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機械安全事故的解決方法

機械安全事故的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2 06:20:24

Ⅰ 湖南省農業機械安全事故處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正確、及時處理農業機械安全事故,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和懲處農業機械安全事故責任者,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業機械安全事故(以下簡稱農機事故),是指農業機械駕駛員、操作員以及與農業機械運行有關的人員,因違反《湖南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安全管理的法規、規章、駕駛、操作農業機械在田間、場院、鄉村道路行駛、作業,或者越過其他道路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毀的事故。第三條凡在我省境內發生的農機事故,均應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處理。
但是農業機械與汽車、火車發生的事故,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的部門是處理本行政區域內農機事故的主管部門,其所屬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機關(以下簡稱農機監理機關)具體負責農機事故的處理。第五條農機事故處理人員處理農機事故,應當秉公辦案,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第二章事故分類及管轄許可權第六條根據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程度和數額,農機事故分為輕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一)輕微事故:輕傷1至2人,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200元的;
(二)一般事故:重傷1至2人或者輕傷3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在200元以上不滿2000元的;
(三)重大事故:死亡1至2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在2000元以上不滿10000元的;
(四)特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傷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重傷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重傷5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0元以上的。第七條縣級農機監理機關負責處理本轄區內發生的農機事故,對輕微事故,也可以由其委託的單位處理;地、州、市農機監理機關對本轄區內發生的特大農機事故應當及時趕赴現場,參加處理;省農機監理機關對發生的特大和涉外農機事故,也應當趕赴現場,進行指導。
對管轄權有爭議的,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雙方共同的上一級農機監理機關指定處理。第三章現場處理第八條發生農機事故的駕駛員、操作員,必須立即停止運行,保護好現場,搶救傷員和財產(需要移動時應當標明位置),並及時報告當地農機監理機關,聽候處理。
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和過往車輛的駕駛員,應當協助救護受傷人員,保護好現場,並向農機監理機關報告,提供有關情況。第九條農機監理機關接到報案後,應當立即派員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傷者和財產,勘查現場,收集證據,盡快清理現場,恢復生產或者交通秩序。第十條農機監理機關根據事故檢驗、鑒定的需要,可以暫扣事故機具和當事人的有關證件,檢驗或者鑒定完畢後立即歸還,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扣留。第十一條在追緝農機事故逃逸者或者搶救傷者等緊急情況下,農機事故處理人員可以使用其他單位、個人的交通工具或者通訊工具,用後應當立即歸還;造成損壞的,應當修復或者折價賠償。第十二條農機監理機關應當根據需要,及時指派專業人員或者聘請法定的檢驗、鑒定部門對事故機具、物品、屍體、當事人的生理和精神狀態等進行檢驗或者鑒定並作出書面結論。第十三條農機事故造成人身傷害需要搶救治療的,事故當事人及其所在單位或者農業機械所有人應當預付醫療費,也可以由農機監理機關指定一方預付,待事故結案後按照責任由當事人承擔。對拒絕預付或者暫時無法預付的,農機監理機關可以暫扣其事故機具,待應付款額付清時予以歸還。第十四條醫療單位應當及時搶救農機事故傷者,並如實向農機監理機關提供診斷證明、醫療費用的單據憑證。
有停屍條件的殯葬服務單位和醫療單位,應當代存農機監理機關決定暫存的事故屍體。
農機監理機關應當協助醫療單位和殯葬服務單位收回搶救治療費用或者屍體存放費用。第十五條農機事故的屍體檢驗、鑒定完畢後,農機監理機關應當通知死者家屬在10日內辦理喪葬事宜。停屍鬧事的,由農機監理機關提請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逾期存放屍體的費用由死者家屬承擔。對無法查明身份的事故死亡人員,由農機監理機關負責公告。第四章責任認定

