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解決應用題的方法

解決應用題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9 08:17:49

⑴ 對提高學生解決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哪些

小學數學中,應用題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長期以來,應用題用的教學時間不少,教師學生費力很大,但是成績總不夠理想。怎樣改變這個現狀呢?重要的問題在於改進應用題的教學方法。
一、 從概念入手,抓好簡單應用題的教學
研究應用題的教學方法,首先碰到的問題是簡單應用題(即一步運算的應用題)的教學。以前,把簡單應用題分成十一種基本類型,一個類型一個類型地講,並且要求學生記住每個類型的特徵和計算方法。如「兩個數合並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減法」;「把幾個相同的數合並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乘法算比較簡便」;「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等等。當時認為這樣做是「抓規律」,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的有效手段。實踐的結果是,不僅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由於這些結語不容易記全,有的學生就「找竅門」,錯誤地認為,「一共」就是「加」,「還剩」就是「減」,「多」就是「加」,「少」就是「減」……解題時只抓關鍵詞不作認真分析。把解答應用題公式化,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套用公式,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解題時生搬硬套現成的公式,而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不僅不利於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而且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其實,對於簡單應用題,關鍵問題不在於分成什麼類型,而在於能夠判斷用什麼方法計算。所以,同簡單應用題關系最為緊密的數學基礎知識,是加、減、乘、除的概念。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簡單應用題,都要用加、減、乘、除四種演算法中的一種演算法來算。為此,要使學生能夠很好地解答簡單應用題,就必須使學生能夠清楚的理解,什麼樣的問題用加法算,什麼樣的問題用減法算,什麼樣的問題用乘法、除法算。贊成分類型教的同志們,可能會認為,分類型教,也正是要解決「能夠用什麼方法計算」的問題。實際上,不盡如此,拿加法應用題說吧,過去我們把加法應用題分成兩種,一是求總數的應用題,二是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求總數的應用題同加法概念比較接近,因而比較好懂,學生也容易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先要說明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什麼意思,再說明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學生最終獲得的結論是「求總數,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以後遇到應用題,先要看看是什麼類型,再去判斷用什麼法計算。如果不照這樣分類型教,在教學時就要把重點放在講清數量關繫上。所謂講清數量關系,就是要使學生理解,已知兩個數,要把兩個數合並在一起,就把兩個數相加。這就要在講解加法概念時,要使學生清楚地理解,「把兩個數(或幾個數)合並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以後,就用這個概念來解答加法應用題。求總數是把兩個數(或幾個數)合並成一個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也是把兩個數合並成一個數。這樣,就用不著再分類型了。即使應用題的內容千變萬化,只要加法概念清楚,能夠看出是把兩個數(或幾個數)合並成一個數,必然就能夠正確判斷該用加法計算。同樣,對於減法、乘法、除法的簡單應用題,也是要用減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去解答。這在課本中都有所體現,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所以,解答簡單應用題,重要的是要把加、減、乘、除的概念學好。
二、從問題出發,弄清應用題的事理
至於兩步以上計算的應用題,首先,最關緊要的,是要讓學生弄清楚應用題的事理;其次,才是確定演算法的問題。拿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說吧,既然是兩步計算,就一定有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的問題,這必須根據應用題的事理來確定。譬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二年級一班有男學生18人,女學生比男學生多6人。全班有學生多少人?如果不注意弄清楚應用題的事理,看到有男學生18人,女學生比男學生多6人。就很容易把18同6相加,錯誤地認為全班有學生24人。出現這樣的錯誤並不奇怪。第一,在這以前,學生解答的應用題多數是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第二,在這道題目里只有兩個已知數,同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很相似。教學時,如果教師不先講例題,又不事先提醒。學生就很有可能出現上面的錯誤。那麼,怎樣才能把這樣的問題解答的正確呢?關鍵就在於把應用題的事理弄明白,即要讓學生理解,這道題是要求全班有學生多少人,那麼先得求出女學生有多少人。這就對應用題的事理弄明白了,自然也就不會發生上述的錯誤。對於兩步以上的應用題,情況更為復雜,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弄明白題里所講的事,再將題里的數量關系分析清楚,然後才能確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以及用什麼方法算」。所以,在應用題教學中,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弄清楚應用題的事理,是解答應用題的一個不能缺少的步驟,是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必須養成的一個良好習慣。
三、分析數量關系,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
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解答應用題,特別是解答兩三步以上計算的應用題,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很重要。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即:(1)弄清題意,並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2)分析題里數量間的關系,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3)確定每一步該怎樣算,列出式子,並且算出得數;(4)進行檢查或驗算,寫出答案。這里講的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並不是從這里才要求學生這樣做,而是從一開始講應用題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這樣做。
這里講的一般步驟中的(1)(3)(4)條,用不著再說什麼了,以下想著重談談其中的第(2)條,即如何分析題里數量間的關系。為了說起來方便,先用課本上的例題作為例子來說明。課本上的例題是:公社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分析這道題里數量間的關系,可以有兩個不同的過程。
1、一個過程是從應用題的問題開始,逐步分析到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即:要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必須知道剩下多少套和要做的天數;剩下的要3天做完,要做的天數是已知的,剩下的套數不知道,要求剩下的套數,必須知道計劃做多少套和已經做了多少套;計劃做多少套是已知的,已經做了多少套不知道,要求已經做了多少套,必須知道做了多少天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這兩個數量都是已知的,因而可以求出來。
2、另一個過程是從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出發,逐步找出新的已知數和最後要解答的問題,即: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可以求出已經做了多少套;計劃做的套數是已知的,又可以求出已經做了多少套,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套;剩下多少套求出了,又知道剩下的要3天做完,就可以求出最後的解答——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以上兩個分析過程,在順序上顯然是不同的。通常把前者叫做分析法,把後者叫做綜合法。實際解題時,對於比較簡單的應用題,可以用分析法,也可以用綜合法;但是對於比較復雜的應用題,往往是先用分析法來分析清楚題里的數量關系,再用綜合法來幫助列式計算。所以,在解題過程中,通常是既用到分析法,又用到綜合法,兩者是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的。
這個分析綜合過程,不一定對小學生講,更不要要求所有學生都會畫出分析綜合的思路圖,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按照這樣的過程,講清楚題里的數量關系;也可以啟發學生這樣來分析,並要求學生逐步學會這樣做。這就可以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是一個很艱巨的過程,需要教師們在從教之路上嚴謹教學,不斷地總結探討,切實讓學生明事理,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

