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上有大量的農葯殘留嗎買茶時怎麼辨別
1,關於茶葉上有沒有農葯。答案是肯定有。為了除去害蟲、除草等目的,茶農肯定要噴灑農葯,如莠去津、吡蟲啉、噠蟎靈、腐霉利、樂果、菊酯類、咪鮮胺等。我們實驗室就有檢測茶葉中農葯的項目。但是如眾位所知,「有農葯殘留」和「殘留量超標」的性質完全不同。農田裡使用的農葯都會經過毒理學試驗、風險評估等方法,對各種農葯規定一個足夠安全的限量標准。農葯量在限量標准之內的,理論上來講都是足夠安全的。另外,為了打壓中國茶葉出口,國外尤其是歐盟把茶葉的殘留限量規定得沒有道理的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茶葉的安全性。當然,監管出現問題,農葯殘留超標的不合格茶葉流入市場,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2. 關於殘留農葯的風險。茶葉中的農葯殘留水平和茶水中的含量不是一回事。事實上,很多農葯都是脂溶性的,吸附在茶葉的組織上,不易遷移到茶水中。目前在茶葉生產中推廣使用的農葯,多是水溶解度極低的農葯品種。推廣使用的農葯進入茶湯中的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那麼,按一天13克這個世界上平均最高的茶葉消費量來算,即使這些茶葉有一點農殘超標,真正隨茶湯喝下肚子的也微乎其微。所以,只喝茶水,不嚼茶葉,就進一步大大降低了茶葉農葯殘留的風險性。
3. 關於重金屬殘留。主要是鉛的問題。鉛大多是來自土地中的礦物質。因化肥使土壤酸化,它就游離出來,被茶樹吸收。另外,汽車尾氣中含鉛,隨空氣飄移,落到茶葉上。一些在風景區的產茶區,特別是汽車來往多的,茶葉含鉛量較高。長期引用鉛含量超標的茶有造成對人體的危害的風險。但是,同上文提到的脂溶性農葯一樣,鉛在平時沖泡時,是幾乎不溶於茶湯中的,而且在兩小時內,用普通水沖泡的茶葉,所含的殘留成分大部分都泡不出來。綜上所述,為了盡可能降低茶葉中農葯、重金屬殘留帶來的風險性,建議
(1)從正規渠道購買茶葉;
(2)只喝茶水,不嚼茶葉;
(3)不要長時間不換水。
2. 如何鑒別茶葉有無殘留農葯
【如何鑒別茶葉中是否有農葯?】
真正有效辦法是靠茶葉質檢部門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來鑒別茶葉是否含有農葯。
鑒別茶有感官和理化鑒定兩個方法。感官鑒定,也叫審評,第一形狀,屬外觀鑒定。感官鑒定又可分為四項:一是條索,條的種類不同,條索的要求與呈現各異,如松緊、曲直、粗細、扁圓、整碎、輕重等。要與該品種正常情況相符。二是色澤,是枯燥還是光潤,還應與該品種要求相符,如紅茶是紅褐色,綠茶是嶄新綠色,花茶為褐綠色。三是凈度,應潔凈無梗,塊、片、末不超過限度,不能含有非茶類夾雜物。四是嫩度,同一品種茶葉以芽尖白毫多者為佳,條索雖稍粗壯,但嫩潤半透明。
鑒別茶的內質,可分香氣、滋味、湯色、葉底。一是香氣,鼻嗅新鮮,濃厚純正為好,淡薄不純為次,悶焦粗澀者更次,有異味者為劣。各種花茶均應有自己獨特的正常香氣,如茉莉花茶應具茉莉香氣,玉蘭、珠蘭花茶應具玉蘭、珠蘭香氣。二是滋味,用舌部味蕾感覺,甘醇濃郁,鮮嫩純正為優,澀、苦、粗、酵、淡為次,霉、辣、生草味為劣。三是湯色,在茶湯熱時,觀察明暗深淺。一般明淺為佳,暗深者次,但紅茶湯色比綠茶深,緊壓茶湯色要暗。四是葉底,品嘗沏過的濕茶葉,用手按,柔軟有彈性屬於細嫩,板硬無彈性為粗老。上述鑒別方法主要是區分優、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偽劣茶葉也就往往是在這種感官鑒別中發現。
茶葉尚無全方位、全過程用文字表述的質量標准,現只有產地收購毛茶標准,即6級18等,和國際GB/T9172-1988《花茶級型坯》標准。其中只有國標GB9679-1988《茶葉衛生標准》具有強制性。感官指標:具有該茶正常應有的外形及固有色香味,不能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得含草類物質,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理化指標:每kg鉛含量不超過2mg(緊壓茶為3mg),銅不超過60mg,銻不多於0.2mg(緊壓茶為0.4mg).
有機氯和有機汞農葯殘留指標,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均不得超過0.2mg/kg.
水分指標:含水量太高,茶葉變質越快;水份越少,茶葉不易劣變,但水份過低,茶葉品質會下降。一般茶葉含水量在3%左右為最佳。
灰分指標:茶葉中的無機化合物稱為灰分,灰分中含量較多的是磷、鉀,其次是鈣、鎂、鐵、錳、鋁、硫等,總量不得超過7%.
