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動物葯敏試驗中葯物不敏感的原因有那些
獸醫臨床中的葯敏試驗
目前由各種細菌所引起的疾病給畜禽養殖業帶來嚴重經濟損失,阻礙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所以使用抗菌葯預防和治療細菌性疾病成了畜禽養殖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由於養殖過程中不科學的、盲目的濫用抗菌葯,細菌的耐葯性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不少耐葯菌株可耐受多種抗生素。由此而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它不僅使抗菌葯的療效降低,療程延長,死亡率升高和治療費用增加。這不僅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葯菌株可能會將耐葯性基因由動物轉移給人類,對人類健康也造成潛在威脅。因此,臨床上應合理應用抗菌葯,以避免或減少耐葯性的產生,而合理應用抗菌葯控制畜禽疾病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葯敏試驗指導臨床用葯,以充分發揮抗菌葯療效,並盡可能減少其不良影響。
一、什麼是葯敏試驗?
抗菌葯物敏感性試驗,簡稱葯敏試驗,是指對敏感性不能預測的分離菌株進行試驗,測試抗菌葯在體外對病原微生物有無抑製作用,以指導選擇治療葯物和了解區域內常見病原菌耐葯性變遷,有助於經驗性治療選葯。葯敏試驗是獸醫臨床工作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使用抗菌葯物治療前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
二、葯敏試驗的意義
1、可以相對快速有效地檢測病原菌對各種抗菌葯的敏感性,指導臨床合理用葯。因為實驗是在體外對已經分離的細菌進行葯敏,不需要生物載體,不需要實驗動物,操作相對簡單,成本相對降低。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方法。
2、可以對流行病學調查進行監控,控制和預防耐葯菌株的流行。因為隨著新型致病菌的不斷出現,各種致病菌對不同的抗菌葯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細菌的不同菌株對不同抗菌葯的敏感性也有差異。進行有效的葯敏試驗可以及時掌握各種新型菌種和菌株的耐葯性,對流行病學調查建立監控,同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也就可以控制和預防耐葯菌株的流行。
3、為臨床用葯提供參考依據。因為一個正確的葯敏試驗結果,可作為臨床獸醫和畜禽養殖者選用有效抗菌葯的參考。長期以來,由於各種致病菌耐葯性的產生使各種常用抗菌葯葯效下降或消失。不能很好的掌握葯物對細菌的敏感程度,不但造成葯物浪費,而且還延誤病情,給養殖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近十幾年,在肉雞生產中,為了控制大腸桿菌及某些細菌感染,一些抗菌葯物的盲目使用,導致耐葯菌株越來越多。根據已進行的大量葯敏試驗結果,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對曾經敏感的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等,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葯性,經常發現對十幾種常用抗菌葯都不敏感的菌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所以在臨床疾病防治工作中,要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應擴大常規抗菌葯種類進行葯敏試驗,根據葯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葯物,且應注意交替用葯,按療程投葯,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
獸醫臨床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擴散法和稀釋法。其中擴散法屬手工測試方法,通過測試葯物紙片或者牛津杯在固體培養基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斷細菌對該種葯物是否敏感。稀釋法包括試管稀釋法和微量稀釋法,通過測試細菌在含不同濃度葯物培養基內的生長情況,判斷其最低抑菌濃度(MIC)。
由於擴散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已經被大多數實驗室和基層單位所採用。擴散法又包括紙片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目前牛津杯法和打孔法在獸醫臨床已較少應用。以下簡單介紹紙片法。
1、葯敏紙片的製作
紙片法中使用的葯敏紙片目前市場上已有較多廠家的產品銷售。但也可根據需要自製,具體自製的方法如下:
取質量較好的定性濾紙,用普通的打孔器打成直徑6mm的圓形小紙片。取圓紙片50片放入清潔乾燥的小瓶或小平皿中,以單層牛皮紙扎口或包紮。經15磅15-20分鍾高壓滅菌後,置於37℃溫箱或烘箱中數天,使完全乾燥。按每張紙片飽和吸水量為0.01ml計,在上述含有50片紙片的小瓶內加入葯液0.5ml,不時翻動,使濾紙片將葯液均勻吸凈,一般浸泡30分鍾即可。同時在記錄葯物名稱,於37℃溫箱過夜。在溫箱或烘箱中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某些抗生素失效。青黴素、金黴素宜在低溫下真空乾燥。乾燥後即密封。切勿受潮,置陰暗乾燥處或家用冰箱中保存,有效期4-6個月。
