬(包括亞利桑那菌)檢驗方法

SNT 0040-1992 出口食品沙門氏菌屬(包括亞利桑那菌)計數檢驗方法

SNT 0168-2015 進出口食品中菌落總數計數方法

SNT 0169-2010 進出口食品中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檢測方法

SNT 0172-2010 進出口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方法

SNT 0173-2010 進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檢驗方法

SNT 0174-2011 出口食品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檢驗方法

SNT 0175-2010 進出口食品中彎麴菌的檢測方法

SNT 0176-2013 出口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檢測方法

SNT 0177-2011 出口食品中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計數方法

SNT 0178-2011 出口食品嗜熱菌芽胞(需氧芽胞總數、平酸芽胞和厭氧芽胞)計數方法

SNT 0184.3-2008 進出口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測方法 免疫磁珠法

SNT 0184.4-2010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檢測 第4部分:膠體金法

SNT 0330-2012 出口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通則

SNT 0475-1995 出口商品中糞鏈球菌群檢驗方法

SNT 0477-1995 出口食品中B群鏈球菌檢驗方法

SNT 0738-1997 出口食品中腸桿菌科檢驗方法

SNT 0751-2010 進出口食品中嗜水氣單胞菌檢驗方法

SNT 0865-2000 進出口食品中肉毒梭菌及其肉毒毒素檢驗方法

SNT 1022-2010 進出口食品中霍亂弧菌檢驗方法

SNT 1035-2011 進出口食品中產毒青黴屬、麴黴屬及其毒素的檢測方法

SNT 1059.1-2002 進出口食品中沙門氏菌 濾膜篩選法

SNT 1059.4-2005 進出口食品中大腸桿菌檢驗方法 谷氨酸脫羧酶法

SNT 1059.5-2006 食品和動物飼料大腸桿菌O157的檢測方法 免疫磁珠法

SNT 1059.6-2008 進出口食品中沙門氏菌屬檢測方法 垂直膜過濾法

SNT 1059.7-2010 進出口食品中沙門氏菌檢測方法 實時熒光PCR法

SNT 1071-2014 出口食品中厭氧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檢測方法

SNT 1538.1-2005 培養基制備指南 第1部分 實驗室培養基制備質量保證通則

SNT 1538.2-2007 培養基制備指南 第2部分 培養基性能測試實用指南

SNT 1615-2005 食品和動物飼料中嗜冷微生物計數方法

SNT 1748-2006 進出口食品中寄生蟲的檢驗方法

SNT 1800-2006 食品和動物飼料微生物學30℃菌落計數方法

SNT 1827-2006 進出口食品中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檢驗方法

SNT 1869-2007 食品中多種致病菌快速檢測方法 PCR法

SNT 1870-2007 食品中致病菌檢測方法 實時PCR法

SNT 1895-2007 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計數法 PetrifilmTM 測試片法

SNT 1896-2007 食品中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快速計數法 PetrifilmTM 測試片法

SNT 1897-2007 食品中菌落總數的測定 PetrifilmTM測試片法

SNT 1933.1-2007 食品和水中腸球菌檢驗方法 第1部分 平板計數法和最近似值測定法

SNT 1933.2-2007 食品和水中腸球菌檢驗方法 第2部分 濾膜法

SNT 1941.1-2007 進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檢驗方法 第1部分 分離與計數方法

SNT 1941.2-2007 進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檢驗方法 第2部分 PetrifilmTM測試片法

SNT 1941.3-2007 進出口食品中乳酸菌檢驗方法 第3部分 乳酸桿菌的PCR法

SNT 1962-2007 食品中克雷伯氏菌檢測方法

SNT 2098-2008 食品和化妝品中的菌落計數檢測方法 螺旋平板法

SNT 2099-2008 進出口食品中綠膿桿菌檢測方法

SNT 2416-2010 進出口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A檢測方法 電泳和免疫印跡法

