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缺血心肌病鑒別方法

缺血心肌病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0 07:11:20

A. 冠心病是怎樣診斷出來的

冠心病的診斷依賴於症狀,心電圖以及冠脈CT,冠狀動脈造影,心肌酶,血脂分析等等。冠心病的主要症狀是胸悶,心悸,胸痛等等。在出現明顯的冠心病發作時,完善心電圖檢查可以發現,st段和t波的改變。冠心病患者一旦發生心肌梗死,需要急查心肌酶,會發現心肌酶升高。另外,冠脈造影能夠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對於冠心病的診斷具有最高的價值。

B. 缺血性心肌病的鑒別診斷

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見的病因是冠心病,即主要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閉塞、痙攣等病變引起。少數是由於冠狀動脈先天性異常、冠脈動脈炎等疾病所致。
1.擴張型心肌病
擴張型心肌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主要特徵是單側或雙側心腔擴大,心肌收縮功能減退,臨床表現為反復發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與心律失常等。其臨床特徵與ICM非常相似,鑒別診斷也相當困難,特別是50歲以上的患者,若伴有心絞痛則極易誤診為ICM。由於擴張型心肌病與ICM的治療原則迥然不同,故對二者進行正確的鑒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是指由於長期大量飲酒所致的心肌病變,主要表現為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在臨床上與擴張型ICM有許多相似之處,鑒別較為困難。與ICM比較,酒精性心肌病依據臨床特點有助於二者的鑒別。
3.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臨床上根據其起病急緩及心功能狀態不同而分為急型、亞急型、慢型及潛在型四型。慢型克山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心臟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心電圖、心臟超聲及胸部X線檢查所見均與擴張型ICM有許多相似之處,依據克山病的臨床特點有助於二者的鑒別診斷。
4.心肌炎
以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為多見,常為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多發生在急性病毒感染之後,患者常先有呼吸道炎症或消化道炎症的表現。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僅有胸悶、心前區隱痛、心悸和乏力等症狀;重者心臟增大、發生心力衰竭或嚴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顫動而致死。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後心臟逐漸增大,產生進行性心力衰竭。其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核素心肌顯像改變與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相應改變類似。但心肌炎患者多屬青少年或中年,血清中病毒感染的相關抗體增高,咽拭子或糞便中分離出病毒有助於鑒別。心內膜或心肌組織活檢可見心肌細胞壞死、炎性細胞浸潤,從心肌中分離出致病病毒可有助於本病的鑒別。冠狀動脈造影一般無冠狀動脈狹窄。
