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產品質量檢測的方法,如一個零件怎麼檢測,合格不格等等,
目前,很多製造業企業都有對產品的缺陷率(壞品率)進行統計和分析,但常是每個產品的負責人單獨進行自己產品的統計分析,或是每天記錄到電子表格里,相應的負責人只是監控每天的產品的合格率,以下要介紹的是一些可以進一步對產品的缺陷進行監控和分析的方法:
1、首先企業要對產品的缺陷進行整理和處理,進行必要的編碼工作,統一各部門對缺陷的描述,以方便在企業內部的交流,缺陷的編碼工作要在各相關的部門先搜集相關的信息,然後建立一套規則進行缺陷的編碼,此項工作一般是由質量部門(QA)負責統籌;
2、 由生產負責部門對各產品進行每天的數據搜集和統計工作,目前大部分企業是做在電子表格中,但也有些公司只是用紙張來記錄,此方法不推薦使用,因為數據的使用價值不大,無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更復雜的分析,最好是有系統平台對數據進行統一的處理;
3、常用數據分析的方法:
a、每天監控缺陷率的變化,如注意總缺陷率是否上升或是下降;
b、注意前三項缺陷率的變化,當公司正在做質量改善活動時,就很有必要每天監控缺陷率的變化情況;
c、分析缺陷率下降或是上升的原因,一般從5M1E方面去查找原因,一般來說,來料和機器的變化導致缺陷率變化的可能性比較大,也是比較常見的原因;
d、每周要做匯總的報表,此時要比較的是每周的缺陷率變化的情況,因為是一周的數據匯總,所以數據相對來說,能夠比較客觀和准確地反應當前的合格率或是缺陷率變化的情況;
e、要對每一關鍵工序都進行缺陷率的統計,最後可以算出某一產品的一次通過率,即產品的直通率;
f、每月最好也要對產品進行月報表的統計工作,此數據可以用來評估優率改善活動的效果;
g、不同產品之間的分析和比較,如同一系列產品之間缺陷率的比較,如果產品的設計及工序大部分是相同,在缺陷率方面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如果差距比較大,此時就需要對工序等進行具體的分析,調查原因;
h、對同一工序,如果是有許多的產品,此時也應該分析不同產品之間的缺陷率的差距,找出其中的原因;
4、對於缺陷控制比較嚴格而且缺陷細分化程度比較高的場合,如何進行缺陷的分析?
要對缺陷進行嚴格的分類控制,首先生產在控制時,就要先對缺陷進行分層統計,如分不同的機器,不同的關鍵物料批次,不同的人員班次,甚至於不同的工裝夾具造成的缺陷都要分類統計,這樣做的優點是查找問題時比較容易,但是在收集數據時比較費時,一般情況下如果有系統來統計就會大大降低工作量,否則工作量會比價大,但是數據分析的效果也較好;
例如:早晚班數據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合格率分別為93.56%和93.93%,差距比較小,此種情況是正常受控狀態,缺陷方面,A1都是排在第一位,但對於早班的情況A2排在第二位,此時需要進行分析,看有無進一步提高的可能,因為A2在晚班時,其缺陷率比價低;
工序 晚班 1# F001 A 2700 2526 93.56 A1 54 A3 29 A4 27
早班 1# F001 A 3000 2818 93.93 A1 75 A2 25 A3 21
5、如何對重要的控制參數進行日常的監控及進行相關的分析?