Ⅱ 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1、配備本質安全型機械設備。
本質安全型機械設備裝有自動檢測裝置。當人的手或其他肢體處於機械設備的危險部位如刀口下時,即使有人誤觸設備的開關,設備也不會動作,從而保護了人員的安全。
2.加強機械設備和操作人員的管理。
(1)制定詳細的機械設備操作規程,加強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
(2)為員工配備合格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並督促員工正確使用。
(3)加強設備操作區域的管理,及時清理雜物。
(4)定期檢查機械設備,及時處理設備的隱患和問題。
3.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操作人員應注意作息時間,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狀態。
擴展數據
擠壓、碰撞、撞擊、剪切、纏繞、扭轉、投擲、切割、割傷、刺傷等傷害。由機械運動(靜止)和零件、工具、加工件與人體直接接觸造成的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造成的傷害。
常用機械設備:
各種旋轉切割和研磨設備、鑽孔設備、手持電動工具、自動焊接機、卷板機、剪板機、壓縮機以及手錘、手鋸、撬棍、鉗子等工具。
在使用這些設備和工具的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或不注意,機械傷害會高頻率發生,有的會對人造成嚴重傷害。

Ⅲ 農業機械事故處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農業機械事故處理工作,維護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秩序,保護農業機械事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業機械事故(以下簡稱農機事故),是指農業機械在作業或轉移等過程中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事件。

農機事故分為特別重大農機事故、重大農機事故、較大農機事故和一般農機事故:

(一)特別重大農機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的事故,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農機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的事故,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農機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的事故,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農機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負責農業機械事故責任的認定和調解處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所屬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機構(以下簡稱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承擔本轄區農機事故處理的具體工作。

法律、行政法規對農機事故的處理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對特別重大、重大、較大農機事故,農業部、省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和地(市)級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應當分別派員參與調查處理。第五條農機事故處理應當遵循公正、公開、便民、效率的原則。第六條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按照農機事故處理規范化建設要求,配備必需的人員和事故勘查車輛、現場勘查設備、警示標志、取像設備、現場標劃用具等裝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應當將農機事故處理裝備建設和工作經費納入本部門財政預算。第七條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向社會公布值班電話,保持通訊暢通。第八條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做好本轄區農機事故的報告工作,將農機事故情況及時、准確、完整地報送同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和上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

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將農業機械事故統計情況及說明材料報送上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並抄送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農機事故。第九條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農機事故檔案管理制度,指定專人負責農機事故檔案管理。第二章報案和受理第十條發生農機事故後,農機操作人員和現場其他人員應當立即停止農業機械作業或轉移,保護現場,並向事故發生地縣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報案;造成人身傷害的,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搶救受傷人員;造成人員死亡的,還應當向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報案。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事故發生時機具和人員的位置。

發生農機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在就有關事項達成協議後即行撤離現場。第十一條發生農機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農機事故現場目擊者和其他知情人應當向事故發生地縣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或公安機關舉報。接到舉報的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協助公安機關開展追查工作。第十二條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接到事故報案,應當記錄下列內容:

(一)報案方式、報案時間、報案人姓名、聯系方式,電話報案的還應當記錄報案電話;

(二)農機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

(四)農業機械類型、號牌號碼、裝載物品等情況;

(五)是否存在肇事嫌疑人逃逸等情況。第十三條接到事故現場報案的,縣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立即派人勘查現場,並自勘查現場之時起24小時內決定是否立案。

當事人未在事故現場報案,事故發生後請求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處理的,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按照本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予以記錄,並在3日內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第十四條經核查農機事故事實存在且在管轄范圍內的,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立案,並告知當事人。經核查無法證明農機事故事實存在,或不在管轄范圍內的,不予立案,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Ⅳ 針對機械傷害應如何處理