5.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患者心臟增大而心肌張力減弱。心肌細胞內有黏蛋白和黏多糖沉積,呈假性肥大,嚴重時心肌纖維斷裂、壞死,間質有明顯水腫,水腫液中含多量的黏液素。臨床上多有明顯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表現,如怕冷、表情淡漠、動作遲緩、毛發稀疏並有黏液性水腫,可有勞累後呼吸困難、乏力和心絞痛。一般都有明顯的黏液性水腫體征。心臟濁音界增大,心尖搏動彌散而微弱,心音低弱。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P波和QRS波群低電壓,T波在多數導聯中低平或倒置,若心臟病變累及傳導系統,可引起束支傳導阻滯或房室傳導阻滯。超聲心動圖提示心腔擴大、搏動減弱,常可見到心包積液。但老年患者黏液性水腫的表現可以不典型,若偶有心絞痛症狀而心臟增大並發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時易被誤診為缺血性心肌病。
6.縮窄性心包炎
常繼發於反復的心包積液,有結核性或化膿性心包炎病史。心包臟層和壁層廣泛粘連、增厚和鈣化,心包腔閉塞形成一個纖維組織的外殼。病變常引起腔靜脈的入口處及右心房處心包膜明顯纖維化,因而主要導致腔靜脈系統淤血。影響心室正常的充盈,使回心血量減少,引起心排出量降低和靜脈壓增高的臨床表現: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腹部膨隆、乏力和肝區疼痛。有頸靜脈怒張、肝臟腫大、腹腔積液及下肢指陷性水腫,心尖沖動不易觸及,心濁音界正常或輕度增大,心音低,有時可聞及心包叩擊音,血壓偏低,脈壓小。X線檢查示心影正常或稍大,搏動微弱或消失,心緣僵直不規則,正常弧度消失,多數患者可見心包鈣化影。心電圖示低電壓及ST-T異常改變。超聲心動圖示心室容量減小,心房擴大,室間隔矛盾運動,心室壁增厚及活動消失,心包鈣化者可見反光增強。心導管檢查可見右心室壓力曲線呈舒張早期下陷而在後期呈高原波。
7.心臟澱粉樣變性
心臟澱粉樣變性是由於澱粉樣物質沉積於血管壁和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腎、肝、脾、肌肉、皮膚和胃腸道等組織器官,多見於中老年人。心臟澱粉樣變性的主要特點為蛋白-多糖復合物沉積,此復合物有可以與γ球蛋白、纖維蛋白原、清蛋白及補體結合的特殊位點。沉積可分為局限性或彌漫性,彌漫性者澱粉樣病變廣泛沉積於心室肌纖維周圍,引起心室壁僵硬,收縮和舒張功能都受到限制,病變可累及心臟傳導系統及冠狀動脈,常有勞力性呼吸困難、進行性夜間呼吸困難,心絞痛、乏力及水腫。超聲心動圖類似限制型心肌病改變,可表現右房室增大,右室心尖閉塞,而左室常不增大,室間隔和室壁呈對稱性增厚,心肌中可見散在不規則反射回聲,乳頭肌肥大增粗,可有二、三尖瓣關閉不全徵象,半數以上病例可有輕至中度心包積液。此外,可有肺動脈高壓徵象。X線檢查可有心臟增大,心臟沖動減弱,以及肺淤血徵象。心電圖示QRS波低電壓,有房性心律失常或傳導阻滯。明確診斷常需作心內膜活檢。
8.原發性限制型心肌病
原發性限制型心肌病是心內膜及心肌纖維化引起舒張期心室難以舒展及充盈所致。發病原因未明,可能與感染引起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有關,嗜酸性粒細胞常分泌一種蛋白質,引起心內膜及心肌纖維化,病變以左心室為主,纖維化在心尖部位最明顯,心室內壁的纖維化使心室的順應性減弱甚至喪失,在舒張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後血液的進一步充盈受到限制。根據兩心室內膜和心肌纖維化的程度及臨床表現,可分為右心室型、左心室型及混合型,以左心室型最多見。右心室型和混合型常以右心衰竭為主,左心室型則以呼吸困難、咳嗽及兩肺底濕性啰音為主。與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的鑒別有時是非常困難的,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常常不能鑒別。可是,一般情況下兩者還是有明顯的不同點。限制型心肌病有兩型,一型見於熱帶地區,發病年齡較早,且多為青少年。另一型常見於溫帶地區,均為成年人,多數在30歲左右,男性居多,在該型的早期,約半數發病時有發熱、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全身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這些患者往往無冠心病病史,心絞痛少見,冠狀動脈造影無阻塞性病變。
9.其他
應注意與由後負荷失衡引起的心肌病變以及由於冠心病的並發症等原因而導致的心力衰竭相鑒別,如高血壓性心臟病、主動脈瓣狹窄以及室間隔穿孔、乳頭肌功能不全等。