茶葉的理化鑒定分為物理鑒別和化學鑒別。
茶葉的物理鑒別有4項內容:
1葉片檢驗:取少許開水沖泡後的葉片,用放大鏡觀察,如果葉片的顏色為深綠色,上面光滑,背面有茸毛,葉片呈橢圓形,葉端短小鈍圓,葉緣呈鋸齒狀,鋸齒上有纖毛,即可判斷為真茶。不符合以上特徵的葉片即為摻假茶。
2對摻入已浸泡過的茶葉檢驗:取可疑茶葉片,製成粉末,置於表面皿中後,另於其上端再加蓋一表面皿,控制電爐,用小火烘烤5~10min,在覆蓋的表面皿上,用鏡檢,如果可見許多極細的油滴狀物,並有許多細針狀結晶者為咖啡鹼,表明是純茶。否則說明咖啡鹼早已溶解無存,可以判為是已經浸泡過的茶葉。還可以根據浸出液比重法來確定,已經浸泡過的茶葉浸出液比重為1.0023~1.0057,與新茶浸出液比重1.0098~1.0145相差甚遠,上述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更能准確判斷。
3對茶葉中摻入了色素的檢驗:取茶碎末放在白紙上,反復摩擦,如在紙上留下了各種顏色條痕,說明有著色劑存在。還可取茶少許加入三氯甲烷,振盪後,如三氯甲烷呈現藍色或綠色者,表明茶葉摻入了藍靛或姜黃等著色劑。
4對茶葉中摻入蠟質的檢驗:取少許茶葉攤於粗糙白紙上,用電熨斗燙之,如在白紙上有明顯油跡存在,說明茶葉中摻入了蜂蠟或石蠟。
茶葉的化學鑒別:
如果可疑葉片不含咖啡鹼和錳,已能證明不是茶葉,但若檢出咖啡鹼與錳,也還不能肯定可疑葉片就是茶葉。因此,還需要根據國家標准規定的方法,作有無茶氨酸的檢驗,來最終判定茶葉的真假。
市場抽查發現,散裝茶普遍質價不符,質次價高;包裝茶中有不少不法商販偽造"猴王"、"京華"等名牌商標、包裝,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且缺斤短兩。以"京華"牌為例,其商標、壽字圖案和包裝袋圖案都進行了注冊,受國家法律保護。包裝定點印刷,細致精美,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包裝茶時應仔細辨認,注意比較,避免上當。
1999年第4季度對茉莉花茶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農葯殘留量超過國家標准規定限值的佔4.29%.我國產茶區域遼闊,品種繁多,多數茶園地處高山,水土純凈,污染小。但處於丘陵地區的茶園,夏秋茶季病蟲害多,茶農忽視農葯正確使用,致使茶葉中農葯殘留超標。在茶葉加工拼配過程中,原料相互混雜,擴大了農葯殘留污染范圍,嚴重影響了茶葉聲譽和內銷、外貿出口。歐盟從2000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檢驗標准就大大縮小了茶葉的農葯殘留限量指標,我國作為產茶和出口大國,面臨嚴峻挑戰,北京、天津、上海已制定了嚴格的茶葉質量標准。【茶中的農葯成分如何去除】
第一,提倡洗茶,「洗茶」的方法是將沸水沖注茶葉,將壺中茶與水輕輕搖動數次,立即倒去茶水,它不單能洗滌塵沙,還能除去部分易溶於熱水的農葯殘留物和重金屬物質,使原本茶湯中溶解很少的毒性物質得以去除,特別是採用沸水沖飲的方式將大大降低鉛的攝入量。
第二,避免長時間沖泡,如茶葉中的鉛,在沖泡時幾乎不溶於茶湯,只要在兩個小時內,已沖泡茶葉所含的殘留農葯成分大多泡不出來。因此,喝茶可以注意「不要嚼吃茶葉」和「不要一杯茶從早泡到晚」這兩點。
【農葯是怎麼依附在茶葉上的?】
茶農種茶,就像菜農種菜,沒有不用農葯、化肥、殺蟲劑的,關鍵是殘留的量。一般說起來,清明前茶相對來說安全性比較高,春茶過後是蟲害的高發期,每十幾天就發作一回,這時就要對茶樹噴灑農葯,因此,夏秋茶的農葯殘留相對較多。
光看茶葉的形狀、色澤、氣味,幾乎是不可能辨別出茶葉是否有農葯的,只能通過質監局的專家進行檢測才行。不過,對絕大多數茶葉來說,含農葯是很正常的,只要農 葯殘留量控制在國家標准之內,對人體就是安全產品。另外,一些農葯成分,如茶葉中的鉛在平時沖泡時,是幾乎不溶於茶湯中的,而且在兩小時內,用普通水沖泡的茶葉,所含的殘留農葯成分大部分都泡不出來。
因此,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嚼吃茶葉,二是不要一杯茶從早泡到晚不換茶葉。這樣喝茶,還是比較安全的。
而且據某市的相關檢測報告表明,在所抽查43種茶葉品種(檢測項目包括標簽、重金屬指標、著色劑指標和農葯殘留)。經檢驗,35種茶葉產品合格,抽樣合格率為81.4%,有3種茶葉檢出氰戊菊酯超標,5種茶葉檢出三氯殺蟎醇。三氯殺蟎醇是低毒有機氯殺蟎劑,性質非常穩定,在自然條件下不易降解,我國禁止在茶樹上使用三氯殺蟎醇;氰戊菊酯是一種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在自然條件下降解緩慢。對絕大多數茶葉來說,含農葯是很正常的,一般不會引起人體的急性中毒,但是農葯殘留在人體內的蓄積給人體帶來的慢性毒害不可輕視。
3. 普洱茶纖體素好不好
效果還挺好的,我用一個月瘦下了12斤,有沒有副作用要看你自身的體質,建議吃減肥類的東西如果想長期服用,就要多跑跑醫院去檢查身體,看看自己身體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因為有時候身體的損害是你所感覺不出來的。希望你減重成功哦!其實光喝普洱茶就可以減的,只是沒你說的那麼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