SNT 2522.1-2010 進出口輻照食品檢測方法 微生物學篩選法

SNT 2524.1-2010 進出口食品中變形桿菌檢測方法 第1部分 定性檢測方法

SNT 2524.2-2010 進出口食品中變形桿菌檢測方法 第2部分 MPN法

SNT 2525-2010 食品中肉毒梭菌的PCR檢測方法

SNT 2562-2010 食品中霍亂弧菌分群檢測 MPCR-DHPLC法

SNT 2565-2010 食品中志賀氏菌分群檢測 MPCR-DHPLC法

SNT 2566-2010 食品中黴菌和酵母菌的計數 Petrifilm 測試片法

SNT 2567-2010 食品及包裝品無菌檢驗

SNT 2582-2010 產黃麴黴毒素真菌PCR檢測方法

SNT 2632-2010 微生物菌種常規保藏技術規程

SNT 2641-2010 食品中常見致病菌檢測 PCR-DHPLC法

SNT 2660-2010 食品微生物實驗室菌種保藏方法

SNT 2754.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金黃色葡萄球菌

SNT 2754.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大腸桿菌O157

SNT 2754.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志賀氏菌

SNT 2754.4-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

SNT 2754.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

SNT 2754.6-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

SNT 2754.7-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空腸彎麴菌

SNT 2754.8-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肺炎克雷伯氏菌

SNT 2754.9-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溶血性鏈球菌

SNT 2754.10-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產氣莢膜梭菌

SNT 2754.11-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產霍亂毒素的霍亂弧菌

SNT 2754.1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溶藻弧菌

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創傷弧菌

SNT 2754.14-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假結核耶爾森氏菌

SNT 2754.15-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阪琦腸桿菌

SNT 2775-2011 商品化食品檢測試劑盒評價方法

SNT 2797-2011 食品中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測 MPCR-DHPLC法

SNT 3063.1-2011 航空食品 第1部分:冷加工車間環境微生物檢驗方法

SNT 3141-2012 出口食品包裝物微生物檢測指南

SNT 3152-2012 出口食品中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測方法 基因晶元法

SNT 3263-2012 出口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殘留量的測定

SNT 3266-2012 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確認技術規范

SNT 3306.5-2013 國境口岸環介導恆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 第5部分 布魯氏菌

SNT 3384-2012 出口食品中空腸彎麴菌葯物敏感性的測定 微量稀釋法

SNT 3567.1-2013 交叉引物恆溫擴增檢測方法 第1部分 通用技術規程

SNT 3724-2013 進出口食品中幽門螺桿菌的檢驗方法

;