2、葯液的制備
自製葯敏紙片時還需自行配製抗菌葯液。抗菌葯的稀釋劑通常用蒸餾水。一般可按商品葯使用說明書上的配料或飲水濃度,按1g需加多少毫升水或配多少毫克飼料,就相當於配製葯液所加蒸餾水的毫升數。如10g葯物可配50kg飼料,其換算方法為:1g本品加5000ml蒸餾水。此溶液液即為用於做葯敏試驗的葯液。
3、試驗操作方法
在超凈工作台中或酒精燈旁,用無菌棉簽或經酒精燈火焰滅菌的接種環挑取適量細菌培養物,以劃線方式將菌液均勻塗布到平皿中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然後用無菌鑷子將紙片放於固體培養基表面並輕壓,使紙片與培養基表面完全接觸。為了能准確觀察結果,要求葯敏紙片均勻分布於培養基上,位置安排適中,防止出現抑制圈重疊。一般各紙片中心相距應大於24mm,可在平皿中央貼一片,外周等距離貼5-6片。記住每種葯敏紙片的名稱。貼完紙片的平皿15分鍾後再置於37℃溫箱中培養16-24小時,觀察記錄結果。以葯敏紙片周圍沒有肉眼可見生長物區域為抑菌圈,根據抑菌圈直徑大小判斷細菌對抗菌葯的敏感性。
葯敏試驗結果判定標准
抑菌圈直徑(毫米)敏感性
>20極敏感
15-20高敏感
10-14中敏感
<10低敏感
0不敏感
實踐證明,利用自製葯敏紙片進行葯敏試驗,可以靈活選葯,與某病菌相關的葯物均可隨時製作葯敏紙片用於治療。可在本場葯品范圍內或本地區容易買到的葯品中選出最敏感的葯物。還可在短時間內選擇最佳葯品和最佳劑量,既能縮短病程,又能避免盲目用葯,減少浪費。
四、根據葯敏試驗選葯原則
完成葯敏試驗後,應根據結果選擇敏感性較高,同時價廉、易得、安全的葯物進行治療,以減少耐葯菌株,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在選擇高敏葯物時還應考慮葯物的吸收途徑。因為葯敏試驗是葯液直接和細菌接觸,而在給畜禽用葯時,必須通過機體的吸收才能使葯物發揮療效,所以在給畜禽用葯時,高敏葯物一定要配合適宜的給葯方法,並予以足夠劑量、足夠療程,才會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2、葯敏試驗結果僅為臨床選擇高敏葯物的參考。因動物機體及環境等因素影響,葯物的葯敏試驗與臨床治療效果的符合率一般為70-80%,所以也不能過分地依賴葯敏試驗。如發現療效不顯著應及時換葯。
3、葯敏試驗確定的首選葯物不是一成不變。隨著葯物使用頻率的增加及新特葯的不斷出現,細菌對原先的高敏感葯物可能不再敏感。因此,定期進行葯敏試驗了解本場細菌對抗菌葯的敏感性情況是很有必要的。
4、窄譜抗生素能解決的問題不選廣譜抗生素,一種抗生素可達到治療作用時,不要用兩種葯物聯合應用。必須應用兩種抗生素時,應選擇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的葯物。
5、避開已經使用過的葯物或其同類葯物,發病期間已用過的葯物或同類葯物一般不用。
四、影響葯敏試驗結果的因素
在以紙片法進行葯敏試驗時,以下幾方面因素可影響試驗的結果:
1、培養基:首先應根據試驗菌的營養需要選擇適宜的培養基。培養基的成分的不同,不僅影響敏感菌株的生長繁殖並可影響到抑制圈的直徑。一般細菌,如大腸桿菌及葡萄球菌可使用普通營養瓊脂;做磺胺類葯物敏感試驗時應選用無蛋白腖平板;鏈球菌和巴氏桿菌可用綿羊血瓊脂平板。其次,傾注平板時,厚度應合適(約5-6mm),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徑的培養皿,傾注培養基18-20ml為宜。培養基內應盡量避免有抗菌葯物的拮抗物質,如鈣、鎂離子能減低氨基糖苷類的抗菌活性,胸腺嘧啶核苷和對氨苯甲酸(PABA)能拮抗磺胺葯和TMP的活性。
2、細菌接種量:細菌接種量應恆定,如太多,抑菌圈變小,能產酶的菌株更可破壞葯物的抗菌活性。
3、葯物濃度:葯物的濃度和總量直接影響抑菌試驗的結果,需精確配製。商品葯應嚴格按照其推薦治療量配製。
4、培養時間:一般細菌培養溫度和時間為37℃ 12-24小時,有些抗菌葯擴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將已放好葯敏紙片的培養基先置4℃冰箱內2-4小時,使抗菌葯預擴散,然後再放37℃溫箱中培養,可以推遲細菌的生長,而得到較明顯的抑菌圈。
五、葯敏試驗存在的問題
當前進行葯敏試驗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方法學不統一,沒有標准化。
2、市場提供的葯敏試驗的培養基、葯敏紙片等缺乏嚴格質控,質量難以保證。所以還是建議按要求自製葯敏紙片。
獸醫臨床中的葯敏試驗
獸醫臨床中的葯敏試驗
目前由各種細菌所引起的疾病給畜禽養殖業帶來嚴重經濟損失,阻礙了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所以使用抗菌葯預防和治療細菌性疾病成了畜禽養殖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由於養殖過程中不科學的、盲目的濫用抗菌葯,細菌的耐葯性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不少耐葯菌株可耐受多種抗生素。由此而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它不僅使抗菌葯的療效降低,療程延長,死亡率升高和治療費用增加。這不僅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耐葯菌株可能會將耐葯性基因由動物轉移給人類,對人類健康也造成潛在威脅。因此,臨床上應合理應用抗菌葯,以避免或減少耐葯性的產生,而合理應用抗菌葯控制畜禽疾病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葯敏試驗指導臨床用葯,以充分發揮抗菌葯療效,並盡可能減少其不良影響。
一、什麼是葯敏試驗?
