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納米技術的資料
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也稱毫微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納米至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的一種技術。1981年掃描隧道顯微鏡發明後,誕生了一門以1到100納米長度為研究分子世界,它的最終目標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來構造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因此,納米技術其實就是一種用單個原子、分子製造物質的技術。
納米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納米科學與技術主要包括:
納米體系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學、納米力學等 。這七個相對獨立又相互滲透的學科和納米材料、納米器件、納米尺度的檢測與表徵這三個研究領域。納米材料的制備和研究是整個納米科技的基礎。其中,納米物理學和納米化學是納米技術的理論基礎,而納米電子學是納米技術最重要的內容。
美國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Board)於西元2003年底批准"國家納米科技基礎結構網路計劃"(National Science Board Approves Award for a 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Network,簡稱NNIN),將由美國13所大學共同建構支持全國納米科技與教育的網路體系。該計劃為期5年,於公元2004年一月開始執行,將提供整體性的全國性使用技能以支持納米尺度科學工程與技術的研究與教育工作。預估5年間至少投資70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計劃目的不僅在提供美國研究人員頂尖的實驗儀器與設備,並能訓練出一批專精於最先進納米科技的研究人員。
1.美國發展最新納米細胞製造技術
納米技術可製造出粒子小於人類血管大小的物體,美國國家標准與科技協會(NIST)指出已研究出一種生產一致的,且能夠自行組合的納米細胞(Nanocells)的方法,以應用在封裝壓縮葯物的治療工作上。這種技術當前可被運用在葯物的包裝技術上,可以更精確地確保葯物的用量,未來將運用在癌症化學治療的相關技術上作更進一步的研究。
納米計劃是公元2005年聯邦跨部會研發預算的主軸,達9.8億美元。
2.DNA檢測晶元的進展
公元2004年一月,美國HP正式對外發表其用來快速進行DNA檢測的納米級晶元。2004年在DNA檢測上采以光學原理為基礎的"基因微晶元法"(DNA microarrays)繁復的檢測步驟,HP團隊改由將此繁復步驟交由電路晶元處理;製作上,DNA檢測晶元的感測元件是一條利用電子束蝕刻法(electron-beam lithography)與反應性離子蝕刻法(reactive-ion etching)所製成粗細約50納米的納米線。然就商業上考量,成果卻過於高昂,因此研究團隊正發展利用較便宜的光學蝕刻法(optical lithography)以製成DNA檢測晶元元件的技術。
3.地下水污染改善之研究
地下水污染是現代被廣泛討論的一項重大議題,現代,美國發表了一種納米微粒(nanoparticles)技術,在此微粒中心為鐵芯(iron)而其外則由多層聚合物加以包覆,其中,內層是由防水性極佳的復合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 methl methacrylate;PMMA)包覆,而外層則由親水的sulphonated polystyrene進行包覆。由於親水性外層使納米微粒溶於水,內層防水層則能吸引污染源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納米微粒中的鐵芯使得三氯乙烯產生分裂,進而使得此項污染源逐漸分裂成無毒的物質。
4.啟動癌症納米科技計劃
為廣泛將納米科技、癌症研究與分子生物醫學相互結合,美國國家癌症中心(NCI)提出了癌症納米科技計劃(Cancer Nanotechnology Plan),並將透過院外計劃、院內計劃與納米科技標准實驗室等三方面進行跨領域工作。計劃設定了六個挑戰:
預防與控制癌症:發展能投遞抗癌葯物及多重抗癌疫苗的納米級設備。
早期發現與蛋白質學:發展植入式早期偵測癌症生物標記的設備,並發展能收集大量生物標記進行大量分析的平台性裝置。
影像診斷:發展可提高解析度到可辨識單獨癌細胞的影像裝置,以及將一個腫瘤內部不同組織來源的細胞加以區分的納米裝置。
多功能治療設備:開發兼具診斷與治療的納米裝置。
癌症照護與生活品質提升:開發改善慢性癌症所引發的疼痛、沮喪、惡心等症狀,並提供理想性投葯裝置。
跨領域訓練:訓練熟悉癌症生物學與納米科技的新一代研究人員。
歐盟
『貳』 納米材料的表徵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納米粒子的XRD表徵、納米粒子透射電子顯微鏡及光譜分析、納米粒子的掃描透射電子顯微術、納米團簇的掃描探針顯微術、納米材料光譜學和自組裝納米結構材料的核磁共振表徵。
納米技術的廣義范圍可包括納米材料技術及納米加工技術、納米測量技術、納米應用技術等方面。
其中納米材料技術著重於納米功能性材料的生產(超微粉、鍍膜、納米改性材料等),性能檢測技術(化學組成、微結構、表面形態、物、化、電、磁、熱及光學等性能)。納米加工技術包含精密加工技術(能量束加工等)及掃描探針技術。
(2)濱城區纖維納米板的化學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自20世紀70年代納米顆粒材料問世以來,從研究內涵和特點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在實驗室探索用各種方法制備各種材料的納米顆粒粉體或合成塊體,研究評估表徵的方法,探索納米材料不同於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對象一般局限在單一材料和單相材料,國際上通常把這種材料稱為納米晶或納米相材料。
第二階段:人們關注的熱點是如何利用納米材料已發掘的物理和化學特性,設計納米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的合成和物性探索一度成為納米材料研究的主導方向。
第三階段:納米組裝體系、人工組裝合成的納米結構材料體系正在成為納米材料研究的新熱點。國際上把這類材料稱為納米組裝材料體系或者納米尺度的圖案材料。它的基本內涵是以納米顆粒以及它們組成的納米絲、管為基本單元在一維、二維和三維空間組裝排列成具有納米結構的體系。
『叄』 如何檢測玻璃的化學成份
樓上的回答牛頭不對馬嘴,根本不是題主問的吧?
