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因學致貧的解決方法

因學致貧的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17 06:51:03

『壹』 女兒上大學,倆雙胞胎兒子兒子讀高中,因學致貧,能不能申請貧困救助

不能。你女兒已上大學,可以自食其力,可以休學,可以申請助學貸款。而且她當初可以報考不交學費的院校,不用你負擔。法律上已規定你對她沒有撫養義務了。你的兩個兒子,讀的是高中,不是義務教育階段,可以不去上高中,可以去打工了,是你不讓他們去。而且你夫妻都是健康人。有房子,不算貧困。你只能去街道辦事處,申請,但你這很難通過。

『貳』 因學致貧現象分析

「因教致貧」是近幾年為社會各界廣為關注的問題,它已經與「因病致貧」和「因愚致貧」並稱為社會頑症。因教致貧就是說一旦家庭中有孩子接受教育,家庭便開始貧困,貧困的原因就是現在的教育成本越來越高,教育的預期收益率卻越來越低,教育投入成了「虧本買賣」。這種現實已經導致許多家庭形成了「一方面希望孩子上學,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上學」的矛盾心態。「因教致貧」會導致新的「讀書無用」論,並進一步形成「因貧致愚」到「因愚致貧」的社會怪圈,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因教致貧」的現狀描述

1.高昂的學校收費導致「因教致貧」
教育亂收費「猛於虎」,據教育專家保守估算,近10年來,全國教育亂收費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亂收費的項目是五花八門,如不明就裡的高額學費、擇校費、擴招費、贊助費等等[1]。從收費的性質上看,主要包括三類。
(1)生存性收費。在我國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一直存在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而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中,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由於功利性的目的,對教育資源的配置又不均衡,導致不同層次學校和同一層次的不同學校所獲得的教育資源差別很大,一些學校教育投入太少,經費難以支撐,為了維持正常運轉,學校不得不向學生收費。這種收費情況主要出現在農村中小學。盡管現在國家對義務教育普遍實行了「一費制」和「兩免一補」政策,但由於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到位或者到位不及時,學校依然存在變相向學生收費來維持學校運轉的情況。
(2)發展性收費。發展性收費就是學校為了自身更好地發展而向學生收費的現象,這種收費主要體現在義務教育的優質學校、各類高級中學和大學,這些學校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保持同類優勢或者擴大規模,利用這幾年國家所給予的大力發展中等教育以及擴招的政策,大力圈地蓋房,但政府一時又無力承擔這些費用,於是這些學校一方面向銀行貸款,另一方面就向學生收費,當然,銀行貸款最終也主要是由學生買單。這可能是近幾年學校收費上漲的主要原因。
(3)腐敗性收費。在一些學校,部分領導和教師利用手中的權利,以各種名義給學生攤派費用,而這些費用最終用於了教師分配或者個人中飽私囊,這種案件近幾年在全國時有發生。
2.教育收益的降低導致「因教致貧」
教育的最終產品是學生,學生只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要將這種潛在的生產力投入到實際生產中才能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教育投入得到預期的回報。目前,由於我國勞動力市場存在很多問題,使教育很難實現其預期收益,導致學生因教致貧。
(1)就業困難。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太大,經濟發展規模不夠,社會無法提供足夠的崗位給學生就業。加之學生就業思路存在問題,部分學生不願意到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還有部分學生不願意到一些社會地位較低的行業,或者工作環境艱苦的行業就業,同時,學生的自我期望太高,導致我國目前就業形勢十分困難。據教育部統計公布,2004年全國有高校畢業生280萬,平均就業率為73%,還有75萬學生在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2005年我國有高校畢業生338萬,《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顯示,2005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真正簽約者只有33.7%。有212萬大學畢業生沒找到工作,2006年我國有高校畢業生463萬,就業形勢更加嚴峻[2],學生接受教育後預期收益無法實現,導致了因教致貧。
(2)文憑貶值。近幾年來,勞動力市場出現了高學歷低就業的人才高消費以及工資水平持續走低的文憑貶值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由於就業困難,人才市場供過於求,競爭激烈,勞動力市場乘機壓價,導致人才貶值;二是高校部分專業結構設置不合理,一些如法律、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級人才缺乏市場需求,不同級別的人才在同級競爭,高級人才降級使用;三是學生自身為了擠進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也不惜委曲求全,降低身價;四是企業出於盲目攀比和內部職工相互打壓的需要,也喜歡讓學生高職低就[3]。