C. 缺血性心臟病與擴張型心肌病如何鑒別

1、缺血性心臟病多是冠心病引起,擴張性心肌病為心肌疾病,本質不同,但是有冠心病合並擴心的。
2、擴張型心肌病可以通過心臟彩超診斷:全心大,心臟射血分數明顯減低,有時候心肌酶也會升高。
3、但是診斷為擴心不能排除冠心病,還是要做冠脈造影的,因為有合並的。
4、看您的症狀有胸悶,含服硝酸甘油有效,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冠心病也會全心大的。
5、我估計您可能有冠心合並擴心,建議:查彩超和冠脈增強螺旋CT(這個創傷小,安全)。

D. 胸悶、胸痛,不一定都是冠心病,如何區別真假冠心病

胸痛、胸悶都是比較常見的臨床症狀,很多人一旦出現此類症狀,會第一時間聯想到冠心病,這種警惕性是好事,但我們同樣需要明白:「胸痛、胸痛並不能確診冠心病,可能是其他疾病」。

沒有胸痛、胸悶也可能是冠心病!

通過某些症狀確診疾病,是不正確和不負責的,冠心病的分型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胸痛、胸悶更多的是指心絞痛,不管是勞力性還是自發性,都以壓榨、憋悶性鈍痛為主,也是大家最熟知的一種。

但還有一種隱匿性冠心病,又名「無症狀心肌缺血」,此類患者存在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但患者卻沒有任何異常反應,這與患者的先天身體素質有關,痛閥較高、側支循環建立較好等原因,絕大多數患者是通過日常檢查所發現,由於發現方式過於被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處於危險當中,危害性較高。

有胸痛、胸悶也不一定是冠心病!

1,胸壁病變:肋間神經痛、皮炎、帶狀皰疹等。

2,肺部疾病:肺結核、肺炎、肺癌等,

3,消化系統疾病:食管返流、食管痙攣、胃腸道潰瘍等。

4,神經紊亂:心臟神經官能症、脊柱源性心臟病等。

與其他「假性」冠心病相互鑒別!

1,胸壁類疾病導致的疼痛多為刺痛,而非冠心病的鈍痛,可在深呼吸或活動上肢時加重。

2,肺部疾病導致的疼痛與侵犯部位有關,多為持續性隱痛,夜間較為明顯,也可因為呼吸、咳嗽加重。

3,食管類胸痛多為持續性發作,而非心絞痛式突發突停,持續時間較長,疼痛消失後,依然可能在胸骨處存在不適感,可因為體位發作(夜間平躺)。

4,神經紊亂導致的胸痛很難找到病因,患者難以被常規檢查確診,疼痛類型及症狀多樣,前者沒有器質性病變短期內恢復,後者在脊柱上存在病變長期發生。

因為現在生活壓力的增大,生活節奏的加快。使我們許多人過度勞累,心裡壓力增大。 有很多人出現了胸悶胸痛的問題。大多數人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冠心病了?

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要知道冠心病的真正臨床表現是什麼?

冠心病臨床表現

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誘發,突感心前區疼痛,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也可為憋悶感。疼痛從胸骨後或心前區開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無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頸部、下頜、牙齒、腹部等。


如何鑒別

心電圖檢查是在臨床中鑒別冠心病的,最經濟,最實用的一種檢查手段。還有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脈CT等。這些檢查手段都能夠清楚的鑒別,是否患有冠心病。

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以後,首先要到醫院進行一個詳細的檢查。因為可以引起胸悶胸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肺部疾病。胸椎的問題,胸部肌肉的問題, 都可以引發胸悶胸痛。一定要結合我們的臨床症狀,做出正確的診斷,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胸悶和胸痛是胸部疾病或者胸部以外的病變造成。

導致胸悶和胸痛常見的原因如下:

1、呼吸和循環系統病變:如肺癌、自發性氣胸、胸膜炎、胸膜腫瘤、肺炎、肺動脈高壓、冠心病導致的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心肌炎、神經症。

2、胸壁和縱膈病變:如肋間神經炎、帶狀皰疹、肋骨骨折、肋軟骨炎,另外急性白血病也會導致胸悶和胸痛。

3、食管和其他病變:如食管癌、痛風、過度通氣綜合征等。

如何區分真假冠心病?