抗菌葯物敏感性試驗(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簡稱葯敏試驗,是指對敏感性不能預測的分離菌株進行試驗,測試抗菌葯在體外對病原微生物有無抑製作用,以指導選擇治療葯物和了解區域內常見病原菌耐葯性變遷,有助於經驗性治療選葯。葯敏試驗是獸醫臨床工作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使用抗菌葯物治療前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
二、葯敏試驗的意義
1、可以相對快速有效地檢測病原菌對各種抗菌葯的敏感性,指導臨床合理用葯。因為實驗是在體外對已經分離的細菌進行葯敏,不需要生物載體,不需要實驗動物,操作相對簡單,成本相對降低。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方法。
2、可以對流行病學調查進行監控,控制和預防耐葯菌株的流行。因為隨著新型致病菌的不斷出現,各種致病菌對不同的抗菌葯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細菌的不同菌株對不同抗菌葯的敏感性也有差異。進行有效的葯敏試驗可以及時掌握各種新型菌種和菌株的耐葯性,對流行病學調查建立監控,同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也就可以控制和預防耐葯菌株的流行。
3、為臨床用葯提供參考依據。因為一個正確的葯敏試驗結果,可作為臨床獸醫和畜禽養殖者選用有效抗菌葯的參考。長期以來,由於各種致病菌耐葯性的產生使各種常用抗菌葯葯效下降或消失。不能很好的掌握葯物對細菌的敏感程度,不但造成葯物浪費,而且還延誤病情,給養殖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近十幾年,在肉雞生產中,為了控制大腸桿菌及某些細菌感染,一些抗菌葯物的盲目使用,導致耐葯菌株越來越多。根據已進行的大量葯敏試驗結果,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對曾經敏感的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等,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葯性,經常發現對十幾種常用抗菌葯都不敏感的菌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所以在臨床疾病防治工作中,要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應擴大常規抗菌葯種類進行葯敏試驗,根據葯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葯物,且應注意交替用葯,按療程投葯,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
獸醫臨床常用的葯敏試驗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擴散法和稀釋法。其中擴散法屬手工測試方法,通過測試葯物紙片或者牛津杯在固體培養基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斷細菌對該種葯物是否敏感。稀釋法包括試管稀釋法和微量稀釋法,通過測試細菌在含不同濃度葯物培養基內的生長情況,判斷其最低抑菌濃度(MIC)。
由於擴散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已經被大多數實驗室和基層單位所採用。擴散法又包括紙片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目前牛津杯法和打孔法在獸醫臨床已較少應用。以下簡單介紹紙片法。
1、葯敏紙片的製作
紙片法中使用的葯敏紙片目前市場上已有較多廠家的產品銷售。但也可根據需要自製,具體自製的方法如下:
取質量較好的定性濾紙,用普通的打孔器打成直徑6mm的圓形小紙片。取圓紙片50片放入清潔乾燥的小瓶或小平皿中,以單層牛皮紙扎口或包紮。經15磅15-20分鍾高壓滅菌後,置於37℃溫箱或烘箱中數天,使完全乾燥。按每張紙片飽和吸水量為0.01ml計,在上述含有50片紙片的小瓶內加入葯液0.5ml,不時翻動,使濾紙片將葯液均勻吸凈,一般浸泡30分鍾即可。同時在記錄葯物名稱,於37℃溫箱過夜。在溫箱或烘箱中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某些抗生素失效。青黴素、金黴素宜在低溫下真空乾燥。乾燥後即密封。切勿受潮,置陰暗乾燥處或家用冰箱中保存,有效期4-6個月。