二、「因教致貧」的原因分析

因教致貧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這里主要從社會主體視角進行分析。
1.政府原因
教育是一項事關民族興衰存亡的大事業,無論我們對教育的生產屬性如何定位,離開政府的支持和管理,教育都將無法生存和發展。世界各國的歷史經驗也已經驗證了這一點。所以,在探討因教致貧問題時,對政府原因的分析首當其沖。
(1)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多年來我國的教育開支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是我國《教育法》要求和聯合國規定標准6%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倒數幾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今天的所謂教育投入上的短缺恰恰是在GDP總量快速增長、稅收和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出現的,這里政府政策的傾斜應有相當的責任。近幾年,我國持續延長普及義務教育年限,大力發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也以每年將近30%左右的速度擴招,又恰逢適齡青少年上學的高峰段,教育規模在時代要求、政策推動和歷史機緣的合力下高速膨脹,使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教育經費更趨緊張。教育經費不足是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毋庸置疑,政府在教育投入中應該佔有主體地位,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應該是「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官辦教育」,事實上,盡管這些年教育投入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我國教育並沒有真正擺脫教育投入「以民為主」的「民辦教育」的尷尬現實,正是教育投入的「以民為主」促成了因教致貧的社會現實。
(2)政府對教育的資源配置不合理。我國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首先表現在資源配置結構失衡。我國有限的教育投入大部分放在高等教育上,並重點投入到了北大、清華等名牌院校,基礎教育投入相對過少。據統計,我國約有60%的教育經費投向高等教育,1.8億多中小學生所享受的教育資源不到國家教育經費的40%。一些中小學校只有通過巧立名目向學生收取費用來補充其經費的不足或增加其福利開支。我國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還表現在城鄉教育投入差別太大,城市教育投入多,農村教育投入少,導致一些農村存在校舍危房和教師工資拖欠等現象,於是一些農村學校便以亂收費來解燃眉之急。第三是學校間人為拉大投入差距。一些地方政府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示範學校和普通學校),在資金投入與政策優惠方面向重點學校傾斜,更加劇了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因教致貧。
(3)政府職能部門對教育的監管不力。在因教致貧的政府因素中,還存在各級政府部門行政不作為或者作為不力導致的對教育領域監管失控的情況。政府對教育監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幾點:一是地方政府領導因教育的收益滯後而不願過多進行教育投入,只得默認學校出現亂收費現象。二是國家在教育方面制定了不少法律,但政府部門自身依法行政不力,導致教育部門有借口亂收費。三是代表政府從事教育管理的教育主管部門為了部門私利,直接參與學校的亂收費並從中獲利。四是政府對教育成本缺乏准確的估算,導致教育運行中有限資源的極大浪費。五是政府對教育發展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教育的發展滯後於經濟的發展,最終使學生學無所用,因教致貧。當然,在出現教育的各種問題以後,政府部門沒能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也是導致教育不規范運轉的重要原因。
(4)經濟政策的缺憾。教育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教育不能決定經濟的發展,相反,經濟的發展卻可以制約教育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取決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以及經濟、文化和社會制度。尤其是政府的經濟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很大。我國由於過去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以及東西兩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使廣大的西部地區和農村經濟發展嚴重貧血,經濟發展的區域失衡使貧困地區在教育消費的支付能力上先天不足,導致了因教致貧。其次,我國現行市場經濟規模發展不夠,無法滿足教育發展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形成人力資源浪費,應該說也是與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有關系的。
2.社會原因
(1)對辦教育的熱情不高。由於我國歷來實行依靠政府和學生個人自己辦學,社會歷來只是享受教育成果,加之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導和激勵社會力量辦學的有效機制,所以,在我國比較缺乏社會辦學的熱情。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缺乏對教育的投入熱情。由於歷史的慣性,社會人士和企業缺乏對教育投入的意識和熱情,政府在社會力量辦學方面也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使社會這一最大教育受益者成了教育投入的最大空白,盡管最近幾年有所好轉,但從社會的受益程度來看,還很不成比例。二是社會缺乏對教育的有效引導。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教育的走向應該由社會的需求來決定,但由於我國社會與教育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加之社會缺乏關注和引導教育的熱情,社會把自身當成了教育的旁觀者而不是主人,社會對教育存在的問題橫加指責得多,溝通引導得少,導致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需求有很大的距離,所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和滿足社會的需要,最終受害的是接受教育的學生。
