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紫砂壺辨別:機車壺手拉坯壺不可能有刻繪是真是假
假的,但這壺也有年頭了,起碼十幾年了,成型工藝是注漿的,而且都沒有修過,身桶嘴把接頭都沒有處理,很粗糙,原來很多的,才幾塊錢一把,一天出來幾百把很輕松的,現在沒人做了,雖然還有注漿壺但現在做的很精細,不懂的人看不出來,反而機車壺手拉壺大行其道!
B. 如何鑒別噴漿工藝做成的紫砂壺
從工藝學的角度說,當然無可厚非,關鍵是這種噴漿的目的為何,即這種工藝用做什麼。這就好像一個人拿著菜刀在廚房切割,評價操刀者的肯定是刀工如何,但如果你拎著菜刀在鬧市左顧右盼,來找你的肯定就不是開飯店的人,而是警察了。菜刀只是工具,但用做干什麼卻決定著菜刀的性質:用作切菜,是工具,用作行凶,是證據。 如果外衣足夠好,沒人會再在外面套上一層,之所以再套上一層,肯定是裡面的衣服不夠好,或者就是為了掩飾。之所以穿外衣,其目的不是裝飾就是掩飾。這個道理很簡單。 紫砂的材質特點之一,就是成品可以素麵素心,獨立成器。紫砂文化的核心就建立在紫砂這個品性之上,那就是真誠。所以,本人認為,噴漿工藝施於紫砂,不僅不是工藝要求,而且是違背紫砂道德的。 許多紫砂從業人會極力肯定噴漿工藝的工藝價值,但卻會極力否認自己的作品進行過噴漿處理。為何?如今紫砂市場上(特別是低端市場)經過噴漿的所謂紫砂壺比比皆是,但是哪個紫砂藝人或商人在銷售時主動承認自己的壺是經過噴漿處理的? 噴漿(注意,我說的是噴漿,而不是粉漿),只用在注漿成型和拉坯成型這兩種成型工藝製作的半成品(生坯)上。從工藝條件上說,砂,是無法注漿成型、拉坯成型的,或者說,很難(必須對材質進行特殊的處理,即在砂裡面添加介質,常見的為液體水玻璃)。作為一種獨立材質,能注漿成型、拉坯成型的,只有粘土,即泥,而不是砂。 能用普通粘土製作紫砂壺嗎(當然這個紫砂壺得加引號)?如果能,那無論材料成本和製作成本都將大大降低(因為注漿成型、拉坯成型的生產效率要比擋坯成型、手工成型高得多)。當然不能,但是,能不能做成看似紫砂壺的茶壺呢?當然能,其方法就是坯體做好後在外面進行噴漿處理。 當然,紫砂泥中添加一定量的水玻璃,也可以拉坯成型,但是經過這樣的紫砂泥,燒結後已經不能保持紫砂獨特的透氣性能了,因為這樣的坯體燒結後已經沒有開放性的氣孔了。 理論上,只要材質能成漿(200目以上的顆粒),都可以用噴槍噴出,所以將紫砂加工為細小的顆粒,再用噴槍噴到坯體表面,工藝上當然完全可行,但會增加加工成本。如果坯體原本就是紫砂,何必再這樣做呢? 注漿壺、拉坯壺一定是要經過噴漿處理的,一是能產生鮮艷的顏色效果,一是能增加成品的光潔度,不僅成本較低,而且足能令許多不懂紫砂的消費者將其誤認為紫砂。從審美角度,也的確有其價值,但這已經不是紫砂之美了。 在所有紫砂泥中,只有一種紫砂無論是礦源還是生熟粉和成品都呈紅色,俗稱「紅皮龍」,這是一種相當稀少的優質紫砂,價格也很高,但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有人將其用做漿料。更多的,是在粘土中添加化工合成的染料,俗稱鐵紅粉,所以,噴漿壺最多的是「紅泥」壺,當然,也有少量加入其他顏色化工染料的,如綠壺(號稱「本山綠」)、灰壺(號稱「天青泥」)和黑壺(號稱「黑泥」)。更多的,「本山綠」壺、「天青泥」壺、「黑泥」壺,更多的是在泥料中添加化工合成染料,那比噴漿更為簡單經濟。 鑒別這樣的壺很簡單,就是敲擊起來聲音清脆。
