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紗線的分類方法和簡述纖維的鑒別方法
紗線分類
按紗線原料分類
純紡紗
純紡紗是由一種纖維材料紡成的紗,如棉紗、毛紗、麻紗和絹紡紗等。此類紗適宜製作純紡織物。
混紡紗
混紡紗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纖維所紡成的紗,如滌綸與棉的混紡紗,羊毛與粘膠的混紡紗等。此類紗用於突出兩種纖維優點的織物。
按紗線粗細分類
粗特紗
粗特紗指32特及其以上(英制18英支及以下)的紗線。此類紗線適於粗厚織物,如粗花呢、粗平布等。
中特紗
中特紗指21-32特(英制19-28英支)的紗線。此類紗線適於中厚織物,如中平布、華達呢、卡其等。
細特紗
細特紗指11-20特(英制29-54英支)的紗線。此類紗線適於細薄織物,如細布、府綢等。
特細特紗
特細特紗指10特及其以下(英制58英支及以上)的紗線。此類紗適於高檔精細面料,如高支襯衫、精紡貼身羊毛衫等。
按紡紗系統分類
精紡紗
精紡紗也稱精梳紗,是指通過精梳工序紡成的紗,包括精梳棉紗和精梳毛紗。紗中纖維平行伸直度高,條干均勻、光潔,但成本較高,紗支較高。精梳紗主要用於高級織物及針織品的原料,如細紡、華達呢、花呢、羊毛衫等。
粗紡紗
粗紡紗也稱粗梳毛紗或普梳棉紗,是指按一般的紡紗系統進行梳理,不經過精梳工序紡成的紗。粗紡紗中短纖維含量較多,纖維平行伸直度差,結構鬆散,毛茸多,紗支較低,品質較差。此類紗多用於一般織物和針織品的原料,如粗紡毛織物、中特以上棉織物等。
廢紡紗
廢紡紗是指用紡織下腳料(廢棉)或混入低級原料紡成的紗。紗線品質差、松軟、條干不勻、含雜多、色澤差,一般只用來織粗棉毯、厚絨布和包裝布等低級的織品。
按紡紗方法分類
環錠紗
環錠紗是指在環錠細紗機上,用傳統的紡紗方法加捻製成的紗線。紗中纖維內外纏繞聯結,紗線結構緊密,強力高,但由於同時靠一套機構來完成加捻和卷繞工作,因而生產效率受到限制。此類紗線用途廣泛,可用於各類織物、編結物、繩帶中。
自由端紗
自由端紗是指在高速回轉的紡杯流場內或在靜電場內使纖維凝聚並加捻成紗,其紗線的加捻與卷繞作用分別由不同的部件完成,因而效率高,成本較低。
氣流紗
氣流紗也稱轉杯紡紗,是利用氣流將纖維在高速回轉的紡紗杯內凝聚加捻輸出成紗。紗線結構比環錠紗蓬鬆、耐磨、條干均勻、染色較鮮艷,但強力較低。此類紗線主要用於機織物中膨鬆厚實的平布、手感良好的絨布及針織品類。
靜電紗
靜電紗是利用靜電場對纖維進行凝聚並加捻製得的紗。紗線結構同氣流紗,用途也與氣流紗相似。
渦流紗
渦流紗是用固定不動的渦流紡紗管,代替高速回轉的紡紗杯所紡制的紗。紗上彎曲纖維較多、強力低、條干均勻度較差,但染色、耐磨性能較好。此類紗多用於起絨織物,如絨衣、運動衣等。
塵籠紗
塵籠紗也稱摩擦紡紗,是利用一對塵籠對纖維進行凝聚和加捻紡制的紗。紗線呈分層結構,紗芯捻度大、手感硬,外層捻度小、手感較柔軟。此類紗主要用於工業紡織品、裝飾織物,也可用在外衣(如工作服、防護服)上。
非自由端紗
非自由端紗是又一種與自由端紗不同的新型紡紗方法紡制的紗,即在對纖維進行加捻過程中,纖維條兩端是受握持狀態,不是自由端。這種新型紗線包括自捻紗、噴氣紗和包芯紗等。
自捻紗