2、葯液的制備
自製葯敏紙片時還需自行配製抗菌葯液。抗菌葯的稀釋劑通常用蒸餾水。一般可按商品葯使用說明書上的配料或飲水濃度,按1g需加多少毫升水或配多少毫克飼料,就相當於配製葯液所加蒸餾水的毫升數。如10g葯物可配50kg飼料,其換算方法為:1g本品加5000ml蒸餾水。此溶液液即為用於做葯敏試驗的葯液。
3、試驗操作方法
在超凈工作台中或酒精燈旁,用無菌棉簽或經酒精燈火焰滅菌的接種環挑取適量細菌培養物,以劃線方式將菌液均勻塗布到平皿中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然後用無菌鑷子將紙片放於固體培養基表面並輕壓,使紙片與培養基表面完全接觸。為了能准確觀察結果,要求葯敏紙片均勻分布於培養基上,位置安排適中,防止出現抑制圈重疊。一般各紙片中心相距應大於24mm,可在平皿中央貼一片,外周等距離貼5-6片。記住每種葯敏紙片的名稱。貼完紙片的平皿15分鍾後再置於37℃溫箱中培養16-24小時,觀察記錄結果。以葯敏紙片周圍沒有肉眼可見生長物區域為抑菌圈,根據抑菌圈直徑大小判斷細菌對抗菌葯的敏感性。
葯敏試驗結果判定標准
抑菌圈直徑(毫米)敏感性
>20極敏感
15-20高敏感
10-14中敏感
<10低敏感
0不敏感
實踐證明,利用自製葯敏紙片進行葯敏試驗,可以靈活選葯,與某病菌相關的葯物均可隨時製作葯敏紙片用於治療。可在本場葯品范圍內或本地區容易買到的葯品中選出最敏感的葯物。還可在短時間內選擇最佳葯品和最佳劑量,既能縮短病程,又能避免盲目用葯,減少浪費。
四、根據葯敏試驗選葯原則
完成葯敏試驗後,應根據結果選擇敏感性較高,同時價廉、易得、安全的葯物進行治療,以減少耐葯菌株,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在選擇高敏葯物時還應考慮葯物的吸收途徑。因為葯敏試驗是葯液直接和細菌接觸,而在給畜禽用葯時,必須通過機體的吸收才能使葯物發揮療效,所以在給畜禽用葯時,高敏葯物一定要配合適宜的給葯方法,並予以足夠劑量、足夠療程,才會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2、葯敏試驗結果僅為臨床選擇高敏葯物的參考。因動物機體及環境等因素影響,葯物的葯敏試驗與臨床治療效果的符合率一般為70-80%,所以也不能過分地依賴葯敏試驗。如發現療效不顯著應及時換葯。
3、葯敏試驗確定的首選葯物不是一成不變。隨著葯物使用頻率的增加及新特葯的不斷出現,細菌對原先的高敏感葯物可能不再敏感。因此,定期進行葯敏試驗了解本場細菌對抗菌葯的敏感性情況是很有必要的。
4、窄譜抗生素能解決的問題不選廣譜抗生素,一種抗生素可達到治療作用時,不要用兩種葯物聯合應用。必須應用兩種抗生素時,應選擇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的葯物。
5、避開已經使用過的葯物或其同類葯物,發病期間已用過的葯物或同類葯物一般不用。
四、影響葯敏試驗結果的因素
在以紙片法進行葯敏試驗時,以下幾方面因素可影響試驗的結果:
1、培養基:首先應根據試驗菌的營養需要選擇適宜的培養基。培養基的成分的不同,不僅影響敏感菌株的生長繁殖並可影響到抑制圈的直徑。一般細菌,如大腸桿菌及葡萄球菌可使用普通營養瓊脂;做磺胺類葯物敏感試驗時應選用無蛋白腖平板;鏈球菌和巴氏桿菌可用綿羊血瓊脂平板。其次,傾注平板時,厚度應合適(約5-6mm),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徑的培養皿,傾注培養基18-20ml為宜。培養基內應盡量避免有抗菌葯物的拮抗物質,如鈣、鎂離子能減低氨基糖苷類的抗菌活性,胸腺嘧啶核苷和對氨苯甲酸(PABA)能拮抗磺胺葯和TMP的活性。
2、細菌接種量:細菌接種量應恆定,如太多,抑菌圈變小,能產酶的菌株更可破壞葯物的抗菌活性。
3、葯物濃度:葯物的濃度和總量直接影響抑菌試驗的結果,需精確配製。商品葯應嚴格按照其推薦治療量配製。
4、培養時間:一般細菌培養溫度和時間為37℃ 12-24小時,有些抗菌葯擴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將已放好葯敏紙片的培養基先置4℃冰箱內2-4小時,使抗菌葯預擴散,然後再放37℃溫箱中培養,可以推遲細菌的生長,而得到較明顯的抑菌圈。
五、葯敏試驗存在的問題
當前進行葯敏試驗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方法學不統一,沒有標准化。