1.機械傷害在工程機械零部件的拆卸、清洗、修復過程中,零部件的稜角、銳邊容易引起人員劃傷和刺傷;一些放置不穩的零部件、工具滑落易引起人員砸傷;一些露天存放的維修設備,如簡易起重機等,因鋼絲繩銹蝕極易發生斷裂。為避免這些機械傷害威脅維修人員的健康和安全,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增強維修人員的安全意識。 (2)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維修人員應對維修對象和發生傷害的可能性做好安全防護。 (3)定期對用於維修的設備、工具進行檢查更新,排除安全隱患。 2.振動和雜訊傷害振動與雜訊污染主要是由維修設備和工具產生。維修人員操作氣動、電動或沖擊工具時,強烈的振動傳遞到操作者的手臂上,久之會使人產生不適,甚至造成關節或血管等疾病。避免振動、雜訊傷害的措施如下: (1)及時維護和潤滑設備,使設備運行良好,並對鼓風機等雜訊大的設備安裝消聲器,並進行隔聲處理。 (2)改進工藝及操作方式,如用液壓代替鍛壓,用電、氣焊接代替鉚接等;採取減振、隔振技術,提高回轉件的動平衡性能,減輕振動雜訊。 3.化學物質傷害維修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主要是油料,包括煤油、汽油、洗滌油、潤滑油、液壓油、潤滑脂、粘結劑和清洗劑。煤油揮發性較小,含鉛量高,接觸時會引發接觸部位皮膚發白,且對腦部刺激很大;汽油和洗滌油均屬高揮發性油料,用其清洗零件時,產生的油氣會強烈刺激呼吸道,造成嗅覺功能損傷,並且由於對皮膚具有脫脂作用,會導致手部乾裂;液壓油、潤滑油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容易通過皮膚滲入體內損傷神經系統;膠粘劑中的苯和甲醛,會導致神經等人體系統功能性損傷,使人出現頭痛、乏力、頭暈等症狀;此外,焊接過程中產生的電焊煙塵、金屬氣體、氟化氫、氮氫化合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也會危害維修人員的健康。為避免化學物質傷害,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優先採用污染小、傷害低的油料。維修人員要詳細了解各種油料的特性、危害機理、致病方式,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2)應根據需要備好相應的防護裝備和用品。維修人員在接觸滲透性強的液壓油、潤滑油時,應戴上橡膠手套和護目鏡;使用煤油、汽油等揮發性較強的油,應注意防火並配備滅火設備。 (3)要盡量選擇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維修及加工工藝,如機加工中可採用干磨削和干銑削,減少油液和乳化液的使用。 (4)對產生的廢棄物要進行分類,對廢水、廢油、廢渣應採取分離凈化處理措施。 4.電磁輻射傷害工程機械表面修復新技術中的等離子噴塗、超聲波焊接、高頻感應加熱等,都存在電磁輻射污染問題。長期在電磁輻射作用下,人員會出現乏力、記憶力減退為主的症狀,還會出現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悶及激動和脫發等症狀。為此,應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對電器設備集中的地方應設置隔離帶,從而在較大范圍內控制電磁輻射危害。 (2)將某種輻射能量吸收作用強的材料撒於電磁輻射源外圍,可將場源附近輻射降到最低。 (3)在輻射強度較高的場所作業時,要配戴防護用品。

Ⅳ 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

一、事故類型分析

1.倒塔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作業中超載、斜吊、拆卸安裝過程中鋼絲繩等連接件拉斷、地錨拉脫,靜置重大風貨軌基地形陷變形等。

2.折塔事故大多發生在傾倒過程中,塔身於建築物相撞,另外,當塔機遇鋼軌用卡軌鉗卡牢而嚴重超載時,由於塔機整體不能傾覆,載荷重力產生的彎矩大於塔身金屬結構的剛度,使塔身屈服變形,於是造成折塔。

3.塔機背桿主要是由於過卷楊或過傾角等運行失誤,導致起重暫被主卷揚機或變幅卷揚機拉起到垂直狀態,然後越過塔頂砸落在塔身後面。

4.折臂主要是由於起重臂、平衡臂在外力作用下嚴重彎扭變形甚至折斷,原因為背桿倒塔等意外事故,由於製造質量,安裝不合標准如臂桿前端滑輪中心與塔身中心線偏移過大,吊載受力後偏移過大,吊載受力後偏扭折斷。