自捻紗屬非自由端新型紗的一種,是通過往復運動的羅拉給兩根紗條施以假捻,當紗條平行貼緊時,靠其退捻回轉的力,互相扭纏成紗。這種紗線捻度不勻,在一根紗線上有無捻區段存在,因而紗強較低。適於生產羊毛紗和化纖紗,用在花色織物和絨面織物上較合適。
噴氣紗
噴氣紗是利用壓縮空氣所產生的高速噴射渦流,對紗條施以假捻,經過包纏和扭結而紡制的紗線。成紗結構獨特,紗芯幾乎無捻,外包纖維隨機包纏,紗較疏鬆,手感粗糙,且強力較低。此類紗線可加工機織物和針織物,做男女上衣、襯衣、運動服和工作服等。
包芯紗
包芯紗是一種以長絲為紗芯,外包短纖維而紡成的紗線,兼有紗芯長絲和外包短纖維的優點,使成紗性能超過單一纖維。常用的紗芯長絲有滌綸絲、錦綸絲、氨綸絲,外包短纖維常用棉、滌/棉、腈綸、羊毛等。包芯紗目前主要用作縫紉線、襯衫面料、爛花織物和彈力織物等。
按紗線結構分類
單紗
單紗是指只有一股纖維束捻合的紗。可以由一種原料紡成純紡紗,由此構成純紡織物,也可以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原料構成混紡紗,由此構成混紡織物。
股線
股線是由兩根或兩根以上的單紗捻合而成的線。其強力、耐磨好於單紗。同時,股線還可按一定方式進行合股並合加捻,得到復捻股線,如雙股線、三股線和多股線。主要用於縫紉線、編織線或中厚結實織物。
單絲
單絲是由一根纖維長絲構成的。其直徑大小決定於纖維長絲的粗細。一般只用於加工細薄織物或針織物,如尼龍襪、面紗巾等。
變形紗
變形紗是對合成纖維長絲進行變形處理,使之由伸直變為捲曲而得到的,也稱為變形絲或加工絲。變形紗包括高彈絲、低彈絲、膨體紗和網路絲等。
高彈絲
高彈絲或高彈變形絲具有很高的伸縮性,而膨鬆性一般。主要用於彈力織物,以錦綸高彈絲為主。
低彈絲
低彈絲或變形彈力絲具有適度的伸縮性和膨鬆性。多用於針織物,以滌綸低彈絲為多。
膨體紗
膨體紗具有較低的伸縮性和很高的膨鬆性。主要用來作絨線、內衣或外衣等要求膨鬆性好的織物,其典型代表是腈綸膨體紗,也叫做開司米。
網路絲
網路絲又名交絡絲,是化學纖維制絲過程中在尚未成形時,讓部分絲抱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此絲手感柔軟、膨鬆、仿毛效果好,多用於女式呢。近年來流行的高爾夫呢也是用此絲織制。
花式紗線
花式紗線是指通過各種加工方法而獲得特殊的外觀、手感、結構和質地的紗線。主要有三類:
花色線
花色線是指按一定比例將彩色纖維混入基紗的纖維中,使紗上呈現鮮明的長短、大小不一的彩段、彩點的紗線,如彩點線、彩虹線等。這種紗線多用於女裝和男茄克衫。
花式線
花式線是利用超喂原理得到的具有各種外觀特徵的紗線,如圈圈線、竹節線、螺旋線、結子線等。此類紗線織成的織物手感蓬鬆、柔軟、保暖性好,且外觀風格別致,立體感強,既可用於輕薄的夏季織物,又可用於厚重的冬季織物,既可做衣著面料,又可做裝飾材料。
特殊花式線
特殊花式線主要是指金銀絲、雪尼爾線等。金銀絲主要是指將鋁片夾在滌綸薄膜片之間或蒸著在滌綸薄膜上得到的金銀線。它既可用於織物,也可用作裝飾用縫紉線,使織物表面光澤明亮。雪尼爾線是一種特製的花式紗線,即將纖維握持於合股的芯紗上,狀如瓶刷。其手感柔軟,廣泛用於植絨織物和穗飾織物。
按紗線用途分類
機織用紗
機織用紗指加工機織物所用紗線,分經紗和緯紗兩種。經紗用作織物縱向紗線,具有捻度較大、強力較高、耐磨較好的特點;緯紗用作織物橫向紗線,具有捻度較小、強力較低、但柔軟的特點。
針織用紗
