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無損檢測的方法
無損檢測是指在不損傷被檢測對象的條件下,利用材料內部結構異常或缺陷存在所引起的對熱、聲、光、電、磁等物理量的變化,來探測各種工程材料、零部件、結構件等內部和表面缺陷。無損檢測被廣泛用於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及其製品以及一些電子元器件的檢測。 無損檢測,是用非破壞方法檢查材料、毛坯和零件的內部或表面缺陷並評價其整體質量的技術,又稱無損探傷。能發現材料或工件內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欠,能測量工件的幾何特徵和尺寸,能測定材料或工件的內部組成、結構、物理性能和狀態等。 目前用於無損檢測的方法很多。除了5種常規(射線、超聲、磁粉、滲透和渦流)方法外,還有紅外、激光、聲發射、微波,工業CT等。下面是一些常見的無損檢測的方法: X射線無損檢測儀: 1、射線探傷(radiographictesting)。利用X射線或γ射線在穿透被檢物各部分時強度衰減的不同,檢測被檢物的缺陷。若將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線投射到X射線膠片上,經顯影後可得到顯示物體厚度變化和內部缺陷情況的照片。如用熒光屏代替膠片,可直接觀察被檢物體的內部情況。 2、超聲檢測(ultrasonictesting)。利用物體自身或缺陷的聲學特性對超聲波傳播的影響,來檢測物體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在超聲檢測中常用的超聲頻率為0.5~5兆赫(MHz)。最常用的超聲檢測是脈沖探傷。 3、聲發射檢測(acousticemissiontesting)。通過接收和分析材料的聲發射信號來評定材料的性能或結構完整性。材料中因裂縫擴展、塑性變形或相變等引起應變能快速釋放而產生應力波的現象稱為聲發射。材料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產生的聲發射,被聲感測器接收轉換成電信號,經放大後送至信號處理器,從而測量出聲發射信號的各種特徵參數。 4、滲透探傷(penetranttesting)。利用某些液體對狹窄縫隙的滲透性來探測表面缺陷。常用的滲透液為含有有色染料或熒光的液體。 5、磁粉探傷(magnetictesting)。通過磁粉在物體缺陷附近漏磁場中的堆積來檢測物體表面或近表面處的缺陷,被檢測物體必須具有鐵磁性。 無損檢測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冶金、機械工業中。目前,無損檢測用得最多的是檢測材料、鑄鍛件和焊縫的缺陷,也就是說目前無損檢測用得最多的是無損探傷。無損檢查缺陷(無損探傷)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製造加工時進行檢查,另一種是在使用過程中定期檢查。這些檢查可以用來進行質量評定和壽命評定。 無損檢測技術,是要以檢查出的缺陷情況為依據來預測缺陷的發展,所以要求盡量准確地檢測出缺陷的種類、形狀、大小、位置和方向,以便進行壽命評定和質量評定。具體來說,無損檢測的作用有一下幾點: 1、確保工件或設備質量,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用無損檢測保證產品質量,使之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在預期的使用壽命內,產品的部分或者整體都不會發生破損,從而防止設備和人員事故。 2、改進製造工藝。我們可以先根據預定的製造工藝製作試樣或試製品,對其進行無損檢測,用無損檢測來觀察製造樣品的工藝是否合適,這樣一邊觀察一邊改進工藝,直到最後確定滿足質量要求的製造工藝。 3、降低製造成本。通過無損檢測可以達到降低製造成本的目的。在產品製造過程中適當而正確地進行無損檢測,就能防止工件在最後加工完了又報廢而白白浪費工時,從而降低了製造成本。 無損檢測注意事項: 1、無損檢測要與破壞性檢測相互配合。無損檢測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不損傷材料、工件和機器結構的前提下進行檢測。但是無損檢測不能代替破壞性檢測,兩者必須相互結合進行。 2、正確選擇實施無損檢測的時間。例如,要檢查高強鋼焊縫有無延遲裂縫,無損檢測實施的時間,應安排在焊接後一晝夜以後進行。 3、正確選擇最適當的無損檢測方法。沒有無損檢測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實際檢測中要根據被檢測對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檢測方法。 4、綜合應用各種無損檢測方法。綜合應用各種方法可以彌補一些方法的不足,全面而正確的評價材料、工件等。