2、市場提供的葯敏試驗的培養基、葯敏紙片等缺乏嚴格質控,質量難以保證。所以還是建議按要求自製葯敏紙片。
3、因需要先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所以葯敏試驗報告出結果時間長,檢驗與臨床缺乏溝通,對於基層獸醫站或養殖場,葯敏結果不能滿足臨床治療要求,容易延誤治療時機。但根據有關報道,也可進行簡易的葯敏試驗,方法如下:無菌取病死畜禽的部分肝、脾等組織,按1:5加生理鹽水研磨製成懸液,靜置5分鍾,用無菌吸管吸懸液,加兩滴於營養瓊脂板上,塗布均勻,5分鍾後貼上葯敏試紙,培養、觀察抑菌圈大小。
4、對於部分營養需求較高的細菌或微生物,如鏈球菌和支原體,臨床上較難培養,限制了葯敏試驗的應用。
5、部分養殖場或基層獸醫站缺乏做細菌分離培養和葯敏試驗的意識。絕大多數養殖者或技術人員是在沒有明確微生物學診斷的情況下使用抗菌葯物,養殖場規模越小,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做的越少,有的養殖場輪翻使用多種抗菌葯物而不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致使療效不佳,治療時機延誤和葯品的浪費。一些病例用葯前不做葯敏試驗,而是在大量使用多種抗菌葯物療效不明顯時才想起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而此時細菌已對多種抗菌葯產生耐葯性。
② Etest法是什麼
葯敏紙片法用來測試MIC的方法
③ 簡述K-B紙片瓊脂擴散法原理及影晌因素。
K-B紙片瓊脂擴散法原理:將含有定量抗菌葯物的紙片貼在已接種測試菌的瓊脂平板上。紙片中所含的葯物吸取瓊脂中的水分溶解後不斷地向紙片周圍區域擴散形成遞減的梯度濃度。在紙片周圍抑菌濃度范圍內測試菌的生長被抑制,從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測試菌對測定葯物的敏感程度,並與該葯對測試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呈負相關關系,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影響紙片法葯敏試驗結果的因素有:1培養基的質量,如pH、深度、硬度和表面濕度等。對每批商品化或自配MH瓊脂必須用標准質控菌株進行檢測,合格後方能使用;2葯敏紙片的質量,含葯量和保存方式;3接種菌量正確與否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取決於麥氏比濁標準的配製,正確使用和保存;4試驗操作質量;5孵育條件,溫度和時間;6抑菌圈測量工具的精度;7質控標准菌株本身的葯敏特性是否合格,有無變異。
④ 生化鑒定of怎麼配製
不同細菌所具有的酶系統各不相同,對營養物質的利用能力各異,它們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也不同,通常用化學或生物化學方法檢測細菌的代謝產物,有助於細菌屬、種的鑒定。這種利用生化方法來鑒別細菌的實驗,稱之為細菌生化反應,是鑒定細菌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本次實驗,要求熟悉常用生化實驗原理,掌握其方法、結果判定及其意義。
1 單糖發酵實驗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類的能力有很大差別,有的能利用有的不能利用,能利用者,又可分為產氣或不產氣。可用指示劑及各種發酵管進行檢測。
本實驗主要是檢查細菌對各種糖、醇和糖苷等的發酵能力,從而進行各種細菌的鑒別。每次生化實驗,常需同時接種多管不同生化反應管。根據生化反應管的不同加不同指示劑,常用的指示劑有酚紅、溴甲酚紫,溴百里酚藍等。
【材料】
1.菌種:大腸埃希菌、傷寒沙門菌
2.培養基:葡萄糖、乳糖發酵管(內置倒管)或半固體培養基
【方法】
無菌操作,用接種環將上述兩種細菌接種葡萄糖及乳糖發酵管各一支;若為液體培養基,用接種環沾取少許細菌接種,置37℃培養18~24小時後觀察結果。觀察培養基顏色有無改變,小倒管中有無氣泡;若為半固體培養基,則用接種針接種,觀察穿刺線、管壁及管底有無微小氣泡,細菌有無動力,有動力時,細菌在培養基中沿穿刺線呈毛刷樣生長。
【結果】
觀察結果時,首先確定有無細菌生長,有細菌生長時,培養基常呈混濁狀。然後確定細菌對糖類分解情況,如發酵糖類產酸,則培養基中酸鹼指示劑變成其酸性顏色,可用「+」號表示。如發酵糖類產酸又產氣,此時培養基除變色外,在倒置小管中有氣泡出現,可用「 」表示。如細菌不分解該糖時,則指示劑不變顏色,倒置小管無氣泡,以「-」表示之。注意實驗時仔細觀察兩種細菌對兩種糖的發酵情況,並記錄好結果。