針織用紗為針織物所用紗線。紗線質量要求較高,捻度較小,強度適中。
其它用紗
包括縫紉線、綉花線、編結線、雜用線等。根據用途不同,對這些紗的要求是不同的。
各種纖維的簡單鑒別方法
識別各種纖維最簡便的方法是燃燒法。根據燃燒時的現象不同和燃燒後產物形態及煙、煙灰、味和燃燒後灰燼的性能的不同,可以區分出哪種纖維。
棉纖維:易燃,燃燒速度快,有燒紙的氣味,燒出灰保持原形,手觸灰即散碎。
麻:燃燒快,產生黃色或藍色火焰。燃燒時仍保持原來線形,有燒枯草的氣味,灰燼少,呈淺灰色。
羊毛:近火即卷縮,燒時臭味與燒毛發同,灰縮成黑色易碎的顆粒。
絲:現象與毛相似。但燒前絲線長而細,有光澤,與毛區別。
人造纖維(黏膠纖維):易燃,燃燒速度快,有燒紙的氣味,但灰燼很少。
錦綸(尼龍):接近火焰時立即卷縮,邊熔融邊緩慢燃燒,有芹菜的氣味,趁熱可以拉成絲。灰燼味灰褐色玻璃球狀,不易破碎。
滌綸(的確良):接近火焰時,纖維迅速卷縮,邊熔融邊冒黑煙燃燒,火焰呈亮黃色,有芳香氣味,灰燼為黑褐色玻璃狀小球,能用手壓碎。
腈綸(人造羊毛):接近火焰時,邊收縮熔融邊燃燒,火焰有閃光,有酸的氣味,灰燼為脆的黑色無光澤硬球。
將Tencel纖維、Modal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竹素纖維及粘膠基甲殼素纖維與粘膠纖維、棉、蠶絲、羊毛及滌綸纖維分別用顯微鏡法、溶解法、燃燒法及著色法這幾種鑒別方法來進行鑒別和比較。
1.顯微鏡觀察法
製作纖維的縱向片子和橫截面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纖維的縱向及橫向形態,根據形態特徵差異來鑒別纖維:
纖維種類 縱向形態 截面形態
Tencel纖維 光滑 較規則圓形或橢圓形,有皮芯層
Modal纖維 縱向有1~2根溝槽 不規則類似腰圓形,較圓滑,有皮芯
大豆蛋白纖維 表面有不規則溝槽和海島狀凹凸 呈扁平狀啞鈴型和腰圓形
竹纖維 表面有溝槽 鋸齒型,有皮芯層
甲殼素纖維 表面有明顯溝槽 邊緣鋸齒型,芯層有明顯的細小空隙
粘膠纖維 表面有溝槽 鋸齒型,有皮芯層
棉纖維 有天然轉曲 腰圓形,有中腔
蠶絲 表面平滑 不規則三角形
毛纖維 表面有鱗片 圓形
滌綸纖維 棒狀、表面光滑 圓形
2.燃燒法:燃燒法是根據纖維燃燒時和燃燒後的特徵來區分纖維種類
3.著色法:著色法是將纖維放在碘-碘化鉀溶液中顯色,根據纖維顯色差別來鑒別纖維以上兩種試驗結果如下:
纖維種類 接近火焰 火焰中 離開火焰 燃燒氣味 殘渣形態 濕態顯色
Tencel纖維 不熔不收縮 迅速燃燒 繼續燃燒 燒紙味 灰黑色的灰 黑藍青
Modal纖維 不熔不收縮 迅速燃燒 繼續燃燒 燒紙味 灰黑色的灰 藍灰
大豆蛋白纖維 收縮 燃燒不熔融,有黑煙 不易延燒 燒毛發味 鬆脆黑灰 褐色
竹纖維 不熔不收縮 迅速燃燒 繼續燃燒 燒紙味 灰黑色的灰 藍灰
甲殼素纖維 不熔不收縮 迅速燃燒 繼續燃燒 燒紙味 灰黑色的灰 黑色
粘膠纖維 不熔不收縮 迅速燃燒 繼續燃燒 燒紙味 少量灰白色的灰 黑藍青
棉纖維 不熔不收縮 迅速燃燒 繼續燃燒 燒紙味 少量灰白色的灰 不染色
蠶絲 收縮 逐漸燃燒 不易延燒 燒毛發味 鬆脆黑灰 淡黃
毛纖維 收縮 逐漸燃燒 不易延燒 燒毛發味 鬆脆黑灰 淡黃
滌綸纖維 收縮熔融 先熔後燒,有溶液滴下 能延燒 特殊芳香味 玻璃狀黑褐色硬球 不染色