❷ 白車身外表面件缺陷檢查方法
白車身外表面件缺陷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1 表面質量缺陷及檢測
沖壓件的表面質量缺陷可分為A類缺陷、B類缺陷、C類缺陷三種類型。
A類缺陷是顧客所不能接受的缺陷,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B類缺陷是顧客可以看到或摸到的缺陷,一般指比較嚴重的配合缺陷;
C類缺陷是指用油石打磨後才會發現的缺陷,通過模具結構調整是可以改進的,該缺陷一般不會引起用戶的索賠。
沖壓件表面質量檢測方法可分為外觀檢測方法和尺寸檢測方法兩種類型。
外觀檢測可通過觀察者表面目視、檢查員觸摸檢查及表面油石打磨沖壓件等方式進行。尺寸檢測則需通過藉助測量工具進行檢測, 如利用檢具, 檢測沖壓件外形和尺寸精度;或使用三坐標測量儀, 對沖壓件孔的位置進行精密測量。
2 沖壓缺陷的影響因素
汽車金屬製件在沖壓成型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起皺、斷裂、回彈等典型缺陷[1],導致沖壓缺陷的因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理論上,通常應用成型極限曲線(FLD)表示板料成形性能,其中金屬材料的應變硬化指數n和厚向硬度指數r對曲線擬合效果影響顯著。
在沖壓變形中,應變硬化指數n越高,變形裕度越大,材料承載能力越強,但材料加工硬化能力隨之增強,且易發生頸縮缺陷。厚向硬度指數r越大,材料拉伸性能越好,整體厚度變形均勻,金屬板材一般具有較好的成形性。
2、不同沖壓方法應採用不同類型模具,同時對模具材料要求也有差異。模具表面硬度和粗糙度會對製件拉毛缺陷產生影響。模具工作表面有劃傷,模具材料內部含有雜質,都會影響製件表面質量,使其產生拉傷、壓痕等缺陷。
凸、凹模之間的間隙,對沖裁件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若間隙過小,凸、凹模之間的材料會被二次剪切,斷面出現較長的毛刺;若間隙過大,材料的彎曲與拉伸增大,容易形成一定厚度的毛刺,且製件會產生翹曲變形。因此,凸、凹模間隙應均勻合理。
此外,凸、凹模圓角半徑,對拉深件質量有著顯著影響。若半徑過大,板料與模具間的接觸面積會減少,即板料處於懸空狀態,進而易於產生起皺缺陷;若半徑過小,板料擠壓作用和摩擦阻力增大,製件表面容易產生斷裂缺陷。因而,凸、凹模圓角半徑選取不宜過大,也不能過小。
3、影響沖壓缺陷的工藝參數主要包括壓邊力、沖壓速度、拉延筋的設置、潤滑油的使用以及成型工序的設定等。
壓邊力過小以及壓邊圈上的潤滑油過多,都會增大進料速度,進而引起板料起皺缺陷;壓邊力太大以及潤滑條件不好,會引起凸模與材料相對滑動減弱,導致危險斷面變薄破裂。
由於大型製件結構的不對稱性,板料在成型時材料流入速度不一致,因而需要在壓邊圈上設置拉延筋以控制不同區域的板料流入速度,使沖壓件得到均勻變形。
沖壓工序的設置不是固定的,針對同一個零件,不同廠家可能會給出不同的工藝方案,但基本堅持一個原則,即在結構不發生干涉的情況下,盡可能採用最少的工序加工生產。
另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目前可利用autoform/abaqus等多種CAE分析軟體對沖壓工藝過程進行數值模擬[2],優化工藝過程及參數,以降低沖壓工藝缺陷,降低生產成本。
3 沖壓件質量改進措施
沖壓工藝可分為分離工序和成型工序兩大類。分離工序包括落料、沖孔、修邊等,成型工序包括拉伸、彎曲、翻邊等[3].本文將針對各工序中可能會存在的起皺、開裂、回彈缺陷,提出較為詳細的預防措施與解決方案。
3.1 起皺
起皺缺陷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板料受到擠壓,當平面方向的主、次應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厚度方向失穩。按照皺紋形成原因不同,可將其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由於進入凹模腔內材料過多而形成的材料堆積起皺;第二種是由於板料厚度方向失穩或拉應力不均勻而產生的失穩起皺。
為了抑制該缺陷,具體的解決思路如下:(1)從產品設計角度考慮:盡量減小翻邊高度;使造型劇變區域呈順滑狀態連接;對於產品易起皺部位可適當地增加吸料造型;