5.塔機重物墜落事故是塔機吊載自空中墜落,其原因較多,如鋼絲繩拉斷,過卷楊造成吊鉤撞翻,起重鋼絲繩接頭固定卡扣拉脫,卷樣機制動器突然失靈以及三相動力突然缺一相等電氣故障均可造成重物墜落。

二、事故發生所存在主要因素

1.超載、斜吊、過卷陽、國慶郊、過行程是人為原因,是違章操作或操作失誤的直接結果,並且都以安全裝置的失效為前提條件。

2.機件過度磨損和隱傷,是操作者檢查保養不周所致。

3.自然環境影響大風刮跑屬意外因素。

三、認真處理好人為因素所存在三個障礙。

1.施工管理人員包括行政領導人員的安全技術障礙。施工管理人員和企業領導要把塔機安全工作當做大事來抓,要迅速提高塔機安全技術知識,充分發揮設備管理人員的作用。

2.塔吊司機的安全心理障礙,其實質是技術障礙在塔吊司機心理的反映,存在僥幸心理,過於自信,不按操作規程操作。

3.機械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職責方面的障礙,設備管理人員即要懂技術,又要有實踐經驗並保持穩定。

四、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大型機械設備管理(包括安裝拆>使用維修與保養)

1.對於起重機拆裝的工人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作業證。

2.在作業前要了解起重機的性能,嚴格按照說明書所規定的安裝及拆卸的程序進行作業,嚴禁對產品說明書中規定的拆裝程序做好任何改動。

3.熟知起重機拼裝活結體格拆裝部件相連接處所採用的連接形式和所使用的聯接件尺寸、規定及要求。

4.了解每個拆裝部件的重量和吊點位置。

5.在安裝或拆卸帶輕重閉合平衡臂的起重機時,嚴禁只拆裝一個臂就中斷作業。

6.在緊固要求有預緊力的螺栓時,必須使用專門的可讀數工具,將螺栓准確地緊固到規定的預緊力值。

7.拆裝起重機的電氣國家規定的部門部分,必須按照國家勞動人事部門的規定,由持有國家規定的部門發給的電工操作證的正式電工或由他帶領的電氣徒工進行,嚴禁其他人拆裝。

8.起重機作業中,司機除了對臨時出現的故障進行排除和修理外,每天必須停機對機械認真地做一次例行保養,並按使用說明規定的部位、周期和潤滑劑做好潤滑。

9.起重機發生故障後,必須及時排除與維修。

10.在安裝好的起重機的各部金屬結構上安裝或懸掛標語牌、廣告牌等擋風物件。

11.做好其它設備的地錨或牽繩等的固定裝置。

12.將起重機的和部分或電焊機地線相連。

13.將起重機的工作機構、金屬結構、電氣系統作為其他設備的附屬裝置等。

14.起重機上所使用的安全裝置及各種儀表按有關規定,定期標定、維修、報廢更新,不受起重機大修間隔時間的限制。

15.在安裝(拆除)使用過程中需要由經過培訓的人員,進行監控,並做好監控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與上級部門。

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2

為有效防止突發性機械設備、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傷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結合本項目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本項目可能發生的機械設備、機械傷害事故

1、機械設備性能發生故障,造成某些部件脫落、斷裂,造成本身或吊件墜落傷人、傷物。

2、機械設備性能發生故障,造成漏電、制動失靈,操作人員觸電,車輛沖出路面傾翻。

3、操作人員不按規程操作,造成周邊人員、車輛、物器傷害。

4、施工人員不按施工安全規程施工,不注意自己衣著穿戴,造成自身傷害。

二、預防機械設備、機械傷害事故的措施

1、各單位要加強對機械設備安全工作的領導,經常性地組織操作人員學習機械原理及操作規程,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排查設備故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消除隱患。

