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中葯兒茶的檢測方法

中葯兒茶的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16 01:39:04

如何檢測中草葯質量

中草葯質量關注度與日俱增,如果是檢測中草葯中的農葯,高效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的方法較為常見,利用固定相和流動相分配系數的不同將樣品中的殘留農葯分離並進行檢測,具有分析速度快、效率高等優點。
重金屬的檢測項目也已經成為衡量中草葯安全性的一項重要指標,檢測前處理方法眾多,有干法灰化法、濕式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具體看樣品的性質選擇適合的安全指標檢測方法,希望能夠幫到你!

Ⅱ 兒茶酚能治抑鬱症嗎哪些食物中含量高

茶葉中的兒茶酚

越來越多的大量證據表明,飲茶有助於防癌(Yang和Wang(1993))。綠茶(較少於紅茶)含有大量的多酚,特別是通常被認為是兒茶酚的黃烷醇類。兒茶酚族包括表兒茶酸(EC),epigallocatechin(EGC),表兒茶酸-3-沒食子酸鹽(ECG),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和(+)兒茶酚。兒茶酚如何抑制癌症的形成這個准確機制還不能確切的為人所知。但是,幾個理論已經表明,包括:它們能做為抗氧化劑抑制細胞的增殖;抑制高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誘捕基因毒物引物(Yang和Wang((1993)),[有趣的是,兒茶酚和表兒茶酸還被報道認為啤酒霧狀形成的主要物質。(Madigan et al,(1994))].
在研究茶葉和癌症的關系中,其主要問題是缺乏大量的數據。例如,高劑量用於動物研究中能夠觀察到茶葉的保護作用,當較低的劑量用於人體時,不知是否還對人體有益。還有,當前高效液相光譜方法,因為缺乏特異性和靈敏度,不適合研究兒茶酚的生物利用度和在組織中的分布。由於這些原因,庫侖陣列電極梯度高效液相方法被發展來研究綠茶消耗後的新陳代謝及在人體尿液的排泄物。這個應用記錄只是提出可行性。以下的參考方法被推薦為一個更為具體描述的方法論。(Lee at al,(1995)). CoulArray 檢測器可以靈敏的檢測在天然產物或在代謝後的動物組織液中不同種類的植物化學物質。
原料和方法

梯度分析系統包括兩個泵,一個自動進樣器,一個可控溫組織箱,和八通道的庫侖陣列檢測器。

LC 條件:

色譜柱:MCM C18(4.6X150mm;5µm).

流動相A: 50mM 磷酸鈉;甲醇(99:1v/v)用磷酸調到PH3.0

流動相B: 100mM 磷酸鈉;乙腈;甲醇(30:60:10v/v/v),用磷酸調到PH3.0

梯度條件: 0%B 5分鍾,在返回初始條件前,40分鍾內流動相B直線遞增到100%

流速: 1.0mL/m
溫度:35°C

進樣體積: 50µL

檢測器及條件:

檢測器: 5600A型 CoulArray

應用電勢: -100,-40,+20,+80,+140,+200,+260,和+320 vs.Pd.

樣品收集和准備

樣品收集:分別在攝取綠茶(10X300mL茶杯,剛從茶壺釀造的)前24小時和後24小時、48小時收集樣品。收集的尿液樣品放入和10mL 的6M鹽酸溶液中,24小時。

樣品准備: 樣品可以酶水解之前和之後分析。沒水解的尿液用去離子水以1:4(v/v)的比例稀釋,並且在分析之前通過0.22µm的過濾器用離心法過濾。水解的樣品在這里這樣操作,相同體積的尿液和水解溶液(125000U β-葡萄糖苷酸酶;250U硫酸酯酶加入0.1M醋酸鈉中,用醋酸調至PH5.0)

在37°C下孵化兩小時。分析前水解的樣品用水稀釋,再通過10000D的過濾器用離心法過濾。

結果和討論:

為了研究測定來自飲食中的特定多酚類化合物在尿中排泄率的可行性,從自願者中收集24小時的尿液樣品,測定綠茶消化後的兒茶酚的水平。圖2顯示的色譜圖表示在水解人尿液樣品中EGC和EC的分辨圖。保留時間,主通道和每種兒茶酚的檢測限列於表格1中。在水解的尿液中兒茶酚的水平被發現和以前發表的數據非常一致(Lee at al,(1995)).

這個方法不用做大量的樣品准備工作,就可靈敏和高選擇性的檢測復雜生物樣品中的兒茶酚。還有,因為直接檢測兒茶酚,這種方法克服了過去由於在衍生化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Risch at al,(1998);Treutter(1989).這種技術已經被用來檢測人體血漿中茶葉的兒茶酚,其檢測范圍從0.5~1.5ng/mL(Lee et al,(1995)).