⑵ 小學解決應用題的方法有哪些

可分為如下幾類:單位「1」的問題,百分數問題,出粉率、出油率等相關問題,比的應用題,圓的應用題,列方程解應用題,整數和小數解應用題,工程問題,用比例解決問題,圓柱圓錐問題。

下面分類討論:

一、單位「1」已知用乘法。比如:

二.單位「1」未知用除法。比如:

1、修築一條公路,完成了全長的2/3後,離中點16.5千米,這條公路全長多少千米?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還剩2/5,這缸水有多少桶?

解題思路:1.一般都是先找出題中的單位「1」,可以讓學生圈出來。基本 在「比」、「是」「……的」等這類字的後面。

2.判斷單位「1」已知還是未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

三、用百分數解決問題。比如:

解題思路:百分數實際上也是找單位「1」的題目。跟上個題型是換湯不換葯的。

四、出粉率、出油率等相關問題。比如:

1、2千克大豆能榨油1800克,大豆的出油率是多少?

2、六(1)班星期一來了50人,有2人請假,他們班的出勤率是多少?

3、 一種小麥出粉率為85%,要磨13.6噸麵粉,需要這樣的小麥多少噸?如果有小麥30噸,可以磨出麵粉多少噸?

解題思路:這類型有個萬能公式:

(出油量/出勤量/出粉量)÷總量=出油率/出勤率/出粉率

五、比的應用題。比如:

解題思路:熟記長、正方形面積、體積公式。

六、圓的應用題。比如:

1、有一個圓環,內圓的周長是31.4厘米,外圓的周長是62.8厘米,圓環的寬是多少厘米?

