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或兼性厭氧的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桿菌,統稱為大腸菌群。主要來源於動物和人的糞便,一般作為食品被糞便污染指標。
檢測方法可見GB/T4789.3-2003《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
一般用9管發酵發。
㈡ 食品中大腸桿菌的檢測
用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檢測原理:蛋白腖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氯化鈉可維持均衡的滲透壓;瓊脂是培養基的凝固劑;十二烷基硫酸鈉抑製革蘭氏陽性菌;混合顯色底物分別與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所對應的酶發生特異性反應,水解底物,釋放出顯色基團,在淡黃色平板上大腸菌群產生橙紅色的菌落,大腸桿菌產生藍綠色的菌落。
資料出自環凱官網。
㈢ 食品中的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
培養基配置
檢樣、稀釋
乳糖膽鹽發酵管觀察:(36攝氏度24小時)
3.1不產氣 大腸桿菌陰性
3.2產氣伊紅美藍瓊脂倒平板
3.2.1G染色,G陽性,說明大腸桿菌陰性
3.2.2乳糖發酵管(36攝氏度24小時),同樣不產氣,大腸桿菌陰性
㈣ 大腸菌群有兩種檢測方法它們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
濾膜檢驗法的優點是比發酵法的檢驗時間短,缺點在於不能及時指導生產。
㈤ 食品中大腸菌群的測定程序
大腸菌群測定
大腸菌群是指一群能發酵乳糖、產酸(培養基原來的顏色是紅色的,如果產酸會變成黃色)、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食品檢出大腸菌群,則表示該食品曾受糞便污染。結果報告為每100ml(g)樣品中大腸菌群的最近似數(MPN)
設備和材料:
1. 溫箱:36±1度
2. 冰箱:0-4度
3. 恆溫水浴:44.5±0.5度
4. 天平
5. 顯微鏡
6. 均質器或乳苯
7. 平皿:直徑為90mm
8. 試管
9. 吸管
10. 廣口瓶或三角燒瓶:容量為500ml
11. 玻璃珠:直徑為5mm左右
12. 酒精燈
13. 試管架
培養基和試劑:
1. 乳糖膽鹽發酵管
2. 伊紅美藍瓊脂平板
3. 乳糖發酵管
4. EC肉湯
5. 磷酸鹽緩沖稀釋液
6. 生理鹽水
7. 革蘭氏染色液
操作步驟:
7.1).檢樣稀釋
7.1.1 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ml(或g)放於含有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玻璃瓶內(瓶內予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苯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作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最好用均質器,以8000-10000r/min 的速度處理min,作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7.1.2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均,作成1:100的稀釋液
7.1.3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條操作依次做成10倍遞增稀釋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7.1.4 根據食品衛生標准要求或對檢樣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
7.2 乳糖發酵試驗
將待檢樣品接種於乳糖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每一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度溫箱內,培養24±2小時,如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7.3 分離培養
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度溫箱內,培養18-24小時,然後取出,觀察菌落形態,並做革蘭色染色和驗實試驗。
7.4 證實試驗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的大腸菌群1-2個進行革蘭氏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36±1度溫箱內培養24±2小時,觀察產氣情況凡乳糖管產氣、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無蚜苞桿菌,即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
7.5 報告
根據證實為大腸菌群陽性的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ml(g)大腸菌群的mpn值。
8 糞大腸菌群
8.1用接種環將所有產氣的乳糖膽鹽發酵管培養物(見7.2條)轉種於EC肉湯管內,置44.5±0.2度水浴箱內(水浴箱內的水面應高於EC肉湯液面),培養24±2小時,經培養後,如所有EC肉湯管均不產氣,則可報告為陰性;如有產氣者,則將所有產氣的EC肉湯分別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度培養18-24小時,凡平板上有典型菌落者,則證實為糞大腸菌群陽性。
8.2 結果報告
根據證實為糞大腸菌群的陽性管數,查MPN檢索表,報告每100ml(g)糞大腸菌群的MPN值
附加說明:
本標准由衛生部衛生監督司提出。
本標准由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起草。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劉宏道。
本標准由衛生部委託技術歸口單位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負責解釋。
㈥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分為三種:
1、細菌分離鑒定法
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先經肉湯增菌,然後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