認為只有少數的化合物才具有電化學活性,這是一個普遍但是錯誤的觀念。很多化合物包括內生代謝物,葯物,類黃酮和多酚是能夠用電化學高效液相色譜來檢測的(Jane et al,(1985);Musch et al,(1985))。庫侖電極不但提供相當高的靈敏度和選擇性,而且還提供空前的穩定性和在日常操作中免維護(Svendsen(1993))。此外,CoulArray 能夠用於梯度色譜,進一步擴大了電化學高效液相色譜的實際應用。由於被分析物可以通過保留時間和電勢性質二方面來鑒定,因此化合物的錯誤鑒定和共洗脫物被極小化。(Acworth 和Gamache(1996).當分析低水平和在復

雜矩陣中的某個化合物時,這種定性信息是可靠的。CoulArray 檢測器可以靈敏的檢測在天然產物或在代謝後的動物組織液中不同種類的植物化學物質。

http://www.jing.com.cn/jc-2.htm

Ⅲ 兒茶的鑒別方法和相關選方

兒茶對於小兒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療做用,那麼要如何鑒別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兒茶的鑒別方法和相關選方。

兒茶的鑒別方法

性狀鑒別

本品呈類方形塊狀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稍具光澤,平滑或有龜裂紋。質脆,易破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無臭,味澀、苦後略甜。以黑色略帶棕色,不焦不碎,味微苦而澀者為佳。

顯微鑒別

取兒茶粉末以水裝置,放置片刻,量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大量針狀結晶及黃色塊狀物。

中葯化學鑒定

1、取本品粉末約0.1g,加水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l-2滴,溶液呈墨綠色。(檢查鞣質)

2、取本品粉末約0.1g,加水2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0ml,加飽和溴水約5滴,立即發生黃白色沉澱。

3、取火柴桿一端入本品水浸液中,使輕微著色,待乾燥後再浸入鹽酸中立即取出,直火焰附近烘之,桿上即顯深紅色。(檢查兒茶精)

4、取本品約0.2g,加水50ml使溶解,加濃鹽酸5ml與甲醛試液10ml,水浴上加熱,有黃棕色沉澱,放冷,濾過,濾液中加三氯化鐵試液數滴與固體醋酸鈉5g,下部應呈棕紅色,不得呈藍色。(檢查其他鞣質混入)

5、薄層色譜取本品細粉1g,加甲醇液10ml溶解,濾過,濾液供點樣。另以兒條精甲醇液點樣對照。同點於0.5%CMC硅膠G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8:2:0.08)為展開劑,展距16cm,噴含1%鹽酸的0.05%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己醇溶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色斑。

兒茶的相關選方

1、消痰:兒茶、薄荷葉、細茶。為末蜜丸。飯後含化三、五粒。(《本草述》)

2、治咳嗽:兒茶二兩,細辛四錢,豬膽一個。前二味葯共研末,取膽汁煉熟,三味葯共為丸,每丸重一錢。每日四

次,每次一丸,空腹含化。(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3、止血:煅龍骨、象皮、陳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兒茶、白及末等分。共為細末,研至無聲,撒於瘡口。(《實用正骨學》)

4、治牙疳口瘡:孩兒茶、硼砂等分。為末搽。(《綱目》)

5、治走馬牙疳:孩兒茶、雄黃、貝母等分。為末,米泔漱凈搽之。(《積德堂經驗方》)

6、治急性扁桃體炎:兒茶、柿霜各三錢,冰片二分,枯礬二錢。共研細粉,用甘油調成糊狀,塗抹患處。(《全展選編·耳鼻咽喉疾病》)

7、治鼻淵流水:孩兒茶末吹之。(《本草權度》)

8、治下疳陰瘡:孩兒茶一錢,真珠一分,片腦半分。為末敷。(《纂要奇方》)

9、治痔瘡腫痛:孩兒茶、麝香為末。唾津調敷。(《孫天仁集效方》)

10、治一切癰疽、諸瘡破爛不斂者:兒茶、乳香、沒葯各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二分,血竭三錢,旱三七三錢。上為末撒之。(《醫宗金鑒》腐盡生肌散)

Ⅳ 中葯質量檢測新技術有那些

(一)性狀鑒別

性狀鑒別,就是人們對葯材的形、色、味、大小、質地、斷面等特徵,採用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簡單的物理、化學反應,直接感觀葯材,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區分葯材真、偽、優、劣的方法。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這個方法,是幾千年勞動人民同疾病作斗爭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各類葯材的性狀雖然有一定的共同點。但是,各種葯材由於來源不同,組織結構也有差異,所含化學成分也不一樣。因此,在性狀上就各有一定的特異點,葯材鑒別工作也是首先採用性狀鑒別這個方法,通常照中國葯典或地方葯品標准及有關中葯書籍中所描述的性狀特徵,就能比較正確地鑒定葯材。