2 IMViC實驗
通常將吲哚實驗(I)、甲基紅實驗(M)、VP(Vi)實驗、枸櫞酸鹽利用實驗(C)稱為IMViC實驗,主要用於鑒別腸桿菌科各個菌屬,特別是大腸埃希菌和產氣腸桿菌的鑒別。
一、靛基質實驗
某些細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腖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等產物。吲哚可用顯色反應檢測,吲哚能與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結合,生成紅色化合物玫瑰吲哚。
實驗證明靛基質試劑可與17種不同的靛基質化合物作用而產生陽性反應,實驗前若先用二甲苯或乙醚等進行提取,再加試劑,只有靛基質或5-甲基靛基質在溶液中呈現紅色,因而結果更為可靠。
【材料】
1.菌種:大腸埃希菌,產氣腸桿菌斜面培養物
2.培養基:蛋白腖水培養基
3.試劑:吲哚試劑
【方法】
將上述兩種細菌分別接種於蛋白腖水培養基中,置37℃培養18~24小時後,沿管壁緩慢加入吲哚試劑0.5 mL(2~3滴),使試劑浮於培養物表面,形成兩層,立即觀察結果。
【結果】
兩液面交界處呈現紅色時為陽性,無變化者為陰性。
二、甲基紅實驗
有些細菌能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丙酮酸繼續分解生成乳酸、甲酸、乙酸等產物,由於產生大量有機酸,培養基pH下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紅指示劑時呈現紅色。而有些的細菌如產氣腸桿菌,由於分解葡萄糖時產酸量少,加上產生的酸進一步轉化為其它物質如醇、酮、醛等,培養基的pH維持在5.4以上,加入甲基紅指示劑時呈黃色。甲基紅為酸性指示劑,pH變色范圍為4.4~6.0。故在pH 5.0以下,隨酸度增加而顯紅色,在pH 5.0以上,則隨鹼度增加而呈黃色,在pH5.0或上下接近時,可能變色不明顯,此時應延長培養時間,重復一次實驗。
【材料】
1.菌種:大腸埃希菌,產氣腸桿菌斜面培養物
2.培養基: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
3.試劑:甲基紅試劑(pH變色范圍為4.4~6.0)
【方法】
將兩種細菌分別接種於上述培養基中,置37℃恆溫箱中培養18~24小時後,各取2 mL培養液,加入甲基紅試劑2滴,輕搖後觀察。
【結果】
出現紅色反應為甲基紅實驗陽性,黃色為甲基紅實驗陰性。
三、VP(Voges-Proskauer)實驗
某些細菌在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中能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丙酮酸縮合,脫羧生成乙醯甲基甲醇,後者在強鹼環境下,被空氣中O2氧化為二乙醯,二乙醯與蛋白腖中的胍基化合物反應生成紅色化合物,稱V-P(+)反應。本實驗一般用於腸桿菌科各菌屬的鑒別。用於芽胞桿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細菌鑒別時,普通培養基中的磷酸鹽因阻礙乙醯甲基甲醇的產生,操作時應省去或以NaCl代替。
【材料】
1.菌種:大腸埃希菌,產氣腸桿菌斜面培養物
2.培養基: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基
3.試劑:VP試劑(6% α-萘酚乙醇溶液,40% 氫氧化鉀溶液)
【方法】
將細菌分別接種於上述培養基中,置37℃恆溫箱中培養24~48小時後,分別取2 mL培養物,加入6%α-萘酚乙醇溶液1 mL,再加入40%氫氧化鉀溶液0.4 mL,充分振盪後,室溫下靜置5~30分鍾觀察結果。
【結果】
呈紅色反應為陽性,如無紅色出現,且置37℃4小時仍無紅色反應者為陰性。
本實驗常與甲基紅實驗一起使用。本實驗陽性,甲基紅實驗陰性,反之亦然。
四、枸櫞酸鹽(Citrate)利用實驗
枸櫞酸鹽培養基中不含任何糖類,枸櫞酸鹽為唯一碳源,磷酸二氫銨為唯一氮源。如果細菌能利用銨鹽作為唯一氮源,並能利用枸櫞酸鹽作為唯一碳源,則可在此培養基上生長,分解枸櫞酸鈉,生成碳酸鈉,使培養基變鹼,此時培養基中的溴麝香草酚藍指示劑由綠色變為深藍色。
【材料】
1.菌種:大腸埃希菌,產氣腸桿菌斜面培養物
2.培養基:枸櫞酸鹽斜面培養基
【方法】
將細菌分別接種於上述培養基斜面上,於37℃培養1~4天,每日觀察結果。
【結果】
培養基斜面上有細菌生長,而且培養基由綠色變深藍色者為陽性;無細菌生長,培養基顏色不變,保持綠色為陰性。