2、一隻掛鍾的分針長20厘米,經過1小時後,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掃過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10厘米,在它的四周鋪一條2米寬的小路,這條小路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解題思路:熟記圓環周長、面積公式,熟記圓周長、面積公式。

七、列方程解決問題。比如:

1、食堂運來150千克大米,比運來的麵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運來麵粉多少千克?

2、父親今年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8年後父親年齡與兒子年齡的和是61,父親和兒子今年各多少歲?

3、甲乙兩地間的鐵路長480千米,客車和貨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經過4小時相遇。已知客車每小時行65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解題思路:如果問題又是單位「1」,就設它為X,另一個量可以用X表示出來,再找一個題中沒有用過的兩個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即可列出方程。還要注意要會解方程。

八、整數和小數應用題

解題思路:根據總量不變去做。

九、工程問題。比如:

1、一項工程單獨一個隊做,甲隊15天完成,乙隊45天完成。兩隊合做多少天完成?

2、加工一批機器零件,甲車間要10天完成,乙車間要15天完成,丙車間要20天完成。三個車間同時加工,多少天完成?

3、修一段路,甲隊要20天完成,乙隊要30天完成。兩隊同時修,多少天完成3/5?

4、一件工作,張師傅要8天完成,李師傅3天完成了1/4,兩位師傅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解題思路:以上4個題目都未給出總量,但總量又是解題關鍵,所以可以將總量看作「1」來解題。如果學生較難理解「1」,可以將總量設置一個具體的量。比如第1題,可以設總量為10或者100這種比較特殊的值。因為無論總量是幾,都不會影響最後的結果。

十、用比例解決問題、比如:

解題思路:熟記比例尺的公式。

十一、圓柱圓錐問題。比如:

1.一個圓柱形,側面展開是一個邊長為12.56厘米的正方形,這個圓柱形的底面積和側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個長2米,底面半徑為4分米的圓柱木料截成4段,表面積會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3、一個圓柱形玻璃杯底面半徑是10厘米,裡面裝有水,水的高度是12厘米,把一小塊鐵塊放進杯中,水上升到15厘米,這塊鐵塊重多少克?(每立方厘米鐵重7.8克)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和是72cm³,圓錐的體積各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大28cm³,圓柱的體積是多少?

解題思路:畫圖,熟記公式。

⑶ 解應用題有什麼好方法

在做應用題時,首先要能夠讀懂題意,最好能夠畫一張圖,把題目當中的已知條件都標上去,然後分析題目的內容是數學當中的什麼問題,比如,是函數問題還是不等式問題,還是數列問題,還是三角函數問題。
這就是說,要能夠歸類到一定的數學模型,當能夠建立數學模型的時候,剩下的問題就是把這個模型解出來,然後再反演到原來的問題當中去。

⑷ 解決應用題的方法兩種

1.(方法一)設徒弟每小時做X個零件,師傅每小時做2X-30個
8(3X-30)=960
徒弟每小時50個師傅每小時70個
(方法二)設師傅每小時做X個零件,徒弟每小時做(X+30)/2個
8X+4(X+30)=960
徒弟每小時做50個師傅每小時做70個
2.(法一)設小東X歲小明(2X)/3歲
X-(2X)/3=6
小明12歲,小東18歲
(法二)設小明X歲小東(3X)/2歲
X+6=(3X)/2
小明12歲,小東18歲
3.(法一)設有X個人
9X-16=7X
X=8人
共有餅干7*8=56塊
法二)設有X塊餅干
(X+16)/9=X/7
X=56塊 共有人8個
記得加分!