性狀鑒別,通常從以下方面進行:

1、形狀:一種葯材的外形特徵,一般是較為固定的。如圓柱形、紡錘形、雞爪形、拳形、圓塊狀等。對有些品種老葯工使用很形象的語言來表述葯材外形的特徵。如海馬稱為:「馬頭、蛇尾、瓦楞身」。野山參為「馬牙蘆、燈草芯、棗核艼、鐵絲紋、落肩膀、細結皮、少數腿、珍珠尾」。蘄蛇為「翹鼻頭、方勝紋、連珠斑、佛指甲。」防風為「蚯蚓頭」。川貝稱為「懷中抱月」等。又如以馬兜鈴狀如馬脖子上下垂的鈴鐺。馬鞭草穗狀如花序細長,形如馬鞭。木鱉子扁平圓板狀,形如鱉。瓦楞子如同房上瓦片(射放肋),鳳尾草孢子葉片一回羽狀復葉,下部羽片2-3分叉,羽片和小羽片呈長條形,狀如鳳尾。佛手果實具3-5個手指狀的裂瓣。冬蟲夏草蟲體似蠶,頭部子座細長圓柱形等。

在觀察性狀時,除少數鮮葯材如生薑、地黃、石斛、蘆根、薄荷等外,性狀的觀察應是乾燥葯材。易破碎葯材如全草、葉類、花類等性狀以完整的葯材為主。

2、大小:葯材的大小(指長短、粗細、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測量大小與規定有差異時,應測量較多的樣品,可允許有少量高於或低於的數值。

(1)選擇有代表性和大多數的常見的葯材進行測量,特大、特小的可以不概括。

(2)大小一般用厘米(cm)表示,細小的用毫米(mm)表示。

(3)一般習慣測量時,根、莖、果實稱作長、直徑。鱗莖稱作高、直徑。皮稱作長、寬、厚。種子稱作長、寬或直徑。

葯材的大小除了表明特定的長短、薄厚、粗細外,主要表現在中葯材這個特殊商品的質量、規格、等級的劃分上。例如:

甘草:大草:長25-50cm,頂端直徑2.5-4。

條草:一等:長25-50cm,頂端直徑1.5以上。

二等:長25-50cm,頂端直徑1cm以上。

三等:長25-50cm,頂端直徑0.7cm以上。

草節:一等:長6cm以上,頂端直徑1.5cm 以上。

二等:長6cm以上,頂端直徑0.7以上。

杜仲:一等:70-80cm,寬50cm,厚0.7以上。

二等:長70-80cm,寬40cm,厚0.5cm以上。

三等:長寬大小不分,厚在0.3cm以上。

四等:長寬大小不分,厚在0.29cm以下。

3、色澤:是指葯材表面的顏色和光亮程度。商品葯材的色澤一般是固定的,色澤的變化與葯材的質量關系很大,可以反映出葯材的真偽和質量的好壞。如葯材品種不同,加工條件變化,貯藏時間長短或加工不當等就會改變葯材的固有色澤,也表示葯材質量的降低。

在觀察顏色時,葯材應是乾燥品,不要在有色光下進行,最好在白天的自然光線下或日光燈下進行。對於顏色的描述,以質量好的在前,如枸杞子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表明鮮紅色的枸杞子為佳;以色淺的在前,如牛黃表面呈金黃色或棕黃色等;如果是用兩種色調復合的描述,以色強的和後一種顏色為主,如黃棕色,即以棕色為主,如阿膠呈棕黑或烏黑色等。關於顏色的描述舉例如下:

紅:硃砂:鮮紅色或暗紅色,有光澤。

紅花:紅黃色或紅色。

丹參:棕紅色或暗紅色。

紫:紫蘇葉: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

紫草:表面紫紅色或紫褐色。

紫石英:紫色或綠色。

黑:黑胡椒:表面黑褐色。

黑芝麻:表面黑色。

墨旱蓮;表面墨綠色。

烏梅: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

黃:川黃連:表麵灰黃色或黃褐色,皮部橙紅色,木部鮮黃色。

川黃柏: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內表面暗黃色。

姜黃:表面深黃色。

白:白芷:斷面白色或灰白色。

白蘚皮:外表麵灰白色,內表面類白色。

白芨:表麵灰白色或黃白色。

山葯:表面黃白色,斷面白色。

褐:赭石:表面暗棕紅色或灰黑色。

藍:青黛:深藍色。

雜色:五花龍骨:淡灰白色,淡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深淺不同的花紋。對光澤的描述,一般採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如石膏:絹絲光澤。自然銅:金屬光澤。大青鹽:玻璃樣光澤。珍珠:彩光閃耀。元胡:具蠟樣光澤。花蕊石:具閃星狀亮光。青礞石:斷面可見閃光星點。金礞石:帶有閃爍的金黃色光澤。雄黃:斷面具樹脂樣光澤,晶面有金剛石樣光澤。