G.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目錄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食品微生物檢驗簡介
一、發展史
二、作用和地位
三、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和自動化
第二節食品中的微生物
一、食品微生物的分類
二、食品微生物的來源
三、食品微生物概要
第三節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對象
一、菌落總數
二、大腸菌群
三、沙門菌
四、志賀菌
五、大腸埃希菌
六、金黃色葡萄球菌
七、肉毒梭菌和肉毒毒素
八、黴菌和酵母菌
復習題
第二章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基本條件與設備
第一節微生物檢驗室
一、微生物檢驗室的基本條件
二、檢驗員手冊
第二節無菌室
一、無菌室的結構與要求
二、無菌室的熏蒸與消毒
三、無菌室無菌程度的檢測
第三節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常用儀器設備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
二、培養箱
三、電熱恆溫乾燥箱
四、高壓蒸汽滅菌器
五、超凈工作台
六、水浴鍋
七、離心機
八、冰箱
九、BACTOMETER全自動微生物檢測儀
十、VIDAS和miniVIDAS自動酶聯免疫熒光檢測儀
第四節食品微生物檢驗常用玻璃器皿
一、玻璃器皿的種類
二、玻璃器皿的清潔與清洗
三、玻璃器皿的包紮
四、玻璃器皿的滅菌
復習題
第三章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技術
第一節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總則
一、樣品採集
二、送檢
三、樣品處理
四、檢驗與報告
第二節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中常見檢樣的制備
一、肉及肉製品樣品的採集與處理
二、乳及乳製品檢樣的制備
三、蛋及蛋製品檢樣的制備
四、飲料、冷凍飲品檢樣的制備
五、調味品檢樣的制備
六、冷食菜、豆製品檢樣的制備
七、糖果、糕點檢樣的制備
八、酒類檢樣的制備
九、方便麵檢樣的制備
十、罐藏食品檢樣的制備
第三節食品衛生細菌菌落總數的測定
一、菌落總數的標准平板培養計數法
二、其他方法
第四節食品衛生大腸菌群的測定
一、設備和材料
二、培養基和試劑
三、檢驗程序
四、操作步驟
五、注意事項
復習題
第四章食品中常見病原微生物檢驗
第一節沙門菌檢驗
一、生物學特性
二、常規檢驗方法
三、miniVIDAS快速檢驗方法
第二節志賀菌檢驗
一、生物學特性
二、檢驗所需器材
三、檢驗程序
四、操作方法
第三節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
一、生物學特性
二、常規檢驗法
三、3MPetrifilm快速檢測法
第四節肉毒梭菌檢驗
一、生物學特性
二、檢驗所需器材
三、檢驗程序
四、操作步驟
復習題
第五章發酵食品中微生物檢驗
第一節乳酸菌飲料中乳酸菌的檢驗
一、生物學特性
二、檢驗所需器材
三、檢驗程序
四、操作方法
第二節食品中黴菌和酵母菌的計數
一、生物學特性
二、檢驗所需器材
三、檢驗程序
四、操作步驟
附:培養基的制備方法
第三節發酵酒微生物檢驗技術
一、微生物分析用具
二、微生物檢測、鑒定和酵母菌直接計數
復習題
第六章食品微生物檢驗實驗
實驗一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紮及乾熱滅菌
實驗二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
實驗三飲料製品中菌落總數的測定
實驗四熟肉製品中大腸菌群的測定
實驗五鮮蛋液中志賀菌的檢驗
實驗六香腸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
實驗七醬油中黴菌數的測定
參考文獻