觀察並記錄以上實驗結果。
3 硫化氫實驗
有的細菌能分解培養基中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生成硫化氫,硫化氫遇鉛或鐵離子形成黑色的硫化鉛或硫化亞鐵沉澱物。該實驗在腸桿菌科的細菌生化鑒別中有重要作用。
【材料】
1.菌種:大腸埃希菌,普通變形桿菌。
2.培養基:醋酸鉛或克氏鐵瓊脂培養基。
【方法】
將細菌分別接種於上述培養基中,置37℃恆溫培養箱中培養1~2天後,觀察並記錄結果。
【結果】
醋酸鉛培養基出現黑色沉澱為陽性。不變色為陰性。克氏鐵瓊脂在底層和斜面交界處出現黑色沉澱者為陽性,不變色為陰性。普通變形桿菌:+,大腸埃希菌:-。
4 脲酶實驗
有些細菌能產生脲酶,分解尿素產生2個分子的氨,使培養基變為鹼性,使酚紅呈現粉紅色。脲酶不是誘導酶,因而不論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細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最適pH為7.0。主要用於腸桿科細菌的鑒定。
【材料】
1.菌種:大腸埃希菌、普通變形桿菌。
2.培養基:尿素培養基
【方法】
將細菌分別接種於尿素培養基中,置37℃恆溫培養箱中培養18~24小時後,觀察並記錄結果。
【結果】
培養基變紅色者為陽性,不變色者為陰性。
5 微生物自動分析
常規細菌學檢查,需首先將標本進行分離純化,取純化後的細菌進行一系列的鑒定,包括形態學檢查、生化反應、血清學反應等,由於手續煩瑣,分析周期長,且由於是手工操作,造成質量難已保證,雖然後來出現了各種商品化的檢測試劑及培養基,但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20世紀70年代後,微生物學家與工程技術人員密切合作,發明製造了許多快速的細胞培養分析系統,使原來緩慢煩瑣的手工操作變成了簡單的自動化操作,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培養陽性率。
一、微生物自動分析的原理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系統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動血液培養檢測和分析系統,即檢測血標本中是否有細胞存在;另一類是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葯敏系統,即將分離的細菌進行生化實驗加以鑒定,並進行抗生素的敏感性實驗。
(一)自動血培養檢測及分析系統的工作原理
自動血培養儀的工作原理分為以下三種:
1. 檢測培養基導電性質和電壓的變化進行微生物的分析
培養基中因含不同電解質而具有一定的導電性,微生物在生長代謝過程中可產生質子、電子和各種帶電荷的原子團[如在液體培養基中二氧化碳(CO2)轉變成CO3-],通過電極檢測培養基的導電性或電壓改變即可判斷有無細菌的生長。
2. 應用測壓原理進行微生物的分析鑒定
很多需氧菌在胰酶消化大豆肉湯中生長時,由於需消耗培養瓶中的氧氣,故首先表現為吸收氣體,而厭氧細菌生長時,最初無吸收氣體的現象,僅表現為產生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CO2)],因此利用培養瓶內氣體壓力的改變即可檢測微生物的生長情況。
3. 利用光電原理監測的細菌檢測和分析系統
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終代謝產物二氧化碳(CO2),引起培養基pH下降,氧化還原電位的改變,利用光電比色檢測血培養瓶中某些代謝產物量的改變即可判斷有無微生物的生長。
(二)細菌自動鑒定及葯敏系統
1.工作原理
(1) 鑒定原理
採用數碼鑒定原理。如VITEK-AMS中每個用於鑒定的測試卡內有30項生化反應,每3項生化反應為一組,第1項生化反應陽性值為「4」,第二項反應陽性值為「2」,第三項反應陽性值為「1」,各項反應陰性記為「0」。將每組3項反應的陰、陽性結果轉換成數值並相加,如3項生化反應全部為陽性,其組值為「7」。第1、3項生化反應為陽性,組值為「5」,依此類推。將各組反應的組值相加,30項生化反應可得到一組10位數的生物數碼,在鑒定時有時還需外加補充實驗,共可獲得11位生物數碼。而MicroScan的WalkAway系列則採用8進制計演算法分別將28個生化反應轉換成8位生物數碼。計算機系統自動將這些生物數碼與碥碼資料庫進行對比,獲得相似鑒定值。