⑸ 如何解決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竅門

1歸一問題
【含義】在解題時,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單一量),然後以單一量為標准,求出所要求的數量。這類應用題叫做歸一問題。
【數量關系】總量÷份數=1份數量
1份數量×所佔份數=所求幾份的數量
另一總量÷(總量÷份數)=所求份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單一量,以單一量為標准,求出所要求的數量。
例1買5支鉛筆要0.6元錢,買同樣的鉛筆16支,需要多少錢?
解(1)買1支鉛筆多少錢?0.6÷5=0.12(元)
(2)買16支鉛筆需要多少錢?0.12×16=1.92(元)
列成綜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機3天耕地90公頃,照這樣計算,5台拖拉機6天耕地多少公頃?
解(1)1台拖拉機1天耕地多少公頃?90÷3÷3=10(公頃)
(2)5台拖拉機6天耕地多少公頃?10×5×6=300(公頃)
列成綜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頃)
答:5台拖拉機6天耕地300公頃。
例35輛汽車4次可以運送100噸鋼材,如果用同樣的7輛汽車運送105噸鋼材,需要運幾次?
解(1)1輛汽車1次能運多少噸鋼材?100÷5÷4=5(噸)
(2)7輛汽車1次能運多少噸鋼材?5×7=35(噸)
(3)105噸鋼材7輛汽車需要運幾次?105÷35=3(次)
列成綜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運3次。
2歸總問題
【含義】解題時,常常先找出「總數量」,然後再根據其它條件算出所求的問題,叫歸總問題。所謂「總數量」是指貨物的總價、幾小時(幾天)的總工作量、幾公畝地上的總產量、幾小時行的總路程等。
【數量關系】1份數量×份數=總量
總量÷1份數量=份數
總量÷另一份數=另一每份數量
【解題思路和方法】先求出總數量,再根據題意得出所求的數量。
例1服裝廠原來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進裁剪方法後,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來做791套衣服的布,現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這批布總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
(2)現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綜合算式3.2×791÷2.8=904(套)
答:現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華每天讀24頁書,12天讀完了《紅岩》一書。小明每天讀36頁書,幾天可以讀完《紅岩》?
解(1)《紅岩》這本書總共多少頁?24×12=288(頁)
(2)小明幾天可以讀完《紅岩》?288÷36=8(天)
列成綜合算式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讀完《紅岩》。
例3食堂運來一批蔬菜,原計劃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費完這批蔬菜。後來根據大家的意見,每天比原計劃多吃10千克,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
(2)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1500÷(50+10)=25(天)
列成綜合算式50×30÷(50+10)=1500÷60=25(天)
答: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和差問題
【含義】已知兩個數量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量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和差問題。
【數量關系】大數=(和+差)÷2
小數=(和-差)÷2
【解題思路和方法】簡單的題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再用公式。
例1甲乙兩班共有學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兩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數=(98+6)÷2=52(人)
乙班人數=(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長方形的長和寬之和為18厘米,長比寬多2厘米,求長方形的面積。
解長=(18+2)÷2=10(厘米)
寬=(18-2)÷2=8(厘米)
長方形的面積=10×8=80(平方厘米)
答:長方形的面積為80平方厘米。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兩袋共重32千克,乙丙兩袋共重30千克,甲丙兩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兩袋、乙丙兩袋都含有乙,從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數,丙是小數。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甲乙兩車原來共裝蘋果97筐,從甲車取下14筐放到乙車上,結果甲車比乙車還多3筐,兩車原來各裝蘋果多少筐?
解「從甲車取下14筐放到乙車上,結果甲車比乙車還多3筐」,這說明甲車是大數,乙車是小數,甲與乙的差是(14×2+3),甲與乙的和是97,因此甲車筐數=(97+14×2+3)÷2=64(筐)
乙車筐數=97-64=33(筐)
答:甲車原來裝蘋果64筐,乙車原來裝蘋果33筐。
4和倍問題
【含義】已知兩個數的和及大數是小數的幾倍(或小數是大數的幾分之幾),要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做和倍問題。
【數量關系】總和÷(幾倍+1)=較小的數
總和-較小的數=較大的數
較小的數×幾倍=較大的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簡單的題目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利用公式。
例1果園里有杏樹和桃樹共248棵,桃樹的棵數是杏樹的3倍,求杏樹、桃樹各多少棵?
解(1)杏樹有多少棵?248÷(3+1)=62(棵)
(2)桃樹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杏樹有62棵,桃樹有186棵。
例2東西兩個倉庫共存糧480噸,東庫存糧數是西庫存糧數的1.4倍,求兩庫各存糧多少噸?
解(1)西庫存糧數=480÷(1.4+1)=200(噸)
(2)東庫存糧數=480-200=280(噸)
答:東庫存糧280噸,西庫存糧200噸。
例3甲站原有車52輛,乙站原有車32輛,若每天從甲站開往乙站28輛,從乙站開往甲站24輛,幾天後乙站車輛數是甲站的2倍?
解每天從甲站開往乙站28輛,從乙站開往甲站24輛,相當於每天從甲站開往乙站(28-24)輛。把幾天以後甲站的車輛數當作1倍量,這時乙站的車輛數就是2倍量,兩站的車輛總數(52+32)就相當於(2+1)倍,
那麼,幾天以後甲站的車輛數減少為
(52+32)÷(2+1)=28(輛)
所求天數為(52-28)÷(28-24)=6(天)
答:6天以後乙站車輛數是甲站的2倍。
例4甲乙丙三數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數各是多少?
解乙丙兩數都與甲數有直接關系,因此把甲數作為1倍量。