在任何產品生產的生產過程中,總是存在一些對產品的質量有非常大影響的工序,我們稱之為關鍵工序或是重要工序,對此類工序,我們必須對其進行重點控制,一般常用的工具是用控制圖進行控制,或是對此工序的產品合格率進行監控,對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的常用方法,一是分析其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觀察數據的離散程度,對不同時段的數據進行比較時,比較SIGMA是比較好的方法,因為工序能力受客戶給定規格的影響,如果規格經常會變化,此時比較CPK就得不到正確的信息,但是如果是比較數據的離散程度,則不受規格的影響,能夠比較好地反應工序是否變化。
② 想檢測零部件產品內部結構和缺陷,哪些設備可以檢測
無損檢測設備是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認。無損檢測設備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在不損壞試件材質、結構的前提下進行檢測,所以實施無損檢測後,產品的檢查率可以達到100%。但是,並不是所有需要測試的項目和指標都能進行無損檢測,無損檢測技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某些試驗只能採用破壞性試驗,因此,在目前無損檢測還不能代替破壞性檢測。也就是說,對一個工件、材料、機器設備的評價,必須把無損檢測的結果與破壞性試驗的結果互相對比和配合,才能作出准確的評定。
1、在線測厚儀
在線測厚儀是指在測厚過程中將測量結果實時的顯示給使用者或者控制系統,以便使用者或者控制系統能夠及時的對異常數據作出反應,為自動化生產一個重要環節。隨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激光技術和CCD技術的發展而研製的新一代在線、非接觸式的測厚儀,它是利用激光光源,光電檢測和計算機工業控制技術三者相結合,實現在線測厚的應用儀器,可廣泛用於生產線上對各種材料的厚度、寬度、輪廓的實時測量, 具有非接觸測量、不損傷物體表面、無環境污染、抗干擾能力強、精度高、數據採集、處理功能全等特點, 是我國工業生產線產品質量控制的重要設備。在線測厚儀有激光在線測厚儀和塗布在線測厚儀等。
2、X射線測厚儀
X射線測厚儀利用X射線穿透被測材料時,X射線的強度的變化與材料的厚度相關的特性,從而測定材料的厚度,是一種非接觸式的動態計量儀器。它以PLC和工業計算機為核心,採集計算數據並輸出目標偏差值給軋機厚度控制系統,已達到要求的軋制厚度。
3、電渦流式測厚儀
電渦流式測厚儀,是一種小型儀器,採用渦電流測量原理,可以方便無損地測量有色金屬基體上的油漆、塑料、橡膠等塗層,或者是鋁基體上的陽極氧化膜厚度等。該儀器廣泛應用於機械、汽車、造船、石油、化工、電鍍、噴塑、搪瓷、塑料等行業。
4、激光測厚儀
激光測厚儀一般是由兩個激光位移感測器上下對射的方式組成的,上下的兩個感測器分別測量被測體上表面的位置和下表面的位置,通過計算得到被測體的厚度。激光測厚儀的優點在於它採用的是非接觸的測量,相對接觸式測厚儀更精準,不會因為磨損而損失精度。相對超聲波測厚儀精度更高。相對X射線測厚儀沒有輻射污染。
5、實時成像
實時成像,是一種X射線無損檢測方法。是通過屏幕實時顯示檢測結果圖像的方法,利用該圖像對檢測對象材料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判斷和評估,從而獲得檢測對象材料的均勻性和一致性,或對象結構、裝配、材料密度、厚度等信息,達到無損檢測的目的。實時成像方法因其檢測圖像直觀清晰、檢測速度快和成本低的優勢,受到業界高度的關注和日新月異地高速發展。在早期因得到的圖像為模擬圖像,因此稱其為實時成像,也被稱做工業電視。隨著數字技術尤其是數字圖像技術的迅猛發展,實時成像更向數字化方向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地被稱為數字成像,二者其實表示的是同一種概念,同一種方法。