4、表面:是指葯材外表面或內表面的具體特徵。葯材的表面特徵是不一樣的,如光滑、粗糙、皮孔、皺紋等。單子葉植物根莖及球莖節上的膜質鱗葉,根痕。蕨類植物的鱗片、毛等。這些特徵的有無和程度,常是鑒別葯材的主要特徵之一。如枇杷葉的毛,蒼耳子的刺,黃連的鱗葉,黃柏的栓皮,厚朴的皮孔,烏海的皺紋紋理,王不留的雕紋,蘇子的網紋,大黃、首烏的綿紋、星點,天麻的鸚哥嘴(紅色芽)、圓臍疤、點狀環,白芷具有突起的皮孔和疙瘩狀根痕。

5、質地:指葯材的軟硬、堅韌、疏鬆、輕重、粘性或粉性等特徵,常用的術語很多。松泡:表示質輕而松,如南沙參(泡參),泡而松。燈芯草,松花粉質輕。粉性:表示含大量的澱粉,如山葯、天花粉。粘性:表示具粘液質,如鮮石斛,折斷面顯粘性,干時,則嚼之顯粘性,天冬柔潤具粘性。柔潤:表示柔軟而潤澤,如當歸、玉竹。油潤:具有油性,如柏子仁等。角質:表示含多量澱粉因加工糊化,如半透明,如鬱金、天麻等。堅韌:表示質堅韌不易折斷,如絲瓜絡、桑白皮。其他如質重的硃砂,十黃九糠的大黃,糟皮粉茬的丹皮,心枯朽的黃芩等。

6、斷面:指葯材折斷面所具有的特徵,如自然折斷面,破碎面,橫斷面等。觀察折斷時的現象,如有無粉末飛揚、響聲、折斷的難易等。折斷面的平坦、粗糙、顆粒性、纖維性、膠絲以及層層剝離等情況。此法主要用於皮類,長條狀的根及根莖類,藤、枝類葯材的鑒別。

用刀橫切(或削)成平面,觀察皮、木兩部的比例、色澤、射線與維管束的排列形式。如菊花心(黃芪),車輪紋(粉防己)和棕色小點(油室或油細胞)等特徵。以下舉幾個例子如:九節菖蒲:斷面白色粉性,可見淡黃色小點(維管束)6-9個排列成環。大黃: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根莖髓部寬廣,顆粒狀,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天麻:斷面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元胡:斷面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木賊:斷面中空,周圍有多數圓形小空腔,排列成環。珍珠:破碎面現層紋。牛黃:斷面色淺,可見密細膩的同心層紋。首烏:斷面紅棕色,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的異型維管束環列。

7、味:是中葯鑒別採用最早方法之一,從古至今,把嘗味當作中葯鑒別的重要手段之一。葯材的味,與葯材的成分、質量關系很大。有些葯材的味是衡量品質的標准之一,如烏海、木瓜、山楂以味酸為好。葯材的味與其所含成分及含量有密切的關系。葯材的味一變,就要考慮其品種與質量的優劣等問題。每一種中葯都有它的味的特性,例如:

淡:石膏

酸:烏梅、山楂、木瓜

甘:龍眼肉、黨參、桂圓肉

麻:細辛

辛、辣:乾薑

刺喉:半夏、南星

咸:大青鹽

苦:龍膽、鴉膽子、黃連、穿心蓮

五味:五味子

澀:五倍子

苦澀:大黃

苦而回甜:牛黃、熊膽

吸舌:龍骨、竹黃

粘性:黃精、玉竹、茯苓

涼:薄荷、冰片

砂礫感:大黃、地楓

在嘗葯材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1)取樣要有代表性。因為葯材的各部分味道可能不同,例如:果實的果皮與種子,樹皮的外側與內側,根的皮部和木部等。

(2)取具有代表性的樣品,放在口裡嚼至少一分鍾,才能准確的嘗出味來。因為舌尖部只對甜味敏感,而對苦味敏感的是接近舌根部分,咀嚼一分鍾後,再使舌頭的各部分接觸到葯液,這樣才能准確的嘗到葯味。