C. 老茶壺的鑒定方法
看:看的目的是辨明器物的時代特徵。看它的造型,符合哪個時代的精神特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要求和情趣,所以李海說「器型決定時代」。任何器物都會打上那個時代的印記,其次看老氣、包漿。
摸:摸的目的是查明製作工藝。摸器物內的稜角,把手指伸進紫砂器內往周圍摸,如果稜角分明,甚至刮手,說明是手工製作,有可能是老壺。如果很光滑,無稜角,可能是灌漿、模具或者手拉坯製作,這種壺多為新壺或仿製品。
敲:敲的目的是了解有無破損。把一件紫砂壺平放在左手掌上,用右手中指彈一彈,或用壺蓋輕輕敲一敲壺身,如果聲音清脆,壺體基本無多大破損(毛口除外);如果聲音沙啞,則此壺必有沖線或破損。
刮:刮的目的是搞清楚有無修補。用紫砂壺的蓋邊或子口在壺口、壺身、壺嘴、壺把等各部位刮一刮,聲音清晰,手感硬朗,即沒有修補;反之,聲音沉悶,手感疲軟,即有修補。
聞:聞的目的是辨別有無做舊的手段。正常老紫砂壺大多茶味已失,基本沒有異味。做假壺,氣味異常。因為大多數是用高錳酸鉀浸泡,或擦皮鞋油,打地板蠟,塗墨汁,或埋在土裡用臟水去澆灌等等,均會散發出不正常異味,這些絕不是老壺。出土的老壺會有一種土香味,特別是澆水後更明顯。
D. 如何辨別機制紫砂壺和手工紫砂壺
沒有機制壺的、只有模型半手工、手拉坯、車沖出來、和注漿壺、還有全手工壺
E. 昨天無錫剛買的紫砂壺 100塊 大俠看看是不是化工泥 不是化工泥就好 謝謝
應該不是化工壺,但像是把做舊壺。作舊的壺不定賣家用什麼東西做的呢,聞聞有無異味,建議慎重使用。
F. 怎樣鑒別景德鎮陶瓷的真偽呢
拉坯和注漿: 拉坯是手工成型的,難度較大,所以價格較 高,拉坯的瓷器因為是手工每一個都有細微 大小差異,可以看的出來。拉坯成型的瓷器 內壁有一環一環的感覺,手摸和對光都可以 看出來 注漿成型是類似機械化的生產,都是一個模 子出來,大小都一樣的所以很好看出來,另 外餐具,茶具,形狀不復雜的都是注漿成型 的,價格低廉。 手繪和貼花:手繪和貼花的瓷器價格相差比 較大,手繪的可以貴出一倍到幾十倍 釉上:最簡單的方法,貼花的是仔細看有網 格的很細小,就和書本封面印刷的一樣 釉中:不用看了,就是貼花的釉中彩瓷器一 辦都很貴的,價格也絕對不扉 釉下:找規律,貼花的花紋都是一個樣的, 手繪花紋手藝再高,畫出來的每個都不一樣 的 古陶瓷的鑒別,傳統的方法是指通過眼, 耳、手去觀察,分析,以對瓷器的燒造年 代、窯口、質量、品類年代做出准確的判 斷。初涉陶瓷收藏的人,要學習和了解陶瓷 發展史的基礎知識,以便對古陶瓷器進行鑒 別。我國有幾千年的陶瓷製造歷史,歷代流 傳的陶瓷文物浩 如煙海,每個時期的陶瓷 在胎土、釉色、器型、裝飾、工藝、色彩等 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只要我們刻苦 學習,認真實踐,對第一件陶瓷器仔細推 敲,認真辨別,就能知真假,少上當。 陶瓷是火和泥的藝術,陶瓷器的要素是胎 骨、器型、釉色、裝飾、色彩、工藝等。