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鑒別醛和酮有哪些方法
實驗裝置和葯品:
主要實驗儀器: 試管 滴管 酒精燈 試管夾 燒杯 錐形瓶 布氏漏斗 抽濾瓶 pH試紙 水浴裝置
主要化學試劑: 2,4—二硝基苯肼試劑 乙醛水溶液 丙酮 苯乙酮 稀硫酸 濃硫酸
95%乙醇 5%硝酸銀 濃氨水 甲醛 苯甲醛 鉻酸試劑 NaHSO3溶液 10%氫氧化鈉溶液 碘—碘化鉀溶液 正丁醛 Schiff試劑 托倫試劑 費林試劑(I 和 II) 澱粉溶液 脫脂棉 濃H2SO3
四. 實驗原理:
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可與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亞硫酸氫鈉、羥胺、氨基脲等羰基試劑發生親核加成反應。所得產物經適當處理可得到原來的醛酮,這些反應可用來分離提純和鑒別醛,酮。
醛和酮在酸性條件下能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黃色、橙色和橙紅色的2,4—二硝基苯腙沉澱。
『貳』 鑒別醛和酮有哪些化學方法
用新制的銀氨溶液或氫氧化銅懸濁液.
若用銀氨溶液,丁醛的話會發生銀鏡反應.丁酮的沒反應.
若用氫氧化銅懸濁液丁醛的話會產生紅色沉澱.丁酮的沒反應.
『叄』 簡述尿干化學檢測中酮體的原理
尿的干化學試帶可檢測的項目有蛋白質、葡萄糖、酮體、隱血、膽紅素、尿膽原、亞硝酸鹽、比重、PH值等。
(1)
蛋白質(PRO):PH指示劑蛋白誤差原理。干化學試紙中含有溴酚藍、枸櫞酸緩沖系統及表面活性劑,其中溴酚藍的PH閾為3.0-4.6,在PH3.2時會產生陰離子,與帶陽離子的蛋白質結合後產生顏色反應,本試劑只適合於白蛋白的檢測,球蛋白濃度高時呈弱陽性。
(2)
隱血(BLD):血紅蛋白中含有血紅素基團,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可使試帶中的過氧化物(如過氧化氫茴香素)放出新生氧,將鄰聯甲苯胺受體氧化成藍色化合物。本試帶不能區分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與血紅蛋白起反應時呈均勻的綠-藍色;與紅細胞起反應時呈斑點狀綠-藍色。
(3)
葡萄糖(GLU):葡萄糖氧化酶法。試紙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緩沖劑及顯色原。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下,天生葡萄糖酸內酯和過氧化氫,後者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使色素原(如鄰聯甲苯胺、碘化鉀等)氧化而呈色。
(4)
酮體(KET):尿酮體包括乙醯乙酸、丙酮和β-羥丁酸。含酮體的尿液中加亞硝基鐵氰化鈉後,與氨液接觸時出現紫紅色環。
(5)
白細胞(LEU):粒細胞中存在酯酶,能作用於試紙中的吲哚酚酯(特異性酯酶底物),使後者開釋出吲哚酚,吲哚酚又與重氮鹽發生反應形成紫色絡合物,根據顯色深淺換算白細胞數。本實驗只能檢測出粒細胞,而不能檢測淋巴細胞。
(6)
亞硝酸鹽(NIT):Griess實驗原理。試紙中含有對氨基苯胂酸,被亞硝酸鹽重氮化而成重氮鹽,後者與1,2,3,4-四氫苯並喹啉-3酚偶聯產生粉紅色。當尿液中含有硝酸鹽還原陽性菌(如大腸埃希氏菌)存在並繁殖時,呈陽性反應。而球菌、真菌或支原體感染時呈陰性反應。
(7)
比重(SG):試紙中含有高分子電解質甲乙烯酸/馬來酸及指示劑麝香草酚藍等,高分子電解質的COONˉ基與尿中的電解質發生反應時開釋出H+,後著使指示劑變色。
(8)
膽紅素(BIL):重氮反應原理。試紙中含有2,4,2-三氯苯胺重氮鹽,在強酸介質中葡萄糖醛酸膽紅素與2,4,2-三氯苯胺重氮鹽起偶聯反應呈紫紅色。
(9)
尿膽原(UBG):重氮反應原理。
(10)