因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給乙加上4,乙數就變成甲數的2倍;
又因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數減去6就變為甲數的3倍;
這時(170+4-6)就相當於(1+2+3)倍。那麼,
甲數=(170+4-6)÷(1+2+3)=28
乙數=28×2-4=52
丙數=28×3+6=90
答:甲數是28,乙數是52,丙數是90。
5差倍問題
【含義】已知兩個數的差及大數是小數的幾倍(或小數是大數的幾分之幾),要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這類應用題叫做差倍問題。
【數量關系】兩個數的差÷(幾倍-1)=較小的數
較小的數×幾倍=較大的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簡單的題目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利用公式。
例1果園里桃樹的棵數是杏樹的3倍,而且桃樹比杏樹多124棵。求杏樹、桃樹各多少棵?
解(1)杏樹有多少棵?124÷(3-1)=62(棵)
(2)桃樹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果園里杏樹是62棵,桃樹是186棵。
例2爸爸比兒子大27歲,今年,爸爸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歲?
解(1)兒子年齡=27÷(4-1)=9(歲)
(2)爸爸年齡=9×4=36(歲)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齡分別是36歲和9歲。
例3商場改革經營管理辦法後,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還多12萬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萬元,求這兩個月盈利各是多少萬元?
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為1倍量,則(30-12)萬元就相當於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
上月盈利=(30-12)÷(2-1)=18(萬元)
本月盈利=18+30=48(萬元)
答:上月盈利是18萬元,本月盈利是48萬元。
例4糧庫有94噸小麥和138噸玉米,如果每天運出小麥和玉米各是9噸,問幾天後剩下的玉米是小麥的3倍?
解由於每天運出的小麥和玉米的數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數量差等於原來的數量差(138-94)。把幾天後剩下的小麥看作1倍量,則幾天後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麼,(138-94)就相當於(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麥數量=(138-94)÷(3-1)=22(噸)
運出的小麥數量=94-22=72(噸)
運糧的天數=72÷9=8(天)
答:8天以後剩下的玉米是小麥的3倍。
6倍比問題
【含義】有兩個已知的同類量,其中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若干倍,解題時先求出這個倍數,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數,這類應用題叫做倍比問題。
【數量關系】總量÷一個數量=倍數
另一個數量×倍數=另一總量
【解題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數,再用倍比關系求出要求的數。
例1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現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3700÷100=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40×37=1480(千克)
列成綜合算式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今年植樹節這天,某小學300名師生共植樹400棵,照這樣計算,全縣48000名師生共植樹多少棵?
解(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48000÷300=160(倍)
(2)共植樹多少棵?400×160=64000(棵)
列成綜合算式400×(48000÷300)=64000(棵)
答:全縣48000名師生共植樹64000棵。
例3鳳翔縣今年蘋果大豐收,田家莊一戶人家4畝果園收入11111元,照這樣計算,全鄉800畝果園共收入多少元?全縣16000畝果園共收入多少元?
解(1)800畝是4畝的幾倍?800÷4=200(倍)
(2)800畝收入多少元?11111×200=2222200(元)
(3)16000畝是800畝的幾倍?16000÷800=20(倍)
(4)16000畝收入多少元?2222200×20=44444000(元)
答:全鄉800畝果園共收入2222200元,
全縣16000畝果園共收入44444000元。
7相遇問題
【含義】兩個運動的物體同時由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這類應用題叫做相遇問題。
【數量關系】相遇時間=總路程÷(甲速+乙速)
總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時間
【解題思路和方法】簡單的題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復雜的題目變通後再利用公式。
例1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長392千米,同時從兩港各開出一艘輪船相對而行,從南京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8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1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船相遇?
解392÷(28+21)=8(小時)
答:經過8小時兩船相遇。
例2小李和小劉在周長為400米的環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鍾跑5米,小劉每秒鍾跑3米,他們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反向而跑,那麼,二人從出發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長時間?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為二人跑了兩圈。
因此總路程為400×2
相遇時間=(400×2)÷(5+3)=100(秒)
答:二人從出發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時間。
例3甲乙二人同時從兩地騎自行車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15千米,乙每小時行13千米,兩人在距中點3千米處相遇,求兩地的距離。
解「兩人在距中點3千米處相遇」是正確理解本題題意的關鍵。從題中可知甲騎得快,乙騎得慢,甲過了中點3千米,乙距中點3千米,就是說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時間=(3×2)÷(15-13)=3(小時)
兩地距離=(15+13)×3=84(千米)
答:兩地距離是84千米。