2、各單位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有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並熟悉設備的構造、原理、性能及安全技術要求,嚴禁操作人員違規操作,機械設備帶「病」作業。

3、教育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注意周圍環境,保護自己,不傷害他人。教育其他員工按項目施工安全要求施工,與施工機械保持安全距離;注意自己衣著穿戴,防止被機械捲入,造成人身傷害。

三、應急救援救援准配

1、成立應急救援領導組。經理部、分經理部突發事件應對領導組即就是經理部、分經理部坍塌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2、經理部、分經理部有關職能部門平時要做好應急救援的物資、技術准備。

四、響應與應急救援

1、事故呈報流程按項目部《突發事件預案》規定執行。

2、事故一旦發生,事故現場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項目部《突發事件預案》領導組、部門分工,調動人、機、物、器,首先搶救受害人,疏散危險區域內人、機、物、器,切斷事故蔓延鏈條,控制現場。事故現場應急指揮部應根據規程和現場情況提供技術支持,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受害人經臨時處置後,需緊急救治的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如需要外部支援,指揮部應及時通知地方相關部門,請求援助。指揮人員應利用一切資源盡快消除事故隱患。

3、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現場圖,並妥善保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

五、應急救援技術措施

1、漏電觸電。若機械設備出現漏電觸電現象,當事人應及時向工區負責人或應急救援領導組報告,採取有效的搶救措施。若操作人員觸電,應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實施搶救。

2、剎車失靈。上坡時出現剎車失靈,不能脫檔,鬆掉油門,靠邊行駛,將發動機熄火,利用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後找人處置。下坡時出現剎車失靈,掛低速檔行駛,不能將發動機熄火,靠邊行駛,行駛至平坦的地方將發動機熄火,利用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後找人處置。

3、提升設備事故。當提升設備出現事故時,立即將現場人員迅速撤離,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織人員對井架、電動葫蘆(卷揚機)、聯接件的安全隱患進行處理。

六、善後處置

應急響應結束後,經理部、分經理部和相關部門,應做好善後處置,對突發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徵用的有關單位及個人物資,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並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做好生產恢復工作。

七、事故調查處理

應急救援結束後,經理部、分經理部要組織有關部門或協助上級調查組,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進行調查評估,並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突發事件做出處理。

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3

1.總則

(1)目的

為及時、有效、迅速地處理由於機械傷害造成的人身傷亡事件,避免和減輕因機械傷害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特製定此預案。

(2)依據

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以「保人身、保電網、保設備」為原則,以《電力安全工作規程》有關內容為指導,根據電力生產的特點,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3)工作原則

項目部在機械設備現場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工作中,應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集中領導、分級負責、統一指揮、運行高效」的原則。

2.重要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

(1)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為機械設備安全事故,發生的地點為項目部所屬各涉及機械設備作業現場。

(2)可能影響的范圍:機械設備作業場所;可能影響的人員:現場施工和管理人員。

(3)發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數人傷亡或機械設備損壞,構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

3.組織機構與職責

(1)本預案應急指揮部設置在技術組,人員集合地點在辦公樓前,集合方法為電話通知。

(2)項目部防機械設備現場事故管理領導小組:

施工現場責任人:

組長:

副組長:

成員:XXX

預定急救中心:XXX醫院電話:XXX

(3)各級人員職責

a.組長:負責全面組織指揮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協調應急工作,做好事故現場應急措施,並將應急事故發展情況匯報有關領導、部門。

b.副組長:負責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協助組長做好應變的各項組織工作。

c.成員:負責做好本預案的各項應急准備與響應工作。

4.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

(1)必要物資准備

工作服及手套、安全帶、安全帽、工具包、安全隔板、臨時遮欄、警示牌。

(2)危急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

(a)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後,現場作業人員應及時匯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件應急日常管理辦公室,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迅速大致判明受傷者的部位,聯系廠醫院和打120急救電話,必要時可對受傷者進行臨時簡單急救。