(2)教育助困體系不完善。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很多家庭無力承受教育消費,這就需要社會建立較為完備的教育助困體系。我國多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建立了「希望工程」以及諸如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儉學等在內的助學形式,但由於這些助學形式都是十分有限的,而且社會捐助的基金總量與需求之間差距太大,根本不能惠及廣大貧困學生,所以建立有效的助學貸款體系就顯得十分重要,但由於商業銀行對學生貸款的冷淡,以及學生信用體系的不完備,教育助困體系還十分脆弱,學生很難得到及時的救助。
(3)社會輿論導向的推波助瀾。由媒體引導和主導的社會輿論對我國因教致貧問題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社會輿論對學生的就業導向引導不得當,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還不十分完善,社會輿論對職業的社會地位的過分評價,對區域經濟差距,以及人們生活水平差距的過分描述,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學生就業,使很多學生寧願失業也不願意到社會地位低下的職業、艱苦的崗位或者西部地區就業。二是社會輿論對勞動力供求的理解有誤。社會主體輿論過分強調了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好像人才過剩,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才的高消費和文憑的貶值。三是社會輿論對因教致貧本身的渲染有些過度。事實上,有些貧困並非因教,或者說教育是導致貧困的誘因但並不是導致貧困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可能還是經濟本身存在問題,我們不能將板子打在教育的身上。
(4)社會經濟發展的欠缺。貧困問題首先是一個經濟問題,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貧困,經濟發展本身的欠缺都是第一位的。經濟發達國家或地區很少或不可能出現因教致貧問題,本身就說明了這一點。一方面,我國社會經濟不夠發達,難以保障教育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經濟發展規模不夠,不足以消化教育培養的人才。
3.學校原因
(1)辦學成本過高。從目前我國的辦學情況看,辦學成本過高導致學生負擔過重是因教致貧的一個重要原因。辦學成本過高主要反映在幾個方面:一是學校辦成了小社會,設置了諸如醫院、食堂、車隊等等很多不必要設置的單位,使學校的辦學成本增加。二是學校設施利用率低,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導致教育成本過高,比如圖書資料、體育場館等完全可以和社區共享。三是校際資源共享程度低,無論是教學設備還是教學人員,基本都是學校各自為政,極少有校際共享的,這種狀況導致了學校間的重復建設和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狀況。四是學校的用人機制不夠靈活,導致機構臃腫,人員冗雜,教育成本偏高。過高的教育成本會直接反映在學生負擔的加重上,並最終形成因教致貧。
(2)師資建設跟不上。師資建設的速度總體跟不上教育的發展速度,優質師資顯得緊缺。由於區域經濟發展的失衡導致的人才自然流動,加上教育資源配置本身的傾斜,我國學校間師資力量對比懸殊。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會使優質學校競相提升教育價格,增加了學生的教育成本,同時,非優質學校由於師資水平較差,學生在升學考試和就業中均處於劣勢,他們所付出的人生教育成本將更高。
(3)教學內容與社會經濟不相適應。社會的發展總是超前於教育的,由於教育缺乏前瞻性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學生所接受的教育總是落後於時代或者與時代不相適應,學生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一種思維和悟性而不是直接的技能,學生在進入社會以後還需要將這種思維和悟性轉化為工作能力,而這種轉化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很多學生無法適應社會需要的原因所在。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學生教育收益的巨大差異,也是部分學生因教致貧的重要原因。
(4)部分學校對利益的過分追求。不可否認的是,最近幾年部分學校模糊了辦學宗旨,在辦學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忽略了學校的社會效益,甚至淡忘了教育的公益性,在辦學中過分追逐經濟利益。部分學校採取開辦「校中校」、「校中班」、二級學校等多種形式,完全以獲利為目的,收取學生高昂的學費;還有部分學校則以擇校費、補課費、跟讀費等多種形式,巧立名目亂收費。學生卻為此背上了承重的經濟負擔甚至是債務,助推了因教致貧現象的發展。
4.家庭原因
「金榜題名」是我國傳統的喜慶事之一,在許多家庭,尤其是農村,通過上學來改變命運是家長們曾經普遍的選擇。然而,因教致貧的社會現實卻正在堵塞著孩子們「鯉魚跳龍門」的甬道。家庭是因教致貧的直接受害者,但在因教致貧這一社會現象的產生中,家庭卻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優質教育的盲目追求與攀比。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和「子不教,父之過」的傳統文化,我國的家長們特別願意為孩子的教育進行投入,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不惜重金為孩子們選擇優質教育資源,使本來就稀缺的優質學校成為家庭追求和攀比的對象,客觀上哄抬了教育價格。浙江省城調隊的調查顯示:2004年有11%的學生擇校就讀,他們平均繳納的擇校費達到8240元。擇校不僅造成攀比,助長了人們嫌貧愛富、圖慕虛榮的心理,還是對教育公平的根本否定,它以權錢交易來換取短缺的優質教育資源,破壞了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劇了各類學校教育資源配置的兩極分化,從而使名校更優、弱校更差,強化了因教致貧的教育根基。
(2)對教育預期收益的過高期待。人們對教育的預期收益有著過高的期待,甚至將接受教育視為改變自身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唯一途徑。於是人們為了未知的未來收益,也為了孩子未來的幸福,傾其所有,甚至不惜舉債進行教育投入也就不足為怪了,這種現象一方面助推了教育價格和教育亂收費,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因教致貧的思想土壤。
(3)家庭自身造血功能的先天不足。因教致貧問題首先是一個社會經濟問題,其次才是一個教育問題。而在社會經濟問題中,一方面是社會經濟不夠發達,無力解決教育投入,無力消化人力資源;另一方面就是家庭自身經濟的造血功能先天不足,不足以支付教育消費,不足以化解經濟危機。倘若家庭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因教致貧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叄』 自主學習能力的欠缺是因學致貧的重要原因(為什麼貧窮