H. 罐頭食品保藏溫度越高,其肉的微生物越容易被殺死,正確嗎

罐頭食品是將食品或食品原料經預處理,再裝入容器,經密封、殺菌而成的食品。
罐頭食品的種類很多,按pH值的不同可分為低酸性罐頭、中酸性罐頭,酸性罐頭和高酸性罐頭。
以動物性食品原料為主的罐頭,屬低酸性罐頭,而以植物性食品原料為主的罐頭,屬中酸性或高酸性罐頭。
罐頭食品經密封、加熱殺菌等處理後,其中的微生物幾乎均被滅活,而外界微生物又無法進入罐內,同時容器內的大部分空氣已被抽除,食品中多種營養成分不致被氧化,從而這種食品可保存較長的時間而不變質。
引起罐頭食品變質的原因
1、化學因素
如中酸性罐頭容器的馬口鐵與內容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氫膨脹;
2、物理因素
如貯存溫度過高,排氣不良,金屬容器腐蝕穿孔等
3、更主要的還是微生物學因素
罐內污染了微生物而導致罐頭變質,導致罐頭食品敗壞的微生物主要是某些耐熱、嗜熱並厭氧或兼性厭氧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檢驗和控制在罐頭工業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第一節罐頭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一、罐頭食品微生物污染的來源
1.殺菌不徹底致罐頭內殘留有微生物
罐頭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為了保持產品正常的感官性狀和營養價值,在進行加熱殺菌時,不可能使罐頭食品完全無菌,只強調殺死病原菌,產毒菌,實質上只是達到商業滅菌程度,即罐頭內所有的肉毒梭菌芽胞和其它致病菌以及在正常的貯存和銷售條件下能引起內容物變質的嗜熱菌均被殺滅。
罐內殘留的一些非致病性微生物在一定的保存期限內,一般不會生長繁殖,但是如果罐內條件發生變化,貯存條件發生改變,這部分微生物就會生長繁殖,造成罐頭變質。
經高壓蒸汽殺菌的罐頭內殘留的微生物大都是耐熱性的芽胞,如果罐頭貯存溫度不超過43℃,通常不會引起內容物變質。
2.殺菌後發生漏罐
罐頭經殺菌後,若封罐不嚴則容易造成漏罐致使微生物污染。
1)重要污染源是冷卻水,這是因為罐頭經熱處理後需通過冷卻水進行冷卻,冷卻水中的微生物就有可能通過漏罐處而進入罐內。
2)空氣也是造成漏罐污染的污染源,但較次要。
3)一些耐熱菌、酵母菌和黴菌都從外界侵入
4)罐內氧含量升高,導致各種微生物生長旺盛,從而內容物pH值下降,嚴重的會呈現感官變化。
二、污染罐頭食品的微生物的種類
(一) 污染低酸性罐頭的主要微生物
1、嗜熱性細菌
這類細菌抗熱能力很強,易形成芽胞,罐頭食品由於殺菌不徹底而導致的污染大多數由本類細菌引起。這類細菌通常有平酸腐敗細菌(平酸菌)、嗜熱性厭氧芽胞菌等。
(1)平酸菌:
在43~C以上貯存的低酸性罐頭食品,可因其內殘留的對熱有很強抵抗力的嗜熱性需氧芽胞菌的生長,而導致內容物變質,但因其能在43~C以上的溫度中生長而使罐頭內容物變酸,使罐頭失去食用價值。
由於這類細菌在罐頭內活動時,罐聽不發生膨脹,而內容物的pH值顯著偏低之故,因而這種變質通常稱為平蓋酸敗,引起平蓋酸敗的原因菌統稱為平酸菌,即能使某些低酸性罐頭食品發生酸敗而又能形成芽胞的一類需氧乃至兼性厭氧的細菌。
根據平酸菌嗜熱程度不同,可分為專性嗜熱菌和兼性嗜熱菌兩類。
A、嗜熱脂肪芽胞桿菌
屬於專性嗜熱菌,該菌僅於嗜熱溫度(45'C一50'C)下芽孢才發芽,在庫存或銷售期間,如果環境溫度處於嗜熱性生長范圍(43℃以上),平蓋酸敗就可能發生。罐頭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經熱處理之後,如果不接著進行充分的冷卻,同樣是造成平蓋酸敗發生的主要原因。
B、另一種主要平酸菌是凝結芽胞桿菌
該菌為兼性嗜熱菌,可以在37'C和55'C兩種溫度下生長繁殖。
(2)嗜熱性厭氧芽胞菌