(b)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接到通知後,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並宣布啟動事故應急預案,並通知相關人員要求保持通訊隨時暢通。

(c)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判明情況後及時匯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接到通知後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協調處理事故,並根據情況向公司、分公司匯報。

5.應急結束

危急狀態消除,由日常管理人員宣布應急行動結束。應急救援結束後,有關部門要組織協助調查,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進行調查評估,並按照四「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突發事件做出處理。

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4

針對施工現場施工活動頻繁,人員活動區域廣,機械設備使用量大等情況,項目部除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嚴格按《環境安全手冊》、《程序文件》要去開展施工活動和加強動態控制之外,為防患未然,使在發生起重機械事故的情況下,應急小組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險情,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製定以下應急措施:

1、施工現場發生起重機械事故後,發現人員應立即到項目部值班室或撥打項目部應急小組組長或副組長電話,詳細報告事故發生地點、目前狀況及周圍作業人員傷亡等情況.

2、項目部人員接到險情報告後,應急小組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人員疏散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財產搶救工作,避免造成更大損失。項目經理總體協調指揮,施工員組織人員疏散和人員清點工作,安全員、設備員對事故進行評估並組織急救.

3、現場如有人員傷亡情況,項目部急救員應及時進行傷員搶救工作,具體可自行組織就近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或撥打120電話請求救援。

4、應急小組在組織排除險情同時,應及時上報設備物資部,由設備物資部進行現場組織處理相關事宜。現場如有人員傷亡的情況,項目部還應立即上報生產安全部,並確保在移動現場物料時,先做出標志,繪出事故現場平面圖或進行攝影、錄像,並附詳細說明。

5、現場險情排除後,應及時填寫《應急情況處理表》,並按《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情況程》的規定,寫出書面報告,詳細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人員傷亡情況及組織處理相關事項報分公司。

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5

一、危險特徵:

1.違章操作包裝機、機械手;

2.開關不靈活

二、目前控制情況:

1.操作人員對操作規程不熟悉

2.加防護照

三、情景假設:

將手伸到包裝機內送摸,不慎將手指割傷。

四、應急:

1.立即發出應急呼救,應急組員迅速進入值班主任室拿醫療器械、包紮傷口。

2.通知各部門主管組織應急人員送醫院處理傷口。

3.車間主管填寫事故發生(年、月、日、班次)經過。

4.上報總經辦。

5.查找事故發生根源。

6.對生產不安全行為的典型因素作出分析。

7.針對安全生產注意事項在班前班後會上進行強調,加強員工的意識。

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6

在生產過程中,機械設備的應用,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為了減輕員工勞動強度,大量使用機械設備,以提高工作效率。建材機械主要為中小型設備。建材機械的工作特點,構築物構成不同,造型不同,機械設備隨著變化。雨天、露天和高處作業多,生產條件較差,危險因素多。機械傷害要作為企業問題抓緊工作。避免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對職工進行必要的機械設備的安全生產技術教育,使員工熟悉操作時必須注意使用安全和穿著必要的勞保防護用品。在思想上樹立安全生產知識,同時在管理上加強監控,在技術上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避免發生機械事故。

一、防止機械事故傷害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

以預防機械傷害事故為目標,對於可能發生機械傷害事故的特定危險性生產作業,在生產作業前,制定安全防範技術措施,進行技術交底教育,防止員工違章作業。對機械設備進場安裝生產前要進行檢查驗收工作。防止因機械設備損壞或安全防護裝置損壞不符合安全要求和缺陷發生事故。在日常工作中應經常進行安全檢查,對有缺陷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安全防護裝置等進行及時維修或更換。