(3)對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毒性葯,口嘗時要特別小心,取樣不能太多,嘗後一定要吐出來,並用水嗽口,洗手,以免中毒,如草烏、白附子、狼毒、半夏等。

8、水試:利用某些葯材在水中的比重和特殊變化,作為鑒別特徵之一。例如,西紅花用水泡後,水變金黃色,花不退色。蘇木投入熱水中,呈鮮艷的桃紅色透明溶液,加酸(或醋)則溶液變為黃色,加鹼(或石灰水)溶液則變紅色。熊膽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可逐漸溶解而盤旋,有黃線下垂至杯底,且不擴散。小通草(旌節花科),南天仙子(爵床科)遇水顯粘性。蟾酥遇水後呈乳白色。

9、火試:有些藤木類,樹脂類和動物類葯材用火燒之,能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煙霧、響聲等現象,而用以鑒別葯材,如降香微有香氣,點燃則香氣濃烈,燃時有油流出,燒完留有白灰。血竭放在錫紙上,下面用火烤,熔化後色鮮紅如血而透明,無殘渣。麝香少許,用火燒時有輕微爆響聲,起油點如珠,但無臭氣,灰為白色。海金沙易點燃而發爆鳴聲及閃光,松花粉及蒲黃無此現象。大青鹽置火焰上燃燒,火焰呈亮黃色(N+a)馬勃置火焰上輕輕抖動,可見火星飛揚,熄後發生大量白煙。青黛微火灼燒有紫紅色煙霧發生等,均可鑒別。

10、氣:有些葯材有特殊的香氣或臭氣,是由於中葯材中含有揮發性物質的緣故。有的葯材的氣,本來就不很強烈,在空氣中暴露時間久了,就更不容易聞出來,這時可將葯材弄碎了再聞。或者放在有蓋的杯子里,用熱水泡一下再聞。有的葯材的氣是十分特殊的,成為鑒別時的主要依據之一。

例如:

無:珍珠、石膏
微:山葯
清香:大黃、牛黃、熊膽、冰片
香芳香:八角茴香、蜂蜜
香烈:肉桂、砂仁、麝香
臭:九香蟲、紫草、蕪荑、蜘蛛香

特殊有:
羊膻氣:白蘚皮、羊紅膻
焦糖氣:黃精
腥:紫河車
蒜臭:薤白
苯甲醛臭:丹皮
硫臭氣:硫黃
黨參臭:桔梗科葯材
雞屎臭:雞矢藤
樟腦臭:關木通(粗皮摩擦)
打嚏:蟾酥、豬牙皂

11、其它:如牛黃的掛甲,麝香用槽針檢查有冒槽現象,手捏成團等

Ⅳ 兒茶是一種怎樣的葯材

【英文名】 CATECHU

【別名】 兒茶膏、孩兒茶、黑兒茶

【來源】本品為豆科合歡屬植物兒茶樹Acacia catechu(L. f.) Willd.的去皮枝、乾的乾燥煎膏。冬季採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煮,濃縮,乾燥。

【製法】除去雜質。用時打碎。

【性狀】本品呈方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澤。質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遇潮有黏性。無臭,味澀、苦,略回甜。

【鑒別】(1) 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見針狀結晶及黃棕色塊狀物。
(2) 取火柴桿浸於本品水浸液中,使輕微著色,待乾燥後,再浸入鹽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桿上即顯深紅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超聲處理10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兒茶素和表兒茶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纖維素預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性味歸經】苦、澀,微寒。歸肺經。

【功能主治】收濕生肌斂瘡。用於潰瘍不斂,濕疹,口瘡,跌撲傷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

【貯藏】置乾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葯典》

Ⅵ 中葯飲片外觀檢測中的顏色檢測主要檢查哪些內容

中葯外觀性狀是中葯質量重要評價指標 ,涉及到形態、色澤、 氣味、 質地等方面。其中 ,顏色和氣味是外觀質量檢查中的主要指標。由於目前仍是通過眼看、 鼻聞、 口嘗的方法來控制中葯的顏色和氣味 ,檢測結果不可避免的受到感觀差異和檢測環境的影響 ,客觀性和准確性難以保證。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 ,電子鼻和電子舌相繼問世 ,並出現了成熟的商業化產品 ,在食品、 環境檢測和醫葯等研究領域逐漸開始應用。
無論是湯劑還是成葯 ,葯材質量高低將直接影響臨床用葯的有效性。長期以來 ,葯材質量標準的研究都以化學成分含量測定為中心。但中葯是通過多成分、 多靶點的作用方式起效 ,其物質基礎應當是中葯的葯效組分。通過測定葯材單一或極少數幾種化學成分來控制中葯質量的方法一直備受爭議。古人的經驗鑒別是從整體上控制中葯質量的方法之一。通過葯材的外觀性狀 ,主要是從形、 色、 氣、 味等方面來衡量葯材品質。葯材的形狀主要影響有效成分的溶出 ,而色、 氣和味與葯材所含成分及其含量直接關聯 ,可以作為有效組分的評價指標。
然而 ,傳統的氣味檢測方式由人的感觀控制 ,缺乏客觀性 ,准確性、 重復性差 ,不能適應現代標准化控制的需要。電子鼻和電子舌不但可以實現氣味的客觀化表達 ,與普通的化學分析儀器 ,如色譜儀、 光譜儀等相比 ,它們得到的不是被測樣品中某種或某幾種成分的定性與定量結果 ,而是給予樣品中與氣味相關聯成分的整體信息。