Ⅱ 鑒別纖維方法
識別各種纖維最簡便的方法是燃燒法。根據燃燒時的現象不同和燃燒後產物形態及煙、煙灰、味和燃燒後灰燼的性能的不同,可以區分出哪種纖維。
棉纖維:易燃,燃燒速度快,有燒紙的氣味,燒出灰保持原形,手觸灰即散碎。
麻:燃燒快,產生黃色或藍色火焰。燃燒時仍保持原來線形,有燒枯草的氣味,灰燼少,呈淺灰色。
羊毛:近火即卷縮,燒時臭味與燒毛發同,灰縮成黑色易碎的顆粒。
絲:現象與毛相似。但燒前絲線長而細,有光澤,與毛區別。
人造纖維(黏膠纖維):易燃,燃燒速度快,有燒紙的氣味,但灰燼很少。
錦綸(尼龍):接近火焰時立即卷縮,邊熔融邊緩慢燃燒,有芹菜的氣味,趁熱可以拉成絲。灰燼味灰褐色玻璃球狀,不易破碎。
滌綸(的確良):接近火焰時,纖維迅速卷縮,邊熔融邊冒黑煙燃燒,火焰呈亮黃色,有芳香氣味,灰燼為黑褐色玻璃狀小球,能用手壓碎。
腈綸(人造羊毛):接近火焰時,邊收縮熔融邊燃燒,火焰有閃光,有酸的氣味,灰燼為脆的黑色無光澤硬球。
Ⅲ 纖維和織物的鑒別方法主要有哪些
紡織品織物從品種上可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類。絲、棉、麻、羊毛這四大家族屬於天然纖維,粘膠人絲、錦綸絲、滌綸絲、維綸絲則屬於用化學品合成的化學纖維。鑒別織品或服飾是用何種原料製成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三種,即手感目測法、燃燒鑒別法和化學葯品著色鑒別法。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幾種鑒別織物的方法。
手感目測法:
這是一種鑒別真假絲綢比較常用的方法。
從纖維長度與整齊度上觀察:
蠶絲纖細而長;
棉纖維較短;
羊毛比棉纖維長且有捲曲;
化學纖維長絲很長,短纖則短,整齊度較好。
從手感及強度上分析:
真絲手感適中;
粘膠人絲、錦綸絲、滌綸絲與蠶絲相似;
棉、麻手感很硬,羊毛則很軟。
用手拉斷纖維時分析:
蠶絲、麻、棉、合成絲韌性很強;
毛、粘膠人絲、醋酯人絲較弱。
從伸長度上分析:
蠶絲適中;粘膠人絲、大部分合成絲也適中;
棉、麻伸度較小;
毛、醋酯人絲較大。
從重量上分析:
蠶絲適中;
棉、麻、粘膠絲較重;
錦綸絲、腈綸絲、丙綸絲較輕;
毛、滌綸絲、維綸絲、醋酯絲與蠶絲重量相近。
從外觀上分析:
蠶絲纖維具有特殊光澤,色澤明亮而不刺眼;化學纖維則不具備這一特點。
燃燒鑒別法:
用火燃燒纖維,視其燃燒時發生的變化來判定纖維的種類。這種鑒別方法較粗,只能粗略地區分出紡織纖維的大類。具體如下:
纖維近焰時現象在焰中離焰以後嗅覺灰燼形狀
蠶絲熔離火焰燃時有絲絲聲難續熔,會自熄且燃時飛濺燒毛羽味易碎,脆,蓬鬆,黑色
棉近焰即燃燃燒續燃較快,有餘輝燃燒味極少,柔軟,黑或灰色
毛熔離火焰熔並燃難續燃,會自熄燒毛羽味易碎,脆,蓬鬆,黑色
麻近焰即燃燃時有爆裂聲續燃冒煙,有餘輝燃紙味柔軟,灰色
錦綸近焰即熔縮熔燃、滴落,並起泡不直接續燃似芹菜味硬、圓、輕,棕到灰色,珠狀
滌綸同上同上能續燃,少數有煙極弱的甜味硬圓,黑或淡褐色
維綸熔融收縮燃燒續燃似花狀甜味硬圓,棕或黑色珠狀
化學葯品著色鑒別法:
利用某種化學葯品對纖維的著色性能,可以迅速鑒別出纖維的品種。這種方法只適用於未染色的散纖維或純紡紗線織物,它主要用錫萊著色劑A與碘、碘化鉀液的著色反應來加以鑒別。具體如下:
纖維錫萊著色劑A的著色反應碘、碘化鉀液的著色反應
蠶絲棉羊毛麻滌綸錦綸維綸粘膠纖維褐藍鮮黃紫藍(亞麻)微紅淡黃褐紫紅淡黃不染色淡黃不染色不染色黑褐淡黃黑藍青
Ⅳ 如何鑒別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
纖維是紡製品的基本原料,根據它的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在我們買衣服的時候,如果能夠區分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就能夠買到稱心如意的衣服。現在我就講講如何區分兩者。
首先,天然纖維的原料是棉,大麻,黃麻,亞麻等植物纖維和兔毛,羊毛,蠶絲等動物纖維。而化學纖維的原料主要是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我們要清楚兩種纖維的來源。
可以使用燃燒法鑒別。
天然纖維的原料是纖維素,所以燃燒後是黑色粉末狀的固體。合成纖維燃燒後則是球狀的黑色固體,不易粉碎。
其次還可以聞味道,天然棉燒焦後有紙燒焦的味道,天然絲燒焦後有羽毛燒焦的味道,而合成纖維燒焦後則會有刺激性氣味產生,並且是先融化,後然燒。
除此之外利用感官,棉纖維柔軟彈性差,並且無光澤;棉纖維不可延展,手感比較粗糙,但是強度大很透氣;毛纖維手感柔軟,有光澤,並且觸摸起來有涼涼的感覺。
合成纖維手感光滑,彈性好,強度大,但是不夠柔軟。
Ⅳ 纖維鑒別的五種方法
隨著紡織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纖維成為紡織品的原料,由此帶來了對紡織品用纖維進行鑒別的問題。常用的纖維鑒別方法有顯微鏡觀察法、燃燒法、試劑顯色法、染色法、溶解法等。這就是纖維鑒別的五種方法。
Ⅵ 鑒別天然纖維用什麼方法最可靠為什麼
手感目測法根據纖維的外觀形態、色澤、手感及拉伸等特徵來鑒別纖維。例如,天然纖維長度整齊度較差,化學纖維長度一般較整齊。在天然纖維中,棉纖維短而細,常附有各種雜質和疵點;麻纖維手感粗硬;羊毛纖維捲曲而富有彈性;蠶絲是長絲,長而纖細,具有特殊光澤。化學纖維中,粘膠纖維的干濕強度差異大;氨綸具有高伸長、高彈性。利用這些特徵,可以將他們區別開來。其他化學纖維由於外觀特徵較相似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人為而定,所以很難用手感目測法加以區別。
圖片
圖片
燃燒實驗法
圖片
燃燒法是鑒別紡織纖維大類的一種快速而簡便的方法。他是根據纖維燃燒特徵的不同來粗略區分纖維。鑒別方法:取一小束未知的纖維,用鑷子夾持,慢慢接近火焰,觀察纖維靠近火焰,接觸火焰,離開火焰時的燃燒狀態,以及燃燒時散發的氣味和燃燒後殘留物的特徵,來粗略的鑒別纖維。之前在【纖.知識】衣服標識上面料成分有假?教你一種方法識別成分(點擊藍色字即可查看原文)有提到,在此不再贅述。
圖片
圖片
顯微鏡觀察法
圖片
顯微鏡觀察法是利用普通生物顯微鏡觀察未知纖維的橫、縱面形態來鑒別纖維,是纖維鑒別中常採用的一種方法。天然纖維的形態特徵較為獨特,如羊毛表面具有鱗片,棉纖維具有天然扭曲,麻纖維具有橫節豎紋,蠶絲截面為三角形,而化學纖維的截面多為近似圓型,必須運用其他方法加以驗證。