自主學習能力可以看作是天賦的一種,對於學習者來說有強有弱,教育是老師引導學生開發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自主學習能力反映的是一個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掌握新事物的速度。並非是因學致貧的原因。因學致貧的一個原因我認為是堅持的能力。人生於世需要一技之長傍身,為了掌握這一技之長,需要一個人花時間精力去堅持修行,有了一技之長,人才能跳出貧窮。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能夠決定你用多長時間跳出貧窮。

『肆』 中國貧困人口貧窮的根源是什麼,如果你是扶貧幹部,你會有哪些扶貧舉措呢

中國貧困人口貧窮的根源是人口基數太大,有些是因病返貧,有些是因災返貧,有的是缺少致富項目。最關鍵的扶貧舉措是扶貧先扶志,堅定貧困戶的致富信心。同時幫助他們發展切合實際的致富項目。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

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

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

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

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

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

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4)因學致貧的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查明貧困家庭的程序:

貧困戶的認定需要經過五個步驟:農民申請—村級民主評價—村級公告—鎮審計公告—縣審計公告。

1、農民向村委會提出申請;

2、村委會收到農戶的申請後,應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評審,並出具初步候選人名單;

3、村委會和村工作隊在名單上簽字後,在本村公布名單;

4、鄉、村應當對每村的報告清單進行審查,並將審查結果返回每村公布;