(2)從沖壓工藝設計方面出發:增大壓邊力,控制進料速度;工藝補充增加圓形或方形拉延筋;在合理范圍內增加成形工序;
(3)對於沖壓材料的選擇:在滿足產品性能的情況下,對於一些易起皺的零件,應選用成形性較好的材料。
3.2 開裂
開裂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材料在拉伸的過程中,應變超過其極限,最直觀的表現是製件表面產生肉眼可見的裂紋。
通常可以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由於材料抗拉強度不足而產生的破裂,斷裂原因一般是由於凸、凹模圓角處局部受力過大造成的;第二種是由於材料變形量不足而破裂,如尖點部位的開裂;第三種是由於材料內有雜質引起的裂紋。
因此,為了預防斷裂缺陷,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應力集中現象。具體方案如下:
(1)選擇合理的坯料尺寸和形狀;
(2)調整拉延筋參數,防止由於脹力過大引起破裂;
(3)增加工藝切口,保證材料合理流動,變形均勻;
(4)改善潤滑條件,減小摩擦力,增大進料速度;
(5)減小壓邊力或採用可變的壓邊力,以控制進料阻力;
(6)採用延展性和成形性較好的材料,減少裂紋。
3.3 回彈
絕大部分沖壓製件都會產生回彈缺陷,回彈產生的根本原因可歸納如下,即零件在沖壓變形後,材料由於彈性卸載,導致局部或整體發生變形。沖壓材料、壓力大小和模具狀態等都會影響回彈。
(1)選擇合理的坯料尺寸和形狀;
(2)調整拉延筋參數,防止由於脹力過大引起破裂;
(3)增加工藝切口,保證材料合理流動,變形均勻;
(4)改善潤滑條件,減小摩擦力,增大進料速度;
(5)減小壓邊力或採用可變的壓邊力,以控制進料阻力;
(6)採用延展性和成形性較好的材料,減少裂紋。
對於回彈缺陷,解決思路如下:
(1)補償法,即根據彎曲成形後沖壓件回彈量的大小,預先在模具上作出等於此工件回彈量的坡度,來補償工件成型後的回彈,該方法中所需補償的回彈量大小主要依據人工經驗估計或CAE數值模擬分析結果來確定
(2)拉彎法:在板料彎曲的同時施加拉力,以此使得板料內部的應力分布較為均勻,進而減少回彈量;
(3)局部加壓法:使變形區變為三向受壓的應力狀態,從根本上改變彈性變形的性質;
(4)通過局部加筋及其他增加剛度的方法,以提高沖壓件剛度,減少變形。
❸ 產品質量檢驗的七大手法是那幾項
(1) 初級統計管理方法:又稱為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圖、因果圖、相關圖、排列圖、統計分析表、數據分層法、散布圖等所謂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運用這些工具,可以從經常變化的生產過程中,系統地收集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各種數據,並用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和分析,進而畫出各種圖表,計算某些數據指標,從中找出質量變化的規律,實現對質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石川馨曾說過,企業內95%的質量管理問題,可通過企業上上下下全體人員活用這QC七工具而得到解決。全面質量管理的推行,也離不開企業各級、各部門人員對這些工具的掌握與靈活應用。
(2) 中級統計管理方法 :包括抽樣調查方法、抽樣檢驗方法、功能檢查方法、實驗計劃法、方法研究等。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業全體人員都掌握,主要是有關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部門的人使用。
(3) 高級統計管理方法:包括高級實驗計劃法、多變數解析法。這些方法主要用於復雜的工程解析和質量解析,而且要藉助於計算機手段,通常只是專業人員使用這些方法。
這里就概要介紹常用的初級統計質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謂的「QC七工具」,供網友們參考。
(一) 統計分析表
統計分析表是利用統計表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種工具,其格式可多種多樣,這種方法雖然較單,但實用有效。
(二) 數據分層法