⑹ 解應用題的竅門和方法

等量關系

⑺ 解決應用題的方法

行程問題是研究物體運動的,它研究的是物體速度、時間、行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關鍵問題

確定行程過程中的位置

相遇問題

速度和×相遇時間=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速度和

相遇問題(直線)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總路程

相遇問題(環形)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環形周長

追及問題

追及時間=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速度差=路程差

追及問題(直線)

距離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時間

追及問題(環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線的周長

流水問題

順水行程=(船速+水速)×順水時間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時間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靜水速度=(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題關鍵

船在江河裡航行時,除了本身的前進速度外,還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頂逆,在這種情況下計算船隻的航行速度、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問題。

流水行船問題,是行程問題中的一種,因此行程問題中三個量(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在這里將要反復用到.此外,流水行船問題還有以下兩個基本公式: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靜水中單位時間里所走過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單位時間里流過的路程.順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別指順流航行時和逆流航行時船在單位時間里所行的路程。

根據加減法互為逆運算的關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順水速度-船速,

船速=順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這就是說,只要知道了船在靜水中的速度,船的實際速度和水速這三個量中的任意兩個,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閱讀全文

與解決應用題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空調製冷故障解決方法 瀏覽:210
香蒲麗使用方法 瀏覽:285
面部瘺管的治療方法 瀏覽:196
音箱支架安裝方法 瀏覽:856
文學作品品鑒方法及步驟 瀏覽:528
10斤黃瓜的腌制方法及步驟 瀏覽:374
早期淋巴癌治療方法 瀏覽:266
芡實與山葯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35
治療胃脹氣最好方法 瀏覽:805
老年人腦血栓治療最佳方法 瀏覽:729
如何治療早泄最好方法 瀏覽:465
被黑取款方法要怎麼處理 瀏覽:597
去眼紋最簡單有效方法 瀏覽:113
蜜蠟脫毛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380
雙眼皮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787
深圳融資的正確方法 瀏覽:704
網店前中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703
修剪平衡機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13
核桃的盤玩方法視頻 瀏覽:53
遞菜單的正確方法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