目前,在紡織生產上開發利用的幾種新型再生纖維與其它多種紡織纖維進行混紡、交織,生產出各種新型紡織面料,對這些面料的成分鑒別,我們通常是將織物的經緯紗線拆出後,再將紗線退捻拆出纖維。
圖片
圖片
溶解性實驗法
圖片
溶解法是利用纖維在不同化學試劑中的溶解特性各異的原理來鑒別纖維。它適用於各種纖維及其製品,應用十分廣泛。它除了可定性分析纖維品種外,還可對各種混紡紗線、織物和雙組分纖維進行定量分析。此種方法比較准確、可靠,常用其他方法做出初步鑒別後,再用溶解法加以證實。但在試驗中,必須嚴格控制化學試劑的濃度、處理溫度和時間,以獲得較准確的實驗結果。
兩組或三組分纖維混紡產品需要先做纖維定性鑒別,並用適當的方法對試樣進行預處理,然後用適當的溶劑溶去混紡品種的一種纖維,將剩餘纖維清洗,烘乾,稱重和計算。
例如:滌棉布重1.0克,用75%的硫酸溶去棉,不溶的是滌綸,稱重的0.6克,那麼這塊布含棉40%,含滌綸60%。
圖片
總結四種方法,可採用燃燒法將纖維初步分成纖維素纖維,蛋白質纖維和合成纖維三大類;纖維素纖維和蛋白質纖維有各自不同的形態特徵,用顯微鏡法鑒別;合成纖維一般採用溶解法加以進一步准確定量鑒別。
Ⅶ 常用紡織纖維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可以看一下中國進出口網,上面好像有
要不看一下阻燃布網上面有,是我自己建的http://xxxinxing.blog.bokee.net
Ⅷ 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的鑒別方法
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鑒別方法如下:
天然纖維
①鑒別的方法有手感、目測法、燃燒法、顯微鏡法、溶解法、葯品著色法以及紅外光譜法等。在實際鑒別時,常常需要用多種方法,綜合分析和研究以後得出結果。
②一般的鑒別步驟如下:
A. 首先用燃燒法鑒別出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
B. 如果是天然纖維,則用顯微鏡觀察法鑒別各類植物纖維和動物纖維。如果是合成纖維,則結合纖維的熔點、比重、折射率、溶解性能等方面的差異逐一區別出來。
C. 在鑒別混合纖維和混紡紗時,一般可用顯微鏡觀察確認其中含有幾種纖維,然後再用適當方法逐一鑒別。
D. 對於經過染色或整理的纖維,一般先要進行染色剝離或其它適當的預處理,才可能保證鑒別結果可靠。
天然纖維應用:
天然纖維主要用作衣物及各種紡織品。粘膠絲主要用於代替部分棉花,做各種織物及服裝等。粘膠絲纖維還可用做碳纖維的原料,來燒制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還可以在成纖過程中將纖維素溶液紡製成「中空」的管狀纖維,用做污水處理,飲用水凈化技術(製作飲用「礦泉水」)中的膜分離材料。
天然纖維及人造纖維產業主要在紡織領域,研發各種適於市場需求的物美價廉紡織產品及服裝製品等,是紡織行業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天然纖維作為高分子來講,研究它的化學改性及高分子資源的綜合利用,是天然纖維資源另一方面的研究課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然纖維