數據分層法就是性質相同的,在同一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納在一起,以便進行比較分析。因為在實際生產中,影響質量變動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這些困素區別開來,難以得出變化的規律。數據分層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多種方式進行。例如,按不同時間,不同班次進行分層,按使用設備的種類進行分層,按原材料的進料時間,原材料成分進行分層,按檢查手段,使用條件進行分層,按不同缺陷項目進行分層,等等。數據分層法經常與上述的統計分析表結合使用。
數據分層法的應用,主要是一種系統概念,即在於要想把相當復雜的資料進行處理,就得懂得如何把這些資料加以有系統有目的加以分門別類的歸納及統計。
科學管理強調的是以管理的技法來彌補以往靠經驗靠視覺判斷的管理的不足。而此管理技法,除了建立正確的理念外,更需要有數據的運用,才有辦法進行工作解析及採取正確的措施。
如何建立原始的數據及將這些數據依據所需要的目的進行集計,也是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礎工作。
舉個例子:我國航空市場近幾年隨著開放而競爭日趨激烈,航空公司為了爭取市場除了加強各種措施外,也在服務品質方面下功夫。我們也可以經常在航機上看到客戶滿意度的調查。此調查是通過調查表來進行的。調查表的設計通常分為地面的服務品質及航機上的服務品質。地面又分為訂票,候機;航機又分為空服態度,餐飲,衛生等。透過這些調查,將這些數據予以集計,就可得到從何處加強服務品質了。
(三) 排列圖(柏拉圖)
排列圖又稱為柏拉圖,由此圖的發明者19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的名字而得名。柏拉圖最早用排列圖分析社會財富分布的狀況,他發現當時義大利80%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後來人們發現很多場合都服從這一規律,於是稱之為Pareto定律。後來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運用柏拉圖的統計圖加以延伸將其用於質量管理。排列圖是分析和尋找影響質量主原因素的一種工具,其形式用雙直角坐標圖,左邊縱坐標表示頻數(如件數 金額等),右邊縱坐標表示頻率(如百分比表示)。分折線表示累積頻率,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項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即出現頻數多少)從左向右排列。通過對排列圖的觀察分析可抓住影響質量的主原因素。這種方法實際上不僅在質量管理中,在其他許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庫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
在質量管理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往往不知從哪裡著手,但事實上大部分的問題,只要能找出幾個影響較大的原因,並加以處置及控制,就可解決問題的80%以上。柏拉圖是根據歸集的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發生的現象,有系統地加以項目別(層別)分類,計算出各項目別所產生的數據(如不良率,損失金額)及所佔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在工廠或辦公室里,把低效率,缺損,製品不良等損失按其原因別或現象別,也可換算成損失金額的80%以上的項目加以追究處理,這就是所謂的柏拉圖分析。
柏拉圖的使用要以層別法的項目別(現象別)為前提,依經順位調整過後的統計表才能畫製成柏拉圖。
柏拉圖分析的步驟;
(1) 將要處置的事,以狀況(現象)或原因加以層別。
(2) 縱軸雖可以表示件數,但最好以金額表示比較強烈。
(3) 決定搜集資料的期間,自何時至何時,作為柏拉圖資料的依據,期限間盡可能定期。
(4) 各項目依照合半之大小順位左至右排列在橫軸上。
(5) 繪上柱狀圖。
(6) 連接累積曲線。
柏拉圖法(重點管製法),提供了我們在沒法面面俱到的狀況下,去抓重要的事情,關鍵的事情,而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覺判斷得來的,而是有數據依據的,並用圖形來加強表示。也就是層別法提供了統計的基礎,柏拉圖法則可幫助我們抓住關鍵性的事情。
(四)因果分析圖