各 種陶瓷器分別都有它的發明創燒時期,胎土、器型 的變化以及釉色、裝飾、色彩、 工藝的改革創新都有它的成功期和普及期。 一件古陶瓷 這個創燒期就是它時代的上限。 器在釉色、器型 、裝飾、色彩、工藝等其 中一項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這件陶瓷斷代 的上限,這是一條不可違背的原則 。鑒定 的依據為: 1. 胎骨。隨著粉碎、淘洗、燒結技術的 不斷提高,胎骨的質量也不斷提高。早期的 胎土沒有粉碎,淘洗也不幹凈,燒成溫度只 有800度左右,所以胎土雜質多,疏鬆、吸 水率高,強度差。商至東漢中期制陶業開始 第一次飛躍,原始瓷出現,燒成溫度是 1000度左右,吸水率和強度介於陶器與瓷 器之間。東漢晚期至南北朝瓷器發明,燒成 溫度是1200度左右。元代景德鎮開始普遍 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瓷器燒 成溫度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減少了瓷器在燒 制過程中變形。我們在鑒別陶瓷器時要善於 根據通順骨的燒結度來判斷年代。同時,也 要注意到各個地方就地取土為胎和偏遠地區 雜窯工藝技術滯後的現象。 自從人類發明陶器至今,各類 2.器型。 器型根據各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生產的需要 和社會群體審美觀念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 展。如果我們能對各個朝代的各種器型變化 都了如指掌,我們在鑒定的時候就能穩操勝 券。例如:瓶從商、周、秦漢比較單一的器 型發展到現在梅瓶、盤口瓶、沖瓶、天球 瓶、象耳瓶、玉壺春瓶、柳葉瓶、鳳尾瓶、 轉心瓶等。每一種瓶型都有一個首先創燒的 朝代,各個時期的瓶身、瓶嘴、肢線等都會 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是明顯的,有些變化是 細微的。諳熟這些演變的規律,就能比較准 確鑒別瓶類的真偽和准確斷定它的年代。 3. 釉色。自從商周的上釉原始瓷和秦漢 的單色釉發明以來,顏色釉發展到今天已經 有100多種,每種顏色釉都有它的出生日期 和年齡。我們應該熟悉每種釉色的發明產生 朝代 ,重點掌握劃時代的幾種釉色,如低 溫銅釉綠、銅紅、鈷藍、高溫青釉、綠釉、 霽藍、霽紅、黃釉、黑釉、褐釉、茶葉末釉 等等,並且要熟悉各種釉的演變發展。如: 由霽藍演化出的雪花藍、灑藍等,由霽紅演 變來的寶石紅、郎窯紅、豇豆紅等。各種顏 色釉都會派生新的釉色,各種色釉的叫法由 於是口耳相傳,民間叫法比較混雜,我們要 多查閱資料,再根據其胎骨、器型 、工藝、光澤確定其年代。 4. 色彩。 自從原始陶器出現彩繪, 隋、唐 、五代的褐、黑、紅、綠的釉下彩 繪瓷出現,宋、遼、金的釉上紅綠彩繪燒 成,元代成熟的青花出現和釉里紅的燒製成 鬥彩,清康熙的釉上 功,明代的青花五彩、 藍彩研製成功,陶瓷器的色彩發展到今天已 是豐富多彩。鑒別色彩要用發展的眼光,一 個色彩的出現,開始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只 有經過長時間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臻於 完美。