在43'C以上貯存的低酸性罐頭食品,也可因殘留的嗜熱性厭氧芽胞菌的生長而引起罐頭食品變質,這種變質由於原因菌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A、嗜熱解糖梭菌
一種產氣型變質,通常是指罐聽發生膨脹的變質(胖聽)而言,這種變質系由專性嗜熱的產芽胞厭氧菌??嗜熱解糖梭菌所引起。該菌是專性厭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55℃,其分解糖的能力很強,能分解葡萄糖、乳糖、蔗糖、水楊苷及澱粉,產生酸和大量的氣體,不分解蛋白質.不能使硝酸鹽還原,不產生毒素。
B、致黑梭菌(硫化臭變質)
罐頭食品遭受硫化物腐敗細菌污染的情況較少見,這種變質的特徵是罐聽平坦內容物發暗,有臭雞蛋味,通常由專性嗜熱的產芽胞厭氧茵??致黑梭菌引起,它分解糖的能力不強,但能分解蛋白質產生硫化氫,硫化氫與罐頭容器的馬口鐵化合生成黑色的硫化物,使食品變黑,罐頭內產生的硫化氫因被罐內食品吸收。因而罐聽不會發生膨脹。
C、從腐敗變質罐頭中還分離到其它類型的嗜熱性細菌,但為數不多。
2.中溫性厭氧細菌
其適宜生長溫度約為37~C,有的可在50亡生長。可分為兩類:
1)、一類分解蛋白質的能力強,也能分解一些糖,其主要有肉毒梭菌、生胞梭茵、雙酶梭菌、腐化梭菌等。
2)另一類分解糖類,如丁酸梭菌、巴氏芽孢梭菌、魏氏梭菌等。
中溫性厭氧細菌引起腐敗變質,罐聽膨脹,內容物有腐敗臭味。
肉毒梭菌尤為重要,肉毒梭菌分解蛋白質產生硫化氫、氨、糞臭素等導致胖聽,內容物呈現腐爛性敗壞,並有毒素產生和惡臭味放出,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肉毒毒素毒性很強,所以如果發現內容物中有帶芽胞的桿菌,則不論罐頭腐敗程度如何,均必須用內容物接種小白鼠以檢測肉毒毒素。
3、中溫性需氧菌
這類細菌屬芽胞桿菌屬,為能產生芽胞的中溫性細菌,其耐熱能力較差,許多細菌的芽胞在100~C或更低一些的溫度下,短時間內就能被殺死,常見的引起罐頭腐敗變質的中溫性需氧芽胞菌有:枯草芽胞桿菌、巨大芽胞桿菌和蠟樣芽胞桿菌等。
罐頭內幾乎呈現的真空狀態,使它們的活動受到抑制,這類細菌可分解蛋白質和糖,糖分解後絕大多數產酸而不產氣,因而也為平酸腐敗,但多粘芽胞桿菌和浸麻芽胞桿菌能分解糖類、產酸產氣,造成胖聽。
4、不產芽胞的細菌
罐頭內污染的不產芽胞的細菌有兩大類群:
1)一類是腸道細菌
如大腸桿菌,它們在罐內生長可造成胖聽;
2)另一類不產芽胞的細菌主要是鏈球菌
特別是嗜熱鏈球菌和糞鏈球菌等,這些細菌的抗熱能力很強。多見於蔬菜、水果罐頭中,它們生長繁殖會產酸並產生氣體,造成胖聽。在火腿罐頭中常可檢出糞鏈球菌和尿鏈球菌等不產芽孢的細菌。
5、酵母菌及黴菌
酵母菌污染低酸性罐頭的情況較少見,僅偶爾出現於甜煉乳罐頭中。
(二)污染酸性罐頭的主要微生物
1.產生芽胞的細菌
這類細菌在腐敗變質的水果罐頭中較常見,如凝結芽胞桿菌、丁酸梭菌、巴氏芽胞梭菌、多粘芽胞桿菌、浸麻芽胞桿菌等。
凝結芽胞桿菌是酸性罐頭食品中常見的平酸菌,常在蕃茄汁罐頭中出現,對熱抵抗力強,具有兼性厭氧特點,能適應較高的酸度,能分解糖類產酸,但不產氣。
丁酸梭菌和巴氏芽胞梭菌可分解罐頭中的糖類,產生丁酸和二氧化碳及氫氣,使產品帶有酸臭氣味。
多粘芽胞桿菌、浸麻芽胞桿菌也可引起水果罐頭產酸產氣。
2.不產生芽胞的細菌
這類細菌主要是乳酸菌,如乳酸桿菌和明串珠菌,它可引起水果及水果製品的酸敗:又如乳酸桿菌的異型發酵菌種可造成蕃茄製品的酸敗和水果罐頭的產氣性敗壞。
3.抗熱性黴菌及酵母菌
常見的黃色絲衣黴菌,其抗熱能力比其它黴菌強,85C 30分鍾仍能存活,且能在氧氣不足的環境牛存活並生長繁殖,具有強烈的破壞果膠質的作用,如在水果罐頭中殘留並繁殖,可使水果柔化和解體,它能分解糖產生二氧化碳並造成水果罐頭肚聽;
其次是白色絲衣黴菌,也有抗熱性,在76.6℃的溫度下能生存30分鍾,也可使罐頭敗壞,這類抗熱性黴菌引起罐頭食品的變質,可通過霉臭味、食品褪色或組織結構改變、內容物中有黴菌菌絲以及有時出現罐蓋的輕度膨脹得到證實。,
其它黴菌如青黴、麴黴等也可造成果醬、糖水水果罐頭敗壞。