PH值:試紙中含有指示劑,一般為兩種酸鹼指示劑如甲基紅(PH為4.6-6.2)和溴香草酚藍(PH為6.7-7.5)適當配合。變色范圍一般為4.5-9.0,由橙紅色→藍色。
(11)抗壞血酸(VitC):吲哚酚法。尿中含高濃度的抗壞血酸,可使試帶的葡萄糖、隱血試驗呈假陰性,因此有的干化學試帶上含有抗壞血酸,以便對尿液分析結果作正確判定。
『肆』 醇跟醛、酮怎麼鑒別出來
鑒別方法如下:
【方法】
1、取三支試管,分別加入丙醛、丙酮、丙醇,然後往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一小塊用濾紙吸干煤油的金屬鈉,觀察到有氣泡生成的是丙醇。
【解釋】丙醛、丙酮、丙醇的官能團分別是醛基、羰基、羥基,這三個官能團的性質各不相同。只有羥基能夠與金屬鈉發生反應產生氫氣,此外,只有醛基能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氧化亞銅。因此可以利用三者化學性質的不同來鑒別。
(4)酮體的化學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丙醛、丙酮、丙醇的化學用途:
1、丙醛
丙醛是精細化學品的重要原料,主要用於生產正丙醇、丙酸、三羥甲基乙烷、丙醛肟等中間體,進一步生產醇酸樹脂、農葯除草劑和殺蟲劑、葯物眠爾痛和乙噻嗪,還廣泛應用於塗料、塑料、食品、輕紡、飼料、橡膠助劑方面的精細化學品生產。還可作乙烯聚合的鏈終止劑。
2、丙酮
丙酮是重要的有機合成原料,用於生產環氧樹脂,聚碳酸酯,有機玻璃,醫葯,農葯等。亦是良好溶劑,用於塗料、黏結劑、鋼瓶乙炔等。也用作稀釋劑,清洗劑,萃取劑。還是製造醋酐、雙丙酮醇、氯仿、碘仿、環氧樹脂、聚異戊二烯橡膠、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重要原料。在無煙火葯、賽璐珞、醋酸纖維、噴漆等工業中用作溶劑。在油脂等工業中用作提取劑。
用於製取有機玻璃單體、雙酚A、二丙酮醇、己二醇、甲基異丁基酮、甲基異丁基甲醇、佛爾酮、異佛爾酮、氯仿、碘仿等重要有機化工原料。在塗料、醋酸纖維紡絲過程、鋼瓶貯存乙炔、煉油工業脫蠟等方面用作優良的溶劑。
3、丙醇
重要的化工產品和原料。主要用於制葯、化妝品、塑料、香料、塗料及電子工業上用作脫水劑及清洗劑。測定鋇、鈣、鎂、鎳、鉀、鈉和鍶等的試劑。色譜分析參比物質。電子工業用。在許多工業和消費產品中,異丙醇用作低成本溶劑,也用作萃取劑。
『伍』 如何檢查酮體
在不同類型的代謝性酸中毒中酮體亦不同。代謝性酸中毒通常起因於下列情況之一:①有機酸如β-羥丁酸和乙醯乙酸產生的增加與糖尿病或酒精或乳酸酮症酸中毒相關,例如在組織灌流紊亂中可見。尿中排泄陽離子和酮體增加。②HCO3-丟失,例如:十二指腸液丟失所引起的腹瀉。隨著血鈉濃度減少,血氯濃度通常是增加的。③酸排泄的降低,如作為腎功能不全或腎小管性酸中毒的結果。
評價代謝性酸中毒的標準是:①陰離子隙的計算,正常值是8~16mmol/L,陰離子隙(mmol/L)=[Na+]-([Cl-]+[HCO3-])。②在血清中測定β-羥丁酸和可能存在的乙醯乙酸或半定量檢測尿酮體。
(1)陰離子隙正常的代謝性酸中毒:這類代謝性酸中毒與高氯酸血症相關。可能的原因包括潛在的腎小管性酸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劑攝入和高鉀血症酸中毒。
(2)陰離子隙增加的代謝性酸中毒:因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腎衰竭、水楊酸鹽中毒和乙醇類物質中毒等導致的代謝性酸中毒,可使血氯正常或偶爾減少。
(3)陰離子隙增加和酮體存在的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和酒精是常見的原因。在重症監護室的病例中,每四個糖尿病性酸中毒中就有一個酒精性酮症酸中毒。