例如:元代的釉里紅一出世是紅紫中 閃黑,顏色並不悅目。到了明代初期釉里紅 是紫紅色的,直到清代釉里紅才顯得鮮嫩奪 目。如此,一件鮮艷奪目的釉里紅瓷器,我 們就不應該判定為元代的產品。再如:一件 釉上五彩瓷的五彩中有藍彩,我們斷定年代 的上限就不能超過康熙朝,因為釉上藍彩是 康熙朝發明的。 5. 裝飾。自從陶器的出現,原始人從審 美的需要出發就開始了在陶器上進行彩繪裝 飾,後來又在陶器上進行印花、刻花、畫花 等裝飾。裝飾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 審美觀念、文化藝術水平。同樣每種裝飾也 有它的發明期,元代以前,陶瓷器的裝飾主 要是印花、畫花、刻花、貼花、鏤刻等。紋 飾方面主要是花卉、動物、嬰戲。釉上、釉 下的彩繪只有黑、褐、紅、綠等幾個顏色。 元青花一出現,印花、畫花、刻花、貼花、 鏤刻等退居次要地位,紋飾彩繪才有了長足 發展。我們應該熟悉每一種裝飾藝術的產生 年代。 6. 工藝。工藝是隨著人文科學的進步不 斷發展的,每次工藝的進步和變革都得益於 科學的進步和工具的改進。而陶瓷器生產工 藝的改進和變革也有它的發明期和普及期。 由於歷史上製造陶瓷的工藝技術是由落後到 先進,制假者很容易採用落後的工具和工 藝,生產出貌似古樸的仿品。我們要認真觀 察,仔細推敲,尋找出仿古工藝中的蛛絲馬 跡。 7. 光澤。辨別瓷器的新舊最重要的是光 澤,新瓷光澤明亮,火光耀眼。一件陶瓷器 胎、釉、裝飾、色彩、器型都符合古陶瓷的 條件,但只要火光明亮,火氣十足,那麼一 票否決:這件陶瓷一定是新的。年代久遠的 陶瓷器,形成自然的「酥光」,光澤柔和,溫 潤如玉。釉上彩瓷,年代久遠的,有一種習 慣上叫「蛤蜊光」的彩暈。由於光澤在陶瓷鑒 別中占最重要的位置,作假者會用盡心機, 將釉面做舊,一般採用酸性溶液浸泡,用茶 水煮,用獸皮打磨,甚至埋在土裡,隔一段 時間再挖出來。但是人為除去「火光」的陶瓷 器光澤是不自然的,細心觀察是能識別的。 凡屬陶瓷器光澤不自然的,我們都應該有防 偽之心,不可輕信。一件古陶瓷年代不同, 兆澤柔和溫潤的程度也不同。這個程度陶瓷 鑒賞者心中有數,每個陶瓷收藏者心中也都 有一把各不相同的尺子,其鑒別斷代的准確 性取決於他本人對陶瓷理論的學習和過手過 目的陶瓷器數量。 8. 聲音。我們提倡鑒別陶瓷要「眼、 手、耳」並用。用耳就是要敲陶瓷聽其聲。 這對檢測陶瓷裂痕傷殘是有效的。但聽其聲 而知陶瓷器新舊是比較困難的。有關聽聲, 古今書籍有很多記載,如「聲如馨」、「聲音 清越」、「聲音悠揚」、「聲如擊木」等等。我認 為這些描述都是比較抽象和難以把握的,聽 聲是一種感覺。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對每 一件過手的陶瓷,都要用手敲擊,細辨其 聲,久而久之就能聽出感覺來。 9. 款識。款識能幫助我們比較准確地判 斷年代。我國瓷器款識最早見於南京出土的 東漢越窯青瓷虎子「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 袁誼作」,隨著商業廣告意識的不斷增強, 後代有款識的陶瓷器越來越多,明代中後期 單從 至清代的陶瓷器的款識已經非常普及。 