1、從發病的年齡來看:

超過40歲則需要警惕冠心病導致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肺癌等。

40歲以下的患者出現胸痛則需要多警惕自發性氣胸、結核性胸膜炎、心肌炎、風心病等,當然了心絞痛和肺癌也不能除外。



2、從誘發因素、發作的部位、性質以及疼痛持續時間來看。

胸膜炎和心包炎的胸悶胸痛可以在用力或者咳嗽後加重。

食管疾病在進食後加重,在服用抗酸葯後可以緩解或者減輕。

冠心病心絞痛則在勞力或者精神過度緊張之時誘發,而在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緩解。

心肌梗死則疼痛持續加重,休息和服葯都不管用。

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疼痛多位於心前區、胸骨後方、劍突下,疼痛可以放射到左側肩背部以及左上肢,甚至到達更遠的左側小指和無名指,當然了部分患者還可以牽涉到左側脖子或者面部,引起牙痛,容易被誤診,心絞痛呈刀絞並感覺有東西重重的壓在胸部,心肌梗死則為胸痛持續加重,並伴有恐懼和瀕死感。

夾層動脈瘤導致的胸悶和撕裂樣胸痛部位大多在胸背部,疼痛向下可以放射到盆腔和下肢。胸膜炎、肋軟骨炎導致常常固定在胸部。肝臟病變導致的胸部疼痛多在右下胸部,可以放射到右肩部。

帶狀皰疹導致的胸痛常常延著一側肋間神經分布並伴發劇烈胸痛。食管病變導致的胸部疼痛常常發生在胸骨後。

心臟神經官能症患者也可以出現胸部刺痛,但僅僅持續數秒鍾,患者比較喜歡作嘆氣樣呼吸或者時不時的吸一口大氣。胸部疼痛的部位經常變動不固定。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無效,常有頭昏失眠疲憊等神經症狀。

臨床上如何區分真假冠心病?

根據患者年齡、在勞力或者情緒激動後出現心絞痛,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好轉或者緩解,排出其他原因導致的心絞痛,一般就可以考慮心絞痛。

至於輔助檢查發作的時候可以行常規心電圖檢查或者連續監測患者24小時的動態心電圖,查心肌酶譜排除心肌梗死,根據病史、查體、心電圖檢查以及觀察患者硝酸甘油的治療效果後診斷仍困難重重的患者可以行冠狀動脈多層螺旋CT, 或者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基本可以明確診斷。

胸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臨床症狀,任何因素只要使支配胸部的感覺神經受到刺激,就會使人感到胸前區疼痛不適。胸痛可以發生在運動時,也可以發生在休息時,但是由於感覺內臟疼痛的神經定位往往是不準確的,所以很多時候,疼痛的部位並不一定是病變的部位,所以發生胸痛時也可能是冠心病假象。

胸痛卻不一定是冠心病,生活中如何辨別「真假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的管腔出現狹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這一類的心臟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冠心病的危害非常多,最大的危害就是引起猝死。

冠心病可由多個因素引起,通常是由於心臟上的血管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狹窄,造成組織缺血缺氧,從而出現胸痛等症狀,我們通常稱為冠心病。

臨床上,冠心病可以分為五種類型, 即猝死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型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冠心病、缺血型血管冠心病、無症狀性冠心病。 對於無症狀性冠心病不是沒有症狀,而是在當時沒有出現,時間長了,10年、20年以後病情發展嚴重導致組織缺血,胸痛都會慢慢出來,等到那個時候再治療時機已經錯過。

冠心病的症狀主要取決於累及心臟的缺血程度,一般當冠狀動脈狹窄管徑大於75%以上就可以產生心絞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發生。但是也有部分病人,狹窄程度沒有達到75%,仍然會有冠心病的症狀發生。比如在寒冷、興奮、飽餐後常會出現胸痛症狀,疼痛的部位以胸骨上段、下段、胸骨後為主也可以累及心前區,放射到左肩部、左肩上部。

另外,有些病人會表現出牙痛、胃痛,疼痛的性質一般為悶痛、窒息感、壓榨痛甚至瀕死感。疼痛發作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一般是幾秒或者幾分鍾,很少在15分鍾以上,休息後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後可以緩解。有些心絞痛發生在夜間叫變異型心絞痛,發病時可以出現臉色蒼白、出汗、表情焦慮或者大汗不止,所以對於變異型心絞痛,一般時間長,心電圖可看見明顯的ST段上移。

當發生胸痛等症狀,應該及時就醫檢查。

冠心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高發於中老年人群。一般而言,冠心病患者一旦確診就需堅持終身用葯,以防病情加重。