5、再公開不反對,鄉將被縣扶貧辦審核名單,並在縣公布貧困戶名單。

『伍』 貧困戶致貧原因有哪些

貧困戶致貧原因有哪些

1.歷史原因。中外研究貧困問題的學者大多贊成這樣的觀點,即發達國家的貧困往往是現實原因導致的貧困,而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卻通常是歷史積淀下來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說舊中國的貧窮落後是導致新中國貧窮的主要原因,那麼,現階段的貧困顯然有著改革開放數十年的影響,包括人口眾多、決策失誤、生產效率長期低下和禁錮人們思想觀念的戶籍制度等等,造成了大多數農村居民長期處於赤貧狀態而不能自拔,城鎮居民亦因長期以來只領取低工資而處於低水平生活狀態。這些歷史因素及其造成的貧窮後果均不是短期內能夠消除得了的,尤其是觀念、技能等方面的落後更是一個長期制約因素。如據有關資料,1998年在湖北農村貧困家庭中,有84.1%的勞動力仍以傳統農業即種植業為謀生手段,貧困地區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僅佔全部勞動力的12.5%。(註:張在全、婁策貴:《湖北跨世紀扶貧戰略研究》,載《統計與決策》,1999(6),11頁。)再如以往水利建設中對移民生活的考慮就較少,據世界銀行調查統計,中國目前有300—600萬庫區移民長期處於貧困狀態。(註:世界銀行:《中國:90年代的扶貧戰略》,中文版,44頁,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3。)因此,中國目前面臨的貧困問題雖然有現實諸多因素的影響,但過去數十年中城鄉貧困的積累卻促使了貧困問題更加突出,部分貧困人口仍然生活在歷史的貧困之中。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 *** 反貧困政策的實施,歷史貧困作為導致中國現實貧困問題的一個影響因素,在經歷近20年來的改革開放後,其重要性正在減退,再過10—20年,歷史貧困是應當從中國貧困問題致因中予以剔除的因素。
2.自然原因。馬克思的級差地租理論,揭示過好地與差地的收益和地租的差異。對城鄉居民而言,自然環境及相應條件的好壞,亦是制約其收入與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根據「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中確定的592個國家重點扶貧縣名單,可以發現幾乎都是山區、 高原等自然環境較差甚至惡劣的地區,其中有307個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區以及中部地區的大山區,貧困人口約佔全國貧困人口總數的60%,如湘西、鄂西就是位居中國中部的湘、鄂兩省的貧困地區;迄今仍未脫掉貧困縣帽子的幾乎均是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其中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地區尤其如此,這使得佔全國總人口不到10%的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卻要佔全國鄉村貧困人口的40%。(註:唐曉光:《中國貧困與反貧困理論》,34、5頁,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就貧困強度指數而言,1994年的寧夏為2.77%,河南為0.66%,廣東為0.03%,(註:段慶林:《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差異的基本特徵》,載《統計與決策》1999(6),22頁。)寧夏是廣東的92.33倍, 這種差距因為發達地區發展速度愈快還在日益拉大。洪澇、地震、台風、火災、病蟲害等各種天災是導致貧困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全國每年遭受各種自然災害襲擊的人數為2億多人,無論採取多麼有效的救災措施,都會有一部分人口因災陷入困境,即使按1%的災民生活困難計,每年也有200多萬人因天災陷入貧困。因此,自然條件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天災更是無法避免,它們使貧者愈貧、脫貧者返貧,甚至使一部分生活水平較高的人口陷入貧困境地,從而是中國貧困問題的長期致貧原因。
3.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原因。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中國經濟發展程序中的一個重要特徵,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向來呈遞形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因國家施行的是重點發展東部地區的經濟政策,使得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區域帶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迅速擴大,發展不平衡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平衡,這是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高、程度深、數量大的重要原因。據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抽樣調查顯示,1996年全國城市貧困率為4.2%,貧困人口為1176萬人。其中,東部地區城鎮貧困人口為188.16萬人,佔16%;中部地區城鎮貧困人口為658.56萬人,佔56%,西部地區城鎮貧困人口為329.28萬人,佔28%;東部地區城鎮困難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費收入為2012.98元,其中最高是廣東省為3291.46元,最低的是海南省為1429元;中部地區城鎮困難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費收入為1545.93元,其中最高者安徽省1911.82元,最低者為內蒙古1259.46元;西部地區城鎮困難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費收入為1714.85元,最高者為雲南省2017.99元,最低者為寧夏1175.82元;由此可窺貧困人口的分布和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密切相關。