Ⅶ 兒茶有哪些特徵

(周慶年、林級田)

兒茶〔Acacia catechu(L.)Willd.〕別名孩兒茶、烏丁泥、西謝(傣語)等。為豆科落葉喬木。主產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省區亦有栽種。以其樹干心材的水浸干膏入葯。主要成分有兒茶鞣酸20—50%,還有兒茶素、表兒茶素、原兒茶鞣質和沒食子酚鞣質等。味苦澀,性涼。有止血、鎮痛、收斂、生肌、消食、化痰和生津等功能。治痰熱咳嗽、消渴、血痢、小兒消化不良、口瘡、濕瘡等症。兒茶膏一般多用於中成葯配方,也用於鞣革和染料。

一、形態特徵

株高5—12m,樹皮灰褐色,常呈薄片狀剝離,而不脫落。小枝細,棕色或綠褐色,有刺。葉為偶數2回羽狀復葉,互生;葉柄連同葉軸長6—12cm,被長伏毛,葉軸基部具長圓形腺體;羽片10—20對,長2—4cm,具短柄;小葉片28—50對,平行排列或成覆瓦狀,幾無柄,線形,上面深綠色,下面色較淺,兩面被疏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微黃色;花萼基部聯合成筒狀,上部5裂,裂片半圓形,有稀疏的毛;花冠鍾狀5裂,裂片卵狀橢圓形,先端向內凹;雄蕊多數,伸出於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長卵形,花柱細長。莢果,連果柄長6—12cm,寬1—2cm,先端急尖,基部狹楔形,扁而薄,紫褐色,有光澤。種子7—8枚(圖20—1)。

表20—7 浸提時間對浸提效率的影響

據實驗測定,樹乾的中、下部含量差別不大,上部含量稍低。樹齡在15年以下的樹,側枝心材較少,無多大加工價值。煎煮時忌用鐵制器具,濃縮時嚴防炭化,特別是直火濃縮尤其要小心。

什麼是兒茶

兒茶是一味葯,又名孩兒茶,兒茶膏,鐵兒茶,是一種豆科植物兒茶的加工產品,能請熱化痰,生津,止血,消食,斂瘡.治瘡瘍久不收口,口瘡牙疳,濕疹宮頸炎,外傷出血,痰熱咳嗽及各種出血等.
參考資料:<<中醫大詞典
兒茶素(Catechins)又稱茶單寧,和咖啡因同屬茶葉中的兩大重要機能性成分,但是又以兒茶素為茶湯中最主要的成分。有些研究報告認為兒茶素具有葯效,所以近來大家都愈來愈重視茶葉對人體的保健功效了。
兒茶素類屬於多元酚類(Polyphenol)中的一種,因為有苦澀味,所以對茶湯滋味的影響蠻大的唷!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可以分為三種游離型態(Catechin,C; Epicatechin,EC以及Epigallocatechin,EGC)、與兩種酯化的沒食子酸(gallic acid) (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而以後者(ECG及EGCG)的含量較多。目前國外已經將各種兒茶素類從茶湯中分離出來,並且純化,以作為不同方式的運用。
兒茶素的功用:
1. 清除自由基:兒茶素是天然的油脂抗氧化劑,抗氧化活性甚至比維他命E還高!並且可以清除人體產生的自由基,以保護細胞膜。
2. 延緩老化:因為有清除自由基的功用,所以可以減緩衰老。
3. 預防蛀牙:因為茶葉中含有氟,所以可以使牙齒對酸的侵蝕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除此之外,也有臨床實驗指出,兒茶素類可以明顯地減少牙菌斑以及減緩牙周病。
4. 改變腸道微生物的分布:兒茶素類可以抑制人體致病菌(如肉毒桿菌),同時又不傷害有益菌(如乳酸菌)的繁衍,所以有整腸的功能。
5. 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引起人類皮膚病的病菌,並且對治療濕疹有很好的療效。
6. 除臭:兒茶素可以除去甲硫醇的臭味,所以可以去除抽煙者的口臭,並且減輕豬、雞以及人排泄物的臭味(因為兒茶素可以抵抗人體腸道內產生惡臭的細菌)。

