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論語分享第76篇: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lǚ)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11.19)
孔子說顏回的德行修養已經到達了極高的境界,可惜的是兩手空空,家裡一貧如洗。
子貢愛折騰,整天做買賣。每次一猜就能中。
打工的時候要想創業,最好的方法是不停地折騰。
只有閑不下來,遇到事情喜歡反著想,創新而不守舊,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人,才是比較適合創業的。
子貢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者。
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1、有意識地訓練創新創業的能力,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堅持覺察身邊的人和事,從細節處發現不協調的地方,這些就是創新的方向和思路。
就好像你去一個地方,會有好幾條路可以走,至於你想走那條,那就得你自己選擇了。出現問題,會有幾種或者多種解決的方法,這也得你自自去生之選擇了!
3. 為什麼對待同一個問題會有兩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政治
依法解決和協調解決是常用的一個問題用兩種不同辦法解決的手法,用法律解決最公平,但有時侯會留下社會矛盾,協調解決法律尊嚴打了折扣,但人民比較滿意,所以兩種方法都有人支持,但形成了執法的復雜性和給腐敗留下了空間。
4. 數學建模中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時,將所有的方法都寫上比較好還是只寫一個比較好
建議樓主著重寫一個較優的解決方法。
因為建模的題目一般都是開放的,解決方法肯定是多樣化,但是不要忘記建模的初衷,就是要一份最優的方案。當然也有可能殊途同歸,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最終最優的結果。
如果你有多種不同解決方法時,建議你通過運算復雜程度、運算結果、處理手段都多方面分析選出自己的最好方法。實在不願意舍棄某個方法的話,你可以寫在模型評價里。
從讀者的角度說,肯定是想看你的主要思想,如果你寫多個方法,你讓讀者如何適從呢。
更重要的是,建模都是有難度的,你能知道自己能得到兩個或者更多的解決方法?很多參賽隊伍三天都未必能拿出一個結果的額。
純手打,個人之見,經驗之談,滿意請採納哦,謝謝。
5. 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是創新嗎
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當然是創新了。可見這個人應該是才思敏捷,刻苦鑽研。,而且能達到舉一反三。所以才有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6. 同一個問題,換一個角度,就會有不同的答案;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有多種多樣。
同中求異法
這是一種與求同式相對應的思維方法。即指對同一問題可不依常規,而從多方尋求答案的分析性思維方式。它鼓勵人們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答案,力求提出個人獨特的見解。它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既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又能使思維起點和過程都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從而擺脫傳統的窠臼,提出新的見解。如以「時間就是財富」為題作文,除審視時間與財富之外,還思考時間與紀律、勝利的關系,審查時間與知識、智慧的關系,考查時間與社會道德、精神文明的關系,審視時間與個人成長的關系等等。這樣就可能拓寬思路,寫出文章也自然不會流於模式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02f0890100d2z3.html
僅供參考
7. 生活與哲學課本中為什麼同一問題會有不同的解方法
1、看待問題的標准不一樣;
2、生活中的解決方法都是表面,哲學是分析問題原因,告訴你根本解決方案。
8. 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有不同的處理辦法,帶來不同的結果。
1、記得上初中的時候,一次數學老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大白圈,然後指著黑板問我們看到了什麼?我們一塊回答:一個白點。老師驚訝地說:只有一個白點么?連這么大的一塊黑板都沒看到嗎?