(註:尹世洪:《當前中國城市貧困問題》,34~36、196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因此,國家還應當將地區經濟政策作適度調整,縮小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就被看成是解決中國貧困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
4.家庭與個人原因。一方面,從家庭結構來看,單親家庭,有殘疾人、重疾患者、無養老金保障的老年人的家庭,往往經濟負擔較重,容易陷入貧困(在發達國家,單親家庭往往成為 *** 救濟或援助的主要物件);另一方面,從個人因素來看,孤寡老人和孤兒,殘疾人,重症患者,受教育程度低者,或因無依無靠或因無工作收入或因收入極低,通常是貧困人口的基本成員。據統計,需要幫助的殘疾人群體約佔全國總人口的5%,全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註:鄭功成、張奇林、許飛瓊:《中華慈善事業》,13頁,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民政部門1997年傳統的社會救濟物件(包括社會困難戶,無勞動能力、無固定收入、無直系供養親屬的人員和60年代精簡退職老職工等)為5856萬人。(註: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1998》,193、179頁,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編輯部,1998。)在鄉村,僅五保戶在1997年就達300萬人,其中,得到集體供給的有200.3萬人。(註:民政部:《中國民政統計年鑒1998》,193、179頁,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編輯部,1998。)據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抽樣調查,1995年家庭戶主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的貧困家庭佔全部貧困家庭的80.3%,與1990年相比,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貧困比重增長了14.1和11.3個百分點,從而表明了個人文化程度的差異對生活水平的影響。(註: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中國城鎮居民貧困問題研究》,載《城市管理》,1997(2)。)家庭結構的差異與個人情況的差異是任何時候都無法統一的,從而亦意味並因上述情況而導致的貧困現象不可避免,而 *** 在實施緩貧與濟貧政策時,不僅需要考慮以家庭為單位,而且亦應當考慮個人因素。
5.失業原因。勞動者在就業競爭中失敗而被迫失業,意味著喪失了收入來源,失業者及其家庭可能因此而陷入生活困境。近幾年來,隨著國有經濟的調整,中國正處於失業、下崗高峰時期。以武漢市為例,由於職工失業、下崗原因而產生的貧困人口已經成為該市貧困人口中的主體部分,在該市1998年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中,失業及下崗職工家庭成員佔領取者總數的63%,其中7 個城區中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下崗職工人數為13653人次(國有企業6007人次、集體企業為7646人次),佔14.6%。(註:武漢市民政局:《關於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第569號提案的回復》,2頁,1999年7月7日。)可見, *** 對城鎮貧困群體的救助重點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即由傳統的救濟物件轉移到失業、下崗職工家庭。值得指出的是,導致就業失敗的原因並非只是失敗者自身素質低,也有的是人際關系不良,有的是整個經濟不景氣導致裁員,有的則是受國家產業政策影響,有的是因企業經營的失敗(如破產、被兼並)等。因此,國家的反貧困政策應當充分考慮城鎮貧困人口群體的這種變化,將就業政策的調整納入反貧困對策中,盡可能多地提供就業機會將成為城鎮最好的反貧措施。
6.收入分配原因。收入分配對貧困問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行業分配不公與分配要素發生變化兩個方面。行業分配不公既體現在工資收入上,也體現在工資外收入上,金融保險等行業不僅工資收入高,工資外收入也高;涉外單位與部分股份制企業則可以為員工提供高工資待遇;而農、林、牧、漁、水利行業等則收入較低,導致部分職工及其家庭成員淪為低收入階層,生活陷入貧困境地。二是財產所有權或資本、技術等作為新的要素進入分配領域,必然進一步拉大居民的收入差距,雖然資本與技術作為進入分配領域是時代要求和競爭、發展的需要,但一定時期內創造的財富總是一定的,擁有資本與技術者由此而出現收入急劇擴張效應,而只能憑勞動賺取收入者所分享的份額自然減少,貧富差距的擴大化將直接影響著未來中國貧困問題的基本走勢,這是應當引起 *** 重視並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來加以調控的。
導致貧困人口產生的原因還有許多,如企業因效益不良而發不出工資或拖欠工資,一些虧損、倒閉企業的離退休職工的退休金得不到保障(如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聯合統計公報,1997年年底全國共拖欠養老金30億元(註:《中國勞動保障報》,1999—06—17。),家庭或個人投資失敗而陷入困境,因家庭成員有不良嗜好如賭博、吸毒等淪為貧困,等等。