Ⅸ 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

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真假、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臨床應用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對於中葯材的鑒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葯材的鑒別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為對植物自然形態的鑒別,對炮製葯材外表性狀的鑒別,用顯微鏡觀察微觀結構的鑒別,以及化學分析、生物測定等鑒別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還是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法,也就是對葯材的外觀性狀的鑒別。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常見中葯摻假鑒別方法,歡迎閱讀。

一、看外觀,注意觀察葯材的外表特徵,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等

1、看葯材的表面。不同種類的葯材由於用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徵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葯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而根莖類葯材都有較多的莖痕,皮類葯材則多為捲筒狀,等等。另外,一些葯材有著它們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徵,或光華、或粗糙、或長有鱗葉、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馬的外形就被總結成為「馬頭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長有「通天眼」,防風長有「蚯蚓頭」等。這些特徵都是鑒別道地葯材真偽優劣的重要依據。

2、看顏色。葯材顏色的.不同或變化,不僅與它的品種和本身的質量有關,不適當的加工和儲藏方法也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色澤,因此顏色是鑒別葯材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對葯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葯材的品種、產地和質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3、看斷面。無論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都是由一層層的組織器官構造而成的,當葯材被切開,這一層層的構造就會清晰地展現出來,就像古樹的年輪一樣。很多葯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就是葯材內部構造的直接體現。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各種分層、紋路和不同形狀的小點。比如在防己斷面上能看見明顯的車輪紋理,而黃芪的折斷面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等。這些獨有的斷面特徵是鑒別葯材的重要依據。

二、手摸

用手感受葯材的軟硬、輕重,疏鬆還是緻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葯材的好壞。不同葯材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葯材,由於加工炮製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軟,而黑附子則質地堅硬。

三、口嘗和鼻聞

葯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於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嘗法鑒別葯材的意義不僅在於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葯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葯材的品種和質量分類進行判斷。

四、水試和火試

有些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後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後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象都與葯材內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是非常實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確的鑒別葯材的真偽優劣,還需要多年經驗的不斷積累,需要對中葯知識的不斷充實,才能認葯准確。

水試法鑒別中葯材

主要是根據中葯材經過水浸泡後產生各種特殊的變化,如顏色改變、產生泡沫、粘性、滑膩、膨脹及其它現象等等,用以確定中葯材的真偽優劣。此乃筆者十幾年葯檢工作的經驗總結,現介紹如下:

1.紅花(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花):用水浸泡後,水變成金黃色,花不褪色。

2.番紅花(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浸泡於水中後,柱頭膨脹呈長喇叭狀,水面應有油狀物漂浮,水被染成黃色,不顯紅色,無沉澱,用棒攪動,不易碎斷,否則是偽品。

3.秦皮:少許浸入水中,因其含有熒光物質七葉樹甙和七葉樹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見藍色熒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顯紫色熒光,加稀鹽酸熒光不變(與含杠柳總甙有關),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黃綠色熒光(4-甲氧基水楊酸反應)。而五加皮無此反應。

5.蘇木:投入熱水中,浸液呈鮮艷的桃紅色透明液體,加酸(或醋)液體變為黃色,加鹼(或石灰水)液體又變紅色。

6.姜黃:用熱水或乙醇浸泡,呈鮮艷的橙黃色透明液體,加鹼(或蘇打水)液體變桃紅色。

7.熊膽:其粉末投入水杯中,可逐漸溶解而盤旋,有黃線下垂至杯底且不擴散。

8.小通草:水泡後手摸有粘滑感;干品嚼之亦有粘滑感。

9.南天仙子(水蓑衣):水浸時,毛膨脹豎立,蓬鬆散開,粘性甚大,味淡而粘舌。而天仙子(茄科)無粘性,且味苦。

10.葶藶子、車前子:加水浸泡後,種子粘滑且體積膨大。

11.胖大海:熱水浸泡後,體積膨大至原來的數十倍且呈絮狀團。

12.竹黃:天然竹黃沾到唾液後產生極強的吸舌力,而人工竹黃吸力較小且色澤多為純一白色。天然竹黃水浸液對酚酞指示劑不顯鹼性,而人工竹黃顯鹼性反應,呈紫紅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後成白色乳狀液者為真品。

14.沒葯:與水研磨形成黃棕色乳狀液者為真品。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搖後放置片刻,水層不得顯深藍色,以此檢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16.兒茶:其水浸出液用火柴桿沾之,使輕微著色,待火柴桿干後,再浸入濃鹽酸中,立即取出,於火焰附近加熱後,桿上發生深紅色,以此檢查兒茶素。