(4)酮症酸中毒:在酮症酸中毒中,血漿中陰離子β-羥丁酸和乙醯乙酸的積聚可導致陰離子隙的上升,其與碳酸氫離子濃度的減少是成比例的。腎臟的排泄直接取決於腎小球的濾過率,因為腎臟兩種陰離子的重吸收僅達75%~85%。因此,在腎功能健全的情況下血酮和尿酮存在定量關系。已經證實,當血酮(β-羥丁酸+乙醯乙酸)達到0.8mmol/L(8mg/dl)時,尿常規會得到一個加號的陽性結果。血酮達到1.3mmol/L(13mg/dl)時,尿常規有三個加號的陽性結果。然而因為尿常規不能檢測β-羥丁酸,大約有10%體內僅有β-羥丁酸積聚的病人檢驗可以產生陰性結果。
該綜合征主要是Ⅱ型糖尿病代謝性失代償所致脫水引起的非酮症陰離子隙正常的高糖血症狀態。它與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不同。
『陸』 用化學方法鑒別醇和酮,醇跟醛、酮怎麼鑒別出來
丙醛,無色易燃液體。有刺激性。易溶於水,與乙醇和乙醚混溶。具有還原性,能夠被新制氫氧化銅或銀氨溶液氧化,常常用這兩個反應來鑒別醛類物質。還是一種常用的化工原料。我整理了化學學習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用化學方法鑒別醇和酮
酮和醇可以用金屬鈉鑒別。
鑒別的原理是:
由於醇羥基中的氫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屬鈉反應,氫氧鍵斷裂,形成醇鈉和放出氫氣。在醇和酮的樣品溶液中分別加入吸干水分的金屬鈉塊,發生氣泡產生現象的即為醇,而酮不會和金屬鈉發生反應,因此無氣泡產生。
(6)酮體的化學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酮和醇的區別如下:
1、結構不同
醇是脂肪烴、脂環烴或芳香烴側鏈中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羥基是與一個飽和的,sp3雜化的碳原子相連。而酮是羰基與兩個烴基相連,根據分子中烴基的不同,酮可分為脂肪酮、脂環酮、芳香酮、飽和酮和不飽和酮。
2、化學性質不同
醇羥基的氧上有兩對孤對電子,氧能利用孤對電子與質子結合,所以醇具有鹼性。由於醇羥基中的氫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屬鈉反應,氫氧鍵斷裂,形成醇鈉和放出氫氣。醇與含氧無機酸反應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無機酸酯。
酮可以發生親核加成反應、催化加氫反應、氧化還原反應、Perkin反應、Knoevenagel反應等。
3、沸點不同
酮分子間不能形成氫鍵,因此其沸點低於相應的醇。
醇跟醛、酮怎麼鑒別出來?
鑒別方法如下:
【方法】
1、取三支試管,分別加入丙醛、丙酮、丙醇,然後往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一小塊用濾紙吸干煤油的金屬鈉,觀察到有氣泡生成的是丙醇。
『柒』 酮體檢測是什麼
尿液或者血液檢查。酮體是乙醯乙酸、β-羥丁酸、丙酮三者的總稱,是脂肪酸代謝過程中的產物。糖代謝障礙時,脂肪分解代謝加強,使酮體生成增多,當超過了肝外組織利用速度時,血中酮體增加,形成酮血症;過多的酮體從尿中排出,即形成酮尿。1.准備工作
必須空腹採集且禁食時間一般為8~12小時,不超過14小時,如果飢餓達48小時以上可使有機酸積累而導致代謝性酸中毒,造成酮體檢測明顯升高;劇烈運動可造成乙醯乙酸明顯升高,採集標本前應靜坐一段時間。
2.採集時間
清晨空腹留取晨尿或採集血樣本,在出現酮症酸中毒症狀時可隨時靜脈取血,採用血清或肝素血漿;採集動脈血時建議在股動脈采血;血樣本收集以後必須立即加入相同體積0.6mol/L冷的高氯酸,冰水浴立即送檢。
3.標本保存
收到標本後立即離心分離血清或血漿,即測。雖然β-羥丁酸較穩定,但也盡量避免在室溫放置;在4~8℃全血可保存4小時,血清或血漿中可保存48小時;-20℃可穩定3天。尿酮體中丙酮和乙醯乙酸具有揮發性,當尿液被細菌污染是也可導致酮體分解,因此尿液標本應新鮮並盡快送檢,避免結果偏低或假陰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