款識的字體判斷年代,不是很科學的方法。 歷代的窯場何止成千上萬,每個窯場負責落 款的窯工不止1人。每個人的字體又不盡相 同。因此任何年代的落款字體都不能統一。 一件陶瓷只有首先根據胎土、釉色、器型 、紋飾 、工藝、光澤等綜合判斷出相近年 代。然後再根據款識縮小判斷的時間跨度。 例如,一件陶瓷根據胎土、釉色、工藝、紋飾 、光澤等綜合判斷為明後期的產品,款 識是「大明隆慶年制」,我們就可以判斷為隆 慶朝的產品。 10. 類比。類比也是一種比較可靠的方 法。具體操作是將自己的藏品按朝代和品類 分開,然後把要鑒定的器物放到同一年代的 藏品中去做比較。再根據器物的胎骨、釉色、器型 、色彩、工藝 、裝飾 、光澤等產 的異同,辨別真假,斷定年代。 11. 手摸 。古陶瓷存世久遠,由於長時 間的空氣流動摩擦,古陶瓷的手感柔潤,沒 有新品、贗品刺手干澀的感覺。所以我們在 鑒別古陶瓷時,要養成摸挲陶瓷器的習慣
G. 怎樣鑒別真假坭興陶茶壺
可以由以下四個方面鑒別:
1、價格,所謂便宜沒好貨,越是便宜的商品,越要提高警惕性,不管商家採用了任何借口比如促銷,特價,虧本出售。所以要想購買真正的欽州坭興陶茶壺絕不能貪圖小便宜而盲目的購買,遇到價格過低的欽州坭興陶茶壺則要小心是否上當了。因為最便宜的成品手工坭興陶壺光算成本都要伍拾元以上呢。
2、透氣性,欽州坭興陶茶壺中的坭興陶土再國內只有欽州才會有,因此坭興陶茶壺透氣性極好,而如果假的坭興陶茶壺會摻有泥土成份,所以在透氣方面則會差點。
3、顏色,看顏色在直觀上就可以決定真假的欽州坭興陶茶壺,真的欽州坭興陶茶壺一般有古銅、鐵青、金黃和墨綠等顏色,而且在色澤上非常的淳樸而自然、柔而不軟而如果連上面所講的幾個顏色都不像的話,那造假技術也是不敢恭維,所以在色澤上可以判定70%的真假率。
4、做功,真正的欽州坭興陶茶壺在做功方面非常的精緻,做到一絲不苟,尤其是坭興陶茶壺表面的詩詞畫都是出自名人之手,畫面逼真,弱栩栩如生,而一般人是無法模仿的。據調查得知,目前欽州坭興陶茶壺有三種,真色窯變、煤煙熏假窯變、有一些是加呈色劑。
(7)拉坯壺的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養坭興陶茶壺的方法:
1、每次使用過後,一定要用清水洗凈壺內外茶汁,這樣,才會保持壺的干凈性。
2、才使用的壺,需要從內養開始,即泡茶時溢出的茶汁一定要用清水沖淋,勿使茶汁留在表面;等坭性穩定後,可以加以內外兼養,即可以用一定的茶汁淋在壺身表面。
3、養壺過程中,可以使用干凈的茶巾擦拭茶壺表面,可以使茶壺更加滋潤。
H. 如何鑒別紫砂壺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
半手工紫砂壺也稱為模具紫砂壺,鑒別全手工與半手工紫砂壺,可以將一把壺拆分成若干個份子,然後逐一分析。
一、看壺鈕。壺的最高的部分,是壺鈕,傳統光素器圓器的壺鈕的成型工藝一般分為四種:
1.藉助模具成型——兩片合模。粗工者可看到中分線,細工者完全看不到任何痕跡,圓潤飽滿而且線條漂亮,但泥門會很松,若身桶是純手工成型的,細看之下,壺鈕的泥料結構會和身桶的泥門結構不一樣。
2.純手工成型(粗工)——用泥條在轉動中搓出形狀,然後略微整形。這類壺鈕形狀不均勻,歪紐幾率很高,屬於早期壺、古壺的常規做法。