1、熟悉並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杜絕違章作業。

2、操作機器前,應進行例行檢查,確認安全裝置性能良好方可進行操作。

3、開機前請先揚聲提醒在場員工。在確認無人清理或檢修機器時方可開機操作。

4、機器檢修或排除故障時一定要停機。

5、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不得自行拆卸。

6、遇有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失靈,應立即報告有關人員進行修理。

7、禁止打開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進行操作。

8、凡易造成傷害的運動部件均應封閉或屏蔽,或採取其他避免操作人員接觸的措施。梵谷度在2米以內的各種傳動裝置必須設置防護裝置。高度2米以上物料傳輸裝置和傳動裝置應設置防護裝置。

9、凡加工區易發生傷害事故的設備,應採取有效的防護裝置。

10、機械加工設備應設有安全電壓的局部照明裝置。

11、機械設備應設有緊急停車裝置。

12、機械設備容易發生危險的部位應設有安全標志或塗有安全色,提示操作人員注意。

二、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後,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馬上進行處理。

1、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刻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於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曖、平卧、少動,並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量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2、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卧,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呀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後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腦損傷症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綳帶或布條包紮好,及時送就近的醫院治療。

3、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綳帶或布條包紮後。在搬運過程中,應將傷者平卧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中,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腳或單肩背運。

4、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動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桿等材料包紮固定。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腳側下肢縛在一起。

5、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紮止血,使傷員在頭低腳高的卧位,並注意保曖,迅速在現場止血處理措施後送醫院治療。

6、在現場急救方法止血處理措施:

⑴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小(0.9%NacI溶液)沖洗傷口,塗上紅汞水,然後蓋上消毒紗布,用綳帶較緊地包紮。

⑵加壓包紮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時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時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布棉墊,每隔25—40分鍾放鬆一次,每次放鬆0.5—1分鍾。

⑶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員送往鄰近的醫院搶救。同時,密切注意傷員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

機械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7

1、目的

在撫順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施工現場,一旦發生施工人員起重機械、索具傷害的情況下,為了能夠快速有序進行應急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傷員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減少國家財產的損失,把事故的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2、適用范圍

本預案規定了起重機械、索具傷害事故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

本預案應用於施工現場起重機械、索具事故發生時的應急響應管理。

3、起重機械、索具傷害事故的應急實施程序

(1)發現人員起重機械、索具傷害後,最先發現的人員應大聲呼救,同時發出急救信號通知現場應急搶險小組。

(2)現場應急小組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周圍員工保護好現場。

(3)現場應急搶險小組根據受傷情況採取必要的救護,同時作出決定採取那種應急急救措施。

(4)現場應急搶險小組立即聯系就近的醫院,通報傷者情況和發生時間,醫院做好急救准備及派遣救護車。

(5)現場應急搶險小組向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匯報情況,必要時請求援助。

(6)醫生和現場應急搶險小組成員隨車輛送傷者前往醫院急救,途中不得放棄救治。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和現場搶險小組時刻保持聯系同時項目應急領導小組還要向高一級醫院聯系,以便在當地醫院無法處理時及時轉治。

閱讀全文

與機械安全事故的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防凍害的最佳方法 瀏覽:596
練肩頸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846
聚會用香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527
最簡單的房子封頂方法 瀏覽:441
咳嗽灸溫控貼使用方法 瀏覽:899
男士如何美白臉部最快方法 瀏覽:718
學生提分方法怎麼寫 瀏覽:306
國標中檢測金葡萄球菌的三種方法 瀏覽:805
文言文劃分停頓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43
檢測酶活性方法 瀏覽:228
常用心理測驗的應用方法 瀏覽:520
快速取戒指的方法 瀏覽:518
紫甘藍正確服用方法 瀏覽:751
喉原位癌早期浸潤的治療方法 瀏覽:299
桂花樹苗嫁接方法視頻 瀏覽:956
如何判斷出貨方法 瀏覽:627
每個模塊那麼多方法如何記 瀏覽:7
巰基乙酸單甘油酯檢測方法 瀏覽:147
尖銳疣治療的方法 瀏覽:802
使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