因果分析圖是以結果作為特性,以原因作為因素,在它們之間用箭頭聯系表示因果關系。因果分析圖是一種充分發動員工動腦筋,查原因,集思廣益的好辦法,也特別適合於工作小組中實行質量的民主管理。當出現了某種質量問題,未搞清楚原因時,可針對問題發動大家尋找可能的原因,使每個人都暢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來。
所謂因果分析圖,就是將造成某項結果的眾多原因,以系統的方式圖解,即以圖來表達結果(特性)與原因(因素)之間的關系。其形狀像魚骨,又稱魚骨圖。
某項結果之形成,必定有原因,應設法利用圖解法找出其因。首先提出了這個概念的是日本品管權威石川馨博士,所以特性原因圖又稱[石川圖]。因果分析圖,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種階段,特別是樹立意識的初期,易於使問題的原因明朗化,從而設計步驟解決問題。
(1) 果分析圖使用步驟
步驟1:集合有關人員。
召集與此問題相關的,有經驗的人員,人數最好4-10人。
步驟2:掛一張大白紙,准備2-3支色筆。
步驟3:由集合的人員就影響問題的原因發言,發言內容記入圖上,中途不可批評或質問。(腦力激盪 法)
步驟4:時間大約1個小時,搜集20-30個原因則可結束。
步驟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響最大,再由大輪流發言,經大家磋商後,認為影響較大予圈上紅色圈。
步驟6:與步驟5一樣,針對已圈上一個紅圈的,若認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兩圈,三圈。
步驟7:重新畫一張原因圖,未上圈的予於去除,圈數愈多的列為最優先處理。
因果分析圖提供的是抓取重要原因的工具,所以參加的人員應包含對此項工作具有經驗者,才易秦效。
(2) 因果分析圖與柏拉圖之使用
建立柏拉圖須先以層別建立要求目的之統計表。建立柏拉圖之目的,在於掌握影響全局較大的重要少數項目。再利用特性原因圖針對這些項目形成的原因逐予於探討,並採取改善對策。所以因果分析圖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連接柏拉圖使用。
(3) 因果分析圖再分析
要對問題形成的原因追根究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形成問題之主要原因找出來以後,再以實驗設計的方法進行實驗分析,擬具體實驗方法,找出最佳工作方法,問題也許能得以徹底解決,這是解決問題,更是預防問題。
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企業均有它追求的目標,但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總會有許許多多有形與無形的障礙,而這些障礙是什麼,這些障礙何於形成,這些障礙如何破解等問題,就是原因分析圖法主要的概念。
一個管理人員,在他的管理工作范圍內所追求的目標,假如加以具體的歸納,我們可得知從項目來說不是很多。然而就每個追求的項目來說,都有會有影響其達成目的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這些原因就是阻礙你達成工作的變數。
如何將追求的項目一一地羅列出來,並將影響每個項目達成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也整理出來,並使用因果分析圖來表示,並針對這些原因有計劃地加以強化,將會使你的管理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同樣地,有了這些原因分析圖,即使發生問題,在解析問題的過程中,也能更快速,更可靠。
(五)直方圖
直方圖又稱柱狀圖,它是表示數據變化情況的一種主要工具。用直方圖可以將雜亂無章的資料,解析出規則性,比較直觀地看出產品質量特性的分布狀態,對於資料中心值或分布狀況一目瞭然,便於判斷其總體質量分布情況。在製作直方圖時,牽涉到一些統計學的概念,首先要對數據進行分組,因此如何合理分組是其中的關鍵問題。分組通常是按組距相等的原則進行的兩個關鍵數字是分組數和組距。
(六)散布圖