6、工業內窺鏡——現在市面上用的最廣泛的一種
工業內窺鏡可用於高溫、有毒、核輻射及人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場所的檢查和觀察,主要用於汽車、航空發動機、管道、機械零件等,可在不需拆卸或破壞組裝及設備停止運行的情況下實現無損檢測,廣泛應用於航空、汽車、船舶、電氣、化學、電力、煤氣、原子能、土木建築等現代核心工業的各個部門。工業內窺鏡還可與照相機、攝像機或電子計算機耦接,組成照相、攝像和圖象處理系統,從而進行視場目標的監視、記錄、貯存和圖象分析。
7、探傷機
探傷機一般為無損探傷,探傷機專供造船、石油、化工、機械、航天、交通和建築等工業部門檢查船體、管道、高壓容器、鍋爐、飛機、車輛和橋梁等材料、零部件加工焊接質量,以及各種輕金屬、橡膠、陶瓷等加工件的質量。
8、超聲波探傷
超聲波探傷是利用超聲能透入金屬材料的深處,並由一截面進入另一截面時,在界面邊緣發生反射的特點來檢查零件缺陷的一種方法,當超聲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頭通至金屬內部,遇到缺陷與零件底面時就分別發生反射波,在熒光屏上形成脈沖波形,根據這些脈沖波形來判斷缺陷位置和大小。
③ 零部件檢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儀器儀表鑒定法:柴油機零部件的尺寸、幾何圖形、彈簧的彈力、扭矩、平衡慣量的測定及密封性檢驗等,都可以使用儀器或儀表進行。1、零部件的尺寸、幾何形狀檢測。對柴油機零部件的測量選用的工具是各種量具,如測量零部件的內徑和外徑用的卡鉗、千分尺、游標卡尺、量缸表等,測量各種間隙用的塞尺,測量深度用的深度尺等。零部件幾何形狀誤差的測量,除用一些量具外,還需用百分尺和專用夾具。如測量階梯型軸各軸頸的圓柱度、圓度、同軸度及彎曲度等時,一般要將軸用頂尖頂起來或將兩軸頸架在「V」形鐵上,再用百分表檢測各個軸頸不同位置上的頸向跳動量。2、彈力和扭矩的檢測。檢測氣門彈簧、噴油泵調速彈簧和活塞環的彈力時使用的是彈簧試驗器,其原理是以將彈簧拉伸或壓縮到某一長度時所需力的大小來測定。檢查扭矩的大小一般用扭力計進行測定,如果使用扭力扳手扭緊汽缸蓋固定螺母或連桿螺栓的扭矩大小的測定等。3、平衡慣量的測量。柴油機上需做平衡慣量測定的主要零部件是曲軸。柴油機啟動後,曲軸以最高的轉速旋轉,若拆卸後的曲軸或更換過曲柄的曲軸不做靜平衡試驗或動平衡試驗而直接裝配到柴油機上,會在柴油機高速轉動時產生震動,從而影響柴油機的正常運轉。所以,凡更換過曲柄的曲軸必須做平衡慣量的測定。更換過曲柄的曲軸必須做平衡慣量的測定。更換過曲柄的曲軸可以做簡單的靜平衡試驗,方法是:將新更換的曲柄與未被更換的曲柄螺栓緊固在一起,然後放在導軌上轉動,若曲柄某一方位始終朝下,則說明此部位較重,應在不重要的部位磨削或刮除少部分金屬使之平衡。4、密封性試驗。柴油機缸體、缸蓋、水箱等均應作密封性滲透試驗。缸體、缸蓋一般用水壓法進行試驗,通過檢查是否滲水判斷有無裂紋。水散熱器或機油散熱器一般使用壓縮空氣法進行試驗,即將散熱器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加入壓縮空氣後,不允許有氣泡冒出。氣門錐面的密封性較多採用滲油法進行檢驗。
④ 電子產品質量檢驗都檢測些什麼呀還有具體用些什麼方法,用什麼儀器
1、外觀:標識、表面是否銹蝕、開裂、變形。
2、技術性能:耐壓 用耐壓測試儀;絕緣電阻 用絕緣電阻測試儀或兆歐表;波形 用示波器;電流/電壓等用萬用表即可;