酵母菌的抗熱能力很低,除了殺菌不足或發生漏罐外,罐頭食品通過正常的殺菌處理,通常是不會發生酵母菌污染的。
第二節罐頭食品的微生物檢驗
罐頭的種類不同,導致腐敗變質的原因菌也不同,而且這些原因菌有時也不是單一的,往往是多種細菌同時污染。為了保證罐頭食品的安全衛生,必須對罐頭產品進行礞生物學方面的檢驗,以杜絕不合格產品。
一、樣品的採集
1、在檢驗大批罐頭食品時
根據廠別、商標,按品種、來源及製造時間分類進行采樣。
2、對於生產過程中的罐頭食品
可按生產班次采樣,每班每個品種取樣基數不得少於3罐。也可按殺菌鍋采樣,每鍋取1罐.但每批每個品種不得少於3罐。
3、在倉庫或商店貯存的成批罐頭中
有變形,膨脹、凹陷、罐壁裂縫、生銹和破損等情況時,可根據情況決定抽樣數量。
二、罐頭食品的無菌檢驗
罐頭食品在作無菌檢驗前,一般應先作密閉試驗,然後對密閉良好的罐頭進行膨脹試驗,再開罐取內容物作無菌試驗。
1.密閉試驗
將被檢罐頭置於86+1℃水浴,讓罐頭沉入水面以下5cm,然後觀察5分鍾,若發現有小氣泡連續上升者,表明漏氣。玻璃罐頭進行試驗時,應先浸入溫水中,然後放人上述溫度的水中,以免驟然爆裂。
2.膨脹試驗
對於新鮮罐頭,一般在36+1度環境中7天,而水果與蔬菜罐頭則在 20~C~25~C環境中放置7天,然後觀察罐頭蓋頂和底部有無膨脹現象。
3.無菌檢驗
待檢罐頭均須冷至室溫,經膨脹試驗發生胖聽的罐頭應先放冰箱使之冷卻。
①開罐與取樣
開罐前應先將待檢罐頭編號以便於記錄。在無菌環境中進行。
A、對於胖聽
可用含4%碘的70%酒精溶液消毒,並用滅菌毛巾擦乾,不能用點燃的酒精棉球燒灼,以防內部氣體受熱而使罐聽膨脹加劇,以致出現裂隙,內容物噴出。
用滅菌的開罐器穿刺罐頂,可設法捕獲一些罐內氣體,然後通過化學方法鑒定氣體性質,其是否為二氧化碳、氫氣或其它氣體。
再無菌採取罐頭中心部位的樣品,取樣量應充足以備復檢之用。
B、對於外觀正常的罐頭
可用酒精棉球擦去開啟端可能存在的污穢和油漬,再用清潔的毛巾擦乾,然後用火焰燒灼開啟端直至所附水分全部蒸發。
用滅菌的開罐器穿刺罐頂,無菌採取罐頭中心部位的樣品,取樣量應充足以備復檢之用。
②檢驗
分別取2管肉湯(或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湯)和2管肝片肉湯(或剛經煮沸使迅速冷卻酌皰肉培養基),同時接種檢樣,接種量液體樣品為1~2ml,固體樣品為1?2g,二者皆有時,應各取一半。接種後於37~C分別做需氧菌培養檢查和厭氧菌培養檢查。同時將檢樣塗片,革蘭氏染色(或其它染色)後鏡檢。
③結果分析
若所有的需氧培養基管和厭氧培養基管內無細菌生長,則無菌試驗合格,不需要作進一步的病原菌檢驗。
若2管需氧培養基內有細菌生長,塗片中也發現細菌,需對檢樣作致病性球菌和腸道致病菌的檢驗。
若2管厭氧培養基內有細菌生長,塗片中也發現細菌,則對檢樣作肉毒梭菌、魏氏梭菌的檢測。如果膨脹試驗陽性,逸氣檢查為氫氣,但是培養不生長,這種膨脹大多由於罐頭內容物於罐壁的化學作用產生的氫氣所引起即氫脹。
如果逸氣不是氫氣不是二氧化碳,而培養檢查呈現陽性,則膨脹因需氧性芽孢菌分解某些肉品罐頭中的添加劑??硝酸鹽產生的一氧化碳和氮氣所引起。
三、罐頭食品食物中毒性細菌的檢驗
1、在罐頭食品的無菌試驗中,若發現球菌,則須進行致病性葡萄球菌和致病性鏈球菌的檢驗。
2、若發現革蘭氏陰性桿菌,則須進行腸道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等的檢驗。
3、若發現革蘭氏陽性桿菌,則須進行肉毒梭菌、產氣莢膜梭菌及肉毒毒素的檢驗。
4、若罐頭食品無菌試驗為陰性或其pH在4.6以下,則不必作食物中毒性細菌的檢驗。
四、罐頭食品平酸菌的檢驗
對疑似平酸腐敗的罐頭食品應進行平酸菌檢驗。
具體方法:
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樣品,置於55℃溫箱內保溫3天後取出,無菌操作,吸取罐頭內容物1g(mL)接種於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湯培養基中,於55℃培養5天。