散布圖又叫相關圖,它是將兩個可能相關的變數數據用點畫在坐標圖上,用來表示一組成對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性。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一原因,特性一特性,原因一原因的關系。通過對其觀察分析,來判斷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這種問題在實際生產中也是常見的,例如熱處理時淬火溫度與工件硬度之間的關系,某種元素在材料中的含量與材料強度的關系等。這種關系雖然存在,但又難以用精確的公式或函數關系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用相關圖來分析就是很方便的。假定有一對變數x 和 y,x 表示某一種影響因素,y 表示某一質量特徵值,通過實驗或收集到的x 和 y 的數據,可以在坐標圖上用點表示出來,根據點的分布特點,就可以判斷 x和 y 的相關情況。
在我們的生活及工作中,許多現象和原因,有些呈規則的關連,有些呈不規則形有關連。我們要了解它,就可藉助散布圖統計手法來判斷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
(七)控制圖
控制圖又稱為管制圖。由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管制圖使用後,管制圖就一直成為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特別在質量管理方面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種有控制界限的圖,用來區分引起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偶然的還是系統的,可以提供系統原因存在的信息,從而判斷生產過程是否處於受控狀態。控制圖按其用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圖,用控制圖分析生產過程中有關質量特性值的變化情況,看工序是否處於穩定受控狀;再一類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圖,主要用於發現生產過程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以預防產生不合格品。
統計管理方法是進行質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但在應用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否則的話就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這些問題主要是:1 )數據有誤。數據有誤可能是兩種原因造成的,一是人為的使用有誤數據,二是由於未真正掌握統計方法;2 )數據的採集方法不正確。如果抽樣方法本身有誤則其後的分析方法再正確也是無用的;3) 數據的記錄,抄寫有誤;4 )異常值的處理。通常在生產過程取得的數據中總是含有一些異常值的,它們會導致分析結果有誤。
以上概要介紹了七種常用初級統計質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謂的「QC七工具」,這些方法集中體現了質量管理的「以事實和數據為基礎進行判斷和管理」的特點。最後還需指出的是,這些方法看起來都比較簡單,但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靈活地應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❹ 【標題】 產品缺陷包括哪幾種
【分類】消費類法律常識 我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四條作出以下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這一規定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進一步明確。缺陷一般分為以下四種:第一,設計上的缺陷,即產品設計有問題,如對可靠性、安全性考慮不周,沒有安全保護裝置等;第二,原材料缺陷,即產品所用的原材料質量有問題導致生產出的產品有問題,如紅果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導致果茶具有不合理危險;第三,製造上的缺陷,即沒有按設計方案、操作規程進行製作,粗製濫造,裝配不當等;第四,指示上的缺陷,即沒有提供真實完整、符合條件的產品使用說明和警示說明。關於指示缺陷是否應屬於產品缺陷,在國外有較大爭議。反對者認為,指示不當不屬於產品缺陷,因為該產品本身並無問題。贊成者則認為,指示缺陷與產品的其他缺陷一樣,同樣可以使產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險。