3.純手工成型(粗工之二)——捏一個略大的實心壺鈕,放在轉盤上用車刀車出形狀,然後覆蓋脂泥掩蓋車工刀痕,這類壺鈕的下半部,常見橫向拉絲紋、橫向刀刮紋,屬於現代壺器純手工粗工做法,泥門結構會被破壞。
4.純手工成型(細工)——首先,按照第3種方式車出一個壺鈕;然後,用車出來的實物對照邊緣弧度線條做一個竹片工具。保證竹片工具可以剛好卡入壺鈕,與車出 的壺鈕完全吻合。然後,按照第2種方式搓出一個壺鈕,再用竹片工具壓出形狀,直到壺鈕形狀和竹片內弧度完全吻合為止,再光明針。這類壺鈕,泥門結構緊致, 會很漂亮。
二、看蓋子虛片。這個部分的成型工藝一般分為兩種:
1.藉助模具成型——常規做法是將泥片壓入一個向內凹的半月形狀石膏模,用力向外頂出弧度,然後搪圓。這類虛片的外觀泥門會很松,燒成品顆粒內收,如果身桶是純手工打片的,則虛片泥門顆粒質感會和身桶的質感不一樣,泡養久了,會發現蓋子和身桶變色程度都會不一樣。
2.純手工成型——常規做法是將泥片鋪在一個「范」上,「范」就是向外拱起弧度的半月形工具(如蛋形或球體),泥片鋪在「范」上,用拍子打出形狀,切掉多餘的泥片,形狀即出。這類虛片因為是向內受力,經過拍打後,泥門更加緊致,成品效果是顆粒在擠壓中外凸。
三、看子口。這個部分成型工藝一般分為三種:
1.藉助模具成型(之一)——藉助模具有整個蓋子已經開好的石膏模,將泥片嵌入,子口接上,然後搪出形狀,切除多餘泥片即可。這類子口看起來厚薄均勻、渾圓、生硬無活性、不自然。
2.藉助模具成型(之二)——虛片可以是純手工成型的,子口部分,可以將泥片外套上鋼圈,搪出形狀後再接到蓋子上。這類做法和1很接近。辨別方式也雷同。
3.純手工成型——手工打出泥片,手工接片,利用純熟的基本功用工具修圓。這類做法,子口厚薄不均,線條活性足,自然。
四、看身桶。這個部分一般分為三種:
1.藉助模具成型——即擋胚成型,身桶前後有哈夫線,壺內壁多出現橫向拉絲紋,橫向搪胚紋或完全無痕跡。外觀泥門很松,漿負面,顆粒內收者居多。
2.純手工成型——純手工打片成型的壺作,以前有過多次介紹,成品痕跡包括泥凳紋、收縮紋、外觀拍打痕、對著光轉動看有不均勻波浪紋等………這里需要強調的一 個部分,是純手工成型的作品,泥門緊致,因泥片在成型過程中不斷向內受力,顆粒結構擠壓,燒成品顆粒在擠壓中外凸。多看實物會很容易辨別。
3.仿手工成型痕跡——首先,純手工打泥片,將身桶打出7-8成形狀,不上底片,放入石膏模,然後帶上塑料薄膜手套輕微向外頂,頂出形狀後再上底片。為之仿手工成型做法。這類壺具備一切純手工成型工藝的特點,包括泥凳紋,收縮紋,局部拍打痕,壺內印章等。但是!由於放入石膏模內之後向外發力頂的部分,必定使得 泥料結構變松,燒成品的外部泥料結構會發生變化,頂的部分越多,泥門結構越鬆散,最終仿手工成型的壺器,沒有向外受力的局部,顆粒在積壓中外凸,被向外受力的局部,顆粒內收且平坦。細心觀察,上手實物多了,很容易辨認。
I. 拉坯壺和手工紫砂壺的區別
鑒定全手工的簡易方式是:1、茶壺四周可以細致查驗,找不到模具痕跡;2、壺身內壁,細看有泥登的木紋印;3、造型工藝時渡自然,神韻氣質豐滿;4、燒成後的水色較好,具有極好的審美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