培養液均勻渾濁、呈酸性反應、無鹼性反應者為典型平酸菌的主要特徵。
平酸菌在溴甲酚紫葡萄糖瓊脂平板上,典型的菌落為乳黃色、中心深、扁平而稍突起,邊緣邊緣整齊或不整齊。
另外,在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湯培養基中經55度培養後無明顯的酸性反應或雖有酸性反應,但有鹼性逆反應並有菌膜者,這一類平酸菌為非典型平酸菌,如枯草芽胞桿菌、地衣芽胞桿菌等。
凡檢出的非典型平酸菌,應作酸敗證實試驗。
五、罐頭食品的厭氧菌檢驗
1.嗜熱性厭氧菌檢驗
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罐頭樣品,無菌取內容物接種至肝片肉湯培養基中經過55℃厭氧培養5天後,挑取培養液劃線接種於含0.1%硫乙醇酸鹽的卵黃瓊脂平板,再於50℃厭氧培養24?48小時,挑取革蘭氏陽性著色菌落進行純培養,並按表11?3所列生化特性作進一步鑒定。
嗜熱解糖梭菌、致黑梭菌。
2.中溫性厭氧菌檢驗
第三節罐頭食品微主耙污染的控制
罐頭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降低罐頭品質和遣最罐乓政壞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控制罐頭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防止罐頭變質,減少或杜芝罐乓寅妄,毒現象發生的重要方法,罐頭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生產中必須採取一整套可行的綜合措施才能把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一、罐頭食品前加工過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用作罐頭食品的原料必須新鮮、潔凈、衛生,對於肉類食品原料必須來自健康動物產盡可能避免污染,對於果蔬製品原料,要剔除因機械摩擦、壓迫等造成壓壞、擦傷、裂痕,脫水的果蔬。
清洗是罐頭前加工過程中的重要工序。清洗不僅去除了原料表面泥土和污物,還能減少表面的微生物,所以清洗用水必須干凈衛生,否則,若被微生物污染則反而會加重食品的污染。罐頭食品與其它食品一樣,加工環境、機械設備、加工用水、撼料及操作人員都可能成為微生物污染源。
尤其是加工設備可能成為嗜熱性微生物的重要污染源,因此要特別注意這些方面的衛生管理.具體可參閱本書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的有關章節。
二、罐頭食品加工過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前已述及罐頭食品微主之污類的最主要的來源就是殺菌不徹底和發生漏罐,因此,控制罐頭食品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切斷這兩個污染源,這便牽涉到罐頭食品的製作工藝和殺菌規程,在保持罐頭食品營養價值和感官性狀正常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殺滅罐內存留的微生物。
盡可能減少罐內氧氣的殘留量,熱處理後的罐頭須充分冷卻,使用的冷卻水一定要清潔生。另外封罐一定要嚴,切忌漏罐發生。
三、罐頭食品貯存和銷售過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罐頭食品在貯存和銷售過程中,切忌粗暴裝卸,罐頭應貯存於清潔、乾燥、通風、陰涼的地方,不可靠熱源太近,貯存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下,有條件的可置冰櫃中存放。在貯藏和銷售過程中發現罐聽銹蝕、變形、罐壁裂縫等情況的不得出售並禁止食用。