從遵行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和強化保護商品使用者著眼,結合我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條款,產品缺陷應作廣義理解,指示缺陷應屬於其中之一。 關於對「不合理的危險」的認定,國際上有三種原則:其一,消費者預期原則,即產品不能具有超過購買該商品的普通消費者的想像程度的危險性。如果產品不具有人們有權期待的安全性,即為不合理危險;其二,經營者預期原則,即經營者在將產品投放市場時,對其產品的有害性或危險性的認識有無疏忽。如果產品的危險不能被經營者認識,則不為不合理危險;其三,風險與利益平衡的原則,即製造安全產品的成本比維持目前狀態的產品而帶來的風險究竟大還是小。如果製造安全產品的成本大於維持產品現狀的風險,則為合理危險,反之,則為不合理危險。消費者預期原則已被西方各國的立法和判例普遍認同,是判斷不合理危險的基本方法。其餘的兩個原則在認定某些產品缺陷時也有著重要作用。例如,美國的法院就傾向於在確定設計瑕疵時使用「平衡」原則。按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❺ 船機零件缺陷的一般檢驗方法有哪幾種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通過人的眼睛或藉助低倍放大鏡等工具來觀察判斷零件表面缺陷的方法。•用於檢測表面的細微和肉眼難以觀察到的缺陷。•准確度取決於檢查員的細心和經驗。
二、聽響法 •聽響法是根據敲擊零件時發出的聲音來判斷零件內部和表面上有無缺陷的方法。•聽響法只能定性的判斷零件內部和表面有無缺陷,不能定量的確定缺陷種類、大小和部位。准確度有賴於檢查者的經驗和對缺陷的判斷,適於小零件,此法簡單靈活,隨時可以進行。
三、測量法 •測量法是利用普通或專用測量工具測量磨損零件的尺寸和配合件的間隙及腐蝕情況,判斷零件的使用性能和確定修理方法。•此法用於船上檢修和廠修。•測量法檢測精度高,使用靈活,測量精度取決於量具、量儀的精度和輪機員的檢測水平。
四、液壓試驗法 •對使用中要求有較高密封性的零件通常進行液壓或氣壓試驗,檢查零件有無內部缺陷。•此法是一種無損檢驗方法,只用一般的專用夾具和具有壓力的氣體或液體。•此方法檢查准確、可靠,適於有密封要求的零件,廣泛用於新造和修理工作中。
❻ 產品的檢驗方法
顧客導向原則:站在顧客/使用角度去制定檢查內容。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雙鞋子檢查尺寸(能不能穿)、外觀(有無瑕疵)、有沒開膠等(是否牢固),這些是使用者的關心點。。。。。。
❼ 質量檢驗的形式有哪些
全數檢驗、抽樣檢驗、計數檢驗、理化檢驗、破壞性檢驗等。
1、全數檢驗
全數檢驗一般應用於:重要的、關鍵的和貴重的製品;對以後工序加工有決定性影響的項目;質量嚴重不勻的工序和製品;不能互換的裝配件;批量小,不必抽樣檢驗的產品。 例如:適合冰櫃的製冷效果,不適合電視機的壽命試驗,鋼管的強度試驗,大量的螺母的螺紋。
2、抽樣檢驗
抽樣檢驗又稱抽樣檢查,是從一批產品中隨機抽取少量產品(樣本) 進行檢驗,據以判斷該批產品是否合格的統計方法和理論。它與全面檢驗不同之處,在於後者需對整批產品逐個進行檢驗,把其中的不合格品揀出來,而抽樣檢驗則根據樣本中的產品的檢驗結果來推斷整批產品的質量。
如果推斷結果認為該批產品符合預先規定的合格標准,就予以接收,否則就拒收。所以,經過抽樣檢驗認為合格的一批產品中,還可能含有一些不合格品。主要的抽樣方法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和分層抽樣三種。
3、計數檢驗
對抽樣組中的每一個單位產品通過測定檢驗項目僅確定其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從而推斷整批產品的不合格品率,這種檢驗叫計數檢驗。計數檢驗的計數值質量數據不能連續取值,如不合格數、疵點數、缺陷數等。
4、理化檢驗
質量檢驗的方式按檢驗性質劃分,可分為理化檢驗和官能檢驗。理化檢驗又稱"器具檢驗",就是藉助物理、化學的方法,使用某種測量工具或儀器設備,如千分尺、千分表、驗規、顯微鏡等所進行的檢驗。
5、破壞性檢驗
破壞性檢驗是在產品檢驗過程中使得受檢產品的形態發生變化,產品的使用功能或性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壞的檢驗形式或者方法。
非破壞性檢驗是產品經過檢驗以後,受檢產品的形態沒有發生變化,產品的性能和使用功能沒有受到影響的檢驗形式或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