據國務院扶貧辦最新摸底調查顯示:目前,全國現有的7000多萬貧困農民中,因病致貧的有42%;因災致貧的有20%;因學致貧的有10%;因勞動能力弱致貧的有8%;其他原因致貧的有20%。而這些貧困農民絕大多數都沒有增收的產業。

貧困戶脫貧原因有那些

貧困戶致貧原因

1、因病;2、因殘;3、因學;4、因災;5、缺土地;6、缺水;7、缺技術;8、缺勞力;9、缺資金;10、交通條件落後;11、因婚;12、自身發展動力不足。

注意:選擇貧困戶致貧原因,一定要精準、切合貧困戶實際情況,例如:因病,要具體寫出什麼病。如果造成貧困的原因是多種,應選擇最主要的一項。結合當地情況,缺水和交通條件落後一般不作為致貧原因。

八項致貧原因有哪些?

因病返貧,因殘制貧,子女上學,自然災害,文化低下,資源匱乏,缺少專案,缺少資金。

貧困戶致貧原因:

1、因病;2、因殘;3、因學;4、因災;5、缺土地;6、缺水;7、缺技術;8、缺勞力;9、缺資金;10、交通條件落後;11、因婚;12、自身發展動力不足。

注意:選擇貧困戶致貧原因,一定要精準、切合貧困戶實際情況,例如:因病,要具體寫出什麼病。如果造成貧困的原因是多種,應選擇最主要的一項。結合當地情況,缺水和交通條件落後一般不作為致貧原因。

因病致貧需要哪些證件辦理貧困戶

城市市民去街道領申請表,農村去村委會、鄉鎮 *** 領申請表。按表如實填寫後等待調查核准後即可。

什麼是貧困戶,貧困戶有哪些條件?哪些條件符合貧困戶?

首先你要能證明你的收入低於貧困線以下 包括工資證明 身體健康狀況證明 經所在社群報當地區以及民政局

貧困寄宿學生貧因原因有哪些

1、 資助物件為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包括未入學或已輟學的學生。符合下列情況,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優先資助:
1)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殘疾學生及少數民族學生。
2)父母一方死亡、離異的單親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孤兒學生仍按有關規定執行。
3)經民政部門確認的農村低保或農村特困救助范圍的家庭子女;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子女。
4)因受災、疾病等原因導致家庭不能維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2、資助貧困生的方式主要包括免雜費(包括免貧困寄宿生住宿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貧困寄宿學生生活費等。具體資助方式按貧困生家庭經濟狀況,選擇全部或部分專案進行資助。

針對因學致貧的貧困戶應怎樣脫貧解困

精準扶貧要把精準脫貧各項工作做得更實、做得更細。
各地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不能停留在層層傳達、層層表態上,關鍵是要層層抓好落實。要把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目標明確到年、安排到月,任務具體到縣到鄉到村、落實到戶到人。要把工作舉措落到。

貧困生 資助原因有哪些

1.農村戶口,而且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女生。
2.家鄉正處於自然災害中,大旱導致年收成大減。
3.貧困證明或父母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證明。用於說明自己是貧困生,真的需要資金幫助。
4.單親或孤兒也可作為原因。
5.生患疾病導致的欠債累累……

『陸』 針對因學致貧的貧困戶應採取什麼措施幫扶脫貧

精準扶貧要把精準脫貧各項工作做得更實、做得更細。
各地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不能停留在層層傳達、層層表態上,關鍵是要層層抓好落實。要把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目標明確到年、安排到月,任務具體到縣到鄉到村、落實到戶到人。要把工作舉措落到。。

『柒』 精準脫貧的四種方式

一、聚焦黨建扶貧。碧桂園通過組織黨支部開展黨群活動,引領廣大黨員群眾開展精準扶貧。如面向因殘因病致貧群體開展慰問、送義診下鄉等活動;面向因學致貧群體,開展設立助學金、認捐助學、推薦就學等,並且開展送演出等各類文藝活動。

二、聚焦產業扶貧。目前我們的產業扶貧措施以導入碧桂園自身產業鏈資源及外部優勢產業為主,運用自身產業資源推進綠色苗木扶貧、現代農業扶貧、消費扶貧、綠色建築產業扶貧等。