微生物自動鑒定系統的鑒定板包括常規革蘭陽(陰)性板和快速熒光革蘭陽(陰)性板兩種,其檢測原理各不相同,常規革蘭陽(陰)性板對各項生化反應結果(陰性或陽性)的判定是根據比色法的原理,將菌種接種到鑒定板後進行培養,由於細菌各自的酶系統不同,新陳代謝的產物也有所不同,而這些產物又具有不同的生化特性,因此各生化反應的顏色變化各不相同。儀器自動定時測定每一生化反應孔的透光度,當生長對照孔的透光度達到終點閾值時,指示已完成反應。快速熒光革蘭陽(陰)性板則根據熒光法的鑒定原理,熒光物質均勻地混在培養基中,將菌種接種到鑒定板後,通過檢測熒光底物的水解、底物被利用後的pH變化、特殊代謝產物的生成和某些代謝產物的生成率來進行菌種的鑒定。
(2) 葯物敏感實驗的測試原理
葯敏測試板的葯物敏感性實驗的實質是微型化的肉湯稀釋實驗,採用回歸法測定最低抑菌濃度(MIC)。每一種葯物一般選用3種不同葯物濃度,儀器每隔一定時間自動測定小孔中細菌生長狀況,得出待檢菌在各葯物濃度的生長斜率,經回歸分析得到MIC值,並根據NCCLS標准得到相應敏感度。
葯敏測試板也分為常規測試板和快速熒光測試板兩種。常規測試板的檢測原理為比濁法,即由於細菌生長情況不同而引起菌液濁度的變化,通過檢測濁度來確定MIC值;快速熒光測試板的檢測原理為熒光法,通過檢測熒光的增加間接地測定MIC值。
二、大腸桿菌的自動分析儀分析
【材料】
1.MicroScan主機:MicroScan微生物自動分析系統主要由主機,軟體系統,各種鑒定板(革蘭陽性板、革蘭陰性板,酵母菌板、厭氧菌板及HNID板),各種葯敏實驗板,專用取菌針, RENOK系統(用於將細菌懸液加入各種反應板中)等。
2.大腸桿菌肉湯培養物
3.革蘭陰性菌鑒定板
4.革蘭陰性葯敏板
5.專用取菌針
【方法】
1. 從包裝中取出反應板,要注意包裝內如沒有乾燥劑或板的外包裝有破損均不可使用。
2. 氧化酶實驗:在接種板前,先進行氧化酶實驗,把結果記錄在對應的工作單上。
3. 細菌懸液的配製:使用一校準過的專用取菌針沾取3~5個菌落,用環狀的蓋帽將針邊緣上多餘的細菌刮掉,將取菌針插入專用的prompt接種水瓶中,徹底混勻再接種。
4. 應用專用的RENOK系統在板孔中接種細菌懸液,每孔105~115 μL。
5. 滴加無菌礦物油:在GLU、URE、H2S、LYS、ARG、ORN和DCB孔中加入三滴礦物油。
6. 加密封條:對氧化酶陽性細菌,在CIT、MAL、ONPG、TAR、ACE、CET、OF/G和DCB孔上放置密封條,在DCB孔上密封條留一1/4英寸的定位孔。
7. 培養:將板置35℃非CO2培養箱中培育16小時左右。
8. 讀板:將板置MicroScan測試設備中讀板,計算機自動列印結果。
【注意事項】
1. 如果幹板是儲存於冰箱中,則要立即從錫紙包裝中取出干板,並讓其平衡至室溫後再水化,然後再加一干凈的蓋,已打開包裝的板應在同一天內使用。
2. 接種時,同時將被試懸液劃線接種到一血平板上,16~20小時培養後,如果平板上出現兩種或以上菌落形態,則必須重新測定。
3. 加礦物油時,孔中的培養基必須被礦物油完全封蓋,但不能使礦物油流出孔外。
4. 孵育時,為防止水分蒸發,在反應板上放置一塊干凈的蓋板。
5. 讀板前,用不含棉纖維的清潔紙將板底部抹凈。
6. 生長質控孔(G孔)無菌生長時不要讀板、控制孔(C孔)出現細菌生長或G孔無菌生長時不要讀取葯敏結果。
⑤ 棋盤法是什麼
棋盤法是一種概率的計算方法,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計算雜交後代基因型和表型概率分布的方法。
棋盤法(Punnett square)的優點是准確可靠,缺點太煩瑣,不適合多對基因的組合,如四對基因,配子類型有32種,將有1024種組合81種基因型,畫起來太不方便,且容易出錯,所以人們採用了比棋盤法要更為簡便的分析法來推測。
棋盤稀釋法
棋盤稀釋法包括微量棋盤稀釋法、試管棋盤稀釋法和瓊脂棋盤稀釋法三種,其中微量棋盤稀釋法為最常用的聯合葯敏方法之一。它常使用96孔無菌微孔板,每種抗菌葯物最高從2倍MIC濃度開始用滅菌MH肉湯倍比稀釋,一般取6~8個稀釋度左右,
各取50μl分別排列在平板的行與列上,然後在無菌微孔板中加入100μl菌液,使最終接種量為5×105CFU/ml,過夜培養,無細菌生長的最低葯物濃度為MIC。通過計算部分抑菌濃度指數(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判斷相互作用。
⑥ 如何測麥克風靈敏度
麥克風靈敏度一般在94 dB的聲壓級(SPL)(或者1帕(Pa)壓力)下,用1 kHz正弦波進行測量。
麥克風在該輸入激勵下的模擬或數字輸出信號幅度即是衡量麥克風靈敏度(該基準點只是麥克風的特性之一,並不代表麥克風性能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