37℃孵育18~24小時後,觀察菌落塗片染色鏡檢。腸致病性大腸桿菌須先作血清學定型試驗。必要的時候檢定腸黴毒素。
2、衛生細菌學檢查法
大腸桿菌會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則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的越嚴重,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採用乳糖發酵法檢測。中國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和果汁中每100ml大腸菌群不能超過5個。
3、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儀(TEMPO)檢測法
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TEMPO)儀大腸桿菌群計數檢測有TEMPOTC和TEMPOCC兩種方法。
TEMPOTC的開發是為獲得NF ISO4832標准相當性能水平。
TEMPOCC法是TEMPO儀器上根據BAM方法專門用於24h計數食品中大腸桿菌群方法。
(6)食品大腸菌群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大腸桿菌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這些菌株由於失去了細胞壁等重要組分,所以在自然條件下已無法生長。甚至普通的清潔劑都可以輕易地殺滅這類菌株。即便由於操作不慎導致活菌從實驗室流出,也不易導致生化危機。
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組都被優化過,使之帶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用於分子克隆實驗。
真核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必須有合適的表達載體(Vector),常用載體:pBV220,pET系統。
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的情況:
大腸桿菌更適合原核基因的表達,外源基因表達產量與單位體積產量是正相相關的,外源基因拷貝數和表達 產物產量之間存在動態平衡,單個細胞的產量又與外源基因拷貝數,基因表達效率,表達產物的穩定性和細胞代謝負荷等因素有關。
㈦ 食品微生物的檢測 大腸菌群的測定最好採用什麼方法啊
請問什麼企業的大腸菌群?通常我們都採用多管發酵法,執行標準是HJ/T347-2007。這個方法是B類,還有紙片法,也有不少環保部門採用,但這個方法是C類方法。首選的還是多管發酵法,它屬於經典方法。
我在環保部門從事細菌學項目的測定工作,就採用這種經典方法。對於河流等地表水,或是地表水飲用水源地、城市污水處理廠及肉禽場等企業,都進行水樣中糞大腸菌群的分析。對於地下水及地下水飲用水源地,都進行總大腸菌群的測定。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㈧ 食品包裝塑料袋大腸菌群檢測方法
可以參照國家標准中的實驗方法
㈨ 食品中大腸菌群的檢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實驗步驟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大腸菌群平板計數法(GB 4789.3-2010)
一 試劑和儀器
煌綠乳糖膽鹽肉湯(BGLB肉湯)
結晶紫中性紅膽鹽瓊脂(VRBA)
恆溫培養箱
自動稀釋儀
均質器
振盪器
二 樣品處理
固體樣品應在無菌條件下充分粉碎。本次演示以乳粉為例,取密封狀態良好的試樣,備用待測。
三 檢測過程
實驗前准備
進入無菌操作室前應更換無菌實驗服,戴帽子、口罩、無菌手套。進入無菌操作室後,首先用鑷子夾取適量酒精棉全面擦拭雙手,然後才能進行實驗操作。
酒精易燃,因此在擦拭雙手的過程中應離開酒精燈火焰一定距離,防止出現危險,待手上的酒精揮發完全後,再進行實驗操作。
樣品的稀釋
取一潔凈無菌均質袋於自動稀釋儀上,用酒精棉充分擦拭樣品袋,將剪刀置於酒精燈外焰上充分灼燒,小心剪開樣品袋。將稱樣勺於酒精燈外焰灼燒片刻,准確稱取25g樣品於無菌均質袋中。用酒精燈外焰灼燒注水口片刻,在盛有樣品的均質袋中注入225mL無菌生理鹽水或磷酸鹽緩沖液。取下均質袋,將均質袋放入拍擊式均質器中,用均質器拍打1min~2min,製成1:10的樣品勻液。
注意:樣品勻液的pH值應在6.5~7.5之間,必要時可用1 mol/L無菌氫氧化鈉或1mol/L無菌鹽酸溶液調節。
均質完畢後,做好標記,將均質袋置於樣品框中。
在裝有9mL生理鹽水的無菌試管上做好標記,用1mL無菌吸管吸取1:10樣品勻液1mL,沿管壁緩緩注入裝有9mL生理鹽水的無菌試管中,稀釋前後試管口都應在酒精燈上灼燒片刻。加塞後於振盪器上混合均勻,製成1:100的樣品勻液。同理,按上述操作,依次製成十倍遞增系列稀釋樣品勻液。稀釋樣品時,注意吸管或吸頭尖端不得觸及稀釋液面;每遞增稀釋1次,換用1支1mL無菌吸管或吸頭。
接種及培養
在事先經滅菌處理的培養皿底部做好標記。根據對樣品污染狀況的估計,選取2~3個適宜的連續稀釋度。本次演示只做1:10和1:100的樣品稀釋液。
用無菌吸管吸取1:10樣品稀釋液1mL,加入到培養皿中,備用。同理,加入1:100稀釋液和空白液。注意,每個稀釋度應接種2個無菌培養皿,空白液即為以1mL生理鹽水代替1mL樣品稀釋液。
加完樣品梯度稀釋液後,即可傾倒培養基。傾倒前應將錐形瓶的瓶口在酒精燈上充分灼燒。灼燒後及時傾注15mL~20mL結晶紫中性紅膽鹽瓊脂於每個培養皿中,小心旋轉培養皿,將培養基與樣液充分混勻。傾注培養基時應將錐形瓶口盡量伸入培養皿內,防止傾倒時培養基掛在培養皿的內壁或外壁上,且傾倒過程應果斷,防止培養基沿錐形瓶外壁流出、滴落。培養基的溫度以46℃為宜,不能過高或過低,溫度過高不利於操作且對菌體有害,溫度過低培養基迅速凝固,菌體不能在培養皿內均勻的分布,導致菌落計數困難。轉動培養基時用力須均勻,防止培養基沾到培養皿上蓋或灑出。
倒完培養基後,靜置培養皿,等待培養基冷卻凝固。
待培養基凝固後,再加3mL~4mL 結晶紫中性紅膽鹽瓊脂覆蓋平板表層。加兩次培養基的主要目的是:使菌體均在培養基內部生長,以便於觀察典型菌落形態。等待培養基冷卻凝固。待培養基凝固後,翻轉平板,置於培養箱中於36℃±1℃條件下培養18h~24h。
平板菌落計數
選取菌落數在15CFU~150CFU之間的平板,分別計數平板上出現的典型和可疑大腸菌群菌落,其中典型菌落的特徵為紫紅色,菌落周圍有紅色的膽鹽沉澱環,菌落直徑為0.5mm或更大。
證實實驗
先在煌綠乳糖膽鹽肉湯管上做好標注。將接種環置於紅外滅菌器中滅菌,再用接種環從結晶紫中性紅膽鹽瓊脂平板上挑取10個不同類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分別移種於煌綠乳糖膽鹽肉湯管內,振搖均勻。每次接種後都應及時將接種環在滅菌器中滅菌。將接種完的煌綠乳糖膽鹽肉湯管置於培養箱中,於36℃±1℃條件下培養24h~48h。培養完畢後,觀察煌綠乳糖膽鹽肉湯管中產氣情況。凡管內倒管有氣泡者,即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