2、有一天,短跑冠軍小兔在跑到河邊時遭到了狼的襲擊,因不會游泳險些被狼吃掉,但最終脫險。動物協會因此舉辦了一個「游泳」培訓班,鴨子當教練,來培養小動物們的游泳本領。可小兔子和小松鼠卻怎麼也學不會。評論員青蛙說:「逃生的本領有很多種,小兔可以學鑽洞,而小松鼠則可以學上樹呀!」
3、觀察角度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不同:一枚硬幣,正面看的人,看見的是字。背面看的人,看見的是人頭。
4、半杯水。積極角度:至少還剩半杯水,可以喝。消極角度:就剩半杯水,不夠喝。
5、一家公司的推銷員先後到一個落後的地區考察市場,第一個去的人看後搖頭嘆息,給公司回復:這兒的人都是赤腳,根本不穿鞋,怎麼可能賣的出去呢?於是空手而回;
第二個去的人一看,大喜過望,給公司回復:太好了,這兒的人還赤腳,市場很大,大家都有買鞋的潛力,於是建議公司給人們免費贈送一部分鞋,等當地的人們有穿鞋的習慣,感覺赤腳的不便時,賣鞋就順理成章了,結果滿載而歸。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有不同的處理辦法,帶來不同的結果。
9. 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策略可以用什麼法尋找最優方案
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策略,可以用列舉法選擇最優方案。
四年級數學學習方法建議: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
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
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
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10. 學生解決問題出現了不同方法結論,教師應該怎麼做
一、解決問題與傳統應用題的區別:
對於應用題教學,我們都熟悉它的結構、類型以及解題思路、方法等。新課程改革以來,把「應用題」改為「解決問題」,「應用題」也不再單獨的安排一些單元,而是把解決問題貫穿到四個學習領域之中。那麼應用題與解決問題到底有何區別呢?我引用吳正憲老師的一段文字和大家分享一下。1. 重視過程的教學:應用題更多的強調盡快獲得答案;而解決問題是強調一個過程,就是尋求解決問題方式方法的過程。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比獲得一個結論本身來的更重要。2.不僅僅依附一個知識點:應用題往往是結合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例如今天講加法,就是加法應用題,明天學乘法是乘法應用題,應用題常常是依附在某一個知識點的背景下;而解決問題是強調針對具體的一個真實的情景,它更多的強調綜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今天講完加法後,解決問題的情景它可能不局限於用加法,也不局限於用減法,它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它是不僅僅依附於某一個知識點的。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用題教學把應用題歸成類,集中一類問題進行思考,強調速度和技巧;而解決問題強調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換句話說就是在一種新的情境中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問題更具挑戰性,可能一個問題跟著一個問題。學生面臨具體情境不同,問題就不同,學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它更具有挑戰性,更具有新意。4.問題的開放性和多元性:解決問題強調廣泛性,即從生活中來、從兒童已有的經驗出發、從現在的科技、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煉問題。問題本身的開放性和多元性也是其很重要的一個特徵。這是吳老師對應用題與解決問題之間區別的一段解讀。搞清楚他們的區別後,針對目前解決問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制定了小專題: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目前「解決問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作為教師,如何教學解決問題的內容?受老教材「應用題」教學的影響,對「解決問題」如何處理存在疑惑,現在解決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了,不單純局限在文字敘述題了;不再去抓題型教育,不再完全按照應用題的結構來進行分析,條件和問題都開放了。作為教師如何去引導孩子,如何教學這部分知識,很難把握。
2、作為學生,在讀懂題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存在問題:題目的呈現方式大多是都是圖文並茂,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眾多的信息,學生不能夠有效地提取出來,不能夠准確地把圖畫信息轉化成文字信息,有的孩子就把圖畫的信息遺漏了。同時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3、教材中沒有給學生清晰的分析,第一步算什麼,第二步算什麼,學生中出現了會寫不會說的現象,如何處理?
三、對本內容的理解:
新課程中對解決問題的呈現方式給孩子和老師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間!現在的解決問題不在是單純的計算技巧的教學,而是更具有實戰性、挑戰性、更接近實際生活。它不是簡單的停留在「你是怎樣想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過程中,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整理信息、如何處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等等,他都是橫亘在教師和學生面前的一道坎,然而在跨越這到坎的同時,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提高和鍛煉。另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留給教師的空間更大了,只要教師稍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很多的問題里都有可深入研究的問題。如在三年級上冊有一道有關買票的問題,在解決問題後,我又追問學生:在什麼情況下買集體票比較省錢,什麼情況下需要各買各的,為什麼?這樣,這類型題目的解題模型已經在孩子腦海中有了記憶,更為值得珍惜的是,學生真正在課堂上積累了生活經驗。以上是我對解決問題的淺顯理解。
四、具體的做法:
1、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於解決問題,《標准》中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是:「能在教師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首先,以例題中提供的學校生動活潑的內容為素材,展示實際活動學校開運動會中的計算問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從學校生活選材,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利於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的理解。教學例題時,我採用「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反思——比較異同」模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同一問題由於觀察點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在得的出答案後,我並沒有滿足,而是讓學生反思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他們在經歷的同時,總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從已知信息入手,先選取兩個相關聯的信息提出問題,算出中間量,再把中間量當作已知信息和餘下的信息經過運算得出答案。如:學生根據「每行有10人,每個方陣有8行,」可以算出一個方陣有幾人這個中間量,然後再乘3就可以得到答案。選找兩個相關聯的信息,可以算出一個中間量,然後和另一個信息經過運算得出結論,這也是這類問題解決時比較快捷、簡便的方法。另外我在收集信息時,每出示一題都注意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如:學生由於觀察不深入,沒有發現3個方陣這個信息,學生補充後,我讓學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完整的敘述信息,,又如第3題中信息過多導致學生選取信息混亂,也就是說學生在篩選信息的過程中存在困難。我就讓學生以班為單位發揮集體的力量,交流篩選收集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有與同伴交流的體驗。這樣做既然讓學生經歷了,又有所收獲,而不是停留在解題的表面現象上,即解題技巧上,我想這也是《課標》中將應用題改為「解決問題」的目標吧。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教材呈現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注意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因此我在每一個問題中都鼓勵學生展示不同的解決辦法,使學生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比如說:例題中可以先算一個方陣的,也可以先算3個方陣有多少行,還可以橫著看先算一行共多少人…做一做中可以…(舉例)另外,練習中的習題,有的情景圖中蘊涵有解決問題的多種信息,揭示了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選擇信息,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第3題,學生可以從先算出每層多少瓶入手解決問題,也可以從先算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決問題,還可以……做一做中,學生可以先算一盤有多少個雞蛋,也可以先算有多少行,甚至還可以把8盤雞蛋分成好幾個部分來算,這完全取決於學生觀察思考的角度。這些習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尋找一種或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與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意識。
3、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簡單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提供的需要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擴大了,提供的信息數據范圍擴大了。教學時,我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採用獨立嘗試、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如,出示例題後我並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方法,通過在組內和班內交流,使學生能將所想與所做統一起來,達到心、手、口的統一。
4、重視讓學生說思考過程。
在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在匯報時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或者和同桌、在小組里說說思考過程,達到讓學生能寫出來就能說出來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本堂課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對於解決問題的教學,我還有許多的困惑,提出來請大家幫忙出出主意。
1、解決問題還用象以前應用題那樣分類嗎?如果不分類,那麼學生中將近三分之一的孩子依然對解決問題一塌糊塗,這該如何解決?
2、解決問題還要不要給孩子分析數量關系?
3、解決問題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問題的出現也以圖文形式出現,該學的知識例題不出現,使學生主線不清晰,比如說今天的連乘應用題,孩子連最基本的敘述題意,也就是收集信息都存在很大困難。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4、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寫算式不會說思考過程,出現了說、想分家的現象,那麼還需不需要讓學生寫以前所說的小標題?
5、分析法和綜合法這兩種有效的分析方法還給學生講嗎?講,有牽著學生鼻子走的嫌疑,不講,學生的解題能力下降?如何處理這兩者的矛盾?
6、新理念強調過程,而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敘述,單從算式看,存在一定偏差,而家長教師都感覺學生能力下降,如何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009年4月24日「兩地」「五校」教學研討會)
(附教學設計)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慣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2、通過學生合作、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能力。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口
1、公園舉行花卉展覽,擺了6排菊花,每排5盆,一共擺了多少盆?
2、學校運動會上,三年級6個班舉行跳繩比賽,每班選10加,一共要選多少加?
3、學校組織廣播操比賽,同學們站成8行,每行10人,()
4、學校組織廣播操比賽,同學們站成3個方陣,每個方陣有8行,()
二、學習新知:
1、出示情景圖,學生收集信息。並根據收集的信息提出問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2、解決問題
先讓學生自主列式解決,再小組交流方法。匯報。
1、3個方陣有多少行?
8×3=24(行)
2、3個方陣有多少人?
24×10=240(人)
綜合: 8×3×10
=24×10
=240(行)
可能有以下幾種方法:
1、每個方陣有多少人?
8×10=80(人)
2、3個方陣有多少人?
80 ×3=240(人)
綜合: 8×10×3
=80×3
=240(人)
1、3個方陣一行共有多
少人?
3×10=30(人)
2、3個方陣有多少人?
30 ×8=240(人)
綜合: 3×10×8
=30×8
=240(人)
學生匯報時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同時教師課件演示每種思考方法。
3、比較異同:
比較三種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組討論)
指名匯報。相同:都是乘法解決的問題。不同點:先求的問題不同。
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