I. 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檢測有哪些國家標准

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總則
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
GB 4789.4‐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檢驗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志賀氏菌檢驗
GB 4789.6‐2016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
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驗 副溶血性弧菌檢驗
GB 4789.8‐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檢驗
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空腸彎麴菌檢驗
GB 4789.10‐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
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溶血性鏈球菌檢驗
GB 4789.12‐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檢驗
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產氣莢膜梭菌檢驗
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蠟樣芽胞桿菌檢驗
GB 4789.15‐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黴菌和酵母計數
GB 4789.16‐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常見產毒黴菌的鑒定
GB/T 4789.17‐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肉與肉製品檢驗
GB 4789.18‐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乳與乳製品檢驗
GB/T 4789.19‐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蛋與蛋製品檢驗
GB/T 4789.20‐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水產食品檢驗
GB/T 4789.21‐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冷凍飲品、飲料檢驗
GB/T 4789.22‐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調味品檢驗
GB/T 4789.23‐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冷食菜、豆製品檢驗
GB/T 4789.24‐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糖果、糕點、蜜餞檢驗
GB/T 4789.25‐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酒類檢驗
GB 4789.26‐201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罐頭食品商業無菌的檢驗
GB/T 4789.27‐2008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鮮乳中抗生素殘留檢驗
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培養基和試劑的質量要求
GB/T 4789.29‐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檢驗
GB 4789.30‐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
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的
腸桿菌科噬體檢驗方法
GB/T 4789.32‐2002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
GB 4789.34‐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雙歧桿菌的鑒定
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乳酸菌檢驗
GB 4789.36‐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埃希氏菌 O157:H7/NM 檢驗
GB 4789.38‐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埃希氏菌計數
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糞大腸菌群計數
GB 4789.40‐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克羅諾桿菌屬(阪崎腸桿菌)檢驗
GB 4789.41‐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腸桿菌科檢驗
GB 4789.42‐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諾如病毒檢驗
GB 4789.4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微生物源酶制劑抗菌活性的測定

閱讀全文

與梭菌檢測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驗光鏡片箱使用方法 瀏覽:750
大蒜調和油食用方法 瀏覽:670
電腦風扇電源線連接方法 瀏覽:102
畫點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33
動脈血氣分析正確方法 瀏覽:555
崖柏手工去皮方法視頻 瀏覽:475
如何快速製冰的方法 瀏覽:816
電腦健康屏幕設置方法 瀏覽:42
ps中如何用通道的方法 瀏覽:3
478加499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196
電腦打不了機維修方法 瀏覽:150
發動機艙的鑒別方法 瀏覽:917
有什麼催尿的方法 瀏覽:178
如何洗腳養腎的方法 瀏覽:573
勝利兆歐表使用方法 瀏覽:139
硃砂使用方法 瀏覽:957
緩解牙疼的最快方法按摩哪裡 瀏覽:53
游完泳耳朵悶堵快速解決方法 瀏覽:944
廚房中鑒別白醋顯酸性的三種方法 瀏覽:970
折紙飛機折得最遠的簡便方法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