3、環境試驗驗:電磁兼容、振動、沖擊、高低溫、濕熱、溫升等需在專門檢驗機構做。
根據需要不同所需方法也不太一樣,需要根據產品類別,按照國家標准,沒有國家標准按企業標准檢測,具體方法由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制定,或者3C認證的一些檢測中心。
通常電子產品需要的檢測設備有:示波器,萬用表,推拉力計,扭力計,安規儀器,電橋等。
(4)富士康零件檢測儀器及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產品質量的環境條件:
電子產品在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經常受到周圍環境的各種有害影響,如影響電子產品的工作性能、使用可靠性和壽命等。
影響電子產品的環境因素有:溫度、濕度、大氣壓力、太陽輻射、雨、風、冰雪、灰塵和沙塵、鹽霧、腐蝕性氣體、黴菌、昆蟲及其他有害動物、振動、沖擊、地震、碰撞、離心加速度、聲振、搖擺、電磁干擾及雷電等。
氣候環境條件:
溫度(℃):-80、-65、-55、-40、-25、-15、-5、+5、+15、+20、+25、+30、+40、+55、+60、+70、+85、+100、+125、+155、+200;
溫度變化速率 (℃/分):0.1、0.5、1、3、5,溫度變化速率(℃/秒):1、5;
相對濕度(%):10、50、75、90
壓力(毫巴):300000、50000、10000、5000、2000、1300、1060、840、700、530、300、200;
壓力變化速率(毫巴/秒):1、10;
周圍介質(水、空氣等)與產品的相對移動速度(米/秒):0.5、1、3、5、10、30、50;
降雨(毫米/秒):0.3、1、2、3、6、15。
生物環境條件:包括黴菌、昆蟲和動物等。
1、黴菌:對電子產品危害最大的菌種有黃麴黴、黑麴黴、土麴黴、出芽茁霉、宛氏擬青黴、繩狀青黴、赭色青黴、光孢短柄帚霉、綠色木霉、雜麴黴、球毛殼霉等。這些黴菌最適宜的發芽溫度為20~30℃,相應的相對濕度為80%~90%。
2、昆蟲:對電子產品危害最大的昆蟲有白蟻、蠹蟲、木蜂、蟑螂等,在熱帶地區尤為嚴重。
3、動物:對電子產品危害最大的動物有鼠、蛇、鳥等,在熱帶地區尤為嚴重。
機械活性物質環境條件:在熱沙漠區、砂質海濱區、和乾旱內陸區都會發生吹砂現象。在通常情況下,砂粒直徑為 0.01~0.1毫米,在砂質荒漠區砂粒平均直徑為0.18~0.30毫米。吹塵主要發生在工業煙灰區和乾旱風區。
灰塵的平均直徑在0.0001~0.01毫米間,在多灰塵的極端情況下,濃度可達6×10-9克/厘米3。吹砂和吹塵現象多數出現在氣溫高、相對濕度小的天氣條件下。通常用的試驗嚴酷度等級為:
砂 (克/厘米3):0.01、0.03、0.1、0.3、1、3、10;
塵(毫克/米2·時):1、3、10、30。
化學活性物質環境條件:
1、鹽霧:空氣中懸浮的氯化物液體微粒稱為鹽霧。鹽霧可隨風從海上深入到沿海30~50公里處。在船隻和海島上的沉降量每天可達 5毫升/厘米2以上。試驗常用的嚴酷度等級(毫升/厘米2·時)為:1、3、5、10。
2、臭氧:臭氧對電子產品有危害作用,其常用的試驗嚴酷度等級(毫克/米3)為:0.01、0.03、0.1、0.3、1、3、10、30。
3、二氧化硫,硫化氫,氨、氮和氧化物:在化學工業部門,包括礦井、化肥、醫葯、橡膠等的生產場所,空氣中含有許多腐蝕性氣體,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硫化氫、氨、氮的氧化物等。這些物質在潮濕的條件下可形成酸性、鹼性氣體,損壞各類電子產品。
試驗常用的嚴酷度等級 (毫克/米3)為0.01、0.03、0.1、0.3、1、3、10、30、100、300。
機械環境條件:
1、跌落:電子產品在使用、運輸過程中都會因不慎而跌落。通常試驗用的嚴酷度等級(米)為0.025、0.050、0.1、0.25、0.5、10、2.5、5.0、10.0。
2、搖擺:電子產品在裝船使用和運輸過程中,要承受船隻的搖擺運動。通常試驗用的嚴酷度等級(度/6秒)為±5、±10、±25、45。
3、恆加速度:電子產品在使用和運輸中會經受恆加速度力。通常用的試驗嚴酷度等級(米/秒2)為:20、50、100、200、500、1000。
4、振動:實際的振動條件比較復雜,可能是簡單的正弦振動,也可能是復雜的隨機振動,甚至可能是正弦振動疊加隨機振動。
5、沖擊和碰撞:電子產品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常會因沖撞而受損。
6、雜訊:在織布車間、大型汽輪發電機車間、船舶主機艙等高雜訊場所,雜訊可達90~100分貝。噴氣發動機工作和火箭發射時,雜訊可達140~160分貝。常用的試驗嚴酷度等級(分貝)為140、160。
電氣環境條件:
1、雷電:濕熱帶地區雷暴頻繁,如印尼爪哇的茂物市年雷暴日(即出現聞雷聲或雷雨現象的天數)達 322天。雷電產生的雷電脈沖波形如圖。圖中T1、T2時間確定的原則是:與明線連接的電子設備,宜用T1=4微秒,T2=300微秒的波形進行試驗;
與電纜連接的電子設備,宜用T1=10微秒,T2=700微秒;與鋼軌或類似傳導體連接的電子設備,宜用T1=10微秒,T2=200微秒;模擬對直擊雷產生的反擊宜用T1=1.2微秒,T2=50微秒。試驗時,常用的電壓等級(千伏)為:1.5、4、5、6.5。
2、電氣設備的電磁場和機動車輛點火系統產生的電磁場,在距干擾源10米處測得40~1000兆赫頻率范圍為40分貝(微伏/米)。帶電機的電器產生的干擾電壓在 0.15~30兆赫范圍為66分貝(微伏);在30~300兆赫范圍為55分貝(微伏)。
當電機功率加大時,干擾電壓也將隨之增大。高頻設備產生的電磁場,在距干擾源 100米處測得的0.15~1000兆赫范圍的場強為34~54分貝(微伏/米)。
⑤ 電子產品質量檢驗都檢測些什麼呀還有具體用些什麼方法,用什麼儀器
1、電子產品質量檢測電子產品是否接觸不良、是否有噪音、表面是否銹蝕、開裂、變形。
2、根據需要不同所需方法也不太一樣,需要根據產品類別,按照國家標准,沒有國家標准按企業標准檢測,具體方法由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制定,或者3C認證的一些檢測中心。
3、使用的儀器:技術性能的耐壓檢測是用耐壓測試儀;絕緣電阻是用絕緣電阻測試儀或兆歐表;波形使用的是示波器;電流/電壓等用萬用表;
(5)富士康零件檢測儀器及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產品在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經常受到周圍環境的各種有害影響,如影響電子產品的工作性能、使用可靠性和壽命等。
隨著電子技術應用領域的日益擴大, 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問題愈來愈多的困擾著維修人員。影響電子產品可靠性問題很多,其中雜訊是最重要方面。所謂雜訊即造成人或設備惡劣影響的干擾信號的總稱。如:造成人身心不愉快感覺的音響、圖像信號,機器錯誤工作的信號等。
對電子產品噪音的檢修,首先根據電子產品的噪音或工作失常的狀態來判斷故障是維修還是改進,然後根據故障查出原因。原來正常的電子產品一旦產生雜訊,這是明顯故障,需維修。
引起電子產品雜訊的原因是多種多樣,有的雜訊僅一種原因引起,有的雜訊則由多種原因相互混合引起。按照電子產品的雜訊來源可將雜訊分為:內部噪音、外部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