胸悶、胸痛,不一定都是冠心病,如何區別真假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也因此很多患者在出現此類的症狀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冠心病。但是,其實胸悶、胸痛的症狀是很常見的,並非一定就是冠心病。出現這樣的症狀,患者一定要首先查明病因,再對因治療。

1、根據症狀判斷: 雖說都是胸悶、胸痛,但是冠心病導致的心絞痛其實是有典型特徵的。疼痛部位,冠心病導致的心絞痛多位於胸骨中下段,可放射至左臂、左肩,甚至是牙痛、下頜痛等,而其他疼痛位置多不固定;疼痛性質,典型心絞痛表現為壓榨樣悶痛、脹痛,可伴有乏力、心悸、出汗、呼吸困難以及瀕死感等,其他則多為鈍痛、刺痛等,一般無全身症狀;疼痛時間上,典型心絞痛持續時間較短,表現為間歇性發作,每次一般不會超過15min,多為3—5min,其他疼痛則表現為偶發,且持續時間較長,可能會有幾小時甚至是幾天;典型心絞痛多因過度勞累、情緒波動、過度用力等情況發生,而其他胸痛多發生在休息安靜時,或沒有明顯誘因;典型心絞痛在服用硝酸甘油或是休息後即可有效緩解,其他胸痛則無效。

2、根據自身病史判斷: 若患者年齡較輕,且未有高血壓、高血脂、家族早發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多為心理因素所致,冠心病的可能性較小。當然,不排除是其他疾病因素所致,如心臟神經官能症、頸椎病等。而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若已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且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則極有可能是冠心病發作,應及時就醫診治。

3、根據詳細檢查確診: 想要確診是否為冠心病,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詳細檢查,其中冠脈造影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准,建議高度懷疑冠心病的患者及時進行該項檢查,以便及時確診,第一時間進行治療。

冠心病的診斷是依靠心電圖和冠脈造影,必須去醫院做檢查,胸痛的原因還有其他問題。

一句話冠心病不能用一些平時病理表玌來決定是患有冠心病必須要進行認真的科學檢查才能斷定是不是得了冠心病。

E. 診斷冠心病的方法包括哪些內容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和醫學科研工作者對冠心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則診斷冠心病的方法日臻完善。最早人們主要是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症狀和體征)、心肌酶學檢查和心電圖特徵來診斷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近年來,發展了許多新的檢查方法和技術,如放射性核素檢查、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心血池顯像等運用於冠心病的診斷。
(1)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症狀和體征。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臨床症狀,根據心絞痛發作時的部位、性質、誘因、持續時間、緩解方式等特點和伴隨症狀及體征便可鑒別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說,典型的症狀和體征對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診斷至關重要。
(2)心電圖: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診斷方法。與其他診斷方法相比,心電圖使用方便,易於普及。當患者病情變化時便可及時捕捉其變化情況,並能連續動態觀察和進行各種負荷試驗,以提高其診斷敏感性。無論是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電圖變化,特別是對心律失常的診斷更有其臨床價值,當然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3)心電圖負荷試驗:主要包括運動負荷試驗和葯物試驗(如潘生丁、異丙腎試驗等)。心電圖是臨床觀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簡易方法。當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可以記錄到心肌缺血的心電圖異常表現。但許多冠心病患者盡管冠狀動脈擴張的最大儲備能力已經下降,通常靜息狀態下冠狀動脈血流量仍可維持正常,無心肌缺血表現,心電圖可以完全正常。為揭示減少或相對固定的血流量,可通過運動或其他方法,給心臟以負荷,誘發心肌缺血,進而證實心絞痛的存在。運動試驗對於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後的心功能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
(4)動態心電圖:是一種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並編集分析心臟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的方法。此技術於1947年由Holter首先運用於監測電活動的研究,所以又稱Hoher監測。常規心電圖只能記錄靜息狀態短暫僅數十次心動周期的波形,而動態心電圖於24小時內可連續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可提高對非持續性異位心律及短暫的心JL缺血發作的檢出率。因此擴大了心電圖臨床運用的范圍,並且出現時間可與病人的活動與症狀相對應。
(5)核素心肌顯像:根據病史,心電圖檢查不能排除心絞痛時可做此項檢查。核素心肌顯像可以顯示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和范隔大小。結合運動試驗再顯像,則可提高檢出率。
(6)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准」。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范圍等,並可據此指導進一步治療所應採取的措施。同時,進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對心功能進行評價。冠狀動脈造影的主要指征為:①對內科治療下心絞痛仍較重者,明確動脈病變情況以考慮旁路移植手術;②胸痛似心絞痛而不能確診者。
(7)超聲和血管內超聲:心臟超聲可以對心臟形態、室壁運動以及左心室功能進行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對室壁瘤、心腔內血栓、心臟破裂、乳頭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診斷價值。血管內超聲可以明確冠狀動脈內的管壁形態及狹窄程度,是一項很有發展前景的新技術。
(8)心肌酶學檢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臨床上根據血清酶濃度的序列變化和特異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學改變便可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
(9)心血池顯像:可用於觀察心室壁收縮和舒張的動態影像,對於確定室壁運動及心功能有重要參考價值。