我來回答一下吧。
玻璃,陶瓷,金屬等也是可以做元素分析的。
我接觸過的有ICP-MS,樣品需要進行消解再進樣分析,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通量較高,一天可以分析幾十個樣品。但儀器較貴,普及性不高。
思考後我想,玻璃應該還可以做原子吸收光譜,不過可能專屬性不是很高,干擾較多。
上網查了一下,似乎有專門的玻璃元素成分快速分析儀,可以進行定量分析,且價格比較親民。我沒有用過。
其他還有能譜儀,不過我沒用過。而且,這一領域是有國家標準的,你可以查查。
不知道你是想問定量分析還是定性分析?有疑問請追問哈。
『肆』 防輻射服有用么 有什麼檢測方法嗎
銀纖維防輻射服是將銀通過特殊技術,將一層純銀永久的結合在纖維表面上所得的高科技產物。這種結構不僅使銀纖維保持了原有的紡織品屬性,更賦予了它所有的銀所具有的神奇功能,銀纖維的神奇功效。銀具有最有效抗微生物的性能。由含銀纖維利用納米技術製造而成的銀纖維防輻射面料,是世界上繼金屬防輻射纖維布料之後最新的防輻射技術,具有防輻射、抗菌、抑污的功能,是生產防輻射服裝的較理想布料。它的防輻射效果要優於用其它金屬材料製成的防輻射布料,可以貼身穿著並且對人體有益。 銀具有最有效抗微生物的性能。由含銀纖維利用納米技術製造而成的銀纖維防輻射面料,是世界上繼金屬防輻射纖維布料之後最新的防輻射技術,具有防輻射、抗菌、抑污的功能,是生產防輻射服裝的較理想布料。它的防輻射效果要優於用其它金屬材料製成的防輻射布料,可以貼身穿著並且對人體有益。市場上主流銀纖維防輻射服有:彩色交織銀纖維防輻射服,100%納米銀離子纖維防輻射服和最新桑蠶絲銀纖維防輻射服。 防輻射服怎麼檢測?下面由婧麒防輻射服推薦的幾個檢測防輻射服的方法: 1、布料燃燒法:(註:本方法僅適用單層金屬纖維的款式) 取出防輻射產品配送的小樣布,用火點燃後,檢查未燃化的部分,可看到黑色網狀的防輻射金屬纖維。 2、導電測試法: 防輻射面料和普通的面料有本質的區別。由於金屬和銀都是能導電的,所以防輻射衣服有良好的導電性。消費者可以把衣服拿到維修部,讓師傅用萬能表測試導電性,普通衣服是沒有導電性的。 3、聲音干擾法: 將固定電話按在免提狀態,然後將手機靠近固定電話撥打任意電話,此時會聽到固定電話發出「吱吱」的雜音(此現象為手機本身工作時所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干擾),接下來用防輻射服蓋住固定電話用同樣的方式測試,雜音會明顯減弱或消失。 4、防輻射儀器測試法: 尋找店內有交流電通過的地方,先用測試儀靠近,會出現「嘀嘀」報警聲,並且測試儀上會有數字顯示;用防輻射面料完全擋住後,便不會出現該種聲音,測試儀上的數字也漸趨於零;便可以證明與普通面料的區別,普通面料是擋不住的。
『伍』 纖維檢測理化指標檢測有哪些
天然纖維
植物纖維,動物纖維,礦物纖維等;
化學纖維
人造纖維
黏膠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蛋白質纖維、再生澱粉纖維、再生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
聚酯纖維(滌綸)、聚醯胺纖維(錦綸或尼龍)、聚乙烯醇纖維(維綸)、聚丙烯腈纖維(腈綸)、聚丙烯纖維(丙綸)、聚氯乙烯纖維(氯綸)等。
無機纖維
玻璃纖維,金屬纖維和碳纖維等。
檢測項目部分列舉如下:
成分分析
化纖成分鑒別、化纖用化學品成分、定量化學分析、定性化學分析等;
理化指標檢測
纖維雙折射率、熔點、溶解性、純度、含油率、密度梯度等;
阻燃性能
燃燒性能、燃燒等級、阻燃性能等;
電學性能
防靜電、導電性能等。
化學纖維的主要品質指標及其檢測方法
纖維的品質是指對纖維製品的使用價值有決定意義的許多指標的總體而言。反映纖維品質的主要指標有物理性能指標,包括纖維的長度、細度、比重、光澤、吸濕性、熱性能、電性能等;機械性能指標,包括斷裂強度、斷裂伸長、初始模量、回彈性、耐多次變形性等;穩定性能指標,包括對高溫和低溫的穩定性、對光-大氣的穩定性、對化學試劑的穩定性及對微生物作用的穩定性等;加工性能指標包括纖維的抱合性,起靜電性和染色性等;短纖維的附加品質指標包括纖維長度、捲曲度、纖維疵點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