在不具備導入上述產業條件的地區,以培育當地優勢產業為主,採取「三個一」的方式,即建立一批扶貧創業工廠,設立一個扶貧創業基金,扶持一批青年致富帶頭人。

三、聚焦教育扶貧。通過設立愛心助學基金、開展結對幫扶等措施,發動全集團員工踴躍參與捐資,按照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的形式,結對幫扶貧困學生。

四、聚焦就業扶貧。對有勞動能力但缺技術的貧困人口進行集中培訓、遠程培訓,培訓合格發放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聯動物業公司、酒店管理公司等單位,動員合作夥伴為有勞動技能的人提供就業崗位。

(7)因學致貧的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從「打贏」到「打好」,體現了脫貧工作的質量導向。一是保持工作定力。

黨中央一再強調脫貧攻堅的定力和質量,過去一些地方因為貧困人口數量龐大,擔心完不成任務只注重進度,現在脫貧攻堅戰總體上大局在握,「打贏」的進度問題不大,更需要保持「打好」的定力,准確把握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制定有效的實施方案,促進工作精準落地,持續提高脫貧質量。

二是牢牢把握精準。建檔立卡要繼續完善,精準施策要深入推進,扎實做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重點工作。

『捌』 針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應採取什麼幫扶措施

針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應採取什麼幫扶措施的回答如下:

大病保險和醫療保險都是防止民眾因疾病而致貧的社會幫扶體系,事後的話直接的可以通過補助,間接的可以提供技術培訓幫助找到工作等,也可以向當地民政局申請救助領取救助金。

相關內容: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

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

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貧困戶可以領取相應的救助。

國際標准:購買力平價計算1 天1 美元收入 。

(8)因學致貧的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第一步:精準扶持。縣、鄉、村以及「連心」工作隊、幫扶責任人要對照貧困戶退出條件和需求,因戶施策,制定扶持計劃,並加大扶持力度,進行重點扶持。

第二步:摸底調查。年終,對「預退出」的貧困人口進行摸底調查,調查人員應包括村委會幹部、村民小組長、駐村工作隊幹部、貧困戶幫扶幹部等,填寫貧困戶退出摸底調查表(附後)。

第三步:民主評議。摸底調查之後,由村委會組織召集相關人員召開民主評議會,對摸底情況進行逐戶討論,擬定退出貧困戶名單,並在行政村所在地進行公示。

公示時間不少於七天。參加民主評議的村民代表必須是作風正派、責任心強,對貧困戶家庭較了解的村民、村小組幹部或村幹部。

村民代表大會對年度擬退出對象的初選要綜合考慮貧困戶的收入、家庭經濟狀況、致貧原因的緩解、住房、家庭成員的上學和就醫等情況,歷年來得到扶持的貧困戶應先列為擬退出對象。

第四步:入戶核實。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相關人員(不得少於3人),對擬退出貧困戶進行逐戶核實,確定全鄉(鎮)貧困戶退出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

第五步:批准退出。

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核批准,縣審核後,報設區市、省備案,待設區市、省聯合委託的第三方評估核查後,由縣批准並在各行政村公告。

『玖』 針對因學致貧的貧困戶應採取什麼措施幫扶脫貧

針對因懶至貧的貧困戶幫扶脫貧的措施是: 不能是一味的資金資源,更多的輸入技術,指導他們通過技術來重新爭取幸福的生活。

『拾』 我國扶貧政策的主要措施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八是社會扶貧,主要從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幫扶,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和要求。

閱讀全文

與因學致貧的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腰肌勞損手術治療方法 瀏覽:470
腹肌的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773
客服管理中的分析方法 瀏覽:767
治療炎症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164
中學生記單詞的簡單技巧和方法 瀏覽:648
豬人工取精步驟及方法 瀏覽:142
純凈水壓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878
老年人中風的治療方法 瀏覽:823
16乘15分之14計算方法 瀏覽:22
小米3音效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1
小米視頻壁紙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7
文竹生長的正確方法 瀏覽:902
衛浴台安裝方法 瀏覽:629
重抽樣方法的簡單例子 瀏覽:258
土蟲草的功效與作用食用方法 瀏覽:657
五孔網線插座怎麼接線方法 瀏覽:58
前擋板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853
台式電腦風扇調節方法 瀏覽:664
北京兒童多動症哪裡治療方法 瀏覽:885
江西稻穀種植方法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