F. 試述擴張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如何鑒別。

(1)年齡:擴張型心肌病多發生在青壯年而缺血性心肌病多發生在老年人(多數在50歲以上)。(2)缺血性心肌病往往有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擴張型心肌病則無。(3)缺血性心肌病常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如吸煙、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擴張型心肌病則無。(4)臨床表現:擴張型心肌病心臟很大,但肺淤血一般不嚴重,表現為大心臟,相對較清晰的肺野,而缺血性心肌病在反復心力衰竭後方引起心臟擴大,肺淤血較明顯。(5)超聲心動圖、同位素心肌灌注顯影檢查:擴張型心肌病大多雙側心室明顯擴大,心室壁搏動幅度普遍性減弱,缺血性心肌病心臟擴大不大明顯,以左心室擴大為主,心室壁搏動幅度呈節段性減弱。(6)冠狀動脈造影:是兩者鑒別的最可靠條件。擴張型心肌病時,冠狀動脈無大於50%的狹窄。

G. 診斷冠心病,須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塞)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下面小編將冠心病與心肌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心包炎、胸膜炎等的鑒別診斷。

1、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變。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對發病率不斷增加。病情輕重不同,表現差異很大,嬰幼兒病情多較重,成年人多較輕,輕者可無明顯病狀,重者可並發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驅症狀,病人可有發熱、疲乏、多汗、心慌、氣急、心前區悶痛等。檢查可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穀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治療包括靜養,改進心肌營養、控制心功能不全與糾正心律失常,防止繼發感染等。

2、心包炎

心包炎可分為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縮窄性心包炎,患者可有發熱、盜汗、咳嗽、咽痛,或嘔吐、腹瀉。心包很快滲出大量積液時可發生急性心臟填塞症狀,患者胸痛、呼吸困難、紫紺、面色蒼白,甚至休克。還可有腹水,肝腫大等症。

3、胸膜炎

胸膜炎又稱「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炎症消退後,胸膜可恢復至正常,或發生兩層胸膜相互粘連。由多種病因引起,如感染、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肺栓塞等。結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見的一種。乾性胸膜炎時,胸膜表面有少量纖維滲出,表現為劇烈胸痛,似針刺狀,檢查可發現胸膜摩擦音等改變。滲出性胸膜炎時,隨著胸膜腔內滲出液的增多,胸痛減弱或消失,病人常有咳嗽,可有呼吸困難。此外常有發熱、消瘦、疲乏、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檢查可發現心、肺受壓的表現。臨床上胸膜炎有多種類型,以結核性胸膜炎最為常見。

閱讀全文

與缺血心肌病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2
老年人駝背有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742
圖片批量重命名編號的方法 瀏覽:283
目前測量兒童發育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37
重鏈沉積病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5
斑禿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936
如何做香乾好吃的方法 瀏覽:507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1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5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79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1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5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7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4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2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57
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示範 瀏覽:452
用菜籽油炸薯片要用簡便的方法 瀏覽:527
提魚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850
記憶拼貼的訓練方法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