Ⅸ 您知道怎樣鑒別化學纖維嗎
纖維的鑒別就是利用各種纖維的外觀形態和內在性質的差異,採用物理和化學等方法將其區別開來。纖維鑒別通常採用的方法有顯微鏡法、燃燒法、溶解法、著色法、熔點法等。對一般纖維,用上述方法就可以比較准確、方便地進行鑒別。但對組成結構比較復雜的纖維,如共混纖維等,則需藉助適當儀器進行鑒別。
對於一般的纖維消費群體,在商場和家庭不具備鑒別纖維用的設備和儀器的情況下,用燃燒法鑒別纖維是簡便易行的。燃燒法鑒別纖維是根據不同纖維的燃燒特性來鑒別纖維的方法。燃燒特性包括燃燒速度、火焰的顏色、燃燒時發出的氣味、燃燒後灰燼的顏色、形狀和硬度等。
各種纖維的燃燒性能及特點見下表。
纖維名稱燃燒情況氣味灰燼棉、麻黏膠纖維靠近火焰時不縮不熔,迅速燃燒,火焰呈黃色,離開火焰後繼續燃燒有燒紙氣味少量呈灰白色或淺灰色灰燼羊毛靠近火焰時收縮不熔,接觸火焰時徐徐冒煙起泡並燃燒,離開火焰時繼續緩慢燃燒,有時自行熄滅有燒毛發臭味灰燼少,黑色塊狀,質脆,用手一壓即碎
附表(續)-2
Ⅹ 纖維成分鑒別方法
1.手感目測法:此法適用於呈散纖維狀態的紡織原料。
(1) 棉纖維比薴麻纖維和其它麻類的工藝纖維、毛纖維均短而細,常附有各種雜質和疵點。
(2) 麻纖維手感較粗硬。
(3) 羊毛纖維捲曲而富有彈性。
(4) 蠶絲是長絲,長而纖細,具有特殊光澤。
(5) 化學纖維中只有粘膠纖維的干、濕狀態強力差異大。
(6) 氨綸絲具有非常大的彈性,在室溫下它的長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2.顯微鏡觀察法:是根據纖維的縱面、截面形態特徵來識別纖維。
(1)棉纖維:橫截面形態:腰圓形,有中腰;縱面形態:扁平帶狀,有天然轉曲。
(2)麻(薴麻、亞麻、黃麻)纖維:橫截面形態:腰圓形或多角形,有中腔;縱面形態:有橫節,豎紋。
(3)羊毛纖維:橫截面形態:圓形或近似圓形,有些有毛髓;縱面形態:表面有鱗片。
(4)兔毛纖維:橫截面形態:啞鈴型,有毛髓;縱面形態:表面有鱗片。
(5)桑蠶絲纖維:橫截面形態:不規則三角形;縱面形態:光滑平直,縱向有條紋。
(6)普通粘纖:橫截面形態:鋸齒形,皮芯結構;縱面形態:縱向有溝槽。
(7)富強纖維:橫截面形態:較少齒形,或圓形,橢圓形;縱面形態:表面平滑。
(8)醋酯纖維:橫截面形態:三葉形或不規則鋸齒形;縱面形態:表面有縱向條紋。
(9)腈綸纖維:橫截面形態:圓形,啞鈴形或葉狀;縱面形態:表面平滑或有條紋。
(10)氯綸纖維:橫截面形態:接近圓形;縱面形態:表面平滑。
(11)氨綸纖維:橫截面形態:不規則形狀,有圓形,土豆形;縱面形態:表面暗深,呈不清晰骨形條紋。
(12)滌綸、錦綸、丙綸纖維:橫截面形態:圓形或異形;縱面形態:平滑。
(13)維綸纖維:橫截面形態:腰圓形,皮芯結構;縱面形態:1~2根溝槽。
3.熒光法:利用紫外線熒光燈照射纖維,根據各種纖維發光的性質不同,纖維的熒光顏色也不同的特點來鑒別纖維。
各種纖維的熒光顏色具體顯示:
(1)棉、羊毛纖維:淡黃色
(2)絲光棉纖維:淡紅色
(3)黃麻(生)纖維:紫褐色
(4)黃麻、絲、錦綸纖維:淡藍色
(5)粘膠纖維:白色紫陰影
(6)有光粘膠纖維:淡黃色紫陰影
(7)滌綸纖維:白光青天光很亮
(8)維綸有光纖維:淡黃色紫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