17.蘆薈:蘆薈的1∶100水溶液2ml,加等量飽和溴水,即有四溴蘆薈混合甙的黃色沉澱生成。

18.牛黃:取少許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並經久不褪,俗稱「掛甲」;入口則芳香清涼,味先苦而後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人工牛黃亦能「掛甲」,但入口後無清涼感,氣微清香而略腥。

19.石膏:取粉末2g,於140℃烘20分鍾,加水1.5ml攪拌,放置5分鍾,呈粘稠固體。因石膏加熱失去一部分結晶水而成熟石膏,與水相遇,復變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別的礦石則無此特性。

20.銀柴胡:正品水浸液無泡沫反應;而偽品山銀柴胡水浸液有較強的泡沫反應。

21.板藍根:板藍根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二者的鑒別點在於,菘藍根的水煎液可顯藍色熒光;馬藍根的水煎液則無藍色熒光反應。

22.遠志:取粉末0.5g,加熱水10ml,用強力振搖1分鍾,即生成持續性泡沫,並在10分鍾內不消失,以此檢查皂甙。

23.白芷:取粉末0.5g,加水3ml,振搖後濾過,取濾液2滴,點於濾紙上,置紫外燈光下觀察,顯藍色熒光。

24.柴胡:取粉末0.25g放入試管內,加蒸餾水5ml,冷浸20分鍾後,濾過,取濾液強力振搖5分鍾,有持久性泡沫產生,以此檢查皂甙。

25.重樓:因含甾體皂甙,其水浸液振搖後產生很多泡沫並且經久不散;而拳參含沒食子酸而無皂甙之泡沫反應。

26.天麻:隔水蒸後有臊臭味(馬尿味)者為真品,且野生者較家種品味濃。另取天麻粉末1g,加水10ml,浸漬4小時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4滴,呈紫紅色或酒紅色反應。

27.阿膠、龜膠、鹿角膠:取少許膠類葯材用熱開水溶化後,其溶液透明,有甜香味,無沉澱,無異味,無浮油星.。否則即有假。

28.山葯、茯苓、三七、貝母、蟲草、鹿茸:此類葯材用糧食粉末偽造者較多,用熱水浸泡後,糧食鑄制者會溶化,正品不溶化。

名貴中葯材鑒別方法

珍珠:真珍珠用火燒之後,呈皮狀破裂,晶瑩閃光為真品;若用火燒之後,成為碎粒狀或焦糊狀,則為偽品。

銀耳:將優質珍珠銀耳用溫水泡後,其體積可迅速膨大5~6倍,達不到這一比例者不是佳品;如發現用溫水泡後有散開現象,則說明是用碎小銀耳粘合而成。

燕窩:優質燕窩呈絲條狀排列,用水浸潤後呈銀白色,並且晶亮透明,柔軟,有彈性,稍將其拉扯有伸縮反應。

牛黃:天然牛黃,只取少許粉末用水浸後,塗於指甲上,其色經久不褪。

三七:將其粉末放入少量豬血內,如發現豬血化成水狀,此為真品,因為三七所含皂甙成分有溶血作用,所以對跌打損傷淤血有特效。如不能溶血的不是真品。

虎骨:用牛骨與虎骨比較,虎骨比牛骨重一倍,同時虎骨斷後不成空洞,具絲瓜絡樣物質,油性較大,內質細膩、色黃。

熊膽:取少許熊膽放入盛滿清水的杯內,可發現杯中膽仁盤旋下沉,並溶成一條黃線,此為真品。其他動物之膽均無盤旋之狀。


;
閱讀全文

與中葯兒茶的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羅拉車鑰匙鎖車里的解決方法妙招 瀏覽:402
工藝氣體檢測方法 瀏覽:734
心臟室上速治療方法 瀏覽:584
無腿鍛煉方法 瀏覽:529
睡眠枕使用方法 瀏覽:635
數字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008
用紙做迴旋鏢的簡單方法 瀏覽:550
風挾熱邪有什麼調理方法 瀏覽:178
美腹肌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9
isdg爽快酵素膠囊的食用方法 瀏覽:108
如何學好閱讀理解方法 瀏覽:127
奧迪水壺的安裝方法 瀏覽:973
紅米四設置自動開關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2
手指扭傷如何消腫快速方法 瀏覽:205
快速治療爛嘴的方法 瀏覽:810
電路阻值的計算方法 瀏覽:975
測量房屋角尺的使用方法 瀏覽:811
禽腺病毒檢測方法 瀏覽:482
皮製手機殼清洗方法 瀏覽:163
學習英語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